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而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在国家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与其它类型的大学相比,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课程设置单一化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了类似“专业+通识教育”模式的课程设置。
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其它领域的知识。
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工作中可能缺乏综合素养和全局观念。
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引入跨学科教学模式。
通过多学科融合和交叉训练,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增加相关专业和通识教育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鼓励师资队伍多元化,并与外界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参与实践教育,增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就业压力大高职院校毕业生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就业。
考虑到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同行竞争激烈。
许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与用人单位期望不符,导致找工作时间延长或者就业岗位脱离其所学专业等情况出现。
为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培训。
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规划指导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需求并进行职前培训。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积极加强产教融合,在课程设置和实习环节上更加贴近用人需求。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在高职院校中,一些教师缺乏工作经验或行业背景知识不足。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无法对学生提供最新领域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此外,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普遍老化,年轻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代沟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鼓励有工作背景或行业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入“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即行业专业人士和理论研究者相结合,在课程设计、内训安排等方面互为补充。
同时,高职院校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这个领域从事教育工作。
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思考
大 部分 高职 院校无 法集 中财力 、 物力 体 现 自身 的人
才 培 养特 色 . 与 专 业 相 匹 配 的 实 训 条 件 无 法 满 足 专 业 技 能 的训 练 。此 外 。 高职 院校 普遍 缺 少 真 正 意义 上 的既懂 “ 应知” 、 又懂 “ 应会” 的 职业 教 育 教 师 . 也 就 是 我 们 通 常 所 表 达 的 双 师 型 素 质 的 教 师 。在 现 有 条 件下 , 高 职 院 校要 想 进 一 步 强 化 实 践 教 学 , 一 定
的 专业 近 8 0 %与普 通本 科 院校 雷 同 , 没 能很 好 地突
显 高 职教 育 在 我 国高等 教育 中的补 充作 用 。显 然 ,
类 似 这样 的专业 , 高 职 院校 培养 出的 毕业 生不 可 能
超 过 本 科 院 校 同 类 专 业 所 培 养 出 的 毕 业 生 进 人 社
办 学特 色方 面 , 尤其是“ 双师型” 教 师 的培 养 方 面 , 问题 较 为 明显 。就 高职 院校 而言 , 其 优 势 应 该 是 培
养 以实 践 能力 见 长 , 集 职业 性 、 技术 性 、 应用 性 于一
学 到与专 业 相 匹配 的实践 技 能 。但 不 排 除像 酒 店 、 销 售 等行 业 , 由于 岗位 技 能 要 求 不 高 , 通 过 顶 岗 实 习勉 强 可 以 达 到 实 践 教 学 的 目 的 。 我 国 高 职 教 育 实 践 教学 环节 薄 弱 的另一 个原 因是 专业 设 置 太 宽泛 ,
2 0 1 3年 9月
伊 犁师 范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Yi l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S 0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对策,拓宽领域,满足不同阶层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标签:高职院校发展方向战略一、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办学目标与任务的变化,许多农业高职院校在观念、组织形式、管理制度上都还存在着一些与高职教育不相适应的成分。
1.机制滞后,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由于缺少科学的激励机制,忽视人的利益和主观需要,严重影响了教职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抑制了人力资源的潜力,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在用人方面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往往通过管理者的“印象分”决定人才的价值。
在收入分配方面缺乏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急功近利,无法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目前在本质上仍是在参照党政部门的管理体制在进行管理,导致学校出现机构臃肿、人员超编、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等诸多现象。
加上由于国家包揽过多、管理过死,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仍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如对学校领导仍然实行委任制,即由上级主管部门委任。
多数高职院校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仍是一种传统的人事业务管理,主要着眼于当前,它仅在组织“需要”时发挥作用,如人手不够时招聘员工,平时发放工资和管理劳保福利等。
3.缺乏实践技能型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
而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4.未能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合理改革,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目前在收入分配上,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仍旧是最传统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是根据学历、职务、工龄等非业绩因素确定相应的工资级别,没有考虑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所需技能,工资水平的升降与个人努力程度不成正比。
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实用型人才。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不均衡部分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优秀教师的缺乏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传授实用的技能。
教学设施更新缓慢,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专业领域,实训设备短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未能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盲目跟风开设热门专业,导致专业同质化严重。
同时,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升级不够及时,使得部分专业的课程内容陈旧,无法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尽管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合作层次浅、合作稳定性差等问题。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往往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实习岗位,而在课程开发、师资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较少。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保障措施,校企合作容易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同时,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不够到位,使得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5、社会认可度不高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高职院校的学历层次低,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好。
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发展,也导致了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选择意愿不强。
