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2.3用手来测量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第二单元第三课。
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较。
这节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使用大拇指到中指之间最大的距离来测量,也就是我们说的“拃”(读作zhǎ)。
在教材中,学生借助纸带代替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并提出“预测”的要求。
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拃”作为一种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的结果具有多样性,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在这一个片段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拃”,并能用“拃”来测量身边的物体。
同时,会进行预测。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意注意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
一拃的手势,对部分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老师可以在操作中,不一定要学生都把食指弯下来。
在生活中,他们可能看到过用尺子来测量的情况,但用手来测量,见的还是很少。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思维: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探究实践:1.能对纸带的长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鱼(纸带)的长度,并标记测量的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态度责任: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乐于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并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3.能以讨论、画画和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1.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有关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手的大小比较物品的大小。
3. 学生能够通过测量物品使用手的方法来记录数据。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知识使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测量的场景,如比较水杯和茶杯的大小,比较自己的手和父母的手的大小等。
第二步:呈现教材让学生边听边看教材,观察图示,了解到通过比较手的大小来进行测量。
第三步:创设场景老师将教室里的学生分成两组,手的大小相似的学生一组,不同的学生一组。
向两组学生发放小豆子,要求他们将小豆子放在桌子上,并使用手测量每一组的豆子的数量。
然后各自将记录的数据传给老师。
第四步:讨论结果老师会让学生将记录的数据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比较两组学生的记录结果。
老师会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学生需要回答手的大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五步:总结老师将通过手来测量的方法进行总结,重点强调手的大小对结果的影响,要求学生再次通过实际操作体会。
第六步:作业和评价让学生回到座位,让他们回忆今天的课程,并进行自我评价。
最后留下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使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并在第二天交作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手的大小比较物品的大小难点: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2. 示范法——老师进行示范教学手段1. 黑板2. 小豆子3. 教材资料教学条件1. 教室2. 40余名一年级学生教学环节设计:时间段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手段15分钟导入知识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测量的场景讲述和问答教师讲解10分钟呈现教材了解手的大小比较物品大小的方法观察和讨论黑板、教材20分钟创设场景进行比较测量小组合作小豆子10分钟讨论结果解释不同数据的出现原因讨论和问答黑板5分钟总结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小结和提醒黑板5分钟作业和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留作业黑板教学反思:本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小学生,通过互动和实践来让学生学习。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节《用手来测量》,主要介绍使用手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通过手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使用手进行简单的测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手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测量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手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简单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将手的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测量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和测量的基本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测量方法,那就是用手来测量。
请伸出你们的手,比较一下你们的手的长度和这张纸带的长度。
有谁能告诉我,手的长度可以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吗?为什么?学生A:可以,因为手的长度是每个人都有的,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
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手的长度单位。
第二环节:讲解手的长度单位老师:请看这张卡片,上面写着“手的长度单位”。
手的长度单位是指以手的长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单位。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
(老师拿起一本书)老师:同学们,这本书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来测量。
请你们伸出你们的手,用手的长度来测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度。
学生B:老师,我的手长了8个手指头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学生B用手的长度单位测量出这本书的长度是8个手指头的长度。
请大家都记录一下。
(学生们记录测量结果)第三环节:练习测量老师:现在,我给每个人发放一些测量工具,比如纸带和尺子。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引入测量的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测量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讨论手作为测量工具的可能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用手来测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长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三章:用手来测量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面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面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四章:用手来测量体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体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体积。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5.3 教学方法采用分享法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六章:实践活动:用手测量学校环境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用手测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学校的长度、面积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校内的地点,如操场、教室、走廊等。
