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验式德育”方案

合集下载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生态体验式德育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育和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模式。

它通过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敬畏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真实和实践的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在生态体验式德育中,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体验和实践。

学生可以到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参与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学生还可以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如植树造林,人工湿地建设等,亲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体验式德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

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他们将意识到,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他们会自觉地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通过这些行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生态体验式德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团结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生态体验式德育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学习和支持,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生态体验式德育是一种旨在通过生态环境的真实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品德、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模式。

通过学生们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态环境,并从中获得教育和成长。

他们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相信通过生态体验式德育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将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环保意识的公民。

德育主题——生态文明(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版

德育主题——生态文明(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版

德育主题——生态文明(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

二、教学重点1. 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环保行为的培养和实践。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意义。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环保行动。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环保意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培养环保习惯。

五、教学内容1. 生态文明的概念:介绍生态文明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的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3. 环保行动:讨论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践行绿色生活。

4. 环保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价值。

5. 实践活动:组织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环保故事,引发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生态文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的环保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环保行为的积极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环保,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5. 实践活动:组织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环保行为的实施情况等。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是一种通过生态体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环境意识的教育形式。

这种教育方式将学生带入自然环境中,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社会责
任感,使他们在感受自然美好的也懂得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生态体验式德育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和亲近自然。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露营、徒步、观鸟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
热爱。

教育者也可以通过模拟生态环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植树、种花、清理垃圾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生态体验式德育不仅仅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育,更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生态体验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合作、团结和宽容,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体验活动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让他们在艰难的户外环境中学会坚持和克服
困难。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四育。

通过参与生态体验活动,
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
发展。

生态体验式德育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具体实施上,生态体验式德育应该注重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
生活和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的组织也要注重安全和管理,保障学
生在实践中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

教育者还需要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让他们能够在经历中学会成长和提高。

生态德育文化实施方案

生态德育文化实施方案

生态德育文化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生态德育是指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通过教育和文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环境伦理观念和行为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德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实施生态德育文化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环保意识和环境友好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

1. 目标,通过生态德育文化实施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保道德和环境行为,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环境伦理观念和行为方式。

2. 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以生态伦理为基础,以环保行为为核心。

三、实施方案。

1. 教育课程,在学校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价值观。

2. 校园环境建设,通过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美好,增强环保意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4. 课外拓展,开展生态文化主题的课外拓展活动,如生态科考、生态旅行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5. 群体宣传,通过学校媒体、社交平台等途径,开展生态德育文化的宣传活动,引导全校师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四、保障措施。

1.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生态德育理念和方法培训,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和教育水平。

2. 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经费、场地、设备等,保障生态德育文化实施的顺利进行。

3. 管理监督,建立生态德育文化实施的管理与监督机制,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评估与总结。

1. 定期评估,建立生态德育文化实施方案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2. 总结经验,及时总结生态德育文化实施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年中学生态德育实施方案

2024年中学生态德育实施方案

2024年中学生态德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意识逐渐提高。

中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和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行动和意识将决定我们社会的未来。

因此,通过开展生态德育活动,引导和教育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形成绿色习惯;2. 培养中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激发他们的环保创新意识;3. 培养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全民参与环保的氛围。

三、主要内容1. 开展环保教育课程设计并开展多样化的环保教育课程,将环保知识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中。

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组织环保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各类环保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新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清洁公共场所、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等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环保活动,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3. 建设绿色校园积极倡导绿色校园理念,推动学校进行绿色环保建设。

在校园内建立并维护自然景观,开展园艺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绿植养护等活动。

通过绿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尊重与爱护之情,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 引导制定环保计划组织学生制定个人环保计划,确立个人环保行动目标,并进行跟踪指导。

通过明确行动目标和监督反馈,帮助学生形成环保习惯和行动意识。

5. 设立环保奖励机制建立环保行动奖励机制,对在环保实践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进行奖励,鼓励更多的中学生参与环保行动。

