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义 1
注意:区分知识与思想两个概念
知识告诉人们怎么做事;思想告诉人们思维方法。我们的传播学更侧重于思想。
一、关于传播学
(一)什么是传播学?——制度(信息传播者)、文本(信息内容)、受众(信息的接受者)
(二)为什么要学习传播学?
1.对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帮助。
2.对理解社会有帮助。
3.对想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怎么学习传播学?
1. 多做笔记
(1)点面结合:点即为重点,面为广泛性。
(2)全面透彻
2.养成查阅参考书的习惯――有目的、有重点
查阅参考书的方法:有的书后面有索引,直接从索引中找概念。
另外:看书时要做标注。
二、关于社会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现代科学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1.自然科学是一种理性主义的传统(客观的)。
2.人文科学是从人内在的主观思考出发的,更多的是一种主观阐述的方法。
3.社会科学是主客观混淆的。它是在18、19世纪,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出现的。
学习方法:自然科学的方法和非理性主义传统。
(二)理论有用吗?
(三)理论工作的价值何在?
理论的价值在于澄清。
三、关于学习方法
读书为何?怎么读?
如何考试?心态、方法、努力、捷径哪个最重要?
1.心态要端正、稳定。
2.复习要注意方法。
3.注意复习的节奏。
专题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communication)的概念
(一)“共享”说、“互动关系”说、“信息符号”说、“目的、刺激反应”说。
(二)两个学科传统的定义:一是社会学传统的界定,可以总结为“社会整合传统”,该传统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开创。二是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的界定,该传统由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士开创,强调传播是一种意义的建构。
(三)两种传播观:过程观或传递观(a-b传播模式)、意义建构观(协商、社会建构)(四)传播是一切交往的实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它直接表现为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一种人的社会化意义建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或组织间关系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基本机制。但社会传播本质上不是一个透明的过程,而是透过语言和其他符号展开的一种社会意义、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的建构行动。
二、传播类型的“四分法”
(一)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二)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三)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四)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人际传播是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基础。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①环境监测;②社会协调;③社会遗产传承。查尔斯·赖特的补充。
(二)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①社会雷达(即环境监视);②操纵(巧妙运用信息实现传播管理);③指导和教育;④娱乐。
(三)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③作为负面效应的“麻醉作用”。
(四)对大众传播基本功能的一般认识:①信息告知、②协调关系、③文化传承、④提供娱乐
(五)三种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六)大众传播的负面效应:社会心理层面:麻醉、行为诱导等;文化层面:媚俗化、殖民化;政治层面:权力的传声筒。等等。
四、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一)过程观是在结构功能主义影响下出现的。那么,什么是结构-功能主义?
1.结构-功能主义是20世纪美国社会学的主流方法论。起源于社会学的早期开拓者孔德、斯宾塞、涂尔干以及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等人。这些思想家把现代社会看成类似于生物体一样的结构体系,强调对社会结构的功能分析,尤其重视对“社会团结”(涂尔干术语)机制的研究。集大成者是帕森斯和默顿。
2.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其组成部分最低限度的整合;功能就意味着这一最低限度整合的过程。功能分析的首要任务是分析部分对系统的维持作用。
每一个社会都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机制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可以自发的调节被内部和外部力量破坏干扰的系统平衡。但这是一种渐进的动态平衡,因此并不意味着社会系统一成不变,但也不意味着革命性的突变。
3.帕森斯认为,整个社会体系大大依赖于共享的价值。一个社会系统的一致性要求对于结构功能主义是核心问题。
4.默顿:功能、反功能、无功能结果;显功能、隐功能;功能分析的中立性。(罗伯特·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译林出版社2006年,第一编,第三章)
5.主要批评:米尔斯、达伦道夫等人认为,结构-功能主义远不是一种中立的方法,而是一种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偏见。结构-功能主义陷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推论,而对各种尖
锐的现实问题漠不关心。典型的结构-功能主义方法只关心社会秩序问题,而不是社会变迁,是一致而非冲突,是规范而非对规范的突破与创新,是赞同而非批评,从而将资本主义现状合法化。(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二)传播过程模式的三个类型:
1.线性传播过程模式:5W(贡献和缺陷)、香农-韦弗模式(重点)
2.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德弗勒模式、韦斯特利-麦克来恩模式、
3.系统传播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克莱茨模式、德弗勒的双模式
前两者是对传播过程内部的微观认识,后者是对传播过程外部关系的宏观认识。
(三)三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其中,控制论是核心。
1.控制论
控制论(cybernetics)一词的希腊文词源意为“向导”、“舵”,是一种“引导人的艺术”或政治统治的艺术。
诺伯特·维纳是现代控制论的创始人。他三个步骤来完成这一理论建构:自动控制装置理论(两个系统、反馈)、信息论、神经生理学。
哈罗德·布朗克提出了反馈的概念,指的是信息接受者的行动和反应,对信息传播而言,这种行动有利于系统的调节。
正反馈与恶性循环、负反馈与良性调节。
正反馈是促使系统按照原有方向继续发展;负反馈是使系统认识到问题所在并进行调整。
控制论从人机对话的角度阐述了现代传播的基本作用过程。控制论方法的意义在于说明信息在系统内部的循环所起到的组织作用,这也说明信息的第一个目的是寻找系统的稳定。(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
2.系统论
系统论的思想古已有之,现代系统论的创始人是冯·贝塔朗菲。系统论的核心观点是强调,系统是一个关系结构。
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元素、功能、关系、环境。
系统的特性:依存性、层级结构性、自我调控性、开放性、动态适应性、同等终极性。(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超稳定系统的概念。
3.信息论
当代信息论的创始人是克劳德·香农。从通信当中的信息传输问题出发,香农对信息的概念和度量进行了科学研究。
从本质上说,信息这一概念处理的是可能性的问题,即不确定性的问题。因此,从数学上可以把信息界定为“概率分布的变动”,即能够使概率分配发生变动的东西,变动越大则信息量越大。信息的传递则是指可能性缩小的过程。(金观涛、华国凡:《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新星出版社2005年)
从热力学出发,还可以把信息界定为对熵的消除。
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更不是意识,而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抽象过程及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不是客体。
信息只能在传播或流通中存在,此外,信息还具有可储存性、可加工性、共享性等特点。
信息是系统控制过程的重要条件,失败的控制是因为信息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