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简介
女性主义简介
六、文化女权主义
• 文化女权主义以激进女权主义为基础,要求把女性从“男 权价值”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并根据“女性价值”创造一 种替代“男性价值”的文化。 • 第一,强调性暴力是男权文化的本质和目的,关注和抨击 大众传媒和色情作品中的性暴力。第二,强调两性差异, 女性有许多特殊和优秀的品质,而男性特质则是攻击和情 绪表达上的困境。强调发展女性特质,进行社会结构的重 组。这一理论强调女性气质对男性气质的替代也就是替代 了性别平等,这一点遭到了质疑。
二、有偿家务劳动论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完全是私有 制,而是由于有薪水的劳动与无报酬的家务劳动的分离;他们 强调要使妇女摆脱压迫,必须打破公共劳动与家务劳动的界线。 在有关家务劳动是否有偿的方面,有两种不同观点。 美国女权主义者认为,有偿家务劳动会使妇女与世隔绝;使夫 妻关系、母子关系商品化;使劳动力的性别分工固定化。 英国等欧洲国家认为,政府为主妇付费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主 妇对于家务劳动的重视,通过家务创造劳动力价值。 三、妇女解放的最终目标:全面自由发展 该理论指出,在阶级社会中,首先必须消灭剥削阶级的统治, 人类的平等包括男女平等才会成为可能。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所 争取的平等主要使权利和地位的平等,即男女在政治上、经济 上、文化教育上、社会上和家庭中享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力,这 种平等带有资产阶级法权特征。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男女 平等才会真正实现。
(二)父权制压迫理论 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而非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建立在男权文化的基础上的, 主要支柱是“性政治” (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高度重视存在于个人领域的性别压迫 (四)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 提出建立一个双性一体(androgoynous)的平等社会, 试图消除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以此来消除性别歧 视。
女性主义批评
《述国亡诗》 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解析: 解析: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 君王城上竖降旗”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 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 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诗 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句只说“竖降旗” 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妾在深宫那得知? 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 妾在深宫那得知? 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 文多持“女祸亡国” 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 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 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 等。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语似轻声叹 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说, 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 知投降的事又怎样?还不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哪有回天之力! 知投降的事又怎样?还不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哪有回天之力! 不过, 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 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 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女性主义
曾林玉 SX121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主要内容:
1.男权制简介
2.女性主义概况及女性主义文学 3.女权主义批评的现实背景和思想来源 4.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发展三阶段 5.理论主张的几个阶段 6.英美女权主义批评 7.法国女权主义批评 8.总结
The inequality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2. 20世纪70年代,“妇女中心批评”, 又叫“女作家批评” (women-centered criticism),关于文学经典和文学史的研究, 挑战父权制传统下的经典文学书目标准 和文学史写作,父权文化权威对经典文 学书目和文学史价值尺度的垄断。重新 挖掘了大批被传统文学批评标准遗弃的 女作家及其作品。旨在创建“她们自己 的文学”,夺回重建经典文学书目和文 学史的权力并付诸实践。
2.她提出了一种对男权中心具有颠覆性的符号学。 她吸收、改造了拉康的精神分析的象征理论,认 为象征秩序与父权制的社会文化秩序相联系,而 符号学则产生与前俄狄浦斯阶段,与母亲、女性 密切相关;符号学不是取代象征秩序,而是隐匿 于象征语言内部,组成了语言的内质、分裂的层 面,颠覆并超越象征秩序,这也正如同女性既处 在男性社会内部又遭到其排斥,被逐至它的边缘, 从而模糊了父权制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而产生颠 覆父权制社会的作用。
她重视母性的意义,认为女人生育子女并不 意味着她不能从事专业工作,相反,生育始 终与文化活动相一致,以为在孕育生命过程 中女人能更深刻理解生命的内涵。她从解构 主义消解二元对立的立场出发,“将母性看 作是对男性中心主义的一种挑战;怀孕和生 育打破了自我与他人、主体与客体、内部与 外部的对立”。
Julia Christeva
女性主义美国学派
