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食品安全加强食品检测与监管培训课件

2024年食品安全加强食品检测与监管培训课件

食品监管制度及实施
许可制度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行许可制度,确保其具备从事食品生 产经营的法定条件。
检查制度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
报告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 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 产经营,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未来食品安全发展趋势预测
食品安全法规将更加严格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政府将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
食品检测技术将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检测技术将不断创新,更加快速、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将得 到广泛应用。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将更加重要
处理。该案例表明了报告制度和追溯制度在应对食品安全事件中的有效
性。
03
案例三
某地发生一起涉及多个环节的食品安全事件,监管部门通过协调联动,
成功追溯并处理了问题食品。该案例体现了食品监管体系构成及职责在
应对复杂食品安全问题时的协同作用。
Part
0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危害识别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监测数据收集
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网络,收集 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
的监测数据。
数据分析与挖掘
运用统计学、大数据等技术手 段,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预警发布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提醒 相关部门和消费者采取防范措 施。
预警响应与处置
色谱技术
STEP 02
质谱技术
通过分离和分析食品中的 复杂成分,具有高分辨率 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食品中苏丹红的快速检测方法课件

食品中苏丹红的快速检测方法课件

苏丹红检测的意义
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通过苏丹红检测,能够减少含有苏丹 红的食品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提高整 体健康水平。
苏丹红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管 能力和水平。
规范食品行业秩序
加强苏丹红检测能够促使食品企业自 律,遵守食品安全法规,规范行业秩 序。
趋势分析
对多次实验结果进行趋势分析, 了解苏丹红含量的变化趋势。
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 为改进实验方法提供依据。
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结果解读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解读,理解苏丹红在食品中 的存在状态和潜在风险。
报告撰写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数 据记录、结果分析和建议措施等。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适量的苏丹 红标准品、提取剂、缓冲液等试 剂,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实验操作步骤
提取
将处理好的样品加入适 量的提取剂中,进行充 分搅拌、纯 化,去除杂质,提高检
测准确性。
显色反应
加入适量的缓冲液和苏 丹红标准品,进行显色
反应。
检测
使用分光光度计在 5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 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
算苏丹红含量。
05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 平均值、标准差等。
结果判定
根据实验数据判定食品中是否含有 苏丹红,以及苏丹红的含量是否超 标。
可信度评估
对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进行评估,确 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
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进行对比, 分析差异原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总结词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件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件
5'-呈味核苷酸二钠:同上。
5'-呈味核苷酸二钠三铵盐:同上。
其他增味剂:同上。
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分析与检测
甜味剂的检测与测定
如糖精钠、甜蜜素等。采用高效液相 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外标 法定量。
乳化剂的检测与测定
如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等。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 。
01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 分析与检测
01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与检测
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测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和性质,碳水化合物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碳水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滴定法、色谱法、质谱法等。
检测注意事项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提取、纯化、测定等环节,以保证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脂肪的检测与测定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 进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和 风险评估的水平。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叔丁基对苯二酚:同上。
没食子酸丙酯:同上。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同上。
着色剂的检测与测定
01
柠檬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 外标法定量。
02
苋菜红:同上。
