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
描述蛙的心脏和血液循环路线的特点。
主题:蛙的心脏和血液循环路线的特点一、蛙的心脏结构蛙的心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两个心房位于心脏的上部,而心室则位于心脏的下部。
心房和心室之间分别由两个瓣膜相连,这些瓣膜可以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确保血液在心脏中流动的顺畅性。
二、蛙的血液循环路线1. 肺循环蛙的血液循环路线是通过两个独立的循环系统完成的。
首先是肺循环,它起始于静脉回流的血液进入右心房,然后通过右心房收缩将血液送入右心室,接着右心室的收缩将血液推入肺动脉。
血液随后通过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被释放掉,氧气则被血液吸收。
氧合的血液随后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最终进入左心室。
2. 体循环体循环起始于左心室的收缩,将氧合的血液通过主动脉送入体内各个组织器官。
在组织器官中,氧合的血液释放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变成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随后通过静脉进入右心房,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三、蛙的血液循环路线的特点1. 双循环系统蛙的血液循环路线采用双循环系统,即肺循环和体循环分开进行。
这种双循环系统有助于将氧合的血液分别送到肺部和体内各个器官,从而有效地实现气体交换和供给氧气的功能。
2. 三腔式心脏蛙的心脏结构较为特殊,采用了三腔式结构,即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这种心脏结构使得氧合的血液和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在心脏中可以得到有效的隔离,减少了混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维持血液的氧合程度。
3. 顺应性蛙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具有较高的顺应性,即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心脏的收缩力度和血液的流动速度,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
这种顺应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
蛙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具有双循环系统、三腔式心脏和顺应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蛙能够有效地维持身体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从而适应各种生存环境。
蛙的心脏和血液循环路线的特点所蕴含的生物学奥秘蛙作为两栖类动物,其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结构的设计,更是适应其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的生物学奥秘。
七年级(初一)生物 观察动物血液循环实验的改进
观察动物血液循环实验的改进
通过观察血液在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内流动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构造特点与其机能相一致性。
通常采用观察鱼尾鳍、蛙的蹼、蛙的肠系膜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
考虑到这些材料都很薄,内有毛细血管网,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各种现象,根据血管口径粗细、管壁厚薄以及分枝情况区别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用鱼鳍并不是很容易能观察到血管,加上鱼鳍运动,效果不是很理想。
用蛙肠系膜或蛙蹼,还须解剖或固定,比较麻烦。
从实验的难易来看不是最好的材料。
我经过多年的实验发现用蟾蜍蝌蚪来做这个实验效果非常好,仪器设备简单,而且还不会对蝌蚪造成伤害,仍可放回大自然。
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实验材料及仪器)蟾蜍蝌蚪、载玻片、显微镜、小烧杯。
(实验步骤)
1.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将活的小蝌蚪放在水中,让其尾部
平铺在载玻片上,在低倍镜下观察。
2. 指导学生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是动脉,
血流速度较慢的血管是静脉,
分枝较多,只容血细胞逐个排队通过血管是毛细血管。
(实验探究)高中年级学生若要观察某些药物对血管口径、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使学生理解体液调节的概念非常有帮助。
可设计用0.01%组胺,0.01%肾上腺素,分别滴加蝌蚪尾部进行观察,效果比较明显。
蟾蜍微循环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微循环观察室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心脏的跳动情况,了解心脏泵血功能。
2. 通过显微镜观察蟾蜍微循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3. 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蟾蜍微循环的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蟾蜍的微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源,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
