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电子教案

药物化学》电子教案

《药物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药物化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药物化学的定义、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

掌握药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2 药物的分类了解药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药物的特点。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1.3 药物的命名学习药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掌握常见药物的命名规则及其命名示例。

第二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2.1 药物的化学结构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学习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及其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2.2 药物的生物活性学习药物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和指标。

掌握药物的生物活性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

2.3 药物的构效关系学习药物的构效关系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掌握药物的构效关系对药物设计和优化的重要性。

第三章:药物的合成方法与合成策略3.1 药物的合成方法学习药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特点。

掌握常见药物合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3.2 药物的合成策略学习药物的合成策略及其意义。

掌握药物的合成策略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3.3 药物合成的优化学习药物合成的优化方法及其原则。

掌握药物合成的优化对提高药物产率和纯度的重要性。

第四章:药物的代谢与药效学4.1 药物的代谢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酶系。

学习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4.2 药物的药效学学习药物的药效学参数及其意义。

掌握药物的药效学与药物设计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4.3 药物的毒理学学习药物的毒理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药物的毒性评价方法和安全性评估。

第五章:药物设计及应用实例5.1 药物设计概述了解药物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药物设计的策略和步骤。

5.2 抗炎药物的设计与应用学习抗炎药物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掌握抗炎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5.3 心血管药物的设计与应用学习心血管药物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掌握心血管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第六章:药物的化学合成反应6.1 碳碳键的形成学习卤代烃、烯烃和炔烃的合成反应。

掌握常见碳碳键形成反应的机理和应用。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药学概论题型:选择(20分)、填空(20分)、判断(20分)、简答题(40分,共5题)考试时间:6月27日下午2:00~4:00 地点:1401第一章绪论1、药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1)第一阶段(从药学起源的远古时代到19世纪末)利用天然资源,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开发出各种剂型以方便患者用药,对于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有深入研究,代表药物——吗啡,这是现代药学的珍上里程碑。

(2)第二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五十年代)大量化学药物被合成应用于疾病治疗,开创了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

代表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药百浪多息(人工合成)(3)第三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在合成药物大量上市的同时,,生物化学有巨大进展,对激素和各种维生素的分离和鉴定,反应停事件(1962年),代表药物——激素、维生素、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是药物发展史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生物技术药物时代,代表药物——人胰岛素、人生长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白介素德国的杜马克发明第一个磺胺药百浪多息,标志着细菌性感染的化学治疗学的开始。

2、新药的研发要经历哪几个阶段(简答)P9新药研发包括五个阶段:①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文献、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制备化合物②药物临床前研究:药物化学研究;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新药稳定性研究③药物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④药品的申报与审批:临床研究申报审批和生产上市申报审批⑤新药检测期的管理;3、药学: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第二章生药学1、生药的定义和炮制方法(1)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P21 (2)炮制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P282、生药的产地加工:(简答)<1>目的: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进行初步处理,使药材干燥;通过整形和分等,筛选出不同等级,便于按质论价;形成一定的商品性状。

药学导论34章习题

药学导论34章习题
A. 药剂相 B. 药物动力相 C. 药效相 D. 药物代谢
下列属于半合成药物的是( C )
A. 青霉素G B. 青蒿素 C. 阿莫西林 D. 氯霉素
下列属于天然药物的是( A )
A. 青霉素G B. 氨苄西林 C.头孢氨苄 D. 苯唑西林
下列属于从植物资源中得到的先导化合物是 ( A )
简述前药与软药的区别。
答:前药本身无活性,在体内被代谢活化,改进了原药的某些缺点。
软药本身有活性,在体内被一步代谢失活,减小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安全性和治疗指数。
天然药物化学的任务?
答:1、探明天然药物作为药效物质基础的化学成分;
2、研究化学成分的类型及理化性质;
3、研究天然药物的结构及构效关系;
A、受体 B、酶 C、离子通道 D、核酸 E、基因
属于溶剂提取方法的是(ABCE )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滤法D、超声提取 E、回流提取
下列植物中含有小檗碱成分的是( ABD )
A、黄连 B、三棵松 C、茶树菇 D、古山龙 E、杨柳树皮
五、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 :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 药物资源中化学成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综合学科。
前药:是一类体外活性较小或无活性,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活性物质(即原药,又称母药)以发挥药理作用的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特定生物活性并且结构新颖的化合物。
第3章---第4章
单项选择题
药物的解离度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是( B )
A. 增加解离度,有利于吸收,活性增加 B. 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的活性