03
胭脂红:同上。
04
日落黄:同上。
增味剂的检测与测定
01 02 03 04
谷氨酸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 ,外标法定量。
01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与检测
防腐剂的检测与测定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件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件
农药残留的种类繁多,不同农药的降解周期不同,给检测 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农药残留的浓度通常较低,检 测方法需要具有高灵敏度。
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
01
兽药残留检测的意义
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长
期食用可能对人体产生慢性、蓄积性毒副作用,甚至引发癌症和致畸作
用。
02
兽药残留检测的方法
主要包括免疫分析法、微生物法、理化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等。其中,
免疫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特点,是兽药残留检
测的常用方法。
03
兽药残留检测的挑战
兽药残留的种类繁多,不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机制各异,给检测带来了
一定的难度。此外,兽药残留的浓度通常较低,检测方法需要具有高灵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预防食品中毒 和其他健康问题,同时也能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传统检测方法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感官检测、化学分析、微生物培养等。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测食 品中的有害物质,但存在效率低下、精度不高等问题。
现代检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 、质谱分析、免疫分析、生物芯片等。这些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等优点,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更 可靠的手段。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分类
按检测原理分类
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以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生物分析法 等。
敏度。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PPT课件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PPT课件
检测器 Detector
红外光谱检测
原理: 在红外线照射下每种分子都有其结构和组
成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 对纯奶粉与加入少量三聚氰胺的奶粉样品
绘制红外透过率光谱图,通过比较,定性 判断聚氰胺特定官能团及特征峰
红外光谱检测
仪器设备: ①日本岛津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IRPrestige-21型 ②天津市科器高新技术公司 压片机 ③电子天平 ④玛瑙研钵 样品准备: 全脂奶粉 三聚氰胺 溴化钾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 重四级杆质谱技术可测定食品中的三 聚氰胺, 利用三氯乙酸溶液提取蛋白 中的三聚氰胺并形成蛋白络合物沉淀,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乙酸铅溶液结合含有 SO42-、SO32-等
离子的杂质形成沉淀,进一步提高了 提取效率,三氯乙酸可作为离子对试 剂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应生成三聚氰胺盐 在强碱或强酸液中能发生水解 氨基逐步被
羟基取代 生成三聚氰酸 三聚氰酸一酰胺 和三聚氰酸二酰胺
三、毒奶粉事件
1、为什么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
蛋白质的含量是奶粉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 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时候显示其氮含量很高 1公斤稀释奶中自然溶入的3.3克三聚氰胺
核磁共振仪
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仪 胺消聚于属定不的耗氰化常溶大以溶硫胺工量液于硫液酸含产检中0酸.,标量品测三5%标准的中。聚然准溶方三利氰后溶液法聚用胺根液的。氰电的据滴体胺位含等该定积的滴量当方含计检定,量法三算测法R点多聚S三,测时用D氰 测柱3①也美2①常婴每红3纯营3若3采5若四光①5以光2蛋测柱婴3采营测柱③四3营光2②0494490、、 、 、 、 、定,日就国将温幼个外奶养样用样、程将上程白定,幼用养定,三、养程天266216人 人毛毛长人74774m原 以 本 是 食 纯 下 儿 样 光 粉 不 品 固 品 三 差 纯 内 差 质 原 以 儿 固 不 原 以 聚 三 不 差 津cccccg体 体细细期体mmmmm料乙岛说品度在的品谱a良在相在聚度容的料乙的相良料乙氰聚良市和===能 能管管摄能--11乳腈津一及为水营扫图,傅萃傅氰为全含乳腈营萃,乳腈胺氰,科1333三111承 承电电入承5444///444和和个药9中养描认身里取里胺9面量和和养取身和和1胺身器聚011122傅m受 9受泳9泳三受m99988乳柠品的主识体叶液叶的分是乳柠主液体乳柠的体高63氰%%里ccc55gg三 三法法聚三02mmm22与制檬监溶要:小红质红检析奶制檬要质小制檬检小新胺溴公溴次溴叶cc聚 聚氰聚1品酸督解摄纵,外分外测了粉品酸摄分,品酸测,技mmb等等化斤化化变5氰 氰胺氰求--中管度入坐脑光析光方目质中入析脑中方脑术———NNN0等 等钾的钾钾11含换胺胺 的 胺m平和 和HHH三理为是标袋谱三谱法前量三是三袋三法袋公辛辛辛进11成有红g222最 最危最均5511聚局奶为大图聚图三的聚奶聚大聚大司烷烷烷溴反反反行年000737外大 大害大值mm.44.氰的粉透中氰中聚主氰粉氰氰磺磺磺化对对对混人压光55量 量量ggcc胺标过胺氰要胺胺胺酸33酸酸钾称称称合每通通片谱mm蛋44蛋采准率污胺标采污采钠钠钠进伸伸伸研66日过过--机仪白白1177用:,染的志用染用缓缓缓行缩缩缩磨可玛玛mmIR质质为为三横的检之的H冲H冲H冲混振振振--,容瑙瑙P11奶奶PPPr聚坐配测一配液液液合动动动压忍糖糖研研33eLLL粉粉44sCCC氰标方方方为为为研制摄类类体体11ti甲甲g99胺为奶法奶流流流磨透入进进ecc基基脂脂以 以 以mm-每波粉,粉动 动 动压明量行行2肪肪三--三三1日长和为和相相相制薄11为研研氨氨型、、氯氯氯可蛋三蛋λ成片3磨磨基基117乙(乙乙容糕聚糕三。。55.酸酸55酸酸酸忍时氰时聚μ的的11m乙乙乙cc摄,胺,氰特特mm)腈腈腈入的胺--征征所所11或为为为量检透和和吸吸得得波提提提为测明88收收结结11数取取取研0薄44峰峰果果.cc(液液液究片mm与与c,,,提。--m11NN经经经处处供-MM1混混混有有)了RR合合合明明例参分分型型型显显1考析析:阳阳阳特特。相相O离离离征征同同c子子子t吸吸a。。n交交交收收e(换换换峰峰辛固固固烷相相相)萃萃萃红取取取外柱柱柱光富富富谱集集集图净净净化化化后后后采采采用用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教学课件—02快速检测技术分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教学课件—02快速检测技术分类

