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广告实务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网络热点传播看沉默螺旋现象

网络热点传播看沉默螺旋现象

网络热点传播看沉默螺旋现象“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为传播学效果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重新阐述了大众传播的强效果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与此同时,这个理论也受到了来自理论界和时代发展两方面的挑战。

沉默螺旋概念的阐述沉默的螺旋概念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甚至会遭到群起而攻之的情况,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即为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沉默螺旋与网络传播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和神奇的魔力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学者称:“沉默的螺旋随着网络匿名性的特点而衰退!”随后有传播学家、社会学专家也表达了不同观点。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网络不仅存在沉默的螺旋,并且所谓网络营销展业的发展壮大,依靠的恰恰是论坛、博客、微博、QQ等虚拟群体社区中普遍存在的“沉默的螺旋”。

互联网的特性就是海量信息、匿名传播、互动性强。

这些特点打破了沉默螺旋赖以存在的基础,以传统媒体所主宰的大众社会,大众传媒是唯一信息渠道,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中,持反对意见的受众必然要承受付出一定代价的风险。

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这一切。

所以说沉默的螺旋模式在网络中逐渐消解。

但是不能够说不存在,比如说在论坛上进行的讨论,有的人不跟贴。

这并不能够代表他沉默了,而是一种无声的反对。

选择沉默恰恰说明了这种观点大家并不认同或者毫无兴趣。

这是一种变相的沉默螺旋模式。

舟曲泥石流爆发的第一条信息,是通过新浪微薄告知人们,人们持有自己的太俗,事件发生,人们并没有进行大肆的抨击,只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转发与关注,但是在微博上迅速转发,可能导致相关政府没有办法覆盖信息只能见真实的信息发布。

另外2010年11月12日至11月27日在中国广州举办的亚运会,也通过现在的网络进行快速有效地传播,人们纷纷转发自己关注的亚运会信息,亚运会期间人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转发信息,在新浪微薄的热门话题一度是排行第一。

论_沉默的螺旋_理论在网媒语境下的适用困境

论_沉默的螺旋_理论在网媒语境下的适用困境

第22卷 第6期2010年11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 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 ocial S cien ces Edition)Vo l 22 No.06N ov 2010 语言学传播学研究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媒语境下的适用困境方 亚(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摘 要]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理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一传统理论是否依然适用?网媒语境下,网络传播有受众身份的隐匿性,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网络受众的年轻化,QQ群或为网络公开表达形式等网络传播特点。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媒语境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陷入困境。

我们应加强理论建设适应现实的变化,以便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关键词] 沉默的螺旋;网络传播;网媒特点[作者简介] 方亚(1987-),男,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研究。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方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该理论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针对的是当时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

该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媒介可以通过形成舆论进而对受众的态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当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然而,在随后的三、四十年里,媒介环境发生了一些改变,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逐渐成熟,进入千家万户,而且也拥有了十分广泛的网媒受众。

那么,该理论在当今网络媒体的语境下是依然适用,还是步入困境?这将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早期的!子弹理论∀认为受众就像被动接受射击的!靶子∀,他们面对媒体的!射击∀只能应声而倒,因而,媒介具有强大的威力。

但按照后来的眼光来看,!这种看法基本属于天真的和简单的观点∀。

[1](P290)随后,拉扎斯菲尔德领导的哥伦比亚学派进行的一传统系列效果研究开启了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理论,也彻底的摧毁了!子弹理论∀的观点。

在沉默的螺旋中找到上升的方向——都市频道广告运营策略分享

在沉默的螺旋中找到上升的方向——都市频道广告运营策略分享

源进行商业转化 ,提 升资源变现率 ,协 同打造广 告团队的
整 体 专 业 化 水 准 。因 此 都 市 频 道 的 广 告 团队 形 成 了 配 合 作 战 ,精 准 务实 的 风 格 。
四 、广告 经 营与产 业 经济 齐 头并进
二 、转换 角色 ,围绕 “ 市场 "倒 推式
服务
媒体竞争升级的 同时 ,也 在推动广告主的投放理念朝
队 是凝 聚每个球员都 自愿 自发地 为进球 贡献自己最大的努
力 。所 以组 织和个人的关系 ,本质是奉 献关系 ,能够在团
市场的话语权和占有率 。
队协作 中产生一种 能力 ,超过个体本身的能 力 。作 为频道
广 告团 队的管 理者 ,主 要精 力就是 做组 织构 架 的设计 工
三 、 定 制 合 作 ,注 重 合 作 实 效 与 动 销 效 果
程度 上取 决于 媒体能否准确了解企业的需求 ,能 否给出简 单可行的解决方案 。 河南都 市 的广告 经营 团 队的服 务理 念在 近几 年完 成
了 “ ME T O W E”的升级 ,面对市场我 们转变角色 和 客户站在一起 ,保 持同~个视角 ,寻找销售和传播 中遇 到
的痛点 ,从产 品周期 出发准确描 述企业现阶段需求 ,定制 倒推式服务 。因此初期接触广告 客户 ,我们提出的第一个 问题 ,是问产品和渠道在河南市 场 目前的状态 ,进而了解

路 。今年我 们又受邀加 入 “ 长江新卫视 ”,进一步对 区域 市场进行 影响力渗透 。该组织成立 后 ,启动项 目是联 合芒 果TV打造 的 《 完美假 期 》真人生存 秀节 目 ,吸 引立 白集 团进 行联合冠名 ,为区域媒体联动 打造了更精准 的交 流平

关于影响的几个传播学理论

关于影响的几个传播学理论

1.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理论是由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艾尔-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在1974年提出的。

