腮腺癌临床治疗指南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93a0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d.png)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腮腺肿瘤是指发生在腮腺内的肿瘤,主要包括良性腮腺瘤和恶性腮腺癌两种类型。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等。
首先,手术切除是腮腺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对于良性的腮腺瘤,手术切除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完全切除肿瘤,并且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对于小型良性腮腺瘤,可以采取局部切除术,只切除肿瘤本身而保留正常腺体组织。
对于大型腺体瘤和部分恶性腺体癌,通常需要采取全切除术,包括切除腮腺、淋巴结和周围肌肉等组织。
手术切除后,还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从而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其次,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对于高危恶性腮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常常和手术切除联合应用,可以减少残留肿瘤的复发风险。
放射治疗通过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以破坏癌细胞的生长能力和DNA,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射治疗一般在手术后进行,通常需要多个周期的治疗。
此外,化学药物治疗也常常用于恶性腮腺癌的治疗。
化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以消灭残留的癌细胞和防止复发。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化合物(如顺铂、紫杉醇)、5-氟尿嘧啶、柔红霉素等。
化疗通常以周期性给药,间隔几周或几个月进行。
此外,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或放射治疗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激素治疗等。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则是利用特定的药物干扰癌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激素治疗则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激素,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综上所述,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每种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的类型、分级和扩散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以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此外,提醒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监护,同时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复发或并发症。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34ab407fd5360cba1adbc3.png)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文章目录*一、腮腺肿瘤治疗方法*二、腮腺肿瘤严重吗*三、腮腺肿瘤的形成原因腮腺肿瘤治疗方法1、腮腺肿瘤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唯一有效的手段,首次术式是否正确彻底是治愈的关键。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证面神经不受损伤,特别是颞面干;二是禁忌弄破肿瘤包膜,否则会导致瘤细胞种植复发。
腮腺良性肿瘤的标准术式是保存面神经,将腺叶及肿瘤一并切除。
由于腮腺外形不规则,具有多个突起,不可能把腺叶组织全部切除。
因此常需依据肿瘤在腺体内的位置及术中情况来决定切除范围。
在手术前可从腮腺导管注入1%亚甲蓝染色,使腺体呈淡蓝色,而神经呈银白色,极易辨认。
手术时绝对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肿瘤剜出术。
混合瘤包膜厚薄不一,常不完整,包膜内常有瘤细胞侵入。
顺包膜剥离切除混合瘤,常可导致肿瘤复发。
腺淋巴瘤本身具有多灶性特点,它的发生和淋巴结有密切关系,腺淋巴瘤手术时应同时切除部分腺叶的淋巴结。
另外,有些腮腺恶性肿瘤临床表现颇似良性,也不允许简单地沿肿瘤包膜剥离,将肿瘤摘除。
2、什么是腮腺肿瘤腮腺肿瘤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约占腮腺肿瘤的80%,恶性者以乳腺表皮样癌居首位,约占腮腺肿瘤的10%。
绝大多数腮腺肿瘤患者在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出现无痛性缓慢增长的肿块。
间叶组织良性肿瘤主要是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其次为脂肪瘤,少数为发生自面神经的神经纤维瘤,腮腺内也可原发恶性淋巴瘤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均少见。
3、腮腺肿瘤有何症状表现腮腺肿瘤以发生在面神经浅层的腺叶组织者居多,约占80%以上。
绝大多数腮腺肿瘤患者在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出现无痛性缓慢增长的肿块。
病期不定,长者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腮腺肿瘤的表现为疼痛尤其持续性痛并进行性加重,或面神经功能障碍或麻痹,是腮腺恶性肿瘤的征象之一,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都有此症状。
恶性肿瘤合并面神经麻痹者颈淋巴结转移率增加,预后也较差。
约10%的腮腺肿瘤发生在腮腺深层组织。
腮腺癌治疗指南
![腮腺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40e5c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5.png)
腮腺癌是发生于腮腺的恶性肿瘤,属于涎腺癌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
据报道腮腺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在95%左右。
当患者的恶性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术后边缘遗留有残存癌时,则应考虑辅加放射治疗或中医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腮疮”、“流痰”和“石疽”等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因热毒内蕴,气血瘀滞,痰湿积聚所致。
腮腺癌中医治疗药物适应症广泛,而又没有明显的禁忌症,因此对于腮腺癌患者来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
腮腺癌早期治疗过程中,中医治疗药物可在术前服用,可有效的缩小肿瘤,使手术更好的完全切除癌肿,并预防并发症。
