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此中有真意 字字皆有味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案
此中有真意字字皆有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学习目标】1.探究解析方法。
2.规范答题格式。
3.提升品味能力。
【教学过程】一、得法课内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请分析“聪明”的含义和作用。
指出下面答案是否正确,为什么?“聪明”指天资高,表现我当时的自豪之情。
讨论概括: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联系中心和上下文去品味讨论概括:步骤:(1)运用了什么方法(2)写出了什么内容(本义+语境义)(3)表现了什么效果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高尔基《海燕》)对“胆怯”一词进行赏析。
“胆怯”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企鹅害怕暴风雨到来的畏缩样子。
衬托海燕的勇敢乐观。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朱自清《春》)请分析“卖弄”的含义和作用。
“卖弄”贬词褒用,原指炫耀,这里指鸟儿的活泼,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鲁迅《孔乙己》)请分析“排”的含义和作用。
“排”运用动作描写,意思是一个挨一个的按着次序摆,表现出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显阔气的样子。
二、方法归纳品味词语的常见角度: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感情色彩、人物描写三、真题演练(2019扬州)瘸叔出行曾立力①瘸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
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②本来瘸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年前,石头来送年货,鼓励他说:“瘸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
若打空转身,我封个大红包赔你!”石头说这话时紧盯着瘸叔,一双眼睛闪闪发亮。
灶台上那封满地红的万字鞭,正在烘着去潮气,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一定要炸响,万万不可炸哑。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老王》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说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写作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或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即要求学生能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形象,联系写作背景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产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
【教材分析】《老王》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本课写了杨绛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愧怍的心理,人物形象丰满,主题深刻。
体会特定背景下老王的善良以及杨绛高贵的自省精神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能够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但仍缺少深入文本灵魂,对文本作细心的体察感悟。
尤其是学生距离作品的写作年代较久远,所以对理解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关键词和感人细节,能够说出人物的“幸”与“不幸”。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杨绛愧怍的原因,解读其人格魅力。
【评价设计】1.通过品读关键词,概括老王的“幸”与“不幸”。
2.通过品读第八段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读出老王的病入膏肓,进一步感受老王对杨绛的真情。
3.通过品读8——21段,分析杨绛愧怍的原因。
4.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解读杨绛高贵的自省精神。
【学习过程】一、设疑导入咱们同学坐过出租车吗?有没有司机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有一位叫老王的人力三轮车夫,却被著名教授、学者的杨绛深深地记住,并常常地想起,这节课我们走进《老王》,去聆听老王与杨绛之间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你认为文章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作者在文章中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方法点拨:
步骤:
1、内容上的作用 (手法+作用+内容+情感主旨) 2、结构上的作用
巩固练习:
12、阅读全文,请对文章的最后一段从内容 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6分)2014年 闵行一模卷
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结尾紧扣题目,(1分)同时也照应了 文章的开头(1分)。 从内容看,“走近”苏轼是本文行文的线索和主题(1分)。 作者来到黄州,看到苏轼曾经生活过的黄州山水,勾起了他对 历史的回忆,他从时间和空间上“走近”苏轼;接着,他苏轼 的遭遇及其文学作品,“走近”苏轼的心灵(1分);结果他 发现自己无法“走近”苏轼,突出了苏轼高尚的人格与杰出的 艺术成就;(1分)表现出作者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并使文章 的主题得以升华(1分)。
福楼拜曾经说过:
我们不论要描写什么事物,要把它们表现 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 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 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到 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 而 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 衍了事。