二、高职院校发展的展望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困境与对策探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困境与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起着重要
作用。
近年来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学科建设滞后、校企合作不紧密、就业形势不容乐
观等。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困境并提出对策。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滞后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科设置陈旧,与现
代生产需求不匹配。
这导致毕业生培养出来的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及时进行学科调整和优化,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需求相匹配。
校企合作不紧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瓶颈。
尽管国家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并提供了相应的支持政策,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仍
然停留在形式上,合作项目的规模和范围有限。
为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地
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双向的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计划。
政府也应加强对校企
合作的引导和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也是当前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由于高职教育在社
会地位和就业机会方面相对不足,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大就业服务力度,积极与用人单位对接,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和帮助学生提
高就业竞争力。
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和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困境与对策探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困境与对策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在中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高职教育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高职院校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招生、就业、师资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探究这些困境,并提出对策。
一、招生问题高职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招生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高职教育无论是在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或者科研创新等方面都与普通的高等教育不相上下,但在社会认可度和招生人数上受制于普通本科。
这主要是由于高职教育受社会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高职教育学历低、职业前景差、待遇低等缺点,致使高职教育缺少生源。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提高高职院校的吸引力。
2.积极宣传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强调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
3.加强高职院校的社会合作,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就业竞争力。
二、就业问题高职院校的办学以职业化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人才为宗旨,但学生的就业情况仍存在一定的压力。
这主要是由于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被本科毕业生所占据的市场竞争的情况。
2.完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针对市场需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三、师资问题高职教育的师资力量一直是瓶颈所在,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目前,高职教育教师的总体水平普遍偏低,学历低、职称少、年龄大、缺少从业经验等问题比较突出。
1.扩大高职教职工队伍的规模,优先招聘高素质、有较丰富行业从业经验的教师,推动高职教育各学科交叉和融合。
2.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不断探索,形成好的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高职教育要想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教育部与财政部挑选出来的具 备一定实力与前景 的高职院校 , 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 而重点培养的院校单位 , 但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同样存 在着不少问题 , 需要进行相应的解决与改变。 业 开设 盲 目跟 风
此 背景 下 , 加 强示 范性 高 职 院校建设 , 可 以有效 带 动 国 内高 职教 育 的发展 。 二、 当前 示范 性 高职 院校 建设 中存 在 的 问题
办学能力是高职院校的硬性指标 , 能力 的高低直 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以机械类学科为例 , 如汽车维 修专业 、 机加工专业等 , 需要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配合 理论教学 , 对经费条件以及 “ 双师型” 师资力量要求很 高, 但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并无相应的办学能力 , 无论 是经费落实还是师资力量提升 , 离要求依然有较大的 差距 , 即便勉强采取与当地汽车维修企业联合办学的
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木
口 吴 志立 张 恕
(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
摘 要: 高职教 育 已经培 养 出了大批的 专业技 术人才 , 为 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 出了
突 出贡献 , 但是 , 由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历 时较 短 , 高职院校的 办学基础 和师资力量较为有 限, 目前 存在 的 问题较 多, 国家相 关部 门与 院校 也在 不断地探 索高职教 育未来的 出路 。 因此对 高职 院校 建设 的着力点进行研究 , 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3 . 专业开设存在盲 目 跟风现象 有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开设上盲 目跟风 , 与社会 市场需求脱节 。这些高职院校过分追求市场热点 , 不 顾 自身实 际条件 , 单纯地开设一些看似很热门但并无 特色的专业 , 如法律 、 计算机 、 会计等 , 而此类专业在高
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瓶颈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瓶颈及应对策略科研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上水平、上质量、上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我国高职院校科研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其发展的瓶颈因素突出,亟待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以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标签:高职科研;发展瓶颈;应对策略一、引言: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在我国迅速发展。
在高职院校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不是请几个著名的专家、做几场专题报告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有科学的高职教育理论来指导,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没有出现一部公认的权威职业教育学著作。
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呼唤科研工作。
科研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上水平、上质量、上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科研工作是中外高职合作交流的需要,是吸收國外先进职教办学经验,充分展示我国高职院校形象的需要。
二、高职科研发展的瓶颈因素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多数是近十年组建的,多数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转型而来。
而中专学校通常是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科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无论是科研团队建设,还是科研基础条件建设都存在着先天不足。
