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微球制备的研究进展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文章编号:2095-4344(2018)10-01599-06 1599www.CRTER .org·综述·邱晓明,男,1986年生,甘肃省临潭县人,藏族,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关节外科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甄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稿件接受:2017-11-03Qiu Xiao-ming, Master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Lan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Lanzhou Military Region, Lanzhou 730000, Gansu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en Ping, Professor, Master’s supervisor, Chief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Lan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Lanzhou Military Region, Lanzhou 730000, Gansu Province, Chin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研究进展邱晓明,甄 平,李松凯(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DOI:10.3969/j.issn.2095-4344.0722 ORCID: 0000-0002-3277-7805(邱晓明)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单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将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解在具有挥发特性的有机溶剂中,加入疏水性药物,将溶解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药物的溶液乳化后,形成第一个油相,加入含有乳化剂的大量水中,在适当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搅拌,使搅拌形成乳滴中的有机溶剂挥发,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硬化并将药物包裹于其中,形成微球,离心清洗负压冻干收集得到药物微球。
磁性靶向载药微球研究进展
变部位药物浓度 、 降低药 物的不 良反 应 和提高 药效 等优 点 , 在
癌症治疗 中 ,Biblioteka 其优势显而易见 , 从而被称为 “ 磁控导 弹” 具 有广 ,
阔的应用前 景。 2 磁性靶 向载药微球 的构成
磁性靶 向给药系统通常是 由磁性材 料 、 体材料 、 载 药物 ( 目
3 1 磁 性一 . 高分子材料载药微球
天然高分子物质及合成 聚合
渐将磁性药物载体 移 向病 变 区 , 然后药 物 以受控 方式 ( 的活 酶 性或者生理条件 的改 变 , 如 p 例 H值 、 渗透压 和温 度改 变等 ) 缓 慢定 位释放 , 中在靶 区发挥作用 。 集 依据 载药方式 的不同 , 性 磁
要 ] 磁性靶 向药物治疗具有疗效 高、 用药量少、 良反 应小等特 点, 不 是近年 来发展 的一种新 的治疗肿 瘤的方
法。该文主要介 绍 了靶 向给 药治疗 的机制及磁性靶 向载药微球的构成和研 究进展 ,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 了展 望。 [ 关键词 ] 磁 性靶 向载 药微球 ; 向给药 靶 [ 中图分类号 ] R 1 38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8 (0 8 0 -9 7 3 0 40 1 2 0 )80 5 - 7 0
向更具有可控性 , 因此受到大多数 研究 者的关 注。在主 动靶 向 中, 于抗 原一 基 抗体的特异结合 由于存在抗体 与载药颗粒结合后 容易失活 、 针对 不同的靶细胞抗原需要制备不 同的抗体 一 载药颗 粒等缺点 , 其发展受到了一定 的限制 。而基 于磁性 纳米颗 粒 的 靶 向载药体 系却 由于其 简单 易得 、 果 明显 得 到 了充 分 的研 效
明胶微球载药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的探索研究
明胶微球载药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的探索研究
明胶微球是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药物载体,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
释放性能。
本文将主要探讨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载药性能以及体外释放性能等方面。
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交联法、电化学沉积法和喷雾干燥法等。
化学
交联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明胶溶液中加入交联剂,如乙二醛,可形成明胶微球。
电化学沉积法则通过在电极上沉积明胶来制备微球。
喷雾干燥法则是将明胶溶液通过喷雾
器雾化,并在干燥器中凝结形成微球。
明胶微球的载药性能是指药物在微球中的分布情况和载药量。
通过调节明胶的浓度、
药物与明胶的比例以及交联剂的用量等因素,可以控制微球中药物的释放量和速率。
药物
的溶解度和极性也会影响载药性能。
一般来说,明胶微球对水溶性药物有较好的载药能力,而对疏水性药物的载药能力较差。
明胶微球的体外释放性能是指药物从微球中释放的速率和机制。
微球的结构、交联程
度和孔隙率等因素都会影响释放速率。
一般来说,明胶微球的释放速率呈现出初速度较快,后期逐渐减慢的特点。
这是因为药物在初期主要从微球表面扩散释放,而后期则主要通过
微球内部的扩散释放。
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原理
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原理
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原理主要是通过离子交联法。