考点解说:
2014《高考语文考试手册》 :
巩固练习:
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
(2分)(2012上海高考)
作业布置:
• 2014年浦东新区一模卷 • 11. 联系全文,分析第⑫段画线句的作用。(3
分) • 2013年静安二模卷 • 16.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中的“动”字作鉴赏。
(3分)
• 示例2:“扑飞”这个词,把内心对于鹭鸶的 眷念和眼前所见的鹭鸶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 对于鹭鸶的喜爱之情。
• 示例3:“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 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 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 具感染力。
八年级语文 考点10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②烟火味,是故乡和母亲赐予我的平生第一味。我出生在乡下, 儿时的饭菜饮食,以及成长的每个日子,无不浸染着烟火之味。
③那时,我们村是清一色的砖瓦平房,一个个烟囱笔挺挺地立 在各家屋顶之上。一日三餐,一缕缕炊烟从烟囱里飘出来,带着各 自的滋味,钻入我的鼻腔,让我得以轻松地识破各家铁锅里的烹饪 秘密:粗茶淡饭,抑或美馔佳肴。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参考答案:1.“千声万声呼唤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 达了诗人对延安强烈的思念之情;“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现出延安在诗人心中不可替代 的地位,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养育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流出”多用来形容水,“窜出”多用来形容小动物,这里 用来形容烟火味,是说烟火味像水一样流动,像淘气的小动物一样 活跃,生动形象地写出烟火味的浓烈,渲染了一家人在一起时其乐 融融的氛围。
⑨母亲还喜欢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佳节时令,总要把全 族人召集起来,吃顿团圆饭。她和婶娘们,就是宴席的“大厨”, 在院子里摆开几口大锅,让柴火在锅下噼啪地烧着,白烟在空气中 肆意地缭绕着,菜在锅里咕噜地响着。母亲乐见坐等开席的族人们 在明火朗烟中,聊着天、打着牌。她说,这样的日子才是入了味的。
⑦那一年,正在县城读书的我,寒假前期末考试考得不好,回 家途中又逢冬雪飞降。到家时,鞋袜全湿,冷得直哆嗦。母亲立即 让我坐进火厢,原来她已早早生起了火盘,设下温暖等我归来。得 知我考试不利,她说,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就像你脚下的 鞋袜,偶尔会湿,但只要用烟火烤熏一下,就会干起来的。”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上课用
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传递情感、分享经历,可以 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理解。
06
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途径
增强语感
语音感知
通过大量阅读和听力训练,提高对语音、语调、 节奏的敏感度。
语义理解
深入剖析词汇、短语、句子的含义,增强对语 言深层结构的理解。
文化背景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提高对语言差异的感知和适应能力。
3
想象有助于增强语言体验
通过想象,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语言所表达的 情感和意境,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比较法
比较有助于辨别语言优劣
通过比较不同表达方式的优劣,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
比较有助于发现语言创新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可以发现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创新点,丰富自己的语言库 。
03
结构匀称
语言的句式结构匀称、平衡,既有整 齐划一的美感,也有错落有致的灵动 性。
03
品味语言表现力的方法
朗读法
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通过朗读,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进而 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知能力。
朗读有助于理解文本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情感,体会作者 的创作意图。
力,增强表达效果。
03
情境有助于培养语言应变能力
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语言,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语言应变能力和适
应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04
各类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现 力
诗歌中的语言表现力
意象生动
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使读 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音韵和谐
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过押韵、平仄等 手法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感。
2016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正稿)
作业布置:
• 完成“拓展练习”
通常出现于文学类现代文阅读、 诗词鉴赏、第二篇古文阅读中。
表现力
含义丰富,通常能增强文章的感染 力,令读者印象深刻或引起读者的共 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运用某种语言技巧使表达内容表示出 来。)