二、 酶抑制技术
酶抑制技术是利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 类农药抑制胆碱酯酶(ChE)的特异性生化 反一。
胆碱酯酶主要分为乙酰胆碱酯酶( 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农药 对其抑制由于来源不同而有差异,对农残的 检测精度也因不同品种的农药产品而不同, 包括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和酶生物传感器 法。
• 注意事项
①本方法是生物化学反应,应尽可能避免一些物理和 化学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是用对农药高度敏感的酶 和基质做成的卡片,可以快速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 氨基甲酸酯这两大类用量较大、毒性较高的农药的 残留情况,选用的酶对农药敏感,抗干扰性强,操 作简便,可以不需要配制试剂,不需要专业的技术 培训,任何仪器设备单独使用,也可配套农药残留 快速检测仪使用,提高检测效率。产品容易贮存, 携带方便,是做现场检测的最佳方法。
免疫学分析法常用于检测有害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 留及转基因食品。
✓ 优点是特异性和灵敏度都比较高,对于现场初筛有较好应用前 ✓ 不足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专一性,针对每种待测物都要建立
专门的检测试剂和方法。
项目三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一、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包括蛋白质芯片(含免疫芯片 、受体配体芯片)、核酸芯片(含寡核苷酸 芯片、基因芯片)、有机分子芯片等。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水和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具有 快速、准确、易于操作等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 病毒、支原体、依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微生物战剂 。书中表1-6列举了部分DNA芯片在食品中应用。
3 液相悬浮芯片
Luminex悬浮芯片技术是美国Luminex公司开发的一种多 功 能 的 液 相 芯 片 分 析 平 台 , 也 称 xMAP®(flexible MultipleAnalyte Profiling)、 MASA(Multi-Analyte Suspension Arrays ,多功能悬浮点阵) 或液体芯片(Liquid Chip)。它有机地整和 了有色微球(color-coded microspheres or beads)、激光技术 、最新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集中了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高分子化学、激光物理学、微流体学、计算机科学 等多门学科,使得Luminex悬浮芯片技术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 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培训PPT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培训PPT
注意:随机≠随意。
随机——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的可 能性均等。
精选课件
18
具体作法:
①掷骰子—简便易行,适于生产现场用。 ②用随机表。 ③用计算器、计算机。 ④用抽奖机。
精选课件
19
从样品堆放的不同部位采取到所需的包装样品后, 再按下述方法采样。
a.固体食品
如粮食和粉状食品,用双套回转取样管
精选课件
12
2.样品采集的要求、步骤、数 量和方法
(1)正确采样的原则
代表性原则
采样的原则
典型性原则 适时性原则
程序原则
精选课件
13
要求
①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 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②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③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
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④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⑤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精选课件
6
五、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项目分类
• 1、急性食物中毒物质的快速筛选和检测 • 2、慢性伤害物质和劣质食品的快速检测
• 3、食品加工、贮藏和运输安全度的快 速测定
• 4、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精选课件
7
六、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 食物在加工、贮存或运输过程中被污染。 2 食物在贮藏过程中腐败变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 3 食物中残留有毒物质或食物本身含有有毒物质。 4 人为掺入了不该掺入的物质或过量掺入了对人体有危
食 品 安 全 快 速 检 测 技 术培训课件
精选课件
1
一、何为快速检测?
概念:
快速检测没有经典的定义,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 ,即无需大型实验室设备,可在检测现场,在短时间内 ,如几分钟、十几分钟,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检测出被检 物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被检物质是否是有毒有害物质 ?或检测的物质是否超出标准规定值的一种检测、筛查 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可概括为:包括样品制备在内, 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进展ppt课件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进展ppt课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来自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因子
生物毒素
环境污染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快速检测技术
A 快速样品前处理
固相萃取技术(SPE)
免疫亲和柱
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 光光度法 GB/T 18979-2003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1772-2006 进出口粮谷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液相色谱法 GB/T 25228-2010 粮油检验玉米及其制品中伏马毒素含量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 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GB 5413.37-2010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 的测定 GB/T 28716-2012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3868-2014 出口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测-免疫亲和柱净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A
基体分散固相萃取(MSPD)
分子印迹技术(MIP) 免疫亲和色谱(IAC) 凝胶层析(GPC)
快检平台
加速溶剂提取(ASE)
微波辅助萃取(MAE)
B
亚临界水
其他
免疫学方法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 化学检测试剂盒 光谱检测技术 ……
B 快速检测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 “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 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 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 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与制备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与制备

