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健康教案讲解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不要随地吐痰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随地吐痰的危害性,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随地吐痰的危害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注意公共卫生是指注意什么吗?(同学们举手回答:不乱扔东西、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对极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不要随地吐痰,学习看看它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教师板书:不要随地吐痰)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痰是怎样产生的吗?下面老师就来解释一下痰的产生。人的鼻腔、咽喉、器官等器官经常分泌一些粘液,这些粘液能湿润呼吸道,并能把吸入的尘埃、细菌粘住,不使它进入肺里。当呼吸道尤其是气管、肺有病或受到刺激(如吸入尘土、烟雾)时,粘液分泌增多,在这些粘液刺激下引起咳嗽,咳出来就是痰。可见,痰是带有病菌、尘埃的粘液。也就是说,痰是从呼吸道产生的。痰吐到地上,病菌并未死亡,它们可以通过许多途径传播给他人。混在痰里的病菌,直接用眼睛看不出来(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但它的传染性很强。痰吐在地上,水分蒸发后,病菌会随风飞扬,吸入身体后,会传染疾病。另外,同学们在地上玩或做游戏,手触过带有结核菌的尘土,再拿东西吃,将病菌吃进肚里则有可能会肠结核。另外痰还可以传播其它疾病,如肺病、百日咳、流感、流脑、麻疹、水痘、百喉等。
下面几种做法是错误的,应该纠正:
1、有人认为不能随地吐痰,便将痰吞到肚里去。这种做法使痰中的细
菌进到胃肠,会诱发肠胃的种种疾病。
2、有人怕被别人看见将痰吐到阴暗的地方,如教室的角落、墙边、楼
梯底下。要知道,结核杆菌富有在空气中,可存活8——10天,而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则可存活6——8个月。因此,把痰吐在阴
暗潮湿的地方,对人更为有害。治愈将痰吐在公共场所里,如汽车、
电车、火车、礼堂、电影院、商店、运动场等人口高度集中的地方,
危害性就更大了。
3、有人把痰吐到地上后,觉得不太美观,就用鞋底蹭掉。殊不知痰里
的病菌是蹭不死的,不但不能减少传染性,相反会使痰干的更快,
病菌随尘土飞扬的机会更多。随着走路,鞋底还会将病菌带到其它
地方去。
4、有人认为自己没病,随地吐痰没有危害。这种说法也不符合科学道
理。有些人患病初期自己还未觉察出来,痰里已有了病菌。还有些
健康人是一个带菌者,他们排出的细菌照样可以使别人害病。
5、有人将鼻涕抽吸到嘴里再吐出来,这样会将鼻咽部的细菌带到嘴里,
污染口腔。有人喜欢吐唾沫,唾液是消化食物不可缺少的液体,对
人有益,不要随意损失。
那同学们该问了,如果已经有了痰那该怎么办呢?现在老师就来告诉你们怎么办。
1、设置一个痰盂,里面最好放一点碱水,将痰吐入痰盂内。不用时将
痰盂内的痰液倒入厕所,再用热水烫洗。
2、出门在外,旁边没有痰盂,可将痰吐在手帕里,回家后用肥皂洗净,
煮沸消毒晒干后再用。也可以吐在废纸上包起来,回家后烧掉或扔
入厕所内。
(三)课堂总结:
为了维护公共卫生,减少疾病的传播,每个同学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这也是文明的表现。同学们要互相监督,做好宣传,劝阻人们都不要随地吐痰。
(四)板书设计:
一不要随地吐痰
痰是从呼吸道产生的
痰会传播疾病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复习不要随地吐痰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不随地吐痰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不要随地吐痰)
2、你都了解到哪些知识?
3、前后四个人一组讨论一下,随地吐痰有什么坏处?
4、判断题:
(1)随地吐痰是一种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坏习惯。()(2)痰是从呼吸道产生的。()(3)痰里的病菌眼睛可以直接看出来。()(4)痰可以传播疾病。()(5)把痰吐到阴暗潮湿的地方就不会传播疾病了。()(6)自己没有病,随地吐痰没有危害。()(7)痰应该吐在痰盂里或是废纸上包起来。()(8)每个同学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二)订正练习。
(三)结合自己查一查,你有随地吐痰的坏习惯吗?
(四)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做到人人不随地吐痰。
(五)板书设计:
一不要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的坏处:
有了痰应怎么办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作息有规律的好处,要求学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锻炼、休息、睡眠的时间,使生活作息有规律并养成习惯。
教学重点:
生活作息有规律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所谓作息制度一般是指对学习、劳动、课外活动、进餐、睡眠和休息等时间的分配和安排顺序。生活作息有规律,对我们的健康十分有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我们的生活作息有规律。(板书课题: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二)讲授新课: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就要合理安排一日的各项活动,如起床、上学、用餐、体育锻炼、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和睡眠等。每天坚持并逐步养成习惯。
课业学习:主要看课业负担是否适中。
课外活动:可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发育。适当的课外活动,尤其是户外活动,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
课间休息:到室外场地游戏、做操、散步或远眺,可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失调现象,使之得到积极的休息。应注意的是,课间休息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否则上课后注意力不能很快集中。
睡眠:睡眠能消除疲劳,而且也能保证正常发育,促进记忆力。小学生要养成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每天要睡足10小时。还要安排好体育锻炼和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
安排好假日活动:双休日或寒暑假,学生可利用这些时间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做一两件有意义的活动:如进行郊游、参观展览等。
综上所述,从小学会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做到生活作息有规律,使自己健康的成长。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从小学会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做到生活作息有规律,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四)板书设计:
二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生活作息有规律主要是指:起床、上学、用餐、体育锻炼、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和睡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