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4)信息加工论模式
代表人物:西蒙1986、安德森1990 问题有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 空间问题——猫走迷津
2.1 问题解决的模式
信息加工观点
2.1 问题解决的模式
(4)现代认知派模式
基克等人,根据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认为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策 略包括四个阶段。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河内塔问题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河内塔问题 1.有三根杆子A、B、C。
A杆上有五个碟子。 2.每次移动一个碟子,大
碟子不能移在小碟子上面。 3.把A杆上的五个碟子移
到C杆上需要多少步?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执行计划或者尝试解答阶段
当表征某个问题并选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下一步就要执行计划、尝试解答。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
01
PART ONE
问题与问题解决
1.1 问题及其分类
问题的界定——什么是问题? • 概念: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事,但不能马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3.整体表征 对于许多问题,图形表征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例如: “有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在一条直线上。从甲庄到丁庄的距离 是64000米,从乙庄到丙庄的距离是16000米。现有小明和张华两个人自甲、 丁两庄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小明每小时走3000米,张华每小时走2OOO米。 当小明走到丙庄时,张华刚好走到乙庄。问他们各走了多少路?”这道题 对已学过相向而行相遇的问题的学生来说,构成了问题情境。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学习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学习与创造性

蜡烛问题:将蜡烛立在墙边,与木墙平行?
(五)原型启发和酝酿效应
• 所谓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实物叫原型。
• 原型之所以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
题之间有共同点或相似处。 • 在问题解决者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但又不过于紧张
的状态时,才最容易产生原型启发。
(三)实施认知操作 (四)评价解决结果
认知操作结束后,对选择的策略是否合适, 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状态,问题是否已经 得到解决等做出评价。
问题:
有3个人一起下象棋,每人下了2盘,问总共下了 几盘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
技能。 例:一只熊从P点出发,向南走一里,然后转向东 走一里,再转向北走一里,便回到了它出发时的P 点。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
第一节 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
• 一、问题及其类型 • (一)问题的实质 问题就是“难题”或者“疑难”,是个人不能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
• 问题的成分:
– 1)起始状态 – 3)障碍
2)目标状态
(二)问题的类型
1.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初始状态、目标状态都是具体明确的。 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解决途径。
四、教授解题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解题的核心在于不断地变换问题,连续简化问题, 将问题转化为最熟悉的基本问题加以解决。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思维策略。 出声思维法-他人提问法-自我提问法
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 1、在宏观上督促学生博览群书,不断充实和深化 宏观的知识背景。
• 2、在微观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门 别类,促进知识结构的网络化和系统化。

2016考研认知心理学要点解读:问题解决

2016考研认知心理学要点解读:问题解决

2016考研认知心理学要点解读:问题解决2016考研认知心理学要点解读: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含义1、当人们想要达到一个特定的目标,但又不能立即找到达到该目标的合适的路径时,人们所从事的活动,都可以称作问题解决。

2、问题的特征每个问题都包含着三个特征:即⑴初始状态,它描述了问题开始时的情境;⑵目标状态,当问题得到解决时,人们达到目标状态;⑶障碍,它描述了一些限制,这些限制使得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迈进有困难。

3、问题解决的步骤①问题的确定②问题的定义和表征③策略的形成④信息组织⑤资源分配⑥监控⑦评估4、简述理解问题的二个步骤理解问题所需的第一个步骤是注意重要的或相关的信息,而忽视无关的材料;理解问题的第二个重要的步骤是确定如何表征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途径1、所谓算法是指迟早总会产生解决办法的方法。

一种叫做穷尽搜索的方法,就是一种算法。

使用这种方法时,人们会尝试一个问题的所有可能的答案。

2、一般来说,人们花在搜索答案上的时间,粗略地同问题空间的大小成比例。

问题空间是指,对于一个问题解决来说,所出现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

通常一个问题还可能有其它的解决办法。

然而,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解决办法将不被包括在问题空间里。

问题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在问题解决活动中,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策略是手段-目的分析和类推。

3、在小人和魔鬼过河测试中,如果将小人和魔鬼改成不同国家的居民,问题的性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些有着同样的根本结构和解决办法,但细节不同的问题称作问题同构。