鉴赏有表现力的词语:
• 1、(2011年)⒏简析第⑷段中画线词“扑飞” 的精妙之处。(3分) • 2、(2013年)16.赏析“莺啼过落花”中 “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 • 3、(2014年)9、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飞 溅”的精妙之处。(2分) • 4.(2015年)8.赏析第⑧段中关于老妇人的 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 2011年高考《又见鹭鸶 》 • 8.简析第⑷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 妙之处。(3分)
答案要点:
• 1.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记忆化做 具体可感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体现了语言的形象性; • 2.也体现了鹭鸶形象的动态美; • 3.记忆中的鹭鸶与眼前的鹭鸶相映衬, 收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鉴赏有表现力的句子:
高考真题重现 2015年《静者居记》
22.第②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②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 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 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 是居乎?‛
对居室“静”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1分),引出 后文“客”的感叹(1分)。
内容上
结构上
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 达效果。(4分)2013年高考
(评价、效果)“过”字看似平实自然, 实则巧妙(1分), (内容)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 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 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 分), (情感)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 分)。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一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三 语言品味:赏词句表达作用
那个年代,粮食不宽裕。有时接济不上了,或者家里来了客,麦子还没磨,都要去邻居家 借面。家里磨了麦面,头等事就是还面。娘舀起满满一瓢面,再用一个小碗向上加,边加边轻 轻拍实,直到堆出一道尖儿。我说:“借的时候是平平的一瓢。”娘瞪我一眼:“你懂啥!”还叮 嘱我路上不要跑,别把面洒了。
还面的路上,我弓着腰护着瓢,小心翼翼,生怕有风来。但偶尔也有尖塌了、风吹飞的时 候,弄得我一身白。我家的面倒入别家的面缸时,“噗”的一声,会升起一小团尘雾,真是欢腾。 还三婶的面时,她说:“你娘这个人呀,就是讲究!”在粮食紧缺的那些年,还面时的这道尖儿,让 娘在村里有个好名声。
在那明晃晃的阳光下,在那与粮相依的岁月里,在爹娘的衣襟边,馍香仿佛能在胃里 留存好多年,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就会热乎乎地翻腾起。
老家是旱田,一年两季主粮,五月收麦,十月收苞谷。白花花的麦面是细粮,黄灿灿的 苞谷是粗粮。家里来了客,娘都是擀面、蒸馍。苞谷是粗粮,一般不用来招待客人,除了 自家人吃,还留一些给牲畜吃。每一粒粮食都到了肚子里,不仅是粮食,粮食那一层外衣 也是牲口的好粮,比如麦糠、玉米包壳。
题型二:赏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答题思路 1.看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则依据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2.看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若有则依据相应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 3.看关键词语: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分析。 4.看句子含意:即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句子对文章的作用等。
收麦后的第一顿馍,是我们最期待的。蒸馍前,爹挑水,劈上好的筋骨柴。娘 揉面,做馍,上蒸笼。我和妹妹烧火,打下手。蒸笼开始变得潮湿,不断冒出麦香味 儿时,两个小肚子开始“咕咕”叫,我和妹妹一步不离地守在旁边,等着开笼。娘 心中有数,她说蒸馍的火候要刚刚好,不够火或者蒸过了,都不好吃。她一声“起 笼”,笼盖一掀,那叫一个香啊!
17 迷人的夏季牧场
(此处掌控好课堂方向)提升思考难度,自主探究
总结学习收获
巩固学习成果
板书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顺序的安排,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方面学生能较快领会。在对景物的描写训练方面,部分学生由于知识积累较欠缺,对修辞方法的运用感觉较为吃力,作业效果不是很理想,以后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时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能展示一些新疆美丽风景照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容易。在教学中学生也能结合西藏本地景物模仿作者的描写方法。
预设答案:静态下的千里牧场、牧群、牧女、云来雨落时的草原、落日的黄昏、好客的牧民、草原宁静的夜晚。
2.放声读课文,思考:
①“迷人的夏季牧场”的迷人之处表现在哪些地方?
预设答案:
静态下的千里牧场——奇丽
牧群——如缎面上的彩色图案
牧女——健美、欢笑
云来雨落时的草原——朦胧而神奇
落日的黄昏——特别诱人
好客的牧民——温暖、豪情、幸福
3.作者通过对夏季牧场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交待写作背景,帮助理解写作目的)
预设答案:歌颂祖国边疆的壮丽景色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
4.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
作者在文中采用了怎样的叙述口吻?
