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穴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络腧穴各论》课件
行。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在四肢及躯干前后的分支,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的作用 。
十五络脉包括手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足太阴络脉、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等。
十五络脉具有沟通内外、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影 响。
十二经别
01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 别行部分,具有加强内脏与体表 联系的作用。
腧穴的命名
以部位命名
以功能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经脉命名
如“
如“心俞”、“肝俞” 等。
如“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等。
特定穴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木、火、 土、金、水五行,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系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03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要 分布在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05
02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 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人体气血 的作用。
04
十五络脉
是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别出的络脉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 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络腧穴各论》 ppt课件
目录
• 经络系统概述 • 经络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应用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分别连接着人体
的各个脏腑器官。
01
十二经别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在四肢及躯干前后的分支,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的作用 。
十五络脉包括手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足太阴络脉、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等。
十五络脉具有沟通内外、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影 响。
十二经别
01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 别行部分,具有加强内脏与体表 联系的作用。
腧穴的命名
以部位命名
以功能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经脉命名
如“
如“心俞”、“肝俞” 等。
如“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等。
特定穴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木、火、 土、金、水五行,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系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03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要 分布在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05
02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 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人体气血 的作用。
04
十五络脉
是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别出的络脉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 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络腧穴各论》 ppt课件
目录
• 经络系统概述 • 经络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应用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分别连接着人体
的各个脏腑器官。
01
十二经别
经络腧穴学 ppt课件
奇经八脉
定义 • “奇”的含义 • 与十二正经的区别(特点 ) • 功能 • 各经名称的含义、循行分布及作用
特点
• 与脏腑无直接的属络关系; • 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偶关系; • 除任、督二脉外,均无自己所属的经穴 • 奇经八脉之间无气血流注。
• 功能:
1.统帅,主导作用 2.沟通,联络作用 3.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
• 阴阳----循行在内,在外;
阴阳气的多寡: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 再次为厥阴(“两阴交尽也”);阳气最盛为阳明 (“两阳合明也”),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分布规律:左右对称地分布于
头面,躯干,四肢
• 外行部分
• 四肢:
• 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
阳明在前(上),少阳在中,太阳 在后(下)
藏的先天精气的综合功能体现.
经络的根结标本与 气街四海
• 根结:指十二经脉之气 起始和归结的部位.
• 标本:经气集中于四肢 部位为本,扩散于头面 胸腹一定部位为标.
• 气街:
• 四海:
经络的作用
• 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灵枢·海论》说: “夫十二经脉者,内
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
•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
• 手足三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
太阴在前(上),厥阴在中,少阴 在后(下)
• 特殊:足三阴经在内踝高点8寸 以下是: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
头面,躯干:
• 手阳明——肩前、颈、下 齿、鼻旁
• 手少阳——肩上、颈、耳 后、眉梢
• 手太阳——肩胛、颈、耳 前
• 足 阳 明 —— 目 下 、 面 周、颈前、胸腹第二 侧线
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络穴位系统知识PPT课件
• 这样,手足阴阳经与头面胸腹之间就构成了 手阴经走胸、足阴经走腹、手足阳经走头的 特定联系。
.
9
• 十二经脉内行部分:"阴脉营其藏":阴经各 属于脏,手三阴联系于胸部,其内属于肺、 心包、心;足三阴联系腹部,其内属于脾、 肝、肾。
.
10
• "阳脉营其腑":阳经各属于腑,足三阳内属 于胃、胆、膀胱;手三阳内属于大肠、三焦、 小肠。因为六腑位于腹部,与足三阳经的关 系特别密切,所以在足三阳经上六腑各有" 合"穴。
.
5
• 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足太阴(拇指 里侧)行至胸腹第三侧线;
• 足少阴(小指里侧)胸腹第一侧线;足厥阴 (拇指背侧)行至阴部,胁部],足三阴联 系腹及胸;
.
