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画院与北宋绘画

合集下载

列举一件宋代作品,说出这件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并谈谈你对这一美术作品以及宋代中国美术的认识。

列举一件宋代作品,说出这件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并谈谈你对这一美术作品以及宋代中国美术的认识。

列举一件宋代作品,说出这件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并谈谈你对这一美术作品以及宋代中国美术的认识。

范宽《深山行旅图轴》范宽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和董源、李成并称为北宋三大家。

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

范宽的山水是外师造化而来,从当地的真实山水出发,汲取艺术形象,“对景造意”融会贯通,精炼概括,把山水典型化了,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峻拔深厚的艺术形象,雄阔伟美的气格;苍老沉着的笔墨。

评者以为“得山之骨”。

与关仝、李成并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代表。

《深山行旅图轴》写关陕山水,高山仰止,气象雄伟。

画面由一条明显的中轴线纵向贯通,造成一种紧凑向上的律动,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

近景是逶迤曲折的清溪山路,使这种向上律动所形成的紧张感得到缓解,并点出画的主题。

使画面结构趋于平衡。

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后用浓淡层次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着石块结组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树木的画法亦然,树干粗壮,盘根错节,枝桠参差,生动的表现出生长在坚硬的岩石表层,饱经风霜的老树的自然生态。

范宽的作品,着重骨法,用墨比较深重,从这件作品中即可看出。

宋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皇室贵族对美术的爱好与重视,画作开始在宋代兴起,文人士子开始购藏鉴赏书画,平民对美术品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宋代美术的最大成就,主要表现在技巧的成熟和穿凿的繁荣以及种类、题材、风格的进一步的多样化。

(一)宋画和宋瓷是中国中古时期的双葩,其艺术上的细腻体贴和精致表现,是同时期的中世纪欧洲不能梦想的,而文人画的兴起,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建筑艺术在总体特征和审美风貌上比起唐代有了明显的变化,中国古代建筑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后的元明清建筑知识在宋代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以范宽、郭熙为代表的山水画家,将 全景式构图发展到极致,画面气势磅 礴,意境深远。同时,他们还注重画 面的诗意表达,将文学与绘画紧密结 合。
雕塑与建筑艺术
雕塑
北宋雕塑以陵墓雕塑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细节刻画。同时,佛教雕塑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 山西晋祠的圣母殿彩塑等。
建筑
北宋建筑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出现了《营造法式》等建筑著作。北宋建筑注重斗拱的运用 和屋顶曲线的优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园林建筑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苏州的沧浪亭等 。
关注现实生活与人 文关怀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作品多关注 现实生活和人文关怀,对当代 艺术创作启示在于要关注社会 现实和人类命运,创作出具有 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的艺 术作品。
THANK YOU
多元文化的融合
五代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民 族融合的加深,美术也呈现出多元文 化的特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美 术风格相互交融。
五代两宋时期概述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但在这个时期里,美术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方和北方的美术风格 开始出现差异,南方以细腻、柔美为主,而北方则以粗犷、豪放为主。
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上承唐、五代之余绪,下开元、明、清之先河, 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风格多样,既有继承前代的传统风格,也有创新 发展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丰富的艺术瑰宝。
推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在技法、题材和审美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 新,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
新。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连 环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南唐官员韩 熙载家中的一次夜宴,画面构图

两宋绘画

两宋绘画

两宋绘画李墨纯编写两宋绘画,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风格技巧上都展现出跨时代的进步与极度的繁荣。

其题材之丰富,样式之创新,风格之多元,技巧之成熟,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南宋邓椿《画继》所列画科基本囊括了此后甚至包涉今天中国画的所有基本科类。

而其时的绘画大舞台上也往往是:工笔、青绿重彩、水墨淡设色、白描、减笔写意等各路画风齐临登场。

在体裁样式上,巨幅壁画、高屏大障、长卷立轴、灯片、扇画、小幅册页等也为时人所喜爱。

代表皇家美术最高水平的宫廷绘画在此时形成鼎盛局面。

“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的创作意图及其一洗铅华力倡天真清新的艺术风格脱颖而出,影响了中国艺术几百年;山水画,在皴法、构图、透视、色彩铺陈上,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质感强烈,气势宏伟;及至南宋,马远、夏圭等人又创对角式构图,以写江南湖光山色,简率豪放,遐思不绝。

花鸟画则更趋严谨精致,饶有装饰趣味。

绘画作为固定的行业与社会建立了更为广泛的联系,突破了宗教美术和狭小贵族圈子的羁绊,并以绝对入世的状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雄旷清远的北宋山水画北宋时期,人们从山水画中寻求乐趣的心态十分普遍,“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成为社会时尚,反映自然美的山水画空前兴盛。

当时水墨山水画家的杰出代表有齐鲁画派的李成、关陕画派的范宽。

李成善画烟林平远之景,变雄劲、深厚为清旷萧疏,现存《读碑窠石图》,表现文人旅途怀古之思。

驴背上的旅行者伫立古碑前凭吊史事,发思古之幽情,而四野古木参天,老干虬曲,荒草疏疏,气象萧凉,启人遐思;范宽的山水则体现秦陇一带突兀奇崛、森林繁茂的雄伟景象,气势逼人,如《溪山行旅图》,是一件令人心灵为之震颤的山水画作品。

那顶天立地、迎面矗立的山峰,象一尊巨大的丰碑,记载着大自然的性情,表现了它雄伟磅礴的气概。

一线飞流,倾泻而下,投入朦胧薄雾的怀抱……它绕过山岗,汇成河流,展现在我们眼前。

岩石与溪流形成刚与柔的对比,体现着天地万物的阴阳结合。

崎岖的山道上,一队驮马行旅悠悠经过,在这巨峰与密林之中,显得那么渺小,微不足道……在这样的一件艺术品之前,我们几乎忘记了他的技法,甚至已不把它当作绘画看待,而是真正陶醉于其间的自然造化之中。

中国美术史:第二节北宋前中期的绘画

中国美术史:第二节北宋前中期的绘画

中国美术史:第二节北宋前中期的绘画第二节北宋前中期的绘画一、宋初“翰林图画院”的设立宋朝初年开始建立的“翰林图画院”,是绘画艺术继续繁荣的表现。

宋代画院对于宋代绘画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要的绘画活动都是围绕着画院进行的。

在社会中,如晚唐五代的情况一样,绘画成为一种有了固定地位的行业,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发展。

汴梁(今开封)的相国寺庙会,大殿后,资圣门前就有与书籍并列的图画买卖;后廊有专门画像的生意。

很多记载透露出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的事实,汴梁有一个画家刘宗道擅长画“照盆孩儿”,画得很巧妙,小孩用手指水盆中自己的影子,影子也指人。

