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四步法”

融 入到这 个故事情 境 中, 在完 成要求 的任务指 令 中适 ( 1 ) 观点 立意 明确 。例 如 , 在 当前科 技 不断发 展 当的添加 些 自我 的感受 , 用 自身的例子 进行论 证 。例 的前 提下 , 自拍 美颜 已成 时下最 为流 行 的一种 模式 , 如 立意 是支持女儿 , 那 么可以适 当的安慰她 , 可以用 自 而通过这 些美颜相机 、 玩图等软 件功 能将 入像 变得漂 身被 误解 的例 子告诉 她不要 畏惧流 言蜚语 , 而这 样 的 亮, 在 一定程 度上 满足 了人 们 的虚 荣 心 , 但 也有部 分 写作可 以使得文章 内容更具 有真 实性 。 人认为这 样通过软件 进行变妆 就是欺 骗 。而在 近期 , 2 . 选材 立意要有现 实针 对性 出现 了一款 软件 , 自称 是可 以“ 反 美颜 ” , 即在 瞬 间将 对 于文章写 作来说 , 立意是最 为主要 的 。所 以 当
时, 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要点的能力, 因 是为 自己好即可 , 但也有人 因此质疑 女孩的做法 , 所 以 为只有阅读能 力高 , 领悟能力强才能读懂材 料 , 才能在 写作的时候 , 一定 要有一个对象意识 , 做到可 以对他 人
这个基础进行 写作。此外还有一点是任务驱动型材料
写作 。
力。且在作文的角度 、 立意、 文体、 标题等方面, 给高中 学生留 出更 大的 自主选择空间 。而要想在任 务驱动型 材料作文 中提高 写作能力 , 不光 要掌握写作策略 , 还需 要 多进 行阅读 , 以培养感悟 能力 ; 扩大 阅读面 , 积 累写
作素材 ; 培 养理性 思维。 ★作者 单位 : 陕西定边 中学 。
我们 可以依据 以下几点进行 写作 : 1 . 将任务指令与 自我思考相结合 因为在 “ 任 务驱动型材 料作 文” 进 行写作 中 , 任务 指令是其核心 , 所以学生在写作 中要要带着任 务 , 明确 任务是核心 , 在材料 中找到 自己将要阐述 的对象观 点 ,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高考语文阅读)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限时45分钟,满分27分)一、(精选考题·南昌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科学家发现保存“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数十年来,神经学科的科学家在理论上推测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可以在大脑中为我们日常发生的事件打上“时间标签”,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回想起过去的事情的发生时间。
但是,在科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部分帮助我们记忆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脑细胞的存在。
最近,麻省理工大学的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有一类神经元细胞可以将时间信息精确地编译储存。
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的大脑给所有事情都加上了时间的标签,这样就使得我们回忆事情显得非常简单。
我们回忆事情的时候首先通过过滤这些时间标签,然后通过时间标签将相关的事情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这种准确的时间记忆对于开车或弹钢琴等日常活动以及对于我们回忆往事极为重要。
这个发现发表在《美国科学进程》杂志上。
这项研究成果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等导致记忆力丧失的疾病的治疗上。
这些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位于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人类大脑掌控学习、运动和思维的重要区域。
安·格雷布耶尔表示,尽管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但是脑部的其他区域肯定也存在这些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对于这次研究结果的应用,安·格雷布耶尔表示,这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康复。
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正是由于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在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时总是比正常人要慢。
因此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
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为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治疗时,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外部刺激帮助患者脑部加速寻找关于时间的记忆,这样患者讲话时会显得更加清楚一些。
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神经元修复装置或者神经元修复药物(这些药物中含有神经元细胞所需的多巴胺和羟色胺等)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恢复。
高考语文实用文本阅读:科普文章(自然科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自然科学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仙人掌科植物是个大家族,成员有上千种。
它们相貌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茎的不同,多为柱状或掌状,小的如砂石,大的似巨柱。