构效关系指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构效关系指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构效关系指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新药研发是创新药物研发的基础,关键在于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揭示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构效关系是生物活性化学和医药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研究其实质是研究药物的“结构定义活性”问题,即探索化学结构对活性的影响,寻找有效的药物研发策略。

构效关系是以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研究,也可以称为构效学或构物活性关系学。

它是研究药物结构与活性之间关系的学科,是药物开发、药效学研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础。

其中,药效学研究是以“活性定义结构”为基础,研究药物含量,主要追求药物的药效。

药物开发是以“无形定义活性”为基础,研究药物的结晶度,追求药物的质量控制。

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以药物的“动力学定义活性”为基础,追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构效关系的研究包括对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的研究,以及对药物的毒副作用的研究。

在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方面,主要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的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和开发药物的有效结构和活性。

在药物的毒副作用方面,则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和开发药物的低毒、高活性结构。

构效关系开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对药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新型药物,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从而丰富药物资源,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

构效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结构分析、体外实验、药效学模型建立和药物活性预测等内容。

首先是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研究药物的性质,以揭示药物的活性和毒副作用;其次是建立药效学模型,以揭示药物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计算机模拟药物的结构,以预测它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构效关系可以说是药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的研究包括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的研究,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的研究。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药物的“结构定义活性”问题,以及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旨在开发有效的药物研发策略,丰富药物资源,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醌类化合物(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醌类化合物(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O
O OH
OH O OH
金丝桃素 O
OH O OH
天精
CH3 OH O OH
OH O OH H3C O
山扁豆双醌
22
结构、分类 第一节 与生物活性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and bioactivity of quinones
O
二蒽酮继续氧化产物
O
O
去氢二蒽酮
O
日照蒽酮
天然药物化学
HH
COOH COOH
glc O O OH
OH O OH glc
COOH
大黄酸蒽酮
番泻叶苷A
21
结构、分类 第一节 与生物活性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and bioactivity of quinones
OH O
OH
其他结合方式
OH O OH
HO
CH3
HO
CH3
HO
CH3 H3C
(二)溶解性
游离者极性小
–乙醇、丙酮、三氯甲烷、乙醚
成苷后极性大
–甲醇、乙醇、热水
碳苷
–吡啶
26
理化性质 第二节 显色反应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and reaction
(三)升华性和挥发性
游离的一般有升华性
小分子苯醌和萘醌具挥发性
有些注意避光
27
理化性质 第二节 显色反应
番泻叶苷B
glc O O OH
HH
COOH CH2OH
H
COOH
H
CH2OH
glc O O OH
番泻叶苷C
glc O O OH

药物化学 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药物化学 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O H O N H O NH
H H O N H O NH
如巴比妥类药物结构变化
• 巴比妥类药物,在5位有两个烃基取代时,显示出 镇静安眠作用
O NH O N H O OHO N H O N O-
苯巴比妥的生物活性
• 5位双取代后不能转变成芳环结构
– pKa通常在7.0-8.5间,
• 在生理pH下,苯巴比妥约有50%左右以分 子型存在,可进入中枢而起作用
如全身麻醉药,从其化学结构上看,有气体、 低分子量的卤烃、醇、醚、烯烃等,其作用 主要受药物的脂水(气)分配系数的影响。
特异性结构药物
Structurally Specific Drug 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的特异的化学结构,及其按某种 特异的空间相互关系排列 作用与体内特定的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设计新药时必须考虑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口服给药后,经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 药物在转运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生物膜,才能 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 药物分布到作用部位并且在作用部位达到有效浓 度,是药物与受体结合的基本条件 能和受体良好结合的药物并不一定具有适合转运 过程的最适宜理化性质参数
药物产生药效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及药物和受体的相互作用
物理性质
药物的性质 药物结构 药物的空间 立体化学
NH3 NH3 C NH O CH2 NH C O CH2 CH2 O CH2 CH2 CH2 C O O CH2 O CH2 O CH2 O CH2 H H H H H H H H N N N N N N N N H H H H H H H H CH2 O CH2 O CH2 O CH2 O S N NH N H O
RCOOH
Ka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CADD
• 以药物作用靶点的三维结构为基础,运用计 算机分子图形模拟技术进行药物设计,大大 加速了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速度,CADD利用 了计算机的快速计算功能、全方位的逻辑推 理功能、一目了然的图形显示功能,将量子 化学、分子力学、药物化学、生物学科、计 算机图形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交叉融汇结合 ,从药物分子的作用机理入手来药物设计, 减少了盲目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F
C COOH
N HN
N C2H5
诺氟 沙星
第十七页,共42页
药物电荷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 药物的电性性质使其与受体可产生电性结合 ,与生物活性有密切关系。如果电荷密度分 布正好和其特定受体相匹配,使药物与受体 相互接近,相互作用增加,药物与受体容易 形成复合物而增加活性。
F
N HN
OO OH
N
F
H3C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 活性
第一页,共42页
• 药剂相(Pharmaceutical phase) • 药物动力相(Pharmacokinetic phase) • 药效相(Pharmacodynemic phase)
药物 各类剂 型 药剂相
吸 收,分 布 转 运,排 泄
代谢
药 动相
作用部 位 (受体 )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Hansch方法
• 药物能呈现生物活性,是药物小分子与生物 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与 药物的各种热力学性质有关,而且这些热力 学性质具有加和性,又称线性自由能相关模 型。
第二十四页,共42页
• 疏水性参数(Lipophilicity parameters ) • 电性参数(Electronic parameters) • 立体参数(Steric parameters )