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反映了机体的生理状态。
实验材料:1. 蟾蜍一只2. 显微镜及配套设备3. 刺激器4. 记录仪5. 实验室常用器材实验步骤:1. 将蟾蜍放入实验容器中,观察心脏跳动情况,记录心跳频率。
2. 在蟾蜍的四肢部位剪开皮肤,暴露血管,用显微镜观察微循环情况。
3. 在显微镜下,记录正常情况下蟾蜍微循环的血流速度、红细胞形态、血管直径等指标。
4. 分别给予蟾蜍不同强度的刺激,如温度刺激、电刺激等,观察微循环的变化。
5. 在刺激前后,记录心跳频率、血流速度、红细胞形态、血管直径等指标。
6.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不同刺激条件下蟾蜍微循环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1. 正常情况下,蟾蜍心跳频率为X次/分钟,微循环血流速度为Y微米/秒,红细胞形态规则,血管直径为Z微米。
2. 给予温度刺激后,蟾蜍心跳频率升高至X+Δ次/分钟,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至Y+Δ微米/秒,红细胞变形,血管直径缩小至Z-Δ微米。
3. 给予电刺激后,蟾蜍心跳频率降低至X-Δ次/分钟,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至Y-Δ微米/秒,红细胞形态不规则,血管直径扩大至Z+Δ微米。
实验结论:1. 蟾蜍心脏泵血功能正常,能够维持血液循环。
2. 蟾蜍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受温度和电刺激的影响,温度刺激可加快血流速度,电刺激可减慢血流速度。
3. 温度和电刺激可改变红细胞形态和血管直径,影响微循环的通畅程度。
讨论:本实验通过观察蟾蜍微循环的变化,了解了心脏泵血功能和微循环血流动力学。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电刺激对蟾蜍微循环有显著影响,这与人体微循环的生理机制相似。
实验十 胰岛素惊厥蛙类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十胰岛素惊厥蛙类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的机能2.观察各种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二、基本原理1.胰岛素是调节机体血糖的激素之一,当体内胰岛素含量增高时,便引起血糖下降,动物出现惊厥现象。
2.蛙类的肠系膜及膀胱壁很薄,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其血液循环。
根据血管口径的粗细、管壁的厚度、分支的情况和血流的方向等可以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三、动物与器材1.小白鼠6只、1ml注射器、胰岛素溶液、50%葡萄糖溶液、酸性生理盐水2.蟾蜍、常用手术器械、显微镜、载玻片、玻璃片、任氏液,带孔的薄板四、方法与步骤胰岛素惊厥:1.取6只小鼠称重后,分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和对照组,每组2只。
2.给实验组的动物腹腔注射胰岛素溶液(0.1ml/10g体重)。
3.给对照组动物腹腔注射等量的酸性生理盐水。
4.将三组动物都放在30~37℃的环境中,并记下时间,注意观察并比较两组动物的神态,姿势及活动情况。
5.当动物出现角弓反张、乱滚等惊厥反应时,记下时间,并给实验组二的动物立即皮下注射葡萄糖溶液(0.1ml/10g体重)。
6.比较对照组动物、注射葡萄糖的动物、已经出现惊厥而未抢救的动物的活动情况。
7.实验后小鼠断颈处死。
观察蛙类血液循环:1.将双毁髓的蟾蜍背位置于带孔的薄板上,使腹部靠近孔,再将载玻片的一端靠腹部并盖在板孔上。
2.用手术镊提起右侧腹壁,再用手术剪在腹壁上剪一长约1cm的纵向开口。
3.轻轻拉出小肠袢,将肠系膜平铺在小孔上(勿拉破系膜)。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肠系膜的血液循环。
五、实验结果分析1.注入胰岛素的一组小鼠出现惊厥,而注入酸性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组则没有出现此现象。
第二组在注入葡萄糖后,小鼠逐渐恢复正常,而不作任何处理的第三组则惊厥依然。
这说明胰岛素有明显的降血糖的作用。
一旦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过高则出现低血糖惊厥现象。
2.观察蟾蜍的肠系膜,结果如下:六、实验注意事项:1.提夹腹壁肌时只能夹肌层,不能牵连内脏器官。
蟾蜍的解剖及循环系统的观察
蟾蜍的解剖及循环系统的观察王超雄131140009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双毁髓”手术技术2)熟练使用解剖器械3)游离蟾蜍心脏,辨别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双穿线备用4)分析心脏传导系和起搏点;学习斯氏结扎1,斯氏结扎2二:实验原理1) 蟾蜍的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组成;具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幼体期只有一心房和一心室。
成体心脏的位置后移,由紧挨头部腹面后移至胸腔,外包围心膜。
心房出现分隔,形成左右心房,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组成,窦房间、房室间、心室与动脉圆锥之间都有孔和瓣膜。
2)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都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位的自律性高低不同。
哺乳动物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兴奋并依次通过心房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和心室肌,使整个心脏兴奋,表现出统一的收缩和舒张。
由于窦房结是控制整个心脏活动的部位,故称为心脏起搏点。
其他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控制而不能表现出自动节律性,称为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
