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抗生素必须及时补充益生菌
抗生素与益生菌
抗生素与益生菌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益生菌与抗生素的关系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青霉素是最早被发现并大规模使用的抗生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青霉素大量生产。
1943年,已有足够青霉素治疗伤兵;1950年,产量可满足全世界需求。
青霉素的发现与研究成功,成为医学史的一项奇迹,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
从那以后,从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中发现了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现在即使不依赖微生物也能通过化学的手段合成抗生素。
抗生素研究进入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化的阶段,还建立了大规模的抗生素制药工业。
金霉素(1947年)、氯霉素(1948年)、土霉素(1950年)、制霉菌素(1950年)、红霉素(1952年)、卡那霉素(1958年)等陆续被发现。
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20世纪60~8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抗生素的发现与使用,面对细菌,人类似乎一下子拥有了大批武器。
遇到很多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医生们大都不假思索地注射青霉素,效果显著。
青霉素刚投入使用的时候,一天用100个、200个单位就很有效了,后来使用剂量明显上升,再后来,即使剂量上升药效也很差。
到了今天,即使是治疗普通的呼吸道炎症,一袋注射用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需加入青霉素剂量为1 000万个单位;用量上升了几十万倍。
"不是青霉素不好了,是敌人变得越来越狡猾、强大了。
"曾经遥远的"超级细菌"现在已经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极度接近。
如今"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
过度使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过度使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起效。
然而,过度使用抗生素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不仅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还对肠道菌群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过度使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保护肠道健康的建议。
一、抗生素及其作用机制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死或阻止细菌增殖的药物。
它们通常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和家庭环境中,用于治疗各种感染,例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抗生素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
其中包括干扰细菌壁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以及阻断核酸合成等机制。
由于这些作用机制与人体自身无关,因此也会对人体内存在的一些有益细菌产生影响。
二、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细菌的集合体,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并保护免疫健康。
然而,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不良菌群在肠道中增殖,进而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
1.降低益生菌数量抗生素不仅可以杀死致病菌,也会影响到肠道中一些有益细菌的生长。
这些有益细菌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它们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调节免疫反应。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这些益生菌数量减少,从而影响肠道功能。
2.增加耐药性细菌数量过度使用抗生素还会促使耐药性细菌的增加。
当抗生素只能杀死部分病原体时,那些具有耐药基因或发展出耐药机制的细菌将得以幸存下来,并且传递给后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耐药性对多种类型的抗生素都能起作用,因此形成多重耐药性。
3.导致功能异常肠道菌群紊乱远不止对有益细菌的数量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一些有害细菌的过度增殖。
这些有害细菌可能会分泌毒素或引发炎症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
三、保护肠道健康的建议为了保护肠道健康并减少过度使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谨慎使用抗生素在没有充分证据支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
与医生进行咨询,并按照医嘱进行正确用药。
抗生素在肠道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肠道感染中的应用指南肠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抗生素在肠道感染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许多问题,如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正确使用抗生素对于治疗肠道感染至关重要。
一、抗生素的选择在治疗肠道感染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等。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和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用药剂量和疗程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肠道感染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进行用药,服用剂量和疗程都应持续完成。
剂量不足可能导致疗效不佳,而超量使用则容易引发抗生素耐药性。
三、协同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肠道感染,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
这种协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四、抗生素与饮食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
某些抗生素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腹泻等不良反应。
此时,可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并补充益生菌来维护肠道健康。
五、注意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增加,还会破坏人体的正常菌群平衡。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嘱,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如果患者经过合理用药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应重新就诊,避免自行增加剂量或更换药物。
总结:抗生素在肠道感染中的应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
然而,正确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疗程进行使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并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对于严重的肠道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联合治疗。
只有在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治疗肠道感染,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生素的使用与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预防与修复策略
抗生素的使用与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预防与修复策略在医学领域中,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然而,长期或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引发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的使用、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修复策略。
一、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感染疾病,挽救生命。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准确诊断: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应该进行准确的诊断,确保患者的症状是由细菌引起的。
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会增加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2. 规定用药时间和剂量: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患者要按医嘱正确使用,并避免自行停药或过量使用。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与抗生素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患者应该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二、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修复策略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是指在使用抗生素后,正常的肠道菌群被杀死或破坏,导致有害菌滋生,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的状态。