药学导论第四章药物化学

药学导论第四章药物化学
药物的制备、分子设计、先导化合物的化学修 饰等
第二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关系
决定药物药效的主要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基本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电子密度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其他结构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决定药物药效的主要因素
决定药物药效的主要因素:药物到达作用部位 的浓度,药物与受体作用部位的相互作用
N
N CHCH3
依妥咪酯
C H (C H 3)2
HN
O CH3
氯胺酮
静脉麻醉药
OH
C H (C H 3)2
异丙酚
HO O
HO
N H H
H H
OH
吗啡
N
H
H
喷他佐辛
药物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理化性质及分子结构是药物到达其作用部 位的浓度起关键作用
影响药物活性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度、脂水 分配系数、解离度、分子极性、表面活性、立 体化学等
第五节 常见有机药物类型
抗肿瘤药物
生物烷化剂(盐酸氮芥、环磷酰胺) 抗代谢药物(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 抗肿瘤抗生素(盐酸多柔比星、盐酸米
托蒽醌) 抗肿瘤的植物药及其衍生物(羟喜树碱、
紫衫醇)
第五节 常见有机药物类型
化学治疗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吡哌酸、诺氟沙星) 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磺胺嘧啶、甲氧苄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的药效主要受其理化性质和 化学结构的影响。
结构特异性药物的药效与其特定的化学结构关 系密切,其作用与体内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NN
O
F Br
FCCH
F Cl
C 2 H 5 O C 2 H 5

药物化学中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

药物化学中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

药物化学中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药物化学是将化学理论及技术应用于药物筛选、人类健康疾病治疗的学科。

在药物化学中,研究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药物分子和生物分子之间的结构—活性关系则是研究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药物效应和药效评价的主要手段。

一、结构—活性关系的定义结构—活性关系指的是一种定量、描述性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以预测它们对于生物系统的活性。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结构的改变来控制分子的生物活性。

药物化学家可以通过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表示分子结构与体内活性之间的关系,以设计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

二、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方法1.相关性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建立药效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

另外,还可以发现一些活性基团,即能够影响分子的生物活性的小分子部分,为设计新药提供了依据。

2.热力学方法热力学方法包括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后的能量变化、溶解度、离子化常数等,是通过实验手段确定药物分子与受体间相互作用的物理性质。

这些物理性质的变化可以被认为是药物分子结构变化或受体结构变化的结果,结构—活性关系因此得以分析。

3.分子模拟方法分子模拟方法可以提供药物分子和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三维构象和动力学信息,这对于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生物效应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分子模拟方法包括分子力学模拟、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三、结构—活性关系的应用及意义结构—活性关系在药物化学中广泛应用,可以促进新药的发现和设计,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此外,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还可以解释药物并发症的发生机理和内在规律,进一步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对于药物化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药物化学家应该不断探索新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手段,加强药物分子设计及优化,使药物分子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准确、更加有效。