表面有的平滑、有的结节,有的凹陷,有的呈圆球状……仙人掌的“老家”在美洲,大多生活在荒漠地带,少数生长于热带地区,比如常见的昙花属、蟹爪兰属的一些种类。
之所以能在沙漠的干旱气候下繁衍生息,是因为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为刺状,大大缩小了蒸腾面积,使体内的水分不容易散失。
绿色的肉质茎很肥厚,表面有角质和蜡质,不仅贮藏水分,还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植物每到晚上打开气孔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则在封闭气孔(防止水分散失)的同时,还能用晚上收集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通过该过程,就可以避免白天蒸腾作用损耗水分。
对于沙漠中的行走者,仙人掌就是一棵救命树。
在沙漠中,一棵15米至20米高的仙人掌,可蓄水两吨以上。
每公顷的刺梨仙人掌能储存180吨水,足够养活5头成年牛。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2015年遭遇干旱,当地民众关键的食物和水源、动物的草料都来自刺梨仙人掌。
仙人掌不仅是贮水能手,还是节水模范。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拔出一棵仙人掌称重后有37.5千克,把它扔到角落里6年后再称,重量为26.5千克。
也就是说,这些年它动用自己的储备,在没喝一口水的情况下仅消耗了11千克,但凡换成别的绿色植物,估计早已成了标本。
有些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也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严苛,一旦生长环境被严重破坏,就很难继续生存。
在众多破坏因素中,人类活动是导致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如无节制的采伐利用、非法贸易等。
间接原因则更为复杂,如大气、水以及土壤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功能受损、植物所依赖动物群体的退化等。
这些都会直接减少植物群体的数量或间接干扰植物群体的正常维持和更新,当特定植物群体的数量减少到一定数量,就会进入濒危、野外灭绝或灭绝的状态。
仙人掌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对于许多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所在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26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9.doc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各篇文章,完成文后试题,每题5分,共100分。
(一)“欧洲老鼠”计划老鼠不仅有99%的基因和人类相似,而且在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上都和人类有可比之处。
科学家开始一项耗资1亿英镑的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
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痛、癌症及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揭示上述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找到新药物和新疗法。
这项计划的协调人维斯特教授说:“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
”“欧洲老鼠”计划是三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
那项耗费巨资的DNA排序计划揭示了人体两万种基因的构成。
但是,科学家目前仍然不知道其中一半基因的作用或者这些基因能制造哪些蛋白质。
科学家承认,老鼠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事实的确令人惊讶。
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
”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欧洲老鼠”计划将使用一种称作“黑六品系”的老鼠。
这类老鼠已经广泛用于实验室,而且完全出自同系交配。
每只雄鼠都是其他雄性“黑六”的克隆,每只雌鼠也都是其他雌性“黑六”的克隆。
参加“欧洲老鼠”计划的科学家将从这些“黑六”中提取胚胎,消除或改变其中一种基因,再把经过遗传改性的胚胎放回雌鼠子宫,创造一个每名成员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的新种群。
科学家将对“黑六”体内的两万种基因重复这个过程。
剑桥生物信息科学研究所的伯尼博士说:“最后,这就将使我们得到两万种老鼠,而且毒种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
”然后,科学家将现察这些基因变异对每种老鼠的外观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
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每种基因有什么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
科学家还希望弄清不冈同的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有哪些影响。
人类的主要疾病不是由一种基因而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之中还有环境因素。
「精品」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4)

【精品】最新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各篇文章,完成文后试题,每题5分,共100分.。
(一)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会问“为什么”的问题.。