以下是预防与修复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策略:1. 益生菌的补充: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菌群,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或结束后,适量补充益生菌可以减少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2.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
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乳酸菌等益生元和益生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酸奶等,以促进肠道菌群的恢复。
3. 避免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导致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对肠道菌群的伤害。
4. 温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可以选择温和的抗菌药物,以减少对肠道菌群的杀伤。
对于一些轻度感染,可以尝试其他非抗生素类的治疗方法。
总结: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引发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给健康带来问题。
探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探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一、抗生素的定义与作用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药物。
它们被广泛使用于医疗领域,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如肺炎、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
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对靶标细菌进行干扰,从而达到杀灭细菌或阻断其生长的效果。
二、肠道菌群及其功能肠道菌群是指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各种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其中包括了细菌、真菌和古菌等多种微生物群落。
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有助于食物消化、有益营养吸收以及参与免疫调节等。
1. 有助于食物消化肠道菌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等食物成分,产生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挥发性脂肪酸和氨基酸。
这些产物有利于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顺利通过消化系统。
2. 有益营养吸收某些菌群可以帮助人体吸收利用食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例如,肠道内的双歧杆菌能够合成维生素K,而大肠杆菌则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
3. 免疫调节肠道菌群还参与免疫调节过程。
它们与免疫系统紧密联系,通过相互作用和通讯来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
一些研究表明,失衡或缺乏多样性的肠道菌群可能会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三、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1. 抑制细菌生长抗生素治疗在杀灭或抑制感染组织内的致病细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与致病细菌相对立,在人体中存在着许多正常微生物共同居住和协作工作,使用抗生素会不可避免地抑制这些正常微生物的生长。
2. 改变菌群组成抗生素可以导致肠道菌群中某些种类的微生物减少或丧失。
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常见的现象是潜伏菌和耐药菌的过度增殖。
这种微生态平衡的改变可能给机体带来负面影响。
3. 减少菌群多样性抗生素常常不仅杀灭目标致病细菌,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
这导致了肠道菌群中的物种多样性减少,并可能使微生态系统更容易受到外界压力和侵袭。
4. 超级感染的风险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引发超级感染的风险增加。
一些致病细菌进化出了对广谱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能力,使得传统抗生素无法奏效。
抗生素使用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抗生素使用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在现代医学中,抗生素无疑是对抗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
然而,就像每一把双刃剑一样,抗生素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对我们体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落,这个由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它们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包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免疫系统的调节以及合成某些维生素等。
当我们使用抗生素时,无论其目标是特定的病原体还是广泛的细菌种类,都会不可避免地对肠道微生物群落造成冲击。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通常是针对细菌的特定结构或代谢过程进行干扰,从而抑制或杀死细菌。
但问题在于,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多样的,其中不仅包含有害的细菌,还有大量有益的菌群。
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导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这就好比是一场森林中的大火,原本丰富多样的植被在火灾过后变得稀疏单一。
一些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种类可能会被大量消灭,而那些具有抗性的细菌则有机会过度生长,从而打破了肠道微生物群落原本的平衡。
这种失衡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例如,有益菌群的减少可能会影响到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我们的肠道依赖于这些微生物来分解复杂的食物成分,如果它们的数量或种类不足,就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进而引发营养不良、体重变化等问题。
肠道微生物群落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正常情况下,它们帮助训练和调节免疫系统,使其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应对病原体。
然而,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衡可能会干扰这一过程,使免疫系统变得过度敏感或反应不足,增加了患上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风险。
此外,肠道微生物群落还在维持肠道屏障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健康的肠道屏障能够阻止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入体内。
当菌群失衡时,肠道屏障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也就是所谓的“肠漏”。
这使得有害物质能够更容易地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抗生素使用后的肠道微生物群落恢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用了抗生素必须及时补充益生菌
用了抗生素必须及时补充益生菌时间:2014-06-30 来源:深度热点作者:bio149近日,很多家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孩子打了抗生素后要不要补益生菌?孩子吃了益生菌能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吗?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使用抗生素后,最好要补充一些益生菌,可以增强免疫力;而有的家长则认为,用了抗生素后不能补益生菌,那样的话会影响抗生素的药效;还有一部分家长持观望态度,究竟补还是不补?如果补,怎么补才有用?针对广大家长的这一系列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彭鑫博士,现将采访记录整理如下,让我们来听听他是如何解答的吧!我们在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哪些问题?抗生素,中国人习惯叫“消炎药”,人们只要有点头痛发热,都会习惯性地吃上几粒和输上几天液。
我们都知道,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使用后,见效快、疗程短、能快速缩短生病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但与此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
彭鑫博士介绍说,抗生素与其他普通药不同,在服用的时候有严格科学的方法,如果服用不当,会催生抗生素耐药性。
抗药性,是指因不当使用抗生素,使抗生素在体内再也无法发挥对抗细菌的效力。
身体产生抗药性后,日后小小的发炎使用一般抗生素都可能治不好,以前得了感冒吃药一星期就痊愈的症状,现在可能要拖到一两个月还迟迟治不好,甚至变成无药可医的状况。
此外,抗生素随着对抗细菌的等级也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明明第一代抗生素可以解决的却用第三代的抗生素,或是两三种不同代的抗生素连番使用,都很可能造成日后抗生素的无效。
如今一个个“超级细菌”的诞生,正是滥用和错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催生出来的。
抗生素不同于其他普通药品,抗生素的种类很多,比如我们熟悉的青霉素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硝咪唑类,如甲硝唑等。
滥用和错用都会产生无药可医的严重后果,因此一定要科学严格地遵守抗生素的服用方法。
什么情况下使用益生菌?