排除测定前干扰组分
对样品进行浓缩
8/14/2018
一般情况下快速检测时仅需对样品进行简单的 预处理。常用到的预处理过程包括,粉碎、 溶液浸提、净化、物理及化学分离等
8/14/2018
1.提取
8/14/2018


捣碎提取法:将切碎后的样品放 入捣碎机中加入溶剂,捣碎一定 时间,使被捣碎成分提取出来,
3.浓缩—旋转蒸发
8/14/2018
3.浓缩—氮吹
8/14/2018
二、样品制备

一、常见食品样品的制备


微生物检验
理化检验
8/14/2018

◆一般固体样品用粉碎法,将样品粉碎过20~40目筛

◆含油量大的固体样品 ( 如花生、大豆 ) 需冷冻后立即粉碎 再过筛;
◆含水分高质地松软的食品 ( 如蔬菜、水果类 ) 多用匀浆法 ; ◆肉类等用绞碎或磨碎法; ◆能溶于水或有机溶剂的样品或样品中成分,则用溶解法 处理
1)化学分离
8/14/2018
1)化学分离 ① 沉淀分离法 ②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③ 液-液萃取分离法 ④ 离子交换分离法 ⑤ 色谱分离法
8/14/2018
④ 离子交换分离

离子交换分离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所 发生的交换反应来进行分离的方法。离子交换可使能被交 换的离子与不被交换的离子分离或由于被交换的能力不同 而使能被交换的几种离子彼此分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应用
3
实训二 样品制备与前处理


任务描述:
掌握样品制备与预处理的基本概念,按照样品制品与预处 理的基本要求,做好样品制备方案 和样品预处理方
案 ,做好准备工作,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蔬菜样品的 制 备和提取方法的预处理。