简单来说,这个理论说的是:如果人们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少数派,就不愿意发言;如果觉得自己和多数人看法一致,就敢于发言。

这样一来,多数意见的声音会越来越大,少数意见会越来越沉默,成为一个螺旋式的过程,最终形成「一言堂」。

这个理论里面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地方:第一,在这个螺旋式的过程中,媒体扮演了重要作用。

人们不可能自己去做民意调查,大家对「主流意见」的感知,一部分当然是来自日常生活的观察,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媒体的报道。

如果媒体只关注多数意见,忽略少数意见,就会增强主流意见给少数群体造成的压力,从而加速这个螺旋的过程。

而如果媒体能够给予少数意见充分的呈现,那么少数群体感受到的压力就会减小,沉默的螺旋效应也就会减弱。

第二,沉默的螺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人们害怕自己被孤立。

当处于少数群体的时候,人本能的会有一种恐惧感。

而当处于多数群体的时候,人就会更有安全感。

因此,如果少数人群的恐惧感被加强,沉默的螺旋也会变得更为明显。

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缓解少数人群感到的孤立感、恐惧感,我们就能减缓这个通向「一言堂」的过程。

2.议程设置理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1) 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2) 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浅析“沉默螺旋”现象在网络传播中的功效转变

浅析“沉默螺旋”现象在网络传播中的功效转变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朋友们在餐桌上聚会时,总会讨论一些事情,或社会时政,或生活趣事。

大家各抒己见,虽然观点各异,但总会有一些声音成为主流。

几轮的争辩后,次要声音开始逐渐消失,各声道趋于统一。

1“沉默的螺旋”现象的理论渊源这种现象便是传播学中强效果论的典型代表“沉默螺旋”现象,该理论最早由德国学者伊丽莎白•纽曼提出。

20世纪70年代,纽曼通过对德国大选中舆论的调查后,首次提出了群体中的“意见气候”对个体意见形成产生的影响。

而在随后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一书中,纽曼对该理论做了全面的论述。

根据纽曼的总结,她发现当群体在表达一种情绪、观念时,群体中的少部分人会受到多数人的影响。

多数人的意见成为主流时,少部分人的声音会变得越发微弱,多数意见愈发强大之时,便形成了舆论。

这种现象之所以会产生,是源于个体对于周围“意见气候”的感知和对孤独感的恐惧。

为此,纽曼提出了“沉默螺旋”现象得以存在的理论依据:1.社会使背离社会的个体产生孤独感;2.个体经常恐惧孤独感;3.对孤独的恐惧感使个体不断地估计社会接受的观点是什么;4.估计的结果则影响了个体在公共场合的行为[1]。

随后,纽曼将该理论引入大众传媒机制,发现大众传播通过它的影响力不断制约着舆论的形成。

在现代社会,人们判断周围信息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社会群体,二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媒不仅以新闻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同时,还以评论、讨论等多种形式来表明意见。

传媒的意见也会成为个体感受“意见气候”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将大众传播机制引入该理论进行考察,极具创新性。

首先,人们开始认识到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以及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次,经大众传媒传播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和广泛的特点,容易被当作“多数”意见而为人们认知。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现象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现象

时间短,加之费用低廉,利用价格优势可吸引大批刚起步的企业。

被利用起来的公共洗手间九牛一毛,洗手间广告仍是极具潜力的蓝海市场,将其广告投放在二、三线城市有助于小企业提高知名度。

其次,注意广告内容与场地的适宜性。

例如不能在学校的洗手间投放性广告,单间洗手间门板内侧不要直接展示食品等。

最后,注意洗手间广告位置安排的有效性与形式的多样性。

充分利用镜面,在商务楼洗手间的镜子上印上一些衣服的样子,人们照镜子时就可以像试衣服一样,对于自己合适的衣服产生购买欲望。

单间卫生间外门板可以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如拉起门把手的地方可以做保龄球的广告,将其把手做成保龄球上的手洞,可以让受众加深印象,有很强的互动性。

纸巾盒上喷绘出森林的样子,抽掉的纸越多,森林树木越少,十分有视觉冲击力。

在单间洗手间内部喷绘大面积的场景,如模拟滑雪场和泳池,让受众在无聊的如厕时光里犹如身临其境。

□参考文献①张莉,《解读公共洗手间广告》[J].《编辑之友》,2007(4):76-77②邓秋菊,《角落媒体:异军突起的分众传媒———以洗手间广告为例》[J].《现代商业》,2008(26):284(作者:戴倩,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文学系广告学学生;张燕,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传播系教师)责编:周蕾一、现代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如果说广告的初衷是促使消费者消购买产品,那么现代广告的诉求则远超过于此。

现代广告无论是从传播方法的运用还是广告的制作手段上都已打破了以前通过人们单纯的感官和听觉刺激来加强消费者记忆的局限。

在这个被各式各样符号、影像充斥的时代,人们没有办法对众多同时出现在眼前的图像产生连锁记忆或者选择性记忆;在这个消费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人们已经从产品认知层面上升到精神享受层面的阶段,一则产品的广告是否打动人心,一个品牌的形象是否能衬托出消费者独特、个性化的消费观念,才是现代广告主们积极追求的目标。

现代广告中,大多数与女性沾边的产品及品牌的广告非年轻漂亮的女性形象莫属,“神秘、性感、妖娆、妩媚”,这样的词汇仿佛已经成了现代广告中女性形象的代名词。

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大众传播媒介起什么作用?请举例加以说明。

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大众传播媒介起什么作用?请举例加以说明。

问: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大众传播媒介起什么作用?请举例加以说明。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举例:江歌案中,刘鑫被江歌母亲曝光后,因为她对此事没有悔改之心,不愿说出真相,网友纷纷前来指责她。