什么情况下使用益生菌?
益生菌是绿色的抗生素,被称作是抗生素后时代的替代品!那么什么情况下使用益生菌?
益生菌是绿色的抗生素,被称作是抗生素后时代的替代品!那么什么情况下使用益生菌?
1、使用抗生素时要及时补充有益菌
家禽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抗生素使用,应用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抑制肠道有益菌群的数量和生长,致使菌群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肠道常驻有害菌如真菌或梭菌等的大量繁殖,引起细菌性或真菌性肠炎,表现肠炎、过料、拉稀等现象。
为避免此类情形出现,及时补充肠道有害菌群就非常必要。
2、亚健康的鸡群,要及时补充有益菌
有的鸡群虽未表现临床发病状态,但鸡群看上去,总感觉跟正常鸡有区别,比如羽毛乱蓬蓬的,无光泽感,粪便干巴巴细细的,采食量比正常状态略低,脸部不如健康鸡红润,鸡冠发白干缩等。
抗病力极差,此情况除必要的营养调控外,肠道有益菌的应用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应用鸿福多益生的用户反馈,用多益生的鸡群采食量明显上升,粪便不干不稀,鸡群状态会明显变好。
毛顺冠红。
3、轻微的肠炎,用鸿福多益生调理即可
家禽养殖中经常会遇到鸡群粪便发散,过料(粪便中有大量未消化饲料)现象。
还有轻微拉稀,在减少抗生素呼声日益高涨的大背景
下,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控制,建议养殖场尽量少用抗生素来治疗,应先用益生菌来调理。
因为此种情况通常是肠道菌群失衡所致。
鸿福多益生在多家养殖企业应用得到良好反馈。
对肠炎的治疗作用是普通益生菌制剂不可比拟的。
是肠道类抗生素的替代品。
抗生素的使用与维生素吸收避免对维生素的干扰
抗生素的使用与维生素吸收避免对维生素的干扰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抵抗细菌感染。
虽然抗生素对于治疗细菌感染非常有效,但同时也可能对人体的维生素吸收产生一定的干扰。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的使用对维生素吸收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以避免这种干扰。
一、抗生素的使用对维生素吸收的影响1. 抗生素与维生素K抗生素如红霉素、链霉素等可能会干扰维生素K的合成和吸收。
维生素K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血液凝固和骨骼健康。
因此,在使用该类抗生素的同时,应格外关注维生素K的摄入。
2. 抗生素与维生素B群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群的吸收不足。
维生素B群对于身体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缺乏这些维生素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贫血和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保证足够的维生素B群摄入。
3. 抗生素与维生素C研究表明,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能够减少维生素C的吸收。
维生素C在人体中具有抗氧化和免疫增强的作用,因此在使用含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同时,应增加对维生素C的摄入。
二、避免抗生素对维生素的干扰1. 多样化饮食,合理搭配维生素保持均衡的饮食是获得足够维生素的重要途径。
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包括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同时,合理搭配各类维生素,确保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2. 补充维生素补充剂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可以考虑适量补充维生素补充剂,以弥补受抗生素影响的维生素吸收。
然而,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摄入维生素,以免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3. 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生素,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有助于减少对维生素吸收的干扰。
4. 增加草酸盐和草酸盐盐类食物的摄入一些草酸盐和草酸盐盐类食物(如菠菜、韭菜等)能够减少抗生素的吸收。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可以适量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入,以降低对维生素的干扰。
总结: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对维生素的吸收产生一定的干扰,特别是维生素K、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
什么是益生菌-益生菌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益生菌-益生菌有什么作用什么是益生菌1、冲调含有益生菌的奶粉或制剂,要注意使用温开水(35~40℃)给宝宝服用,冲泡好的奶或益生菌制剂要及时服用,以免益生菌死亡失效。
2、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同服。
抗菌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杀死敌人的时候往往把有益菌也杀死了。
这时候或者过后补点益生菌,都会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服用益生菌与抗生素间隔的时间不应短于2~3小时。
3、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喝益生菌酸奶。
特别是有食欲不振、便秘、经常腹泻或消化不良的宝宝,长期选择益生菌酸奶还能调节胃肠功能。
喝酸奶后,若发生腹部不舒服或腹痛、恶心、呕吐,应立即停止饮用。
4、益生菌的食物有纤维、乳糖、淀粉、寡糖,益生菌的发酵产物等成分。
所以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应多吃根茎类蔬菜、水果及海藻等食品,就等于在肠子里布置一个它们喜欢生长的环境。
多数的益生菌并不喜欢肉类和葡萄糖,如果含益生菌的食品中含有过多的糖分也会降低菌种的活性。
5、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存在其他破坏肠内菌群平衡的因素,不提倡婴幼儿额外摄入过多的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的作用很多人都对于益生菌不是很了解,以至于会问一些益生菌有没有副作用。
那益生菌有没有副作用呢?要告诉大家的是,益生菌的是没有副作用的。
因为益生菌就是人体体内的有益细菌,就算是过量的饮用的话,它也会自动排出体外的,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使用。