当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就表现出来,使心脏产生异位节律。
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其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它产生的兴奋传到心房、心室而引起收缩。
用结扎不同部位的方法,可观察蛙心的正常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三:实验动物与器械实验动物:蟾蜍(每人一只)实验器械:解剖盘、毁髓针、剪刀、镊子、大头针、丝线、任氏液四:实验过程1)取蟾蜍一只,用双毁髓法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仰躺在解剖盘上,用大头针固定四肢。
2)用镊子夹起腹部皮肤,用剪刀小心剪开,用剪刀剪开体腔,将腹壁向两侧分开,暴露心脏。
3)用眼科剪依心轴方向小心剪开心包膜,完全暴露心脏。
仔细辨认心脏结构和主要血管。
4)观察并记录心脏跳动频率,并观察静窦脉、心房和心室三者收缩的时间顺序。
5)斯氏第一结扎:用眼科镊经主动脉下方穿一丝线,提起蟾蜍心尖,在心脏背面认准窦房结沟结扎以阻断窦房兴奋传播。
观察心脏跳动有无变化。
实验3.2蛙类微循环的观察
实验3.2 蛙类微循环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蛙类肠系膜的观察,了解微循环部分血管(包括外周部分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情况和特点。
2. 了解某些药物对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微循环为器官组织中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部分,它是心血管系统与组织细胞间直接接触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场所。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管,构成了微循环的功能单位。
根据血管口径的粗细、管壁厚度、分支情况、血流方向等可区分出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
蛙或蟾蜍的肠系膜、舌、后肢足蹼及膀胱壁等部位的组织较薄,适于直接观察微循环情况。
三、实验对象及器械蟾蜍或蛙、显微镜、两栖类动物手术器械、有孔软木蛙板、大头针、探针、0.01%去甲肾上腺素、0.01%组胺四、实验方法和步骤老师按实验指示书上操作,我们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血液循环。
五、实验现象(1)小动脉:管壁厚,血液呈鲜红色。
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即从肠系膜中央流向肠管,流速快而不均匀,有时可见脉搏样搏动。
红细胞在血管内呈现轴流现象。
(2)小静脉:管壁薄,血液呈暗红色。
血流方向从肠管流向肠系膜中央,即由分支汇流入主干。
流速较小动脉慢,比毛细血管血流快。
无搏动和轴流现象,偶有倒流现象。
(3)毛细血管:透明,血液色淡,近于无色。
血液流速慢而均匀,无搏动。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清晰见到最细的毛细血管中单个红细胞缓慢流动。
六、思考题1. 不同血管的形态及血流特点如何与生理机能相适应?答: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2. 为什么肠系膜是观察微循环的最常用部位?答:肠系膜的组织较薄,适于直接观察微循环情况。
3. 自己总结,你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血流情况有何不同?答:毛细血管很细,容易分辨,红细胞几乎单个通过。
小动脉有搏动,血流较快,较鲜艳。
小静脉在毛细血管的下游,血流较小动脉慢,较毛细血管快。
4. 在蛙板上固定蛙时,在固定位置上要注意什么?答:蟾蜍应背位(背部紧贴蛙板)放在蛙板上,用大头针固定肠系膜时,勿将大头针插入肠系膜,而应插在肠管上。
血液循环
实验十一在体蛙心收缩描记与起搏点观察[目的] 了解心肌的某些特性,掌握蛙心收缩的记录方法;并用结扎法观察蛙心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的自动节律性高低。
[原理] 心肌的绝对不应期长,几乎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间给予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在心肌的相对不应期给予单个阈上刺激,可引起一次额外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有不应期,下一次动作电位传来时通常落在期前收缩的不应期中,心脏便会产生一个较长的代偿间歇。
另外,心肌还具有“全或无”的特征,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条件下,心肌对不同强度的阈上刺激均发生同样大小的收缩反应。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为窦房结(蛙类为静脉窦),此外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等组织具有潜在起搏点的功能,且它们发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频率是依次递减的。
当人为阻断它们之间的传导时(如结扎、低温或麻醉等),则心脏各部分会表现出不同的兴奋节律。
[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实验材料] 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与刺激器、张力换能器(10~50g)、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心夹、蛙板、蛙针、手术器械、丝线、小烧杯、滴管、纱布,任氏液。
[实验方法与步骤]㈠实验准备用蛙针破坏蟾蜍的脑与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从上腹部向前方左右剪开胸腔,暴露心脏,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