腮腺癌早期手术治疗后联合中医治疗药物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体质促进术后康复,对于术后残存的癌细胞有很好的抑制和清除作用,预防复发。
腮腺癌中医治疗药物在中晚期腮腺癌治疗过程中,可联合放化疗用于无法手术的腮腺癌治疗,提高抗癌效果,降低放化疗副作用,如提高免疫,缓解骨髓抑制,改善胃肠不适,减少肝肾毒性等。
腮腺癌晚期治疗过程中,手术和放化疗已无用武之地,此时中医治疗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针对癌肿抑制和缩小,提高免疫,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和恶液质等有很好的作用。
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
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腮腺癌有以下优势(一)、简明扼要:三联平衡疗法在理论上较全面、系统、客观地揭示了癌症患者的病机实质、治疗大法和治疗目标。
完全突破了过去一些单一的“攻毒论”、“正虚论”、“痰火论”、“寒痰论”,以及“肾阳虚论”和“血瘀论”等极为片面的观点。
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42d7e3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6.png)
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637000摘要:腮腺肿瘤是指发生在腮腺内的肿瘤,即腮腺组织中的异常肿块。
腮腺是人体口腔内最大的唾液腺,分为颌下腮腺、颌下腺和耳下腺。
腮腺肿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腮腺肿瘤的发生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腺体内的细胞突变和增殖引起的。
腮腺肿瘤的症状包括腮部肿块、面部疼痛或不适、咀嚼困难、面部表情改变、口腔干燥等。
对于腮腺肿瘤的治疗,一般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良性腮腺肿瘤通常能够完全切除,并有较好的预后。
而恶性腮腺肿瘤则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如术后放疗、化疗等,以提高生存率和防止复发转移的发生。
在腮腺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腮腺肿瘤;治疗方法;护理措施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适症状,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提供心理支持,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要注意的是腮腺肿瘤的治疗和护理应由专业医师和护士团队进行,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方案。
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介绍,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一、腮腺肿瘤的危害腮腺肿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功能受损腮腺肿瘤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腮腺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唾液的分泌和排泄。
由于肿瘤的阻塞或侵犯,唾液无法正常流入口腔,导致口干舌燥,进食困难,消化不良等问题。
2.面部功能障碍腮腺肿瘤的生长会使腮部出现肿块,导致面部形态发生改变,造成面容不对称甚至畸形。
这会给患者的外貌美观和自信心带来困扰,影响其社交和心理健康。
3.周围器官受压腮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压迫邻近的血管、神经或其他组织,导致相应的功能异常。
例如,压迫面部神经可能会引起面部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压迫颈动脉可能导致头晕、头痛等症状。
4.恶性转化风险尽管大多数腮腺肿瘤是良性的,但一些肿瘤可能会发展为恶性肿瘤,即腮腺癌。
恶性腮腺肿瘤具有明显的转移和侵袭能力,易于扩散到淋巴结和其他远隔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腮腺腮腺肿瘤治疗原则
![腮腺腮腺肿瘤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1bcf3c90b4e767f5bcfced4.png)
腮腺腮腺肿瘤治疗原则良性肿瘤:完整切除,保留面神经。
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高分化:良性肿瘤中低分化:恶性肿瘤腺样囊性癌:恶性肿瘤扩大切除范围,术后放疗。
不保留神经。
有骨浸润的要切骨。
腺泡细胞癌:低度恶性治疗原则:保留面神经的腺叶和肿瘤切除术。
手术后放疗非必须,但病变广泛,切缘阳性或破损,术后放疗。
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时并疑为转移时再作颈清。
乳头状囊腺癌作腺叶和肿瘤切除,面神经保留与否同其他恶性肿瘤处理原则。
切缘阴性可完全治愈,切缘阳性术后可放疗。
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作选择性颈清。
涎腺导管癌类似乳头导管癌,高度恶性肿瘤。
病理常归入腺癌。
可伴有神经症状,病程短,颈淋巴结转移常见。
应在正常组织内将肿瘤,腮腺组织,面神经一并大块切除。
必要时切除咬肌和下颌支。
预后差,三年生存率低,远处转移常见,转移到肺和骨。
上皮,肌上皮癌极少见低度恶性肿瘤。
一般主张腮腺全去除。
面神经保留与否看和肿瘤的距离关系,放疗效果不清楚。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只发生于小涎腺。
是生长缓慢,潜在性的,恶性程度很低的肿瘤。
在治疗后很长时间复发。
可区域淋巴结转移,未见远处转移。
首次手术彻底可以根治。
癌在多形性腺瘤都有肿块缓慢无痛性生长数年到30年,近期生长加快的病史。
生长加快阶段可以神经症状。
腺癌:不能归入以上种类,称为非特异性腺癌。
预后报道不详细,鳞癌:局部广泛切除,根治性颈清,术后放疗。
手术失败原因是复发加转移。
5年生存率24,。
未分化癌:低度恶性:预后极好,高度恶性:预后极差。
治疗手段:手术大块切除,牺牲面神经,根治性颈清,放疗。
涎腺良性肥大:非肿瘤、炎症性肥大。
可能与糖尿病、营养代谢障碍,肥胖有关。
小手术要在急性炎症期以后。
舌下腺囊肿:囊壁要切除干净。
有残留不致复发。
缝合不易过紧,3,5针。
从颌下腺导管开口外侧至第二磨牙,囊肿与粘膜粘连紧密,不要切的过深。
成人局麻,小儿全麻。
分离舌下腺内侧时注意导管和舌神经的关系。
如果不慎将导管剪断,应在做开口到粘膜。
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及护理
![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a3461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8.png)
副作用:化疗可 能导致恶心、呕 吐、脱发等副作 用
护理措施:化疗期 间注意饮食调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定期复查,注 意预防感染等
腮腺恶性肿瘤的护理
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克服恐
惧和焦虑
提供心理教育,帮 助患者了解疾病和
治疗方法
倾听患者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心理 需求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 决策,提高他们的
放射治疗
01 02 03 04
放射治疗原理: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 瘤细胞