益生菌的功效1、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许多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可产生消化酶,这些酶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所摄入的食品及吸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益生菌还可竞争性抑制有害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及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嗜酸乳杆菌是这方面的代表菌株,可分泌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从而缓解乳糖不耐症。
2、产生重要的营养物质益生菌能产生维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5,B6及维生素K等,同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等,对骨骼成长和心脏健康有重要作用。
如何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症十个实用建议
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肠道 菌群失调
低糖饮食有助于维持肠道 菌群的平衡
低糖饮食可以减少糖尿病、 肥胖等疾病的风险
低糖饮食可以改善皮肤状 况,延缓衰老
避免过度饮酒
过量饮酒可能导致 肠道菌群失调
适量饮酒对身体有 益,但过量饮酒可 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建议每天饮酒不超 过2杯,女性不超 过1杯
避免空腹饮酒,以 免刺激肠胃
便秘等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 现肠道菌群失调症
及时就医可以避免病情恶 化,减少治疗难度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有助于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症
了解家族肠道健康状况,提前预防
了解家族肠道疾病史,关注家族肠道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肠道问题 关注肠道菌群平衡,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提前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症,降低患病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益生菌的来源:酸奶、奶酪、泡菜 等发酵食品
注意事项:适量摄入,避免过量, 保持饮食均衡
注意益生菌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温水冲服,避免 高温破坏益生菌活性
搭配食物:可与酸奶、蜂蜜 等食物一起食用,提高益生
菌吸收率
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避免 阳光直射
注意事项:不宜与抗生素同 时使用,以免影响益生菌效
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刷牙、使用 牙线等,有助于 预防牙周炎等口 腔问题
出现牙周炎等口 腔问题应及时就 医,避免病情加 重影响肠道菌群
口腔健康与肠道健康相互关联,需同时维护
口腔卫生不良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牙,使用牙线 避免食用过多糖分和酸性食物,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定期接受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
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人体肠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微生态系统,里面生存这万亿数量级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其中,有益菌也是我们常说的益生菌,具有帮助食物的发酵和消化吸收,产生有益人体的代谢产物等功效。
然而,这一微生态平衡系统极易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混乱,威胁人体健康,抗生素就是其中之一。
就生理特征而言,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一定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看到这里,想必你一定有这样的疑问——抗生素不是用来治病的吗?怎么会威胁人体健康呢?实际上,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的高效药物,平时我们使用的大多为广谱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大多数的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
由于益生菌也是细菌的一种,而广谱抗生素并不能识别所有的有害细菌和有益细菌,因此,肠道益生菌也会遭到抗生素的无差别攻击,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更严重的情况在于,有些有害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可以躲过抗生素的杀灭。
然而,益生菌却遭受抗生素的严重打击,数量减少,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害细菌在人体肠道内“独霸一方“,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源于此,有良知的医护工作者呼吁我们别滥用抗生素!实际上,这也是“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在于,宝宝特殊的生理特征和发育特点决定了需要及时补充益生菌来帮助肠道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发育成熟,增强免疫能力,抵抗有害细菌的伤害。
与我们成年人不同,宝宝肠道内的微生态系统是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具有益生菌种类从单一到多样,益生菌数量从少到多等特征,娇嫩的肠道更容易因外界因素而受到干扰和伤害,导致处于持续发育过程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
背景信息供参考:直到4-6岁,宝宝的抵抗力才能初步达到成人水平。
长期和反复的使用广谱抗生素,会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或导致长期紊乱,进而带来肠道粘膜免疫和全身免疫反应异常,易出现哮喘、湿疹、过敏等过敏性疾病,或炎症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益生菌的小知识
此外,早上刚起床时分泌的胃酸较少,但是能否达到适合益生菌生存的PH值,还没有找到理论依据,尚有 争论,因此不建议早上空腹食用益生菌。
20、胀气胀肚能吃益生菌吗?