第28卷第1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1月V ol.28,N o.1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2007文学研究女性主义美国学派———女性主义叙事学简论Ξ郑大群(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中文系,广东广州 510631)摘 要:以美国女性主义学者苏珊・S.兰瑟和伊・安・卡普兰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把原本属于形式主义的叙事学融入自己的研究之中,使女性主义研究从单纯的内容分析、定性研究走向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整体性研究,以避免女性主义研究中过于印象化和片面性的弱点,从而打破了西方文学研究中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的长期对立,不仅推进了女性主义学科的发展,也丰富了叙事学理论。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叙事学;美国学派中图分类号:I0-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7)01-0050-05作者简介:郑大群,女,湖南永顺人,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中文系副教授。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看,西方女性主义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肖瓦尔特等人的女性文学研究和西苏的“女性写作”理论影响甚大。
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娃的女性主义符号学和美国女性主义学者苏珊・S.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为女性主义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野。
女性主义原本属于性别政治学,意识形态性是它的主要特征。
但是以美国女性主义学者苏珊・S.兰瑟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却为女性主义浓重的意识形态性添加了稀释因子,把属于形式主义研究范畴的叙事学嫁接到自己的理论中来,创建了女性主义研究中唯一具有“客观”因素的跨学科理论———女性主义叙事学。
这是因为美国女性主义学派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美国整体的学术研究的精神影响着美国女性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美国是一个以实证主义哲学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国度,其学术研究有着浓重的实证色彩。
美国女性主义也受其影响,与英国、法国等女性主义学派相比,其实证意味更鲜明一些。
哈利波特 文学理论讲稿
feminism
1.女性主义
简介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简介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 美,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它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高涨并深 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因而有着较鲜明的政治倾向。 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 性创造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 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批判。它努 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探讨文 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 女性作家的创作状况。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 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女性主义批 评在发展过程中广泛改造和吸收了在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 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批评 的思路与方法,体现了它的开放性,增强了它对父权中心 文化的颠覆性
Thanks
• 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 沃尔斯顿克拉夫特 • ( Mary Wollstonecraft) 曾说: “女性们不被允许拥 • 有足够的思想力量以获得真正的美德。” • • • • • • • • 她认为女性无法接受到足够的教育,所以没有足够的 思想力量来影响别人。这也似乎成为实现女性与 男性平等的最大障碍,进一步妨碍了女性发挥人 与生俱来应有的精神美德。 但是罗琳在 《哈利· 波特》系列魔幻小说 中,在专门培养巫师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 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 里,女性 与男性却拥有近似平等的地位。
平等自由的原则
• 霍格沃兹巫术与魔法学校在创立时即遵行这样的办学 • 宗旨,即平等接收一切有魔法能力的少年入学,即无论纯 血 • 统(即出生于父母双方都是巫师家庭)、混血(即父母双 方有 • 一方为巫师、一方为人类的家庭)还是麻瓜(即父母双方 都 • 为人类家庭)出身都一视同仁,不加区别。尽管作为创始 人 • 之一的斯莱特林就出身问题与其他创始人发生争执,他只 • 招收纯血统的巫师进入自己的学院,但霍格沃兹魔法学校 • 始终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平等对待不同出身的学生,并 不 • 歧视麻瓜出身的学生,并且允许持有不同观点的斯莱特林 • 学院的存在。这充分显示了魔法学校的博大胸襟和真正宽 • 容的精神,以及魔法世界公正平等、包容一切的魅力。哈 利 • 最终战胜伏地魔也充分体现了魔法世界的公正、平等、自
电影中的“女权”呐喊
