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组合变形

合集下载

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

第十章 组 合 变 形第一节 组合变形的概念在前面各章中分别讨论了杆件在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主要是平面弯曲)四种基本变形时的内力、应力及变形计算,并建立了相应的强度条件。

另外,也讨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及强度理论。

但在实际工程中杆件的受力有时是很复杂的,如图10-1所示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悬臂杆,若在其自由端截面上作用有一空间任意的力系,我们总可以把空间的任意力系沿截面形心主惯性轴xOyz 简化,得到向x ,y ,z 三坐标轴上投影x P ,y P ,z P 和对x ,y ,z 三坐标轴的力矩x M ,y M ,z M 。

当这六种力(或力矩)中只有某一个作用时,杆件产生基本变形,这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

图10-1 杆件的复杂受力杆件同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的组合时,称为组合变形,例如:若六种力只有x P 和z M (或y M )二个作用时,杆件既产生拉(或压)变形又产生纯弯曲,简称为拉(压)纯弯曲的组合,又可称它为偏心拉(压),如图10-2(a )。

若六种力中只有z M 和y M 二个作用时,杆件产生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面弯曲(纯弯曲)的组合,如图10-2(b )。

若六种力中只有z P 和y P 二个作用时,杆件也产生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面弯曲(横力弯曲)的组合,如图10-2(c )。

若六种力中只有对y P 和x M 二个作用时,杆件产生弯曲和扭转的组合,如图10-2(d )。

若六种力中有x P ,y P 和x M 三个作用时,杆件产生拉(压)与弯曲和扭转的组合,如图10-2(e )。

组合变形的工程实例是很多的,例如,图10-3(a )所示屋架上檩条的变形,是由檩条在y ,z 二方向的平面弯曲变形所组合的斜弯曲;图10-3(b )表示一悬臂吊车,当在横梁AB 跨中的任一点处起吊重物时,梁AB 中不仅有弯矩作用,而且还有轴向压力作用,从而使梁处在压缩和弯曲的组合变形情况下;图10-3(c )中所示的空心桥墩(或渡槽支墩),图10-3(d )中所示的厂房支柱,在偏心力1P ,2P 作用下,也都会发生压缩和弯曲的组合变形;图10-3(e )中所示的卷扬机机轴,在力P 作用下,则会发生弯曲和扭转的组合变形。

第10章 组合变形

第10章 组合变形

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 工程中大多数的杆件在荷载作用下,往往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形。
在小变形的前提下,一般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组合变形的强度问题。即当杆件 承受复杂荷载作用而同时产生几种变形时,只要将荷载进行适当地分解,使 杆在各分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基本变形,再分别计算各基本变形所引起的应力, 然后将计算结果叠加,就可得到总的应力。实践证明:在线弹性、小变形的 情况下,用叠加原理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是相当符合的。
第10章 组合变形
【本章教学要点】 知识模块 组合变形的概念 叠加原理 掌握程度 掌握 掌握 掌握 理解 斜弯曲构件 重点掌握 偏心受压(受拉)构 件 截面核心的概念 理解 重点掌握 了解 知识要点 基本变形、组合变形 适用条件:小变形、线弹性 叠加法求解组合变形的步骤 斜弯曲概念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确定;应力公式;强度条 件 偏心受压(受拉)概念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确定;应力公式;强度条 件
截面核心
【本章技能要点】
技能要点
掌握程度
应用方向
斜弯曲构件计算
偏心受压(受拉)构件 计算 截面核心
掌握
掌握 了解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判别;强度校核、截面设 计、许可荷载确定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判别;强度校核、截面设 计、许可荷载确定 截面核心的确定
【导入案例】 工程结构的变形:单一或多样?
例10-5 试求图10.16所示偏心受拉杆的最大正应力。
7.5 I I 50
K z y I-I 截面 (b) 图 10.16
P 2kN
20
10 40 15 (a)
10.4 截面核心 10.4.1 截面核心的概念 人为地将偏心压力的作用点限制在截面形心周围的一个区域,则杆件整 个横截面上就只产生压应力而不出现拉应力,这个荷载作用的区域就称 为截面核心。 10.4.2 截面核心的确定

