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钱梦龙的课堂提问艺术
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f4d08a304a1b0717fd5ddfa.png)
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探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目的中一项重要指标。
而有效的课堂问答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此,研究课堂“提问”的规律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
钱梦龙作为语文教育届的名师,一直致力于语文课堂提问研究,他不仅问得巧更是答得妙,一直都是众多一线语文教师争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本文将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从教育思想、提问艺术和理答艺术三方面探求其艺术魅力。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写的是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即经过多年探索并不断实践完善的“语文导读法”,“语文导读法”是钱梦龙教学的理论依据,也是他提问艺术产生的理论基础。
因此本章主要对“语文导读法”作一个简单的阐释,它是由“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构成的“三主”理念和“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组成的“三式”操作程序共同形成的一种教学理念,并追寻出该理念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第二章写的是钱梦龙提问艺术,也是本论文的核心章节,分为两节。
第一节是其发问艺术,运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中关于提问类型的“六分法”,将钱梦龙的八篇课例中的提问进行分类统计,得出钱梦龙提问类型的规律;运用Qu:Est教学策略来分析钱梦龙提问顺序的规律性;提问类型和提问顺序是属于问题编拟范畴,而问题编拟得再好也需要合适的表现形式,因此这一节的最后部分列举他丰富多样的提问形式。
第二节导问艺术,是钱梦龙“导读”思想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该节归纳了他促使学生提问的方法,主要体现在营造提问氛围、示范提问模式、培养提问习惯这三个方面。
第三章是钱梦龙理答艺术,是对提问的后续处理艺术,与提问艺术密不可分。
它包含对学生提问的回答和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两个方面,分别称为“应答艺术”和“评价艺术”。
钱梦龙的“应答艺术”表现为修改调整、变废为宝、转问追问,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元认知监控能力;其“评价艺术”分为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强化学生表达欲望,提升学生表达自信。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以特级教师钱梦龙为例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以特级教师钱梦龙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57965dad02de80d4d8402f.png)
课 堂提 问的难 易程 度是课堂提 问必须要面 临
的问题 ,所提 出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 同时又要符合“ 最近发展区” 的理论 , 既不能是纯粹
为了真正将课堂归还给学生,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 钱梦龙老师指出“ 更多的是要提出一些话题 , 与学
生在—起围绕话题进行平等的交谈” 【 x 聊) 。这样就把
念, 并探讨 多种 形式的提 问与反馈 对语 文课 堂教 学的艺术化 的意义。
关键 词 : 名师 钱 梦龙 课 堂提 问 艺 术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3 ) 0 7 — 0 0 1 1 - 0 2
( 二) 问题反 问
“ 曲问” 是钱梦龙老师首先提 出的通用名词 , 其 实就是说在提问的时候要 “ 问在此而意在彼 ” , 不是 直 白而 简单地让学 生找到答案 ,而是需要绕一 些 道、 转一个弯才能得到答案 。这样的“ 曲问” 因为没 有直接让学生揣摩到教师提 问的意 图, 就会更容易 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 从而更利于掌握知识 。如钱 梦龙老师教《 石壕吏》 时, 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分析作
的交谈和商讨时 , 学生更能够放松 自己, 思维更容易 活跃起来 ,就更容易对同一问题得到多样化的答案 。
同时 , 在这样的交谈中, 学生更容易 自由地进行独立
思考 , 与教师进行有效 的互动 。
( 二) 正确 对待 “ 横 炮 式” 的 问题
较难理解透彻 , 他就先从浅处提出问题 : “ 小时候 以 为雷峰塔地底下压着白蛇娘娘 ,所以希望它倒掉 , 是出于什么样 的心理 ? ” 学生自然就容易得 出结论 : 是由于小孩子 的同情心 。进而又问 : “ 长大后 , 知道 塔下并没有 白蛇娘娘 ,为什么仍然心里不舒服 , 希
擦亮语文课堂思维的火花——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浅析
![擦亮语文课堂思维的火花——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65346458fafab069dc0280.png)
题 大部分 同学也 能说 出 )3 “ :.爸爸 的花儿 ” 中 作 用 , 能从 整体参 与性上 引发学 生思 考 、 论 、 讨
“ 儿 ” 了指 生 活 中 的 “ 儿 ” 外 , 指 什 么 ? 理 解 、 析 、 造 的 重 要 的 问 题 或 提 问 。 有 着 花 除 花 之 还 品 创 它 ( 一 题 有 一 定 的深 度 )4如 何 理 解 “ 爸 的花 自己鲜 明 的 特 点 :.主 问 题 ” 经 过 概 括 、 炼 这 :. 爸 1“ 是 提
的火花 阅读教学全在 于如何恰 当地 提出问题 就会造成 优生的学 习厌倦感 .提 问有效性就会
反 如果过 于 注重优 生提 问 , 课堂 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 。那 么 , 如何精设巧 问 , 才 大大 降低 ; 之 ,
能使得 思考不再是学生精 神上 的负担 .而 是一 容易成为几个优 生的表演舞 台.而学 困生的学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 种身心上 的欢乐和享受呢 ?下 面谈谈我 的几点 习兴趣就提不起 。因此 。
擦亮语文课堂思维的火花
语 文教学课 堂提 问艺术浅析
■ 江 西省南康市第六 中学 杨泰燕
.