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测量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测量方法。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技能。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微信群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测量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 项目导向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设计一些项目导向的学习活动。例如,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测量工具,或者解决一个与测量相关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6. 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PPT、视频、在线工具等教学媒体和资源。例如,在讲解长度单位时,可以使用PPT展示不同长度单位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在讲解测量方法时,可以使用视频展示测量过程,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测量的步骤。同时,还可以利用在线工具,如测量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模拟测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测量方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微信群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己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习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如测量长度、宽度等。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3. 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测量一些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发放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和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
2. 学生在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测量成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手的谜语或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2. 学生课后寻找答案,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属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测量的经验,他们可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如用眼睛估测物体的长度。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测量方法,因此,对于如何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他们可能还不太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手进行测量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自己的手测量物体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测量物体。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2.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绳子、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己的手、测量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测量?你们知道测量有什么作用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的方法。
首先,教师用自己的手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测量方法。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手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如门、窗、黑板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用自己的手测量教具(如尺子、绳子等),并告诉其他学生测量结果。
其他学生听后,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同样的教具,看看是否和上台的学生测量结果一致。
5.拓展(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测量的思考题,如: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等。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过渡:我们能用自己的手测量吗?积极性。
讲授新课一、知识卡片:拃1、生活中常将手掌张开,从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称为一拃。
2、怎么用拃测量?每拃之间首尾相连。
3、练习:找一找谁的更标准?二、探究:桌子的高度有几拃1、预测桌子高度预测要领:①观察桌子高度②观察一拃长度③估计桌子几拃④记录活动手册2、用拃演示测量桌子高度(1)每组找一位同学演示。
注意事项:①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
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认真听寻找更标准的拃按预测过程和方法进行预测,填写活动手册每组选一位代表上台演示回答自己发现的问题合作完成用纸带测量桌子高度任务按老师的指导用拃测量纸带,把测量结果填写在活动理解拃的科学概念及测量方法初次学习科学预测,初步理解预测和猜测的不同概念。
体验拃的测量方法。
借助纸带测量,可以使拃更准确理解拃的多样性及其原因课堂知识检测学以致用巩固课堂知识号。
(2)提问直接用手测量桌子高度有几拃会出现什么问题?3、借助纸带测量为了便于测量中做记号,我们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
注意:①确定纸带起点和终点。
②剪下纸带,与桌子高度保持一致。
4、测量纸袋有几拃测量方法: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须紧紧相连③重复测量④纸带写上姓名、日期。
5、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6、讨论桌子的高度可能刚好是几拃,但更有可能是几拃多一点或少一点,该如何描述?三、研讨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
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手册上回答讨论交流做练习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回答成的?归纳:①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②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③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④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⑤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课堂练习1、下列物体可以用手来测量的是()A、大树B、河流C、黑板2、下面哪个动作表示一拃?()A B C五、拓展提高战争爆发,小科里把玩具装在匣子里,从门口向前走了十步,把匣子埋在土里。
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4)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用手测量物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教师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用手测量的概念、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体系。
讲解手测量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手测量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手测量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手测量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手测量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手测量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实验和游戏环节,部分学生过于兴奋,导致课堂秩序有些混乱。我需要更加注重课堂管理,确保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