放射治疗方法:外照射、内照射、立 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放射治疗适应症:适用于局部晚期、 不能手术切除的腮腺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副作用:皮肤反应、唾液腺 功能障碍、口腔黏膜炎等
化疗
化疗药物:常用 的化疗药物有顺 铂、紫杉醇等
化疗周期:根据病 情和药物选择,化 疗周期一般为2-4 周
01
运动护理:鼓励患者进行适 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03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
普及腮腺恶性肿瘤的相关知 05
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02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 食,保证营养均衡
04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 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腮腺恶性肿瘤的预防
健康饮食
01
保持均衡饮食:摄取 足够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自主性
提供心理干预,帮 助患者应对治疗过
程中的心理压力
生活护理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规律作息、
健康饮食等
02
保持口腔卫生,定 期刷牙、漱口,避
免食物残渣残留
03
避免过度劳累,适 当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焦虑、抑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ea83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7.png)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是一种发生在腮腺组织中的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将根据病情的类型、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来确定。
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腮腺肿瘤治疗方法。
这个手术涉及到从腮腺中完全切除肿瘤组织。
对于良性肿瘤,一般能够通过手术将其完全切除,不会再复发。
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放射治疗也是一种腮腺肿瘤治疗方法。
通过使用高能X射线
或其他射线,放射治疗可以杀死肿瘤细胞,以达到控制或消除肿瘤的目的。
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后用于杀灭残余的肿瘤细胞,或者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来减小肿瘤的大小。
化学治疗是使用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予患者。
化学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除了上述常规治疗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新兴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
靶向治疗使用特定的药物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而免疫疗法则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总之,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一些新兴的治疗方法。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
情和需求来制定。
及早诊断和治疗腮腺肿瘤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腮腺恶性肿瘤怎样治疗?
![腮腺恶性肿瘤怎样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4ba448ec77da26925c5b0ab.png)
腮腺恶性肿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腮腺恶性肿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腮腺恶性肿瘤应该吃什么药。
*腮腺恶性肿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手术治疗:腮腺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应根据病变大小、病理类型、恶性程度来决定手术切除范围。
低度恶性(高分化型)仅需行局部扩大切除手术,而对高度恶性(低分化型)在局部扩大切除后尚应给予辅助放疗、全身预防性化疗以及免疫治疗。
1)手术方法:有由前向后,先分离腮腺导管的方法和由后向前,先解剖面神经总干的方法2种。
前法适用位于耳下的混合瘤,后法适用于腮腺前部的混合瘤。
2)手术注意事项:①由于肿瘤包膜不完整及浸润性生长,常难以确定其边界,故首次手术时应在距肿瘤1cm以上将正常组织一并作广泛切除,将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措施。
如切除不完全彻底,易于复发,虽再次手术,常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②手术中切忌切破肿瘤包膜,否则将使肿瘤组织外溢,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
③如术中需作冰冻切片检查,应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再切取组织送检。
送检组织应注意边界组织有无癌细胞,以确定切除范围是否完全彻底干净。
④分离面神经时应在浅面沿其走向逐步分离,切忌在深面分离,切勿伤及面神经鞘膜。
⑤遇有出血,应用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或轻拭血液,严禁用力摩擦止血及钳夹止血。
⑥术中涉及面神经处理时,应根据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而定,不应单纯为了保留面神经而冒复发的危险,但术前亦应根据临床表现有所估计,以利手术进行。
若肿瘤是恶性程度高的腺样囊性癌、低分化黏液表皮癌、腺癌、鳞癌、未分化癌、恶性混合瘤侵及面神经或与之粘连者,应连同肿瘤一并作腮腺全叶切除。
若肿瘤处面神经粗大、变硬、色泽暗紫或面神经贯穿于肿瘤中者,应将受累部分与肿瘤一并切除。
⑦面神经部分切除后可酌情在无张力情况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或副神经近端与面神经周围吻合。
对缺损较大者,可应用耳大神经或腓肠神经移植。
如面神经切除可同时用筋膜悬吊或咬肌转移,以及眼内眦、外眦缝合来改善畸形,恢复功能。
腮腺癌的诊疗及护理
![腮腺癌的诊疗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3567a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d.png)
腮腺癌的诊疗及护理
腮腺癌,是发生于腮腺的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
主要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有的恶性程度较高者生长较快,可有疼痛。
肿瘤体积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
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局部疼痛、面神经瘫痪。