一时间,舆论的矛头全都指向刘鑫,而凶手陈世峰的关注率却很低。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太多人去声讨刘鑫,原本关注凶手的人也加入了声讨她的行列中,却无形中降低了对陈世峰的关注度,直到江歌母亲发起请愿,人们才关注回凶手。

关于广告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_毕业论文选题_

关于广告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_毕业论文选题_

关于广告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媒体类、传播学类媒体类、1、网络传播中的传播模式论、2、e时代把关人的角色转变、3、对于媒介娱乐化的思考、4、“沉默的螺旋理论在领域的特征体现、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沉默的螺旋理论5、中国台湾中兴百货的意识流广告、6、媒体组合策略探讨(以某品牌为例)、媒体组合策略探讨(以某品牌为例)7、中国媒体伦理道德原则、8、(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广告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报纸9、传统广告媒体的挑战与机遇、10、新媒体在广告中的应用、11、对于媒体公信力的思考、(二)创意、品牌、文化类创意、品牌、1、“美女战略在广告中的应用、美女战略美女战略”在广告中的应用2、广告中的女性形象、3、(恐惧、悬念、幽默、拟人等)技巧在广告中的应用、(恐惧、悬念、幽默、拟人等)、(恐惧4、广告的“神似与“形似、广告的神似神似”与形似形似”5、广告中(怀旧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表现、广告中怀旧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表现怀旧主义6、与明星代言与体育用品广告、7、现代社会亚文化(如左岸、布波等)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现代社会亚文化(如左岸、布波等)8、广告中的意识倾向与偏见、9、品牌导向与广告应用、10、创意就在你身边——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创意就在你身边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11、创意与生活经验、12、论品牌的核心价值与创新、13、某品牌护肤品的促销策略、某品牌护肤品的促销策略14、广告创意的设计要求、15、广告的韵味与品味、16、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17、论商品各在价值层次广告中的体现(如核心价值、附加价值等)、论商品各在价值层次广告中的体现(如核心价值、附加价值等)18、谈商品的(附加、符号)价值、谈商品的(附加、符号)19、广告中的人文主义表现、20、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的影响、21、广告创意艺术谈、2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23、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广告的影响、(三)消费行为、广告心理消费行为、1、不同年龄段的广告心理(儿童、青年、老年等选一)、不同年龄段的广告心理(儿童、青年、老年等选一)2、从某一著名品牌看广告策略与消费心理的关系、3、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广告的影响、4、广告心理的变化趋势及度的把握、5、事实性思维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6、消费心理分析与广告(具体某一广告类型、消费心理分析与广告(7、新时代消费心理对营销的影响、(四)广告与营销、公关广告与营销、1、买方市场下企业的市场营销、2、论企业营销的战术策略、3、某品牌的营销策略分析、4、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体育营销(cba、足球俱乐部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体育营销(、足球俱乐部等)5、提高市场销售率常见的错误和对策、6、论经济全球化下的市场营销、7、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8、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9、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因素分析、10、差异化策略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11、危机公关的技巧和应用、12、公共关系与企业营销战略、13、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14、谈可口可乐的危机公关、(五)广告法规与管理类1、从××(如欧典地板、新兴医院、藏秘排油、锅王胡师傅、亿霖木业等)事、(如欧典地板、新兴医院、藏秘排油、锅王胡师傅、亿霖木业等)件看虚假广告的治理2、虚假广告的治理——认清本质加以管理、虚假广告的治理认清本质加以管理3、我国对公益广告的管理、4、谈比较广告在中国的发展方向、5、广告艺术与广告真实度、6、从××(如耐克恐惧斗室等)现象看广告审查制度、(如耐克恐惧斗室等)7、论我国的广告审查制度、8、谈广告代理制在中国的适应性、9、论悬赏广告的法律规范、10、中外广告法规比较、11、浅谈造成无效广告的原因、12、浅谈××(烟草、酒类、药品、医疗、食品、化妆品、印刷品、电视直销、浅谈(烟草、酒类、药品、医疗、食品、化妆品、印刷品、等)广告的监督管理(六)平面广告设计类1、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2、谈平面设计的本土语言、3、图形创意的表现在广告中的运用、4、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5、平面广告中色彩要素与人的情感联系、一、营销传播:营销传播:1结合个案分析事件营销2促销活动与广告传播策略3营销策略与广告传播4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探源5整合营销实务研究6市场营销与广告策划方法研究二、视觉传达:视觉传达:1媒介形态转型与广告视觉传达2广告设计与图形语言研究3印刷广告与编排设计研究。

“沉默的螺旋”理论与网络传播

“沉默的螺旋”理论与网络传播

“沉默的螺旋”理论与网络传播作者:唐利军来源:《新闻世界》2008年第07期【摘要】当传播的步伐进入网络时代时,网络以其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的三个特点征服了人类。

当网络传播经过兴起、发展、成熟至今时,那些曾经成功诠释了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理论在这个网络媒介大行其道时,被毫不留情地提出了置疑,“沉默的螺旋”理论也未能幸免,本文旨在证明该理论不仅没有因为强势的媒介——网络媒介而沉没,而是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出现。

【关键词】沉默的螺旋网络传播舆论沉没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1974年,德国传播学者诺伊曼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论文中提出“沉默的螺旋”①的概念。

它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②该假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和社会学。

有三个关键概念:害怕孤立、意见气候、准感官统计。

“害怕孤立”:从心理学看来,引发人类社会行为的最强烈的动力之一就是“不被孤立”,个人会因为害怕孤立而改变自己的行动;“意见气候”: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状况,包括现有意见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意见③;“准感官统计”:每个人都具有“准感官统计”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判断“意见气候”的状况,判断什么样的行为和观点被他们所处的环境认同或不被认同,什么样的意见和行为正在得以强化或弱化。

