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班主任杨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我的班主任杨老师
—值此清明节,仅以此篇献给我的班主任杨老师
杨老师是我在怒江民族师范就读时的班主任老师,那时杨老师大约三十二三岁吧,由于诸多原因杨老师虽已年过三十,但是仍然独身一人。
听其他的老师们说杨老师独身的主要原因是生活习惯不好,过于懒散。
对于其他老师的这一说法我倒是觉得非常赞同。
的确,在我的印象里杨老师确实是一个生活习惯极为不好的非常典型的一个,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杨老师最喜欢穿一件白色短褂子,因为不常常清洗的缘故,杨老师的那件白短褂子总是穿得脏兮兮的,夸张点说快要穿成灰黑色了,但是一向不怎么讲卫生的杨老师却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依然把那件“灰黑色”的短褂子穿在身上。
有时他给我们讲完课布置了作业后,他就会坐在讲台上的靠椅上优哉游哉地搓脖子、胸口上的汗渍,看起来有那么一丁点的龌龊,刚开始时我们都会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私下里常说杨老师太不文明,但是时间久了,对于杨老师的这一“文明”举动我们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杨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对于杨老师的教学方法我一点也不敢恭维,与其说杨老师在上课不如说杨老师在“背课
文”,确实杨老师的背功如何了得,就连课本里毛主席语录(那时课本里都有这个)他都背得滚瓜烂熟,而对于讲解他却常常忽略了,以至于我们得自己在课后下功夫才能理解课本里的内容。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全班同学却非常尊敬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
两年的师范就读一转眼就过去了,非常幸运的是我和另一名男生因为各方面表现不错被留在师范附小任教,这算是留校(因为当时师范附小是属于师范学校的实验原地)。
这在当时是令多少同学羡慕和嫉妒的一件事呀,毕竟我们那一届毕业时将近三百多学生中只留下两个,这个比例不说大家都非常清楚了。
说得难听点,多少人是哭得伤心欲绝的。
这也不足为奇,你想一想远离父母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就已经够可怜的了,到如今还要被分配到各县去,到各县后还要再分到乡下的一师一校去,作为男生还不要紧但是作为女生那就惨了。
不会民族语言,不能跟学生交流,怎么生活啊?所以有许多同学是想放弃就业的机会了,但是班主任杨老师却不厌其烦地给同学们一个一个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他告诉同学们父母辛辛苦苦地供我们读书,为的就是我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现在虽然被分到下面是艰苦点,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只要你们自己努力,总有一天你们会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千万不能打退堂鼓,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你们的父母也就没了这个盼头了。
就是在杨老师的鼓励下,
同学们擦干了眼泪,打起了精神走向了怒江州的各县。
现在回想起来,杨老师还真是有点远见卓识,不是吗?要是当时同学们怕吃苦不去工作岗位,那么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日子可言呢!也真是应了杨老师的那句话:“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只要你们自己努力,总有一天你们会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的确不错,现在当年被分配到边远山区的那些同学都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到了城里,能力强的那些同学已经改行当上了领导。
现如今当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混得不错”,各行各业都有我们的同学,继续教书的呢基本上是学校领导一级或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呢!真得感谢杨老师的高瞻远瞩,要不我们这些当时那么迷茫的游子将会是什么样儿那就是谁也说不清楚了。
留在附小任教的我是离班主任杨老师最近的一位学生了。