三、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理论联系实际)⑴专业知识。

专家在特定领域的代表性任务上,总是有不俗的表现。

大多数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年的努力和实践。

Ericsson和他的同事们(1993)发现,一组20岁的老练的小提琴演奏者,每个人都花过10000多个小时的时间认真地练习。

专家并不只是比其他人更“聪明”。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课件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课件
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人们通常使用启发法策略。
算法&启发法比较:
• 不能肯定所有问题都有算法。 • 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启发法可以更迅速解决问
题(如开保险箱、弈棋)。
• 人类解决问题,主要应用启发法.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
手段-目的分析:
该策略的核心是要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 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19
19 / 12
四.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20
概念
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就是依据一定的 心理学理论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类 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内部认知过程,使计 算机类似于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达到 类似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21
21 / 12
(1).【逻辑理论家】和【通用问题解决者】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目录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二.问题解决过程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四.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기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2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3
(1).问题的心理学描述
问题:当人们面临一项任务而又没有直接手段去完成 时,于是就有了问题。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13
13 / 12
(3).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问题的表征对问题解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方法表征问题往往产生截然不同的结 果。
例:在长桌前坐着4个人,从左至右依次是甲、乙、丙、丁;根据下述 信息,指出谁拥有小轿车。(要求人在听完问题之后写出他们对问题的 表征发现:应用矩阵式表征对解决这种问题显得最有效。) (1)甲穿蓝衬衫。 (2)穿红衬衫的人拥有自行车 (3)丁拥有摩托车。 (4)丙靠着穿绿衬衫的人。 (5)乙靠着拥有小轿车的人。 (6)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拥有摩托车的人。 (7)拥有三轮车的人距拥有摩托车的人最远。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

1 手段-目的分析(Means-end Analysis)

找出问题空间中问题 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 态之间存在着的差距, 确定缩小差距的子目 标,通过实现一系列 子目标,最终达到目 标状态,使问题得到 解决。(如野人过河)


蜡烛每分钟燃烧掉的长度 一定,点燃8分钟后,蜡 烛的长度是12厘米,18分 钟后,长度是7厘米。蜡 烛最初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把一个底面直径为40厘米 的金属圆锥体浸没在底面 直径为80厘米的圆柱形玻 璃杯内,这时杯中水面比 原来升高3厘米,求圆锥 体的高。


小亮和小明的平均体重是 41.5千克,小亮和小强的 平均体重是46千克,小明 和小强的平均体重是45.5 千克。小明、小亮和小强 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 小亮+小明=2*41.5 小亮+小强=2*46 小明+小强=2*45.5
内隐表征策略

(1)识别问题的相关信 息 要理解和表征问题, 首先必须找出该问题的相 关信息,忽略无关的细节, 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

“小船在静水中比在流水中每 小时快 64 米。”这是一个关系 命题,它描述了两种速度之间 的关系: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和流水中的速度。有些学生误 将关系命题转换成了指定命题,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4 米”。
外显表征策略

外显表征:即通过外部行为如作图、批注 等辅助内隐表征的策略。之所以采用这种 表征策略,是因为问题越复杂,越会加重 内隐表征时的记忆、想象等方面的负担。
问题解决四阶段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二 问题的类型
要求问题解决者对自己所面临问题中的诸成分 拍:皮球,那么, :乒乓球 归纳结构问题 之间的关系作出鉴别,并要在它们之间建构一 种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转换问题 要求问题解决者运用一系列算子或者操作过程, 把问题的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 重新排列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4

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


Problem Solving

当人们想要达到一个特定的目标,但又 不能立即找到达到该目标的合适的路径 时,人们所从事的活动
5
Essential Features of Problems

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

问题开始时的情境 当问题得到解决时,人们所达到的状态
19
Problem Solving


假设你是一名公共汽车司机。在第一站上来 6 个男人和 2个女人。在第二站 2个男人下车,1 个女人上车。在第三站 1个男人下车,2个女人 上车。在第四站 3个男人上车,3个女人下车。 在第五站, 2 个男人下车, 3 个男人上车, 1 个 女人下车,2个女人上车 请问,公共汽车司机叫什么名字?