晚期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血行性转移。
(2)辅助检查:局部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有重要意义。
活组织检查可确定肿瘤性质。
【治疗与护理】
(1)手术治疗:一般以手术为主,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有的术后需加用放射治疗。
(2)护理措施:手术者适当进行手术前后护理。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334a8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1.png)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腮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主要发生在腮腺组织中。
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因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良恶性、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等。
本文将介绍腮腺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是腮腺肿瘤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良性腮腺肿瘤,手术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手术的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同时尽量保留周围正常组织和腺体功能。
对于一些较小的腮腺肿瘤,医生可能会选择微创手术,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对于恶性腮腺肿瘤,手术通常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除了切除肿瘤组织外,可能还需要切除一部分周围淋巴结以防止肿瘤的转移。
放疗是腮腺肿瘤治疗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其生长和分裂。
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手术完全切除的腮腺肿瘤,放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杀灭残留的癌细胞。
对于一些晚期或转移性的腮腺肿瘤,放疗也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减轻症状。
化疗在腮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通常用于恶性腮腺肿瘤的综合治疗。
化疗利用药物杀灭癌细胞,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化疗常常与手术和放疗联合应用,以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减少转移的风险。
对于一些晚期或转移性的腮腺肿瘤,化疗也可以作为缓解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手段。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也在腮腺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应用。
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异性药物靶向干扰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信号通路,对一些难治性腮腺肿瘤可能会产生更好的疗效。
免疫治疗则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对于一些晚期或难治性的腮腺肿瘤可能会带来新的希望。
总的来说,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多样,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性质、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在接受治疗前,患者应该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诊和随访,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腮腺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4cbe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b.png)
腮腺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但其治疗方法一直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腮腺肿瘤的最新治疗方法:
1. 手术切除: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法。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大小,可以选择腮腺次全切除或颞颌关节下腮腺切除等手术方式。
目前,微创手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腮腺肿瘤切除,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2. 放疗:在某些情况下,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的补充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
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高危肿瘤和复发肿瘤,放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 化疗:对于进展期或转移性腮腺肿瘤,化疗可以用作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从而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针对腮腺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也逐渐得到应用。
这些药物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可以有效控制腮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需要强调的是,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的类
型和分期等因素来确定,因此在治疗前应咨询专业的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腮腺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be67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4.png)
腮腺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腮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其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腮腺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
首先,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传统的手术治疗包括腮腺切除术和颈淋巴结清扫术。