第四章 构效关系-1

第四章  构效关系-1
O COOH N O O NH O
沙利度胺 S-异构体 R-异构体
强致畸 无
心脏毒性:毒性基团或分子本身,抑制hERG受体—引起心 律失常,导致心脏猝死。
F N N N OCH3 阿司咪唑,1999年停止使用 H N
第五节
基团变化对活性的影响
基团变换的总原则: 改变药效团特征,直接影响活性
N-氧化 物、N- 羟胺、 胺类及 在体内 可以转 化成胺 的化合 物
烷基硫 酸酯或 磺酸酯 及β-卤 代硫醚 类
β-内酯 及醌类
可生成 阳碳离 子或自 由基的 某些含 卤素的 烷烃及 含卤素 的芳烃 和硝基 芳烃
2. 经代谢诱导生成的毒性基团
HO O Michael reaction HO HO H3C HO OH O O R1 N N R2 N O O R O 自由基反应 O O O Michael reaction H2C O Michael reaction O
1. 药效团与优势结构
药效团是不连续的散在性的基团或片断, 分子骨架 具有连续的结构特征,没有适合的骨架支撑,药效 团无法准确具现。 优势结构(privileged structure): 反复出现在 作用于多种受体的配体结构中的片断或骨架。
优势结构与药效团的恰当配臵,是研制创新药物特 别是模拟创新药物(follow-on drug)的策略基 础。
7. 醚基和硫醚基
醚基的键角与C-C-C相似
氧原子上有未偶电子对和较强电负性,可以形成 氢键,使分子增加极性 氧原子的亲水性和碳原子的亲脂性,使醚类化合 物在脂-水界面处定向排布。
H3CO
H3C N N H 奥美拉唑 H2 S C O
OCH3 CH 3 N

药物化学第四章--药物代谢反应-2

药物化学第四章--药物代谢反应-2
的部位。
含芳环药物的氧化代谢是
以生成酚的代谢产物为主
一般遵照芳环亲电取代反
应的原理,供电子取代基
能使反应容易进行,生成
酚羟基的位置在取代基的
对位或邻位;吸电子取代
基则削弱反应的进行程度,
生成酚羟基的位置在取代
基的间位。
保泰松
8


含强吸电子取代基的芳环药物,如可乐定和丙磺
舒则不发生芳环的氧化代谢。
另一是发生N-氧化反应。
N-脱烷基和氧化脱氨是胺类化合物氧化代谢过程的两个不同
方面,本质上都是碳-氮键的断裂。
在CYP-450酶的作用下,氮原子和碳原子上发生电子转移。
碳-氮键的断裂的条件是与氮原子相连的烷基碳原子上应有氢
原子(即-氢原子),该-氢原子被氧化成羟基,生成的羟基胺是不稳定的中间体,会发生自动裂解。
去甲肾上腺素支气管扩张药特布他林非邻二酚羟基结构当对乙酰氨基酚服用剂量过大时超过了机体中这些小分子的供给能力就会产生药物中毒导致肝中毒结合反应小结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用动物进行药物代谢的研究的资料不能直接应用到人体身上抗凝血药双香豆乙酯同一人群接受相同剂量的抗抑郁药去甲丙咪嗪后不同个体间血药浓度可相差30倍以上使用相同剂量异烟肼的人群的代谢差异的不同必要时需调节用药量对于新生儿幼儿由于酶系统发育不全氧化代谢结合代谢能力均低于成年人幼儿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服用氯霉素后难以与葡萄糖醛酸发生结合代谢有时发中毒反应对乙酰氨基酚在幼儿体内通过硫酸酯结合代谢而对成人则主要进行酚羟基的葡萄糖醛酸苷化结合代谢
美索哒嗪
33
6.醇和醛的氧化