为了防止旁人模仿竞争,每一次创了新稿都是画成几百本以后,一次出售。

汴梁也有的画家由于他们长于画小儿,就叫作“杜孩儿”;由于长于画宫室建筑,就叫“赵楼台”。

汴梁有一个出名的美丽女子秦妙观,画家们画了她的像到各地去卖。

汴梁是一个文化中心,图画和雕版书都被贩往各地;而也有从外地贩到汴梁来的。

山西绛州的画家杨威,专画农村生活供应商贩,如果他知道来贩的商人是贩往汴梁,他就告诉他们到画院门前去卖,可以得到高价。

北宋有名的山水画家燕文贵原来是军人,来到汴梁时候,在街道上出售自己的作品,从而引起注意。

绘画作品的商品化是了解中古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关键,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的行列,绘画作品的商品化(不是当作珍贵的雅玩或古董),比寺庙壁画更进一步与社会群众建立联系。

直接以广泛的社会群众(包括劳动人民工商业者和统治阶级的下层,如士兵、胥吏等)为供应对象,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群众的心理和情绪。

封建统治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掠夺者。

绘画就象人民创造的一切艺术品一样,也成为他们奢侈生活的点缀,除了适应他们生活上的需要以外,也相应反映他们的心理和情绪。

在这样的动机下,北宋初沿袭了五代的旧制,并加以扩大,成立了画院。

画院作品不可避免的反映了贵族生活的趣味,而进一步发展了贵族的美术。

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美学特征是什么

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美学特征是什么

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美学特征是什么院体画在宋朝最为鼎盛,宋朝前期各朝亦有一定数量的宫廷画师。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北宋院体画的特点宋代院体画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繁荣时期,同时为中国艺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微宗时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名声大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画家,为中国艺术文化遗产留下宝贵的财富,功不可没。

宋微宗不仅是位皇帝,而且还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和鉴赏家,是宋时艺术的引路者和开拓者,并使翰林画院成为朝野上下的热点。

可惜被奸贼所害,成了敌国的战俘。

宋微宗注重画家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古代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为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宋微宗把画院全面改观,这时期的院体画叫“宣和画”,以花鸟画为主,其特征是细腻准确,幽雅含蓄,富有诗情画意,以形写神的特点。

在技法和审美取向上都与当时文人相融合。

宋代院体画有了诗意的注入,立即有了灵魂,使画面体现生命力,活灵活现,让观众百看不厌。

为了充分表达诗的意境,翰林画家们在构图和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强调构图的完美性,叙事性的内容着眼在“事”,构图的'目的性是把情节展现清楚,就像一个人讲话一样要表达什么内容,不但要讲清楚,而且要有品味,有文化内涵。

以诗意的内容着眼在“意”,通过某种场景来传达如诗一般的意境,一幅画只有一个意境,那就是要有个中心点,表现的主题要明确,所以宋代院体画很讲究虚实、主次关系。

画面注重取舍,与立意无关的一律不要,并保留空白,留以想象。

看到宋代院体画,会感到清爽、干净,不纳闷,有韵味,这就是它耐看的特点。

宋代院体画代表人物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徐、黄二体是指徐熙和黄筌的两种不同绘画风格,当时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谈到院体画务必提到他们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黄家代表西蜀宫廷画院工整华丽的一派,徐家代表江南院外潇洒清逸的一派,就绘画风格而论,没有高低之分,正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论的“二者犹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但从总的艺术水平及皇家审美标准而言,还是有差异的。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精选可编辑ppt
65
写生蛱蝶图 宋 赵昌
精选可编辑ppt
66
写生蛱蝶图局部
精选可编辑ppt
67
写生蛱蝶赏析
纸本设色,纵27.7厘米 横91厘 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秋天野外风物的写生 画,在构图布局上,作者将景物 集中在下半部,上方留下很大的 空白,岸边长有荆棘、野菊、霜 叶和偃伏的芦苇等,错落有致;
精选可编辑ppt
38
宋代定窑孩儿枕
精选可编辑ppt
39
宋定窑黑釉鹧鹄斑纹碗
精选可编辑ppt
40
精选可编辑ppt
宋 定 窑 酱 釉 窑 变 梅 瓶
41
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 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 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
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
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
精选可编辑ppt
14
第一节
瓷器 五大名窑: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定窑
概述
精选可编辑ppt
15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 期,“宋瓷”也闻名世界。定窑、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 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 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 制也少能匹敌。
精选可编辑ppt
16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 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 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 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精选可编辑ppt
61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作为 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 而且追求细节的真实。宋徽宗赵佶控制 宫廷画院的时候,要求画院的画家研究 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右脚,画不同 时间的月季花要画出花蕊、叶子的不同 变化。现存的崔白的《寒雀图》、李嵩 的《花篮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 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两宋画院的美术教育

两宋画院的美术教育

两宋画院的美术教育
舒心妍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4()8
【摘要】两宋时期的画院不仅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官方绘画创作机构,而且兼备教育功能。

中国历史上,绘画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与画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密不可分。