首先,将药物溶解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然后通过注射器将该溶液滴入含有二价阳离子(如CaCl2)的溶液中。
在滴入的过程中,海藻酸钠与二价阳离子迅速发生离子交联反应,形成凝胶状的微球。
这个过程是瞬间完成的,因此可以有效地将药物包裹在微球内部。
此外,通过控制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滴入速度、二价阳离子的浓度等参数,可以调控微球的大小和药物的释放速率。
例如,增加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或降低滴入速度,可以得到更大的微球;增加二价阳离子的浓度,可以得到更紧密的微球,从而减慢药物的释放速率。
总的来说,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原理是利用海藻酸钠与二价阳离子之间的离子交联反应,通过调控各种参数,实现对微球大小和药物释放速率的精确控制。
聚乳酸载药微球制备及释药性能研究最新进展
多肽和蛋白药物微球释药性能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聚乳酸载药微球在药物传输中有着广阔
的研 究和应 用前景 。 关键词:P A;微球 ;控释 系统 L 中图分类号:T 4 52 文献标识码:A Q 2 .3
1前
言
聚乳 酸 (o lc d ,P A P l at e L )是具有 良好 生物相容性和生物 降解性 的高分子材 料 。由于其 降解产物 能 y i 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且性能可在大 范围 内通 过与其他单体共聚 得到调节 , 已成为 当前生物 医学领域 中最 受重视 的材料之一 。聚乳酸及共聚物 主要用于药物控制释 放体系,骨 内固定物,组织修复及细胞培养材 料和医用手术缝合 线等 。 P A 微球作为缓控释给药体系,可 以控制制 剂微粒 的大小 、延长药物释 放时间、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L 等 ,具有十分广泛 的应用前景 。主 要用于制备小分子药物 微球 、多肽及 蛋 白质药物微球等 。然 而聚乳酸 微球存在如下缺 点,限制 了它 的实际应用 :① 聚乳酸中有大量 的酯键 ,为疏水性物质 ,降低 了它的生物 相容性;② 制备所得 的微球 存在较低 的载药量和药物包封率 。③ 在药物释 放初期 出现药物 的突释等 问 题。本论文着 重介 绍了相关方面研究 的最新进展 。
2 聚乳酸微 球控释 系统突释 的成 因及 影响因素
聚乳酸微球 控释系统是理想 的载药系统 。但 目前 临床上使用 的这类微球 制剂并不 多,造成这种现状 的主要技术 问题是:制剂在进 入体 内的第一天前后会迅速大量地释放药物 ,这种 现象被称 为“ 突释” ,一 般用 2 h的药物累积释放量( 来衡量 其程度‘。由于给药初期 的突释有可能 导致 血药浓度 接近 或超过 中 4 %) “ 毒水平 ,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 ,突释现象已成 为微球控释系统研 究者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 问题。
PLA微球的研究进展
PLA微球的研究进展PLA微球,也称为聚乳酸微球,是一种微米级别的粒子,由聚乳酸(PLA)材料制成。
近年来,PLA微球在药物传递系统、组织工程、仿生材料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从制备方法、药物传递系统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对PLA微球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制备方法是PLA微球研究的重点之一、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单相溶剂蒸发法、水油乳化法、硅油乳化法和控制释放方法等。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溶剂的选择、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优化了制备工艺,提高了PLA微球的产率和质量。
同时,采用控制释放方法可以进一步调节微球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
其次,PLA微球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药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裹在PLA微球内部,然后在体内释放。
通过调节PLA微球的粒径和壳厚,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在PLA 微球表面包覆特定的功能性分子,实现针对性的药物传递。
这些创新的设计有望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此外,PLA微球还在组织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PLA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塑性,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
PLA微球可以用作载药支架,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再生;在组织工程模板中,可以提供细胞定植的支撑结构和3D空间;还可以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帮助创面愈合。
最后,PLA微球还在仿生材料领域表现出潜力。
仿生材料是模仿自然界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应用于工程和制造领域。
PLA微球作为仿生材料的一种,可以通过变化处理方式和组织结构,实现一系列机械性能、物化性能和生物性能的调控。
这使得PLA微球在仿生材料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人工骨骼、人工心脏瓣膜等。