调研发现影响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瓶颈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思想认识问题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失偏颇——在高职院校,把科研工作看做是为评定职称、为提升职务积累一点资本而采取的一种途径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导致高职院校科研气氛不浓、风气不正、水平不高、成果不多,急功近利现象严重。
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高职院校的教师对教学和科研常有几种观点:教学主导观、教学科研并重观、科研主导观。
没有科研的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忽视教学搞科研,则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
对科研工作的信心不足——调研发现,在高职院校,认为自己缺乏科研经验、能力和信心的占67.9%。
由于青年教师占大多数,职称偏低,高学历偏少,科研骨干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科研条件简陋,所以科研工作难度很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生产和管理第一线专业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从总体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将何去何从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也随之发展,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路子这个总题,需要我们职教界的同行乃至政府和全社会进一步花大力气来研究,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学合作的办学模式问题、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教师会不会教的问题、学生爱不爱学等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办学特色不鲜明,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有所滑坡的不足。
尤其是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普高热”的不断升温,使得高等职业教育陷人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发展低谷。
(一)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1998年开始的高校大幅度扩招,使得准备工作跟不上需要,办学投入严重不足。
几乎所有招收高职生的院校都在师资、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对教学设备的仿真性和先进性要求很高,资金来源不足,尤其政府投入不够,制约了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观念偏差是高职教育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知识型、研究型人才的意识逐步升温,接受职业教育成为相当多的高中毕业生的无奈选择。
在高校招生中,高职的录取在本科之后,招收的生源较差,于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把高职教育看成“低层次”高等教育。
社会分配机制不健全、不合理,使得技能人才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
“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不 了解市 场需求 ,与高 职院校 构建 的
“ 双师型 ”教师 队伍不 相符 。二是 高职 院校 强化 了 “ 官 本位 ”意识 ,使 教 职
工对 行政权 威充 满 了向往 ,不 想在 科
回到 高 中复 读 ,这样 就造成 了生源 的 流失 。二是社会对 高职教育 了解不 够 。 “ 唯学历 ”思想根深蒂 固。由于高 职院 校 的 录取分数 普遍 低 于本科 院校 ,人
部分专业 的就业形势不好 ,使学 院在招 生的时候缺乏综合竞争力。
( 二)管理主体权力过于集 中 高 职 院校 的管理 主体 包括 高层 管
理 者 、中层 管理者 和基层 管理 者 ,是 高 职 院校管理 系统 中最核 心 的构成 要
合启 动 了 “ 国家示 范性 高等 职业 院校
建设计划 ” ,按 照 “ 地方为 主 ,中央 引 导 ,突 出重 点 ,协 调 发展 ” 的原 则 ,
二 、管 理 问题
持公平 及公 正性 ,使得 部 分教 师多 有 怨言 ;二是 高职 院校 的管 理者 管理 水 平 与高职 教育 的发展 不成 正 比。一 些 高层管 理者 没有完 全按 照 高等职 业教 育 的特 定 内涵要求 办学 ,导 致学 校 办
学特色不明显 。 ( 三)管理客体 实践经验不足
展 方 向和发展 规模 。 目前 ,高 职 院校 在 管 理 主体 方 面主 要 存在 以下 问题 :
一
期 。近年来 ,受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高
等职业 院校 的发 展不 断面 临着 新 的机 遇与挑战。
一
( - )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 国家 招生 政策 的制 定 ,显 然不 利
通过对2 0 0 7 -2 0 1 3 年 全 国 高 考参 加人 数对 比分 析 ,发现 参加 高考 的人 数 由1 0 1 0 万人下 降到9 1 2 万人 ,呈逐年
高职院校后示范建设成果与存在问题分析
再
Y A N.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高职院校 后示范建设 成果 与存在 问题 分析
河 南 农 业 职 业 学 院
摘
吴
帅
要 :国家示范高职 院校建设 已经进 入后 示范时期。就此类 院校 的人才培 养质 量、培养模 式、社会影响 力等示范建设成 果进 行 了总
结 ,并对校 企合作机制 、专业建设 、产 学研等方面存在的 问题进行 了分析 。
青 睐 ; 四川 工 程 职 业 学 院在 “ 5 . 1 2 ” 汶
学科 建设不 够科 学 、产 学研 结 合不 够
深 入 等 问题 。
一
、
示 范 院 校 建 设 取 得 的 主 要 成
绩 与 贡 献
同家示 j I 包 性 高 职 院 校 的 建 设 , 因
才 培养模式真正走 出了传统学科体 系。 据 统计 ,三 年里 ,和示 范 院校有 合作 协 议的企 业数 翻番 ,由1 ‘ 2 万个 增长 到 2 . 4 万个 ;示范 院校 中来 自行业 企业 的
的 成绩 ,主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 一 ) 拓 宽 招 生 渠 道 ,强 化 学 生 技
能 ,促进学生就业
2 0 0 7 年 开 始 的 示 范 高 职 单 独 招 生
兼 职老 师数及 其任 课数 翻番 ,兼 职老
师 由原 来 的 1 . 3 5 万 人增 长 到 2 . 6 万人 ;
试 点 近几 年逐 步得到 推广 ,这 对高 中
后 的人 才 选 拔 制 度 、适 合 高 职 教 育 的 人 才 评 价 标 准 和评 价 方 式 进 行 了 有 益 和 成 功 的 尝 试 。 如 , 在 招 生 方 面 , 跨
高职示范校“后示范”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探析
2017年第4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132期D01:10. 16335/ki.issnl672-2604. 2017. 04. 018高职示范校“后示范”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探析顾永凤a,刘桂香13(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a.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b.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1170)摘要:当前,高职示范校建设已经进入内涵建设阶段。
“后示范”内涵建设,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质量与进程。
以江苏省高职教育为例,分析高职示范校“后示范”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示范校;内涵建设;成果转化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 -2604(2017)04 -0072 -03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取得的主要成绩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喜人。
高职示 范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 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创新任务导向型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导 向和任务驱动的课程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高职学科 课程体系,按照“项目一模块一任务”构建课堂知 识,使课堂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高度对接,在调动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上班即上手的培养目标,充分 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
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示范性建 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育 人之路。
经过校政行企的共同努力,建立了校中 厂、厂中校、企业学院等。
校企合作开发高质量的 项目导向型教材,并将课堂逐渐转向工厂、车间,教 师的角色逐渐转变成师傅、能工巧匠,学生则转变 成员工,将做中学、学中做落到实处,为普通高职院 校的校企合作办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以真实工作情境创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训 基地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既是高职院校进 行课堂教学、产品研发、技术开发及社会服务的主 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训场所。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投人使用,使高职院校学生逐渐 从理论课堂解放出来,通过实践操作,有效提高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教育质量不稳定、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设置滞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是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在未来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高职院校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建议。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迈进,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问题、教育质量、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生源质量、发展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策略、结语。