In the Stroop task, frontal patients have a difficulty in keeping in mind that their goal is to say the color and not the word
18
Goal Structures and Prefrontal Cortex

研究者使用计算机模拟,来说明人类利用手段目 的 分 析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式 ( Baron, 1994; Stillings等人, 1995)

Newell 和 Simon 发展了一个理论,该理论为子
目标以及减小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
赋予了一些重要特征( Newell 和 Simon, 1972;
从右向左,移动两个魔鬼;
从左向右,移动一个魔鬼;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知识点梳理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健康的根本概念、心理评估以及心理辅导。

知识点梳理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研究者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焦虑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响是考试焦虑。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对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2)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恐怖症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

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为多见。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6)性偏差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

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8)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开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心理评估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十一章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能力【考试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熟悉能力的基本概念,掌握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区分才能与天才;掌握能力的分类,识记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晶态能力、液态能力的概念;掌握能力的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懂得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和能力测量方法,重点识记一般能力测验中的智商计算公式;把握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识记信度、效度与常模;联系实际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能力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能力(一)能力概念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能力与活动的区别与联系能力与活动是紧密相连的。

能力表现在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当然,能力与活动之间,并非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种能力可能会对多种活动起作用,一种活动也会需要多种能力。

(三)能力的分类能力包括已有能力和潜在能力。

1.已有能力:已有能力亦即现实能力,指已经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并可以通过活动显现的能力。

2.潜在能力:潜在能力指个人能力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外部环境或教育条件许可时,可以通过一定的经验发展成为现实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一)知识与技能的概念1.知识: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地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

2.技能:技能是在活动中由于练习而巩固、并在活动中应用的基本动作方式。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第一,所属的范畴不同。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在活动中由于练习而巩固、并在活动中应用的基本动作方式;而能力则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生理机制不同。

知识、技能赖以获得的神经机制,是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和动力定型,而能力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和巩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特性。

第三,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

知识是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中对相应经验的概括化结果,技能是在行为方式的练习巩固过程中对相应行为方式的概括化结果,而能力则是调节行为、活动的相应心理过程的概括化结果。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十一章-能力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一章-能力一、单选题1.人们在认识及其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称之为 ( )的个别差异。

A.气质B.性格C.能力或智力D.意志行动2.( )是指导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

A.认知风格B.认知策略C.元认知D.认知监控3.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

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 ( )方面的差异。

A.性别B.发展速度C.发展水平D.类型4.离差智商是指 ( )。

A.一个人的智力实际达到的年龄水平B.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C.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关系D.随着个体实际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智商分数5.对智力测验的信度要求一般要达到 ( ),信度太低的测验是不能使用的。

A.0.80 B.0.84 C.0.90 D.0.966.对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较少依赖,取决于个人的票赋,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是 ( )。

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创造智力D.操作智力7.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B.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C.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8.根据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说,当活动中包括的一般因素较多时,( )。

A.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高B.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低C.各种作业成绩之间相互独立D.各种作业成绩取决于特殊因素,而与一般因素无关9.能力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下面不属于能力发展差异的是 ( )。

A.天才儿童B.大器晚成C.多愁善感D.过目不忘10."高分低能"说明 ( )。

A.知识与能力无关B.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的成绩C.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D.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11.智力就是()。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12.各种能力的完备结合成为()。

认知心理学 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 问题解决
(2).手段-目的的分析有两种分析方式: A是把当前状态转化为目标状 态 B是寻求消除差别的算子。
(3).手段-目的分析可应用于多种问题,包括河内塔问题。
• 2.逆向工作: • 逆向工作法也叫目标递归策略。这种策略是从目
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 初始状态递归。一般说来比较复杂,运用逆向工 作法更为有效。使用逆向工作法解决数学问题的 过程
• 如小学数学四则运算题:工程队原计划25天挖
5400米的沟,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挖54米,问 比原计划提前多少天完成?
• 3.计划: • 在解决问题中,人们常可先抛开某些方面或部分,
而抓住一些主要的结构,把问题抽象成较简单的
形式,先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然后利用这个解
答来帮助或指导更复杂的整个问题的解决,这种 启发法称作计划或简化计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 常应用这种策略来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