答:消化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导致食物消化不良,或产气过多,导致胀气胀肚,补充特定益生菌有助于健康生活。
21、过敏性鼻炎能吃益生菌吗?
答:研究发现,特定的益生菌有特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过敏性鼻炎的健康生活。
22、都叫益生菌,健康作用一样吗?
答:如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益生菌,只是一个大类的名字,旗下还有各种具体的菌株(如同都是地球人,每个 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独立的菌株既有相类似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属性和健康作用。
34、吃益生菌会有依赖性吗?
答:益生菌是人体本身就有的有益菌,因此吃益生菌不会产生依赖性。
况且,益生菌和药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药物大多是化学品,没有生命。益生菌是微生物,是有生命的东西。 和其他生物一样,益生菌也有自己的生长曲线和生长阶段,包括适应期,快速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在进入肠道定植后,益生菌就会经历这些正常的阶段,到衰亡期的时候,数量就会开始减少。害怕益生菌补 充过量,或者依赖,其实大可不必。所以,摄取益生菌不会产生依赖,持续补充益生菌当然是反应越来越小 的。当达到有益菌主导的人体微生态平衡的时候,补充益生菌是人体没有感觉的。不腹泻,不便秘,胃口好, 身心健康,不肥胖等等,你还想咋地?
23、乳酸菌饮料中有活的益生菌吗?
抗生素影响肠道菌群
2023-11-04
目 录
• 抗生素与肠道菌群关系概述 •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抗生素使用与肠道健康 • 抗生素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 研究展望
01
抗生素与肠道菌群关系概述
肠道菌群简介
肠道菌群组成
肠道菌群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组成的微生物群落,其中以细菌为主 。
饮食调整
通过合理饮食,增加膳食纤维和益生元的 摄入,促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补充益生菌
在必要时,可考虑补充益生菌,以重建肠 道微生物平衡。
加强公众教育
提高公众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避免自行 滥用抗生素。
05
研究展望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 响机制
深入研究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包 括对菌群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宿 主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等。
研究现状及进展
已经有一些基础研究证实了抗生素对 肠道菌群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但这些 研究大多局限于动物模型,需要进一
步在人类中进行验证。
目前对于不同种类抗生素对肠道菌群 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开
展。
虽然有一些研究关注了肠道菌群对抗 生素疗效的影响,但这些研究的结果 尚不完全一致,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深
入探讨。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扩大研究范围
未来的研究应该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都纳入研究范围,并比较它们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大小和 持续时间。
发展新的研究方法
由于肠道菌群的复杂性,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可能难以准确地评估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因此,未来的研 究应该尝试使用新的技术,如微生物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来更准确地评估肠道菌群的 Nhomakorabea化和功能。
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
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宝宝生病后使用抗生素是很常见的情况,因为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治疗感染疾病。
然而,抗生素不仅会杀死致病菌,还会杀死宝宝肠道中的有益菌,从而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因此,在宝宝服用抗生素期间,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为什么需要补充合生元益生菌以及其如何帮助宝宝康复。
宝宝的肠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内部寄居着大量的有益菌,这些有益菌对维持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使得宝宝的肠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此外,抗生素还可能导致宝宝的消化系统紊乱,引发拉肚子等不适症状。
因此,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可以帮助宝宝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加快康复进程。
合生元是一种预生物纤维,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可以提供养料供有益菌生长,从而促进肠道健康。
在宝宝生病期间,使用合生元可以为肠道中的有益菌提供养料,帮助它们生长繁殖,从而增加有益菌在肠道中的数量。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避免坏菌的增殖,减轻可能的消化不良和拉肚子等症状。
同时,合生元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保护宝宝的肠道免受进一步的细菌感染。
合生元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阻止有害菌黏附在肠壁上,从而减少病菌的入侵。
因此,补充合生元益生菌可以帮助宝宝恢复肠道健康,加速康复过程。
选择适合宝宝的合生元益生菌非常重要。
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口服成分中含有合适剂量合生元的婴幼儿益生菌产品。
在选择产品时,应注意产品的成分表,确保其中含有合适剂量的合生元。
此外,产品应该是经过认证的,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产品。
婴幼儿益生菌产品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段进行选择,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益生菌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
除了补充合生元益生菌,宝宝生病后还应注意其他饮食和生活习惯。
首先,宝宝应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其次,饮食应以易消化、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稀饭、米汤、蔬菜汤等。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概述:抗生素是一类常用药物,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抗生素不仅对有害细菌起作用,也会对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该影响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以及如何保护肠道健康。
一、抗生素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a. 抗生素的机制和用途:抗生素由于其能够杀死或阻碍细菌复制的能力而被广泛使用。
它们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比如干扰细菌壁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等。
b. 肠道菌群的功能: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丰富和多样化的微生物社区之一。
它们在消化、免疫调节、营养摄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c. 抗生素与益生菌: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处并能够在肠道内生存的菌群。