其次,我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方面也需要进行调整。虽然学生们对手测量感兴趣,但在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方面还存在困难。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手测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手测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手测量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手测量。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手测量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此外,我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改进。虽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3用手来测量(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二,探索1.辨析:哪种用手测量方法是正确的?(出示四种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学生辨析,说一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错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测量的注意事项:要从起点开始、一挂一挂要相连、要用相同的手指等。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正确和错误的测量方法,引起学生关注到测量的注意事项。
]2.实验一:测量a4纸的长度①猜一猜:你觉得a4纸长有几挂?(学生发言。
)②明确:在测量之前要先预测,像刚刚这样,实验前预先的推测就叫预测。
提问:请用上“预测”两个字,说一说“我预测a4纸的长有几挂J[设计意图:引入科学概念一一预测。
]③思考:如何测量a4纸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每量一舞作一次标记线④教师示范测量方法。
请一位学生示范测量方法。
测量后发现,有的结果是正好的几挂,有的是几柞多一点,教师提示:为了计数方便,用数字表示,多出来的部分用“+”表示,几推多就是几“+二3.实验二:测量科学书的长度①预测科学书的长有几挂。
[设计意图:熟悉概念,加深“预测”的印象。
]②测一测:科学书的长有几柞。
4.实验三: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①思考:桌子凹凸不平,怎么样准确地测量出桌子的高有几舞?(用纸带帮助测量。
)学生思考:如何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结合刚刚掌握的用手测量的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②观看视频,了解纸带测量桌子的方法。
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如何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
学生全班交流展示实验方法。
教师总结实验步骤,屏幕出示步骤图。
③预测实验结果,将预测填到学习单上。
④开始实验,提示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填写报告单。
⑤小组展示实验结果,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说一说测量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将测量纸带贴在黑板上展示。
三、研讨我们的实验结果一样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设计意图:引发思考,学生会发现,手的长度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为下一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作铺垫。
2.3用手来测量(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长度测量的理解,可以引入一些拓展资源,如儿童科学读物、科普视频、教育软件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度测量的概念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例题:小华用手测量桌子的长度,发现桌子比他的手掌长20厘米。请问,桌子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由于题目中没有提供具体的手掌长度,无法准确计算桌子的长度。但可以推断,桌子的长度等于手掌的长度加上20厘米。
4.例题:小明用手测量一块砖的长度,发现砖的长度比他的手掌长5厘米。请问,砖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由于题目中没有提供具体的手掌长度,无法准确计算砖的长度。但可以推断,砖的长度等于手掌的长度加上5厘米。
突出长度测量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长度测量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长度测量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长度测量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长度测量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长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长度测量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用手来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用手测量物体的方法,学会如何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将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体验用手测量物体的过程。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绳子、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一些小卡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么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
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试着用手测量它们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方法。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手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卡片上。
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测量结果,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通过对比,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进行改正。
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除了用手测量,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物体的大小吗?每组列举出一种方法,并进行展示。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及应用。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和宽度的测量。
1.2 教学内容导入课程,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手来测量》。
讲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场景,如尺子测量书本长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想到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学习用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2 教学内容讲解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伸出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掌长”。
讲解用手测量宽度的方法:张开手指,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指宽”。
2.3 教学活动教师进行示范,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并解释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实践,使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用手测量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选择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
3.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测量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