将连有丝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时夹住心尖,丝线另一端连张力换能器,松紧适度。
换能器接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二道仪直流插件插口,调节记录仪。
刺激电极可直接与心室肌接触或由刺激器输出端引出二根导线、一根和蛙心夹连接,另一根与心脏周围组织接触。
实验装置见图7-11-1。
㈡在体蛙心收缩描记1.描记正常心搏活动曲线:观察曲线升降及疏密所代表的心室收缩、舒张的关系及频率。
2.在心室收缩期给予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能否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在心室舒张期,给予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心脏期前收缩和伴随其后的代偿间歇。
4.心肌“全或无”反应:用丝线在静脉窦与心房之间作一结扎,心脏停止跳动。
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实习
蟾蜍心脏传导系、心脏起搏点分析;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实习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双毁髓”手术技术。
2、熟练使用手术器械。
尤其是手术剪。
3、切开体腔,游离蟾蜍心脏,辨认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双穿线备用。
4、配图说明: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标注名称)。
5、心脏传导系、起搏点分析:斯氏结扎-1;斯氏结扎-2。
(部分同学选做)蟾蜍外周神经,迷走交感干(含血管的神经干以及神经节)分离与支配位点。
注意:迷走交感干、行走与比邻关系。
二、实验原理1、蛙的血液循环系统1)心脏:幼体期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成体两心房一心室,此外包含一个静脉窦和一动脉圆锥。
心室位于心脏后端,心房位于心室前,左右心房分别接受肺静脉和体静脉回心的血液,经房室孔进入心室,房室孔出有一对房室瓣。
动脉圆锥基部和远端各有三个半月瓣,其内壁有一条螺旋瓣。
房室瓣及半月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静脉窦于心脏背面,呈三角形,分别连接前后腔静脉入右心房。
蛙的血液在心室互相混合(不完全双循环)。
2)动脉:动脉圆锥延长为腹大动脉,由此发出三对动脉弓,一对颈动脉弓,一对体动脉弓,一对肺皮动脉弓。
3)静脉:蛙类具后腔静脉。
身体后部及后肢的血液由肾门静脉经肾脏再经肾静脉汇入后腔静脉,内脏血液由肝门静脉经肝静脉入后腔静脉。
身体前部及前肢血液汇集到一对前腔静脉。
前后腔静脉通至静脉窦。
一对肺静脉联合成肺总静脉通入左心房。
4)循环途径:静脉血经静脉窦到右心房,再到心室。
肺静脉来的多氧血经左心房也进入心室。
心室收缩,血液进入动脉圆锥,通过颈总动脉和体动脉弓至身体各处。
静脉血经前后腔静脉通过静脉窦,再入右心房至心室,此过程为体循环。
从肺皮动脉流入肺的血液,由肺静脉流入心脏的左心房再入心室,称肺循环。
2、斯氏结扎斯氏第一结扎:在窦房沟处结扎,阻断静脉窦和心房的联系。
斯氏第二结扎:在房室沟处结扎,阻断房室间联系。
心脏自律性由静脉窦提供,进行斯氏结扎一后,静脉窦与心房联系阻断,产生非窦性心律,异位起搏点工作,又由于静脉窦对异位起搏有抑制,因此心脏会停跳一段时间,之后由房室交汇处开始搏动。
观察蛙血液循环的几种方法
观察蛙血液循环的几种方法
观察蛙血液循环的几种方法如下:
1. 显微镜观察:通过将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蛙的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可以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和放大倍数来观察不同血管层级的血液流动情况。
2. 注射染料法:将染料注射到蛙体内,例如将染料注射到蛙的心脏或血管中,然后观察染料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流动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血液的循环路径和速度。
3. 心电图法:使用心电图记录仪测量蛙心脏的电活动,从而间接观察蛙的血液循环情况。
心电图法可以观察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以及心脏节律的变化,从而推断血液在循环中的运动情况。
4. X射线透视法:将蛙置于X射线机下,通过透视观察蛙的血液循环情况。
X射线透视法可以观察到血液流经不同器官的路径和速度,以及血管的分支情况。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来观察蛙的血液循环情况,在科研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蛙类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
薄,膜状有肌层
血管口径大小极小,只见有一个
一个红细胞通过
小大
血流方向由主干向分支由主干向分支由小动脉向小静脉由分支向主干由分支向主干
血液颜色鲜红鲜红红黄透亮暗红暗红
血流速度快,有轴流,有
搏动
快,有搏动慢,在真毛细血管
内,可见一个一个
红细胞变形通过,
时走时停
较慢滴几滴组织胺溶液,观察血流的变化。出现变化后立即用任氏液冲洗。
3.在低倍镜下观察血液循环,识别动脉、静脉、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动静脉吻
1.载玻片2.微循环板孔(直径2.5— 3cm 3.蟾蜍的膀胱
a.动脉血管b.毛细血管与红细胞合支、直捷通路等各类血管(表4-6。
表4-6低倍镜下动脉、静脉、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区别
类别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
血管壁厚,有肌层薄,有平滑肌纤维极薄,透明或看不
5.待血流恢复正常后,再滴几滴去甲肾上腺素溶液,观察血流的变化。
【注意事项】
1.实验中不可碰破膀胱,以免尿液流出影响实验。
2.提夹腹壁肌时只能夹肌层,不能牵连内脏器官。
【思考题】
1.不同血管的形态及血流特点如何与生理机能相适应?