奖励可以是荣誉证书、奖金、实际物品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 建设环保联盟建立学校环保联盟,将学校与社区、企业等相关部门或机构联系起来,形成互助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开展各类环保活动,提供更多资源,提高生态德育活动的参与度和效益。

开展特色生态体验式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开展特色生态体验式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开展特色生态体验式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设计推陈出新实践操作日臻规范奋斗小学:宋英华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生态体验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把“小、近、实、亲、精”的德育活动理念与实效性有机结合,打破体验的固化模式,把生态体验活动与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出“生活阅历——理解——表达——唤醒——行动——反省——领悟——道德境界”的良好模式,生成创新,开展特色生态体验式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精彩,在体验中融入养成教育。

一、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关注课程动态生成的研究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核心理念是“动态生成”。

强调的是课程的现实生成,直接生成。

教师的主体作用是开启学生思想上的闸门,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炬,让学生真正“读进德育”读出自己来。

在学生的思想障碍过不去的时候,轻轻点化,起一个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作用。

面对生成的德育资源,师生及时捕捉,让它成为德育的契机。

1.朴实真诚的平等对话,自然动态生成用心捕捉鲜活的德育课程资源,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让学生说真话,表达发自内心的真实体验、感悟,将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调动起来参与活动。

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使课程自然“动态生成”丰富多样。

2.主动周密的精心预设,随机调控生成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

师生主动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在德育活动过程中捕捉到生成的契机。

师生精心预设,关注深层次的活动结构,德育本质,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

用心捕捉活动过程中的“即使生成”,根据鲜活的“体验感受”作现场处理,变“程序”上课为“随机调控”,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德育活动课程成为师生个性张扬的天空。

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实现超越延伸预之目标。

3.反思内省中关注生成、贵在有效生成德育综合实践课程不仅是德育知识的课程,还是生命的课程,师生在反思内省的过程中,经历着生命成长的过程。

论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论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论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合力教育。

家长进课堂,拓宽家校合作渠道、多方畅通家校联系,参与学校管理,共谋学生的成长和学校发展。

标签:家校合作;班主任;德育一、设计背景为了有效地制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成为有责任心的公民。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以生活为原点,通过创设真实的校园生活体验场,营造德育生态体验氛围,融通德育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体验、表达、述说,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发展其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于自然中生成德性。

三、德育目标:1. 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四、活动流程:(一)热身活动:贺卡巧分组(此环节的设计旨在“破冰”,调节师生情绪,和谐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

同时通过以上活动,将学生分成三组,便于下面活动的开展。

)(二)体验活动:校园大搜索活动一:搜索校园的破坏现象活动规则:1. 每组选择最具典型的破坏现象拍摄3-5张,内容不要重复。

由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进行搜索并拍摄,并写好图片说明。

2. 每组邀请一名老师做指导员,负责指导拍摄及提醒活动时间。

3.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二:搜索成果展示各组成果展示,由组长进行解说。

(三)表达分享:感悟齐分享1. 分享一:谈谈看过照片后的感想(看一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否达成,主要是看学生在体验之后的一种真实,真情的表达。

学生在表达中达到的德育境界是次要的,真实、真情才是最重要的。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正是让学生将活动中最真实真切的感受表达出来。

)2. 分享二:写下最深的感悟(生态体验模式的逻辑线索是遵循亲验活动,体验在先,领悟、结论在后的流程。

本环节的设计正是让学生在前面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反思,产生新经验的阶段,并不断循环,不断体验,直至达到目标,即让学生的感知不再仅仅停留在爱护公物这个层面,而是进一步上升到诸如责任、道德、公德心等等更深的层面上。

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旨在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提高公众的生态道德素养,我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本文将以某市为例,介绍一次成功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近年来,某市空气质量持续恶化,水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市民的生态道德素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该市决定开展一次以“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市民的生态道德意识,使大家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2. 培养市民的环保行为,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3.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三、活动内容1. 生态道德讲座邀请环保专家、学者为市民讲解生态环境知识,普及生态道德理念。