学生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自己的收获。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第五章:家庭作业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测量习惯。
5.2 教学内容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一些物品,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还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测量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需要估计和比较,学会用手势表达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难点: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活动。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教室、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方法,如用手势表示物体的大小,用手指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里的物体的大小,如桌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椅子的长度和宽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测量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局限性,引出其他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
新教科版2021-2022一年级科学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新教科版2021-2022一年级科学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2-3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测量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方式,知道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测量长度的重要性,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木棒、铅笔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等。
3.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么知道这些物体的大小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引出测量长度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解释测量长度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体会测量长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测量教师准备的长度不同的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用手测量教室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知道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以及测量长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用手测量家里的某个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远,远了多少,你们能给它们出出主意吗?2.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用什么方法测量大树的树干有多粗?齐,确定终点”的跳远比赛规则,但是它们还想知道比赛时到底跳了多远,远了多少。
提问:你们能给它们出出主意吗?2.听学生发言,提示:如果没有尺子那些工具,你有其它方法吗?3.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用什么方法测量大树的树干有多粗?(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图片。
)4.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一下“用手来测量”(板书课题)。
活动意图说明:测量需要工具,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尺子,结合课堂设置情境是恐龙时代没有尺子的,所以我们提出人体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通过图片鼓励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用手、脚、步等测量物体的经历,将距离测量量化出来比以前的比较更准确。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认识“拃”1.认识“一拃”伸出手,张开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叫做“一拃”,请你比一比。
2.说一说:用“拃”量一量我们的活动手册,你打算怎样量?怎样量会更准确?3.试一试:用“拃”量一量我们的活动手册。
学生活动3: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1.预测:观察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观察一下桌子的高度,预测桌子的高度大约有多少拃,记录预测结果。
2.试一试:用手测量课桌高度。
你有什么发现?3.再尝试:两人一组,用纸带比量课桌高度。
注意事项:(1)用同一只手测量。
教师活动21.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像老师一样,张开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叫做“一拃”,教师示范。
用“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它也是个量词。
2.用“拃”量一量我们的活动手册。
边试边思考,你打算怎样量?怎样量会更准确?3.听学生发言,班级小结用拃量的方法:(1)从起点量到终点;(2)用同一只手量;(3)一拃一拃地量,画线;(4)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教师活动34.大家都会用拃量物体了,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新的挑战——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用手来测量 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一、迷信概念目的1.测量可以量化比拟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二、迷信探求目的1.能对桌子的高度停止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志测量进程。
3.会观察、比拟纸带上的标志的相反和不同之处。
三、迷信态度目的1.开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渐顺应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方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看法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四、迷信、技术、社会与环境目的看法到比拟和测量是人们看法世界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难点:认同以图表方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六、课时布置1课时七、教学预备先生预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根塑料棒、一张学习单。
八、教学进程〔一〕聚焦1.效果引入。
〔1〕小冤家们,你们知道一间教室的这一端到那一端有多长吗?观看视频里的同窗是怎样测量的。
你们看出来了吗?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
2.聚焦主题。
明天我们要学习用手来测量。
提醒课题«用手来测量»〔1〕用手怎样来测量呢?很猎奇吧?我们一同来经过视频学习一下吧。
引见〝一拃〞这个测量单位,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叫做〝一拃〞。
〔2〕请你试着用〝一拃〞来测量桌子〔3〕教员发现有这样的〝一拃〞你觉得他做的对吗?〔出示一拃没有最大距离张开的视频、没有从终点动身,没有首尾相连的错误示范〕〔4〕机动设置:让你的同桌反省能否真的掌握了〔二〕探求:测量桌子的高度1.那教员要提高难度了,敢不敢应战?请你预测桌子高度有几拃。
2.我们来用手试着测一测好不好?你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时分遇到困难了吗?3.教员带来了一个小帮手,一条纸带,它可以怎样协助我们呢?观看视频。
4.教员提示先生留意:①两次测量用相反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需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科学】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丈量教课方案教课方案一、科学看法目标二、 1.丈量能够量化比较结果。
三、 2.人体能够作为一种丈量工具,方便丈量。