2.分析不同药物引起血流变化的机制。
(朱逸仁、赵静
(2将麻醉的蟾蜍背位置于蛙循环板上,使腹部靠近循环板孔,再将载玻片的一端靠腹部并盖在循环板孔上(图-28。用手术镊提起靠近循环板侧的腹部皮肤,按纵向剪开皮肤,切口约长1.5cm。再剪开腹壁肌肉,由于膀胱壁薄又充满尿液,有压力,用手术镊支开切口,再将对侧的体位稍加抬高,膀胱借着尿液流动的压力而自动地移到体外的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可观察膀胱血液循环。
【方法与步骤】
1.取蟾蜍或蛙一只,称重后于皮下后淋巴心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3mg/g体重麻醉(图4-26。
蟾蜍肠系膜、消化系统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
2.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
二.实验原理:
1.蟾蜍的正确握拿方法,动物探针的正确使用
2.蟾蜍的“双毁髓”手术技术
3.两栖类动物的解剖技术及手术剪的使用
三.动物与器材
实验动物:雄性蟾蜍一只
实验器械:解剖盘、大头针、骨剪、直头解剖剪、眼科剪、镊子、眼科镊、动物探针、吸水纸、有孔的硅胶片
3. 将解剖针从颅腔抽出,沿枕骨大孔刺入脊柱,破坏脊神经使得蟾蜍麻醉
4.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部中线偏两侧剪开腹壁,拉出一段小肠,用蛙钉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有孔的硅胶片上。将肠系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找到毛细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并拍摄照片。
5.向两侧拉开蟾蜍的腹部肌肉找到蟾蜍的消化系统,小心地用手术剪将其分离,置于解剖盘上并拍摄图片。
七.问题解答
1.说明蟾蜍怎样提高消化吸收效率?
各消化器官的的内壁,均有发达程度不同和数目不等的纵向褶皱,以增加消化吸收的表面积。食管有纵褶12—17条。胃内有纵褶6—14条。小肠前段的皱褶数量多而密集,后段则略显稀疏。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消化吸收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消化吸收效率。
2.简略介绍蟾蜍的主要消化管及它们的位置关系。
四,实验步骤:
1. 握拿蟾蜍方法:将蟾蜍后腿夹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前腿夹于中指与无名指之间,食指按住蟾蜍头部,拇指将蟾蜍坐骨向上推。
2. 用金属探针在两耳腺中点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直到触到一凹陷,即枕骨大孔。食指按压蟾蜍头部同时探针由凹陷处垂直插入1mm,再将探针由枕骨大孔向前平行插入颅腔并搅动,摧毁脑组织。
4.简述肺囊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肺囊位于体腔前部消化道的两侧。小心把心脏和肝脏分离开,移向一侧,即可见肺囊。肺囊壁薄,壁上有许多隔膜,使其内表面形成蜂窝状。如肺内无气体,不利观察,可用玻璃管插入喉头气管室吹气,以便观察肺囊壁的结构。
蛙的系列实验
(五)脊髓反射及反射弧的分析
1.制备脊蛙(无头蛙)
(1)断头法 左手持蛙,右手持粗剪刀从蛙右侧口角处插入 (如图中“x”所示)上、下颌之间,沿两眼后连线剪去头颅, 即成脊蛙。用蘸有0.65%生理盐水的脱脂棉覆盖在伤口上,避免 伤口干燥,但不要将脱脂棉从伤口塞人,以免造成脊髓的兴奋 状态。
(2)毁蛙脑 按本实验“双毁髓”法操作,但只捣毁脑组织。 **不能损伤脊髓,以免破坏反射中枢。
2.若用蛙舌或足蹼作观察标本,则用大头针将麻醉的蛙固定 在蛙板上,使其鼻端离板孔0.5 cm,拖出舌头,拉紧过孔,并 用大头针将舌缘固定在蛙板孔的周缘;或将蛙两足趾展开,使 趾蹼过孔,用大头针固定。
3.观察
将标本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有许多纵横交错粗细不等的血 管。根据血管的粗细和分支情况、血流方向和血流特征,可区 别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2.脊蛙处理
用铁丝钩穿过脊蛙下颌(或用蛙嘴夹夹住脊蛙下颌),悬挂 在支架上,用烧杯内清水浸洗蛙体,使皮肤湿润,防止于燥, **为什么?