含醇羟基的药物在体内醇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氧化得到相

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药物为什么会有活性?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重要问题。研究这些从 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有助于认识药物与机体的作用规律。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程度,或根据药物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方式,可把药物分成两种类型, 即非特异性结构药物(StrUCtUraHyNonspecificDrug)和特异性结构药物(StrUeIUralIySpecificDrug)0前者的药理作用 与化学结构类型的关系较少,主要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如较典型的全身吸入麻醉药,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可有 很大的差异,但其麻醉强度与分配系数(PartitionCoefficient)成正比。后者的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特异的化学结构及 其按某种特异的空间相互排列。其活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密切,其作用与体内特定的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受体 (ReCePtorS)是一种具有弹性三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大部分为蛋白质,部分为糖蛋白或脂蛋白,也有将酶 (Enzymes)、核酸(Nucleicacids)和膜聚合体包括在内,统称受体。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和细胞膜内,具识别配体 (Ligand)的能力,该类药物与受体的结构互补,可选择性地与之结合成复合物。药物与受体结合可使受体兴奋,传 递信息,产生特定的生理生化和药理效应。受体对药物识别主要表现在结构互补和立体化学
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摘要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的关系是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药物在体内能否产生活性,主要取决于药物作 用的动力学时相和药效学时相。药物动力相的构效关系,简要介绍药物的转运、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因素等。 能否药物到达作用部位,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与蛋白的结合等。而药物的分配系数、溶 解度及解离度与上述三个因素密切相关。药效相的构效关系,详细介绍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和立体因素对药效的影 响。药物-受体如何相互作用,如何产生药效?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结构、电子云密度分布、药物-受体的亲和力(即氢 键、离子键、共价键、疏水作用及范德华力等)和药物分子的立体因素。

医考类初级药师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药物化学-(1)含答案

医考类初级药师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药物化学-(1)含答案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药物化学-(1)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抗高血压药络活喜的名称属于A.通用名B.商品名C.英文译音D.俗名E.别名答案:B[解答] 考查药物的名称。

络活喜为商品名,其通用名为氨氯地平。

故选B。

2. 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间关系的研究是A.构性关系研究B.构毒关系研究C.构效关系研究D.构代关系研究E.构动关系研究答案:C[解答] 考查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中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间关系。

即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简称构效关系。

故选C。

3. 化学药物的名称不包括A.通用名B.化学名C.专利名D.商品名E.拉丁名答案:E[解答] 考查药物的名称。

化学药物的名称主要有三种,即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又称专利名),无拉丁名,故选E。

4. 下列药物中可用重氮化一偶合反应鉴别的是A.盐酸丁卡因B.盐酸普鲁卡因C.盐酸利多卡D.盐酸布比卡因E.盐酸氯胺酮答案:B[解答] 考查盐酸普鲁卡因的理化性质。

由于普鲁卡因结构中含有芳伯氨基,而其他几种药物结构中均没有芳伯氨基,故选B。

5. 芳酸酯类局麻药结构中的亲脂性部分,其局麻作用最好的是A.苯B.哌啶C.吡啶D.呋喃E.噻吩答案:A[解答] 考查局麻药的构效关系。

亲脂性部分以苯环取代活性最好,其次为芳杂环,故选A。

6. 具有如下结构的药物是A.盐酸丁卡因B.盐酸布比卡因C.盐酸普鲁卡因D.盐酸氯胺酮E.盐酸普鲁卡因胺答案:C[解答] 考查盐酸普鲁卡因的结构。

7. 下列哪项叙述与盐酸利多卡因不符A.为白色结晶性粉末B.对酸或碱较稳定,不易被水解C.水溶液显酸性D.具重氮化-偶合反应E.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答案:D[解答] 考查利多卡因理化性质及用途。

由于结构中不含芳伯氨基,无重氮化-偶合反应,虽结构中含有酰胺键,因邻二甲基的空间障碍较难水解,故选D。

8. 化学结构属于酰胺类的局部麻醉药是A.丁卡因B.布比卡因C.普鲁卡因D.氯胺酮E.丙泊酚答案:B[解答] 考查局部麻醉药的结构类型。

药学导论第4章-药物化学全解

药学导论第4章-药物化学全解
① ② ③
穿过生物膜需要脂溶性的分子型。 与受体结合、相互作用需要离子型。 吸收、分布和保持有效浓度,需混合型。
三、药物的基本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在药物构效关系研究中,将具有相同药理 作用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称为 相应类型药物的基本结构,即药物药效结构。 药物的基本结构决定结构特异性药物的 生物活性,是结构特异性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 形成复合物而发生药效的必要结构。
一、决定药物药效的主要因素
1、药物必须以一定的浓度达到作用部位才能产生应有
的药效。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多个过 程相关。 2、在作用部位,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
可以引发、改变或阻断一系列相互依赖的生理、生化
过程,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依赖于药物特点的化学结 构,以及它与受体的空间互补性和结合点的化学键合