该文分析两宋画院的发展、审美标准和教育方式,以阐述两宋时期画院在美术教育方面的贡献。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舒心妍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9.2;K244
【相关文献】
1.五代两宋以画院、画学为主的官方美术教育
2.五代两宋以画院、画学为主的官方美术教育(连载之二)
3.论两宋画院画家的"风俗情结"与两宋风俗画的"宫廷赞助"
4.入古出新——两宋画院、画学美术教育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 五代、两宋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  五代、两宋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五代、两宋的美术第一章五代、两宋的美术一、五代、十国人物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十国时江南四川战争较少所以中国第一个画院最早建立在西蜀;南唐也成立了翰林书画院;周方矩、顾闳中都是南唐画院画家;曹促玄、董源、徐熙父子、西蜀画家黄筌父子等都服务于皇家画院;二、《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以多场景而又联贯一体的长卷构图自然合理的情节描绘;细致入微的人物神情成功地刻画了失意官僚韩熙载的心理矛盾及放荡不羁的生活面貌;此图有五个段落;1、听乐2、观舞3、休息4、清吹5、送别;此画把许多人物性格神态表现得十分充分生动;画面背景很少以突出人物形象;画家用屏风将画面的活动内容与情节自然而然地间隔开了是整幅画又是连环画;三、五代时期人物画;总的看来仍然继承着唐代遗风写实风格有所发展多采用工笔重彩的表现方法;同时也出现了少量水墨写意人物画;四、周文矩;江苏句容人;南唐画院翰林院待诏;擅长仕女人物画;他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张萱周昉的仕女画风格;画风更加纤丽“于繁富尤工”用笔瘦硬战掣而多曲;作品有《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画、宫中图》等;五、王齐翰《勘书图卷》;描绘一文人在校书之余闭目挑耳的动作;画法精工细致为南唐画院体风格;六、胡环《卓歇图》;描写当时契丹部落的酋长和部属们饮宴休息的场面;七、五代、十国的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的花鸟画适应于贵族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摆脱了唐代花鸟画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向写实方向发展;在技法上有所突破创立“没骨法和勾勒法”两种学派;花鸟画道德在西蜀得到发展;唐末花鸟画家滕昌祐、刁光胤二人先后入蜀直到了促进作用;八、滕昌祐;画鹤闻名;又擅长折枝花果;九、刁光胤;善画竹石、花鸟、猫兔等题材;十、黄筌;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人;西蜀画院宫廷画家;擅长花鸟亦能画人物山水;黄筌绘画特点;具有富丽而并不柔媚工整但并不刻板精致而不纤弱的艺术风格;作品有《珍禽图、竹鹤图》等;一、徐熙;南唐金陵人;被称“江南布衣”;郭若虚说“黄家富贵、徐家野逸”说明二家艺术风格的不同;徐熙表现技法上以墨为主,即先以墨画出物体形态后添轻淡的色彩即“没骨法”;作品《雪竹图》;竹干竹叶以不同的墨色渲染作风工整精微画法灵活多样可以看出他的画风;二、五代的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三、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自号“洪谷子”;其画长于表现黄河中游两岸的大山大水崇山峻岭;用全景式构图给人一种大自然的阔大深奥雄伟壮丽的强烈感受;作品《匡庐图》传世;著有《笔法记》一文;是古代较完整而深湛的画论;阐述他对艺术创作一系列的正确见解阐述了作者对客观现实的深广感受;其中论证概括了艺术创作的六个要点;“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它发掘了古代绘画理论对山水画的迅速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四、董源;字叔达江南仲陵人;早年学李思训之青山绿水后以水墨为主专画江南景色;用笔多细长圆润形如披麻;用墨破色渲染;作品有《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卷、溪岸图》等;五、溪岸图》;绢本;墨笔画;山石用长笔“披麻皴”;笔法圆润简朴气势雄厚;六、关仝;长安人;画山水学荆浩画树石学毕宏;笔法简劲而气势极壮;作品《关山行旅图轴》(画寒山枯木山店行旅;笔法粗壮雄健;所画之树有干无枝是其作品特点);七、卫贤;南唐画院画家;长于楼观、殿台、盘车、水磨等画初师好尹继昭后学吴道子;作品《高士图》淡设色;此图构图严谨树石皴染精致石上干笔点苔在画法上有所创造;八、宋代画院及艺术风格;宋代统一中国后不久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把五代时期散处在各地的著名画家逐渐集中起来;这样北宋画院的阵容就迅速地壮大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制度和适合统治者趣味的艺术风格;宋代画院画家入院时一是通过地方官吏的推荐;二是考试录取较多的是后一种办法;宁画院以画学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止亦犹科举取士取其文才角出者为优;九、北宋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十、黄居密;字伯鸾成都人黄筌之子;作品有《山鹧棘雀图》;一、赵昌;字昌之四川广汉剑南人;善画花果尤长于折枝花卉的描绘;其艺术成就来自其辛勤的写生;自号“写生赵昌”;作品《四喜图、蛱蝶图》两幅;从画中可看出其笔法灵活秀美简洁明快略施彩色而使景物清晰自然;二、易元吉;字庆一;他画猿獐花鸟是没有能比得上的;三、崔白;字子西;濠梁人;他能画道释人物;鬼神特别长于花鸟以鹅败荷芦雁等题材最为拿手;其绘画特点是;清新淡雅灵活在突破黄家绘画风格上起了很大作用;四、崔悫;崔白的弟弟字子中;亦善画;作品《竹鸥图、双喜梅》等;五、吴元瑜;字公器;开封人师崔白;神宗时为吴王府的殿直将军;六、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他19岁做了宋朝皇帝在位25年;不但擅长于花竹翎毛也能画山水人物风格;精工细致缜密富丽;作品《芙蓉锦鸡图》赵佶的书法被称“廋金体”;七、南宋的花鸟花及其画家;专画花鸟或者以人物山水擅长而又兼画花鸟者就在半数以上;南宋花鸟画家有名的如李安忠、李迪、阎中、吴炳、林椿、毛松、法常等;他们的画法有双钩有没骨有点彩有重彩有淡彩有写意有工笔等;各呈所能;影响较大的有李迪、法常、林椿;八、李迪;河阳人;李迪式画花鸟竹石颇有生意;作品《雪树寒禽图、枫鹰芦雉图、狸奴蜻蜓图、雏鸡图、木芙蓉图》等;作品生动而富有神韵;用笔严谨无束;在画风上采用工笔与粗话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格调是南宋花鸟画风改变的代表人物;九、林椿;钱塘人;工花鸟;作品《绿橘图》笔法细致色彩艳丽是写生妙作;还有《果熟来禽图》等作品;十、法常;号牧溪;南宋理宗度宗时为杭州长庆寺僧;画松竹梅兰不具形似;另外画荷鹭芦雁亦有较高水平;作品《写生蔬果图卷、法学写生卷、观音图、猿图、鹤图、罗汉图、松树八哥图》等;一、两宋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山水画到了宋代更加发达积体渐备两宋杰出的画家不以古人成法为满足都能专心研究师法造化;在表现方法上北宋南宋又有区别;北宋重视大山大水全景构图采取远取其势、近取其持的创作方法;南宋山水构图奇巧多表现山川秀丽的一角之景;二、北宋山水画及其代表作家;三、李成;字咸熙;也称“李营邱”;以山水著称以世;他的山水画被称“古今第一”;擅长描绘寒林暮霭、烟云变幻的平远景致;他的画挺劲秀润;在表现上黑色层次较多适于表现咫尺千里远景象;李成画特点;画册上有亭馆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他笔法秀润;其作品《晴峦萧寺图、读碑窠石图》等;四、范宽;原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他的山水画初师荆浩李成;他学习古人也摆脱古人;重视写实以求创新;范宽山水画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善为山传神;能得山之骨;用墨深重多用雨点皴;“山顶好作密林、水陆作突兀大石”是绘画特点;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最为突出;五、《溪山行旅图》;气势磅礴、章法奇特;浑厚壮阔的关中景色如逼在目前使观者心神为之一振;六、《雪景寒林图》;描写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幅纵193.5厘米横宽160.3厘米为水墨雪景;画鹤绘群山积雪山顶枯树寒柯山石高峻雄气敦厚有冒雪出云之势凛凛寒气之感;七、郭忠恕;字恕先洛阳人;擅长界画;其作品有《明皇避暑图、雪霁江行图》等;八、燕文贵;画有《七夕夜市图》他山水比较有创造性善写四时景色被称“燕家景致”;九、米芾;字元章又称海岳外史;太原人;善画烟雨景色;他的山水画不求形似独创风格以水墨点成山树如烟似雨自成一派即“米氏云山”;十、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立于不败之地表现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的特点;强调山水林木之间的联系所形成的整体效果强调创造优美的意境;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兼收众览”;同时师法自然;主张“饱游饫看”敢于独创;作品《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窠石平远图、秋山行旅图》;其风格是在秀润旷中又有故能雄伟浑厚等特色;对山石树木的描绘“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著作《林泉高致集》;一、《林泉高致集》;作者郭熙;总结自己的经验体会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取其势、近看之取其质”;不同季节应呈现不同意境;又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总之《林泉高致集》对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各方面都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并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它是北宋以来山水画兴盛发展和众多画家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古代珍贵的画论之一;一、王诜;字晋卿太原人;擅长画枯树寒林也能作金碧山水;作品《渔村小雪图卷》;钩皴深重完全是李成画派;二、王希孟;作品《千里江山图》;画法精密细致;色彩厚重耀眼夺目;三、南宋山水画及代表画家;南宋山水画更致力于优美意境的创造笔墨简练有力构图大胆奇巧取其一角之景描写秀丽江南风光富有强烈的感染力;画家李嵩《西湖图》夏圭《西湖柳艇图、钱塘观潮图》陈清波《西湖春晓图》;四、李唐;字晞古河阳人;擅长于人物、山水、又长于画牛;作品《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李唐山水初师李思训但更多的是取法于荆浩同时也受范宽影响;其作品古朴苍劲山石作斧劈皴;积墨深厚是其平日本色;有时画树全用焦墨;故有“点漆”之喻;在构图上写峰峦径路林桥野物;都能阴郁苍茫写深山万壑;气势磅礴;既是冈峦郁盘峭壁悬崖又是苍松叠翠;他的山水画对祖国的河山作了无限的赞美;五、刘松年;钱塘人;其笔意皴法都取法李唐;风格在强劲中显出清丽细润工整不苟的独特风格;作品《四景山水》;六、马远;字遥你号钦山;先世河中人;山水人物花鸟都很精致;当时被认为是“院中独步”;马远山水多作劈皴、水墨苍劲虽不作层层渲染但强调浓淡层次的变化所以能远近分明与同的夏圭号称“马夏”;马远在笔墨运用上喜用焦墨作树石以大斧劈皴带水墨浑染画山石;质感很强;山石峭拔方硬树木瘦插如屈铁;特点是形成了一种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风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作品《踏歌图、寒江独钓图、水图、梅石溪凫图》等;马远的画较坚浑朴造型险奇画树多加叶;七、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多用秃笔点笔画山石水墨渲染浑融一体;浓淡干湿变化丰富;被称谓带水斧劈皴或拖泥带水皴用以表现风雪烟雨的江湖景色十分得体富有苍茫淋漓浑厚秀润的效果;善作长卷山水;作品《长江万里图、江山清远图、溪山无尽图》;八、两宋的人物画及代表画家;宋代的人物画不权注意到形象结构的正确合理而且力求深化人物的内容刻画;白描人物画法在宋代也开始兴起;李公麟道德扫除粉黛其画具有高雅清淡的特点;九、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工人物佛像是北宋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对传统绘画信得过大量临摹尤工人物;重视写生敢于独创;在画法上以白描著称把原来用于“勾粉本”的画法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作品《临韦偃牧放图、五马图、维摩诘像、九歌图、免胄图》等;十、武宗元;字总之河南白坡人;擅长壁画;画法师吴道子;总领“玉清昭应宫”道教画创作;其作品《朝元仙仗图》人物都有着明显的个性特点;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而又有丰富的变化;一、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善画讪桥径郭舟船车轿;作品《清明上河图》;画面描绘是从城市郊野开始;表现了不同职业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的特征;是一幅内容非常丰富并有高度历史真实性的艺术巨作;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巧妙地运用了组织高潮和虚实结合的方法使画面富有变化又能引人入胜表现和突出了主题;二、辽、金、西夏绘画及画家;胡?;耶律倍;陈升等;三、胡?;契丹人;所画用笔清劲;凡画驼马尾人衣毛毳以狼豪缚笔去疏宣使能纤健;作品《卓歇图>四、耶律倍;字图欲契丹人;善画辽国人物;其作品骨法劲快不良不驽;作品《射骑图、猎雪骑、千鹿图》等;五、张瑀;金人;作品《文姬归汉图》;作者用笔简练;人物真实生动充分表现出长途旅行的气氛。