抗生素不仅杀死有害细菌,也会抑制或杀死一些益生菌,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
二、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a. 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会显著减少。
b. 菌群构成的改变: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某些细菌优势地位增强,而其他细菌种类减少。
例如,常用广谱抗生素可以引起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增加和受益细菌种类减少。
c. 菌群稳定性降低:抗生素敏感的微生物通常被消除,但耐药菌株可能在治疗结束后重新恢复增殖。
这使得肠道菌群失去了原本的稳定性。
三、不良后果a. 消化系统问题:由于部分细菌丧失或减少,可能出现消化问题如腹泻、便秘等。
b. 免疫功能下降: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肠道菌群的稳定性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可能致使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c. 耐药性增强:不适当或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细菌产生。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可能促进耐药细菌的出现和传播。
四、保护肠道健康a. 恰当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医嘱准确用药,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
b. 益生菌的补充:益生菌补充剂可以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但选择合适的益生菌种类和剂量很重要。
c. 饮食调整:均衡饮食、摄入足够膳食纤维、预防性地摄入一些益生元食物如乳酸型食品等都可以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
微生态产品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微生态产品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一、使用剂量微生态制剂的益生作用是通过有益微生物在动物体内一系列生理活动来实现的,其最终效果同施加的益生菌的数量密切相关,数量不够,在体内不能形成菌群优势,难以起到益生作用。
根据试验,如果一种细菌在盲肠内容物的浓度低于107个/g,该菌产生的酶及代谢产物不足以影响宿主;数量过多,超出占据肠内附着点和形成优势菌群所需的菌量,非但功效不会增加,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微生态制剂用于特定养殖动物所需的菌群数量尚无统一的规定,德国学者认为,仔猪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其含菌量应达到(0.2~0. 5)×107个/g饲料,育肥猪饲料中加入每克含106个芽胞杆菌,粪中大肠杆菌减少35%,每天0.5~0.6g方可起到治疗效果,而乳酸杆菌因制剂不同而有差异,其数量不少于107个/g,每日施加0.1~3g,一般添加量为0.02%~0.2%。
二、使用时间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的整个生长过程都可以使用,但不同的生长时期其作用效果不尽相同。
一般在动物幼体,此时体内微生态平衡尚未完全建立,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此时引入益生菌,可较快地进入体内,占据附着点,效果最佳。
如新生反刍动物肠道内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增加不仅可以促进宿主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而且有助于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害肠道。
和其他刚出生的哺乳动物一样,新生反刍动物的胃肠道尚未完全发育,但细菌在肠道内的定植相当迅速,出生24h出现乳酸杆菌和链球菌,l周龄时,整个肠道内乳酸杆菌数量达107~109个/g。
另外在断奶、运输、饲料转变、天气突变和饲养环境恶劣等应激条件下,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形成优势种群极为有利,因此,把握益生菌的应用时机,尽早并长期饲喂,使其益生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三、影响微生态效果的因素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整微生态失调、生物拮抗、代谢产物(如乳酸、醋酸、丙酸、过氧化氢和细菌素等活性物质)作用、增强免疫、促进机体营养消化吸收、解毒排毒、防病治病等作用。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会对肠道菌群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抗生素的作用原理、肠道菌群的重要性以及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抗生素是一类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药物,它们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细胞膜,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等方式,达到杀菌或抑菌效果。
具体来说,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作用机制也不同。
例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阻止了其合成,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而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则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内,通过干扰细菌的核酸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菌死亡或生长抑制。
二、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肠道菌群是指驻留在人体消化道的微生物群落,其种类和数量繁多,主要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厚壁菌等。
肠道菌群对于人体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消化吸收和代谢营养物质。
肠道菌群可以分解、发酵、合成维生素等,从而有助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保证人体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2、保护人体免疫系统。
肠道菌群可以在肠黏膜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防止有害细菌侵入人体,从而保护免疫系统的健康。
3、维持人体健康平衡。
肠道菌群可以影响人体内分泌、神经等系统,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调节作用。
三、虽然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也会对肠道菌群造成极大的影响。
1、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抗生素的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减少有益菌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
这种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也被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肠菌群紊乱”。
2、抗生素增加有害菌的数量。
由于抗生素不仅杀灭了有害菌,同时也会破坏有益菌,在这种情况下,有害菌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从而导致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的改变,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3、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抗生素的过度和滥用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使得某些感染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