第 10 章 组合变形

第 10 章 组合变形
dD=200mm。圆轴的容许应力 100MPa 。试按第四强度理
论求轴的直径。
工学院力学
第 10 章 组合变形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解(一)外力分析
将各力向圆轴的截面 形心简化,画出受力 简图。
受力简图 工学院力学
第 10 章 组合变形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二)内力分析 画出内力图如图
从内力图分析,B截面
第 10 章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工学院力学
第 10 章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10-1 斜弯曲 §10-2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10-3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工学院力学
第 10 章 组合变形
§10-1 斜弯曲
一、 产生斜弯曲的加载条件
斜弯曲
y
Fz
z α
F Fy
当杆件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对 称平面内都有载荷作用时, 梁将在两个方向同时发生平 面弯曲,这种弯曲斜弯曲。
一、荷载的分解
Fx F cos
Fy F sin
yx
z
Fx

x
二、任意横截面任意点的“σ”
Fy
F
y
1. 内力:
k z
FN ( x ) Fx F cos
M z ( x ) Fy x F sin x
工学院力学
第 10 章 组合变形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y 二、任意横截面任意点的“σ”
1. 内力:
FN ( x ) Fx F cos
z
M z ( x ) Fy x F sin x
x
Fx

x
Fy
F
y
2. 应力:
k z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因此,截面O为危险截面。
危险截面上,由轴力引起的正应力均匀分布,其值

,由弯矩引起的正应力线性分布,其值为
。利用叠加原理,将拉伸及弯曲正应力叠加
后,危险截面上正应力沿截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0.5
(e)所示,仍为线性分布。而且可以看出,最大拉应
力和最大压应力分别发生在O截面上、下边缘各点,其
值为
(10.4)
图10.5
依据上述分析,弯拉(压)组合变形时危险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所以可将 截面上的σmax与材料的许用应力相比较建立其强度条件。对于拉压强度相等 的材料,强度条件为
对于抗拉与抗压性能不同的材料,强度条件为
下面举例说明弯拉(压)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例10.2如图10.6(a)所示的钢支架,已知载荷F=45 kN,尺寸如图。 (1)如材料为钢材,许用应力[σ]=160 MPa,试选择AC杆的工字钢型号。 (2)如材料为铸铁,许用拉应力[σt]=30 MPa,许用压应力[σc]=160 MPa,且AC杆截面形式和尺寸如图10.6(e)所示,A=15×10-3 m2,z0=75mm ,Iy=5.31×10-5 m4。试校核AC杆的强度。
其力矩矢量分别与y轴和z轴的正向一致(见图10.2(b))。 为了确定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点的位置,先求截面中性轴位置。记中性轴上 任一点的坐标为(y0,z0),由于中性轴上各点处的正应力均为零,所以由式 可得中性轴方程为
(10.2) 可见,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见图10.2(c)),其与y轴的 夹角θ为
图10.3 例10.1如图10.4(a)所示,20a号工字钢悬臂梁承受均布载荷q和集中力
。已知钢的许用弯曲正应力[σ]=160 MPa,a=1 m。试求梁的许可 载荷集度[q]。 解由于梁所受到的横向力不在梁的两个纵向对称面内,此时可以将横向力向 两个纵向对称面分解(向y和z轴分解),从而将其看成是梁在其两个相互垂

第十章组合变形-精品

第十章组合变形-精品
fy Iy
正方形
Iy Iz

14
目录
§10-3 拉(压)弯组合变形
=+
10-3
15
目录
§10-3 拉(压)弯组合变形
t ,max
=+
c,max

c


F A
t ,max
=+

t,max

Fl W
c,max
c,max


Fl W
t,maxW Fl
F A
[ t ]
M My2Mz2 17N 6.m (3)由强度条件设计d
r3
M2T2
W
W
d 3 32
32 M2 T2
d 3
3
32 1762 3002
100106
3.8 2 1 3 0 m 3.8 2 mm 29 目录
小结
1、了解组合变形杆件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2、掌握斜弯曲和拉(压)弯组合变形杆件
667FPa
c.max