一、美术学(史论类)中国美术史大纲

一、美术学(史论类)中国美术史大纲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史论专业)中国美术史本科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的基本任务“中国美术史”是研究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探讨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美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美术学专业学生理论素质,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的方法,坚持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理论与具体艺术实践相结合。

从生动的直观达到辨证的思维,从感性的具体上升为理性的抽象。

做到特殊与一般,个别与普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2.注重学科特点,掌握重点、难点,全面系统学习。

一般认为美术史的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这样的作法是盲目的。

美术史的知识获得,更重要的是靠对美术史中美术作品、风格流派与社会生活、审美风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认识。

只有通过掌握美术创作活动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把握各章节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学习,才能地掌握美术发展的规律,获得相关知识。

3.要注重与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的搜集和使用。

美术的历史是视觉图像的历史,因此尽可能多的收集教材中所涉及的艺术作品的图片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以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4. 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中努力将艺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成果代入教学,使学生能尽可能掌握本学科发展现状,通过课堂讨论和观摩艺术作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共204课时,教学安排分为三个学期,每学期为68课时,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如下:绪论(1课时)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关于美术史学科性质、地位以及中国美术发展史基本特征的介绍。

学习重点和难点:了解美术史学科的性质及在美术学中的地位;理解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木的与任务二、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三、中国美术史的特征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5课时)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原始社会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情况,说明重点介绍人类艺术的起源的状况和原始社会中最具代表的仰韶彩陶的艺术成就。

五代宋元美术

五代宋元美术

《雪竹图》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徐熙 黄筌
«豆花蜻蜓图»
«蘋婆山鸟图 »
五代绘画小结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 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 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 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 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 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元代士大夫绘画
高逸成为元代文人书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 画,追求清雅朴素是画风著名者有青绿着色而简括雅逸的 《秋郊饮马图》,“粗有古意”的《幼舆丘壑图》。他的低 位和艺术造诣使他成为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
《秋郊饮马图》
元四家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当数被称为“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隐遁山林,以书画寄托,受 赵孟頫的指授,取法于五代北宋荆浩、董源的山水画法加以 融化吸收,以水墨或浅降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作 品有《溪山雨意图》、《富春山居图》等。 《富春山居图》为横卷,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 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 旎风光。
人物、仕女。主要作品《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 兄弟弈棋,李璟做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此图把南唐皇 帝美化为友爱谦恭、风度文雅的形象,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 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与周文矩同时为南唐画院待诏,以人物肖
像著称。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 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 乐、宾客应酬等五个场面。画面笔致细劲,明丽的 色彩与床案及男性衣冠的沉着色彩相协调,取得很 好的效果。《韩》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 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 更深刻的意义。

两宋绘画艺术研究(全文)

两宋绘画艺术研究(全文)

两宋绘画艺术研究(全文)摘要:宋代绘画延续了唐、五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

北宋绘画的主流是院体画,南宋绘画沿袭旧制,两宋画院都为传统绘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宋代城市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市民阶层也逐渐壮大起来。

为了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绘画艺术题材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宽泛,于是出现了描写城乡生活的风俗画;为适应士大夫和统治阶级愉悦自身与陶冶情操的需要,花鸟画和山水画有了更加明显的优势,有关画家创作了大量风格不同的山水画;人物画不再围绕贵族生活,而是以立意为先。

关键词:绘画艺术;两宋;画院白居易有言:“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意为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题诗寄给好友。

南宋时期,经济、文化重心南移。

南宋画院作品中很多花鸟画、山水画负有盛名,充满亲切、静谧的氛围。

《鸡雏待饲图》藏于故宫博物院,采用留有空白的一角半边式构图,虚实描绘恰到好处,画家弱化了物象的轮廓边缘,突出处于视觉中心的物象,这种绘画技法略似现代绘画中的厚涂。