2.女性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浪潮:大概是19世纪末左右,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 别包括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 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 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 动”。 第二波女权运动:1960年之后的女性主义 60年代与法国学生运动、美国公民权运动和抗议越战活动相伴而生 的是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在这场运动中,女性主义者越来越发 现,男女的不平等不仅存在于选举权、就业权、受教育权等社会政 治领域,而且在文化中也有深深的烙印。通常认为第二次浪潮到 1980结束 女性主义第三波:1980年代之后 女性主义者认识到完全与男性对立也不是女性的出路。因为女性主 义者们在和男性的完全对立中,并不感到快乐。 反思:男性与女性的和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叙事结构批评
《末路狂花》 第一把枪——杀死酒吧男子,打劫——保护自我,获得金钱 第二把枪——绑架警察、炸掉卡车——反抗权威,捍卫尊严
四、文化批评
80年代以后,接受英国的文化研究的成果,女性主义开 始摆脱性别差异研究,进入文化层面。
特里萨·德·劳里蒂斯《走中间线路的游击队——八十 年代的女性主义电影》:女性主义电影不一定要走“对 抗电影”的道路,二十可以跻身于主流电影中,巧妙利 用常规与传统。
四、文化批评
《钢琴课》or《钢琴别恋》 导演、编剧:简·坎皮恩 主演:霍利·亨特,哈威·凯特尔,安娜·帕奎因,山姆·尼尔,克 利夫·柯蒂斯,布鲁克·奥佩斯 简介:本片是由新西兰著名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一部浪漫爱情 片,也是一部反映女性觉醒为出发点的佳作,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 节金棕榈奖和最佳女主角奖。片中女主角霍利.享特的表演特别出 色,她以柔美的手语和坚定的目光成功地演出了一个内心丰富却被 禁锢的美丽哑女形象,使她成为第66届奥斯卡影后。男主角为哈 维.凯特尔。故事讲述美丽的哑女,她不能说话却弹得一手好琴, 也就是以钢琴为媒,她勇敢地找到了她的真爱。影片中有多首古典 乐章,钢琴曲会让人如痴如醉。
女性主义——精选推荐
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主要、但并非完全地出自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学术界。
不过,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
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genital mutilation,请见女性割礼)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glass ceiling)。
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二、发展背景女权主义是跟男女分工等值,妇女权益相联系的。
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大概是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
反对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女性主义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价、政治权利同值,往往被称作“女格运动”。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
人们认为,最早也是起源于美国。
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
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等工不同酬谢。
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在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的观点。
要求分领域对相应适可公众开放,等等。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
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
长久以来,西方社会是一个以男权霸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
所以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而女对这些男女们人习以为常的概念提出了挑战。
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寿终平权,彻底消除女性受歧视剥削压迫乃至误对(Abusement)的坏状况。
第三次妇女解放运动提议女性自尊自省自爱自觉自理自治,要求男性辅助女性摆脱蒙昧和压制,走向等位同格。
读书报告 女性主义
陈凤珍《女性主义文艺美学透视》读书报告作者简介陈凤珍女,1965年生,河北省文学会会员。
长期致力与文化研究、文学理论和文艺美学的研究。
主题诠释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以上摘选自维基百科)文艺美学(aesthetics of literature and art),研究文学艺术这种社会现象的特殊的审美性质和特殊的审美规律的科学。
20世纪西方美学和诗学的发展,导致文艺美学研究的重心不断转移:从对创作心理的重视(直觉主义和精神分析方法)到对作品本体的关注(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方法)再到对作者本体的执着(接受美学、读者反映批评)。
现象学美学,阐降学美学、分析哲学美学也对文艺和美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
(以上摘选自百度百科)主要内容作者在该书的自序《女性文化诗学审美构筑的艰难历程》中讲到中西方文化文学艺术中女性主义的失落,男女性主义价值的偏颇失重,以及新世纪语境下女性主义的探讨等话题。
此书分为一个导论《文化背景:新世纪领域下的中国传统女性文化》和九个章节,分别是《文化缺席: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古典女性文学》、《走出历史空白:古代女性绘画的现象学审理》、《边缘话语:男权叙事掩盖下女性书法的解释学厘定》、《审美表达:古典女性舞蹈身份的形态学分析》、《萌动与觉醒:现代女性艺术审美历程的现象学审理》、《文化症候:现代性语境中女性艺术的时代焦虑》、《女性身份:全球化语境中持守女性本体立场》、《生态创作:新世纪语境中女性艺术拓展的新境界》、《生态批评:生态视阈下女性文化诗学的审美构筑》。
女性主义
• 2 旨在质疑权威和原初性神话的女性主义理 论视角将使翻译研究更加富有成效。(原初性
神话赋予写作男性的特质,使翻译不得不屈尊其下)
• 3 钱伯伦还认为:女性主义理论得益于解构主义 思想,质疑了将写作与翻译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 。
体与性的思想;多元 论、相对论的思想与 个人主义政治。
克里斯蒂瓦 (JuliaKristeva),塞 克瑟斯(Helene Cixous),伊丽加莱 (Luce Irigaray))等
后现代女权主 义
结果