预设答案:向新朋友(读者)介绍的方式
5.组织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启示、质疑
答疑、确认
6.作业:结合家乡的景物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
读书,思考
做阅读批注
组织语言准备作答
诵读课文
概括作者的所描写的景物的各自特点
交流、探讨写作顺序、学习“描写”的表达方式
总结作者的情感
同桌对读——述说式
体会语言的亲和力,亲近感
总结质询互助
专题五---现代文阅读之赏析有表现力的语句
专题五赏析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学习目标】1.把握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2.能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品味。
【知识梳理】什么样的词句富有表现力?1.用词之美—-———-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2.修辞之美---——-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3.手法之美——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等。
明确赏析的角度赏析角度一:词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例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赏析角度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精当例如: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绿》赏析角度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巧妙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海燕》其他如表达方式、句式……【典型例题】好雨随风乔忠延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
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
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
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
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
暖和多了.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高考语文: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高考核心突破-----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一、知识梳理【基本要求】➢能够掌握文学作品语言特点➢掌握鉴赏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角度➢能够识别常见手法的作用和效果【考点知识】(一)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1)形象化:文学作品要求作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图景,使读者进入一个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境界,直接地感知或想象出作家所描绘的一切。
(2)凝练含蓄:文学作品要地尽可能用经济的笔墨去描绘和概括丰富的生活和思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余地。
(3)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总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总是熔铸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鲜明地表现在作品语言上。
(4)具有音乐美: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总是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的真实图景,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二)鉴赏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角度鉴赏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即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遣词造句,在考试中常常遇到的提问形式有语言运用、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表达等,在今年的考试中也会结合篇章布局、思想主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考察。
常见词语句子的鉴赏角度有以下三点:(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倒装句的运用;(3)辞格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引用、反复、反语。
【相关题型】(一)关于鉴赏具有表现力的词语的常见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类:1.鉴赏动词的表达效果秋考简析第⑷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
(3分)2.鉴赏叠词的表达效果春考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叠词的表达效果是。
(2分)3.鉴赏贬词褒用的词语二模“褊狭”原指人心胸狭窄,而文章第六段中作者却用“褊狭”来形容自己对黑土地的爱,为什么?(3分)4.鉴赏含有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二模简述第①段加点词(“三毛”、“头发长的”)的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说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写作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或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即要求学生能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形象,联系写作背景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产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
【教材分析】《老王》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本课写了杨绛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愧怍的心理,人物形象丰满,主题深刻。
体会特定背景下老王的善良以及杨绛高贵的自省精神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能够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但仍缺少深入文本灵魂,对文本作细心的体察感悟。
尤其是学生距离作品的写作年代较久远,所以对理解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关键词和感人细节,能够说出人物的“幸”与“不幸”。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杨绛愧怍的原因,解读其人格魅力。
【评价设计】1.通过品读关键词,概括老王的“幸”与“不幸”。
2.通过品读第八段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读出老王的病入膏肓,进一步感受老王对杨绛的真情。
3.通过品读8——21段,分析杨绛愧怍的原因。
4.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解读杨绛高贵的自省精神。
【学习过程】一、设疑导入咱们同学坐过出租车吗?有没有司机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有一位叫老王的人力三轮车夫,却被著名教授、学者的杨绛深深地记住,并常常地想起,这节课我们走进《老王》,去聆听老王与杨绛之间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你认为文章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作者在文章中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幸运的人”和“不幸者”分别指谁?三、识人物(一)在作者眼中,老王是“不幸者”,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老王的“不幸”具体体现在哪里?预设:1.身体残疾2.无依无靠:品析“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
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想想我们现在考进华理大附中(许多人一副落丧的样子)的心态吧,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顺便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诗:《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引入到《沁园春·长沙》。
二、齐读全词。
正音。
三、了解大致背景。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表明地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立”“洲”。
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
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2、整体感知思考: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160;湘江霜天图峥嵘岁月图#160;中流击水图五、再诵诗歌,品味鉴赏1、写壮景,抒豪情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