尽管网络传播与传统的大众媒介在传播方式上有近乎本质的差异,但是传播的社会控制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因此,原有的各种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在做相当的改造之后,可以继续在因特网研究领域得到发展”。

④鉴于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大众传播的特性,网络空间中“沉默的螺旋”的表现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
9
1、太太口服液的广告———“不用化妆,肤色还是这么好”,就是一则很好的例子。 公司经过一系列调研,确定目标受众的关注点是“肤色”,把广告诉求落脚在“自 然显现完美肤色”上,通过唯美的电视画面,运用意见领袖突出气质及其完美肤色, 迅速俘虏了生来爱美、爱浪漫的女性受众,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并经过媒体反复 巩固,促使多数消费者完成消费行为。
郎咸平称,顾雏军的运作手段往往是通过介入被收购公司管理层后,大幅提 高企业运营费用,提高公司亏损幅度进而压低收购价格来实现的。
郎咸平昨天在发布会上表示,可能是因为自己三年前曾披露德隆的问题,而 三年后的今天,德隆果真出现问题而崩盘,印证了自己的观点。因此,顾雏军坐 不住了,格林柯尔也成为第一家公开回应“炮轰”的企业。
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室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和特定争议中,非 理性、不正确的观点完全可以主导事态的发展,很多时候,对社会会产生巨 大的破坏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希望产生一种更加有利于理性和建设性的意 见表达并成为多数和优势的机制产生。
总之,“沉默的螺旋”理论始终存在于消费领域,指导着市场上的一系列广告行为,
使消费者对广告商品的消费观念上升成为主流消费观念,最终实现目标消费群 体的购买行动。在日常理性的消费者市场上,广告商必须自主接受理论的指导, 同时还要尊重消费者的心理,遵循市场规律,注意规避“反沉默的螺旋”行为。
11
12
2、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广告可选用“领袖意见型”、“现场体验型”和“情 感征服型”三种表现形式来实现不同层次的螺旋模式。“领袖意见型”广告比 一般“名人广告”的范围要宽泛,意见领袖的选择必须符合产品的特性。“班尼 路”可以请F4代言,“利朗”商务男装由陈道明代言非常适合,“高露洁”广告中运 用口腔专家证明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现场体验型”适用于医药、美容、 保健类产品,利用意见领袖在大众媒介的现身说法感染潜在受众,最终促使其购 买行为。“情感征服型”广告,一般适用于处于市场巩固阶段的品牌,其优势品 牌已经形成,品牌文化成熟,LOGO在绝大多数消费者心中不会产生歧义。

“沉默的螺旋”模式总结

“沉默的螺旋”模式总结

“沉默的螺旋”模式总结沉默的螺旋模式(Spiral of silence Model)一概述沉默的螺旋模式是一个描述有关舆论生成及大众传播媒介对其重要影响的模式,1973年由德国的传播学者纽曼提出,属强大效果论的代表观点。

他于1973年在《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一文中首先提出该理论,并在1980年《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

此观点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趋势有强大的效果,但是,由于过去研究的局限性,这种效果一直被缩小了,或未能测试出来:二是在舆论传播中,大多数人都有被孤立的恐惧,个人如果觉得自己的意见是站在少数人的一边,便会倾向于保持沉默,如果觉得自己的观点与大众主流保持一致,便会侃侃而谈。

这样便开始了一个一方日渐沉默而另一方却日渐高涨的螺旋上升过程,并把不断上升的一方的意见确立为主要舆论倾向。

二大众传媒与沉默螺旋的关系由于个人的感受和判断大多来自媒体所提供的讯息,人们常说在媒介面前感到无助,这种无助有两种情况,一是获得大众对某种事业或观点的支持的困难,二是人们在面对大众媒介时的无能为力。

大众传播以三种方式影响沉默螺旋,一是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二是对何种意见正在增强形成印象,三是对何种意见可以发表而不会遭受孤立形成印象。

而大众传播只要发挥它的累计性、普遍性和共鸣性的功能来营造意见环境,就能发挥强力的传播效果。

三公众舆论与沉默螺旋公众舆论通常是指公众对现实社会中近期发生的、能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或某种社会现象及问题所表达的共同态度、意见和情绪。

纽曼认为,“沉默螺旋”在影响公众舆论上最为明显。

它建立在四个假设上,一是人们知道什么观点流行而什么不流行,这种感觉能使人们对舆论做出知识性的猜测,并且能够感觉到赞成或反对某一见解的人数百分比。

二是人们根据上述感觉调整自己的意见表达。

纽曼作了许多研究来支持这些假设,如“火车测试”的实验、“政治选举”的民意调查等。

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

理论背景:p200传统上认为舆论就是人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得出一个大家都相对满意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是舆论的过程。

这主要是从政治民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像是在决定一项法律法规或者决议草案的时候,大家经过一番讨论然后举手表决。

但是,舆论并不仅仅局限在狭隘的政治领域,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舆论对于个人和群体都有着强大的约束力。

舆论能够对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意向产生巨大的作用。

P2191965年联邦德国举行议会选举,主要竞争对手一方是社会民主党,一方是基民盟和基社盟的联合阵线。

在整个竞选期间双方始终处于并驾齐驱的状况,第一次估计的结果出来,两党均有获胜的机会。

然而6个月后,既在大选前的2个月,基督教民主党与另一个党获胜的可能性是4:1,对基督教民主党在政治上的胜利期望升高有很大的帮助。

在大选前的最后两周,基督教民主党赢得了4%的选票,社会民主党失去了5%的选票。

在1965年的大选中,基督教民主党以领先9%的优势赢得了大选。

对于最后投票之际发生的“雪崩现象”,时任阿伦斯巴赫舆论研究所所长的诺依曼决定要认真找出原因,在对选举期间所收集的资料进行重新分析之后,诺依曼发现:P219(红线)。