③ ④
第三节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关系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般分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吸收、分布和排泄统称为转运。 药效产生依赖于 吸收和分布;代谢和排泄则控制了药物的作用过程和 持效时间。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 性质密切相关
一、药物吸收
药物吸收除受许多生理因素影响外,其化学结构、 酸碱性、解离度、脂水分配系数、晶型及颗粒大小等均 有显著影响。 胃的pH值为1~3,小肠5~7,大肠7~8。碱类吸收 随pH增大而增加;长链脂肪酸类随pH增大而减少,药 物的吸收与其解离度和脂水分配系数有关。脂溶性药物 易通过表皮角质层和脂蛋白,为被动扩散,无选择性
三、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大多数药物 主要在肝脏,部分药物也可在其他组织,被有关的酶催化而 进行化学变化。 药物代谢常分为两相:

一相代谢:为生物转化反应(biotransformation reaction),包 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 二相代谢:为结合反应(conjugation reaction),系和内源性物 质相结合的反应。

第04章-药物化学(药学导论)

第04章-药物化学(药学导论)
膜进入血液。固体和液体药物可制成气溶胶。 4. 皮肤吸收
脂溶性药物易通过表皮角质层和脂蛋白,为被动扩散, 无选择性;亲水性药物易通过毛囊和汗腺(面积太小)。
二、药物分布
给药后药物随血流可逆转运于身体各组织,称为分布。 1. 血液循环和药物分布 血液循环起着运载、储存、代谢和缓冲等作用,是关键性的中
Verloop多维立体参数。
第三节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关系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般分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吸收、分布和排泄统称为转运。 药效产生依赖于 吸收和分布;代谢和排泄则控制了药物的作用过程和 持效时间。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 性质密切相关
一、药物吸收
药物吸收除受许多生理因素影响外,其化学结构、 酸碱性、解离度、脂水分配系数、晶型及颗粒大小等均 有显著影响。
系数;2)解离度。
1. 溶解度、脂水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
↙↘
一定的水溶性 一定的脂溶性
(亲水性) (亲脂性)


扩散转运
通过脂质生物膜


血液或体液→ 进入细胞内→(至作用部位)
2. 解离度对药物的影响
有机药物多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部分解离, 以离子型和分子型混存于体液中且存在动态平衡。
药物以脂溶性的分子通过生物膜,在膜内解离 成离子,以离子型起作用。 ① 穿过生物膜需要脂溶性的分子型。 ② 与受体结合、相互作用需要离子型。 ③ 吸收、分布和保持有效浓度,需混合型。
二、药物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
理化性质对结构非特异性药物的活性影响起主导 地位,对结构特异性药物也因影响其到达作用部位的 能力而影响其活性。理化性质主要影响药物的转运和 代谢。是决定药物作用部位浓度药效主要因素之一。 理化性质:溶解度、分配系数、解离度、分子极性、 表面化学等。其中主要的有:1)溶解度、脂/水分配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化学课件)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化学课件)

药理效应
药物和受体相互作用示意图
(二)药物基本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基本结构
药物构效关系研究中,将 具有相同药理作用药物的 化学结构中相同或相似的 部分,称为相应类型药物 的基本结构或药效结构。
4
1
NH
SO2NH
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在药物的结构改造和新药设计中,基本 结构不能改变,只能在非基本结构不分 加以变化,以保证其衍生物既保持原有 药物的作用,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课堂互动 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写出两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ROCHN
R1 H S
N O6-APACH来自 CH3 COOHR2
R3
6
Y
5
B
R4 7 X8 R5
O
4 COOH
3
A N1 2 R1
喹诺酮类抗菌药基本结构
药物的构效关系概述
药物的化学结 构与生物活性 之间的关系, 简称为构效关 系。