Newell、Shaw和Simon(1958),又研制出模拟 人类解决问题的另一计算机程序,称作《通用问题解决者》
(general problem solver),简称GSP。

《通用问题解决者》也是程式,但是它与《逻辑理论 家》不同,《通用问题解决者》主要是依据手段-目的的 分析策略编写。 特别值得提出的,《通用问题解决者》的内部知识 是以产生式(production)来表征的,一个产生式由条 件(condition)和行动(action)两部分组成。
二、问题解决的阶段 大体来说问题解决可分为4个阶段:
1. 问题表征 :在这个起始阶段,问题解者将任务领域转化为问 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
2. 选择算子 :这个阶段,问题解决者选择用来改变问题起始状 态的算子。又被看作为确定问题策略阶段。 3.应用算子:实际运用所选定的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或当 前的状态,使之逐渐接近并达到目标状态。这个阶段也即执行策略阶 段

【精品】XX大学《心理学》第十一章 学习心理习题附参考答案

【精品】XX大学《心理学》第十一章 学习心理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学习心理一、名词解释1.学习:2.学习迁移:3.学习策略:4.认知策略:二、判断()1只有人类才存在学习过程。

()2接受学习是指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3.正迁移一定是顺向迁移,负迁移一定是逆向迁移。

三、填空题1.按学习目标分类,学习分为六级:、、、、、2.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你看到马路上围着一群人,其中还有警察。

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的六个层次,结合该情景,说说什么是“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为什么马路上会围了一群人?这是学习目标的。

交通事故是怎样发生的?这是学习目标的。

如何根据交通规则来判定事故的责任?这是学习目标的。

为什么在此次交通事故中,相关人员的责任各不相同?这是学习目标的。

从本次交通事故中吸取教训,怎样才能建立一个保障交通安全的体系?这是学习目标的。

怎样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才是真正有效的?这是学习目标的。

3.按学习内容分类,学习分为四类:、、和。

4.按学习方式分类,学习可分为和。

5.按学习结果分类,学习可分为、、、、。

6.桑代克在试误-联接学习理论中总结出三大学习规律、、。

7.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_ _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8.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 _行为。

9.学完单词coat后,再学习raincoat时,可以产生_ _迁移。

9.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_ _迁移。

10.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将迁移划分为_ _迁移和特殊迁移。

11.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这在心理学中叫_ _。

12.桑代克等人的研究发现,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_ _时,才能产生迁移。

13.陆钦斯的_ _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14.从迁移的影响方向来分类,学习迁移可以分为_ _。

15.关系转换说的代表人物是苛勒,他强调_ _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16.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这是心理学上的_ _。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5.问题解决模式:数学思维
(一)专家与新手
1.专家知识:有效的问题解决以某个领域的知识储存为基础。 庞大的知识储备: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独特的知识组织方式:快速表征问题、大量的条件产生 式(什么条件下采取什么行动的知识) 2.新手的误区:错误的直觉观念
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 1.中间过程:新手注意程度高; 2.问题解决方式:新手先明确目的,专家先收集信息; 3.解决问题策略:新手以来正确的方程式,专家利用直觉(生活经验)。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4.评价结果阶段
(一)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四个步骤:
1.识别有效信息:找出相关信息,忽略无关细节 2.理解信息意义:表征问题的第一步——问题的语言理解 (理解问题中每个句子的含义) 3.整体表征问题:集中问题的所有句子达成对整个问题的准 确理解
4.问题归类:问题归类-图式激活(顿悟)-形成解决方案
(1)手段目的分析法: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讲问题划分成许多 子问题后,寻找解决每个子问题的手段。
(2)逆向反推法:从目标开始,退回到未解决的最初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3)爬山法:设立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始点邻近的未被访问的任 一节点,向目标方向,逐步逼近。
(4)类比推理:面对问题情境时,先寻求与此相似的情境的解答。
创造力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个体产生新异的和适合的 思想和产品的能力。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有不同的 观点。 联想主义:新奇联结; 格式塔心理学:重新组织问题,形成新的完形; 精神分析理论:潜意识与冲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个性品质
吉尔福德:发散思维与转换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华莱斯把创造性思维过程划分为四个阶 段:准备、沉思、灵感与验证。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问题解决摘要:问题解决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认知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视角来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