这一年大选带来的困惑和对它的解释逐渐发展成为沉默的螺旋的概念。

理论内涵: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因为害怕孤立,他便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其实,这种认识几乎每个人都有的情况,这也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和趋同心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这样的过程中,除了害怕遭到孤立之外,往往还会有些人会在心理怀疑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真理往往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里”。

这对亲身经历过“文革”造势的中国人对此体会也更深,在那个阶段,往往人们都是睁着眼睛说假话。

在这样的过程中,占支配地位的或日益得到支持的意见就会愈加得势,另一方则越来越失去支持的声音。

这样,一方表述而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意见。

论文课文献综述

论文课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沉默的螺旋”理论与广告传播下的“从众现象”的关系前言:社会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从众”。

其定义为“个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从众行为可以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由于近年来广告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在消费时多数会选择跟随大众一起拥护的广告品牌。

这也是与“沉默的螺旋”理论有着密切联系的一种公众行为。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意识的累积性、普遍性及共鸣性。

大多数人都力图避免因单独持有某些态度而造成的孤立。

一个人一旦了解哪些观点是占优势的或普遍得到支持,会调整自己的看法与优势意见保持一致,这样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

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导致从众购买的消费行为是“沉默的螺旋”现象在广告传播中的具体体现。

但由于在最近几年里,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的发展愈发壮大,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体的时代,现今网络广告传播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形成了一个新挑战。

由于在网络上无需面对面交流,网民不惧怕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网络传播带给了人们更大程度的交流与自由表达的空间,而这正是“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中所缺失的。

正文:新闻学者对与本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以不同的思路和内容为研究的方向,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目前对“沉默的螺旋”理论与广告传播下的“从众现象”的关系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沉默的螺旋”的质疑声不断出现目前的专家学者的研究中,对“沉默的螺旋”的质疑的学术观点已有一些了,不像当初刚传播这个理论的时候被绝大多数传播学者奉为无可怀疑的定律。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沉默的螺旋”刚被引进,恰逢中国的电视发展进入到腾飞阶段,广告业发展也处于迈向繁荣的时期,某种观点一旦经过大众传播媒介,就可以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产生强大的效果。

但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由于随着互联网的猛烈发展和壮大,网络传播的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对传统媒介结构的冲击, 因而该理论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强大挑战。

解读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

解读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

解读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提要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锐媒体类型强势闯入传媒阵营,使得传统的媒体生态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多曾被奉为圭臬的传媒理念因此而面临冲击或重构,仍然固守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方式显然不合时宜,网络时代传媒业要更加迅速而稳健的发展,需对一些传媒理论进行重新解读与完善。

其中,“沉默的螺旋”理论无疑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例。

关键词: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弱化;存在的合理性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锐媒体类型强势闯入传媒阵营,使得传统的媒体生态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多曾被奉为圭臬的传媒理念因此而面临冲击或重构,仍然固守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方式显然不合时宜,网络时代,传媒业要更加迅速而稳健的发展,需对一些传媒理论进行重新解读与完善。

其中,“沉默的螺旋”理论无疑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例。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20世纪七十年代由德国传播学家、政治学家诺埃尔-诺依曼首先正式提出,是颇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理论。

进入互联网时代,对该理论的认识,我们显然不能仍停留在过去针对传统媒介研究的基础之上,而要结合网络自身的特点进行重新解读。

从网络刚刚兴起之时,具有敏感学术嗅觉的学者便对此理论提出了新的解读,但不少人直接走向“坚持‘沉默的螺旋’理论依然适用于网络传播”或“认为‘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已经失灵”的极端,这两种论断未免过于绝对化。

笔者认为,网络的出现对“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所强调的传统媒体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并没有完全消解这一理论存在的合理性。

在此,冒昧地对这一理论做一番个人主观化的解读。

一、网络出现对这一理论中强调的传统媒体所发挥作用的弱化诺依曼关于这一理论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尚未普及条件下的传统媒体时代,自然无法完全预见到网络环境下的新变化。

传统媒体时代,在传播活动中,作为传者的媒体在很大程度是居于强势的主体地位的,“灌输”的意味比较浓重,而多数受者则基本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相对作为传者的大众媒体而言,受者发出的声音是比较微弱的。

新媒体语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变化及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变化及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变化及分析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普及极大地延展了话语空间,在新媒体语境下,借由新媒体扩展的网络平台逐渐成为新兴的公共舆论场,人人都能成为信源,人人皆可发声,甚至个别网络意见领袖时而能成为一些公共议题的舆论推手,成为公共事件反转的关键。

因此,学术界逐渐出现唱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论调,有学者认为该理论已过时,不再适用当今社会情境。

但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待该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依据——公众压力和从众心理,实际上并没有随着空间的拓展而减弱,反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有了新的变化。

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重新认识并合理利用该理论对大众舆论进行科学引导是值得深入探索的。

标签:新媒体;沉默的螺旋;社会心理在当今互联网日益普及、新媒体大行其道的语境下,有学者认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其独特的匿名性和开放性消解了对个体意见表达的影响。

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低准入门槛、强互动性、个性化的特征也促使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公共话语权的转移,受众有取舍地接收信息的自主选择权以及在公共领域畅所欲言的自我表达意识得到了解放,借助网络平台他们可以各抒己见,“人人都有麦克风”。