食品快检ppt课件

食品快检ppt课件

单一微生物
国 自动ELISA系统官方认可,但交叉反应导致的假阳性率高,美国Biocontrol系统、瑞 外 士Diffchamb系统和美国Detex系统是ELISA主流产品,美国的Real系统、VIP系统是
侧流式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官方网站上查到70多个厂家生产的8种微生物的84个检测 产品,其中包括12个AOAC方法
国 大多是模仿国外先进技术,且在试制阶段,各质检监督部门所用快速检测方法大多 内 为国外技术和设备,已开发出食源性致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猪链球菌2型多
重PCR检测试剂等
国 《FDA细菌分析手册》列出的基于DNA技术(PCR、探针)的商品化检测法有4个厂家
外 建立的7种微生物的16种方法,8~48h可得准确结果、比培养方法快速,比免疫分析
23
6、生物芯片
融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 交叉的尖端新技术。
该技术是在载体上以微阵列方式固定多种配体,用标 记物标记抗体(抗原)或基因等,利用配体间反应、结合的 特异性检测相应的靶分子,通过特定的扫描装置进行对靶物 质的检测。可分为:蛋白芯片、基因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等几 种。
24
食品快检原理与应用
1
目录
一、快检定义 二、快检意义 三、快检分类 四、食品快检技术方法 五、食品快检项目分类 六、食品快检技术进展 七、食品现场快检注意事项
2
一、定义
3
二、意义
• 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 • 快速检测是实验室常规检测的有益补充 • 快速检测是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与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措施 • 快速检测是国情的一种需要
五、食品快检项目
理化成分 农残药残
毒素
检测项目
不断更新中……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课件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课件
快速检测的意义
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重金属污染源,有效控制重金 属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食品流通环节监控
食品储存环境监测
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储存环 境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 监测,确保食品储存环境的稳定
性和安全性。
食品新鲜度检测
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检 测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防止
过期或变质的食品流入市场。
食品追溯与召回
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 食品追溯和召回,提高食品安全 事件的应对效率和消费者的安全
04
0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化学快速检测技术
化学比色法
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进行食 品安全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 准确度高等优点。
荧光光谱法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
通过表面增强效应,提高拉曼散射信 号,用于食品安全检测。
利用荧光物质与目标物反应后产生的 荧光光谱特性进行食品安全检测。
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的方法与分类
免疫分析法
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
快速检测试纸法
利用试纸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 行检测,操作简便,适用于现场 快速检测。
01
化学分析法
利用化学反应对食品中的有害物 质进行检测,包括滴定法、分光 光度法等。
02
03
生物传感器法
利用生物传感器对食品中的有害 物质进行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 高选择性。
特点
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可现场检测,适用于大量样品的 快速筛选。

快速检测的重要性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快速检测能够快速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提高 监管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状况

各国不尽相同:

如农药残留、金属污染物、亚硝酸盐等共同关注 如牛肉中疯牛病因子的快速检测,是一些发达国家是 研发的重点

有些国家的科学技术较为先进,能够采用特异试材研 制出专用试剂,或能够将实验室使用的大型仪器小型 化,将其安放在专用车中进行现场快速检测
国内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状况

我国一些单位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装备了一些快速检测车辆,起到了
一定的作用,由于起步较晚,仪器设备应该如何装备以及如何发挥作
用都还有一个过程

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单位装备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等检测设备,对
食品安全保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

目前,我国有不少的单位都在开发快速检测方法与设备,其中有不少 好的方法与产品,但也不排除有些方法有待完善,产品的质量还有待 进一步提高。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已能开展四大类80 多项现场快速检测项目,并能够提供这些项目的试剂与设备,为我国 开展此领域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的方法概述
化学比色法 食品中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农药、亚硝酸盐、硝酸盐、甲醛、二氧化 硫、吊白块、敌鼠、亚硫酸土等; 水中硫酸盐、亚硝酸盐氮、余氯、总铁、氟化物、六价铬、氰化物、 汞、镉等 黄曲霉毒素、有机磷农药、呋喃丹、瘦肉精、氯霉素、盐酸克伦特罗、 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依维菌素、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嘧啶、 磺胺喹恶啉、恩诺沙星、四环素族、己烯雌酚、安定、皮质类固醇、 去甲基雄三烯醇酮 有机磷农药、兽药等(盐酸克伦特罗) 免疫芯片、DNA芯片、 液相悬浮芯片 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组织传感器、细胞器传感器、 类脂质膜传感器、DNA传感器(鱼新鲜度、BOD) 车载GC-MS、食品安全检测车、生物学发光、微生物快速检测等

5.其它一些形式的快速检测方法。
结果的表述及注意事项

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主要体现在定性和限量检测上。有些方法可 以达到半定量或定量的效果则更加有利于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1 检测方法与表述形式 1.1 定性检测与表述:即快速地得出被检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 质,或其本身就是有毒有害物质。通常以阴性或阳性来表述。阴性表 示用本方法未检出要检测的物质。阳性表示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 1.2 限量检测与表述:即快速地得出被检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超 出标准规定值或有效物质是否达到标准规定值。通常以合格或不合格 来表述。 1.3 半定量检测与表述:能够快速地得出所测物质成分的大概含量, 通常以合格或不合格来表述,也可标出具体数值。 1.4 定量检测:如温度、湿度、消毒间紫外线辅照强度、纯净水电导 率等物理指标的检测。通常以具体数值表述。