讲座内容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节能减排等,使市民对生态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2. 生态道德宣传在公共场所、社区、学校等地张贴生态道德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生态道德理念。

3. 生态道德实践活动(1)植树造林:组织市民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共同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2)环保志愿服务: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如清理垃圾、保护水源、宣传环保知识等,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环保事业。

(3)绿色出行: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

开展自行车、步行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行为。

4. 生态道德知识竞赛举办生态道德知识竞赛,激发市民学习生态道德知识的兴趣,提高生态道德素养。

四、活动成果1. 市民的生态道德意识得到显著提高,环保行为得到加强;2. 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空气质量、水源质量有所提升;3. 市民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活动总结本次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生态体验式德育是指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亲身体验和探索,教育学生尊重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培养环保意识和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德育方式。

生态体验式德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亲身参与生态环境中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素质的提高。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实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生态展览、野外生存、生态农业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和自然和谐共处,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

生态体验式德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探索。

在自然环境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参与生态农业、野外生存等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农耕、打柴、挖掘等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美德和团队合作能力。

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自然环境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了自然资源的宝贵和有限,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之心。

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通过深度的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破坏带来的后果,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他们会认识到自己是地球的守护者,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至关重要。

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素质的提高。

在自然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自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并且,参与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生态体验式德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伦理品质,使学生在不断问询中激发出独特的个性和潜力。

王务学校 生态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方案1

王务学校    生态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方案1

生态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方案任丘市出岸镇王务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励学生坚定理想、奋发图强、创新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校结合市教体局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七彩阳光“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制定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集中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发奋图强,积极作为,为国家、民族和个人实现“中国梦”,奔向复兴路做出更大贡献。

二、活动目标通过“七彩阳光”生态体验德育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感恩教育、情感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展示学生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教育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

三、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精心部署(12月初至3月底)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深刻领会“七彩阳光”生态体验德育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召开全体教师会,利用校园广播及多媒体切实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统一思想。

2、精心部署、明确职责。

为此,我校成立“七彩阳光”生态体验德育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如下:组长:崔国民(校长)整体负责全面工作小组成员:王江涛(副校长)负责组织全体教师具体分工工作刘宝玉(德育主任)负责组织全体教师具体分工工作高根深 (副校长) 负责活动实施安排工作,宣传造势工作崔占峰(教导主任)负责课题活动安排,做好各科室协调工作。

任庆云(教导主任)负责课题活动安排,做好各科室协调工作。

崔伟 (总务主任) 负责活动实施安排工作,宣传造势工作刘玉可(团书)负责组织学生写作指导与评定工作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第二阶段:开展活动,全面落实(4月至12月)活动要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积极探索适应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教育活动途径和方法,在班队课、思想品德课、国旗下集会等时间中渗透教育,教育内容包含修身、责任、守法、立志、文明礼仪等主题。

德育主题——生态文明(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版

德育主题——生态文明(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版

德育主题——生态文明(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第一章:了解生态文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

教学内容:1. 讲解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

2. 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生态文明的宣传视频。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总结并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团队讨论的成果,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第二章: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如污染、生态退化等。

2. 分析这些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

2. 收集团队讨论的成果,评估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的强弱。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

教学内容:1. 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

2. 分析这些方法和措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想法和建议。

3. 教师总结并强调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想法和建议的创意程度。

2. 收集团队讨论的成果,评估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意愿。

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生态体验式德育是一种将生态环境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教育中,学生们将通过亲身的体验来了解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环境进行保护。

这种教育方式涵盖了生态、道德、文化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将详细介绍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意义、实践方法和效果。

1、增强环保意识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脆弱,从而增强他们对环保的重视和意识。

通过山水、草木、空气等自然元素的观察和体验,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了解环保措施,如节能、减排、废物处理等,从而对环保措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执行。