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采用经口腔镜下腮腺手术,这种手术方法可以减少创伤,恢复快,并且能够保留面部神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放射治疗在腮腺肿瘤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放射治疗可以在手术后杀灭残留肿瘤细胞,也可以作为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不断进步,3D 强度调控放射治疗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引导的放射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放射治疗在腮腺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也逐渐应用于腮腺肿瘤的治疗中。
靶向治疗是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一些针对腮腺肿瘤中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已经开始在临床上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最后,免疫治疗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也为腮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灭肿瘤细胞。
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在腮腺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为腮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腮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大的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为腮腺肿瘤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腮腺癌的治疗(附图片)
![腮腺癌的治疗(附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9c5fd63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5.png)
腮腺癌的治疗(附图片)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就定期复查好了,如果是恶性的看情况需要做放化疗。
所以关键是病理报告。
病理是低度恶性的。
腮腺低度恶性肿瘤如果手术做干净的话等同良性肿瘤随访,一般复发可能性比较低的,不必特别处理。
具体是什么呢?就是低级别恶性肿瘤。
这个没关系嘛。
可是为什么我最近感觉头晕。
脑袋发胀。
没力气呢。
没关系的,也许是心理作用,也许伴有其它问题,和肿瘤本身无关。
疾病腮腺肿瘤。
胃痛病情描述头晕无力脑袋发胀。
浑身没劲。
视线模糊。
耳朵不清希望获得的帮助注意事项过敏史无(2018-10-06填写)既往病史【重大疾病】:温州附属第一医院(2018-10-06填写)。
【手术/放化疗】:腮腺肿瘤(2018-10-06填写)。
你手术做完多久了,手术前应该没有的吧,8.21做的。
是复发的。
那就是二次手术,第一次有多久了,4年。
这些症状是这次手术后出现的吗?有和当地医院医生沟通过,然后有相应的检查吗?比如眼科,耳科以及内科。
一个。
以前外科做的。
这次口外医生说我之前医生没做干净。
手术方式也不对。
估计应该是这个样子,低度恶性的腮腺肿瘤一般来说很少复发甚至转移,在生物学行为上等同良性肿瘤,比如混合瘤。
如果切干净了很少会复发的,要是复发了处理也就是切除。
你的其它不适可以请相关科室检查下有没有器质性病变,简单的可以做个头颅磁共振。
那我这个恶性肿瘤没事吗。
不用吃药干嘛的。
以防严重吗。
这个是癌吗。
低度恶性一般理解就是恶性肿瘤,当然也是分病理类型的,你都没有告诉我到底是哪种肿瘤,病理报告一定有写的。
通常情况,低度恶性肿瘤我都不给病人配药的,没有用的,严重的恶性肿瘤除了手术还需要放化疗什么的。
多行性腺瘤。
那意思这个还没那么严重是。
吗。
多形性腺瘤是良性肿瘤。
可是最终的病历结果是低度恶性的。
病理报告的原文?此对话涉及隐私内容仅患者本人和医生可见。
此对话涉及隐私内容仅患者本人和医生可见。
这下明白了,多形性腺瘤复发后局部恶变,恶性程度不高。
腮腺癌化疗方案
![腮腺癌化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a2ea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0.png)
腮腺癌化疗方案简介腮腺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其他头颈部肿瘤相对较低。
然而,对于患者而言,腮腺癌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化疗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在腮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腮腺癌化疗的相关方案,包括治疗目标、常用药物、副作用管理等内容。
治疗目标腮腺癌的治疗目标既包括控制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包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腮腺癌的治疗方案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手段。
通常情况下,腮腺癌的化疗并不是作为治疗的首选,而是在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后的辅助治疗措施。
常用药物1. 顺铂顺铂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对于腮腺癌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顺铂通过与DNA结合,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顺铂通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的效果。
2. 氟尿嘧啶氟尿嘧啶是一种抗癌药物,常用于腮腺癌的化疗方案中。
氟尿嘧啶可以阻断DNA合成和修复,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在化疗过程中,氟尿嘧啶通常与顺铂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3. 咪脱喷酸咪脱喷酸是一种抗癌药物,常用于腮腺癌的化疗方案中。
咪脱喷酸通过干扰DNA和RNA的合成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咪脱喷酸通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副作用管理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于患者来说,合理管理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及其管理方法:1. 恶心和呕吐恶心和呕吐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这些症状:- 分多次进食小量的食物 -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 在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抗恶心药物2. 乏力和体力衰竭化疗会导致患者感到乏力和体力衰竭。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这些症状:- 保持充足的休息 - 合理安排日常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良好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3. 免疫功能下降化疗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患者容易感染。