欧美妇女赢得了选举 权、财产继承权、受 高等教育权和经商权 等基本权利
已经认识到父权制在 所有的社会中运行, 它通过教育、文学和 宗教这些手段的强 化,使人们将其对妇 女的压迫和歧视内化 在心灵深处。
• 17世纪法国修辞学家梅纳日有句名言说: 翻译就是女人,漂亮而不忠实,更是一语 道破了女性以及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 传统译论中,原作与原作者在创作方面是 独立的、主动的、自由的。译作和译者依 赖于原作和原作者,在翻译中不能发挥, 因而是依赖的,被动的。女性主义与翻译 相结合并非偶然,而是出于同命相连。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introduction
• 女性主义(feminism),亦称女权主义。
我国也曾用“女权主义”一词,但是现在 都改为“更合适宜”的“女性主义”,这 是因为:综观当代西方妇女运动已经从争 取男女平等的阶段转向了强调尊重和顺应 女性的差异性、强调女性主体意识的新阶 段(蒋骁华,2004) 。 • feminism是后结构主义思潮和后现代理论 的一部分,是解构一切中心、为边缘者争 取权力的思想运动,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 概念。
• 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看来,“忠实既不 是针对作者也不是针对读者的,而是针对 写作方案(Writing Project)而言的 ——作 者和译者都参与了这一方案。”
女性主义1
• 从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整整十多年间,美国影坛兴起一股女性主义电 影风,许多优秀的女演员也在这一女性主义 • 段时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 如凡妮莎以及珍芳达合演的《茱莉亚》(描写反纳粹女杰 的生平故事)、莎莉菲尔德的《心田深处》(描写坚强的 农村妇女的故事)、杰西卡兰芝的《弗朗西斯》(描写性 格女星对抗好莱坞的悲剧故事)等‘
辅助女性摆脱蒙昧和压制,走向等位同格。
理论
• 1.宏观理论
• 对世界和历史加以阐释的宏大叙事,如世界体系理论。这一理论原本 只是将世界区分为中心地域、半边缘地域和边缘地域,分析这些地域 之间的权力关系,完全忽略了女性主义的因素。
• 2.微观理论
• 交换理论:女性主义还用交换理论解释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男性 占有了份额较女性大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知识资源。 • 网络理论: •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他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男女两性由于从儿时起结 识的人就不同,后来的关系网络也不同,因此造成了两性发展机会的 巨大差异 • · 地位期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男女两性在进入性别混合的目标动力 群体时,由于群体对男性的期望值高于女性,
• 各种形式的女性主义
• 其中一个流派是激进女性主 义(radical feminism), 认为父权是造成社会最严重 问题的根本原因。
• 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倡分离 主义
• 也就是将社会与文化中的男性 与女性完全隔离开来,但也有 些人质疑的不只是男女之间的 关系,更质疑“男人”与“女 人”的意义(请见酷儿理论)。
发展背景
• 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1.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 • 19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 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 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 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反对一妻多夫、一 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女性主义 • 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 价、政治权利同值,往往被称作“女格运动”。
女权主义简介
简介女性主义(Feminism)又称女权(女权主义)、妇女解放(女性解放)、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sexism)、性剥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视和性压迫(sexual oppression),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
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
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以及中国的女性参政问题、女性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女性下岗失业比例偏高的问题;流产和遗弃女婴问题;婚后居住在男方家所带来的男女不平等问题;媒体和社会观念中的父权(男权制度)(Patriarchy)思想残余问题等。
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综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
综述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
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解读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解读简介女性主义是一种关注和追求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的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论框架。
在文学领域,女性主义视角被广泛运用于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议题、女性形象以及对社会地位的反映。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下,探讨如何解读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女性问题,并剖析其对现实世界的意义。
1. 女性主义观点与思想•解释什么是女性主义,包括其核心观点与原则;•引用相关女性主义学者或理论家的观点,如西蒙娜·德·波伏娃、贝蒂·弗里丹、朱迪斯·巴特勒等;•探讨女性主义视角对文学研究和解读的影响。