6
• 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足阳明(中指 背侧)行至目下,面周,颈前,胸腹第二侧 线;
• 足太阳(小指外侧)行至内眦,头顶第一侧 线,项后,背腰第一、二侧线,骶;足少阳 (小指上侧)行至外眦,头颞(nie),项侧, 胁腰侧,足三阳联系头。
.
25
• 脏腑五官,取用头面躯干部的经穴是近取法, 取用四肢部的经穴是远取法。
• 循经远取和远近配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特 殊重要意义。
.
24
全身各部主要体表标志
• 十二经脉上的腧穴都是左右对称的,一个穴 名有两个穴位;任、督二脉则是单行线,故 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是单穴,一个穴名只有 一个穴位。经穴在《内经》时计有160个穴 名,到现代已发展为361个穴名,670个穴 位。
.
11
• 阴经属于脏,阳经属于腑,两者之间又相互 联络,构成属于脏者络于腑,属于腑者络于 脏的"相合"关系。如手太阴经属于肺,络于 与之相表里的大肠;手阳明经属于大肠,络 于与之相表里的肺。
.
9
• 十二经脉内行部分:"阴脉营其藏":阴经各 属于脏,手三阴联系于胸部,其内属于肺、 心包、心;足三阴联系腹部,其内属于脾、 肝、肾。
.
10
• "阳脉营其腑":阳经各属于腑,足三阳内属 于胃、胆、膀胱;手三阳内属于大肠、三焦、 小肠。因为六腑位于腹部,与足三阳经的关 系特别密切,所以在足三阳经上六腑各有" 合"穴。
.
5
• 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足太阴(拇指 里侧)行至胸腹第三侧线;
• 足少阴(小指里侧)胸腹第一侧线;足厥阴 (拇指背侧)行至阴部,胁部],足三阴联 系腹及胸;
.
6
• 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足阳明(中指 背侧)行至目下,面周,颈前,胸腹第二侧 线;
• 足太阳(小指外侧)行至内眦,头顶第一侧 线,项后,背腰第一、二侧线,骶;足少阳 (小指上侧)行至外眦,头颞(nie),项侧, 胁腰侧,足三阳联系头。
.
25
• 脏腑五官,取用头面躯干部的经穴是近取法, 取用四肢部的经穴是远取法。
• 循经远取和远近配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特 殊重要意义。
.
24
全身各部主要体表标志
• 十二经脉上的腧穴都是左右对称的,一个穴 名有两个穴位;任、督二脉则是单行线,故 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是单穴,一个穴名只有 一个穴位。经穴在《内经》时计有160个穴 名,到现代已发展为361个穴名,670个穴 位。
.
11
• 阴经属于脏,阳经属于腑,两者之间又相互 联络,构成属于脏者络于腑,属于腑者络于 脏的"相合"关系。如手太阴经属于肺,络于 与之相表里的大肠;手阳明经属于大肠,络 于与之相表里的肺。
经络腧穴PPT课件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 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 内侧和胸腹。
上下肢内侧
❖ 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和头面、躯干
上下肢外侧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 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 ❖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
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作用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 特定的孔隙。 ❖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腧穴的分类
❖ 经穴
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为“十四 经穴”,简称经穴,共361个
有名称和固定位置,有经属和主治规律
腧穴的分类
❖ 经外穴
有固定名称和明确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 的腧穴,有独特疗效,称为“经外奇穴”
主治:肩胛局部病证、气喘
足太阳膀胱经
(左右各67穴)
❖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 分支至耳上角;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 部,循行于脊柱两侧,经过背腰臀部,入 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 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 腘窝部相合后循行于小腿外侧,经过外踝 之后,前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 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病证
❖ 隐白 ❖ 公孙 ❖ 三阴交 ❖ 阴陵泉 ❖ 血海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左右各9穴)
❖ 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及目系, 属心络小肠;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肺, 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 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 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 小肠经相接。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 咽喉两旁,连系于目系,即眼球内连 于脑的脉络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十二经络穴位图鉴PPT课件
•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 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 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一、足太阴脾经
二、足厥阴肝经
三、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
• • •
【足太阴脾经】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 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 ,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 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 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 、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 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 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 异常、排便异常等。
其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 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15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16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25
选针、定位
现有的针的规格:短 针,1.0(2cm);长 针,1.5寸(4cm) 选针原则:一般腕踝 以下取短针,以上取 长针(eg:合谷、曲 池);肌肉丰满取长 针(eg:足三里、印 堂)
26
消毒
1、针具(非一次性的) 2、施术部位:定位,75%酒精,以针