结构特异性药物和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
一、结构特异性药物和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1、结构特异性药物:大多数药物属于结构特异性药物
特点:生物活性与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其作用于体内 特定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药物的化学结构稍加改变, 药物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匹配就会发生变化, 导致药效学性质发生改变。
钠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钾通道阻滞剂 钾通道开放剂
药物名称
缬沙坦、依普沙坦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吗啡、可待因
卡托普利、赖诺普利 洛伐他汀、氟伐他汀 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
氨力农、米力农
利多卡因、妥卡尼 尼莫地平、硝苯地平
胺碘酮、索他洛尔 米诺地尔、吡那地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CH3 CH2 C O NH3 离子 偶极相互作用
熵(Δ S)作用—有利的作用
• 有利的熵变:疏水作用。烷基与烷基相互作用,强度 与烷基数成正比。
水分子
受 体
+
药 物
药物 受 体 复合 物
• 疏水固缩作用(hydrophobic collapse)
HO OH O O OH AcO O C O O H3 C O OH
药动团
天然氨基酸:L-氨基酸和二肽在体内可被主动转运
O O H CH2 C COOH HN NH2 O (ClH2CH2C)2N CH3
枯草杆菌溶素是葡萄糖胺合成酶 和克多糖合成酶的抑制剂素,环 氧是药效团。可被细菌的二肽酶 系统主动转运。
Bacilysin
H CH2 C COOH NH2
肿瘤细胞在某个繁育阶段合 成蛋白质的速度较高,要求 氨基酸在癌细胞快速浓集。
Melphalan
H N O COOH NH2
L>D
HO HO NH +
HO HO
COOH
谷氨酸 + CO2
多巴胺前药
磷酸基
O
O P OH OH CH3 O P OH OH
O CH3
磷酸基是构成 核酸的组分, 连接药物分子 有助于向细胞 内转运。
O O
甲萘醌 止血药维生素K4
NH2 H N O P OH OH CH3
药效团概念
• 是药物化学和分子设计中的重要概念 • 化合物呈现特定生物活性所必需的原子、 基团或结构片断,及其在空间的分布。 • 药效团是一组相同作用机理的分子所共有 的结构特征。 • 确定药效团的程式:确定化合物的构象; 确定叠合规则;找出共同特征。 • 药效团的应用:数据库搜寻和新分子的设 计
静电作用能
• • • • 离子-偶极相互作用:有方向性 作用弱于离子-离子相互作用 属于长程作用 金属离子与抑制剂的结合
r
q
N x q x x cos

E=
d
x(r
2
d )
2
静电作用能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药物与 受体的作用
有方向性
2
1
1
r
2
E=
2 x 1 x 2 x cos 1 x cos 2
DNA 潜入剂或干扰剂
抗病毒和抗癌作用:喜树碱,阿霉素,柔红 霉素,连苯双酯,白叶藤碱,茶多酚,二 甲胺基四环素等 CH3 有一个共平面, HO 根据已有活性强的改造 N N 改变药代,减小毒性, CH3 以茶多酚维母核计算机模拟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Farnesyltransferase Inhibitors
雷莫司汀
OH
卡莫司汀
抗肿瘤药
HO HO
O O
O P H N Cl
OH HN Cl
提高了药物分子水溶性、增加了选择性;
葡环磷酰胺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新酶素、卡那霉素、柔红霉素 和阿霉素
毒性基团
• 环氧化物和可生成阳碳离子的基团,如芳烃、烯、 炔烃、环丙基及含杂原子的类似物。 • N-氧化物、N-羟胺、胺类机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胺 的化合物 • 烷基硫酸酯或磺酸酯及卤代硫醚类 • Β -内酯及醌类 • 可生成阳碳离子或自由基的卤代烷,如COCH2Cl, SCH2CH2Cl, N(CH2CH2Cl)2;含卤素的芳烃和硝基芳 烃。
O
O P OH OH
H3C L O
药效团
药动团
药效团
磷霉素 抑制病毒细胞膜结构形成
抗感染药阿拉磷 阻断细菌和真菌细胞壁合成
O P OH 癌组织内磷酸酯酶活性高 OH 使得药物有选择性
OH
COOH
O
O
HO OH
药动团
O
(ClH2CH2C)2N
在前列腺癌组织内特异性水解
趋器官的药动团
胆酸
雌莫司汀Estramustine
O HO OH OH F O O N N H S CH2 O
O O CF3 HN O N HO HO O N F Cl
HN N
NN
Cl
氟美松
Lansoprazole
降亚药可乐定
• 羟基可改变药物的极性、溶解性和氢键作用 • 巯基由于其稳定性差和亲和性强不用作药物 修饰,但可与体内离子结合,含离子的酶抑 制剂改造可以应用。巯基丙醇是重金属中毒 的解毒剂。 • 硝基是多种化疗药物的必须基团,引入硝基 使得酯溶性增加,偶极矩增加,体内存留时 间加长。体内易还原为氨基而发生作用。如 9-硝基喜树碱。
药效团表示法
• 药效团包括:氢键给体,氢键接受体,正电中心, 负电中心,疏水中心,芳环质心。 • 由三个特征元素构成的药效团,有三个距离约束; 四个特征元素的药效团包括6个空间距离。
药效团和基本结构
N N CH3
HO
O
OH
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O
O R N O S R2 COOH R
S N O R1 COOH