综上所述,近年来PLA微球的研究进展迅猛,不仅在药物传递系统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而且在组织工程和仿生材料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还存在一些挑战,如制备工艺的优化、药物释放机制的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难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者的努力,相信PLA微球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张海龙;高玲美;邵洪伟【摘要】目的介绍聚乳酸载药微球的研究情况.方法查阅数据库相关文献,较全面介绍了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现状.结果聚乳酸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客性、生物降解性、靶向性和控释性,在目前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结论聚乳酸载药微球在药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10(025)002【总页数】3页(P158-160)【关键词】聚乳酸载药微球;制备方法;靶向性【作者】张海龙;高玲美;邵洪伟【作者单位】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山东,济南,250013;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山东,济南,250013;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山东,济南,2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or polylactide, PLA)是以速生资源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乳酸,再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copolymers of polylactic and polyglycolic acids, PLGA)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和热固性,同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在人体内最终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可用于人体的生物降解材料。
多肽、蛋白质药物在胃肠道内稳定性差,易变性、易被消化酶解,影响了其口服用药的生物利用度。
因此采用以聚乳酸及其共聚物为代表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骨架材料,包裹多肽、蛋白质药物制成缓释微球制剂,成为制剂研究的热点[1]。
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外观形态、释放机理等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
制备聚乳酸微球,可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微球的粒径分布、微球的释药速率等要求,选择适当的制备方法。
1.1 复乳-液中干燥法将药物的水溶液或混悬液加入到溶有聚合物的有机相中,搅拌或超声振荡使成初乳(W/O型),再转入到含有稳定剂的水溶液中,匀化成复乳(W/O/W型),除去有机溶剂,洗涤干燥即得。
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医学和药物传递系统的快速发展,载药微球作为一种创新的药物传递系统,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在载药微球的制备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旨在为其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基本性质及其在载药微球制备中的优势,随后详细阐述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包括材料选择、配方优化、制备条件控制等关键环节。
本文还将对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表征分析,以评估其性能参数,如粒径、包封率、药物释放特性等。
本文将总结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现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药物传递系统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载药微球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壳聚糖(CS,脱乙酰度≥95%,分子量100,000-300,000 Da)、海藻酸钠(SA,粘度≥200 mPa·s)以及模型药物(本实验选用布洛芬作为模型药物,纯度≥98%)。
还需要戊二醛(GA,分析纯)、氯化钠(NaCl,分析纯)、氯化钙(CaCl ₂,分析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等化学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电子天平(精度001g)、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注射泵、显微镜、喷雾干燥机、冷冻干燥机、激光粒度分析仪、药物含量测定仪等。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
首先将壳聚糖溶解在1%乙酸溶液中,制备成壳聚糖溶液。
然后,将模型药物布洛芬溶解在壳聚糖溶液中,形成载药壳聚糖溶液。
将海藻酸钠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海藻酸钠溶液。
将载药壳聚糖溶液逐滴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形成初级乳液。
药物微球的制备及其释放动力学研究
药物微球的制备及其释放动力学研究药物微球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和释放动力学对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药物微球的制备工艺及其释放动力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药物微球的制备方法1. 溶剂挥发法溶剂挥发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药物微球的方法。
首先,在有机溶剂中溶解聚合物和药物,形成溶液;然后,将溶液滴入非溶剂中,溶剂迅速挥发,同时药物和聚合物凝胶化,最终形成药物微球。
