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研读思品新课标积极探索生活德育论
胡云琬
新修订的思品课标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于去年12月由教育部印发,该课标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思品课标是思品课改的总章程。它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又是实施教材的指南。只有反复研读2011年版思品课标,了解其主要变化,弄清其具体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落实其各项要求,才能提高思品课程教学效益,才能确保思品课改深入进行。
2011年版思品课标特别强调“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将正确的价值引领蕴涵在鲜活的主题之中”“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编写教材应选取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彰显了生活德育理论。本次学习将具体研讨这一理论。
第一部分
树立“用生活来教育”的教学观,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
一、树立上述教学观,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符合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
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是德育要回归生活,不能脱离生活而生硬灌输、空洞说教。因为人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在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二、树立上述教学观,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是由思品课“课程性质”决定的。
思品课标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
思品课标(2011年版)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与2003年版相比更加全面、清晰(原课标之表述比较笼统),凸显了两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重要观点。一是强调这门综合课程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二是明确这门综合课程是“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于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应这样理解:第一,指的是学习主体的生活,即学生的生活,但不排斥成人的生活。第二,指的是现实生活,但不排除以往生活和未来生活。
在初中阶段,国家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在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设置了思想品德课程。据此,“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表述明确地写进了课程性质中。这一表述,鲜明体现了思品课程的德育性。
三、树立上述教学观,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是思品课“课程基本理念”的明确要求。
思品课标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
与思品课标(2003年版)相比,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的表述顺序上作了调整。将“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修改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并把它放在三大理念之首。其中“追求”改为“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处修改,凸显了这一理念的极端重要性。
在2011年版课标涉及的三大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属于目标理念,第二个理念属于条件理念,第三个理念属于方法理念。对于第一个理念中“帮助”二字的涵义要有所理解。“帮助”既不是生硬灌输,也不是强制、他律,而是引领学生感悟、提升、践行,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上述方法理念要求教学中做到下列三项缺一不可的总体要求。即第一,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第二,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第三,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无论采用何种教育方式,都离不开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
四、树立上述教学观,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基本要求。
其基本要求是:第一,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施教学。第二,要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实施教学。第三,要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并尽量满足初中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热门话题的关切。第四,要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生活实例之,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总之,要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
五、树立上述教学观,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操作环节。
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需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为基础。其具体操作环节包括:第一,导入新课生活化,即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话题导入新课。第二,创设教学情境生活化,即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其情境力求生动感人)。第三,创设教学问题生活化,即创设有思维含量的、学生颇感兴趣的教学问题。第四,开展教学活动生活化,即围绕学生关注的生活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第五,布置课后作业生活化,即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予生活实践。(上述操作环节仅供参考)
第二部分
2011年版思品课标关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规定
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
思品课标(2003年版)对于课程目标的规定分为总目标和分类目标两个部分,分类目标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层次。而2011年版没有总目标和分类目标的表述,将其融为一体,具体内容如下: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能力(三)知识。
与思品课标(2003年版)相比,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规定,这是极其重要的规定,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重视以及用其育人的重要理念。对此,一定要认真落实。
另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了“有公共精神,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等内容。在能力目标中,将“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修改为“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这一能力要求在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知识目标中,增加了“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的内容,以着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于“课程内容”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