腮腺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506c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5.png)
腮腺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良性腮腺肿瘤,手术治疗仍然是首选的方法。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采用腔镜手术或者微创手术来切除腮腺肿瘤,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部位或者较小的腮腺肿瘤,还可以采用经口腔内镜下手术,完全不留疤痕,术后恢复更快。
其次,对于恶性腮腺肿瘤,综合治疗是目前的主流方法。
手术切除肿瘤是首要
的治疗手段,结合放疗和化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而且,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一些特定的靶向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腮腺肿瘤,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疗效。
另外,对于一些无法手术切除的腮腺肿瘤,放射治疗和核素治疗也是有效的治
疗手段。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高能量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核素治疗则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来治疗肿瘤,对于一些晚期或者复发的腮腺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总的来说,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患者在面临治疗选择时应
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预防和早期发现也是非常重要的,定期体检和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可以减少腮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腮腺肿瘤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
医学界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腮腺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手段。
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腮腺癌转移常见的治疗方案
![腮腺癌转移常见的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d41428b90d6c85ec3ac6da.png)
腮腺癌可能大家在生活中听到的比较少,很多患者也是在无意中,或是体检时发现的,腮腺癌属于涎腺癌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多发生在耳垂附近,可出现局部酸胀感外,无面神经损伤、区域淋巴结肿大及其他不适。
如果不及时治疗,常会出现转移,转移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那么腮腺癌转移应该怎么治疗呢?腮腺癌发生了转移,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令人痛苦的,这不仅意味着医治难度的增大,而且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又进一步受到了威胁。
控制病情发展,防止肿瘤进一步侵害身体其他器官,提高患者机体免疫机能,延长患者生命是关键。
1、放化疗治疗腮腺癌腮腺癌出现转移此时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如果强行实行手术治疗,往往白挨了一刀不说,患者还要承受手术带来的创伤,极可能带来的复发的风险。
放化疗是腮腺癌常见的治疗方法,放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大多数病人初期能够见到明显的疗效,像疼痛减轻,病情发展减缓。
但是几乎所有患者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放化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放化疗敌我不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人体的正常细胞,所以放化疗通常会出现“杀敌一千自折八百”的现象,正常细胞受到损害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等症状。
因此对于放化疗,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见好就收,千万不要过度治疗,那样会起到反作用,缩短病人的生存时间。
2、中医药治疗腮腺癌转移不同于化疗,中医治疗不只是局限在缩小肿块、消灭肿瘤细胞本身,更是从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协调的全身情况来考虑。
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辩证论治为依据,全面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长期服用中药还可以缩小肿瘤的大小,甚至肿瘤还有消失的可能。
此外中医药扶正培本为主的治疗,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方法有一定的优势,在放化疗期间中医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多发转移的患者更适合采用中医治疗。
通过康复患者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张秀红,47岁,左耳腺样囊性癌,原阳县城关镇米庄人。
腮腺癌临床治疗指南
![腮腺癌临床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f1e338484868762caaed571.png)
涎腺肿瘤诊疗指南(2012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唾液腺肿瘤亦称涎腺肿瘤,包括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广泛分布于口腔,鼻窦,气管粘膜下的小涎腺。
腮腺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不足20%,颌下腺良恶性肿瘤约各占一半,舌下腺肿瘤中80%-90%为恶性肿瘤。
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略多于良性。
【解剖及生理功能】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小涎腺数以百计,广泛分布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粘膜下。
1.腮腺腮腺是三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对,系浆液性腺体。
腮腺区位于颧弓以下,颌骨下缘沿线以上,前外界为下颌支内面后份和翼内肌后缘,后外界为外耳道的前下部并延伸到乳突尖部。
大体呈楔形。
底向外尖向内,以面神经为界将腮腺分为深叶和浅叶。
腮腺肿瘤约90%发生在浅叶。