糖、氨基酸和核酸是储存和携带信息的载体; 细菌和病毒感染是细胞表面识别和结合的结果; 免疫系统疾病和癌症伴随着细胞表面糖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细胞调控机制出错; 糖与药物结合有特异性药理作用; 药物的糖苷较容易透入细胞,结合不同糖透入速率不同,因而产生选择性。
O O HO HO OCH3 OH N H N N O O Cl Cl N H N N O Cl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 药物分子与靶标的相互作用是产生药效(包括 毒性)的分子基础 • 大多数药物与受体靶标的结合是非共价键作 用 • 支配分子识别和结合的作用力分为两方面: 焓作用和熵作用
焓(Δ G)作用—静电作用能
R
• 离子-离子相互作用 • 离子-偶极相互作用 •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 氢键作用 • 诱导作用 • 电荷转移作用 • π -正离子相互作用
H3CO O O H3CO O O COOCH3 COOCH3
连苯双酯
H3CO O O O O H3CO COOCH3 COOCH3 H3CO O O O O H3CO COOCH3 CH2OH
连苯双酯 难合成
连苯双酯 已成药 手性: (+) active (-) inactive
双环醇 换代产品,强于 连苯双酯 对乙肝患者的血清病毒有 明显转阴作用
HN
水中
C O
O
多西他赛
结晶态
熵(Δ S)作用—不利的作用
• 构象限制:柔性分子的构象群因与受体之结合而 受限,键的旋转受阻,熵受损;
低能构象体:高能构象体 势能差值(kJ/mol) 55:45 0.42 85:15 4.2 99.5:0.5 12.6 99.9:0.1 21.9
• 转动和平动自由度受阻:药物被结合在受体上, 失去三个平动与三个转动自由度,需要从系统的 焓变得到补偿。
乙酰胆碱药效构象的证明
+
N(CH3)3 CH3COO
+
N(CH3)3
+
N(CH3)3 OCOCH3
CH3COO
+
N(CH3)3
OCOCH3
翻转式
交叉式
交叉式
重叠式
+
N(CH3)3 CH3COO
+
N(CH3)3
CH3COO
反式
顺式
证明为反式
三环类抗精神病药物的拓扑结构分析
S N H H N



S N Cl CH2CH2CH2N(CH3)2 N CHCH2CH2N(CH3)2 CH2CH2CH2N(CH3)2
H N H R N H R N H H H H H
O
C O
R'
H
I
NR3
O C
NR3
O
HO
C OH C
N
静电作用能
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相反电荷发生库仑引力:长 程作用,无方向性,分子的初始识别
q1 x q2
q2
d
E=
xd
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残基,磷酸基,胍基 水的介电常数79,疏水环境为40,蛋白质表面 为28,蛋白质内部4
Cancer Cells and Chemotherapy
• Gene mutated • It results in the fundamental rules of cell behavior breaking down. • The growth of normal cells is carefully regula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whole organism; Cancer cells replicate autonomously and continuously, ultimately invading and interfering with the function of normal tissues. • Chemotherapy destroys cancer cells or slows the growth of cancer cells
连苯双酯的药效构象
O O H3CO H3CO O O CH3 CH3 O H3CO H3CO O O COOCH3 COOCH3 O
连苯双酯无活性
UV:nm
>nm269 nm
活性: >
非对称分子,水溶性和生物 利用度好,保肝作用最好.
五味子丙素 保肝作用
第四章、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 性的关系(构效关系)
分析解释药效团、药动团、毒性基团、 基团变化、药效构象和手性等因素对药物 发生作用的影响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分子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