Mz1 Iy

FN A
t.max
c.max
425103 F 0.125
F

5.31105
15103
934FPa
18
目录
§10-3 拉(压)弯组合变形
F 350
M
t.max66F7 c.max93F4
(4)求压力F
FN
t.m a6 x F 67t
第十章 组合变形
1
目录
第十章 组合变形
§10-1 概述 §10-2 斜弯曲 §10-3 拉(压)弯组合变形 §10-4 弯扭组合变形 §10-5 组合变形的普遍情形

材料力学(单辉祖)第十章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单辉祖)第十章组合变形
17
弯压组合
可见,危险截面为C截面 其轴力和弯矩分别为
FNC 3 kN M c M max 4 2 8kN m
A
FAy
10kN m a x
g g f
C m
FBy
B
危险点 截面C上的最低点f 和最高点g
FN M c s A W
f
18
弯压组合
A I

4
10kN
解 首先计算折杆的支座反力 由平衡方程可得 FAx A
FAx 0, FAy 5kN, FBy 5kN
FAy
m
10kN
C 1.2m B 1.6m FBy
a x 1.6m
m
由于折杆左右对称,所以只需分析一半即可。 折杆AC部分任一截面上的内力
FN FAy sin 3 kN FS FAy cos 4 kN M xFAy cos
杆件变形分析步骤 首先, 在杆件原始尺寸上分别计算由横向力和 轴向力引起变形、应力 然后, 利用叠加原理,合成在横向力和轴向力 共同作用下杆件变形、应变和应力等物理量 若杆件抗弯刚度EI较大,轴力引起杆件的弯曲 变形较小,可以忽略
10
弯拉组合
细长杆件强度问题, 受力如图,抗弯刚度 EI,截面抗弯模量W , 横截面面积A。
n
e n
P
z b h y
30
偏心拉伸(压缩)
解: 1. 力系简化 力P对竖直杆作用等效于作 用在杆轴线上一对轴力P和 一对作用在竖直平面内力 偶mz=Pe
FN P 2000 N, M z mz Pe 120 N m
mz P
n
e n
P
mz P
可见,竖直杆发生弯拉组合变形

第十章 组合变形

第十章 组合变形

w
wy
14
三、结论 1、“σ ”代数叠加,“τ ”和变形矢量叠加。 2、对有棱角的截面,棱角处有最大的正应力
M z max M y max max Wz Wy
15
例 :矩形截面木檩条如图,跨长L=3.3m,受集度为 q=800N/m 的均布力作用, []=12MPa,许可挠度为:L/200 ,E=9GPa, q 试校核此梁的强度和刚度。
(3)叠加: k k
Mz
k
My
M z yk M y z k Iz Iy
12
y b
y b
y
a
a
x
x
z
d
c
z
d
c
My
z
F
3、强度计算 危险截面——固定端
M z max Fyl ,
M y max Fz l
危险点——“b”点为最大拉应力点,“d”点为最大压应力点。
M z max ymax M y max zmax M z max M y max max max Iz Iy Wz Wy
24
M z max FN max Wz A
c
例 :槽型截面梁 AB如图, []=140MPa。 试选择槽型截面梁的型号。 解:1、外力分解 3m A
0
1m
B 300 C Z Fy 300 FNCD C F=40kN
25
M
A
0 8 F 3
0
4 F 3FNCD sin 30 FNCD
第四强度理论 r 4 2 3 2
M 2 z max 0.75T 2 max WZ
29
例:图示结构,q=2 kN/m2,[]=60 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确 定空心柱的厚度 t (外径D=60 mm)。 x 解:1、外力的简化 q B 1 3 2 F qA 2 10 500 392 ( N ) 500 4 800

第十章 组合变形

第十章 组合变形
解: (2)杆中的最大压应力 危险截面:固定端面 轴力: FN F1 6kN 弯矩: M max F2l 2kN 2m 4kN.m
max
FN A
M max Wz
FN bh
6F2l bh2


