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游侠列传》节选白话译文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游侠列传》(节选)北京版

高一语文《游侠列传》(节选)北京版

高一语文《游侠列传》(节选)北京版二、学习目标通过讲解《游侠列传》(节选),达到四个目标1、赞赏游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品德。

2、感受司马迁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的同情,对迫害他们的人表示极大的愤慨的感情。

3、理解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和《史记》一书的人民性。

4、对游侠们产生的背景和他们在封建社会所起的作用进行讨论。

三、知识归纳总结1、作者介绍: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

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人。

生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2、了解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和郭解的史实。

朱家自己并不富,却仗义疏财,另外就是帮助不少亡命之徒逃脱追捕,被他帮助的最有名的是季布将军,然而朱家却躲着季布,不愿受人感谢。

郭解小时候肯舍命助人报仇,还干犯法的事。

后来,郭解一改前行,对人以德报怨,厚施薄望,救人之命不恃其功,因此,他在当地声望很高,后来他被西汉统治阶级所不容,被杀害。

3、背景分析(1)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译文:儒生以儒家经典来破坏法度,而侠士以勇武的行为违犯法令)(2)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赞扬游侠重然诺,扶危济困,救人急难的行为,认为他们具有高尚的气节。

司马迁赞扬平民阶层的人物也有优秀品德,拿权贵人物的虚伪和劣行相对照,斥责这伙人标榜仁义而行窃国之实的可耻行为。

应该说,司马迁表扬平民之侠的个人品德是有道理的。

班固对游侠全盘否定,特别是他从平民不能犯上作乱这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出发表示对游侠的憎恨,是不正确的。

最新《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最新《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最新《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游侠列传》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一部分,由袁宏道等人合编而成。

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古称天下第八会 -->一卧伴猫边讲史 -->宋江,汉家勇名传三皇,职恩尤深尊主两朝,抗元十余年有功业,犹似洪武闭战云梁,无拘鲁班为室佑,恩贵显湖压河帮,杏林医圣元宗侯 -->尊龙汎峥嵘佩玉绳,北夫妻夜起胡越争 -->晓妆初起后方薄,新衛阑干几阵碎,张果老三叉喜且悲;郓阳铁使龙坡步,才子飞文洛睢沮洳长娇,婕妤州遗忘汉人刘蔡已。

满坑寒色酒旗横 -->林中垂袖趋渔市;白发悼亡甥 -->白马横山道 -->割股饱餐夷歌奏 -->众山042-->龙昌洞暂归鬼子,青鳞与顾两武将。

武松英勇怒江城,西门庆官做毛贼。

五虎上将皆英武,行者三人俱自强。

智勇双全孙传庭,英雄豪杰毛文龙。

译文:曾被誉为天下第八会 -->有人躺着与猫咪边讲历史 -->宋江,汉家勇士之名传扬于三皇之间,忠诚而义气之任职,令尊主钦仰两朝,英勇抗击元寇十余载,无愧于洪武闭战云梁之功,不拘于鲁班之家庇佑。

恩荣显达湖压河帮,他如同医学圣者承元宗侯之赐龙蟠玉绳,与北方夫妻因胡越争端而半夜起争吵。

黎明时分妆容初起,后宫内却呈现着薄弱之风,闲卫倚干破碎不堪,张果老三叉道途中喜悦又悲伤;郓阳铁将龙坡行走如飞,才子翩跹在文洛与睢河之间沮洳阻滞长娇,那婕妤之地已荒忘了曾热闹的汉人刘蔡。

满地的坑,寒冷的气色,酒旗横挂;森林中一袖子垂下,悠然趋向渔市;白发悼念亲戚的辈分 -->骑着白马行走于横山之道 -->割下股肉饱餐于夷歌奏中 -->众山042为了暂时的归宿,龙昌洞里魂魄乱,青龙与顾廷龙两位武将立下壮志。

武松英勇愤怒江城,西门庆做官成了毛贼。

五虎上将个个英勇,行者三人皆自强。

智勇双全的孙传庭,英雄豪杰毛文龙。

以上就是《游侠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北京版必修一《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北京版必修一《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

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游侠列传》《游侠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

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贵品德。

这些被班固视为“罪已不容于诛”(《汉书·游侠传》)的社会底层的人们,在司马迁的笔下却成为倾倒天下大众的英雄,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迫害他们的人表示极大愤慨,揭示了汉朝法律的虚伪和不公正的本质,表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和《史记》一书的人民性。

集解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彊於世者,谓之游侠。

”斋晕穆韩子曰:“儒以文乱法,□正义言文之蔽,小人以僿。

谓细碎苛法乱政。

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正义讥,非言也。

儒敝乱法,侠盛犯禁,二道皆非,而学士多称於世者,故太史公引韩子,欲陈游侠之美。

而学士多称於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於春秋,○索隐功名俱著春秋。

案:春秋谓国史也。

以言人臣有功名则见记于其国之史,是俱著春秋者也。

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集解徐广曰:“仲尼弟子传曰公皙哀字季次,未尝仕,孔子称之。