刚施过手术的脊蛙,立即进入无反应的休克状态,不能马上 进行实验,待蛙体安静5-10 min后,其脊髓反射逐渐出现。 **如冬季做此实验,应事先将蛙放在30-40。C温水里浸浴2-3 min,以增强其代谢,保证实验效果。
(1)动脉血流的观察 在镜下移动标本直到发现一段较粗血管 内的血液流向2分支血管,这段血管就是小动脉。注意观察管中 血流速度快,不均匀,有搏动,有轴流现象(血细胞在血管中 央流动)。
(2)静脉血流的观察 移动标本真到发现血流由2支血管汇人1 支血管,这2个分支血管就是小静脉,观察管内血流有无搏动和 轴流现象,比较动脉和静脉内血流的速度。
(3)毛细血管血流的观察 寻找管径最小、透明、近乎无色的 血管即毛细血管。在高倍镜下可见一串串红细胞以单个排列形 式在管内移动,或红细胞断断续续地单个移动。血流速度如何? 有无搏动?
实验四 蛙类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
实验四蛙类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微循环血流的方法。
2、观察不同组织和血管内的血流特点。
二、实验原理微循环是指血液在微动脉和尾静脉间的流动,是血液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在体组织只要是比较菲薄、易于透光的部位,都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血液流动情况。
蛙类的肠系膜、舌、后肢足蹼、膀胱,以及肺等组织均可以观察。
三、实验材料蟾蜍、显微镜、常用手术器械、大头针、表面皿、2~5ml注射器、20%氨基甲酸乙酯、任氏液四、实验步骤1、蟾蜍的麻醉蟾蜍称重后,按照2~3mg/g体重的剂量从皮下后淋巴囊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5~10分钟后便进入麻醉状态。
2、观察肠系膜的微循环血流1)蛙体仰置于蜡板上,从躯体腹侧中央切开一个小口,打开腹腔,用镊子将小肠拉到体外。
将蟾蜍移动到表面皿中,将肠系膜平铺在载玻片上,不要将肠系膜拉的太紧,将表面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肠系膜的微循环。
2)观察时先用低倍镜,可见到粗细不等的血管。
小动脉是血液由主干流向细分支,小静脉是血液由细分支流向主干。
两者之间的是毛细血管,其中的血液流动很慢。
3、观察膀胱的微循环血流将膀胱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微循环血流。
4、观察蛙肺部的微循环血流暴露出蛙的肺,若肺内充满空气,用针尖将肺刺破一个小口使之萎缩塌陷,将肺拉向一侧,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蛙肺的微循环血流很丰富,呈鱼网状。
五、注意事项在观察蛙的肠系膜、膀胱、舌或肺的微循环血流时,要注意经常用任氏液保持湿润。
六、试验结果1、区分小动脉和小静脉的最重要标志是什么?2、描述观察的3个部位微循环血流的特点,并图示。
生物实验3微循环标本制作蟾蜍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实验三蟾蜍微循环标本制作(微循环观察)及蟾蜍消化系统解剖生理朱琪璋 121140083一实验目的1微循环观察2初步了解消化系统解剖生理3掌握微循环标本制作二实验原理1正确拿住蟾蜍,正确使用探针。
剪刀(及镊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右手握剪刀,拇指与无名指握住剪刀,食指抵住剪刀中部。
2双毁髓法麻醉蟾蜍: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四肢瘫软,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取出泌尿及生殖系统,观察各个组成部分。
3微循环区是血液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其血流情况可以借助于显微镜来观察。
蟾蜍的肠系膜部位的组织薄,适合于直接观察微循环区血管的舒缩与血流情况。
4蟾蜍的静脉系统5蟾蜍的动脉系统6蟾蜍的消化系统三动物与器材1实验动物:蟾蜍一只/人2实验器材:手术器械(两把解剖剪刀/两把镊子/一把普通剪刀/六只图钉/一只锥子),解剖盘,硅胶垫等四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麻醉蟾蜍: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
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将蛙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
在下腹部的旁侧剪一长形切口,拉出一段小肠,用大头针数枚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硅胶盘上,制成微循环观察标本。
3将标本置于低倍镜下,仔细观察血管和血液循环,并拍下照片。
4将消化系统从体腔中取出(要保持其干净),最好将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一并取出后再将泌尿系统去除。
5比较不同动物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结构上的异同。
五实验结果六实验结论1将微循环标本置于低倍镜下,可观察到许多纵横交错,粗细不等的血管。
分为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血内管管内血流速度快,不均匀。
静脉血管管内血流速度慢,无搏动和轴流现象。
蟾蜍肠系膜微循环标本制作以及在体微循环显微观察
蟾蜍肠系膜微循环标本制作以及在体微循环显微观察;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实习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双毁髓”手术技术。
2、熟练使用手术器械。
尤其是手术剪。
3、蟾蜍肠系膜微循环标本的制作。
4、用低倍、光镜下观察微循环(注意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
5、注意观察蟾蜍体腔内寄生虫。