上海特级教师 钱梦龙先生认 为 :课堂 教学 破 口。 “ 瞄准教学要求 与学生兴趣 的交汇点 。 然后
才 艺术从某种角度看 。 也正是提问的艺术 。提问方 巧妙 设 问 , 能 利 于 发 展 学生 的思 维 能 力 。
3 肖川 。 涛 . 语 文教 育 中的 生命教 育/ . 徐 论 / 素质
2 0 (0 . 语文教 师 的责任 . 于引 导学生认 真解 读 和剖 教 育 大参考 .0 5 1 ) 在
1 3
从 文本 中找 到 )2爸 爸 与 花儿 的关 系 如 何 ? ( ;. 这 题 ” 是指那些对课文 阅读教学起 主导作用 、 撑 支
钱梦龙充满智慧的“问答”艺术
![钱梦龙充满智慧的“问答”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a30ee00dbed5b9f3f90f1c24.png)
钱梦龙充满智慧的“问答”艺术作者:许书明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3年第10期有人评价钱梦龙的教学:“他追求的是…活而实‟的教学方法,并在其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情趣‟。
他因人因课设法,术多也。
”①钱梦龙作为语文“导读”的大师,从来没停止过对课堂“问答”艺术的探讨。
他说:哪位老师不愿在课堂上“巧问”“巧答”呢?至于在具体操作中能否做得好,全靠教师本人的“功夫”和灵活性了。
②下面,就让我们来赏析他在课堂上充满智慧的“问答”艺术。
一、妙趣横生的“曲问”钱梦龙认为:“课堂教学艺术从某种角度讲,也正是提问的艺术。
提问方式巧妙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③这个巧,表现在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程度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等方面。
“曲问”作为“巧问”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受钱梦龙推崇。
“曲问”是钱梦龙相对于“直问”创建的一个提问术语。
钱梦龙主张提问宜“曲”。
“曲问”相对于“直问”。
“直问”,就是直来直去,一味正面硬攻,难免显得笨拙,往往造成“启而不发”的僵局。
所谓“曲问”,即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折绕地提出另一个或另几个问题的提问。
通过采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④1.“通俗浅显”的“曲问”钱梦龙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
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
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棒,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按“曲问”的要求提出的问题,不仅角度较新,而且都有一定的难度。
发挥教师语言艺术,创建高效语文课堂 ——以钱梦龙《愚公移山》中的问答与理答为例
![发挥教师语言艺术,创建高效语文课堂 ——以钱梦龙《愚公移山》中的问答与理答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99cd0b4f242336c1fb95e7e.png)
发挥教师语言艺术,创建高效语文课堂——以钱梦龙《愚公移山》中的问答与理答为例摘要:钱梦龙老师在《愚公移山》的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了问答和理答的教师语言艺术,促使课堂达到“广泛”“深入”“高效”的效果。
关键词:教师语言艺术;问答;理答;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师的语言运用在课堂中尤为重要,生硬死板的语言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寡然无味;而技巧高明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最终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而钱梦龙老师正是把握住了教师语言的关键,将其视为一种教师艺术,巧妙地运用问答和理答的技巧促使课堂达到“广泛”“深入”“高效”的效果。
一、问答艺术(一)覆盖面广的设问教师的提问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不够合理、科学的提问容易使学生思维闭塞,同时还会使课堂教学不能达到最理想的水平。
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需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问题本身的覆盖面也要广泛,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而不是提供一个狭小的范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触摸思维的趣问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根据学生好奇探知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最终爱上学习。
钱老师就准确地抓住了学生心理,巧妙地驾驭了问答语言,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三)引导思路的追问渐进式的提问,不仅有利于推动课堂学习,而且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良好方式。
中国的孔子就强调教育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西方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教育思想也极其重视对于学生的启发式的教学。
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启发性,要像催化剂一样,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化学反应,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答案。
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
钱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课堂和学生,让问题达到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的高度,避免问题过浅或过深。