90年前,A•WEGENER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同样的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
半个世纪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洋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
上世纪70年代,“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区,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
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
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被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日本冲绳海糟.。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核心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
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
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于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
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
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自然科学小论文

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科学小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科学小论文1盛夏的太阳仿佛脱掉了一层壳,发了疯似地炙烤着大地。
天空亮蓝亮蓝的,一条蜿蜒的小溪倒映着天边几片稀薄的云彩,镶上粼粼水波做的金边,晃得人睁不开眼,溪边站着几棵懒散的垂柳,吹着疲倦的风,不情愿地摆动着枝条,犹如女郎散开的一头飘逸长发。
树上一两只蝉不知疲倦地鸣叫着――知了。
甲啊,夏天实在是太惹人喜爱了,每天我都可以悠哉悠哉地睡懒觉,因为一睁开眼就有丰盛的美餐等着我,无需忍饥挨饿劳碌奔波。
那些自以为是的愚蠢的鸣蝉,死到临头还以为自己是当红歌星,在那里卖命地“知了知了”。
想溜,没门儿,也不看看我螳螂有怎样一副身手。
想想人类通过观察我后创造的那一套灵快的“螳螂拳”,心里就骄傲得乱七八糟,只怕无处炫耀,难道你还能逃脱我的“镰刀腿”?蠢东西,我已逼到你身后一步之遥的绿叶丛中,而你还鸣鸣自得,丝毫感觉不到危险随时会从身后降临,现在就让我啖了你的肉!啊哟……痛呀……天怎么黑了……乙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吧?唉,自以为是的人总是觉得他人自以为是。
若不是我出奇制胜,天下的蝉岂不被你螳螂消灭殆尽?到时候生物链岂不断环?《孙子兵法》不是有“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吗?如果没有这一战术,许多战争岂不延长年月,老百姓岂不更苦不堪言?生活就是战斗,打败了怨不得谁,因为一切尽情理之中,暂时的胜败只是一种假象而已,现在我虽然胜了你,但谁能知道在哪一刻我将被什么飞禽走兽或xx掳去生命呢?而且……丙你错了,黄雀,因为这次你是败在我的弹弓之下,而不是什么飞禽走兽或者xx。
始料未及吧!任何意料不到的事情都是无法阻挡的,阻挡得了的就不能称“意外”了;任何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不可违背的,违背了就“情理难容”了。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
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得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
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
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
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
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
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
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
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
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
他们已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阅读自然走进科学作文

阅读自然走进科学作文朋友!你有没有想过,咱们身边的大自然就像一本超级厚、超级有趣的科学大书呢?哇,每次我这么想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兴奋。
我呀,在写作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啦。
你可能觉得我是个老古板,其实我就是个对生活爱得不行的普通人。
我这人呢,有点小毛病,就是写东西的时候容易天马行空,就像现在,我都不知道这文章最后会写成啥样,哈哈。
咱先说这阅读自然吧。
我记得我小时候啊,住在一个小村子里,那时候的天可蓝了,不像现在有些地方,唉。
村子旁边有个小山坡,那就是我的自然乐园。
我常常跑去那儿,一待就是一整天。
我就像个小探险家似的,在草丛里找小虫子,听着它们窸窸窣窣的声音,感觉就像在听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呢。
有时候我会看到一只小蚂蚱,哇,它那两条腿可有力了,一蹦老远。
我就想抓住它,研究研究它为啥能跳那么远。
嗯...不过我那时候可没什么科学概念,就是觉得好玩儿。
这大自然里的东西啊,就像一个个小秘密,等着你去发现。
就说那些花吧,五颜六色的。
我记得有一种花,好像叫喇叭花,它的形状就像个小喇叭,可好看了。