刺点为圆心向外绕圈擦拭 3、施术者:洗手,75%酒精擦拭指腹、
22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像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失眠——百会、安眠 感冒——风池、大椎、神阙、曲池 肩颈、腰背酸痛——肩井、风池、列缺;天宗、委中、手
三里 脾胃虚——足三里、三阴交 痛经——三阴交、血海、归来 便秘——支沟、丰隆、足三里、气海;迎香
23
针 刺
24
针刺流程
1.选针、定位 2.消毒 3.进针 4.寻找针感 5.辅助手法 6.留针、出针
2
经络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 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
自肺手太阴经中府起,抵肝足厥阴经期门终。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小肠。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同。
3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16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25
选针、定位
现有的针的规格:短 针,1.0(2cm);长 针,1.5寸(4cm) 选针原则:一般腕踝 以下取短针,以上取 长针(eg:合谷、曲 池);肌肉丰满取长 针(eg:足三里、印 堂)
26
消毒
1、针具(非一次性的) 2、施术部位:定位,75%酒精,以针
刺点为圆心向外绕圈擦拭 3、施术者:洗手,75%酒精擦拭指腹、
22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像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失眠——百会、安眠 感冒——风池、大椎、神阙、曲池 肩颈、腰背酸痛——肩井、风池、列缺;天宗、委中、手
三里 脾胃虚——足三里、三阴交 痛经——三阴交、血海、归来 便秘——支沟、丰隆、足三里、气海;迎香
23
针 刺
24
针刺流程
1.选针、定位 2.消毒 3.进针 4.寻找针感 5.辅助手法 6.留针、出针
2
经络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 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
自肺手太阴经中府起,抵肝足厥阴经期门终。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小肠。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同。
3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中医经络及腧穴》课件
2023
REPORTING
《中医经络及腧穴》 PPT课件
2023
目录
• 中医经络概述 • 经络的种类与功能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定位与主治 • 经络与腧穴的实际应用 • 中医经络及腧穴的现代研究
2023
PART 01
中医经络概述
REPORTING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 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每条经脉连接着特定
的脏腑器官。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等八条独立的经脉 ,它们在经络系统中起着调节作用 。
络脉
包括别络、浮络和孙络,是十二经 脉和奇经八脉的分支,遍布全身。
经络系统的作用
沟通内外
经络系统连接着人体的各个部 位,使体内外环境得以沟通。
运行气血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 气血的滋养,维持人体正常生 理功能。
经穴
位于十四经脉上,有固定的位置和归经。
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无固定位置和归经,多用于治疗某些特殊疾病。
阿是穴
又称压痛点,无固定位置,是根据疼痛部位或反应点来确定的。
腧穴的特点
定位特点
每个腧穴都有固定的位置,不可混淆 。
主治特点
每个腧穴都有其主治的病症,需根据 病症选择合适的腧穴。
配伍特点
多个腧穴可以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
2023
PART 06
中医经络及腧穴的现代研 究
REPORTING
经络现象的科学解释
总结词
目前对经络现象的科学解释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详细描述
尽管中医经络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其科学原理的解释仍不充分。现代科学研究试图从生物学 、物理学和化学等角度揭示经络现象的本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未解之谜。
REPORTING
《中医经络及腧穴》 PPT课件
2023
目录
• 中医经络概述 • 经络的种类与功能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定位与主治 • 经络与腧穴的实际应用 • 中医经络及腧穴的现代研究
2023
PART 01
中医经络概述
REPORTING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 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每条经脉连接着特定
的脏腑器官。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等八条独立的经脉 ,它们在经络系统中起着调节作用 。
络脉
包括别络、浮络和孙络,是十二经 脉和奇经八脉的分支,遍布全身。
经络系统的作用
沟通内外
经络系统连接着人体的各个部 位,使体内外环境得以沟通。
运行气血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 气血的滋养,维持人体正常生 理功能。
经穴
位于十四经脉上,有固定的位置和归经。
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无固定位置和归经,多用于治疗某些特殊疾病。
阿是穴
又称压痛点,无固定位置,是根据疼痛部位或反应点来确定的。
腧穴的特点
定位特点
每个腧穴都有固定的位置,不可混淆 。
主治特点
每个腧穴都有其主治的病症,需根据 病症选择合适的腧穴。
配伍特点
多个腧穴可以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
2023
PART 06
中医经络及腧穴的现代研 究
REPORTING
经络现象的科学解释
总结词
目前对经络现象的科学解释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详细描述
尽管中医经络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其科学原理的解释仍不充分。现代科学研究试图从生物学 、物理学和化学等角度揭示经络现象的本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未解之谜。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 络脉,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
十二经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 ,即阴经别走于阳经,阳经别走于阴经,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 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
【十二经别】