6 103 0.12 0.15

6 4103 0.12 0.152
解: (1)分析梁的变形:
F1
BC段:在F2 作用下只在水平 对称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
AB 段:在F2、F1 作用下发生斜弯曲 组合变形。
(2)危险截面是固端截面 M zmax F1l1 2 103 1N.m=2kN.m
Mymax F2l2 1103 2N.m=2kN.m
20
Wz

FN bh

F2a
1 6
bh2

6103 0.12 0.15
6 2.4103 0.12 0.152
5MPa
同理:B 点的正应力
B
FN A
M Wz
FN bh

6M bh2
5.7MPa
26
第三节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例10 – 3] 矩形截面杆受力如图所示,F1 的作用线与杆的轴线重合,F2 作用在杆的 对称平面内。已知F1 = 6 kN,F2 = 2 kN,a = 1 .2 m,l = 2 m,b= 120 mm, h = 150 mm。 试求:(1)n - n 截面上A 点和B 点的正应力;(2)杆中的最大压应力。
中性轴仍与加载(合成载荷)轴垂直,但挠度曲线不再为加载面内的平面曲线。
12
第二节 斜弯曲
一、正应力计算 斜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是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切应力, 切应力忽略不计! [例题] 计算矩形截面悬臂梁K点的正应力。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
C 10kN
1.2m
解:求支反力,由平衡方程
FB B
FA
' FA
F ' A 0,
FA FB 5kN
A
1.6m 1.6m
m g f A
10kN C
m FAy
作折杆的受力图,折杆及 受力对称,只需分析一半 即杆AC 将FA分解, 得杆的轴力 FN、弯矩M (x)
B
FAx
FN FAx 3kN
3 10 8 10 t 81.1 2 3 c d / 4 d / 32 81.9
3 3
M W
[例10-2]圆截面杆的偏心压缩时不产生拉 力的载荷作用范围
P
y
P
y
Pa
a
z

z
CL11TU12
P
y
Pa
y
P
y
Pa
z
z
z
P
y y
Pa
y
P
z
Pa
z P
y y
z
Pa
y
P

CL11TU10
解: X A 3kN, A 4kN Y
任意横截面x上的内力:
FN X A 3kN FS YA 4kN M ( x) YA x 4 x
1 1截面上危险截面, 其上:FN 3kN,M 8kN m

FN A
M W
t FN M c A W
CL11TU5
y0 Iz tg tg z0 Iz
为中性轴与z轴夹角
3.强度计算:
1)危险截面:当x=0时 M Z , M y 同时取最大,固定端处为危险面 2)危险点:危险面上 D1 , D2点 3)最大应力

第十五讲: 第十章组合变形-强度理论

第十五讲: 第十章组合变形-强度理论
50 150
FN F M F 350 75103
425F 103 N.m
50 150
A 15000 2 mm z0 75mm z1 125mm
(2)立柱横截面的内力 FN F M 425103 F N.m
t . max
Mz 0 FN Iy A
一、
斜 弯 曲
平面弯曲
斜弯曲
t ,max M y max M z max c ,max Wy Wz
D1点: t ,max [ t ] D2点: c,max [ c ]
强度条件:
挠度:
f f y2 f z2
fz
fz Iz tan tan fy Iy
2
3
2
3
结论: 代表单元体任意斜 截面上应力的点, 必定在三个应力圆 圆周上或圆内。
五、 广义胡克定律
1. 基本变形时的胡克定律
1)轴向拉压胡克定律
y x
x E x
横向变形
x
y x
2)纯剪切胡克定律
x
E

G
广义胡克定律
2、三向应力状态的广义胡克定律-叠加法
* z
(切应力强度条件)
max [ ]
max
max [ ] 满足 max [ ]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max
强度理论的概念
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 理、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找出
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出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10第十章组合变形