本文探讨了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问题解决,包括问题空间、启发式思维、创造性解决和决策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创造力。

一、问题空间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可能状态和操作的集合。

在认知心理学中,问题空间被认为是一个有限的、有序的结构,其中包含了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中间状态。

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通过一系列操作将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

问题空间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问题解决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二、启发式思维启发式思维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简化的、经验性的规则来指导决策和行动。

启发式思维有助于减少问题空间的搜索范围,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例如,启发式思维中的代表性启发式指人们倾向于根据问题中的典型特征来做判断,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因素。

虽然启发式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策,但也可能导致判断错误。

三、创造性解决创造性解决是指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解决涉及到对问题空间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

创造性解决的关键在于能够突破既定的思维模式,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创造性解决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对个体的智力和创造力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决策决策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认知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和局限性。

例如,决策过程中的确认偏差指人们倾向于寻找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而忽视与之不符的信息。

此外,决策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是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结论:认知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视角来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

通过研究问题空间、启发式思维、创造性解决和决策等方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创造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善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

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

4.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就是依据一定 的心理学理论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模拟 人类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内部认知过程, 使计算机类似于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并达到类似的结果。
4.1《逻辑理论家》和《通用问题解决者》
• 《逻辑理论家》 1956年由Newell、Shaw和Simon编写的计算机 程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模拟人类解决问 题的计算机程序。它可以模拟人证明符号逻 辑定理的思维活动。 • 《通用问题解决者》 1958年开始, Newell、Shaw和Simon继续研 制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另一计算机程序,简称 GPS。其内部知识是以产生式来表征的。一个 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
2.1问题空间与问题解决
• 树型图 问题空间及其搜索也可用树型图来表示。问题行 为图表明人对某个问题实际形成的问题空间和实 际进行的搜索过程。树形图则表明全部可能的问 题空间和搜索路径。 问题:解锁双色三锁
2.1问题空间与问题解决
问题行为图&树形图比较: • 问题行为图表明人对某个问题实际形成的问 题空间和实际进行的搜索过程。 • 树形图则表明全部可能的问题空间和搜索路 径。 • 问题行为图是心理空间。 • 树形图是逻辑空间或算法空间。
• 归纳结构问题 A对B犹如C对?;12834656? • 转换问题 给予一个最初的状态,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 现一系列达到目标状态的操作。如:汉诺塔 问题 • 排列问题 给予所需的成分,而问题解决者必须以一定 的方式排列它们,以达到规定的目标状态。 如:密码算题
1.1问题的心理学描述
Greeno(1978)区分出3种重要的问题类型 : • 归纳结构问题 A对B犹如C对?;12834656? • 转换问题 给予一个最初的状态,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一 系列达到目标状态的操作。如:汉诺塔问题 • 排列问题 给予所需的成分,而问题解决者必须以一定的方 式排列它们,以达到规定的目标状态。如:密码 算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学数学练习册中有这样一道题:“某班每人做 了一朵小红花后,然后2人做一朵,3人做一朵, 4人做一朵,5人做一朵,共做了137朵,问这个 班级共有多少人?” “某班每人做了一朵小红花后,然后每人又做 1/2朵,1/3朵,1/4朵,1/5朵,共做了137 朵,问这个班级共有多少人?” 137/ ( 1+1/2+1/3+1/4+1/5 ) =60 (人) 心理学把对问题的理解、表达、转换等称为问题 表征。


小亮和小明的平均体重是 41.5千克,小亮和小强的 平均体重是46千克,小明 和小强的平均体重是45.5 千克。小明、小亮和小强 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 小亮+小明=2*41.5 小亮+小强=2*46 小明+小强=2*45.5
内隐表征策略

(1)识别问题的相关信 息 要理解和表征问题, 首先必须找出该问题的相 关信息,忽略无关的细节, 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
教学实例