2. 文学作品中的异质化女性形象•分析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例如:顺从者、叛逆者、见解独到者等;•解读这些形象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定位和期望的不同态度。
3.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话题•探索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女性话题,例如:婚姻、家庭、职业、身体、压迫等;•分析这些话题如何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转变。
4. 文学作品中的权力关系分析•分析文学作品中展示的权力关系,包括男性与女性之间、女性群体内部以及社会结构对女性的影响;•讨论这种权力关系如何塑造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并道出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5. 女性主义解读对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影响•总结女性主义视角下文学作品解读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讨论如何运用女性主义视角进行文学研究和创作;•引用相关例子或文献支持观点。
结论女性主义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探讨和理解文学作品背后隐含信息与意义的方式。
通过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能够看到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问题在文学领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社会变革。
在未来的文学研究和创作中,女性主义视角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女性
一、简介女性主义批评(前期称为女权主义批),是一种用女性意识关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二、女权主义运动三阶段1、19世纪西方掀起的大规模妇女解放运动,是妇女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斗争矛头是指向政治、经济领域的,以争取妇女的选举权、就业权及婚姻自主权为主。
2、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兴起,则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文化领域,发动的是文化革命,攻击的是父系霸权文化或称为男权文化及其等级秩序。
妇女解放的主题集中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强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角色上男女绝对平等,如同工同酬之类,而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则集中在文化层面,探讨文化领域存在的性别歧视等问题。
颠覆、消解、对抗、解构是20世纪以来女权主义者惯用的手法,她们力求建构出真正意义上的男女两性平等、和谐、自由的新的文化范式。
3、进入80年代后出现了第三代女权主义(后女权主义),即将“女权”、“女性”加以整合折衷的重“女人”的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反过来强调两性的不同和差异,承认女人不同于男人,有着自己的特征和角色,不能盲目地追求男女绝对平等。
“女权女性女人”三、女权主义批评的思想先驱英国作家伍尔夫和法国作家波伏娃是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理论先驱。
1919年,伍尔夫发表了女权主义批评的奠基之作《一间自己的屋子》。
在书中,她一方面指责男性将女性视为次等公民,并牢牢掌握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学大权,另一方面,强调女作家应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应争取独立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1949年,波伏娃出版了《第二性》,被誉为西方女权主义的“圣经”。
她认为西方社会是由男性控制的家族式社会,女性是社会中的第二性,处于附属地位。
同时,她还系统清算了男作家作品中所虚构的“女人神话”,批评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误解。
四、女权主义批评的视野1、对父权制的反抗女权主义批评认为,现存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父权制基础上的,男性掌握着社会的基本功能,女性则被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
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_西方女性主义_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_李晓光
思想战线S I X IA N GZHANXIAN2005年第2期第31卷№12,2005V ol131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李晓光(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当代西方出现的所谓“后女权主义”并不意味着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终结,而是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转型。
后现代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对传统理论的宏大叙事提出了质疑,精神分析法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成为了传统女性主义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妇女解放问题的补充。
20世纪90年代的酷儿(Q ueer)理论以及赛伯女性主义(Cyberfeminism)理论的提出,则是对传统的规范性形态的破译。
关键词:女权主义;后女权主义;理论转型中图分类号:C913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05)02-0009-04 3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指出的,“女性主义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社会运动,它极大地改变了妇女的期望和生活,也影响了男性对妇女生活的看法和对待妇女的方式。
