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院校由于其特定的产生背景,大部分是从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缓慢。本文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内涵、具体工作策略以及工作取得的成效。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思考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不断加大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后勤管理机制和体制创新,有力地支撑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模式转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西部边远山区远离中心城市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在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正确把握其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后勤社会化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革新。在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帮助管理干部和后勤职工认清形势,理顺思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改革,以满腔热情投身改革。因此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制定的每项政策和措施,采取的每一个步骤和方法,都必须遵循这一指导思想。

首先,改革要体现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观点。高职院校的首要职能

是人才培养,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如在学生食宿方面的价格和收费,必须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使学生承受得起。只有如此,改革才有意义。

其次,实现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是改革最终追求的最大社会效益。因此,这项改革必须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高职院校的发展与稳定。为此,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兼顾各方利益。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正确理解其内涵

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社会化,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清醒看待这个问题。之所以要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日益

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就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将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适合高职院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市场化后勤服务体系。其主要内涵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市场化。高职院校后勤体系必须进入市场,摒弃行政计划手段,使市场成为后勤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从而将使后勤服务体系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范畴。

二是社会化。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必须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

三是育人化。经社会化了的高职院校后勤必须不折不扣地满足高职院校办学需要,这就要求其在具有第三产业“服务”属性的同时,必须将“育人”功能纳入到它的本质职能之中去,否则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失去了其存在真实价值。

四是法人化。高职院校后勤的组织形式必须要实行企业法人化,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高职院校后勤领域里的体现。

三、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积极稳妥推进

在深刻理解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涵和把握其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赴省内外兄弟院

校考察、学习和调研高职院校后勤改革经验,结合学院后勤的实际,研究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层次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学院采取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运作策略。1999年成立校区服务中心,2006年更名为服务中心,2007年成立后勤服务公司。2011年更名为后勤服务中心。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一流的管理需要一流的制度作保证。做到责任明确,协调一致,管理到位。使后勤工作有序进行,使监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了社会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重点项目改革。根据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一方面投资70余万元,对学生公寓水电线路进行水电联控智能改造。另一方面学院与成都好精工实业

有限公司签订标准化食堂建设和托管合同。成都好精工实业有限公司投资人民币350万元对我院食堂按标准化食堂要求进行改造,餐厅配备有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的“精工制造”不锈钢和玻璃钢快餐桌,食堂就餐满足10000人需要。

四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因此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结合学院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大胆尝试、勇于实践。2007年学院后勤服务公司按照上年学院用水电费标准承包了学院的水电,通过层层制定分目标,落实责任制等手段,使学院水电费大幅度下降。

四、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要用质量和效益衡量

通过以上措施,学院被评为“园林式单位”和“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标准化食堂”,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一是后勤服务观念、服务意识逐年提高。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后勤服务公司把服务放在了首位,把提高服务作为生存的基础。通过扎实细致思想政治工作,使公司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增强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取得了很好效果。二是后勤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逐渐增强。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效率与效益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后勤职工的头脑之中,早已成为了后勤领导班子工作的阶段性奋斗目标。自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后勤服务公司取代社会企业承担了学院的多项工程,从2006年至今后勤累计工程量营业额176万余元,创利润66万余元。

三是食堂工作上新台阶。2006年9月改造托管后的食堂运行后分别于同年10月、12月获“标准化食堂”称号和在省卫生厅量化分

级评审中获“a”级等次。特别是在2008年5·12地震期间,食堂克服煮饭、售饭条件差等困难,长距离转运到操场售饭,与学院一起渡过难关;在震后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为留校学生和加班教职工提供就餐服务。

四是节能成效显著,学院水电支出大大降低。学生公寓实行水电联控系统智能化改造后,对学生生活用水用电实行定额管理,超出部分由学生承担。

通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后勤管理环节不够周密,有待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需要进一步调动。总之高职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以管理机制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与现代化大学制度相适应的学院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小敏,钟卫东.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1,(1).

[2]戴尔海.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4).

[3]张雪黎.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j].南昌高专学报,2006,21(6).

[4]单锦华.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构建适合高职学院发展的后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