画家要想更好地表现物象的体积和分量感,可以对其加以借鉴。

画院在两宋时期发展繁荣,宋初就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画坛名家辈出且各有特色。

北宋时期花鸟画的风格以精丽典雅为主,画风艳丽工致,如《山鹧棘雀图》轴(图1为局部),山鹧伫立水滨石上,鸟雀栖居、翱翔,画面线条流畅,稍作水墨着色。

北宋中期院体画盛行,一些画家以文人画抒发性情。

宋代的文人画家将绘画作为自我表现和消遣的工具,为了有效传达情感,他们多借用笔墨表达内心感受与心境[1],多选择梅、松、竹、兰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加以描绘,重在写意。

两宋的山水画家人才辈出,画家继承了隋唐山水画的优良传统,将山水画推向发展的高峰。

宋室南渡之后,山水画的风格更加独树一帜,独具时代特色。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奠定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基本格调,反映了画家理想的生活状态。

郭熙、郭思父子提倡山水画应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和多样性,同时,绘制山水应选取合适的视角,如,西北之山大多浑厚,东南之山大多奇秀,画家应侧重表现不同地域山水的不同风格。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争不断,但西蜀、吴越地区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相对发达,尤其是诗词和绘画成就更高。

绘画史上著名的荆(荆浩)、关(关仝)、董(董源)、巨(巨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们也都是由五代入宋的画家。

荆、关、董、巨的区别,在荆浩和关仝是北方画家,多图写北方山水的雄奇峻伟,而董源和巨然都是南唐画家,多图写江南山水的秀丽清润。

(五代)荆浩《雪景山水图》荆浩五代时隐居于太行山洪谷,以大山、大水、大树为描写对象,多作全景式山水,他的《匡庐图》,气魄宏大,正是北方山水的代表作。

荆浩的弟子关仝,继承了荆浩的画风而又有所发展,形成“石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图画闻见志·论三家山水》)的“关家山水”。

他的作品,今存《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都是“关家山水”的代表作。

董源是南唐的后苑副使,他的山水,图写的是江南的山川景物。

江南没有北方那样高峻险劲、石棱嶙峋的峻岭,而多林木繁茂、波涛浩渺的丛山大江,所以,董源的画,也充满一种江南山水所特有的秀润清雅,与荆、关所表现的北方山水迥然不同。

《龙宿郊民图》《潇湘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溪山行旅图》等,是他这种画风的代表作。

(宋)董源《寒林重汀图》董源的学生巨然,继承了董源的画风,而在细节处理上又有变化。

他的《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溪山图》《秋山图》等是其代表作。

北宋初年,以董、巨为代表的南方山水不太受重视,人们的喜爱的多是荆、关一路的大山大川式的全景山水。

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山水画名家,李成、范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李成《寒林平野图》大一统时期的文化艺术,必然有一种融合南北的趋势,秦、汉如此,隋、唐如此,宋也如此。

所以,李成的山水画,虽然师法荆浩,但是“未见一笔相似”(米芾《画史》)。

他的画,不是荆、关的大山大水,而是雪景寒林、飞流绝涧,表现的是山水的风雨晦明、烟云雪霁,已经汲取了南方董、巨一派山水的技法和审美趣味。

中国美术史-两宋时期的花鸟画

中国美术史-两宋时期的花鸟画

3、花鸟画花鸟画在两宋时得到空前发展。

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不拘陈法,寄情笔墨之中,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

①精工富丽的院体花鸟画宋初的花鸟画延续了五代画风。

在宫廷画院中,以黄筌的儿子黄居寀为代表的花鸟画;继承了黄筌画风。

作品工笔重彩,富丽华贵。

这种以深入体察自然,力求真实生动、风格端庄富丽、绘制精细不苟的绘画,深得皇室的赏识。

院体风格的确立,甚至影响宋代宫廷达90余年,并一度成为皇家画院评鉴优劣、录用舍去的标准。

院体画的繁荣,宋代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作用。

涌现了一大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黄居寀、赵昌、崔白、易元吉、吴元瑜、赵佶、李安忠、林椿、李迪等均在艺术上独有专长。

崔白的影响尤大。

黄居寀,是黄筌的三子,深得家传,擅长花竹飞禽,精于勾勒,用笔挺劲,画怪石山水超过其父。

传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轴》。

作品细腻精工富丽华贵,生机勃勃。

赵昌,善画花果,兼工草虫。

赵昌常于清晨朝霞未干时,观察花木神态,然后描绘,故自号“写生赵昌”。

易元吉,长河人,善画獐和猴。

他除了常深入到山林中观察动物,而且还在家中养各种动物,细致观察、反复实践,所画动物特生动自然。

崔白,工人物、山林走兽,以花鸟画成就最高。

作画重视写生,常不打草稿,放笔挥写。

技巧纯熟,一改黄氏父子的刻板精工的路子,擅于表现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的物象情态,营造出动人真切的气氛。

传世作品《双喜图》,在技巧上融入水墨画的效果,打破了北宋院画“黄氏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

寒雀图崔白赵佶,北宋宫廷花鸟画在徽宗时达到创作高峰。

赵佶在政治昏庸无能,但在书画上却贡献极大,他亲自指导画院创作,勤于实践,造诣精湛,山水、花鸟、人物皆能。

他注重写生做到精工逼真、富丽堂皇。

传他画禽鸟,常以生漆点睛,形成点形突出于画面,亮而有神。

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听琴图》等。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山水画的发展而著称。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主要表现为两个时期: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

1. 北宋时期(960-1127):
黄庭坚与北宗画派:北宋初期,黄庭坚是一位文学家和画家,他在山水画上的贡献不可忽视。

黄庭坚提倡“写意”画法,即以激励的笔墨表现意境,为北宗画派奠定了基础。

梁楷与吴道子:吴道子是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他倡导“梅花山水”风格,强调表现山水的抒情和意境。

与此同时,梁楷提出了“破势流水”理论,追求画面的流畅和生动。

徽、熙宗宫廷画派:随着北宋宫廷绘画的繁荣,徽宗和熙宗时期形成了宫廷画派,以宫廷画院为中心,吸纳了各地画家,形成了规范化的画风。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侧重于气韵和境界的表达。

2. 南宋时期(1127-1279):
马远与南宗画派:南宋时期,马远是山水画的杰出代表。

他提倡以“写意”为主,注重画家个性的表达,同时注意山水画的审美构图和空间感。

太原画派:南宋晚期,太原画派崛起,以李唐、李嵩为代表。

他们继承了北宗的传统,注重山川的写实性和具体性。

总体而言,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表现为在北宋时期形成了北宗与宫廷画派的两大主流,而南宋时期则出现了南宗画派和太原画派。

这些画派在表现手法、意境追求上有所不同,但都对后来的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山耹听,北宋和南宋山水画的区别

高山耹听,北宋和南宋山水画的区别

高山耹听,北宋和南宋山水画的区别宋代的水墨山水:以水墨写意,疏淡处见真性情。

宋山水画的最大特点就是水墨刚劲,造型简括。

宋代山水画的繁荣兴旺,名家名画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堪称古今一流,纵观其形式、技巧为皆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由于北宋宣和画院府藏古代书画作品全部被掳掠往金国,南宋的画院建立的时候,只有李唐这个原北宋徽宗时期的画院画家,所以南宋的山水画风格实际上是以李唐个人的风格为基础的。