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远眺:万山红遍#160;#160;#160;层林尽染#160;#160;(静)近观:漫江碧透#160;#160;#160;百舸争流#160;#160;(静、动)仰视:鹰击长空#160;#160;(动)俯瞰:鱼翔浅底#160;#160;(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专题07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专题07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知识梳理一、提问方式①请赏析文章中的划线句子?②文章中的××句话好在哪里?③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二、答题思路(一)词语运用1.先挑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1)词语的表层含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内容。
(2)词语的深层含义,词语表现/体现/表达了……性格/心情/情感。
示例1:红杏枝头春意闹。
赏析:“闹”是动词,该词生动地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示例2: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赏析:“尽是”是到处都是,很多很多的意思,“几乎”表示差不多。
这两个词强调车厢里没有健壮的男子,给读者留下悬念,为后文控诉战争的罪恶埋下伏笔。
2.叠词、拟声词、(褒义贬用、贬义褒用)等。
示例:他太累了,足足睡了三天三夜。
赏析:“足足”是叠词,该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睡得时间之长,体现了他的劳累。
(二)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
1.用了什么修辞?2.如何用这种修辞的?3.用了以后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某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狼牙山五壮士》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砸得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表现了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三)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1)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2)写出了什么内容?(3)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示例:“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盼》赏析:这句话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我”一边重新找理由,一边“膘着”窗外的样子,体现出了“我”的狡黠可爱。
《忆读书》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忆读书》教学设计〔通用12篇〕《忆读书》教学设计〔通用12篇〕《忆读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3、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们阅读好的书籍,进步品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及两个“好”字。
2、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才能。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假设晨星。
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
她能获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
二、走近1、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小说家、散文家。
成就:小说——创始“问题小说” 之风代表作《两个病人》诗歌——“繁星格”、“春水体” 代表作《繁星》、《春水》散文——“冰心体” 代表作《寄小读者》2、“冰心”笔名的由来: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3、冰心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
她的小说,散文,诗歌以“满蕴着温顺”的笔墨,清新隽丽的文字,表现了“爱的哲学”。
她爱母亲,爱孩子,爱光明,爱自然。
爱与美,构成了冰心作品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
三、检查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悬念〔〕笸箩〔〕消遣〔〕聊斋〔〕堆砌〔〕罡〔〕2、解释以下词语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
津津有味:形容非常有兴趣。
假设有所失:好似失去了什么。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儿兴趣。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
风花雪月:原指文学作品里描写的四种自然现象。
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四、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考虑: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用原文答复。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上课用课件
教学活动二:真题体验·知规律
【典型例题1】(2014年广东中考《怯懦》)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2分) 【典型例题2】(2012年广东中考《淡淡的深情》)
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 “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典型例题1的答案示例】 (1)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
叶的歧视(或“老板的势利”),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 【典型例题2的答案示例】
“平静的水面”指母亲对儿子表现出的“淡淡”的言行表现。“深 处的激流”指母亲内心隐藏着的强烈的爱子之情。此句运用 比喻的手法,恰切地表达出母亲的淡淡的深情。或既收束了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上课用
考纲说明: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理清作者
思路和作品线索。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上课用
……
套路七:《(品味该富有句表现在力的文语言中》上的课用作用)
教学活动四:实战演练· 固根基 【内容】学生自主完成《南方新中考》p121页的【题 型专练五】 阅读选文二《光明行》一文(p114-115选自《中国当代微型 小说名篇赏析》,作者:杨轻抒) 1.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 . . 2、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 的灿烂光明。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01课 社戏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01课社戏知识点01 文题解读“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标题简洁明了,点明了本文的中心事件。
【微点拨】社戏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
“社”古时指土地神和祭土地神的地方、日子、祭礼等,后也用来指一种居住区域。
旧时农村在春秋两季要祭社,春祭为“春社”,祈求五谷丰登;秋祭为“秋社”,庆贺一年丰收,酬报土地神。
绍兴后来发展为以演戏来祭社,这时演出的戏便叫“社戏”,因为每年要演,亦称“年规戏”。
后来,社戏不限于祭祀土地神,演社戏的时间亦不限于春秋两季。
【知识拓展】标题的作用1.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表明文章的背景或时间;2.揭示文章的主题;3.提示行文的线索;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知识点02 文体知识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虚构的,但这种虚构又往往借助一个或多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
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人物”。
知识点03 作者作品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有删节。
文章写于1922年,当时辛亥革命已过去十余年,但由于革命不够彻底,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战乱依旧,民不聊生,社会混乱。
目睹此情此景,鲁迅深有感触。
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4课 故都的秋
课文探究
赏析下面重要的句子。
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
开篇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故都之秋的特征。“悲凉”即悲哀凄凉,本是形容消 极、低落情绪的词,这里用来形容故都之秋的特征,是作者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 —故都之秋色,与自己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了。 “可是啊……来得悲凉”一句,领起下文,精要地描述了故都的秋的特色,可谓文眼, 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写出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清”与“静”相近,都以描述景物的客 观特点为主,而“悲凉”则以描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主观感受为主。
2.作者写北国之秋,为什么以南国之秋作对比?