让学生想象后复述“小明 从书架上拿走了8本书, 还剩12本,书架上原有多 少本”这道题目时,有的 说:“我想原来我家小书 架上的书满满的,我拿走 了8本后,还剩12本。原 来有多少本书的意思就是 我没有拿走书之前书架上 共有多少本书?”可见, 这样的复述超越了简单的 字词的更换,贴切地表达 了题目的本意,是真正理 解了题意的反映。
常 规 性 问 题
问 题
创 造 性 问 题
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个人在行动前、行动中所进行的某种心理活动或问题解决的计划。
黑黑
黑白
白白
一 算法

算法是指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 能的算子或途径,直到选择出一种有效的 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算法实质上是一 个按照逻辑步骤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的一 套程序,是具有能够得出正确答案的特定 步骤,即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 并根据可运行的步骤操作,最终解决问题, 尽管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但是通常总能 够起作用。
三、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对问题作出什么样的表征,这种表 征是否适宜,对问题解决有重大的 影响。不同的表征形式也有不同的 效果。




在长桌前坐着4个人,从左到右依次是甲、乙、 丙、丁;根据下述信息,指出谁拥有小轿车。 (1)甲穿蓝衬衫。 (2)穿红衬衫的人拥有自行车。 (3)丁拥有摩托车。 (4)丙靠着穿绿衬衫的人。 (5)乙靠着拥有小轿车的人。 (6)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拥有摩托车的人。 (7)拥有三轮车的人距拥有摩托车的人最远。
明确限定的问题
问题
非明确限定的问题 要求问题解决者对所面临的问题中的诸成分在 PYOLGSCHOY;知学爱认理我心; 脑中进行重新排列,或者满足某种标准方式进 aeycn (活动名) ; uhzihz (动物名) 行重新组合。
老吴到粮店买米,路上碰到老王,老王让他给顺便买点
豆子。老吴先到豆店买了豆子,然后到粮店去买米。回来 时先把老王的豆子给他倒下,然后把米拿回家。请问只有 一条口袋的老吴如何做到这一点?

( 1 )符号标记。即用意义不同的符号将问题的 重点内容如条件、要求、关键词等标记出来。运 用符号标记的要点是:〈 1 〉符号要有稳定性。 用什么符号标记什么内容,应相对稳定,否则容 易发生误解。〈 2 〉符号要尽量简单,一目了然。 否则,不仅要审原题,而且要“审”附加的符号, 增加麻烦。有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长期教学生运 用下列符号表征问题,收到了好的效果。他的做 法是用“ — ”表示已知条件,用“ ~~~ ”表示 要求的答案,用“ ∆ ”表示关键词,如有疑难处, 则用“?”。

有一个池塘,里面的水草 生长速度很快,每24小时 水草面积就增大1倍。10 天后,池塘里面已经长满 了水草,问哪一天水草面 积占池塘面积的1/4?
3 计划或简化计划
(planning by simplification)

在解决问题中,人们 常可先抛开某些方面 或部分,而抓住一些 主要结构,把问题抽 象成较简单的问题。 然后利用这个解答来 帮助或指导更复杂的 整个问题的解决。


在抽屉里有黑色和棕色两 种短袜,黑袜和棕袜数量 之比是4:5。为了得到一 双相同颜色的短袜,需要 从抽屉中取出多少只短袜? 只要抽屉里有两种不同颜 色的短袜,只要取出三只, 其中有两只一定是颜色相 同的。 4:5无关信息。




(2)理解问题中语句的含义 除了能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外, 还必须准确地表征问题。这就 要求具有某一问题领域特定的 知识。 (3)理解问题的整个情境 表征问题的第二个任务是整合 问题的所有句子,以便准确地 理解整个问题。 促进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表征问 题,可以让他们观察各种不同 类型的例题,并比较这些例题, 想想每种解答有什么相同点、 不同点和为什么,以识别和归 类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手段-目的分析的步骤




一、比较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即 了解问题空间,并选定第一个子目标。 二、找到达到第一个子目标的算子。 三、运用算子来实现各个子目标。 四、提出新的子目标,并运用新的算子, 逐步缩小问题空间。
2 逆向工作(backward search)