2、提高道德素质在生态体验式德育中,学生们会体会到自然界中的和谐、平衡和共生,这些都是一种道德和价值观念。

学生们在体验的过程中,会深刻地领悟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

这种道德素质不仅对个人的自我修养和成长有好处,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提升文化素养生态体验式德育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自然环境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学生们在旅游和体验的过程中,会对各地不同的文化遗产和物种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增进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4、培养社会责任感生态体验式德育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整个社会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

通过体验和学习,学生们会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会发现自己能够做出一定的贡献。

这种责任感不仅可以带给学生们个人成长,也可以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实践方法1、组织生态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们去自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海洋保护区等地实践。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采集、解说等方式来认识生物、植物、地理等知识,从而培养生态意识。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生态体验式德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亲身体验的德育模式,通过生态环境的探索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促使他们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生态体验式德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概念和特点、实施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概念和特点生态体验式德育是指以自然环境为载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探索和体验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德育活动。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亲身体验。

生态体验式德育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自然环境的探索和体验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热爱。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生态体验式德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活动和项目,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生态体验式德育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追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体验式德育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的行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活动内容和项目。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和项目,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户外生态体验活动等。

加强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学校教师在活动和项目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加强评价和反馈。

学校要对学生参与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实施可以取得一系列显著效果: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活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

德育生态文明教育教案模板(通用10篇)

德育生态文明教育教案模板(通用10篇)

德育生态文明教育教案德育生态文明教育教案模板(通用10篇)德育生态文明教育教案1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知道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说明“动物生活需要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用差异法判明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3.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长方形扁纸盒2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若干条、干土、湿土。

2.挂图或投影片——热带草原上的动物、热带森林中的动物、南极动物、其他自然环境中的动物。

学生准备:捉蚯蚓。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我们在自然课里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动物?(2)讲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动物的生活方面的知识。

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1)看图:课本第4页插图。

(2)提问:①图中有什么动物?②蝴蝶生活在什么地方?(多在树林、草地、花丛)它多在白天活动还是夜里活动?③蛾生活在什么地方?(树林、草地、稻田)它多在什么时间活动?④鱼生活在什么地方?(水里)离开水鱼能生存吗?⑤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沙漠)在高山、森林、海洋等自然环境中有骆驼吗?⑥猴子多生活在什么地方?(树林)在草原、海洋、沙漠等自然环境中有猴子吗?⑦白熊生活在什么地方?(北冰洋)北冰洋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在温带、热带的自然环境中有白熊吗?(3)讨论: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蛾子多在夜间活动;鱼终生生活在水中,骆驼可以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呢?(4)讲解:以上事实说明,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等,其中有的是动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例如空气、水,离开这些条件动物就不能生存;有的对动物生活、分布等有很大影响。

各种动物所需要的环境不完全相同,有的相差很大。

例如,有的动物适宜生活在光线充足的白日,有的动物只在夜里出来活动,还有的终生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有的动物必须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却可以生存在干旱的沙漠里;有的动物适宜生活在炎热的地方,有的动物适宜生活在寒冷的地方。

生态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生态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涵;(2)认识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挑战;(3)掌握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3)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感;(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德育的概念和内涵;(2)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挑战;(3)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生态德育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2)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生态保护实践活动;(3)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环境的短片,引起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2)提问:你们认为生态环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2. 生态德育知识讲解(1)介绍生态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涵;(2)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挑战;(3)讲解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3. 生态德育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将生态德育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2)开展“绿色校园”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3)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了解环保技术。

4. 交流分享(1)各小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2)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感悟;(3)教师总结点评。

5. 课后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生态德育的论文或心得体会;(2)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志愿活动。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2)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3)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成长。

2. 结果评价:(1)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评价学生在社区环保志愿活动中的表现;(3)评估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2. 实践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生态德育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生态体验式德育”方案

“生态体验式德育”方案

荆州市太岳高级中学开展“生态体验式德育”课题方案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从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向现代的、开放的观念转变。

然而也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个人主义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以及青少年学生影响很大、冲击很大,导致不少人坠入违纪犯法的泥潭。

使我们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课题。

(2)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目前内容单一,过于注重运用理论说服和正面疏导的德育方式,使学生缺乏积极的德育实践和道德体验。