腮腺深叶在外耳道软骨下方绕下颌骨后缘向内,腮腺导管全长约3.5-5cm,直径约0.3cm,自腮腺前缘穿出后平行于颧弓下约1.5cm水平的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
约50%的人有副腺体,多位于腮腺导管的上方。
腮腺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及腺癌较多见,其他组织类型较少见。
腮腺淋巴结可分为腺内和腺外淋巴结,腺内淋巴结位于腮腺实质内,面后静脉周围。
腺外淋巴结主要在耳屏前,腮腺前缘的咬肌表面以及腮腺后面和胸锁乳突肌间。
腮腺的淋巴引流经腮腺浅和腮腺深淋巴结至颈浅和颈深上淋巴结。
腮腺非上皮来源肿瘤中以淋巴瘤较常见,腮腺淋巴结转移癌常来自头面部皮肤粘膜黑色素瘤,鳞癌及睑板腺癌。
2.颌下腺颌下腺是混合性腺体,以浆液腺泡为主,位于二腹肌前腹、后腹和下颌骨下缘所形成的颌下三角内,紧邻下颌骨的内面和翼内肌的下部。
舌下神经由腺体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浅面入舌。
舌神经在腺深部的上方经舌骨舌肌浅面入舌。
颌下腺开口位于口底粘膜的舌下肉阜。
颌下腺周围有4-6个淋巴结,腺体内无淋巴结。
淋巴引流自颌下至颈深上组。
颌下腺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最常见,黏液表皮样癌次之,其余为腺癌,恶性混合瘤,鳞癌和未分化癌。
腮腺癌 病情说明指导书
![腮腺癌 病情说明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7cc8b3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0.png)
腮腺癌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腮腺癌概述腮腺癌(carci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是一种发生于腮腺上皮的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及腺癌较多见,其它的腺样囊性癌和腺泡细胞癌,鳞癌和未分化癌较少见。
患者多表现为粘连固定的肿块,触之较硬,边缘不清,若侵犯面神经、咬肌、颞颌关节等,出现疼痛、面神经麻痹,张口困难等。
英文名称:carci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发病部位:头部。
常见症状:肿块、疼痛、面神经麻痹、张口困难。
主要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CT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
重要提醒:腮腺癌患者一经发现,多需手术进行治疗。
临床分类:本病根据病理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粘液表皮样癌特点是有粘液细胞、表上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按粘液细胞所占比例和核分裂象,分为高、低分化型。
2、腺样囊性癌好发于小涎腺和大涎腺中较小的腺体如舌下腺,局部侵袭性强,很难确认其周界。
手术中看来系正常组织,而镜下检查有癌细胞浸润,很难彻底切净。
腺样囊性癌易沿神经扩展。
这是腺样囊性癌常见的一种特殊扩展方式。
腺样囊性癌治疗后随诊中如病人主诉术区有疼痛,或一碰即痛的症状,应高度警惕复发。
淋巴结转移极少而多系肿瘤直接浸润扩展,血行转移率较高,约40%左右。
3、腺泡细胞癌是低度恶性肿瘤。
癌细胞类似正常浆液细胞,95%发生于腮腺的涎腺上皮性肿瘤。
当滤泡样呈主要表现而类似甲状腺泡时,可能会误诊为异位甲状腺癌。
腺泡细胞癌经颈淋巴结及远地转移率较低。
4、涎腺导管癌较少见,是肿瘤生长迅速,约1/3的病例初诊时即发现神经麻痹,1/2以上的病例有淋巴结转移。
所有肿瘤由非典型的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成筛孔状、乳头状或实质型,中心常见粉刺样坏死,类似于乳腺导管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涎腺肿瘤诊疗指南(2012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唾液腺肿瘤亦称涎腺肿瘤,包括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广泛分布于口腔,鼻窦,气管粘膜下的小涎腺。
腮腺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不足20%,颌下腺良恶性肿瘤约各占一半,舌下腺肿瘤中80%-90%为恶性肿瘤。
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略多于良性。
【解剖及生理功能】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小涎腺数以百计,广泛分布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粘膜下。
1.腮腺腮腺是三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对,系浆液性腺体。
腮腺区位于颧弓以下,颌骨下缘沿线以上,前外界为下颌支内面后份和翼内肌后缘,后外界为外耳道的前下部并延伸到乳突尖部。
大体呈楔形。
底向外尖向内,以面神经为界将腮腺分为深叶和浅叶。
腮腺肿瘤约90%发生在浅叶。
腮腺深叶在外耳道软骨下方绕下颌骨后缘向内,腮腺导管全长约3.5-5cm,直径约0.3cm,自腮腺前缘穿出后平行于颧弓下约1.5cm水平的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
约50%的人有副腺体,多位于腮腺导管的上方。
腮腺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及腺癌较多见,其他组织类型较少见。
腮腺淋巴结可分为腺内和腺外淋巴结,腺内淋巴结位于腮腺实质内,面后静脉周围。
腺外淋巴结主要在耳屏前,腮腺前缘的咬肌表面以及腮腺后面和胸锁乳突肌间。
腮腺的淋巴引流经腮腺浅和腮腺深淋巴结至颈浅和颈深上淋巴结。
腮腺非上皮来源肿瘤中以淋巴瘤较常见,腮腺淋巴结转移癌常来自头面部皮肤粘膜黑色素瘤,鳞癌及睑板腺癌。
2.颌下腺颌下腺是混合性腺体,以浆液腺泡为主,位于二腹肌前腹、后腹和下颌骨下缘所形成的颌下三角内,紧邻下颌骨的内面和翼内肌的下部。
舌下神经由腺体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浅面入舌。
舌神经在腺深部的上方经舌骨舌肌浅面入舌。
颌下腺开口位于口底粘膜的舌下肉阜。
颌下腺周围有4-6个淋巴结,腺体内无淋巴结。
淋巴引流自颌下至颈深上组。
颌下腺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最常见,黏液表皮样癌次之,其余为腺癌,恶性混合瘤,鳞癌和未分化癌。
3.舌下腺舌下腺是三大腺体中最小的一对,为混合腺体,以黏液腺泡为主。
舌下腺呈扁平梭形,分内外两面,前后两端。
位于颌下腺的内上方偏前的部位。
其下方有下颌舌骨肌,外面与下颌骨体内侧面的舌下腺窝相接,内侧面紧邻颏舌肌,其间有舌神经和颌下腺管通过。
舌下腺导管开口于舌系带两侧。
舌下腺的淋巴引流从颏下及颌下淋巴结至颈深上淋巴结。
4.小涎腺小涎腺广泛分布于口腔,鼻腔,副鼻窦,咽,喉及气管的粘膜下,其中以腭最多,分布于软腭及后1/3硬腭处。
硬腭的淋巴引流主要是颌下和颈深上淋巴结群。
也可转移至咽后淋巴结。
软腭的淋巴引流主要至颈深上淋巴结。
小涎腺癌以腺样囊性癌最常见,其次为腺癌,黏液表皮样癌等。
【临床表现】涎腺肿瘤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质地中等或偏硬,边界不清,部分可有囊性感,少数患者肿瘤生长较快,同时伴有间断或持续性疼痛,此时应警惕有无骨质受侵,部分患者有神经受侵表现,如与病变相关局部的麻木感。
肿块的活动度依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或浸润程度而定。
当皮肤或粘膜受侵时,可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
1.腮腺1)耳下或耳前肿块,有近期肿块生长加速现象,可伴有局部疼痛。