我当时就想,为啥它会长成这个样子呢?难道是为了吹喇叭给小虫子们听?哈哈,现在想想,我那时候的想法可真幼稚。
不过这就是阅读自然的开始呀,带着好奇,像个懵懂的小孩。
那怎么从阅读自然走进科学呢?这可就有点门道了。
我刚开始接触科学的时候,那叫一个头疼啊。
那些科学术语,就像一群小怪兽,在我脑袋里跑来跑去,搞得我晕头转向的。
我记得我看一本关于植物的科学书,里面全是什么细胞结构、光合作用之类的东西。
我就想,这都是啥呀?这跟我看到的那些花花草草有啥关系呢?后来啊,我才慢慢明白,原来科学就是把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用一种很严谨的方式解释出来。
就像那花为什么是红的,科学会告诉你是因为花瓣里有什么色素之类的。
这就像是给大自然这个大谜题找到了一把把小钥匙。
我跟你说个行业里的趣闻吧。
我有个朋友,也是搞写作的,他有一次为了写一篇关于鸟类迁徙的文章,跟着那些鸟类学家跑了大半个中国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理 解
05 浙 江 山 东 湖 北 北 京 辽 宁 上 海 安 徽 四 川 免疫系统的两面 性 人体干细胞 太空行走 神经元工作原 理 你利用花,花也 利用你 七音十二律是 由西方人传入 中国的吗? 戏剧与戏曲 关于美的标准 民间剪纸 商代考古 人类学 干栏居 深海呼吸 ◆ ◆ 06 ◆ ◆ ◆
句子理 解
05 06 ◆
文意把 握
05 ◆ ◆ ◆ 06 ◆ ◆ ◆
信息推断
05 06
◆ ◆
◆ ◆
蛋白质与记忆存 储 网格计算技术 我看舞蹈的美 人体干细胞
天坛之美 花与生物的 进化 城市色彩景 观设计 中国文化的 天人合一的 思想
◆ ◆ ◆
◆
◆
◆ ◆
◆ ◆ ◆ ◆
◆
◆ ◆
◆
◆ ◆
白鹤梁(4道减至2或3道)势头。 由于受到高考语文试卷(特别是第1卷)总题量削减这一 因素的影响,第1卷现代文阅读客观题题量的削减趋势于 2005年已初露端倪(共16套试卷,5套削减),2006年共17 套,9套削减;而2007年18套试卷中有11套呈削减趋势。
4、五大知识点的考查权重总体上3重2轻。 2007年18套试卷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涉及概念理解、 句意理解、文意理解;信息筛选、据文推断等五大知识 点,总体考查权重呈现出3重2轻的态势。详见表(二)
伟大作家的缺失 包豪斯艺术 “龙城”考
琵琶的声音 创新与想象
2 6 四川卷 瓦斯
全国卷Ⅱ 湖南卷
题量
分值
3
9
3+3
18
2+2
12
3
9
4
12
3
9
说明:上表中的“题量”仅指客观题的题量,北3分;广东卷另有 2道主观题,分值为9分. 享
句子理解 1 7
文意把握 14 14
信息推断 10 14
词句。
2007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对“现代文阅读”考点的考 查都设计了客观题,其整体考查情况见表(一)
卷别 选材 题量 全国卷1
非物质文化遗产
考点诠释(必考)
能阅读一般论述类、说明类文章 1.理解: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B) ②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C)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④分析出200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 读客观题在文本、选材、题量、考点上呈现出的如下 四大走势:
1、社会科学类文本已经完全占据主体地位。 2007年18套高考试卷中有15套选择了社会科学类文本, 有5套选择了自然科学类文本。社会科学类文本与自然科 学类文本的比例关系从2005年的1:2到2006年的1:1再 到2007年的3:1,已经完全占据了考查的主体地位。 2、前瞻、前沿、文化——选材的三个纬度。 前瞻的发展理念、前沿的研究成果、文化的深刻反思 是2007年18套高考试卷选材的三个纬度,创新与想象、 核心能力、人造肌肉、光子结晶等无不给人以清新的时代 气息,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学、民间艺术等l0个以文化 为载体的文本更成为运河保护迫在眉 睫
◆
学习型社会/锰结 核 木版年画 古典(经济)自由主 义 文化危机与文化转 型 决定生命衰老的因 素 生物发光的奥秘
◆ ◆ ◆
福建
磁共振现象
深海的发现
老鼠遗传研究
◆
◆
◆◆◆ 牛牛文档分 享试 卷04相关内容
05相关内容
0606三年高考科学 类文章内容。 (二)2006年科技类文章阅读命容
05相关内容
06相关内容 概念理 解 05 06
考查知识点 句子理 解 05 06 ◆ ◆ ◆ ◆ 文意把 握 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6 ◆ ◆ 信息推 断 05 ◆ ◆ 06 ◆ ◆
全国1 全国2 全国3-4 天津 江苏 广东 重庆 湖南 江西
人体干细胞 白鹤梁 卷(4)茶马古 道 技术跨越与经济 增长 气冰 咖啡和茶 技术反噬人类 中国传统医学 人体干细胞
商代考古 计算机能思维 吗? 卷(3)植物 睡眠之谜 关于文化/恐 龙灭绝的原因 动物细胞生长 繁殖的规律 嗅觉 机器人工程师 人脑 太阳风
◆
◆
◆
1.选材变化:自然与社科交相辉映。
选材 比例 年 2005 2006 总计 自然科学 (套) 16 17 11(68.7%) 8(47.1%) 社会科学 备注
5(31.1%) 9(52.9%)
自然为主,兼及社科 自然社科平分秋色
2. 分值变化。 3. 题型变化。 4. 考查点变化。
总套数 16 17 概念理解 13 13 05 06
知识要点 概念理解 句意理解 文意理解 17题 信息筛选 11题 据文推断 8题
高考科学类文章并不注重考 查考生对科技知识的了解或掌握 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 度,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 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核心 是思维能力,主要对句意的把握 3、对内容要点的提炼 4、对内容的推断与想象
江苏卷 汉学 4
湖北卷 彩陶 4
安徽卷
艺术默契
江西卷 书斋 3
重庆卷
民间艺术
3
3
3
分值
卷别 选材 题量 分值 卷别 选材
9
宁夏卷 3 9 辽宁卷 人与技术
12
上海卷 1 2 天津卷
专利+人造肌肉
12
山东卷 3 9 福建卷
节能+光子结晶
9
浙江卷 4 12
生物多样性
9
广东卷 2 9 嗜盐菌
9
北京卷
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