刚走出校门的我,又远离父母孤身一人在这异地他乡,各方面的困难可想而知,“民以食为天”着手准备一套炊具是必不可少的吧!购买一撑床也是必须的吧!买窗帘、碗筷等等,什么都需要钱,然而每月只有四十多块工资的我是我们家中的老大,虽然父亲也有一份微薄的工资,但是母亲常年多病,兄弟姊妹都还年幼无知,仅靠父亲的那几文工资是远远满足不了家中的各种补贴的,所以每个月发工资时我的第一件事就得分出一部分寄回老家,以帮助父亲缓解一下生活的重压。
剩下的几个钱我得划算着省吃俭用才能安全度过
每一天。
如果碰上一些特殊的事情,我就得抓瞎了,东借西凑,而此时在这无亲无戚的地方,杨老师便是我的首选。
那时杨老师也几经周折终于和本校的一位英语教师成家了,对于我的开口杨老师一家绝不会让我唱“空城计”,或多或少总是给我解燃眉之急。
于是我和杨老师一家的关系也就在这种情况下慢慢地变得好起来,我当时是单身,所以经常去杨老师家帮忙料理一些家务,洗碗、扫地、抹桌子。
后来杨老师家的第一个孩子“光宝”降临了,这无疑给这对中年得子的他们增添了许多乐趣。
而我也比以前似乎更忙碌了,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那些事外,我还得帮助杨老师清洗尿片等等。
日子就在这样不经意中慢慢地过着。
我也成了杨老师家的一员常客了,特别是他们的孩子出世后,只要有空我都要去帮忙杨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啊“光宝”在杨老师夫妇的关照下一天天长大,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啊“光宝”到了八九个月也一点反应都没有,他对别人的叫喊好像没有什么反应,而且全身的骨头好像软软的,怎么也立不起来,他不能爬也不能坐更不要说走了。
小光宝就这样天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耐心的杨老师想尽千方百计找来一些药给他吃,但是没有一点效果。
那些日子杨老师和赵老师夫妻俩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有人说:“杨老师和赵老师本来就不是一对,你看结婚了也生不出个正常孩子来。
”有的说得更难听:“这是赵老师自作自受,报应。
”
面对那么多的闲言碎语杨老师和赵老师并没有妥协,也没有放弃。
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关爱着自己的孩子。
曾记得当时啊光宝长得白白胖胖的,皮肤细腻光滑,眼睛圆溜溜的,如果不是得了软骨病,他绝对是一个十足的帅哥。
日子在一天天地过去,在啊光宝将近五岁时,杨老师的第二个儿子啊杰又来到了这个世上,这无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但是杨老师和赵老师是既喜又忧啊!他们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们的老大已经是一个残疾人如果老二也有什么意外那该怎么办呢?果然老天又给他们开了个太大的玩笑,在啊杰四个多月时,他们发现了啊杰也有点毛病,那就是啊杰的肛门先天性狭窄,因此在他逐渐长大吃硬东西后大便变得干燥就无法排出去。
杨老师和赵老师得知这个消息时,就如晴天霹雳,他们抱头痛哭,但是哭也解决不了问题,啊光宝等着他们的喂养,啊杰也在嗷嗷待哺,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就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关爱。
于是他们又一次擦干了眼泪,到处寻找医生医治,医生建议他们这种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治疗,而且手术进行得越早越好,就这样可怜的啊杰在来到世上还没有到五个月时就接受了手术治疗。
手术后的啊杰烦躁不安,啼哭不已,杨老师和赵老师既要照顾啊光宝又要照看啊杰,生活的重压与心理的痛楚是任何人也无法体会得到的。
一向坚强的杨老师和赵老师有时在我面前也会不由自主地含泪诉说着他们
的不幸遭遇,那时的我也只有跟着他们难过流泪,劝说的话也说不出来几句。
我只有尽我自己的最大努力多去帮助杨老师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这样过了两年后,我也结婚成家了,婚后的我和爱人一如既往只要有时间我们就到杨老师家帮助他们做事。
再后来杨老师一家搬到了赖茂中学(现在的怒江州民族中学),我们虽然隔得远些了(当时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到赖茂一般要脚走),但是每逢星期天(当时只有单休日),我和爱人就会早早地起床草草地吃点东西后就步行到赖茂中学去看望杨老师一家,我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了,有时他们有空也会到我们家来,但是毕竟要带两个孩子不怎么方便所以我们到他们家的次数要明显比他们到我们家的次数多得多。
当时我们在一起就是全力以赴料理家务,啊光宝需要喂饭,啊杰也需要喂,等到轮流将兄弟两人喂饱时,杨老师和赵老师已经筋疲力尽了,他们随便吃点东西后又要备课、批改作业。