从布局上,南宋山水一改北宋崇山峻岭般的全景山水模式,李唐晚年就已经开始创作“残山剩水”般的小景山水,北宋时期那种大山堂堂的山水再也看不见了。

北宋山水:崇山峻岭般的全景山水模式:北宋山水画取景侧重于完整的整体的把握对象,较为直接、坦白,“以大观小”,北宋山水拥有浑厚的、整体的、全景的特点。

《夏山图》北宋屈鼎绢本淡设色纵45.3厘米横115.2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北宋山水画特点:客观地整体地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和无我之境。

这种客观性在于求真,而非求似,使山水画不仅可望可行,还可游可居,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一种“牧歌式”的亲密关系。

其代表者是范宽的关陕峻岭,和董源的江南平远真景。

《临流独坐图轴》范宽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建立之初,在宫廷中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征召大批画家到画院供职,为宫廷服务。

宋徽宗时,画院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南宋山水画处于北宋向元代山水画变革的过渡时期,它作为南宋山水画创作的主要体现形式,既有对其前山水画风格、技法的继承和总结,又有对元代文人画成熟风格的启示和肇示。

《晴峦萧寺图》北宋李成绢本淡设色111.4×56厘米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南宋山水特点:残山剩水的小景山水南宋山水画则受宫廷画院画风的影响,追求细节真实和诗意表达。

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自觉的重要要求。

这里不再是北宋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不再是那种异常繁复杂多的整体面貌;相反,更经常出现的是颇有选择取舍地从某个角度、某一局部、某些对象甚或某个对象的某一部分出发的着意经营,安排位置,苦心孤诣,在对这些远为有限的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里,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诗趣、情调、思绪、感受。

北宋和南宋山水画风格比较-

北宋和南宋山水画风格比较-

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

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个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

虽然山水画在两宋时期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不过在构图审美笔墨技法方面却趣味不一。

北宋在山水画中主要是层峦叠障、布置茂密的“以大观小”全景式。

北宋山水画取景侧重于完整的把握对象,较为直接、坦白,“以大观小”。

首先,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这幅画更是在山,树,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

山石高大,行旅渺小,初此画,立即给人一种气势浩大山峰巍峨之感,山与人的对比更突出了北方山的特点。

北宋山水画是一种全景山水,画作气氛庄重,山势雄浑、博大,且画卷尺幅宽,所画之物层次感强、节奏感强,,地域特色也比较强。

北宋山水画地域特点强,状物高于达意。

所以北宋以形象的深人刻画来丰富画面的构图变化,以景物的渐层、重复的节奏来形成画面的统一。

而到了南宋则侧重于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有限场景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南宋秀丽、小巧、优雅,南宋是去其繁章,采其大要的“以小显大”截取式随着审美意识的发展,山水画的构图,则明显反映在“以小显大”的小景山水上。

大体是“去其繁华、采其大要”截取式的特写镜头布局的方法。

大景求全形象繁复;小景集中意象简括。

如李唐的《清溪渔隐图卷》,构图上不是让出天地表现远景和全貌,而是“顶天立地”,采取近景的一角。

他们的“一角”、“半边”构图似乎更接近于焦点透视的“凝神观照”,用两对角远近对照方法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的重心偏离正中,坐落在在半边一角,开阔画面的空白,形成暗示的空间。

其典型章法是,画面近景树木半截,“斧劈”一角;中景危崖半壁,云雾间挡;远景淡荡空朦,天高云阔,给人较直接、简练、明确的审美乐趣和满足。

两宋绘画

两宋绘画

4、文人绘画潮流的涌起,对两宋以后绘画的影响:
中国绘画史从远古开始,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对写实物象的描绘和技巧形式上的探索,但发展到了宋代,写实形式的完美在宫廷绘画中几乎达到了历史的颠峰,正直此时另一些画家慢慢开始觉悟,他们逐渐的放弃了对逼真物象的摹拟,决然退出了传统的写实道路,竟而推动了文人绘画的发展。
南宋绘画的活动中心,仍集中在画院。南宋的画风与北宋有所不同,山水画家一部分仍沿袭北宋,以全景式的构图,雄浑的自然山水为表现题材。而真正能够代表南宋山水风格的是着重意境,以抒情为目的的偏角山水。其构图简洁,意境完整,主体鲜明,笔触大胆泼辣,水墨发挥的更加充分。这方面,李唐是开派大师,后有刘松年,马远,夏圭等。技法方面,马远的“大斧劈皴”,夏圭的“拖泥带水皴”是一个重大发展。文人画在实践中创造了杰出成就,梅,兰,竹,菊四君子画,成为文人画的特殊题材。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期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潮流,当时对绘画的收藏、品评和延纳画家作画已在上层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更有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像诗词一样用以寄兴抒怀,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他们在画幅上题字咏诗逐渐增多,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并能自觉的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两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中涌现出了仲仁、杨无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赵孟坚的水仙等,成为后世文人画家学习的典范。此外较为著名的还有燕肃,晁补之、宋道、宋迪、蔡肇、张舜民等人。文人士大夫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欧阳修提出了表现萧条淡泊的情怀,陈与义主张“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一系列见解都具有代表性,可见宋代的文人绘画直接影响到了辽金地区,成为元明文人绘画发展的前导。

北宋画院与画学

北宋画院与画学

北宋画院与画学历史上,由政府设立专门的美术创作(或生产)机构,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

以后历朝都有关于在统一的管理下,服务于政府并专门从事绘画、工艺品制作及艺人和机构的活动记载。

到了唐代初期,政府设翰林院,作为内廷供奉艺能杂居的场所。

举凡“文辞经学之士,下至医卜技术之流,皆之于此,以备宴见”。

随后,翰林院有了一些性质上的改变,把名儒学士分出来另外成立了翰林学士院。

这样,翰林院就变成了专门从事纯技艺性人才聚集的机构。

五代十国时,许多艺术家任职于不同的政权,以艺入仕为官供奉朝廷。

各个政权也都设有相应的机构,并出现了专以“画院”之称谓来说明此类机构职能的,其中以南唐和后蜀较为典型。

北宋时局稳定以后,政府设立了更大规模的艺术机构,曾在后蜀主孟昶和南唐后主李煜创建的“画院”里任职的画家以及来自其他地区的画家们大多聚于汴梁,为北宋翰林图画院日后的兴盛储积了大批艺术人才,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画院制度在此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完善,兴盛至极,历两宋而不衰。

整体上看, 北宋翰林图画院堪称中国历史上画院机构的典型代表,成为后世画院机构效仿的样板,中国绘画艺术也在这个时期登上了历史的第一个高峰。

北宋翰林图画院有别于前代的翰林院而隶属于内侍省,由内侍宦官管理。

初设于宣?v门内东廓,太宗雍熙年间,为皇帝召使之便而移至东苑东门里。

从翰林图画院的功能上讲, 北宋翰林图画院是为宫廷帝王、达官显贵们服务的专门机构,画院画家进行艺术创作,也主要是为皇家宫廷服务的。

一方面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政权统治,发挥图画“忠奸善恶”,存作鉴戒的教化作用。