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 肢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称为 “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 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为“合”)。所以,十二经别的循行特 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每一对相为表里经别组成一“ 合”,十二经别共组成“六合”。十二经别的功能主要是加强和协调 经脉与经脉之间、经脉与脏腑之间,以及人体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联系 。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 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十二 经脉为主,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 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奇经八脉,是具有特殊分布和作 用的经脉。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 支脉。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及躯干前、后、侧 三部的外行支脉。此外,经络的外部,筋肉也受经络支配 分为十二经筋;皮部也按经络的分布分为统图】 (内)
经络
(外)
脏腑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络脉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分属于十二脏腑。所谓十二脏腑,即五脏六 腑再加上心脏的外膜——心包。心包也算一脏。这样每一 条经脉都包含有所属脏腑的名称,如肺经、胃经、大肠经 等。另外十二条经脉还根据所属的脏腑的阴阳属性和经脉 在体表分布的位置特点,而定经脉本身的阴阳属性。脏为 阴,肢体的内侧为阴,凡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内 侧,故称阴经;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外侧,故称 阳经。阴经包括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三种。阳经包括 太阳经、少阳经和阳明经三种。又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有上 下的不同,分布在上肢的称为手经,分布在下肢的称为足 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关冲
[定位]在手环(无名指)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配伍]配鱼际治喉痛。
经络与穴位(三)
岐黄培训部
——
1
CONTENTS
01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02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03 督脉/任脉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厥阴心包经速记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郗门认, 间使内关逾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主治要点 天池主治乳疾;曲泽主治急 性吐泻;郗门主治急性心痛 和血证;间使主治心痛、呕 吐;内关主治心悸、心痛、 胃痛、呕吐;劳宫主治口疮 、中风昏迷;中冲用于急救 、心绞痛
7
足少阳胆经腧穴速记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客主颌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 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 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主治要点 风池主治头目鼻和神志病; 肩井主治颈肩痛;带脉主治 妇科病;阳陵泉主治胆及下
5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速记歌
手少三焦所从经,二十二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历,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于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牗经翳风, 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空竹。
主治要点
关冲用于急救和急性咽喉肿痛;中渚 主治耳疾;外关主治侧头、侧胸、上 肢疾患和热病;支沟主治便秘;耳门 以治疗耳疾为主;丝空竹主治目疾。
3
大陵
[定位]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 悲恐。 [配伍] 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 、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主治] 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配伍] 配后溪治三消、黄疸;配涌泉治五般痫
【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作用】:疏肝利胆,熄风宁神,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②郁证,胁痛,腹胀,呃逆。③ 下肢痿痹,行路困难。④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⑤癫痫,小儿惊风。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作用】:疏肝健脾,化积消滞。 【主治】:①腹胀,泄泻。②胁痛,痞块。 【配伍】: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 、泄泻、消瘦。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配伍]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 ,小儿惊风,破伤风。 [配伍]配曲池治半身不遂;配日月、期门、胆俞、至阳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上廉治胸胁痛。
9
足厥阴肝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主治要点 行间、太冲主治头面五官症; 章门,期门主治肝胆、脾胃及 胁肋病。
10
行间
【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调理肝肾,清热熄风。 【主治】:①目赤肿痛,青盲。②失眠,癫痫。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 ④小便不利,尿痛。
中冲
[定位]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配伍] 配内关、水沟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 不语、舌本肿痛;配商阳治耳聋时不闻音。
4
曲泽
[定位]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 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 动,咳嗽。 [配伍] 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 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阳池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 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 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期门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①郁证。②胸肋胀痛。③腹胀,呃逆,吞酸。 【配伍】: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 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肢病。