他也不会一股脑给孩子灌输方法和知识,而是让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过一步一步的追问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跟上教师授课的步伐。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提问艺术浅析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提问艺术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9b053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1.png)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提问艺术浅析
钱梦龙的《愚公移山》是一部众所周知的中国古典名著,被誉为“中国经典文学的瑰宝”。
故事描绘的是一个古老的传奇:愚公移山。
愚公夫妇感到他们住在山中,受到山里仙人的烦扰,于是决定移山解脱,勤奋艰苦,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改变了山景,实现了移山计划。
《愚公移山》以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只智慧而坚韧的老愚公和他的传奇。
作品以简洁幽默的风格描绘,表达出强烈的感受力,给人以生动、深刻的视觉冲击。
《愚公移山》所传达出的“不流泪,不放弃”的精神,给读者以丰富的思想精神,也促使人们对自身意志力进行深思。
尽管在这部作品中,愚公以常人难以企及的勇气和毅力,勇敢地抵挡了所有挫折,不达梦想,不做白日梦,可以说他的精神哲学是经久不衰的。
艺术浅析,从两方面可以看出《愚公移山》的艺术魅力。
一方面,作者运用精致的文字,刻画出一幅生动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另一方面,读者可以从故事中领悟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通过独特的故事节奏,看到无穷的精神活力和精神力量。
总而言之,《愚公移山》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充满人文情怀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作品中涌现出的“不流泪,不放弃”的精神,激励我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作品以简洁的文字,精彩的情节,传达出的“不流泪,不放弃”的精神,让读者留下深刻的感受,增强了励志精神,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
梦想和理想。
钱梦龙提问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钱梦龙提问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1de82955270722192ef752.png)
钱梦龙提问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
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护年月习日哩躜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口。
校内导师签名:校外导师签名:蝴论文作者签名:训浒朋日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如教师在课堂上多为简单化、惩罚式、形式化的无效提问,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教师满堂问学生缺乏兴趣等,这些无疑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文针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结合教学实习经验,运用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观点,在以下方面做了探讨:首先从钱梦龙老师的课堂提问出发分析钱老的课堂提问艺术;其次从课堂内容的选择、课堂提问方式的探究、课堂提问数量的控制兰方面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次从课文与学生两个角度剖析当今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六种提问误区;最后针对课堂提问的误区并结合钱梦龙老师的提问艺术提出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钱梦龙: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存在
![钱梦龙: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存在](https://img.taocdn.com/s3/m/80bc2fa30029bd64783e2c6a.png)
(1)欲擒故纵,巧妙设疑。
课堂上设置一点悬念,能够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勾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平实的文章,若按部就班地教就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而钱梦龙老师的课堂布局,却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他设置了两个悬念:一是教课之前故意对教学内容暂时“保密”,让学生带疑问进入课堂;二是出示赵州桥挂图,叫学生说明一下大拱与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以此来测试学生的说明能力。
顷刻全班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但讨论中谁也说不清楚。
而教师不置可否,只按学生所说画图,无一像挂图所示。
求知的渴望在每个人的心头滋生,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
到此火候,钱梦龙才布置他们自读,学生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这种悬念的设置,产生了两种效果:一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二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愤口悱”的精神状态。
通过导之以法,开其心窍,学生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体验。
(2)设问宜“曲”,置疑有方。
钱梦龙主张提问宜“曲”不宜“直”。
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所谓“直问”,就是一味正面硬攻,不讲求迂回包抄。
曲问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直问则难免显得笨拙,往往造成“启而不发”的僵局。
譬如在教《食物从何处来》时,钱梦龙开篇就说:“今天早餐我吃了一个烧饼、两根油条、喝了一杯凉水,后来又吃了一个鸡蛋、一个苹果。
谁能告诉我,我吃的都是食物吗?无论说是或不是,都要讲出理由来。