手段-目的分析是从问题 的初始状态或当前状态出 发,逐步接近并达到目标 状态,是一种正向前进性 搜索的认知操作过程。逆 向搜索是指从问题的已知 目标状态开始往回搜索, 直到找到同往出始状态的 路径或方法的启发式问题 解决策略。
问题空间
(problem space)



信息加工的观点:问题解决就是搜索问题空间, 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通向目标状态的通路或应用 银行储蓄的月利率为R,现储蓄P元,为期T月,问共 算子使起始状态逐步过渡到目标状态。 得利息(I)若干?此题按公式I=P*R*T即可解决。 这个公式就是解题的算法。 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要达到的 全部认识状态,或任务领域或范围。 54834 算子(operator) 3:把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 态的种种办法。把问题空间看成是一种迷宫,把 算子看成是使诸状态互相联系起来的途径。问题 解决者必须在迷宫中找到一条通向目标的途径。

“小船在静水中比在流水中每 小时快 64 米。”这是一个关系 命题,它描述了两种速度之间 的关系: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和流水中的速度。有些学生误 将关系命题转换成了指定命题,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4 米”。
外显表征策略

外显表征:即通过外部行为如作图、批注 等辅助内隐表征的策略。之所以采用这种 表征策略,是因为问题越复杂,越会加重 内隐表征时的记忆、想象等方面的负担。
问题解决四阶段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二 问题的类型
要求问题解决者对自己所面临问题中的诸成分 拍:皮球,那么, :乒乓球 归纳结构问题 之间的关系作出鉴别,并要在它们之间建构一 种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转换问题 要求问题解决者运用一系列算子或者操作过程, 把问题的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 重新排列
乙是盗窃这 块钻石的罪 犯。三天前, 我看见他在 黑市上卖一 块钻石 乙同我有私 仇,有意诬 陷我。
丁就是 罪犯
钻石被窃 的那一天, 我正在别 的城市, 所以我是 不可能去 作案。
酝酿效应
打开一个环2分,封合一个环3分,12个环对接起来,花钱不超过15分。
问题解决的阶段


1、问题表征 问题解决者将任务领域转化为问题 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问题空间也就 是人对问题的内部表征。 2、选择算子 3和5求和。算子“加法” 3、应用算子 4、评价当时状态 包括对算子和策略是否适宜、 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问题是否已得到解决等 作出评估。

纽厄尔和西蒙区分了问题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 面。问题的客观方面被称为任务领域(problem domain),问题的主观方面是被试对任务领域的 理解,被称为问题空间。
起始状态: 9个排成方阵的点子; 目标状态: 过9点的4条相连的直线; 算子: 不提笔一次画成4条直线
问题空间的类型

问题行为图
1 手段-目的分析(Means-end Analysis)

找出问题空间中问题 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 态之间存在着的差距, 确定缩小差距的子目 标,通过实现一系列 子目标,最终达到目 标状态,使问题得到 解决。(如野人过河)


蜡烛每分钟燃烧掉的长度 一定,点燃8分钟后,蜡 烛的长度是12厘米,18分 钟后,长度是7厘米。蜡 烛最初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把一个底面直径为40厘米 的金属圆锥体浸没在底面 直径为80厘米的圆柱形玻 璃杯内,这时杯中水面比 原来升高3厘米,求圆锥 体的高。
动脑筋:和尚上山

有一个和尚决定去一个不被人打扰的地方修炼。 他把地点选在一个高山上的荒庙中。他在早上8: 00出发,当天下午4:00才到达目的地。在路上他 的行走速度随着山势而变化,而且在途中还吃了 一顿午饭。一周后,他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预期 的目标,决定返回山下。他也是早上8:00出发, 一直到下午4:00才到达了山底。现在的问题是: 他在上山和下山的路上是否存在一个地点是他在 两天中的同一时间经过的,为什么?


密码解题 DONALD + GE RALD ROBERT 已知D=5,10个字母分别代表从0到9的一个数 码。 结果 526485 +197485 723970
问题行为图
二 启发法

启发发是指个体根据 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问题空间内进行粗 略搜索来解决问题的 策略。启发式并不能 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 成功,但是运用这种 方法来解决问题比较 省时、省力,而且效 率较高。
第十一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