四、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丈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五、科学研究目标六、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展望。
七、 2.能用手来丈量桌子的高度,并标志丈量过程。
3.会察看、比较纸带上的标志的同样和不同之处。
八、科学态度目标九、 1.发展在平时生活中运用丈量的认可感。
十、 2.逐渐适应使用多种丈量工具和丈量单位。
十一、3.认可以图表形式组织和沟通信息的重要性。
十二、4.意识到仔细的一拃一拃的丈量能够使丈量结果更正确。
十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十四、意识到比较和丈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十五、教课重难点要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 ,丈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难点:认可以图表形式组织和沟通信息的重要性。
十六、课时安排课时七、教课准备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根塑料棒、一张学习单。
八、教课过程(一)聚焦1.问题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间教室的这一端到那一端有多长吗?观看视频里的同学是如何丈量的。
你们看出来了吗?丈量有很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能够作为丈量的工具。
2.聚焦主题。
今日我们要学惯用手来丈量。
揭露课题《用手来丈量》(1)用手怎么来丈量呢?很好奇吧?我们一起来经过视频学习一下吧。
介绍“一拃”这个丈量单位,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叫做“一拃”。
(2)请你试着用“一拃”来丈量桌子(3)老师发现有这样的“一拃”你感觉他做的对吗?(出示一拃没有最大距离张开的视频、没有从起点出发,没有首尾相连的错误示范)(4)灵活设置:让你的同桌检查能否真的掌握了(二)研究:丈量桌子的高度1.那老师要提升难度了,敢不敢挑战?请你展望桌子高度有几拃。
2.我们来用手试着测一测好不好?你用手丈量桌子高度的时候碰到困难了吗?3.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帮手,一条纸带,它能够怎么帮助我们呢?观看视频。
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学会尊重事实,培养科学精神。
4.科学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汇报等活动,培养学。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长度测量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长度测量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长度测量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不要写网址网站。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测量的理解,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长度单位的历史发展、不同测量工具的介绍以及测量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这些材料可以以书籍、文章或在线资源的形式提供,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长度测量的背景和重要性。
(2)个别辅导:对于作业中存在较多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同时,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3)作业展览:定期组织作业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借鉴和学习他人的优点。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题目:小明有一根绳子,他用尺子测量,发现绳子长50厘米。请问,这根绳子的长度是多少米?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例如,可以布置一些与长度测量相关的实验或观察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测量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测量相关的竞赛或项目,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用手来测量》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也是对前2课的比较方法的继续。
本课将在前面单一的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测量能让比较更准确,而身体可以作为一个非标准单位,用来比较更多物体的尺寸。
学生通过利用手来测量比较桌子高度的方式,体验用手为标准测量时的准确性。
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标记与课桌高度等长的纸条有几拃,并相互比较同样高度的课桌柞数是否相同。
通过这样的比较,理解为了测量更加地准确,让比较结果更科学,需要统一测量的标准。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学会用手拃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有些物体不方便测量时,想方法借助道具来解决。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能相互合作,使测量操作更准确,这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统一标准来测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时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
小组(2人一组):长纸条,圆头剪刀,记号笔,软磁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根据比较大树的粗细来引出利用身体来测量物体。
(ppt展示大树图片),明明去公园玩的时候看到了3棵很高大的树木,他想知道这三棵树那棵最粗,但是他用眼睛看不出来,你能帮他想个好办法吗?(请学生来边说边演)
2.引出用身体来测量,测量能使比较更准确直观。
刚刚那位同学说得真好,他是用了什么办法来找到最粗的那棵树的呀?其实刚才那位同学使用了一个很厉害的方法,也就是用他的身体当工具来测出大树的粗细然后进行比较。
看样子用身体来测量的时候大家能更好地知道树有多粗。
除了用手臂来测量,你还能用身体的那个部分来测量呢?
二、用手来测量
1.介绍用手测量的单位拃
是的,我们还可以用脚迈步,手拃的方法来测量物体(一拃就是我们手掌展开,大拇指到中指或小拇指的距离)。
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测量呢?——因为它们的长度是大致保持不变的。
2.试着用手来测量身边的物体
那我们就试试用手来测量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吧,看它们都有多长。
(详细介绍怎么表示一拃,如何准确表示一拃,学生两两进行练习)
3.利用纸条协助测量不平整物体
刚才同学们测了不少东西,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测测看?
(通过学生测量来规范测量动作,每拃之间要相连)
那如果是这张凳子呢?你们觉得它的高会有几拃?哪位同学能上来挑战一下吗?
看样子,不够平整,不是很好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比较方便地知道它的高度到底是几拃呢?(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纸条来比较获得凳子的高度,再来测量纸条的长度,那就是凳子的高度)
4.测量桌子的高度
同学们真会思考,能想到用纸带来帮忙测量。
现在老师要布置一个任务,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顺利完成,你们有信心吗?
任务:
(1)预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几拃;
(2)在纸带上标记出桌子的高度;
(3)测量桌子有几拃。
温馨提示
(1)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剪到手;
(2)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完成任务;
(3)音乐声响起,整理材料,停止实验。
5.比较
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结果按小组顺序拿到讲台,让老师贴到黑板上,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测量结果。
先来看看纸带的长度,都是一样长的说明了什么?一起来数数看,我们测得的桌子相当于几拃?
三、研讨
整理不同小组的数据,对比发现不同小组的结果不一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是为什么?
请班上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上台比较手掌,引出原因。
同时说明用手拃测量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在比较的时候用同一个人的手才更好。
四、延伸
1.课堂实战:用手拃测量更多不规则的物体,如水桶有多粗。
2.课后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能作为测量工具,这些物体应该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