本文开篇提到“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结尾提到“南国之秋, 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并作了适当的展开,以此与北国之 秋作对比。对比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抑彼(南国之秋)扬此(北国之 秋)。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达了作者对 北国之秋的热爱。这种感受既来自空间的对比(南北两地),也来自 时间的积累(“已将近十年了”)。
3.作者为什么单写“都市闲人”? 文章在描绘秋雨图时,落脚点是雨后斜桥,入眼的人不是
上流社会显宦或文化人士,而是城市平民,即“着着很厚的青 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之所以选他们做故都人的代表, 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形象更能体现北方的特点,而且作者觉得与 他们很亲近,体现了作者的平民意识,并且表现了作者似乎希 望自己也能像“都市闲人”那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愿望。
6.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 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这段话故作惊人之语,总括全文,照应开头,用两个具体的数字和“零 头”,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和眷恋,流露出深沉的忧思和 孤独之感。
所有优美的四字词语
所有优美的四字词语【篇一:所有优美的四字词语】默默无闻七嘴八舌目不转睛凝神注视怒目而视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挤眉弄眼瞻前顾后伤天害理口蜜腹剑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私心杂念得寸进尺斤斤计较坐享其成游手好闲学无止境学而不厌真才实学【篇二:所有优美的四字词语】火上浇油风风火火绝薪止火因风吹火火中取栗敲冰求火趁火打劫火急火燎束蕴请火七月流火火眼金睛电光石火石火电光火上浇油风风火火熬油费火把薪助火抱火厝薪抱火寝薪抱火卧薪抱薪救火鼻端出火鼻端生火鼻头出火炳如观火炳若观火不避水火不避汤火不吃烟火食不食烟火不通水火不温不火不瘟不火不愠不火趁火打劫趁火抢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传风搧火传风扇火春风野火撮盐入火厝火积薪厝火燎原打得火热大动肝火刀耕火耨刀耕火耘刀耕火种刀山火海蹈赴汤火蹈火赴汤蹈火探汤蹈汤赴火灯蛾扑火灯火辉煌灯火万家电光石火冬寒抱冰,夏热握火洞如观火洞若观火反风灭火放火烧山飞蛾赴火飞蛾扑火飞蛾投火忿火中烧风风火火风高放火,月黑杀人风雷火炮烽火连年烽火连天烽火四起烽火相连负薪救火赴汤蹈火干柴烈火膏火之费膏火自煎隔岸观火篝火狐鸣黑灯瞎火黑灯下火狐鸣篝火火耕流种火耕水耨火耕水种火光烛天火海刀山火急火燎火尽灰冷火尽薪传火龙黼黻火冒三尺火冒三丈火灭烟消火耨刀耕火妻灰子火然泉达火热水深火伞高张火山汤海火上加油火上浇油火上弄冰火上添油火烧火燎火烧眉毛火树琪花火树银花火眼金睛火中取栗火烛小心火烛银花饥火烧肠积薪厝火急如风火急如星火急于星火交梨火枣皎阳似火解衣包火解衣抱火近火先焦井中求火救火投薪救火扬沸救火拯溺救民水火救民于水火绝薪止火连天烽火撩火加油燎如观火燎若观火燎原烈火烈火辨日烈火干柴烈火轰雷烈火见真金烈火烹油烈火真金炉火纯青履汤蹈火明火持杖明火执械明火执仗明若观火怒火冲天怒火中烧判若水火炮火连天披麻救火泼油救火七窍冒火七月流火敲冰求火敲冰索火清灰冷火