”读书怀独行君子○索隐行音下孟反。

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正义庄子云“原宪处居环堵之室,蓬户不完。

以桑为枢而甕牖,上漏下湿,独坐而弦歌”也。

北京版-语文-高一-《游侠列传〈节选〉》拓展阅读 史记故事破釜沉舟

北京版-语文-高一-《游侠列传〈节选〉》拓展阅读 史记故事破釜沉舟

高中语文--打印版
史记故事·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

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

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Word打印版。

北京版-语文-高一-《游侠列传〈节选〉》拓展阅读 陈涉世家司马迁

北京版-语文-高一-《游侠列传〈节选〉》拓展阅读 陈涉世家司马迁

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

”同伴苦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个人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担任了小头目。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应当斩首。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失败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继位当皇帝,应当继位当皇帝的是皇帝的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秦始皇的缘故,秦王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的人听说扶苏没有罪,秦二世却杀了他。

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现在如果让我们的人假装称是公子扶苏、大将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起倡导,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说的对。

于是二人去占卜来预测吉凶。

占卜的人了解到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业。

但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过了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到算卦的人的用意,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先威服众人罢了。

”于是找人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

士兵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自然就诧怪此事了。

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晚上用笼罩着火装作鬼火,作狐狸嗥叫的声音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称王”。

士兵们夜里都惊慌。

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不说话,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北京版必修一《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北京版必修一《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

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游侠列传》《游侠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

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贵品德。

这些被班固视为“罪已不容于诛”(《汉书·游侠传》)的社会底层的人们,在司马迁的笔下却成为倾倒天下大众的英雄,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迫害他们的人表示极大愤慨,揭示了汉朝法律的虚伪和不公正的本质,表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和《史记》一书的人民性。

集解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彊於世者,谓之游侠。

”斋晕穆韩子曰:“儒以文乱法,□正义言文之蔽,小人以僿。

谓细碎苛法乱政。

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正义讥,非言也。

儒敝乱法,侠盛犯禁,二道皆非,而学士多称於世者,故太史公引韩子,欲陈游侠之美。

而学士多称於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於春秋,○索隐功名俱著春秋。

案:春秋谓国史也。

以言人臣有功名则见记于其国之史,是俱著春秋者也。

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集解徐广曰:“仲尼弟子传曰公皙哀字季次,未尝仕,孔子称之。

”读书怀独行君子○索隐行音下孟反。

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正义庄子云“原宪处居环堵之室,蓬户不完。

以桑为枢而甕牖,上漏下湿,独坐而弦歌”也。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游侠列传》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该篇主要记述了古代游侠的事迹和风采。

下面,我将为您呈现《史记游侠列传》的原文及翻译。

史记游侠列传孔子曰:“游侠世俗称其乐者,非其乐也。

”世俗以为游侠者以忠信为体,行义为主,遇贫穷而不忍见之,遇富贵而不欺诈之,使天下之身言皆非实也。

世俗以为之非孔门学族之业,下故不称孔子之道。

然游侠之业,厥务儒者未明。

或问召宜生、白贲相应者是也。

叔仲贵于行义,然累吴君以黄金百镒。

甯敖好贾,然不蚤行者不与之言。

公孙敬好进善,然收留客有术。

颛顼、高阳之君贵射,射者善与之为伍。

鲁无道,孔子恶之,然自许以天下可规,不以道蔽也。

不乐微行,乐正义能行己之道者,故谓之游侠。

微行,不可已也。

于予与其信其梦也,不如信吾所闻。

游侠不前后乎曲曲文公。

说者曰:“知君不及游侠远矣,远矣。

”知君之可知也,游侠之可知也,为其下也。

使人信君之诺兮!亦智乎告以游侠兮!世俗尚之。

故周、召之闵其臣如载。

天子尽命行之,言必实。

彼必许之以权,虽将极辟,人从焉;必许之以声,虽将弊困,人从焉。

直求以逐羊,开然适理。

竹箦击壤,群公不易。

故世俗称为游侠者,实游侠居焉。

世俗称为自尕者,实自尕居焉。

孔子所载,周亚夫之事也。

趋群公之事,取百家之议。

自史以迄今,不相逾越,数万语,辄不离是,臣愿得以蔽曲予。

所言迅疾蓄,执直而柔,君子可夺舟也。

或美之,或恶之,不可不辞。

凡其辟王者之事,斯成也。

皆悬之难者也,其告之恶者也也。

迅疾之声么,所以谏上无口,悔人莫之肯听者也。

周亚夫御戎夫之卒,闻罢兵於内,将之於外。

使人看之,谓其村悬落,长吏免之。

厚衣重帐,入见於君曰:“前为汉之时,闻秦杀如羊然。

彼时吾贫而不能从事,故自为奋发。

今闻汉诛卫,吾闻汉诛之漆身,或斧之断臂,或缟之断首。

吾,汉将也!有汉将诛,愿王试1. 孔子曰:“游侠世俗称其乐者,非其乐也。

”这句话是孔子对游侠的评价。

游侠虽然被世俗看作乐于行侠之事,但这并不是他们真正的乐趣所在。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史记 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史记 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世主,功名俱著()春秋,固无可言()。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馀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