10第十章组合变形

三 组合变形时的应力叠加法
1 分解 3 叠加
a
2 计算
P
分解
=>
P
+
M=Pa
A
B
A
B
A
B
σA N
Mσ= σ‘+ σ
N ? '? N
A
叠加
σA′
M
?
?
Mzy
计算
σA
Iz
A
<=
A
+
A
σB
叠加
B
<=
σB′
σB
B
+
B
§10.2 斜弯曲
当外力作用面不通过主惯性平面时 ,则弯曲变形后 ,梁
的轴线不在外力作用面内 .
强度够了。
? '? P
A
?
Pey ?
Iz
x
b
δ
σtmax σtmin
例题2、铸铁压力机框架,立柱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材 料的许用拉应力[? t]=30MPa,许用压应力[? c]=120MPa。
试按立柱的强度计算许可载荷F。
F 350 F
F 350
y1 z0 y z1
150
50
150
解:(1)计算横截面的形心、 面积、惯性矩 A ? 15000 mm2
22
N=P=80kN
P
M=Pe=400Nm
? '? P
A
?
My Pey ??
Iz
Iz
? t max
?
P? A
My ?
Iz
PM ?
A WZ
P
y r P
M

第十章组合变形

第十章组合变形

M Iy
y
zm ax


中性轴
s m ax
M
z

M
y
F
Wz
Wy
斜弯曲梁强度计算
当材料的抗拉、压许用应力相同时,斜弯曲梁的强度条件为:
s m ax
M zm ax Wz

M ym ax Wy
s

应当指出,如果材料的抗拉、压能力不同,则 须分别对拉、压强度进行计算。
利用强度条件,可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三类计算 问题:校核强度、设计截面尺寸、确定许用荷载。
第十章 组合变形
§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 §19-2 斜弯曲变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10-3 拉伸(压缩)和弯曲组合变形的计算 §10-4 偏心拉伸(压缩)杆件的强度计算 及截面核心
§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
一、组合变形的概念 1.组合变形:构件同时发生两种以上基本变形 2.分类
①斜弯曲——两个平面弯曲的组合
y max
3 . 42 kN m
(3)校核强度
由型钢表查得№18号工字钢的抗弯截面模量分别为:
W z 185 cm
s
max
3
W y 26 cm
y max
3

M
z max

M

9 . 40 10 185 10
6 3

3 . 42 10 26 10
3
6
Wz
Wy
50 . 81 131 . 54 182 . 35 s 170 M Pa
Wz
Wy
39 . 66 118 . 57 148 . 23 M Pa s 170 M Pa