”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响起了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学生经过思考,结合课文的内容提示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钱梦龙这一提问就是“曲问”。
相反,如果他问:“什么叫食物?”学生肯定会不假思索地说出答案,这就是“直问”。
而现在他的问题“拐了个弯”,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运用“食物”的定义对具体事物作出判断,达到真正的理解。
(3)随机点拨,机敏应变。
钱梦龙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结合课文的阅读随机进行点拨。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的探讨_以钱梦龙_死海不死_课堂教学片段为例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的探讨_以钱梦龙_死海不死_课堂教学片段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567eadd80eb6294dd886c81.png)
解决。 在启动学生思考环节、在师生交流讨论进 性问题的类型和问题层次比较丰富。 问题的类
入困境时, 教师要有意识提问这类思考容量小、 型见表格中的分析,这里就不展开了。 但是,前
思考难度不大的封闭性问题,有意识帮助学生获 两个开放性问题因为难度太大, 在课堂交流中
得学习的成功感,消除学生对思考问题的畏惧心 属于无效问题。 第三个开放性问题 (第 4 次提
① 钱 梦 龙 《 钱 梦 龙 与 导 读 艺 术 》 第 214 -215 页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006 年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中 文 系 200062)
欢迎 订阅
2010 《
》
读者朋友:
您如果错过本刊 2010 年邮局的征订时机,还可直接在本刊编辑部订阅。 订阅方式灵活,零售、整订、破订均可。 零售 价 每 期 7 元 ;整 年 订 阅 享受 优 惠 价 格 80 元 。 如 需 挂 号邮 寄 ,另 加 挂 号 费 每 期 3 元,并在汇款附言中加以说明。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凡在我社整年订阅的作者稿件优先发表,并在以后购买我刊的 产品时享受优惠价格。 汇款地址: 北京西三环北路 105 号《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邮编:100048。 收款人:王彩慧。 汇款时务必附言注明数量、寄刊地址、邮编、电话。 订 刊 电 话 :010-68980051 ,68900521,68902303,68982069
[钱梦龙老师课堂提问艺术心得体会] 有效课堂提问心得体会
![[钱梦龙老师课堂提问艺术心得体会] 有效课堂提问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bb07e9a2b160b4e777fcfc2.png)
[钱梦龙老师课堂提问艺术心得体会] 有效课堂提问心得体会从课堂提问之“多”看钱梦龙老师的**之处姚敏中文师范101 1001012024 看钱老师的课堂实录,有一个突出的感觉是:他十分善于“导”也确实做到了他所主张的“因势利导”。
从方法、技巧的角度看,语文导读法的核心无疑就是一个“导”字,而实现“导”的最主要手段则是他的“提问”。
从他的教学实录和当时人们的反应看,不管教什么内容、不管在哪个班级,他的“提问”总能使语文课很精彩。
“钱老师之问”的奥妙何在?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提问是教学常用的手段,通过提问,教师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文章字、词、句、段及主旨等内容的理解,还能对课堂气氛和教学过程施加影响。
换而言之,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哪个教师不运用提问,也没有哪一个教师不重视提问。
但是,与其他人相比钱梦龙老师的课堂不是有没有“提问”的问题,而是“问什么”“如何问”的问题。
我主要是从课堂提问的数量、角度以及句式三个方面来探析的,至于提问的技巧性(比如曲问),我个人认为是不用过多阐述大家都熟知的,而且我发现这是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会运用的,而且并不亚于钱梦龙先生。
所以我没有对此做过多的论述。
一、提问次数对课堂节奏的掌控在课堂上,师生问答是实现师生沟通、推进教学的主要手段,照此推理,则提问频率就是检验师生沟通效果、课堂进展速度的一个参考。
我发现,钱梦龙老师课堂提问的频率非常高,在他的六节代表性的课中,提问次数最高的《故乡》达103次,最低的《论雷峰塔(上)》也有40次,平均为70多次。
提问次数应该与课堂信息流量有密切的相关性。
一节课以45分钟计算,在钱梦龙老师的课上,学生平均每37秒种就需要思考、回答一个问题;对比其他课堂上,学生平均93秒思考、回答一个问题。
提问多,意味着信息交流多、课堂节奏快。
同时,提问意味着互动性高,教师大段宣讲的时间少,这正好符合钱梦龙老师所主张的“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转发: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再认识
![转发: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再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1380cc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6.png)
转发: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再认识内容提要:钱梦龙作为一代语文教育名家,以创造“三主四式”语文教学改革经验而闻名。
在他成功的课堂教学中,精彩迭出的提问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为他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他的课堂提问艺术。
在不断地解读与对照中,我们不难发现钱老师的课堂提问艺术所体现的语文学习观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理念不谋而合,这也体现了一位语文教育名家高瞻远瞩的理论视野。
关键词:钱梦龙课堂提问策略艺术性新课程钱梦龙老师在他的《语文导读法探索》一书中说:“要发展学生智力,研究问的艺术很有必要。
---问题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要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钱老师就是以讲究艺术和深度的提问催生了一堂堂成功的语文课堂。
因此,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对钱梦龙老师的课堂提问艺术进行一番开拓性的探讨与研究,无疑是颇具价值的。