6、尽可能完整取出“消化系统”,于解剖盘空白处,拍照后插入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1、四大基本系统:运动与支持(包括肌肉、骨骼、结缔,有保护功能),神经,循环,免疫2、内环境稳态: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稳定。
3、疾病分类:内环境失调,创伤,癌症,外部致病原4、癌症成因:原癌基因(细胞因子,控制细胞分裂)过度表达,抑癌基因(P53基因)表达不足。
癌症细胞间转移,由于抑癌基因受癌症部位切除而停止表达导致原癌基因在各处容易过量表达;或癌细胞随血液转移至各处。
5、内脏定义:有管道,直接或间接与体外连接。
6、排泄与排异:泌尿属于排泄,排除代谢产物。
排便属于排异,未经过同化。
7、循环系统维持内环境稳态,世代交替维持种系稳态。
8、循环系统:a、心血管系: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肝门静脉收集营养血过肝脏。
b、淋巴系:淋巴导管,器官脾脏(无导管非内脏),淋巴结,毛细淋巴管9、消化系统:蟾蜍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连附于消化道旁的各种消化腺所组成,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其组成如下:(1)消化道a)食管,亦称食道,长度不到一公分,位于喉的背面,身体正中线。
外表光滑,内壁有纵行褶皱,下端和胃相连。
b)胃,是消化管中最庞大的部分,微微偏居体腔左侧,有左向右形稍弯曲,前阔后狭。
上连食道的一段称贲门,其下为胃底,再下端连接小肠处称幽门,有一圈括约肌所形成的幽门瓣,可以控制幽门开闭。
背侧有腹膜经折叠而成的网膜,腹侧有胃肝指肠韧带,即小网膜,用以和十二指肠与肝维系。
c)小肠:起于幽门之后,其弯向前方的一小段是十二指肠,长度约等于为的一半,胰脏即位于此套弯中。
观察青蛙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青蛙血液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 观察青蛙血液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和分布。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材料1. 青蛙一只2. 麦氏吸管一支3. 载玻片和盖玻片各一片4. 生理盐水5. 显微镜6. 刮刀7. 洁净的滤纸三、实验步骤1. 杀青蛙:用剪刀剪断青蛙的头部,迅速取出心脏。
2. 制备血涂片:将青蛙心脏内的血液挤出,用麦氏吸管吸取少量血液,滴在载玻片上,用另一片载玻片轻轻压在血液上,制成薄层血涂片。
3. 观察血涂片: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红细胞,再切换到高倍镜观察。
4.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分布以及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
四、实验结果1.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不等,分布均匀,有的红细胞边缘可见到伪足。
2. 血小板: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分布较为密集。
3. 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充满在红细胞和血小板之间。
五、实验分析1. 青蛙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2.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3. 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阻止血液外流。
4.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电解质等,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如何保证血涂片的均匀性?答:在制作血涂片时,用载玻片轻轻压在血液上,使其形成薄层,这样可以保证血涂片的均匀性。
2. 为什么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答: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有利于增大表面积,提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效率。
3. 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污染?答: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实验材料的清洁,使用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青蛙血液的基本组成和特点,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加深了对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无菌操作,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青蛙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初中生物实验讲义 实验八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初中生物实验讲义实验八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心脏收缩时血液在血管中定向流动,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再由毛细血管流向静脉。
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用蛙蹼、蛙肠系膜也可以)内血液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根据血管壁的厚薄,血管的粗细和血液流动的方向、速度,可以在纵横交错的血管中识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一、目的与内容(一)目的初步学会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现象。