导致追求学生表面上听话,但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利。

我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顺应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发展需要。

新课程改革注重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德育工作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而且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要他们学得好,而且要他们活得好,活得积极健康。

综上所述,“生态体验式德育”既是我校的德育对策,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特提出本课题。

二、生态体验式德育的含义和实施原则1、生态德育的含义是指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努力形成人本化、生活化、内省化相结合,以体验性为特征的德育工作格局的一种教育策略。

它强调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道德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2、实施原则(1)发展性原则。

德育主题——生态文明 教案 小学主题班会

德育主题——生态文明 教案  小学主题班会

一、教案主题:小学主题班会——德育主题:生态文明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小学四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现状,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生态文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典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实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生态文明。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培养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 图片和视频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现状。

2. 案例分享:通过分享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思考: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生态文明对自己的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现状,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生态文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典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实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生态文明。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培养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实践生态文明的建议,看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八、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收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现状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展示。

2. 案例分享材料:整理一些典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例子,包括文字描述和图片,用于分享和讨论。

《在素养课堂引入生态体验式德育研究》实施方案

《在素养课堂引入生态体验式德育研究》实施方案

《在素养课堂引入生态体验式德育研究》实施方案《在素养课堂中引入生态体验式德育教育的研究》实验方案——沙市区岑河中学课题组一、课题实验背景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班团活动、班级自主活动、德育活动课、校园文化活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形式和活动加大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

但我们也看到,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缺乏沟通,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许多方面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顺利地解决他们遇到的道德难题。

有些道德难题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新问题,不能依赖于过去的观念和经验,而应和学生们一道去学习,一起体验尝试解决。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尝试将体验感恩、关爱、心理健康教育、劳动实践等活动融入德育教育里,来升华师生思想品质。

就此,我校提出“在素养课堂中引入生态体验式德育教育的研究”,希望来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1.本课题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教育局《生态体验式道德价值观》中的生态体验式德育价值观为主要理论依据;2.本课题以岑河中学十三五主导课题《农村初中素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为主要研究载体,阐述教育教学理念、育人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受教育者达到求真求实、学会做人、求知的一种教育方式,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化自己的行为,实现无痕的德育教育,达到有痕的影响;3.以科学发展观和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改进学校德育教育模式,探索建构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进行学生积极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途径、方法和策略,使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遵循人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师生主动创新,科学创新。

2.整体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在全校范围内控制本研究,采取整体优化的实验措施,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统一操作,构成整体教育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市太岳高级中学开展“生态体验式德育”课题方案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从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向现代的、开放的观念转变。

然而也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个人主义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以及青少年学生影响很大、冲击很大,导致不少人坠入违纪犯法的泥潭。

使我们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课题。

(2)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目前内容单一,过于注重运用理论说服和正面疏导的德育方式,使学生缺乏积极的德育实践和道德体验。

导致追求学生表面上听话,但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利。

我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顺应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发展需要。

新课程改革注重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德育工作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而且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要他们学得好,而且要他们活得好,活得积极健康。

综上所述,“生态体验式德育”既是我校的德育对策,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特提出本课题。

二、生态体验式德育的含义和实施原则
1、生态德育的含义是指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努力形成人本化、生活化、内省化相结合,以体验性为特征的德育工作格局的一种教育策略。

它强调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道德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2、实施原则(1)发展性原则。

促进学生实际的、根本的、持续的、终身的进步和发展。

尊重学生的生理,根据学生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发展体现出要求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挖掘学生的潜力,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与健康的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生奠定基础。

(2)主体性原则。

承认德育目标的实现,靠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和感悟。

在德育设计中,注重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出来。

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时遵循“四动”原则:德育对象——能动,德育设计——主动,德育目标实施——活动,德育过程——互动。

(3)实践性原则。

在“生态体验式德育”过程中,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强调行与知的一致,强调学生的实践与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受教育,在实践中求效果。

防止空洞的说教和死板的教育形式,要深入学生生活,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育载体,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在活动中增强思想道德素质。