在一些公共事件中,个别网络意见领袖成为导致网络舆论发生偏转的关键性因素。

这种“少数人”成为事件发展关键转折点的事例仿佛印证了反“沉默的螺旋”的说法,然而,仅以此类案例来推断理论不适用当今社会环境,未免为时过早,在新媒体语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新时期产生了新的变化。

一、“沉默的螺旋”在新时期的变化互联网塑造了一个网络虚拟平台,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日益紧密贴合,线上线下两个空间的距离边界也不断被打破,可以说两个空间正在日益融合。

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和网络世界的人际交往相似又不同,国家对于网络空间的治理措施使得原本匿名、低准入门槛的网络世界越发透明化、法制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理论的考察,不难发现有以下变化产生。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广告实务中的运用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广告实务中的运用

第8卷第5期2008年9月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MASSM E D I A VOC ATI O NAL TECHN I CAL COLLEGEVol .8No .5Sep.2008[收稿日期] 2008-06-21[作者简介] 曾红宇,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管理系教师。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广告实务中的运用曾红宇(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管理系,湖南长沙410100) [摘 要] “沉默的螺旋”理论自被提出以来,在政治、社会舆论、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经济领域提及甚少。

在消费领域,每一场流行风潮的兴起,每一个品牌的成长,“沉默的螺旋”理论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形成主流消费意见。

广告人在广告实践中有意识地以“沉默的螺旋”理论为依据,将使市场上主流消费意见的形成过程更加理性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沉默的螺旋”理论;广告实务;运用;舆论环境[中图分类号] 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454(2008)05-0071-04 “沉默的螺旋”最早由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该理论进行了全面概括。

“沉默的螺旋”现象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强势”的声音越来越强,“弱势”的声音逐渐沉寂。

“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由三个命题构成:第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心理过程;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该假说提出后,业界就其成立前提条件进行多方论证,并给予高度肯定,其逐步形成主流意见的功能在大众传播、政治、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方面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运用,而在经济领域,“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形成和改变主流消费观念上的作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实际上,诺依曼提出“沉默的螺旋”假说之初就明确指出,“任何‘多数意见’、舆论乃至流行或时尚的形成,其背后都存在着‘沉默的螺旋’机制。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当代的解读精品文档5页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当代的解读精品文档5页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当代的解读“沉默的螺旋”理论起源于1974年,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纽曼在其文章《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理论》中提出的。

在当今网络传媒为主导的新传媒时代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它不会因此失去现实支持,而是需要我们用现代的视角对其进行另外一番解读。

一、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介作用弱化理论刚提出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网络开始兴起的时期,而随着网络逐渐普及和网民的不断增加,新兴传播媒介也正在取代传统媒介所发挥的效用。

传统的三大媒介——电视、报纸和广播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单向的传播方式,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和观点,很少人可以主动地向大众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一状况随着微博、博客、BBS等可以随时分享自己观点的媒介的出现和普及而得到根本上的改变。

1.网络传媒拓展出了新的虚拟空间,使人们不再满足于现实的交往空间。

2.随着网络匿名化趋势的发展,人们不再害怕由于发出异于大众的声音而受到孤立,甚至他们会随心所欲地在网络空间上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

3.网络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随着媒介应用工具的扩展,其跨地域性得到大大加强,只用几秒钟的时间,隔海相望的好友就可以分享到你最新的事情。

如此一来,理论中的第一个命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人们在社会空间中受到的孤独感可以一定程度上从网络虚拟空间中得到弥补,社会心理机制似乎不再起作用。

但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空间也不是完全自由的,用户的真实资料和ID仍然将网民限制在一个可视的空间之内。

也就是说,在网络空间内,发出不同于大众的声音依然可以被其他网民看到,受到传媒自身的限制,社会心理在这个层面上依然发挥着作用,而只是作用的环境产生了变化而已。

毕竟习惯了现实生活的从众行为,在虚拟世界中也难以短时间内改变,网络空间上的被孤立也可能会比现实空间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

再次,人们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还受制于意见表达之后的利益期待,人们是否发出异于大众的声音是经过考虑其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之后做出的行为,往往错误的言论在网络上会招惹到众人的攻击,所以很多网民使用微、博客时还是显得“沉默是金”。

沉默的螺旋理论与广告传播的关系

沉默的螺旋理论与广告传播的关系

沉默的螺旋理论与广告传播的关系沉默的螺旋理论与广告传播的关系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意识的累积性、普遍性及共鸣性。

那么什么是“沉默的螺旋”理论呢?沉默的螺旋概念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

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

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大多数人在用自己的态度做出选择时会有一种趋同心态,当个人的意见与其所属群体或周围环境的观念发生背离时,个人会产生孤独和恐惧感。

于是,便会放弃自己的看法,逐渐变得沉默,最后转变支持方向,与优势群体、优势意见一致。

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优势意见强化抬高、确立为一种主要意见,形成一种螺旋式的过程。

这一理论把大多数的传播学者从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有限效果模式”的热衷带到了对“强大效果论”的坚信的时代。

因此,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广告传播会增强消费者现有的需求和欲望,使他们感知和了解广告信息。

触发消费者的习惯性购买行为,增强消费者的感觉和情感,使他们偏好于某一产品。

传播者的主观意图仅仅是广告传播的一个方面,客观效果如何,更取决于受众接受广告之后的反应,这便是广告传播的核心概念。

传播中的经验泛指个体的全部生活经历。

在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共同的经历越多,相互分享的思想越多,交流可同时沟通。

具体的了解了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广告传播的一些知识,那么沉默的螺旋理论与广告传播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其实沉默的螺旋理论与广告传播是双向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大多数人都力图避免因单独持有某些态度而造成的孤立。