可以说,没有其他的社会运动像女性主义运动这样,如此迅速地革命化,并进而深入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1](P185)女性主义者们从最初的关注妇女压迫的根本决定因素,诸如妇女的压迫主要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家庭之中、在生产领域还是在生育领域、在性关系还是母职履行中,是诉诸于经济结构还是文化表现等,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分析妇女受压迫的原因,诸如父权制、剥削经济制度或是家庭和工作场所之间的结构关系,从坚持自然或是生物性的论断、捍卫现存的性别安排,到取而代之的强调社会和环境因素,探讨社会性别差异,“女性主义已经从宏大理论转向了本土研究,从父权制的跨文化分析到性别、种族和阶级的复杂的历史交互作用,从女性身份的观念或是妇女利益转向女性身份的不稳定性,以及妇女需要或是关注的积极的创造和再创造。
莎士比亚女性主义是什么
莎士比亚女性主义是什么莎士比亚是一位十分出众和著名的戏剧家、作家,他的一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作品,他的作品打破了传统女性的形象。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莎士比亚女性主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莎士比亚女性主义莎士比亚女性主义打破了女性的传统固有形象。
他的这一思想可以说是空前卓越的。
出自莎士比亚之口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他的这部悲剧中的王后形象十分丑陋不堪,她是哈姆雷特的母亲,是先王的妻子,却能与谋朝篡位的新主合为一体,两人狼狈为奸。
即使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顾血脉关系与她反目成仇。
从女性的角度看待,这也不失为一种女性争取自由的反抗。
莎士比亚女性主义冲破了一般的传统伦理。
第二个女性形象是苔丝德蒙娜,她的善良导致了她的死亡。
她敢爱敢恨,为了爱人不惜与亲生父亲断绝父女关系,苔丝德蒙娜本身是个白人,但她所爱的男人却是黑种人。
黑人是十分不受白人欢迎的,在白人眼里他们仿佛野兽一般。
更何况这个黑人比苔丝德蒙娜大20岁。
一边是深爱自己的父亲,一边是自己深爱的男人,她是在痛苦的边缘挣扎着作出的选择。
再举一例,就是悲剧《麦克白》中的麦克白的妻子。
她十分懂得把握人心,抓住人性的弱点。
这一女性形象验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最毒妇人心。
她不像是一般的女性,没有理性和逻辑思维,反而是逻辑思维太强,是她具备了阴谋家的特质。
杀害国王的计划由他全全设计实施,麦克白仿佛只是她的一个奴隶。
莎士比亚女性主义在她这里体现出欲望和贪婪的一面。
莎士比亚简介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在自己成年之际就已经于安妮结为夫妻,自此二人共走人生路,莎士比亚有两个孩子。
为了担当起家庭的重任,终于在17世纪初他开始在社会闯荡,发展职业。
曾经,他做过演员和编剧作家,甚至是国王剧团的合伙人。
有了这样的一段经历,在他以后戏剧创作上,必定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灵感。
总而言之在人生道路上,莎士比亚也算是旗开得胜,博了一个好彩头。
说起莎士比亚的创作时间,那当然是1590-1613年了,其实他刚开始创作的时候主要是喜剧外加一些历史剧。
结合电影《律政俏佳人》分析西方女性主义
| 海外艺术7结合电影《律政俏佳人》分析西方女性主义□赖筱雯/文女性主义(Feminism )又称妇女主义(W omanism ),最早形成于19世纪的法国,1906年被介绍到美国。
自此之后,女性主义在美国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
电影《律政俏佳人》作为美国好莱坞的经典校园喜剧片,上映首周即荣登全美同期电影票房第一名的宝座。
该电影极具美式的幽默风趣,立足于主人公艾莉的身份转变与角色成长,探讨女性在传统的男权社会的生存问题。
艺术源于现实,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创作意义不仅在于对美学的探索,更在于洞察社会、反思当下。
作为一部以客观视角展现女性角色人物弧光的作品,《律政俏佳人》中潜藏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对现当代女性主义电影创作来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也给男权社会敲响了警钟:女性不再是男性世界的附属品。
本文结合电影《律政俏佳人》分析西方女性主义。
1 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女性主义从萌芽到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以及西方工业革命,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其源头可以追溯至文艺复兴时代。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达斐尔特创办了一所无论贫民还是贵族、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入学的学校。
这种办学方式的开创为其后妇女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15世纪以后,接受过教育的妇女人数逐渐增多,女性主义的声音有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作为该场大规模思想解放运动的中心,法国妇女率先举起了争取男女平权、反抗社会压迫的大旗。
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思想辐射到千家万户,有力地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
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等著名思想家主张民主、平等、自由。
在此基础上,思想家们逐步探讨男女平权的问题。
最早对父权制度发起挑战的思想家是孟德斯鸠。
他指出,全人类生而平等,那些认为女性比男性低级的观念违背了两性平等的自然法则,他因此提出解放妇女、实现男女平等的口号。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述评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述评李秀清(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山东青岛266071)“女性主义”一词源于英语feminism,泛指欧美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