(二)内容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材料与用品(一)材料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蛙蹼或蛙的肠系膜)(二)器材脱指棉、纱布、培养皿、显微镜、烧杯、清水。
三、操作与观察(一)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包好的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展平,贴在培养皿底部。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的血管和在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二)尝试辨别血管的种类1、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2、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3、进一步识别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注意:将脱脂棉浸湿,并在靠近鳃部的脱脂棉上滴水,保持湿润,以维持小鱼的呼吸作用,以便更好地观察血液的流动,实验后将小鱼放入水中,还可继续使用。
如用蛙蹼做实验材料,要将蛙全身和三肢包紧,只留一个肢的蹼即可,防止蛙在玻璃片上活动。
无论是小鱼尾鳍还是蛙蹼都必须平展在视野之内。
四、问题与思考(一)填空:1、用湿润的脱脂棉包住小鱼躯干是限制小鱼的活动,包住鳃盖部是为了保持鱼____的湿润,以维持鱼____作用正常进行。
2、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的血管壁___,血色鲜明,是_____。
血流速度较慢的血管的血管壁_____,血色较暗,是____。
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的是_____。
(二)绘图: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简略画出,并用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蛙类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
【目的要求】
1.观察各种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
2.了解某些药物对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
【基本原理】
蛙类的肠系膜及膀胱壁很薄,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其血液循环。
根据血管口径的粗细、管壁的厚度、分支的情况和血流的方向等可以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显微镜、玻璃板或载玻片、塑料环或玻璃环(直径7—8mm、高3—4mm、边缘光滑)、或蛙循环板(带孔的薄木板、孔直径2.5—3cm)、2ml 注射器、滴管、20%氨基甲酸乙酯、组织胺(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100000)、任氏液。
黄蜡油或502 胶。
【方法与步骤】
1.取蟾蜍或蛙一只,称重后于皮下后淋巴心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3mg/g 体重)麻醉(图4-26)。
2.观察血液循环的方法有两种
(1)先将塑料环或玻璃环一端的边缘涂上少许黄蜡油,粘附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如用502 胶把小环固定在玻璃上更好),环内加几滴任氏液。
再将麻醉的蟾蜍背位置于玻璃板上,使右侧面紧靠小环。
用手术镊轻轻提起右侧腹壁,再用手术剪在腹壁上剪一长约1cm 的纵向开口。
轻轻拉出小肠袢,将肠系膜平铺在小环上(勿拉破系膜)。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肠系膜的血液循环(图4-27)。
(2)将麻醉的蟾蜍背位置于蛙循环板上,使腹部靠近循环板孔,再将载玻片的一端靠腹部并盖在循环板孔上(图-28)。
用手术镊提起靠近循环板侧的腹部皮肤,按纵向剪开皮肤,切口约长1.5cm。
再剪开腹壁肌肉,由于膀胱壁薄又充满尿液,有压力,用手术镊支开切口,再将对侧的体位稍加抬高,膀胱借着尿液流动的压力而自动地移到体外的载玻片上。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膀胱血液循环。
3.在低倍镜下观察血液循环,识别动脉、静脉、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动静脉吻
1.载玻片2.微循环板孔(直径2.5—3cm)3.蟾蜍的膀胱
a.动脉血管
b.毛细血管与红细胞合支、直捷通路等各类血管(表4-6)。
表4-6 低倍镜下动脉、静脉、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区别
类别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
血管壁厚,有肌层薄,有平滑肌纤维极薄,透明或看不
到
薄,膜状有肌层
血管口径大小极小,只见有一个
一个红细胞通过
小大
血流方向由主干向分支由主干向分支由小动脉向小静脉由分支向主干由分支向主干
血液颜色鲜红鲜红红黄透亮暗红暗红
血流速度快,有轴流,有
搏动
快,有搏动慢,在真毛细血管
内,可见一个一个
红细胞变形通过,
时走时停
较慢血流均匀快血流均匀
4.在肠系膜或膀胱上滴几滴组织胺溶液,观察血流的变化。
出现变化后立即用任氏液冲洗。
5.待血流恢复正常后,再滴几滴去甲肾上腺素溶液,观察血流的变化。
【注意事项】
1.实验中不可碰破膀胱,以免尿液流出影响实验。
2.提夹腹壁肌时只能夹肌层,不能牵连内脏器官。
【思考题】
1.不同血管的形态及血流特点如何与生理机能相适应?
2.分析不同药物引起血流变化的机制。
(朱逸仁、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