如仁宗庆历元年命绘“前代帝王美恶之迹”一百二十图为规戒,张挂于崇政殿西阁,并命侍臣参观就是一例。

另一方面为统治者粉饰太平,满足上层社会精神享受的无尽需求。

北宋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商业尤为繁荣,喧嚣的生活环境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向往,禅宗思想的兴起和文艺界对意境美的无限崇尚促使“林泉高致”式的山水画和“粉饰大化,文明天下”式的花鸟画创作量大大超过了人物画。

五代两宋绘画

五代两宋绘画

《韩熙载夜宴图》

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 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 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 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 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 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 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 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 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部的胡 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人物的衣纹组织 的既严整又简练,非常利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敷色上 也独有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人物 服装的颜色用的大胆,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 富而统一。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服装上织绣的花纹细如毫发,极其工细。所 有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使这一作品在我国古 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荆浩始创为全景式构图及树石皴法,功 不可没。在《匡庐图》中,一峰高耸, 雄伟秀拔,两侧群峰竞立,云雾缭绕, 飞流直下,屋舍、小桥与林木、山石互 为掩映,气势壮阔,意境幽远。细观之, 图下涧水苍茫,一叶扁舟正欲离岸,似 引领观者入画境。山麓屋宇错落,篱木 环绕,飞涧击石,长桥连岸,一人骑马 若观山景。往里则入深山,危岩峭壁, 松柏参天,一线悬瀑如白练扶摇而下, 林荫间又现庭院,渐入佳境。 这种上留天,下留地,中间立意定景: 主峰突仄,群山环抱,峰、顶、峦、岭、 岫、崖、岩、谷、峪、溪、涧、瀑、泉 等一一呈现,有路、有桥、有树木、有 屋舍、有人物、有车船,可行、可望、 可游、可居,画面雄阔,景物逼真,此 之谓“全景式”山水。其后关仝、李成、 范宽继承并发扬,奠定了北宋全景式山 水画的格局。

论两宋画院画家的“风俗情结”与两宋风俗画的“宫廷赞助”

论两宋画院画家的“风俗情结”与两宋风俗画的“宫廷赞助”
“ 宫廷赞助” 问题。


北宋统治阶层对 “ 风俗 ” 的重视 以及宫廷对
风俗趣味 的接纳
封建统治阶层认为, 社会风俗的善恶与国家的治乱兴
衰紧密相 关,正所谓 “ 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 [宋代文 。】 1
人也一 力强调 “ 风俗”在治 国安邦 中的重要性。如 司马光 在 谨 习疏 中说 :“ 窃以国家之治 乱本于礼,而风俗之

端 、作一事,衣冠车马之奇,器物服玩之具,旦更奇制,
夕染 诸 夏 ” [ 故 “ 朝 祖 宗 开 国 ,就 都 于 汴 ,而 风 俗 典 礼 , 。6 ] 圣
四方仰之 为师” [因而北 宋之首都汴京,“ 。] 7 太平 日久 ,人物 繁阜,垂髫之童,但 习鼓舞,班 白之老,不识 干戈,时节 相次,各有观赏 。灯宵月夕, 雪际花 时,乞巧登 高,教 池 游苑 。举 目则青楼 画阁,绣户珠 帘,雕车 竞驻 于天衢,宝 马争弛于御路,……”8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人文荟萃 、 ] 风俗 流转,才会出现如张择端的 清 明上河 图》这样不朽 的风
体力行。正 如宋祁所 云:“ 民聪 明精粹,内函五 常,之谓 夫
性。刚柔缓急,外系 四方,之谓风;好恶舍取,悦 随上教,
之谓俗。……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者” 臣又 闻之,人不 、“ 率,则不从 ;身不 先,则不信 。陛下若能躬服至俭,风示 四方,锦彩金 玉不 得妄费,请 自后宫为始;衣服醪膳无益 旧规,请 自乘舆为始,然后天下响应,民业 日丰,人心不 摇” 嘲宋代 文人认为首都在风俗 方面尤其具有表率的作用, 。 如王安石云:“ 且圣人之化,自近及远,由 内及外 。是 以京 师者 ,风俗之枢机也, 四方之所面 内而依 仿也 ……至于发 《 雨归 Nhomakorabea 图》 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宋、辽、金、西夏的美术(960-1279年)第十讲两宋画院与北宋绘画五代末期,后周的禁军统帅赵匡胤夺取政权,于公元960年建立了宋朝,建都汴梁,是为北宋。

北宋赵氏政权的建立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说是“基本”,就因为北宋初期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使辽长期威胁着宋王朝的统治,还有,西夏在陕甘一带强大起来,辽和西夏两个政权长期虎视着宋王朝,形成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北宋面对强敌,软弱无力,只能采取屈膝求和换取苟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另一方面,北宋在中原的农业、城市手工业、商业逐渐繁荣,科技迸步。

市民文艺发展,绘画成为一种手工业,使美术走向平民化,加之文人士大夫对美术的爱好,文人画的时兴和上层文人的参与,以及宫廷贵族对美术的需求,出现了宋代院画的隆盛,其绘画表现领域进一步扩大。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北宋前期主要沿袭五代画风。

北宋政权对道教的利用,使道、释壁画仍保持相当规模。

道、释画家主要承袭吴道子画派(如王瓘、孙梦卿、武宗元等)。

武宗元(?—1050)的《朝元仙仗图》作为为壁画粉本小样,可以看出当时人物画的水平。

宗教壁画中更多的重视生活素材和展示热闹场面是这一时期宗教美术中值得注意的现象,应该说画家们萌生了一种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倾向。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宋代绘画大略可分四个阶段:1、宋初一百年间保持五代传统。

2、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100)崔白、郭熙、李公麟的出现在宋代美术中展示了新变化。

3、徽宗赵佶、高宗赵构、孝宗赵睿(1101—1189)在位时期,画院创作空前活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

花鸟画、山水画、风俗画、历史画都有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张择端、李唐等重要画家。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赵佶《听琴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4、南宋后期(光、宁、理宗1190—1279)马远、夏珪、梁楷等活跃时期。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局部北宋前期山水画主要刻划北方的雄山大川,峻岭巨壑。

这与画家们生活区域和环境有关,他们都生活在北方黄河流域,秦岭、华山、太行自然成为他们描绘的主要对象。

李成、范宽、关仝等都是有重要贡献的画家,李成的寒林平远、范宽的高山峻岭都各具特色。

如李成《寒林平野》、《窠石读碑》,范宽《临流独坐》、《谿山行旅》、《雪景寒林》等,从不同方面表现关陇一带大自然开阔、雄伟的气象及画家真切的感受。

画家许道宁、燕文贵亦享有很高声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范宽《谿山行旅》范宽《雪景寒林》郭熙郭熙是北宋优秀山水画家及绘画理论家。