钱老师是怎样提问的呢?(一)巧妙迁回的曲问,即“拐个弯”的提问法。
这是钱梦龙老师最推崇的提问法。
他说:“要让学生多思,老师怎样启发也至关重要。
例如提问,同样一个问题,就有直问和曲问的区别。
直问者,死问也。
问得过于老实,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曲问者,活问也。
问题多拐个弯,学生要动一下脑筋才能作答,因而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我爱曲问,力避直问他教《愚公移山》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年且九十”这两句话中“孀妻”“遗男”“且”三词,就是著名的曲问的例子。
他别具匠心地发问:“有个孩子也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肯让他去吗?”“愚公九十几岁了?”这两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想了一下才恍然大悟。
这种从思维侧翼寻找思维切入口的曲问,不仅借此引起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提升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品质。
最初,“钱氏曲问”常用于文言文教学,后来,钱老师又将这种表达形式移植到现代文的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又不同凡响。
如教《看云识天气》,要学生了解卷云的特征,一般的问法是:“卷云有哪些特征?”而钱老师的问题是:“有些云叫卷云,有谁知道这里为什么要用卷字吗?”问的角度不同,学生反映也迥然相异。
从《愚公移山》看钱梦龙老师提问技巧的运用
![从《愚公移山》看钱梦龙老师提问技巧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4f1c2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e.png)
从《愚公移山》看钱梦龙老师提问技巧的运用发布时间:2022-01-13T02:40:34.0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1期作者:黄金凤[导读] 提问技巧是教学技能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既关系到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又关系到老师对重点的精准把握,黄金凤成都市新都区毗河中学校 610500提问技巧是教学技能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既关系到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又关系到老师对重点的精准把握,因此教师在设问过程中应该认真研究。
在《愚公移山》的教学案例中,钱梦龙老师就很好地实现了提问的价值,不仅没有无效提问,还有诸多地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首先,钱老师提问的内容和结构是极完整的,极具层次的清晰性和时机的选择性。
从内容上说:一方面,纵观全文,从寓言的含义,到这则寓言所讲诉的故事,再到故事所暗含的道理他都一一提问使学生思考并分析答案。
另一方面,反观细节,关于同一个人或事相关的提问细致入微,可囊括该人或事的全部内容。
例如关于京城氏的提问:“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吗?”这个问题就弄清了关于京城氏的全部内容。
从结构上说,老师的提问和引导一直到问题解决都是十分完整的。
例如老师问“愚公的子孙对移山的态度怎样?”只是初步提出问题,相当于一个导入。
等学生找出学生找出“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这些句子的时候,老师再介入问题,引导学生得出子孙”纷纷赞同、坚决支持的态度”的结论,进一步引导还可以看出他们不光赞同而且帮助出了主意,实际上到这里才是“愚公的子孙对移山的态度怎样?”这个问题的圆满结束。
其次,钱老师的提问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极具内容的针对性和方式的灵活性。
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使学生进入情景,不至于觉得枯燥;对于老师来说也不会造成提问的无效和浪费。
例如老师问“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其实是要问学生“且”字是什么意思;问“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吗?”其实是要学生弄懂“孀妻”和“遗男”。
钱梦龙教学理论分析--以课例为主
![钱梦龙教学理论分析--以课例为主](https://img.taocdn.com/s3/m/b1e1896501f69e31433294ff.png)
现代教育技术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思考
龚燮波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摘 要:多媒体教学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许多较传统 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当然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完善与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职高数学 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职高数学;思考
随着教育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发展,教 师们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 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 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 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 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 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高教论坛
钱梦龙教学理论分析——以课例为主
程鹤 235000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 淮北