一个人一旦了解哪些观点是占优势的或普遍得到支持,会调整自己的看法与优势意见保持一致,这样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

广告传播中“沉默的螺旋”效应研究

广告传播中“沉默的螺旋”效应研究

广告传播中“沉默的螺旋”效应研究
徐艟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传统媒体时代,广告异议微乎其微广告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引起受众对产品诉求的共鸣,以俘获受众,形成有利的舆论导向,促使消费者完成消费行为。

在传统媒体时代,产品宣传依赖广告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很多企业用大量资金投放广告,竭尽全力宣传自己产品的好处。

由于媒体资源有限,消费者即使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总页数】2页(P76-76,77)
【作者】徐艟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大学生网络亚传播圈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 刘红胜;韩晓
2.网络传播中"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弱化 [J], 王澜
3.广告策划中的说服性传播与睡眠效应分析——以“中粮全产业链”广告为例 [J], 陈淑萍;易宁
4.徽州装饰图形符号在影视广告视觉传播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J], 江明荟;刘丽
5.戏仿助力传播效应——谈电影经典桥段在视频广告中的作用 [J], 孙爱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第5期2008年9月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MASSM E D I A VOC ATI O NAL TECHN I CAL COLLEGEVol .8No .5Sep.2008[收稿日期] 2008-06-21[作者简介] 曾红宇,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管理系教师。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广告实务中的运用曾红宇(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管理系,湖南长沙410100) [摘 要] “沉默的螺旋”理论自被提出以来,在政治、社会舆论、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经济领域提及甚少。

在消费领域,每一场流行风潮的兴起,每一个品牌的成长,“沉默的螺旋”理论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形成主流消费意见。

广告人在广告实践中有意识地以“沉默的螺旋”理论为依据,将使市场上主流消费意见的形成过程更加理性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沉默的螺旋”理论;广告实务;运用;舆论环境[中图分类号] 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454(2008)05-0071-04 “沉默的螺旋”最早由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该理论进行了全面概括。

“沉默的螺旋”现象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强势”的声音越来越强,“弱势”的声音逐渐沉寂。

“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由三个命题构成:第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心理过程;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该假说提出后,业界就其成立前提条件进行多方论证,并给予高度肯定,其逐步形成主流意见的功能在大众传播、政治、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方面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运用,而在经济领域,“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形成和改变主流消费观念上的作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实际上,诺依曼提出“沉默的螺旋”假说之初就明确指出,“任何‘多数意见’、舆论乃至流行或时尚的形成,其背后都存在着‘沉默的螺旋’机制。

”[1]也就是说,“沉默的螺旋”机制同样存在于消费领域。

事实上,“沉默的螺旋”理论中主流意见形成过程的三个作用———制造舆论环境、培育意见领袖、媒体反复巩固———在广告实务的运作中经常同时出现。

广告传播是新的消费观念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人类的潜在欲望不断被激发,社会的消费就会不断增长。

广告正是利用劝服和诱导来不断激发人们的潜在欲望,刺激消费。

”[2]“沉默的螺旋”机制在广告实务中的存在是客观的,并带有一定强制性,它始终指导着广告活动,帮助形成主流消费观念。

随着市场对广告效果的不断追求,“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广告实务中的具体指导作用将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某种程度上,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过程是改变或扩大消费者习惯领域的过程。

产品占有市场的过程是一个主流消费观念形成的过程,也是“沉默的螺旋”模式实现过程。

广告实务各环节服从并服务于这个过程。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整个过程的指导力量。

按照A I D AS 理论,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广告实务中的运用进行论证,就更具科学性。

广告实务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为方便研究,笔者将广告实务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策划阶段、实施阶段和监管阶段。

—17—一、策划阶段要达到理想的广告效果,策划前期必须对目标市场有一个全面认识,然后确定具体的广告方针。

这是“沉默的螺旋”理论发生作用的起点。

因此,在广告运作之初,广告商必须有一份完备的广告策划案。

广告的策划案包含市场调查、广告定位、广告表现和名人选择四个方面。

(一)市场调查不要妄想一则广告能打动所有的人,广告运作的第一步必须找出目标消费者,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沟通策略。

广告策划初期进行市场调查的基本信息包括:目标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方式、文化程度、购买习惯、价值观念、收入状况等。

这也是广告定位的基础工作,是为消费者观念“螺旋”过程的启动打开出口,只有了解消费者基本情况才可能策划出有吸引力的广告。

市场调查必须明确广告目标,成功的广告策划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比如要迅速打开市场可以利用受众正在形成的舆论环境,引起受众对产品诉求的共鸣。

太太口服液的广告———“不用化妆,肤色还是这么好”,就是一则很好的例子。

公司经过一系列调研,确定目标受众的关注点是“肤色”,把广告诉求落脚在“自然显现完美肤色”上,通过唯美的电视画面,运用意见领袖突出气质及其完美肤色,迅速俘虏了生来爱美、爱浪漫的女性受众,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并经过媒体反复巩固,促使多数消费者完成消费行为。

(二)广告定位广告定位是确保新产品引发的消费观念形成强势意见,从而向主流消费观念螺旋上升的关键。

在一系列的市场调查以后,广告要解决“说什么”的问题。

广告定位是整个策略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定位不准,螺旋模式也就无疾而终。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商品销售,因此,广告定位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回答怎样才能使消费者购买我所生产的商品,而不是其他同类商品或替代品。

广告定位必须做到精、准、浅。

精就是内容必须精确体现产品定位,不产生任何歧义;准是找准目标消费者,使广告定位覆盖尽可能全面的目标市场;浅是指广告定位要简明、清晰,受众对广告的关注十分有限,不可能费心思去感受高深的广告理念。