1. 引言1.1 高职院校发展现状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逐步扶持和加大投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总数已接近1000所,覆盖了各个地区。
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随着职业教育的受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高职院校作为他们升学的选择,这也表明了高职教育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教育质量不稳定、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设置滞后以及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都是高职院校需要面对和改进的方面。
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推动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分析教育质量不稳定、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设置滞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通过对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展望,我们可以探讨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建议,为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这些问题和展望将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进行详细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的改善和进步提供思路和支持。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与解决途径
①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编号:JY146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韩英明(1976—),男,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高职教育。
朱圻贤(1963—),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会计理论与实务。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与解决途径①韩英明,朱圻贤(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332000)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规模的半壁江山。
从国家示范性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等政策性文件的出台,足以看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高职院校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然而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瓶颈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高职院校的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生源不足问题、院校管理问题、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问题、师资建设问题、国际化合作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等。
(一)生源不足问题生源问题一直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逐年减少。
普通高校的扩招,进一步加剧了部分高职院校生源的严重分流。
由于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认可度并不高。
这些因素造成高职院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生源短缺,因此有效解决生源问题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大现实问题。
以近几年高考人数为例,通过对2007—2013年全国高考参加人数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每年实际参加高考的人数由1010万人锐减到912万人,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的瓶颈因素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的瓶颈因素分析摘要通过对新疆首批4所中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督导检查及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瓶颈因素是:示范校建设本身的设计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前期培训,缺乏教师自我创新的环境条件,缺乏建设学校自身的特色,缺乏人才激励政策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瓶颈因素;案例分析一、调查研究的范围及规模2013年1月,作为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督导专家,笔者参加了自治区首批中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情况的汇报督查。
2013年3月12日至20日,对新疆首批建设的4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并发放123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学校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
由表1可知,教师占56.09%,校级领导占6.5%,中层干部占29.26%,一般人员占8.13%。
二、示范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汇报督查和现场检查显示,除1所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在建设成效上稍好外,其他学校大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未能形成固化的模式。
其原因是未能创建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制度体系、运行方式和评价机制。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还不完善,需要加大市场和社会调研工作的力度,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行业企业生产规律,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加合理。
三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些教师虽然取得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了“双师型”教师资格,但是由于职业资格认证不健全,缺乏实践经验,“双师型”含金量不高。
四是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许多设备处在招标阶段,未能有效地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五是资金使用率低,特别是软项目的资金使用,缺乏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标准,造成建设的质量差,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
六是总结、归纳、提练不足,有一些好的建设成果没能总结推广,示范作用未能实现。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对重点建设内容理解有差异A校领导和一般人员都认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点是“四种模式”,中层干部持此观点的比例为66.67%,教师为30.77%。
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职业院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就业导向过于强调随着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很多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就业率。
虽然这种做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但过度强调就业导向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一味迎合市场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与企业需求脱节,造成就业困境;其次,过度强调就业容易忽视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培养。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课程设置上实现平衡。
应该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发展。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行业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对于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方面,一些学校在招聘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应届毕业生,却忽视了工作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另一方面,由于待遇和福利较低,许多优秀人才倾向于选择其他行业或者城市。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吸引一线专家参与教学和指导工作。