在当代美国,女性主义有不少学派,比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后现代派女性主义等,这些女性主义研究的视角不同,但多局限于表达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妇女反对性别歧视的主张和策略,没有把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纳入研究范畴,导致了黑人女性主义者的不满和批评。
一、美国黑人女性主义与主流女性主义的分野美国的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及女性主义思潮改变了人们对于性别的传统认识。
根据女性主义理论,性别(gender)是社会建构的,而不是生理的性(sex)。
社会性别思想的鼻祖当推美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
她研究并发现虽然不同的社会群体为不同性别分配不同的任务、责任与权利,但是在不同文化中同一性别承担的任务有很大差异,绝非男主外、女主内之简单区别,但相同点是在不同的文化中,男性所从事的事务被赋予更高的社会地位及认可。
肇始于19世纪,西方妇女权利先驱者们以追求妇女的社会权利为目标推行妇女运动,及至20世纪初期,这场运动以西方社会关于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等法案的通过而取得了标志性胜利。
然而,这些方案的通过并没有能够保障妇女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独立,因而没有彻底解决妇女问题。
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坚持以社会性别为中心角度,将历史上被压抑的妇女的声音、被埋藏的妇女的历史、被忽视的妇女所关心的问题,由边缘推向中心。
然而,在此过程中,女性主义者并没有把种族问题对妇女的影响提上批评日程,如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Showalter)只关注到了女性主义的世界性和普遍性,忽略了种族主义等因素对妇女的影响。
“这些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站在女性主义权威的角度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批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史 的角度探求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 第一,生产资料私有制:男性既成为土地的主人,也成了 女性的拥有者,这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第二,一夫一妻制: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使女子处于 从属地位。恩格斯指出历史上由对偶婚过渡而来的个体婚 制即一夫一妻制只是对女性而不是对男子而言。“现代的 个体家庭建立在公开的或隐蔽的女性的家庭奴隶制之上”。 第三,女性体力弱小也是其受压迫的根源之一。随着私有 制的出现,女性被排除于社会生产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 庭的私人劳动。此时女性的家务劳作失去了往日公共的性 质,成为家庭的奴仆。
当代西方思潮
之
女 性 主 义简介
一、概况(地位、宗旨、背景、历程、主张、 流派、成就) 二、当下语境中关涉女性主义的两点思考
(一)地位
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人有了自 己的理论
(二)宗旨
男女平等
(三)背景:
实践: 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后,女性处于从
属地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妇女所受的 压迫和歧视是女性主义思潮产生的直接现 实基础。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6年8月29日发表的报告,2005年, 美国有28.7%的单身母亲、约4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女囚犯比例不断上升。 美国妇女受性侵犯的比例居高不下。
2009年美国人权纪录显示:
美国妇女不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参政权利。
美国女性人口占全美总人口的51%,但在第110届美国国会中,女 议员有88名,其中参议院16名,占16%;众议员72名,占16.6%。
“如果说女人是世俗的、平庸的、基 本上是功利主义的,那是因为她被迫把自 己的生存奉献给做饭和洗尿布——她无法 取得一种崇高感!” “她的双翼已被剪掉,人们却在叹息 她不会飞翔。”
——西蒙娜· 德· 波伏娃《第二性》
男性的性专制
人类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人不就女人的 本身来解释女人,而是以他自己为主相对 而论女人的,女人不是天然进化发展形成 的一种人类。对男人来说,女人所表现在 他们眼中的只是一个性感的动物,她就是 ‘性’,其他什么也不是……男人是主要 的,女人只是附属品而已。
男性的文化专制
性别支配是当今文化中无处不有的 意识形态,它提供了最基本的权力 概念 ——凯特· 米利特《性政治》
话语
性格
身体
话语
History(历史)——herstory Chairman(主席\会长)——chairperson Spinster(老处女)——backelorgirl(独身 女人)
——2002年2月
来源:人民网
美国妇女状况令人担忧
2006年美国人权纪录显示:
美国妇女不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参政权利。
美国女性人口超过男性,但在第109届美国国会中,女 参议员占总数的14%,女众议占总数的15.6%。
美国妇女与男子同工不同酬。
美国全国女性的平均收入仅为男性收入的76%。
低收入妇女缺少应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
第二次浪潮
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持续到80 年代。其基调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等进一步 消除两性差别。
1963年,贝蒂· 弗里丹《女性的奥秘》
1966年,美国成立了以弗里丹为会长,以男女平 等为宗旨的‚全国妇女组织‛ ,从而掀起声势浩 大的新女权运动。西欧、北欧随之响应,迅速席 卷西方各国并波及世界各地。 目的:新女权运动不再仅限于争取法律的男女平 等,它所要争取的是妇女事实上的、全面彻底的 解放。如,要求教育平等、就业机会平等、同工 同酬、参与管理、自由堕胎等
(六)流派:
亚马逊女性主义(Amazon feminism) ◆文化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 ◆自由意志女性主义(libertarian feminism)或个人女性主义 (individualist feminism) ◆唯物女性主义(material feminism) ◆性别女性主义 ◆法国女性主义 ◆大众女性主义(pop feminism) ◆自由女性主义 ◆马克思女性主义(Marxist feminism) ◆社会女性主义(socialist feminism) ◆激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