2. 凝胶化法凝胶化法也是常见的药物微球制备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聚合物的凝胶化特性,将药物溶解在聚合物溶液中,通过调控聚合物的凝胶化速度和条件,使药物凝胶化并固定在聚合物网状结构中,形成药物微球。
3. 流体床方法流体床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连续制备药物微球的方法。
通过将药物溶液喷射到由气体流体化所产生的床层中,利用床层的流体化性质,使药物迅速固定在微球中,并经过干燥和固化步骤,最终得到药物微球。
二、药物微球的释放动力学研究1. 释放速率药物微球的释放速率是研究药物释放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定时间内释放的药物量,可以得到药物释放速率的曲线。
释放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微球的孔隙度、药物的溶解度和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2.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药物微球释放动力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温度、pH值和湿度等因素都会对药物的释放速率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药物微球释放动力学研究时,需要控制好环境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扩散机制药物在微球中的释放是通过扩散机制进行的。
普朗克方程是描述扩散机制的常用方程之一,可以用来分析药物从微球中的扩散行为。
通过对扩散方程的求解,可以得到药物的释放速率以及释放机制。
4. 药物微球的结构药物微球的结构对其释放动力学有重要影响。
微球的孔隙度、孔径大小以及壁厚等参数都会影响药物的扩散行为。
因此,在制备药物微球时,需要合理设计微球的结构,以获得理想的释放效果。
总结:药物微球的制备及其释放动力学研究是药物传输与控释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淀粉微球制备及其载药性能的研究
淀粉微球制备及其载药性能的研究
淀粉微球是最近几年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生物响应的载药体系,它在药物递送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探讨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及其载药性能。
一、淀粉微球的制备
1、淀粉微球制备工艺
淀粉微球制备方法不同,制备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主要是利用淀粉微球的溶液和不同varieties的药物的
机械作用,以及其在不同类型的物理条件下的控制作用,使药物被分散,逐步形成微小的球形,从而制备淀粉微球。
化学法是通过离子交换的方法将药物与淀粉分子结合,形成淀粉微球。
2、淀粉微球的优势
生物响应淀粉微球具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是:药物可以被封装在微球中,在体内被安全地护送到药物发挥作用的靶组织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药物的毒性,降低副作用,改善药物的疗效,从而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此外,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比较简单,成本也比较低。
二、淀粉微球的载药性能
1、药物输送能力
淀粉微球可以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肿瘤组织中,它可以起到聚合
药物并将药物附着在表面上的作用,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减少药物在血液中衰竭,并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肿瘤组织,较大地提高治疗药物的药效。
2、解释药物性能
淀粉微球的表面可以被调节,从而进一步控制药物的释放,因此,可以有效地改变药物的脱除率和释放曲线,从而更好地控制药物的输送和释放性能。
三、结论
淀粉微球是一种生物响应的载药体系,它可以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靶组织,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释放效率,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由于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因此也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实验一 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
实验一 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 掌握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载药微球的机理及基本操作。
2. 学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微球的载药量。
二、实验原理壳聚糖是一种多糖,自然界中第二大糖类,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反应得到的,而甲壳素是虾或螃蟹的外骨骼以及真菌的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
壳聚糖的结构与纤维素相似但是与纤维素不同的是在其糖苷链上连接着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正是因为壳聚糖有了这个氨基使其广泛的应用于药物制备与研发当中。
同时壳聚糖还是无毒的,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并且不会引发免疫排斥反应的材料。
更重要的是壳聚糖还具有粘膜吸附性,这可以是其在体内停留更长的时间,正是因为以上特点壳聚糖成为了药物载体的理想原材料。
焦磷酸钠分子式Na 4P 2O 7·10H 2O,为无色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相对密度1.82.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对热极稳定。