其次,在薪酬和福利上给予适当调整,提高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加强师资培养机制建设,并为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空间。
三、实训资源紧缺对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来说,实践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然而,由于实训资源的紧缺,一些高职院校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课程设计上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关系,共享实训基地和设备资源。
同时,应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和更新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此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也要注重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引进和培养。
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困境与对策探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困境与对策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尽管高职院校在近年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其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境。
本文将围绕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困境,从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学生就业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教育资源不足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来支持其教学活动。
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相对薄弱,其教育资源投入相对不足。
高职院校的实验室设备、教学用书、教学楼等教育资源都存在不足的情况,这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针对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要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力度。
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合作,积极争取社会资本的支持,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二、师资队伍短缺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优秀的教师很少,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存在着学历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为了解决师资队伍短缺的问题,我们建议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展教师的岗位招聘渠道,提高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教师加入高职教育。
要通过开展师资培训、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三、学生就业难题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容易面临就业难题。
因为在用人单位的眼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会被认为没有本科生那样的知识和能力,而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匹配,也是导致学生就业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解决学生就业难题,高职院校应该与用人单位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之符合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当前后示范院校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Vo 1 . 2 5 No . 1
四川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J o t ml a l a f S i c h u a n Ve c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2 0 1 5年 2 月
发展 .[ l f
制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 , 使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 职业教育沟通衔接 ,服 务区域发展战略的空 间布
局, 做职教改革创新 的“ 拓荒者” 。 截至 2 0 1 1 年3 月 ,已有 1 0 0 所 由国家财政重 点支持建设的示范高职院校按时完成 了项 目 任 务,
并顺利通过 了专家团队的验收,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 单独招生试 点、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跨 区域优质教育 资源共享等方面均取得 了显著成效 。 但是, 这 样 的成 绩 并 不意 味 着 示 范性 高职 院校 的建 设 已经 结 束 , 而是 代 表一 个 新 阶段 征 程 的开始 , 也 就是我们常说 的“ 后示范性发展时期” 。简单地说 , 示范性高职院校 的建设然面 临前所 未有 的机遇和
多年的发晨历程以及 目前的发展态势, 示范性院校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高职院校能否在发展过程中 抓住
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 。 主 要取决 于离职院校 的办学视 野、 内部管理体 制改革 以及 改革的方 向、 力度 与步伐 。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 后示范时期 ; 问题 ; 解决方法
办学并举的新模式 , 促进全 日制职业教育和非全 日
使职业教育至今 没有找到与企业合作的普适性 的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1 0 基金项 目: 本文系 2 0 1 4年河南省社 科联调研课题 ( 编 号: S K L - 2 0 1 4 - 2 3 5 4 ) 、 2 0 1 4 - 2 0 1 5年河南农 业职业学 院教 育科学规 划课题 ( 编号 : 2 O l 4 Z Y G H - o 1 4 ) 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 李 琳( 1 9 8 8 - ) , 女, 河南郑州人,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助教。研 究方 向: 语文教育 、 职业 教育 。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
水平,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需求。
2.教育质量不高。
很多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一
些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水平比较低。
3.行业对接不紧密。
职业教育与实际用工需求缺乏紧密的对接,很多
职业教育机构开设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就业难。
4.学科设置较为单一。
我国职业教育学科设置单一,无法满足不同需
求和多样化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职业教师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
提高职业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行定期的师资培训,使教师更具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
2.加强教育质量监管和评估。
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针对职业教育机
构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管。
3.加强与用工市场的对接。
建立职业教育与用工市场的联动机制,加
强与用工市场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市场需求的判断能力。
4.加强学科设置和多样化发展。
着力增加职业教育学科设置,开展课
程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促进多样化发展。
5.加强政策支持。
国家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强对职业教
育机构的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建设。
高职院校后示范建设成果与存在问题分析
河南农业2015年第3期(下)截止2011年3月,国家投资支持的百所立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已先后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级验收。
经过三年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促进和引领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和进步。
但示范性高职院校取得的这些成就并不意味着已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的全部问题,在进入后示范建设期间,各示范高职院校仍然存在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学科建设不够科学、产学研结合不够深入等问题。