那时的他们就像是两台机器在工作和孩子之间来回不停地奔波。
算老天开恩,杨老师的二儿子啊杰经过手术后,基本上恢复正常,所以啊杰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至上了大学(那是后来他们调回丽江后的事了)。
自从杨老师一家回到丽江后,我们之间只有偶尔的书信往来,当时信息不便,一封信要一个多星期才能收到,等到对方回信时已经是差不多
半个月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慢慢地在淡化,特别是自从杨老师的妻子患有绝症后,也许杨老师不想再给我们增添麻烦,也许杨老师忙得连写封信的时间也没有了,总而言之我们是很少接到他们的来信了。
再后来我们去了丽江一趟专程去看望他们,但是经过多方打探后得知他们的住所时,里面的灯光是亮着的,可就是我们怎么敲门里面就是没有人来开门,就这样我们和杨老师家再也联系不上来了。
我总是想方设法和杨老师的丽江老乡打听杨老师一家的情况,可是对于杨老师家的状况他们也只是略知一二,只知道赵老师患病后非常严重,丽江地区的教职员工都给他们捐款医治,然而赵老师的脑瘤手术还是没有成功,手术后的她双目几乎失明,行动得完全依靠杨老师。
真不敢想象,杨老师是怎么度过那些艰苦的日子的。
试想,一个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儿子,一个双目快要失明的妻子,一个正在上学而且非常叛逆的小儿子,可想而知,杨老师真是已经把人世间的什么倒霉事都遇上了。
可是这位丽江汉子却没有被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压倒,相反,杨老师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把这个不是家的家撑起来。
每天给啊光宝端屎倒尿洗脸喂饭就已经够烦的了,再加上要给赵老师必要的一些帮助,诸如给她倒水拿药什么的,杨老师就像一台机器整天就围着妻子、儿子旋转,满头的银丝早已占据了杨老师那高贵的头上,
一道道深深的皱纹爬满在杨老师的脸上,岁月催人老,家庭的重担催人老,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过早地把杨老师折磨成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符,不知情者可能认为杨老师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翁了,然而事实是杨老师只有五十出头啊!
令人兴奋的事情在杨老师家也发生了,那就是杨老师的二儿子啊杰在高中毕业后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也许是母亲血统的遗传,啊杰的英语不错,所以选择的是英语专业。
在省城这个花花世界里读书的啊杰可能因为杨老师对他疏于管理,可能啊杰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反正不知道为什么,啊杰到了省城后,花销非常大,已经到了杨老师都无法接受的地步了,杨老师总是以一个父亲、一个老师的口吻对他耐心细致地教育,可是不知为什么啊杰依然我行我素,大笔大笔的花销已经让杨老师无力承当了,杨老师多次好言相劝,但是效果不佳,最后父子俩闹得不可开交。
那一年的五一长假,啊杰回到了丽江老家,他并没有帮助父亲解决什么实际困难而是一个劲地跟父亲要钱,杨老师耐心地对他说:“家中的情况你是知道的,你哥哥长年累月睡在床上,你妈妈现在做了手术还需天天服药,我们的经济非常拮据,你在省城只要生活能保证就行了,不要和条件好的那些人比,你要体谅父母一些。
”可是此时的啊杰再也无法听杨老师的规劝,叛逆的他和杨老师大吵起来,杨老师也只有严厉地批评他。
没想到,啊杰却一冲动和父亲厮打起来。
此时在场的赵老师
好像也着了魔似的,帮助啊杰,可怜的杨老师终因体力不如年轻的啊杰,动作也不如啊杰灵活,杨老师就这样惨死在自己满心希望的啊杰和妻子手上。
可怜的他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
听说,杨老师死后,得到父亲悉心关照二十四年的啊光宝拒绝进食,他的小叔将他接回了杨老师的出生地石鼓,尽管亲人们想尽办法给他吃东西,但是倔强的啊光宝就是滴水不进,经过一个星期的煎熬,最后活活饿死。
在我看来,啊光宝这个在常人眼里什么也不懂的残疾人还有点人情味,我想,他的绝食其实是对对他一向照顾有加的父亲的一种深深的怀念,也是对母亲和弟弟的那种无情的一种深深责罚。
我的班主任杨老师就这样带着无限遗憾走了。
一个原本就灾难重重的家现在更是闹得家破人亡,父子俩死了,啊杰进监狱了,留下一个双目失明的赵老师,你说人世间还有比这更惨的吗?写到这儿,我的心都快要碎了,我不知该再写些什么,难道去评判谁对谁错?其实一切都为时已晚,再说什么都已经是枉然。
在这里我只能深情地说一声:“敬爱的杨老师,黄泉路上你要一路走好哦!”
怒江州档案局周月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