摘 要:在语文学科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对如何教语文、如何学语文等等一些教学问题始终成为教育界中讨论的热门话题,甚至是 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其实最有话语权的还应属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名师。钱梦龙,我国著名语文学科教 育家。前老师所提出的“三主”、“四式”教学理论得到语文教育界大部分人的认可,并且对初中语文教育具有改革性的推动作用。 钱老师这种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论构成,不但可以在 80 年代引领语文课堂,在今天依旧适用且教学效果极佳。其中“三主”指的是在 语文教学的导读思想,属理论层面。“四式”指的是具体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模式,可看作实践层面。钱梦龙的这些教学理 论主要依托于给予学生充分尊重,让学生学会做人,形成独立的人格,有自立的思想的理念。这种先进的理念,既指导其他语文教 育工作者课堂教学又指导其课下育人。让教师有了使命感,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理想人格。那么,在学习 钱梦龙老师教育思想不应止于理论,还应结合课例,在其教学实践中分析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真实意义。 关键词:钱梦龙;教学理论;课例
论钱梦龙的语文教学艺术
![论钱梦龙的语文教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c33eb40314791711cc791744.png)
能 回答 。这 种 提 问方式 有 利 于 激起 学 生学 习和 思 考 的积 极 性, 使 学 生能够 更好 地 理解和 记住 所 学知 识 。钱 老师 对 《 愚 公 移 山》 一 文 的教学 是 最能 体现 他 这种 提 问艺 术 的 教学 案 例 。 在课堂中, 钱 老 师通 过 问“ 老 愚公 有 多大 年纪 了 ” 来 让 同学 们 理 解“ 且” 的含义 为“ 将近 ” , 通过 “小孩 的爸 爸 让他 去 跟 老 愚 公 移 山吗 ?” 这 一 问题 , 有 效地 激起 学 生 的探 索 兴趣 , 使 学 生 更 好地 理 解和 记忆 了“ 孀妻” “ 遗男” 这两 个词 语 。 钱老 师 的这 种 提 问方 式新 颖 而别 致 ,减轻 了学 生回 答 问题 的心理 负 担 , 使 学 生带着 兴趣 学 习 , 有利 于促进 学 生 的发展 。
( 三) 课 堂提 问善 于从 “ 无疑 ” 处设 疑
拉 近教 师 与学 生 之间 的距 离 , 使 师生 间有更 多 的接 触 和
互动, 是 影 响课 堂教 学 效果 的重 要 因素 。而 具有 幽 默性 和 趣
味 性 的语 言则 能够 帮 助学 生减 少 紧张 情 绪 ,调 节 课 堂氛 围 。
( 延安大学 文学院, 陕西 延安 , 7 1 6 0 0 0 )
摘要 : 钱 梦 龙老 师在 教 学语 言及提 问两 个方 面所 表现 出的 艺术 性符 合新 课标 的要 求。基 于此 , 文章 介 绍 了钱 梦龙教 学语 言的 艺术性 , 包括教 学语 言 的幽默趣 味 、 科 学严谨 , 并通过 实例 介 绍 了教 学提 问的独特 艺术性 。
二教学语言的科学严谨性幽默趣味性的语言能够亲近学生然而对于一些科学性较强的文章不仅需要教师以浅显的语言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讲解出来更要求教师语言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要求教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所教文章
浅论钱梦龙先生的课堂提问技巧
![浅论钱梦龙先生的课堂提问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cd862a75acfa1c7ab00cc6b.png)
浅论钱梦龙先生的课堂提问技巧作者:姚楠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年第05期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优质的提问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
课堂提问不仅能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让教师全面把握学情,同时它还是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
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堂,多数教师不解学情不顾学情,或照本宣科讲解空洞乏味,或只顾个人对知识的精讲精练,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如果教师能够掌握良好的提问技巧,就可以架起一座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把一个人的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其实,想要让学生深入的思考,教师的启发引导方式也至关重要。
在钱梦龙先生任教的语文课堂中,可以说提问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如此,他提问的方式也很别致独特,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一、全面关注“不会的学生请举手”这种提问方式在钱梦龙老师执教的《睡美人》中随处可见。
上课伊始,钱老师对同学们在阅读课外书是否会使用工具书做出了提问:“有使用字典习惯的同学请举手,没有这个习惯的同学请举手。
”对于一个陌生的班级和完全不熟悉的同学,教师并不了解他们的习惯和方法,同样的,学生们面对一个陌生的教师也是会拘束,而钱老师巧妙地和全班级同学拉近了距离。
问题只有两种答案,会与不会的同学都参与其中,同学们则立刻会感受到,原来自己也是课堂的一份子,是课堂的主人,如此一来,便会很乐意参与到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之中。
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睡美人》的故事内容时,钱梦龙老师是这样提问的:“凡是说不清这篇小说讲了什么故事的同学,请举手;凡是能够说清楚的同学请举手。
”当然对于两次都没有举手的同学钱先生也注意到了。
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被老师提及到。
学生是课堂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要真切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提问艺术浅析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提问艺术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038cf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a.png)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提问艺术浅析“愚公移山”是中国传统文学家钱梦龙于明朝时期创作的一篇优秀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老老翁愚公,他的家就在两座大山的中间,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及家人的出路,因此,他决定与后代们一起,勇敢无畏地将两座大山移离家园。