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壳聚糖与焦磷酸钠反应的原理:壳聚糖在酸性条件下产生NH 3+(如图2-1)。
3图2-1 壳聚糖在酸性条件下产生自由氨基自由氨基带有正电荷,而三聚磷酸钠在水溶液中产生阴离子(如图2-2)。
OP P O -Na ++Na -OO -Na ++Na -O O O图2-2 三聚磷酸钠在水溶液中产生阴离子壳聚糖的自由氨基阳离子与三聚磷酸钠上的阴离子发生静电吸附反应,紧紧的吸附在一起。
OP P O -Na +-OO -+Na -O OO 3OH+HO图2-3 壳聚糖与焦磷酸钠的静电吸附反应三、实验方法(一)载药微球的制备先称取0.5 g 的壳聚糖并溶于50 ml (2% v/v )醋酸溶液中,制得1 % (w/v)的壳聚糖醋酸溶液,然后用循环水式真空泵抽滤除去壳聚糖中的杂质。
在室温下,向壳聚糖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0.1 mol/L ),调节pH=4.5值在一定范围。
加入0.2 g 的布洛芬,搅拌30 min 使其成为均一、稳定的悬浊液。
微球制剂常用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多肽及蛋白类微球制剂研究与检查20082350XXXX 药081-1 XX摘要多肽及蛋白类微球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制剂,具有靶向性和缓释性等特点。
本文对目前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制备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药物稳定性、包封率、突释效应等)及其解决方法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多肽;蛋白类;微球制剂;制备;稳定性;包封率正文微球是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一般直径约为1~250um,属于基质型骨架微粒。
其中小于500 nm的,称为毫微球[1]。
微球制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微型包裹技术制得的微球,然后再按临床不同给药途径与用途制成的各种制剂。
药物以微球的形式给药后,可使药物具有靶向和控释作用,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
微球根据材料可分为生物降解型和非生物降解型,根据临床用途可分为非靶向制剂和靶向制剂。
微球的释药速率由微球所载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的溶解度、药物在微球中所处的物理状态、药物与微球的亲和力决定[2]。
1.多肽及蛋白质微球制剂的主要类型1.1 注射剂采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骨架材料,将多肽及蛋白药物制成微球制剂用于肌肉或皮下注射,给药后随着聚合物的降解,药物以扩散、溶蚀方式释放.可达到缓释长效的目的[3]。
1.2 口服制剂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应用于口服须克服两大障碍,一是抑制胃肠道各种酶对其降解,二是选用合适的剂型及载体材料使药物透过生物屏障。
粒径范围为l-1 000nm的毫微粒制剂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口服多肽制剂,但毫微粒的表面带电荷情况及聚合物疏水性能均会影响多肽在小肠部位的吸收[4]。
1.3 鼻腔吸入剂将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制剂,如胰岛素、降钙素、人生长激素等,经鼻腔给药可提高这类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
尽管这种促吸收机理尚不确定,但一般认为,微球与鼻粘膜直接接触而吸水溶胀,使上皮细胞脱水,导致紧密连接开放,使多肽及蛋白质易于透过[5]。
2.微球制剂的制备根据载体材料的性质、微球释药性能以及临床给药途径可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
明胶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明胶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分。
而乳化剂的亲水性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来衡量。
亲油性乳化剂的HLB值较低,亲水性乳化剂的HLB值较高,亲油亲水转折点的HLB值为10。
本试验所应用的SpanS0和TweenS0均属于非离子型乳化剂。
Span80的HLB值为4.3,Tween80的HLB值为15。
本试验中所用的混合乳化剂是由Span80与TweenS0以5:1(质量比)组成的,其HLB值的计算如下:肌‰=半-s.st图2-1是在应用不同乳化剂的条件下制备的明胶微球光学显微镜照片。
(a)(b)图2一l乳化剂的对明胶微球形貌的影响ofdifferentemulsificationonGMSappearanceFi92-lInfluencea:Span80:Tween80=5:1混合乳化剂b:Span80单组分作乳化剂从图2.1可以看出,Span80与TweenS0组成的混合乳化剂,其乳化效果比Span80要差,成球性比较差。
推测其原因可知,混合乳化剂吸附在水/油界面上,互溶成混合胶束及结构上互补,甚至分子间可能发生作用形成络合物,分子间作用强烈,界面张力降低,乳化剂在界面上吸附量显著增多,形成的界面膜密度增大,强度增高,当体系快速降温时,明胶溶解度明显降低而固化,这种高界面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成球性有破坏。
因此,本实验选择SpanSO作为乳化剂。
2.3.1.4.2乳化剂的用量以Span一80作为乳化剂,800r.rain。
1为搅拌速度,同时固定其它条件,考察不同乳化剂用量对微球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2-4。
明胶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加入lmll%明胶溶液,摇匀后分别向各试管滴加等量的无水乙醇,边滴加边摇振,比较9支试管中溶液的混浊程度,判断明胶的等电点。
结果显示,当无水乙醇滴加了5.1ml时,第五支试管变浊,其他试管仍然比较澄清,故明胶的等电点约为4.70,该明胶是碱性明胶。
2.3.1.4.2明胶浓度以800r·rain4为搅拌速度,1.5%的Span.80作为乳化剂,同时固定其它条件,考察明胶浓度为O.309.mL一和0.20g.mL一对工艺的影响,其光学显微镜照片和粒径分布如图2.2所示。
核壳型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研究