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药物,它们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也会对人体微生物群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
一、抗生素的作用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最常见的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从而使得抗生素可以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染。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治疗感染,还包括手术前预防、长期预防以及其他临床应用。
二、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人体微生物群是指人体内部和外部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的总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类维持着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1. 扰乱微生物群的平衡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群的主要影响是扰乱其平衡。
抗生素的广谱性质意味着它们并不仅仅杀死致病菌,也会对有益菌产生影响。
长期或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某些有益菌的丧失,从而削弱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2. 多重耐药性的问题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已经导致了广泛的抗生素耐药性。
微生物在遭受抗生素作用时,可能会产生耐药基因,从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这使得抗生素对于某些感染变得无效,并且极大地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3. 潜在的健康问题研究发现,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与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相关。
例如,幼儿期的抗生素使用可能与儿童肥胖风险增加相关;长期接触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影响消化道功能、免疫系统以及其他生理过程。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抗生素使用与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三、应对抗生素对微生物群的影响尽管抗生素可能对人体微生物群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这种影响。
1.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滥用和激进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微生物群平衡的破坏,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2. 补充益生菌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时,适量补充益生菌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了抗生素必须及时补充益生菌时
间:2014-06-30 来源:深度热点作
者:bio149
令狐采学
近日,很多家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孩子打了抗生素后要不要补益生菌?孩子吃了益生菌能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吗?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使用抗生素后,最好要补充一些益生菌,可以增强免疫力;而有的家长则认为,用了抗生素后不能补益生菌,那样的话会影响抗生素的药效;还有一部分家长持观望态度,究竟补还是不补?如果补,怎么补才有用?针对广大家长的这一系列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彭鑫博士,现将采访记录整理如下,让我们来听听他是如何解答的吧!
我们在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哪些问题?
抗生素,中国人习惯叫“消炎药”,人们只要有点头痛发热,都会习惯性地吃上几粒和输上几天液。
我们都知道,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使用后,见效快、疗程短、能快速缩短生病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但与此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
彭鑫博士介绍说,抗生素与其他普通药不同,在服用的时候有严格科学的方法,如果服用不当,会催生抗生素耐药性。
抗药性,是指因不当使用抗生素,使抗生素在体内再也无法发挥对抗细菌的效力。
身体产生抗药性后,日后小小的发炎使用一般抗生素都可能治不好,以前得了感冒吃药一星期就痊愈的症状,现在可能要拖到一两个月还迟迟治不好,甚至变成无药可医的状况。
此外,抗生素随着对抗细菌的等级也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明明第一代抗生素可以解决的却用第三代的抗生素,或是两三种不同代的抗生素连番使用,都很可能造成日后抗生素的无效。
如今一个个“超级细菌”的诞生,正是滥用和错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催生出来的。
抗生素不同于其他普通药品,抗生素的种类很多,比如我们熟悉的青霉素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硝咪唑类,如甲硝唑等。
滥用和错用都会产生无药可医的严重后果,因此一定要科学严格地遵守抗生素的服用方法。
我国是抗生素滥用大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中国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
中国抗生素滥用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缺陷、监管不力。
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新“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10~20年内,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加强监管,严格限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
资料显示,我国抗生素人均年销售量达到了138克,是美国的10倍。
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达到70%,抗生素滥用情况在我国极为严重。
2012年8月,国家专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安全性、有效性、细菌耐药情况和价格因素4个方面为基本原则,该文件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
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医生的开药权限。
严重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被吊销执业证书。
孩子用了抗生素后会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彭鑫博士说,抗生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好菌坏菌一起杀,输液后抗生素会导致人体内“菌群失衡”。
人体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的益生菌,这些益生菌掌管着人体的免疫机能:保护人体不受病原菌的感染、抑制肠内腐败物质的产生、制造维生素、预防和治疗腹泻、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提高免疫力、分解致癌物质等。
抗生素的使用,使得有益菌被大量杀害,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人体的免疫机能就
会严重的受损,同时也降低人体对维生素B、维生素A、锌及镁的吸收利用!于是各种疾病就会相继出现,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孩子抵抗力差,肠胃发育尚未完善,本身就容易拉肚子。
输液后体内菌群失调,肠道有益菌数量不够,使肠道缺乏免疫保护,细菌更容易乘机进入,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腹痛、便秘、呕吐恶心等症状。
如果是婴幼儿童用完抗生素,肠道有益菌迅速减少,营养成份不能有效利用分解,会造成停止生长发育3天至7天。
如何减少抗生素对孩子身体的危害?