8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 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 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 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配伍] 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泽、大陵治心痛;配梁丘、足三里、太冲治神经性 呕吐;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 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配伍] 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 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 胸闷。
关冲
[定位]在手环(无名指)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配伍]配鱼际治喉痛。
经络与穴位(三)
岐黄培训部
——
1
CONTENTS
01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02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03 督脉/任脉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厥阴心包经速记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郗门认, 间使内关逾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主治要点 天池主治乳疾;曲泽主治急 性吐泻;郗门主治急性心痛 和血证;间使主治心痛、呕 吐;内关主治心悸、心痛、 胃痛、呕吐;劳宫主治口疮 、中风昏迷;中冲用于急救 、心绞痛
7
足少阳胆经腧穴速记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客主颌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 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 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主治要点 风池主治头目鼻和神志病; 肩井主治颈肩痛;带脉主治 妇科病;阳陵泉主治胆及下
5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速记歌
手少三焦所从经,二十二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历,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于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牗经翳风, 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空竹。
主治要点
关冲用于急救和急性咽喉肿痛;中渚 主治耳疾;外关主治侧头、侧胸、上 肢疾患和热病;支沟主治便秘;耳门 以治疗耳疾为主;丝空竹主治目疾。
3
大陵
[定位]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 悲恐。 [配伍] 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 、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主治] 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配伍] 配后溪治三消、黄疸;配涌泉治五般痫
【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作用】:疏肝利胆,熄风宁神,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②郁证,胁痛,腹胀,呃逆。③ 下肢痿痹,行路困难。④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⑤癫痫,小儿惊风。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作用】:疏肝健脾,化积消滞。 【主治】:①腹胀,泄泻。②胁痛,痞块。 【配伍】: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 、泄泻、消瘦。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配伍]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 ,小儿惊风,破伤风。 [配伍]配曲池治半身不遂;配日月、期门、胆俞、至阳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上廉治胸胁痛。
9
足厥阴肝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主治要点 行间、太冲主治头面五官症; 章门,期门主治肝胆、脾胃及 胁肋病。
10
行间
【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调理肝肾,清热熄风。 【主治】:①目赤肿痛,青盲。②失眠,癫痫。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 ④小便不利,尿痛。
中冲
[定位]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配伍] 配内关、水沟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 不语、舌本肿痛;配商阳治耳聋时不闻音。
4
曲泽
[定位]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 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 动,咳嗽。 [配伍] 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 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阳池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 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 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期门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①郁证。②胸肋胀痛。③腹胀,呃逆,吞酸。 【配伍】: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 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肢病。
8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 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 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 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配伍] 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泽、大陵治心痛;配梁丘、足三里、太冲治神经性 呕吐;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 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配伍] 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 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 胸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