2) 咽侧壁及软腭隆起(腮腺深叶肿瘤)3) 面神经麻痹4)声音嘶哑,进食呛咳,软腭麻痹(肿瘤侵犯颞骨岩锥,致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麻痹)5)患侧半舌,下唇及下牙槽麻木(肿瘤侵犯下颌神经)6)张口困难(肿瘤侵犯翼内肌)2.颌下腺1)颌下肿块, 有近期肿块生长加速现象,可伴有局部疼痛。
2)嘴角歪斜(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3)半舌无力或萎缩(舌下神经麻痹)4)半舌麻木或舌痛(舌神经麻痹)5)张口困难(肿瘤侵犯翼内肌)3.小涎腺肿瘤侵及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异,多表现为局部肿物,骨质破坏和临近神经受侵症状。
【辅助检查】1.超声;可显示肿瘤大小不一,并根据其与周围关系和内部回声初步定性。
2.CT: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能显示乳突,岩锥,颈内静脉孔及颈内动脉是否受侵,下颌骨骨质是否有破坏。
决定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并能鉴别腮腺深叶肿瘤与咽旁间隙肿瘤。
3.MRI:在确定软组织范围及面神经侵犯时优于CT。
4.细针穿刺:唾液腺肿瘤不允许做切取活检以防肿瘤肿瘤种植,作细针穿刺细胞学可弥补这一缺点,定性诊断准确率达5%。
【组织学类型】1.黏液表皮样癌: 唾液腺最常见肿瘤,大唾液腺中90%发生于腮腺,好发于40-50岁,女性多于男性,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I级为分化好的黏液细胞;II级为中度分化;III级分化差,与鳞状细胞癌相似。
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不同。
2.腺样囊性癌: 来源于小导管的一类特殊腺癌,好发于颌下腺和小唾液腺,侵袭性强,易血道播散,沿神经扩展,中度恶性。
3.腺泡细胞癌:低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腮腺,好发于30-50岁中年人,男多于女。
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4.腺癌:指组织学不同程度增生的腺性分化,但又不能归于某一特定类型的癌瘤。
发病率低,其生物学行为为高度恶性,局部复发率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5.癌在多形性腺瘤:良性和恶性两种成分并存的一类混合瘤,其中的恶性成分可来自原发或混合瘤恶变,以后者较常见,常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发病年龄50岁左右多见,男性多见。
发生于腮腺者的占一半以上,混合瘤恶变率随病程增加而增加,但恶变率不到10%。
6.肌上皮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腮腺。
其次为颌下腺和腭小涎腺。
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出现血行转移,局部复发率高,放射敏感性差。
7.未分化癌:少见,老年男性多发。
好发于腭部小涎腺,大涎腺中多见于腮腺。
属高度恶性肿瘤。
肿瘤易向周围组织翻番浸润,常边界不清,容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预后最差。
8.混合瘤:也称多形性腺瘤,青壮年多见,是唾液腺肿瘤中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上皮,黏液,纤维和软骨成分组成,具有浸润包膜和容易复发的倾向,有潜在恶变倾向。
9.淋巴乳头状囊腺瘤:又称腺淋巴瘤或Warthin’s瘤,好发于老年人,具有双侧腮腺受累和多原发灶的特点。
好发于腮腺下级。
【分期原则】2002 UICC TNM分期T1 肿瘤直径≤2cm,无实质外侵犯T2 肿瘤最大径>2cm,≤4cm,无实质外侵犯*T3 肿瘤最大径>4cm,和/或侵犯实质外结构*T4 a 肿瘤侵犯皮肤,下颌骨,耳道或面神经T4 b 肿瘤侵犯颅底,翼板,或包绕颈动脉*实质外受侵是指临床或肉眼可见的软组织或神经受侵证据,T4a和T4b除外,显微镜下实质外受侵不作为分期因素。
N0 无淋巴结转移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3cmN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但≤6cm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N3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临床分期0期 T is N0M0I期 T1N0M0Ⅱ期 T2N0M0Ⅲ期 T3N0-1M0 T1-2N1M0Ⅳ期A T1-3N2M0 T4a N0-2M0Ⅳ期B T4b N0-3M0 T1-4N3M0Ⅳ期C T1-4N0-3M1【治疗方案及原则】涎腺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一般不做术前放疗及单纯放疗。
涎腺肿瘤手术治疗1.腮腺1)腮腺浅叶切除术:良性肿瘤,位于腮腺浅叶的、较小的、而且无外侵的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及腺泡细胞癌,可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
2)全腮腺切除:位于腮腺深叶的癌和位于腮腺浅叶的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分化差的腺癌、恶性混合瘤、鳞癌、未分化癌及腺样囊性癌,均应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
如果肿瘤侵犯超出腺组织,应切除临近的肌肉下颌骨骨膜,骨组织。
腺样囊性癌肺转移后可长期存活,原发灶复发可可能是致死的原因,肺转移后仍可切除原发灶。
3)面神经的处理:如果没有被肿瘤包裹或者虽然与肿瘤粘连,面神经应予以保留,术后给予放疗,若神经仅某分支受侵,应保留未受侵的分支,腺样囊性癌容易沿神经侵犯,局部复发率高,须切除至神经切缘阴性。
4)颈淋巴结的处理:腮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
对临床N0病理,鳞癌,未分化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及分化差的腺癌可考虑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对伴有面神经麻痹的病例应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
2.颌下腺颌下三角清扫术,颈淋巴结处理同腮腺癌。
3.舌下腺舌下腺切除术,颈淋巴结处理同腮腺癌。
4.小涎腺肿瘤四周保证足够的安全边界涎腺肿瘤放射治疗腮腺术后放疗的适应征:1.病理切缘阳性或肉眼观察有少量残留的病例2.伴有面神经总干或颞面干或颈面干麻痹的病例3.肿瘤贴近或累计颅底骨4.分化差的腺癌,恶性混合瘤,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鳞癌和未分化癌5.肿瘤同面神经贴近或粘连而行面神经保留的病例6.复发性腮腺癌7.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腮腺癌(放射也应包括颈部)颌下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征除T1、T2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及无包膜外侵的高分化腺癌及恶性混合瘤外,均应行术后放疗。
小涎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征除较小的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高分化腺癌外,均应行术前或术后放疗。
放疗剂量1.T4b肿瘤或术后肉眼残留的根治性放疗光子或光子/电子线治疗或中子治疗原发灶以及受侵淋巴结:≥70Gy(1.8-2.0Gy/次)未受侵淋巴结区域:44-64Gy(1.6-2.0Gy/次)2.术后辅助放疗光子或光子/电子线治疗或中子治疗原发灶:≥60Gy(1.8-2.0Gy/次) 颈部:44-64Gy(1.6-2.0Gy/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