“使用抗生素必须及时补充益生菌。
”据彭鑫博士介绍,广谱类抗菌药物对人体菌群的影响很大,它能直接抑制、杀灭敏感细菌,造成菌群的彻底破坏,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人体会出现一个菌群的替换过程,这时就要考虑补充益生菌来保持体内菌群的平衡。
益生菌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意为“对生命有益”,简单地说,即为一种通过摄入适当的量,能活着到达小肠,并为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发挥作用,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友善细菌。
它不仅具有改善人体肠道健康,防止腹泻、便秘等功效外,更能够极大提高人体免疫力。
随着人们防病意识的提高及对抗生素的忌讳,益生菌逐渐成为社会追逐的热点。
它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更方便从食品中随时汲取。
蔬菜和水果以及粗粮都会增殖益生菌,吃完药打完针后,要多吃水果蔬菜,也可以采取直接服用益生菌制剂来快速补充益生菌,减少抗生素的副作用,大大减少抗生素对胃肠道的危害。
相对于婴幼儿童,尤其是剖腹产、非母乳喂养、免疫力低下以及消化不良、吸收不好、腹泻时期的宝宝,彭鑫博士建议:因为其本身属于弱势群体,如使用化学药物进行调节或治疗,会给宝宝本身脆弱的体质带来严重伤害,因此益生菌所独特的“以菌制菌”的天然疗法就凸显出明显优势,帮助肠道恢复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改善哮喘、湿疹、过敏性荨麻疹等疾病。
因此,益生菌也被称为“抗生素的好伴侣”,国内很多医生都把益生菌通俗的称为“吊针伴侣”。
用了抗生素后怎样正确补充益生菌?
补充益生菌,是靠“空降”益生菌?还是用益生元喂壮自身益生菌?彭鑫博士告诉我们,在摄取益生菌的时候,为了让益生菌数量增加,可以“种”,也可以“养”。
“种菌”就是直接口服益生菌,直接吃进活的细菌,目的是让活的益生菌在肠内安家落户,传宗接代,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养菌”即是提供益生菌喜欢
的食物——益生元,通过提供“好细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给它们创造一个好的营养环境,让它们能快速繁殖,从而“压”过有害菌的势力。
有些家长认为,只补益生元就可以养出更多益生菌,这种观点对吗?彭鑫博士认为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因为就算你提供了很多“好细菌”喜欢的食物来喂养它们,但是由于本身有益菌数量少,虽然食物很多,却没有那么多好菌来吃,会出现“浪费粮食”的现象,单纯通过这一种方式来增殖有益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远不如直接补充益生菌来得快,如果能同时补益生菌和益生元,“种”、“养”结合,肠道菌群就可以更快速地恢复平衡。
【注:杜邦培氏益生菌,天然有机富含“益生菌+益生元”】
而对于有些人认为的,益生菌会抵消抗生素和消炎药的药效,彭鑫博士说,这纯属无稽之谈,益生菌对抗生素和消炎药的药效没有任何影响,临床上很多时候还会采用益生菌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用药,达到更快速恢复健康的目的。
这是因为益生菌可以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防止细菌病毒感染,特别是对于经常感冒发烧等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童,长期服用,其免疫系统能更好的发育,抵抗力也会越来越强。
什么样的益生菌才是安全性可靠的?
彭鑫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益生菌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有益的,医学界认可且经过国家验证、批准使用的益生菌,安全性是可靠的。
据彭鑫博士讲,益生菌是一种统称,益生菌有上百种菌种,而我国国家规定可纳入日常食品使用的只有十几种,而国内商家常用的只有十种八种,包括乳酸菌、双岐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国外常用的菌种也只有十几种。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卫生部对已批准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进行安全性评估,制定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其中规定了婴幼儿食用的菌种有四种(含6个菌种,其中有4个菌种是杜邦生产的,杜邦培氏益生菌里面的菌种是其中两个。
),嗜酸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
彭鑫博士也提醒各位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益生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尽量选择含有上述菌种的益生菌产品,另外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最好选择当中含有益生元的,如超级益生元水苏糖,与普通益生元相比,能以50倍递增速度增殖双歧杆菌等有益菌。
此外,不要选择含蔗糖、色素、香精、防腐剂等成分的益生菌产品,这些会给本身就已经脆弱的肠道系统增加更多负担,一定要选择更安全更健康的益生菌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