一、示范院校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与贡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因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招生渠道,强化学生技能,促进学生就业2007年开始的示范高职单独招生试点近几年逐步得到推广,这对高中后的人才选拔制度、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有益和成功的尝试。
如,在招生方面,跨省招生比例和对西部招生比例分别增长了59.65%、13%;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数、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服务数、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分别增长了45.78%、72.93%、7.52%;再加上这些院校深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且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适时调整了部分专业,使得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所以,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年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还是超过了96%。
(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推广经过三年的建设,示范建设院校逐步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单位、共同开发校本教材、联合科技攻关等举措,与用人部门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将课堂建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社会服务场所,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承担近半数的专业教学任务,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实践教学学时数占教学总学时数比例从40%~50%增加到60%,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走出了传统学科体系。
据统计,三年里,和示范院校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翻番,由1.2万个增长到2.4万个;示范院校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老师数及其任课数翻番,兼职老师由原来的1.35万人增长到2.6万人;任课数从140万课时增长到207万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作者:冯会利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24期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冯会利赵文斌刘常兴银铃摘要:为规范和加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项目管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分析了“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明确了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今后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瓶颈2006年,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使之成为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
随着示范性项目的完成,示范性高职院校进入了“后示范”时期。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生源问题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断降低,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正在逐年减少,另外,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使得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出现了分流,生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一)生源数量明显不足通过对2007—2013年全国高考参加人数对比分析,发现参加高考的人数由1 010万人下降到912万人,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据统计,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新生一次性报到率不足60%,为此,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不得不接二连三地补录。
造成报到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填报志愿不当,最终考生选择了退学,重回到高中复读,这样就造成了生源的流失。
二是社会对高职教育了解不够。
“唯学历”思想根深蒂固。
由于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普遍低于本科院校,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差的学生或考不上本科院校的学生才会上高职,许多家长和考生对高职教育也存在偏见,认为孩子上大专是不光彩的事情,宁愿让孩子多复习一年,也不愿意去高职院校读书。
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本科学历,对专科生不是太满意。
因此,在价值判断上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地位。
三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没有特色,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加上部分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好,使学院在招生的时候缺乏综合竞争力。
(二)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国家招生政策的制定,显然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招生,使得高职高专类院校无法在同一条件下与普通高校竞争生源。
目前,很多省份的高校录取考生都是分批次的,除了自主招生外,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高职)一批、专科(高职)二批等,如此以来,过本科分数线的考生都愿意选择本科院校,且一般都能被录取。
到了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时候,已经是最后两个批次,只能录取普通高校录取剩下的分数较低的学生,这样势必造成所录取的学生分数偏低,文化水平不高。
二、管理问题(一)管理目标不清楚高职院校的目标就是要办人民满意、市场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
其实质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是介于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它既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又有职业教育特殊的内涵特色。
目前,我国有些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不突出,专业设置不合理,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原则,导致学院办学特色不明显,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管理主体权力过于集中高职院校的管理主体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是高职院校管理系统中最核心的构成要素,高职院校整个系统的运行都要依靠其管理者去实现,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主体决定了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
目前,高职院校在管理主体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化。
权力过于集中于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导致课题申请及评优评先过程难以维持公平及公正性,使得部分教师多有怨言;二是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管理水平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成正比。
一些高层管理者没有完全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定内涵要求办学,导致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
(三)管理客体实践经验不足管理客体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教师。
管理客体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较大,师资来源单一。
青年教师大多为高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没有实践经验,没有去企业工作的经历,不了解市场需求,与高职院校构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相符。
二是高职院校强化了“官本位”意识,使教职工对行政权威充满了向往,不想在科研工作上有所建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管理机制落后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包括教学管理机制、科研管理机制、教师管理机制、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等等。
我国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上存在问题。