惹火烧身热火朝天如蹈水火如蹈汤火如火燎原如火如荼入火赴汤杀人放火煽风点火扇风点火扇火止沸烧犀观火舌锋如火十万火急十万火速石火电光石火风灯石火风烛石火光阴事火咒龙势如水火束缊举火束缊请火束蕴乞火束蕴请火水火兵虫水火不避水火不辞水火不兼容水火不相容水火无交水火无情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水火之中水流湿,火就燥水深火热顺风吹火探汤蹈火汤烧火热投膏止火吞刀吐火玩火自焚万家灯火窝火憋气无名火气无名孽火无明业火香火不绝香火因缘香火姻缘向火乞儿心急火燎心急如火心焦火燎心焦如火心如火焚薪尽火传星火燎原星星之火性烈如火悬河泻火悬河注火雪窗萤火烟不出火不进烟断火绝烟消火灭一家一火以火救火以火去蛾以火止沸因风吹火银花火树引风吹火引火烧身拥彗救火油干火尽油煎火燎油浇火燎远水不救近火远水救不得近火战火纷飞招风揽火真金不怕火真金不怕火炼真金烈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众人拾柴火焰高自相水火钻冰求火钻冰取火钻火得冰欢天喜地,黑白相间,历历在目,恋恋不舍,依依不舍,心心相印,奄奄一息,默默无闻,息息相关,津津有味,蒸蒸日上,面面俱到,头头是道,快快乐乐,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开开心心,花花绿绿,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十全十美,不知不觉,不慌不忙,彬彬有礼,爱不释手,琳琅满目,清晰可辨,语无伦次,花花草草,姹紫嫣红,落英缤纷,喷薄欲出,皓月当空,七上八下,一心一意,团结一心,永争第一,势不可挡,奋勇拼搏,刻苦学习,团结一心,猛虎出山,骑虎难下,来龙去脉,光彩夺目,五颜六色,风和日丽,笨鸟先飞,牛刀小试,四海为家,来来往往,出入平安,得寸进尺,无忧无虑,越多越好,里应外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本文语言魅力首先体现在动词、形容词的准确和富有表现力上。
以课后第二题为例:“火红的太阳烘烤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照射托)
“烘烤”与“照射”相比,前者更凸现出太阳的热度,更有力的表现出了夏日气温高的特点。
“涌”与“托”比较,前者毫无疑问更准确的展现出麦浪翻滚时波波相连,层层相接的状态,展现出山、云、汽车在浪潮间时隐时现,时高时低的状态。
“麦浪翻滚”、“扑打”与“涌”字互相呼应,描尽了那扑天盖地而来的夏日气息,令读者似乎也能到嗅到小麦的清香,感受到迎面而来的风里的热气。
再如: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一个“挑”字,让我们几乎能感受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一个“举”字,想象得出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同样感受得到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
它们仿佛都在紧紧抓住这美好的年华大显身手,不舍昼夜地向着自我的完善和神圣的奉献而奋勇“冲刺”。
一句话,出神入化的描绘让我们从这些夏的宠儿身上,感到了人的丰采,人的气度,人的灵秀。
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
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
”这一段文字,精雕细刻,丰姿绰约,作者之惨淡用心昭然,同时也是对福楼拜的“一词说”的生动实践。
这段文字,不仅构成全文意境的有力依托,而且也成为以金色为基调的夏的主体形象的丰满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