聚苯 乙烯 磺 酸钠 ( P S S , AR, S i g ma ) 、 聚 二 烯 丙 基 二 甲基 氯 化 铵 ( P D D A, 2 0 水溶 液, Al d r i c h S i g ma ) 、
与 人类 健康 关 系研究 的深 入 , 粘 土 矿物 在 医药 、 化 妆 品 以及生 物工 程 等方 面 的应 用越 来 越广 泛 。 锂 藻土 ( I a p o n i t e ) 是一类 人工合成 的粘土 , 其 结 构 与天 然 蒙脱 石类 似 , 为 2:1 层 状 硅 酸 盐 结构 , 即 在 镁 氧八 面体 的 两 边 各 有 一 个 共 用 氧 原 子 的 硅 氧 四 面
电荷 。锂 藻 土粒 子 的特点 在于 在水 中能 够 快速 地剥 离 分散 成单 层 圆盘 形 片 状 纳 米 颗粒 , 形 成无 色 透 明 的胶 体分 散 液 , 片状 颗 粒 粒 径 具 有 单 分 散 性 , 片 层 直 径 约
2 5 ~3 0 n m, 厚度约 l n m 。
表面 , 得到 了核 壳型载 药微球 。通过扫描 电镜 ( S E M) 、
透 射 电镜 ( T E M) 、 z e t a电 位 分 析 仪 、 X 射 线 衍 射 分 析
仪( X R D) 、 傅 立 叶 变换 红 外 光谱 仪 ( F T — I R) 以及 紫 外一 可 见分 光光 度计 ( UV) 等 对微球 形貌 、 结 构和 载 药释 药 性 能进 行表征 。 实验 结 果表 明 , C a C O。微 球 合 成过 程
cm 。
模板 和囊 壁 材料 , 通过 溶 解 或 熔 融 除 去 模 板 的胶 体 粒 子, 可 以制 备 出壁 厚 为 1 0 ~4 0 n m 的 各 种 纳米 或 微 米 胶囊 】 。在这 些模 板微 粒上 采 用 L B L 自组 装 技 术 的
明胶微球载药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的探索研究
明胶微球载药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的探索研究
一、制备方法
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乳化法、喷雾干燥法和离子凝胶法。
其中,离子凝胶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将明胶加热溶解,然后将药物加入其中,经过搅拌混合后,加入交联剂混合均匀。
随后加入乙醇等溶剂进行沉淀,最终得到明胶微球。
二、药物的载药性能
明胶微球作为药物的载体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二是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三是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被酸性消化液破坏,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四是可以实现药物的定时定量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
三、体外释放性能
明胶微球的实际应用体现在其药物的释放性能方面。
在体外试验中,明胶微球可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使药物缓慢地释放出来,从而避免了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快速释放,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同时,明胶微球的释放速率可以通过调节微球的交联度、微球的大小等参数进行调节,达到不同的释放速率。
另外,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和药物的性质等因素也会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需要逐步探究。
携带磁性纳米颗粒载药微囊的制备及肿瘤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
了磁 性脂 质 体 在 静 磁 场下 的磁 靶 向性 。C h e n和
A m s t a d 等 圳将 疏 水 性 磁 性 纳 米 颗 粒 镶 嵌 在 磁 性 脂 质 体 的模 壳 内 , 结 果 表 明磁 性 脂 质 体 在交 变磁 场 下 既有升温效果 , 也 有 受 控 荧 光 释 放 行 为 。N o b u t o 和
合颗粒作为药物载体 , 进入生物体后 , 在磁场 的作用
下, 磁 性 载药 微 粒 富集 于 病 变部 位 , 所 负 载 的药 物受 控 释放 , 实 现靶 向治疗 b ; 此外 , 磁性 纳 米颗 粒在 交 变 磁 场 作 用 下 能 产 生 热 能 , 还 可 实 现 局 部 热 疗 。 因
现 了对 负载 抗癌药 物 ( 阿霉 素 ) 的可控 释 放 。B e a l l e 等 将 水 溶 性 氧 化 铁 纳 米 颗 粒 ( 7 n m, 9 n m) 包 裹 在 脂 质体 内 , 所 制 备 的磁 性脂 质体 在 交 变 磁 场 作 用 下 具有显 著 的升温效 果 7 n m( A T = 1 4 . 9  ̄ 0 . 5 ℃) , 9 n m ( A T = 4 0 . 7  ̄ 0 . 5 ℃) , 能够 实 现磁热 疗 , 并通 过 MR I 证 实
l O
中国肿瘤临床 2 0 1 4 年第4 1 卷第1 期 C h i n I C l i n O n c o l 2 0 1 4 , V o 1 . 4 1 , N o . 1 W W W . c j c o . c n
随着 化 疗 在 肿 瘤 综 合 治 疗 中 的重 要 性 提 高 , 药 物 载 体 技 术 也 取得 了显 著 发 展 …。尤其 随着 纳 米 技 术 与 现 代 医 学 和 生 物 学 的 交叉 融 合 , 纳 米 生 物 医学 取 得 了长 足发 展 。其 中磁 性 纳米 材 料 由于其 独 特 的 性 能而 备受 关 注 , 磁 靶 向药 物传 递 系统 是 以磁 性 复
明胶微球载药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的探索研究
明胶微球载药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的探索研究明胶微球是一种常用的载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释放性能。
针对明胶微球载药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的研究,对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索明胶微球载药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的相关研究,以期为药物传递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明胶微球的制备及载药机制明胶微球是一种由明胶材料构成的微米级粒子,可用于载药。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凝胶化、乳化凝胶化和凝聚凝胶化等多种技术。