愚公虽年迈,但他非常坚定,每天早晨,站在家门口,率领家人开始把两座山移走,没有任何报酬。
不断地付出,这个古老的老翁最终成功地把两座大山移走,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美满家园。
通过艺术描绘,钱梦龙把这个简单的故事,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感染力。
他以贴近生活的语言,贴切情节,细致的描写,打动人心,使人体会到看似不可能的坚守,勇敢付出,最终成就“梦”的感动。
作者使用“蜕变”、“顽强”、“坚韧”等象征意味和精神气质描写愚公的性格特征,让人感受到智慧和勇气,体会到一种把重重障碍一一化解的精神力量。
钱梦龙运用讽刺技巧,将历史人物鲁班、蚩尤和神话传说中的天公与愚公做了比较。
他以轻松活泼的笔触描述了现实世界中的社会风气,比喻了“天公将其磨难归于无有”的上层文化,显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同时他也把“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强烈的自强不息的信念,激励人们坚持不懈,绝不气馁,勇敢面对挑战,见识到勇于改变命运的力量。
从钱梦龙的这篇优秀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长处:自信勇敢和不懈追求,以及民众力量与改变命运的关系。
同时这部作品也为当今社会提供了一种极具示范意义的思想精神,即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断地克服困难,实现宏伟梦想。
“愚公移山”不仅为我们激发了勇气、改变命运的信念,更把古老文化的精神传承到现在,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厚重感恩之情: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总会实现梦想。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提问艺术浅析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提问艺术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f265e0fab069dc502201b3.png)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提问艺术浅析作者:王剑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5期内容摘要: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提问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点拨诱导,启发思维。
二、此意在彼,直题曲问。
三、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四、低起点,逐渐深入。
关键词: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提问艺术钱梦龙是我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是语文“导读法”教学的倡导者。
他的“导读”讲究“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具体到课堂中,强烈的问题意识、灵动的发问技巧、务实的训练方式是其语文教学的精华。
《愚公移山》课例充分体现了钱梦龙“三主”导读法教学的特点,是其最成功和影响最大的课例之一。
该课例是钱梦龙1981年4月初在杭州参加“西湖笔会”时,借用学军中学初一学生上的一次“尝试课”,这是他第一次借班上课,也是第一次在一个陌生的班级中验证他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课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该课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但至今还很少看到有超越他《愚公移山》的文言教学课的。
通过该课例的教学实录,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文言教学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整体阅读中培养情趣,以情趣带字词,以字词促升华,情意趣智,听说读写辩论融为一体,学生潇潇洒洒走进文言文天地,痛痛快快的感受文言魅力。
整个课堂气氛是十分活跃的,而激活这课堂气氛的无疑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巧妙提问。
下面对该课例的提问艺术作一浅析。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中的提问具有以下艺术特点:一.点拨诱导,启发思维。
点拨诱导,启发思维是该课例提问的一大艺术特点,这既是钱梦龙的教学理念,也是由“导读法”的特点所决定。
“…以‟作…凭‟讲,文章里还有别的例子吗?”经这样一点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寻找文章里另外的例子,加深了学生的听课印象,巩固了“以”作“凭”讲的语文知识,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类似提问在该课例中比比皆是,如“智叟讲的这个句子是怎样组织的?”“那么不倒装应该怎么说呢?”“你知道为什么要倒装吗?”“你们看看前面还有没有同样用法的…之‟字?”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钱梦龙的课堂提问艺术
钱梦龙作为一代语文教育名家,以创造“三主四式”语文教学改革经验而闻名。
在他成功的课堂教学中,精彩迭起的提问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曾在《语文导读法探索》一书中说:“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研究问的艺术很有必要——问题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要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他正是以讲究艺术和深度的提问催生了一堂堂生动而成功的语文课堂。
那么钱梦龙老师的提问有哪些特点呢?在我看来有以下四点:一、拉近距离、活跃气氛的闲问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钱老师名声鹊起后,“借班上课”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临时组合又匆匆上阵,师生间缺乏了解,难免紧张。
然而,钱老师却深谙教艺,几句“闲问”就跟学生拉近了距离。
在一次公开课时钱梦龙跟当时的学生有这样一段问答,
师:在这样的舞台上课,你们自出娘胎第一回吧?