工程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工程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28
10.3 图示悬臂木梁,在自由端受集中力 F =2 kN,F 与 y轴夹角 φ =10°,木材的许用正应力[σ]=10 MPa, 若矩形截面 h/b=3,试确定截面尺寸。
29
30
10.4 承受均布荷载的矩形截面简支梁如图所示,q 的作用线通过截面形心且与 y轴成15°角,已知l=4m, b=80mm,h=120mm,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10MPa。 试求梁容许承受的最大荷载qmax。
2
3
10.1.2 组合变形的求解方法 在小变形、线弹性材料的前提下,杆件同时存在的 几种基本变形,它们的每一种基本变形都是彼此独立的, 即在组合变形中的任一种基本变形都不会改变另外一种 基本变形相应的应力和变形。这样,对于组合变形问题 就能够用叠加原理来进行计算。具体的方法及步骤是: (1)找出构成组合变形的所有基本变形,将荷载 化简为只引起这些基本变形的相当力系。 (2)按构件原始形状和尺寸,计算每一组基本变 形的应力和变形。 (3)叠加各基本变形的解(矢量和),得组合变 形问题的解,然后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
22
23
10.5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一般机械传动轴,大多同时受到扭转力偶和横向力 的作用,而发生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下面以图10.14 (a)所示的圆形截面杆件为例,说明弯、扭组合变形 时的强度计算方法。 10.5.1 内力与应力分析 图10.14(a)中,Me使杆件受扭,扭矩图如图10.14 (b)所示;F1使杆件在Oxz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弯矩 图My如图10.14(c)所示;F2使杆件在Oxy平面内发生平 面弯曲,弯矩图Mz如图10.14(d)所示。
19
20
21
10.4.2 截面核心 从式(10.10)看到,对偏心受压杆来说,当偏心压 力F的作用点变化时,中性轴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也随之 变化。可见只要偏心压力F的作用点在截面形心附近的 某一区域时,中性轴就与截面相切或相离,这样,在偏 心压力作用下,截面上只产生压应力,而不出现拉应力。 通常将该区域称为截面核心(coreofacrosssec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组合变形
中国民航大学
2015年5月25日
第十章 组合变形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斜弯曲 第三节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 第四节 弯曲与扭转组合 第五节 组合变形的普遍情况
10.1 概 述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若同时产生两种或两 种以上基本变形的情况,称为组合变形。 请看实例
拉扭组合
拉弯组合 弯扭组合
M y FP1 2l; M z FP2 l
Mz A点弯曲拉应力最大: t max Wy Wz My Mz ) B点弯曲压应力最大: c max ( Wy Wz My
10.2 斜弯曲(弯弯组合)
斜弯曲情况下,横截面的对称轴一般不是中性轴。
1 z 2 x y 4
2 2
由第四强度理论:
r4 3
2 2
( M N ) 3
2 2
例5 直径为d = 0.1m的圆杆受力 如图,T=7kNm, P=50kN, []
=10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 核此杆的强度。
T P A P
T
A
解:拉扭组合,危险点应力状态如图
Mz
P Mz My A Wz Wy
P Mz My A Wz Wy
P Mz My A Wz Wy
10.3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 二、偏心压缩
FN P M y P z p M z P y p
P A Py p y Mzy Iz Iz
M 5P 103 500N m
例4 图示钢板受力 P=100kN,试求最大正应力;若将缺口移至板宽
的中央,且使最大正应力保持不变,则挖空宽度为多少?
y N M
20 20
yC
100
z
应力分析如图
N M z max max A I yc
P
孔移至板中间时
100 103 500 55 103 6 800 10 7.27107
FN M z y A Iz
FN M z t,max A Wz FN M z c,max A Wz
10.3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
固定端处 Mz 最大,该截面为危 险截面,其上的最大应力:
x
Py

t,max
c,max
FN M z max A Wz FN M z max A Wz
10.3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 一、弯拉(压)组合
Px P cos Py P sin
产生轴向拉伸
z
x
Py

P
x
产生弯曲变形
y
l
k
c,max
Px
轴力引起截面上的正应力:
FN Px A A
弯矩引起截面上的正应力:
+

=

t,max
总应力:
M z y Py (l x) y Iz Iz
故,安全。
例6 如图所示一圆轴,装有皮带轮
A和B。两轮有相同的直径D=1m和 相同的重量P=5kN。两轮上的拉力 大小和方向如图。设许用应力 [ ]=8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来 求所需圆轴直径。
A
5 kN
C
B D
2 kN
300
5 kN
500
2 kN
500
(a)
解: (1)分析载荷 如图(b)所示。 (2)作内力图 如图(c)、(d)、 (e)、(f) 所示。
1.5kN m
A 5 kN
7 kN 4.9 kN 2.1kN 1.5kN m D C B
4.5kN
12.5kN
12 kN
(b)
T
1.5kN m
x
(c)
M C (1.5) (2.1)
2
2
1.5kN m
y
7 kN 4.9 kN 2.1kN 1.5kN m D C B x
2.58 kN m
2 y
10.3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
截面核心的应用:
2 d d 2 2 iy iz y* ; z* 16 2 2 iy iz2 d ey1 * 0 ; ez1 * y z 8
h 直线1的截距: 2 I y bh3 12 h 2 2 I z b3h 12 b 2 2 iz iy A bh 12 A bh 12 y* ; z*
1 2 4 3
z
z xP
y
a F
1 2
y
z
M 点 1: F M M P M z y N z y A Wz Wy
My
4 FN
x
3 点 3: 点 2: 点 4: y FN M z M y FN M z M y FN M z M y
剪力 FS = P,可忽略不计 弯矩 M = - P( l – x )
y
l
B
D
Mc
C
扭矩 T = Mc = Pd/2
x
B