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 国家的起源》,贝 贝尔《妇女与社会 主义》。 主张:男女不平等 是由于经济的不平 等引起的,指出了 经济落后是妇女受 压迫的一个原因。 诉求:经济解放
“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 于社会的生产劳动 之外而只限于从事 家庭的私人劳动, 那么妇女的解放, 妇女同男子的平等, 现在和将来都是不 可能的。” ——恩格斯
(四)历程
第一次浪潮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 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 动‛。
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 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 人权,从此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 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O.de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 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这个 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1792年,英国女作家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为 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 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驳斥了女人是 男人玩物的观点。
理论: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1.现实背景
厄瓜多尔国家女妇委员会和女妇 促进和行动中心的调查研究:
拉丁美洲六至八成妇女受到虐待
厄瓜多尔国家妇女委员会执行主任阿尔西瓦尔认为,家庭 暴力已不再是私人问题和夫妻的问题,它已成为社会的公 众问题。 “虐待妇女的现象在所有的拉美国家都存在……” “对许多妇女来说家成为最不安全和被抛弃的地方……” “法官们不了解保护妇女的法律,又拒绝接受培训……”
2)重新构建“人”的观念
“由于当前界定的男女的概念相互 排斥,我们因而有必要考虑一种不 再适用于上述分类模式的双性的 人——既非男性,亦非女性,但是 是人。这种人超越了旧的性别分类, 故得以发展在现今的旧框架中被否 定或异化了的各种积极的人类潜 能。‛ ——阿· 索伯
3)双性同体
“双性即:每一个人在自身中找到两性的 存在,这种存在依据男女个人,其明显与 坚决程度是多种多样的,既不排除差别也 不排除其中一性‛。 ‚正巧,目前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恰恰是妇女们在向着这预知的双性开放, 并且从中受益。这种双性并不消灭差别, 而是鼓动差别,追求差别,并增大其数 量‛, ‚女人是双性特征的,而男人则始终 因固守着菲勒斯的单一性征‛ ——埃莱娜· 西苏
2010年美国人权纪录显示:
对妇女的性别歧视广泛存在。
90%的女性在工作单位遭受过性别歧视。近50年来,男女的工资 差距仅仅缩小了18美分;妇女的工资收入只有男性工资收入的77%。 沃尔玛公司被控制度化地支付给女性雇员比男性雇员更低的工资,给 予更小的加薪幅度、更少的晋升机会。
妇女频遭性侵犯和暴力。
2.主张:双性同体
1)摒弃男权制下的“女人”观 念
“男权制的秩序不只是意识形态的,也 不仅仅在于单纯的‘价值’领域;它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物质的压迫。要 揭示它的存在,暴露它的机制,必须 摈弃‘女人’的观念,即要对那个为 压迫的目的而把性别划分强加给人类 的事实进行谴责‛ ——莫尼克· 维蒂格
性格
按男性的需要设计女性形象,而忽视女性自 身的独立性.
“对妇女的文学虐待或文本骚扰”—肖沃尔特
身体
身体不是对立于文化而是文化的杰出部分 —格罗斯
女人的身体是按男人的眼光来裁剪的。 “像女孩那样走路” “割阴” “三寸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世界上有二十八 个国家实行这个习惯,主要在非洲的基督教社会 中流行。在非洲全部53个国家中﹐已经有14个国 家通过法律禁止对女子做阴部割礼手术。
后现代女权主义时代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保守势力回潮,而到了90年 代末,女性主义自信心有所下降,基本上取守势。
在21世纪的今天,许多新的理论和流派仍在不断 探索创新,形成了一股女性主义运动的潜流,并 在更大规模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步 进入了主流意识形态。
(五)基本观点
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 是被变成女人的
——西蒙娜· 德· 波伏娃《第二性》
1.男权制
性不仅是一种自然关系,更是一种政 治权势关系。
男权制
男
女
世界上没有一种现象可与父权制根 基的坚固相比较,它几乎成功地将 自己标榜为人类的天性。 ——凯特· 米
利特《性政治》
男性的政治经济专制
在长期的政治经济大舞台上,主角一 直是“男人”,直到现在这种趋势并 未得到根本改变。
-----西蒙娜· 德· 波伏娃《第二性》
“肋骨说”: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 “灰姑娘-王子”情结:女人的出路.
对通奸的惩罚:惩女放男
女性的性为什么在我们的视线中挥之不去? 为什么男性的性几乎不被重视?问题并不 在于谁的性更加优越,而是在于谁掌握了 权力.
禁闭女性的身体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 过防止她们和外界接触,男性成功的控制 了女性的性.
中国
全国妇联有关调查显示:在2.7亿中国家庭中,有近30%存 在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每年有近10万个 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
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呼吁,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从你我做 起,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做起。
2009年11月 来源:人民网
世界
联合国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每18秒就有 一名妇女受到虐待 据世界妇女组织的统计,全世界至少有五 分之一的家庭发生过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