简单地说,广告定位必须在进行目标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提出消费者的“购买理由”,并把这个“理由”作为广告主题。

通过大众传播及领袖推荐,这个“理由”在目标消费者中形成一定范围舆论环境,经媒体反复作用,使这个舆论环境的范围越来越大,成为主流意见。

(三)广告表现在每一个效果模式初期,一则成功的广告都预示着新一轮的“螺旋”过程即将开始。

在确定具体表现方式时,要加以科学的评估,综合考虑品牌形象、市场定位、信息强度、受众心理等各种复杂因素,对广告内容细细斟酌。

广告要想促成主流意见,实现“沉默的螺旋”模式,至少具备4个特征:广告能立刻引起注意;广告能引导人的视线去注意广告的主要部分;广告的主要部分必须容易被记忆;广告能引起预期的联想和感觉。

主题确定了,接下来就是解决“怎么说”的问题。

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广告可选用“领袖意见型”、“现场体验型”和“情感征服型”三种表现形式来实现不同层次的螺旋模式。

“领袖意见型”广告比一般“名人广告”的范围要宽泛,意见领袖的选择必须符合产品的特性。

“班尼路”可以请F4代言,“利朗”商务男装由陈道明代言非常适合,“高露洁”广告中运用口腔专家证明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现场体验型”适用于医药、美容、保健类产品,利用意见领袖在大众媒介的现身说法感染潜在受众,最终促使其购买行为。

“情感征服型”广告,一般适用于处于市场巩固阶段的品牌,其优势品牌已经形成,品牌文化成熟,LOG O在绝大多数消费者心中不会产生歧义。

广告表现类型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产品的特征、市场特点以及所处的螺旋阶段因素,因时制定,因事制定。

“意见领袖型”和“现场体验型”现在相对成熟,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爱和尊重的心理不断加剧,“情感征服型”—27—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

(四)名人选择螺旋模式中对意见领袖的选择一定要有前瞻性,除了考虑名人本身的形象与产品特质的关系外,还必须对名人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有所防范。

如在日本教科书事件和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后,广告商对代言人的选择应尽可能回避日本明星。

一直不太关注目标市场舆论环境的“第五季”饮料反常道而行之,邀请日本歌后滨崎步代言,结果在由“日本要求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事件”引发全国大规模的“抵制日货”活动中处境相当尴尬。

这无疑加剧了“第五季”消费观念螺旋上升过程的反复。

二、实施阶段不管策划方案多么缜密,实际操作都不会十全十美。

环境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方案中假定的环境条件也随时都可能改变,因此,广告在实施阶段,要对发布时机、媒体选择、投放频率和广告成本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螺旋模式顺利实现。

(一)发布时机选择广告时机是营销策略最重要的一环。

广告发布的时机与周边环境息息相关:在什么时候发布新产品广告,如何利用竞争对手的失误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如何巧妙地利用社会热点以及流行周期等。

适时利用和把握时机,可以令广告效果事半功倍。

特殊的时间、机遇往往会带来出人意料的市场变动,所以巧妙地利用时机会大大降低用来激发人们潜在欲望的成本。

2001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到会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全都身着唐装这一我国民族服饰。

明眼的商家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把到会的各经济领导人作为唐装这一流行风潮的意见领袖,舆论环境立刻形成,主流消费观念也是水到渠成。

一时间,唐装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二)媒体选择“沉默的螺旋”模式要靠大众传媒营造意见环境,影响和制约舆论。

广告是非人际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大众媒体。

随着个人生活方式多样化,大众传媒出现了分层化,覆盖特定区域市场的媒体激增。

在选择广告媒体时,必须重点关注产品的性质特点与媒体特点的适应性,目标对象的媒体接触习惯以及广告成本三大要素。

把产品特点、媒体、目标消费者三者结合考虑,可以最有效地引起目标消费者的关注,快速形成舆论环境。

不同类型的商品有不同的消费者和消费特点,因此,不同的广告表现要求选用不同适应性的媒体。

比如:女装比较适合刊登在彩色生活杂志上或选择大多数妇女喜欢看的电视频道作为广告媒体。

不同媒体需要的成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决策要素。

媒体成本控制的好坏关系到“沉默的螺旋”模式发展后劲。

一般来说,广播、报纸上的广告成本比较低,电视成本比较高,当然,最重要的不是绝对成本数字的差异,而是目标沟通对象的人数构成与成本之间的相对关系。

在广告操作中不仅要分析选择不同媒体的性价比,还要考虑广告预算和实际支付能力,以最小的费用取得最佳效果。

(三)投放频率图1 二阶段认知反应模型 受传者从认知到行动,需要不断刺激,因此,广告投放频率要合理安排才能顺利实现“沉默的螺旋”模式,形成主流消费意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品牌传播过程中广告暴露频率与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认为,广告传播效果的操作定义可以这样改善:广告传播效果=收视率3暴露频率。

[3]从公式引申出一系列模式,如图1“二阶段认知反应模型”。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个“拐点”暴露频率F0,在F上广告传播重复次数的净效果最好,即广告发布频率处在这个点上—37—最能形成有利于自己的舆论环境,进而形成主流意见。

如果频率太低无法引起足够的注意力,而密度太大频率过高,如脑白金广告适得其反,造成消费者“反沉默的螺旋”的舆论环境。

所以在广告发布过程中,广告商要尽可能找到这个“拐点”暴露频率,把它作为广告发布频度的标准。

(四)广告成本在理论上,若要制定周全的广告预算,必须做到:经费数额不但能保证实现预定广告目标,而且还要留有余地保证广告活动的连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