2 注意事项 2.1 对于阳性结果以及不合格结果的样品: 应重复测试,排除偶然误差。重要样品, 如含急性中毒物质或可能会对后期处理带 来较大社会影响或较大经济损失的样品, 应注意留样,并将样品送实验室进一步确 证 2.2 对于阴性与阳性、合格与不合格之间 不易判定的样品:应重复测试,以多次重 复相同的结果报告之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胶体金技术 生物芯片
生物传感技术
其他检测技术
现场快速检测发展趋势

①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检测灵敏度越来越高, 残留物的超痕量分析水平已达到l0-7g ②检测速度不断加快,智能化芯片和高速电子器件与检测器的使用, 使检测周期大大缩短 ③选择性不断提高,高效分离手段、各种化学和生物选择性传感器的 使用,使在复杂混合体中直接进行污染物选择性测定成为可能 ④由于微电子技术、生物传感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检测仪器向 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使实时、现场、动态、快速检测正在成为 现实 目前我国基层单位很多快速测技术的应用还只处于定性或半定量水平, 定量快速分析的小型化仪器是今后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砷、汞确认方法
检砷管法
检汞管法
亚硝酸盐的快速测定方法
甲醇的快速测定方法
酒醇仪测定法
速测盒测定法
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
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
酸价速测卡
过氧化值速测卡
桐油的快速测定方法
检测意义:桐油是从桐树果实中
左侧阴性,右侧阳性
提出来的油,是一种快干性油, 工业中用作油漆及涂料。桐油应 用广乏。其色、味与一般食用油 相似,故常有误食而中毒者。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的主要形式

1 试纸法 1.1 用试纸显色来定性或作为限量指示:如农药、敌鼠钠盐等。

1.2 用试纸层析显色来定性并来作为限量指示:如苏丹红、瘦肉精 等。

1.3 用试纸显色的深浅来半定量:如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等。

2 试管法 2.1 用试管显色来定性并来作为限量指示:如毒鼠强、生豆浆等。

现场快速检测项目的分类

常见食物中毒类:如农药、鼠药、金属毒物、有毒油脂、
亚硝酸盐、甲醇、生豆浆、有毒豆角等的快速检测方法。

非法食品添加物与劣质食品类:如掺杂造假、食品物理或 化学性质的改变等。 食品生产、加工和储运控制环节类:如温度、洁净度、消 毒效果等。


生物性污染类: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注意:在生物性
污染项目中,致病菌是常见食物中毒因子。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毒鼠强的快速检测
速测管测定法
试剂盒测定法
鼠药氟乙酰胺
速测管测定法
盐酸羟胺显色测定法
“雷因须氏法”——初筛
铜片变色情况 灰色或黑色 灰紫色 可能存在的金属毒物 砷化物 锑化物
灰黑色
银白色 灰白色 黑色
铋化物
汞化物 银化物 氯化物、亚硫酸盐

2.2 用试管显色的深浅来半定量:如亚硝酸盐、甲醇、二氧化硫等, 比色定量可以是目视,也可以用便携式光度计。

3.滴瓶法:将标准溶液放在滴瓶中,根据消耗的滴数量来判定被检物 质的含量。如酸碱、氧化还原性物资等。

4.便携式仪器法:如便携式甲醇速测仪、酸度计、电导仪、温湿度计、 中心温度计、食用油极性测定仪、辐照度计、ATP荧光度仪等。
操作步骤: 取油样1ml于小试管中,沿管壁小心加入“桐油鉴
别试剂A”1ml,使试管中溶液分为两层,将试管置于35~ 45℃温水中(温度不宜过高),加热约10分钟。如有桐油存 在,在溶液分层的界面上,会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的环, 加热时间延长,颜色会加深,更易观察,检出限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