M Wz


T Wp

z
x
M Pl
B
P
P
x
B

三个主应力为:
B B
1 1 2 2 4 3 2 2 0


T
Mc x

B
10.4 弯曲与扭转组合
由第三强度理论:
1 3


2 4 2
由第四强度理论:
1 ( 1 2 )2 ( 2 3 )2 ( 3 1 ) 2 2 2 3 2
确定危险点:D1,D2
max
M z max M y max 29 106 7.76 106 151.5MPa [ ] 3 3 Wz Wy 692.2 10 70.8 10
无偏离时:
max
M max 30 103 4 103 43.3MPa 3 Wz 4 692.2 10
10.2 斜弯曲(弯弯组合) 平面弯曲:
1:所有外力作用在 纵向对称平面内; 2:外力通过弯曲 中心,且与形心主 惯性轴平行;
斜弯曲:
外力通过弯曲中心, 但于形心主惯性轴间 存在一定夹角。
动画:矩形截面梁斜弯曲
Py P cos , Pz P sin
10.2 斜弯曲(弯弯组合)
Py P cos , Pz P sin M y Pz (l x); M z Py (l x)

M yz Iy

Pz p z Iy
10.3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 二、偏心压缩
FN P M y P z p M z P y p
P Myz Mz y Ⅰ内的点: A Iy Iz P Myz Mz y Ⅱ内的点: A Iy Iz P Myz Mz y Ⅲ内的点: A Iy Iz P Myz Mz y Ⅳ内的点: A Iy Iz
对于圆截面杆:
r,3
M T M 0.75T r,4 Wz Wz
2 2
2 2
10.4 弯曲与扭转组合 二、弯拉(压)扭组合
危险截面:A截面; 危险点:a点 应力状态:单向拉压+纯剪切
由第三强度理论:
r3 4
2 2
( M N ) 4
例1 已知:矩形截面梁截面宽度b、
高度h、长2l,外载荷FP1和FP2。求: 根部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解:
悬臂梁在FP1力作用下,在xz 平面内产生平面弯曲;在FP2力作用 下在xy平面内产生平面弯曲。 两种平面弯曲的最大弯矩都在根部截面上,所以 根部横截面上的应力叠加后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 压应力分别为:
2 iy iz2 h e 0 ; e 得1点坐标: y1 z1 y* z* 6
中性轴
同理得2点的坐标:
中性轴
2 iy iz2 b ez 2 * 0 ; ey 2 * y z 6
例4 图示钢板受力 P=100kN,试求最大正应力;若将缺口移至板宽
M B (2.25) (1.05)
2 2
z
A 5 kN
4.5kN
12.5kN
12 kN
(b)
2.48 kN m
按第三强度理论:
Mz
2.25kN m
x
1.5kN m
P 4 50 103 6.37MPa 2 A 0.1
T 16 7 103 35.7MPa 3 Wp 0.1


max(min)
x y
2
(
x y
2
2 )2 x

( )2 2 2 2

r3 1 3 2 4 2
l/2 l/2
D2
D1 P
Py P cos 30 cos15 29kN
M y max
M z max
Pz l 7.76 4 7.76kNm 4 4
29 4 29kNm 4 4 Py l
Pz P sin 30 sin15 7.76kN
10.1 概 述
压弯组合
10.1 概 述 组合变形的研究方法 —— 叠加原理
前提:小变形、线弹性。 叠加原理:杆件在几个载荷作用下产生的总效果,等于各载荷单独 作用产生的效果之和. 求解方法:将载荷分成几组静力等效载荷,他们各自对应一种基本 变形,分别计算杆件在各基本变形下的应力、变形值。 然后叠加,即得原载荷引起的应力、变形。 ①外力分析:外力向形心(或弯心)简化并沿主惯性轴分解; ②内力分析:作每个外力分量的内力图,确定危险面; ③应力分析:画危险面应力分布图,叠加,建立强度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