河阳(今温县)人,神宗时被召入画院任待诏。

擅山水,当时宫廷衙署中屏幛壁面多出郭熙手,并兼长影塑。

郭熙不仅在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以至晻雾之间、千态万状,而且重视气韵与意境的创造。

《早春图》细致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甦的细微变化,《幽谷图》深山中的寒泉和老健的枯树,给人以强烈印象。

他的传世作品还有《关山春雪》、《窠石平远》、《寒林图》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林泉高致》是中古时期山水画理论重要著作,不仅阐述了表现山川自然的规律,掌握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致特征;而且强调画家观察表现的特点——“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经过酝酿构思反映富有感情和理想的意境。

郭熙还强调画家的丰富修养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所养扩充”、“所览淳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

并且须注重山水画中细部与整体的关系。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郭熙《雪山兰若图》文人画文人画,是文人士大夫所作,能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深厚的蕴含着文化与人格素养,以及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

文人画发端于唐,形成于北宋熙宁元丰之际,活跃于元、明、清,在美术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文人画和书法、琴、棋共同成为传统士人的文艺修养之一。

重视文化修养,重视人品,重视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式的追求。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燕肃、宋迪、王诜、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杨朴之、郑所南、赵孟坚等。

李公麟(1049—1106)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画家中的卓越代表。

字伯时,安徽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登进士第,哲宗元祐年间先后任中书门下删定官、御史台检法和朝奉郎等。

晚年退休,归隐家乡龙眠山庄,自号龙眠居士。

精文学,善鉴别古器物,尤精书画。

李公麟登仕至逝世之际,正是北宋政局发生激烈变化之时,但他与新党的王安石和旧党的苏轼、王诜、米芾等都有较密切的交往。

画过王安石像(《定林萧散图》),也创作了描绘王诜、苏轼等等聚会的《西园雅集图》。

他“仕官居京十年不游权贵之门”、“从仕三十余年,未尝一日忘山林”,由此约略可见他并未卷入党争的漩涡。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李公麟绘画上表现范围的广阔是历史上文人画家少有的。

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古画。

画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藏获、台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美恶……尊卑贵贱,咸有区别”。

他注重对描绘对象的观察研究,画骐骥院御马,每过太仆廨舍,对御马“必终日纵观。

至不暇与客语”。

注重吸取前人之长而加以创造,“集众所善以为已有。

更自立意,专为一家。

若不蹈袭前人,而实阳法其要”。

注重内容生动突出的表现,“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

他的成就可从下列作品中反映出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马图》描绘皇家驷监和左骐骥院的五匹骏马及牵马的奚官或圉人。

骏马或静止或缓步徐行,都能感到战马的神骏;人物形象对不同民族身分和神情上的特征,表现的洗练精确而细致。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临韦偃牧放图》体现了临摹古代绘画的高超水平。

李公麟长于画马,据文献记载曾临韩干《天马图》,又多次绘御马,表现出在一个孱弱的政权下,对尚武精神的提倡和政权安危的关心。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免胄图)表现唐朝名将郭子仪在回纥侵扰中以单骑退兵的历史故事,塑造了在铺天盖地箭拔弩张的回纥兵阵前,从容镇定身着儒服的郭子仪形象。

这种不战而屈敌之兵,是中华民族传统军事思想的精髓。

联系作者还曾画过《昭君出塞》、《蔡琰还汉》、《李广射胡儿马》等历史画,可见他对当时宋、辽、西夏关系紧张下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维摩诘像》,维摩诘的形象是士大夫形象的写照,自顾恺之以来,成为宗教绘画的常用题材。

那种“隐几忘言之状,清羸示病之容”,那种淡泊、宁静,人格独立,才华深潜的文人形象,曾是古代士人的楷模。

李公麟曾画过不少佛教题材作品,皆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如《华严经变相图》的丰富构图,《观自在菩萨像》等,注重内心的刻划,是他绘画艺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局部《圣贤图》(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今存石刻本),代表李公麟关注儒家经史及人物画的水平。

《龙眠山庄图》(传)以长卷形式描绘庄园十六处,其山石林泉之美和主客间悠然自在,流露出画家对林泉高致的向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李公麟对作品主题的挖掘和内容的表现有深刻的见解,画《归去来辞》集中刻划体现陶渊明高洁情操的“临清流而赋诗”的意态;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意,着重揭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患情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李公麟发展了白描,用富有表现力的线描构成朴素优美的艺术形象。

白描具有单纯洗练朴素自然的效果,对白描成为独具一格的传统绘画样式的形成和提高,李公麟有着重大贡献。

它同西方绘画的素描一样,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小景山水小景山水自五代末开始发展。

一些画家着意描绘富有抒情诗意的小景,点缀以山鸟鸣禽,是继全景式风景和窠石巨木的壮美山水后又一创造,颇受贵族士大夫喜爱。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远在唐代张志和的《渔父图》,即具有类似小景山水的意味,宋初画僧惠崇的小景画特富诗意,苏轼赞其《春江晚景》“竹外桃源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莴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黄庭坚亦对其《烟雨归雁》称赞不已。

传世《湖山春晓图卷》用桃红柳绿、禽鸟飞鸣、泛舟垂钓等形象刻划江南水村的春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贵族赵令穰的小景清丽幽雅,景色不出京洛之间。

“湖庄清夏”用柳树湖水写出水乡隐居之和平恬静与幽情美趣。

梁师闵《芦汀密雪》,赵士雪《湘乡小景》虽以禽鸟为主,仍具有小景性质。

贵族王诜(1037—?)是继承郭熙而后,具有幽美抒情风格的重要山水画家,也是著名的诗人、收藏家,他的山水着重表现情境,如“烟江远壑”,“柳暖渔浦、桃溪苇村”等,“皆词人墨卿难状之景”;传世《渔村小雪图》用水墨描绘初冬雪霁的渔村郊野,水中渔民拉网,岸头寒林蟠曲,隐士正兴致勃勃地踏雪郊游。

在描绘阳光空气、远江空阔及和平宁静的气氛渲染上颇为成功。

《烟江叠嶂》把山景与江景对衬加以描绘,抒写作者胸怀,构思造意上受到当时和后世的称赞。

《瀛山图》为青绿着色,写梦中所见仙山,追求典雅的装饰风格。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苏轼的文人画理论苏轼的绘画思想通过著述、诗文、题识有大量阐述,在美术史上有较大影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以文学知名于世,精于书法,亦能画枯木竹石,熙丰之世因党争受打击而遭贬谪。

政治上倾向稳健,性情豪爽鲠直,仕宦期中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苏轼思想以儒家为主导,渗杂佛道。

在文艺思想上也表现了融会性。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苏轼论画,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以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的带诗味的情怀思绪,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认为单纯技巧的修养还不能构成艺术的最高境界。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

”(《欧阳少师合赋所蓄石屏》)“枯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画,写向君家雪白壁。

”(《郭修正家醉画竹石壁上》)“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众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祍无间言。

”(凤翔八观第二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他虽然也称赞吴道子、崔白、郭熙的艺术成就,但更推崇王维。

他在历史上较早地提出“士人画”,把它与“画工”“俗士”分别开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糟枥蒭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便倦。

汉杰,真士人画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