在制备明胶微球载药系统时,药物分子通常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结合的方式载入明胶微球内部。
明胶作为载体具有较好的可控释放性能,能够保护药物分子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载药机制主要包括扩散释放、融化释放和溶解释放等多种方式,不同的药物分子与明胶微球之间会存在不同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释放性能。
1. 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体外释放性能的研究主要包括药物释放曲线的绘制、释放速率的测定和释放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通过测定在不同条件下的明胶微球载药体外释放速率,可以得到药物释放的动力学曲线,从而分析药物在明胶微球中的释放机制,进一步探讨不同条件下的药物释放规律。
2. 影响因素的筛选影响药物体外释放性能的因素包括明胶浓度、明胶微球粒径、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载药方式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筛选和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明胶微球的载药效果和释放性能。
3. 明胶微球的稳定性研究稳定性是明胶微球载药体外释放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明胶微球在体外环境中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持续时间。
对明胶微球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可以为其在药物传递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三、体外释放性能研究的意义1. 为明胶微球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2. 推动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明胶微球载药体外释放性能的研究可以为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有效改善传统药物给药系统的不足,推动医药科学的发展。
3. 促进微球药物载体的进一步应用。
载药明胶微球制备的研究进展
载药明胶微球制备的研究进展微粒是一类由天然高分子物质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小固体颗粒,其作为药物载体有独特优势。
以生物可降解天然高分子蛋白质明胶为载体材料,制备成载药粒子,具有广泛的前景。
其制备方法有很多,本文将对载药明胶微球的制备进行综述。
关键字:明胶;微球;制备明胶(Gelatin)是一种可以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因为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可生物降解、对人体几乎无毒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及其他药物的研究中。
将明胶制备成胶囊或微球,然后将药物包裹在其中作为化疗药物载体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们具有明显的缓释性和一定的组织靶向性,可增加药物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减少对生物肌体组织器官的损害[1]。
现今,明胶因制备方法的不同,有酸法水解的明胶(称酸法明胶或 A 型明胶)和碱法水解的明胶(称碱法明胶或 B 型明胶)两种,A 型明胶和 B 型明胶溶液的粘度和成球性物明显差别,通常可根据药物对酸碱性的要求选用 A 型或 B 型。
用作微球的明胶材料浓度可高达200g/L。
明胶微球制备工艺很多,其中常用的主要有单凝聚、两步去溶剂法、溶剂-非溶剂、乳化交联、喷雾干燥法及辐射交联等。
掌握明胶微球制作方法的优缺点,对载药量的大小,缓释药物的速度,以及对疾病的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下面,我将对明胶纳米球的制备方法进行简单的综述。
一、单凝聚法单凝聚法制备微球是相分离法中最常用的一种。
如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可以是强亲水性电解质硫酸钠或硫酸铵的水溶液,或强亲水性的非电解质如乙醇或丙酮)。
由于明胶胶粒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成微球。
但这种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除促进凝聚的条件(如加水稀释),就可发生解凝聚,使微球很快消失。
这种可逆性在制备过程中可加以利用,直到凝聚形成的微球满意为止(可用显微镜观察)。
最后再采取措施加以交联固化,使之成为不凝结、不粘连、不可逆的球形微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壳聚糖包衣的海藻酸钙微球 仅为 7 ~8 。Hu n 5 O a g等 )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 备倍他米 松壳 聚糖微 球 , 通过加入 明胶 和 普 朗尼克 调节 微球 的粒 径 和表 面形态 。所 制 得微 球 表 面光 滑, 带正 电荷 , 径 1 4 m, 备 良好 的肺 靶 向 性 。Pu h 粒 ~ “ 具 is
方法 , 包括相分离 法 ,包括 单凝 聚法 , ( 复凝 聚法 , 溶剂 一非溶
剂法 、 改变温度法 ) 液 中干燥法 、 、 喷雾 干燥 法 ; 另一类 为化 学 法, 包括乳化交联法 、 界面缩 聚法 、 辐射 交联法 。根据 药物 、 载
体 材料 性 质 、 球 的 释 药 性 能 和 临 床 给 药 途 径 可 选 择 不 同 的 微 制 备方 法 。
1 不 同载体微球 制剂 的制备 1 1 壳 聚糖 载药微球 的制备 . 1 1 1 壳聚糖是 甲壳素脱 乙酰衍生 物 , .. 具有 生物黏 附性 和生 物相容性好 、 毒性低等优点 。是一种 带正 电荷 的直链多 糖 , 其
天然交联剂栀子苷元制 备壳 聚糖 微球 , 究结果证 明 , 研 与传统
J u n lo ah maia e iie o r a fM t e t lM dcn c
Vo 25 1
.
No 3 .