(4)特色原则。

在坚持统一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各班在德育的活动形式、教育载体、机制等方面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结合班上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努力形成一班一品,创出工作特色。

三、“生态体验式德育”研究内容以及预期目标。

“生态体验式德育”主要内涵是促进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德育
工作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人本化、生活化、内省化、综合性、体验性的德育工作格局。

1、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以“坚持人与社会共同进步”为教育主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使命意识和法制意识。

2、促进人与人的协调发展。

以“坚持人与人一起成长”为教育主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为载体,以道德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等。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自律规范和温文尔雅、诚信至上的个人处世风格。

3、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以“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教育主题,以环保教育为核心,以“绿色学校”、“生态班级”建设为载体,切实开展环境教育、热爱自然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审美教育等。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自然、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到环境育人;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兴趣品味。

四、研究操作措施及做法根据德育内容,结合我校的德育资源,构建“生态德育”模式,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全面推进。

(1)以“环保”为主题的“待物之德”,打造“绿色学校”为载体,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和环保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坚定环保信念。

通过实验法和课外考察进
行环境教育,使学生亲自发现某些环境问题的起因,影响环境的因素等。

(2)开展“生态班级文化”等课题。

“生态班级文化”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要求评选的“生态班级”做到绿化、净化、美化、教化、变化。

使整洁、美观、充满人文气息的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3)以“诚实守信”、“感恩”为主题的“为人之德”,通过开设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以打造“诚信寝室”“诚信班级”为载体,培养诚信学生。

寝室门全天敞开,极少有丢失东西现象发生。

通过“致家长信”、制“感恩卡”等形式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爱的教育。

(4)以“爱国”为主题的“为民之德”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国旗下讲话评选、“紫藤杯”红歌会等一系列活动。

(5)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对学生进行从岗位到责任,从任务到责任,从活动到责任,从评价到责任四方面的教育。

通过“班务承包责任制”,让学生承包班级某一具体项目,形成做好“事情”的习惯。

学校还以创建省“绿色学校”为抓好,树立使用水电、节约能源的理念,对自然资源负责,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发展。

(6)以“民主管理”为核心的自主教育。

学校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设立了学生校长室,并由学生校长自主聘任学生中层干部。

在各种学生活动中,教师由组织者转变为指导者,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还开设“民主信箱”,对学生反映问题,学校给予积极、有效地解决。

(7)“通过古诗词朗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开展“扬民族文化、颂千古美文”活动,开展了诗歌朗诵展示等系列活动。

用中华传统文化加厚和刷新同学们的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实现人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在学校召开“生态体验式德育”现场推进会;召开“生态体验式德育”课题讨论会;评选“生态德育”优秀德育案例。

总课题组各部门和各班按总课题方案和子课题方案的基本策略和具体途径进行实践研究。

年底写好研究阶段性报告和子课题中期报告,进行研究资料和数据积累的检查。

第二阶段:总结阶段性主题活动经验总结,提炼优化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模式,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

第三阶段:
(1)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研究报告,归纳总结实验研究成果。

(2)各校搜集课题实验各种有关资料,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3)总课题组撰写课题主体报告。

七、实施生态德育的保障措施
1、专家指导:请台州市有关德育研究的专家作指导,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组织保障区校两级分别成立生态德育领导小组,负责对生态德育实施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协调。

学校生态体验式德育领导小组名单:
顾问:马英龙
组长:方学文
副组长:贺光林、刘八军
成员:尹军、王后林、刘小龙、朱忠科、梁虎、以及各班班主任
3、机制保障(1)我校生态德育领导小组对各班实施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估、评比和专项督导。

(2)各班结合本班实际,制定本班实施规划,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和奖励制度。

4、技术保障学校成立“生态德育”总课题组。

对各班实施工作实行课题化指导;各班根据本班实际,上报子课题。

4、经费保障根据《方案》要求,学校将此课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列支计划,确保经费落实。

荆州市太岳中学德育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