(一些学生点头)
师:台下坐满了“观众”,台上是我们的活动天地,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个场面,看一看有点像什么。
(学生开始“东张西望”, 改变了正襟危坐的姿势,有的在小声说自己观察结果:像演戏)。
师:我看有点像演戏,那么,演这台戏的主角是谁?
(一个学生在坐位上说:“当然您!”教室里有了轻轻的笑)。
师:我可并不认为这样,你们猜我怎么想?看谁猜得准。
生:您大概认为我们是主角,因为这台戏演得好不好,要看我们发挥。
课前的“闲问”看似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但是却能消除师生隔阂,活跃课堂气氛,成为拉近师生距离的“药引子”.闲问体现的是对学生心情的一种体谅,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
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够感到自己被尊重,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此激发学习动力。
二、曲中有直,圆中有方的直问
直问即直截了当的提问,相较于曲问,更加直接、明确。
比如“智叟是年轻人吗”,“愚公年纪有多大了”,“那个遗男几岁了”,在这些问题后,钱老师都及时跟踪学生的思维,并且在追踪学生思考来源时大多以“你怎么知道?”或者“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句式追问。
这样的句式直截了当,能让学生清楚教师发问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教师的高姿态,好似朋友般的交流让学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小发现”。
曲问训练的是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而直问则训练学生抓取关键问题的能力,如同思维的迂回包抄与单刀直入,其实都是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对课文理解的深入。
三、追根溯源,层层递进的追问
通过直问和曲问后再追根溯源,探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是一种提问的方法。
在程稀老师《课堂教学追问表达式的功用——兼论钱梦龙的
追问》一文中曾总结到:钱先生的追问有追前曳后刨根究底的属性,除承前问“为什么?”一语外,颇具钱氏特色的追问表达式为:
(1)“你怎么知道?”
(2)“从哪里看出来的?”
(3)“你是想出来的还是查字典得出来的?”等等
比如在《死海不死》教学实录中导入新课时,钱梦龙老师便将这些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学生在巧问的不断刺激下,逐渐拉长了思考的时间,思维慢慢严密起来,开始变得善于思考,自然学习效率提高不少。
四、匠心独运,巧妙迂回的曲问
作为巧问的一种表现形式——“曲问”很受钱先生的推崇。
“曲问”这一说法也是钱先生首创的,就课堂提问而言,要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的余地。
钱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的艺术,最典型的例子当属他在教《愚公移山》时的提问:
“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教文言文一样就字的落实问题,直接问“且”字的意思,而是问学生:“老愚公多大年纪了?”学生思考后回答“:快九十了。
”钱老师接着问“: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慢慢绕到“且”字上来,如此学生便有了自主思考的过程,比老师直接讲“且”字的意思,记忆肯定要深刻得多。
钱老师的曲问能够问得巧妙、有效,不仅仅在于它来源于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设计时注重“问在此而意在彼”,还在于钱老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与课文的透彻理解。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钱老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精彩迭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优秀的课堂提问能够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提供教学反馈的信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也是我们如今需要学习加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