2 2 01
文 章 编 号 :0 44 3 (0 2 0—3 20 10 ~3 7 2 1 )305 —4
中图 分 类 号 : 4 . R94 9
文 献标 识码 : A
较 大 。半合 成高分子 材料 多为纤维素 衍生 物类 , 包括 羧 甲基
纤维素(S MC 邻苯二甲酸醋 酸纤维素 ( A )甲基 纤维素 C )、 C P ( MC) 乙基纤维素 ( C 羟丙 甲纤维素 ( MC 等 。其特点 、 E )、 HP ) 是毒性小 、 黏度 大 、 成盐后溶解度增 大。合 成高分子 材料主要
为 聚 酯 类 , 聚 乳 酸 ( L 、 酸 / 基 乳 酸 共 聚 物 ( L A) 如 P A) 乳 羟 PG 、
聚乳酸聚 乙二醇共聚 ( L P G)聚氨基酸 、 P A-E 、 聚合酸酐等 。这 类材料具有无毒 、 可生物降解 、 生物相容性较好等优点L 。 2 ] 制备微球 的方法 可 以分为两类 : 一类 主要应 用物 理化学
关键词 : 微球 ; 载药 ; 制备 ; 进展
di1 .9 9 .s .1 0 - 3 . 0 2 0 . 3 o:0 3 6 /ji n 0 44 7 2 1 . 3 0 7 s 3
微球 系指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 成球材料 中制 成的骨架 型 微小球状实体 , 其粒径通常在 1 5 u 。药物制 成微球 以  ̄2 0 mc 后 , 以缓释或控 释药物 , 可 使药 物浓集 于靶 区 , 药物 外可 将 除 活细胞或生物活 性物 质包裹 , 还可 对微球 进行修 饰 以后 制成
K ae 5 h r 等[ 应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 , ] 考察 了不 同的油
相 黏 度对 粒 径 、 封 率 、 药 等 的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果 发 现 不 同 黏 度 的 包 释 结
油相对微球 的制备 存在 一定影 响, 度较小 的油相 可获 得较 黏 好的球形 和较 小的粒径 。乳化法制备壳 聚糖微球通 常会引入 有毒副作用 的有机溶 剂和 化学 交联 剂 。R t ri 用 uh Har s等l 6 ]
主 动靶 向制 剂 。
质量越大 , 相应 的黏度 则越大 。壳 聚糖 的氨 基属 于较 活泼 的
一
级 氨 基 , 中性 介 质 中 能 与 芳 香 醛 或 脂 肪 醛 形 成 S hf , 在 ci碱
可 以与具有双官能 团的醛或者酸酐等交 联 , 产物不 易溶解 , 溶 胀程度也较小 , 理化性质稳定_ 。 3 ] 1 12 利用壳 聚糖 分子 的荷正 电性和 活性基 团氨基 可分 别 .. 用 阴离子交联剂 和化学交联剂来制 备壳 聚糖微球 。常用 的阴 离子交联剂包括 : 硫酸盐 、 焦磷酸盐 、 三聚磷酸盐 、 十二烷 基磺 酸盐及 海藻酸盐等 。化 学交联剂 有戊 二醛 、 甲醛等 。可 用交 联法 、 凝聚法 、 乳化一 溶剂蒸发法 、 聚糖溶液包衣法 、 壳 壳聚糖微 球 乙酰化法 、 喷雾 干燥 法等来制备微 球 , 中交联法又包 括离 其 子交联法、 乳化一 离子 凝胶 法 、 离子 沉淀一 化学 交联 法 、 乳化一 化 学交联法 、 复乳交联法l 。 _ 4 ] 1 1 3 Sn t ma au等[ 运 用离子 交联法 制备 了那 格 . . aa Ku r s B 3 ] 列奈海藻酸钙一 壳聚糖微球 , 现改变钙 和壳聚糖浓 度可改 变 发 释药速率 。单纯的海藻酸钙微球在 8 h内释药达 9 %以上 , 5 而
载药微球制备 的研究进展△
洪 怡 袁 开
(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武汉 4 06 ) 30 5
摘 要 : 微球作为新型给药载体 , 高药物稳定性 、 在提 生物利用度尤其在药物缓控释, 向方面优势明显 , 靶 而这些优势 在很 大程 度上取决于所选 载体材料 。就根据制备微球 的常用载体的特点及具 体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 。
化 学 交 联 剂 戊 二 醛 交 联 的 壳 聚 糖 微 球 相 比 , 子 苷 元 交 联 的 栀
壳聚糖微球有更好的生物相 容性 和较慢 的降解速率 。
微球 的理化性质决定 于载体材 料 。载体材料 按来源 可分
为天然 高分 子 材料 、 合成 高 分子 材料 和合 成 高分 子 材料 。 半 天然高分子材料 包括 明胶 、 海藻酸盐 、 壳聚糖 、 阿拉 伯胶 、 白蛋 白( 人或牛血清 ) 淀粉 、 葡聚糖 及其 衍生物等 。其特 点是稳定 、 无毒 、 成膜性或成球 性好 , 规格难 于限定 , 与批 之间差 异 但 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