如,教育理念不严谨、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办学经费、教育资源匮乏、缺少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等。
一些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级而来,多个校区共同运转的情况普遍存在,升格为高职院校之后仍然采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和模式,无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五)管理环境不利高职院校的发展在管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高职院校对现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
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没有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没有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周密的论证,一味盲目照搬本科院校进行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脱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致使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第二,整个社会环境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普遍低于本科院校,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人们普遍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在价值判断上降低了高职院校应有的社会地位,影响了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课程问题课程问题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和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高职教育在课程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开发方面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主体均是教师,教师是课程建设的灵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方面,由于教师观念的局限性,大多数教师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思想、课程开发方法、课程改革过程与目的、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等问题缺乏学习和研究,每个学期只是按部就班地上课,对课程改革没有前瞻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现代教师都是由学科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受传统学科课程的影响较大,习惯于传统课程的模式,限制了他们开发课程的能力。
另外,由于高职教育规模扩张过快,教师数量不足,而学生人数过多,课程改革的工作量大且难度高,使得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二)课程结构设置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创办至今,原来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进行,如,教学任务、教学进程、课程编排、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学校要对课程开发、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决定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设置预警线,并进行适时监控,特别要针对当前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教材陈旧、课程编排不合理、骨干教师不足等问题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通过预警机制,校长和学校管理部门能够较多地了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早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政策制定方面政府要构建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估体系,开展科学合理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促使高职院校强化专业建设,及时纠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健全专家指导团队,成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进行专业评估,遴选出有特色的重点建设专业,便于给予重点支持。
四、教材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是:第一,缺少符合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
第二,有些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当代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第三,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践教材严重不足。
第四,专业教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有效衔接。
五、就业问题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也在急剧增加。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岗位实际要求不相符。
二是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校缺少针对单个学生的咨询与指导,同时,作为中间媒介,学校缺乏推动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与联系的意识。
三是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
另外,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第一,就业竞争能力不强。
虽然他们经历了几年的大学生活,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如,心理素质差,遇见一些挫折和失败就退缩;应变能力差,缺乏社会实践方面的知识。
第二,择业观念存在误区。
很多毕业生找工作时,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大小,一味地要求工作条件、单位性质、地理位置、各种待遇等,脱离了就业市场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
第三,缺乏诚信行为。
以签约单位为过渡,一旦有更中意的单位录用,便毫无顾忌地毁约,致使很多用人单位对这类毕业生心存顾忌。
此外,目前的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自主空间较大,自行制定的录用标准不切合毕业生实际的现象较普遍,如,要求“工作经验”“试用期”等等。
甚至还有的用人单位违背劳动法规,有意侵害毕业生的权益,导致部分毕业生害怕就业。
六、解决思路解决当前“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特别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优化生源结构,拓宽生源空间。
高职院校应开拓生源渠道,如,农民、退伍军人、已毕业学生、公司在职人员等等,均可以作为人才培养对象。
另外,可以和企业联合,为企业开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促进高职教育产、学、研的同步发展。
第二,调整高职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教育层次。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需求量最大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要抓住这一机遇,以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构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相互融合贯通于一体的教育体系。
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总体上要形成“一体两翼”的结构模式,即以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体,以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两翼。
大力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适度地发展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
第三,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明确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突出自身的教育特色,在办学理念上,必须彰显特色内涵。
第四,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
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出发,开设新兴专业,针对目标岗位群,定向培养毕业生。
做大做强重点建设的专业,突出其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
第五,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就业率。
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做到让学生以校为荣,形成高职教育良好的口碑。
高职院校应把学生的就业作为办学的导向,实现招生与就业的有效互动,突出就业优势。
第六,开拓境外市场,重视文化交流。
高职院校必须具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意识,深入学习WTO规则和国际惯例,不断开拓境外市场。
我国高职院校学费低,又具有东方特有的特色专业,如,按摩推拿专业、烹饪厨艺专业、园艺园林专业、民族工艺专业等等,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