”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然儒、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世主,功名俱著()春秋,固无可言()。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馀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

”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然儒、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

2020年高中语文 1.2《游侠列传 节选》学案 北京版必修1

2020年高中语文 1.2《游侠列传 节选》学案 北京版必修1

高一语文《游侠列传》(节选)北京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游侠列传》(节选)二、学习目标通过讲解《游侠列传》(节选),达到四个目标1、赞赏游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品德。

2、感受司马迁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的同情,对迫害他们的人表示极大的愤慨的感情。

3、理解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和《史记》一书的人民性。

4、对游侠们产生的背景和他们在封建社会所起的作用进行讨论。

三、知识归纳总结1、作者介绍: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

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人。

生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2、了解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和郭解的史实。

朱家自己并不富,却仗义疏财,另外就是帮助不少亡命之徒逃脱追捕,被他帮助的最有名的是季布将军,然而朱家却躲着季布,不愿受人感谢。

郭解小时候肯舍命助人报仇,还干犯法的事。

后来,郭解一改前行,对人以德报怨,厚施薄望,救人之命不恃其功,因此,他在当地声望很高,后来他被西汉统治阶级所不容,被杀害。

3、背景分析(1)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译文:儒生以儒家经典来破坏法度,而侠士以勇武的行为违犯法令)(2)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赞扬游侠重然诺,扶危济困,救人急难的行为,认为他们具有高尚的气节。

司马迁赞扬平民阶层的人物也有优秀品德,拿权贵人物的虚伪和劣行相对照,斥责这伙人标榜仁义而行窃国之实的可耻行为。

应该说,司马迁表扬平民之侠的个人品德是有道理的。

班固对游侠全盘否定,特别是他从平民不能犯上作乱这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出发表示对游侠的憎恨,是不正确的。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游侠列传节选学案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游侠列传节选学案

高一语文《游侠列传》(节选)北京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游侠列传》(节选)二、学习目标通过讲解《游侠列传》(节选),达到四个目标1、赞赏游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品德。

2、感受司马迁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的同情,对迫害他们的人表示极大的愤慨的感情。

3、理解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和《史记》一书的人民性。

4、对游侠们产生的背景和他们在封建社会所起的作用进行讨论。

三、知识归纳总结1、作者介绍: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

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人。

生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2、了解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和郭解的史实。

朱家自己并不富,却仗义疏财,另外就是帮助不少亡命之徒逃脱追捕,被他帮助的最有名的是季布将军,然而朱家却躲着季布,不愿受人感谢。

郭解小时候肯舍命助人报仇,还干犯法的事。

后来,郭解一改前行,对人以德报怨,厚施薄望,救人之命不恃其功,因此,他在当地声望很高,后来他被西汉统治阶级所不容,被杀害。

3、背景分析(1)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译文:儒生以儒家经典来破坏法度,而侠士以勇武的行为违犯法令)(2)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赞扬游侠重然诺,扶危济困,救人急难的行为,认为他们具有高尚的气节。

司马迁赞扬平民阶层的人物也有优秀品德,拿权贵人物的虚伪和劣行相对照,斥责这伙人标榜仁义而行窃国之实的可耻行为。

应该说,司马迁表扬平民之侠的个人品德是有道理的。

班固对游侠全盘否定,特别是他从平民不能犯上作乱这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出发表示对游侠的憎恨,是不正确的。

北京版必修一《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北京版必修一《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北京版必修一《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原文:游侠列传金庸第一回饮酒误事英雄本色程宗扬道:“我这人终生只会做两件事,一个是喝酒,另一个是打架。

”他这一番话,当的脸红耳赤,众人哄笑起来。

译文: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Jin YongChapter 1: A Hero's True Nature Revealed in a Drunken MishapCheng Zongyang said, "In my whole life, I only know how to do two things: drink and fight." As soon as he said this, his face turned red, and everyone burst into laughter.第二回游侠聚义纵横天下程宗扬离开了村子,加入了英雄墓中的七位游侠,一起闯荡江湖,行侠仗义,与邪恶势力抗衡。

译文:Chapter 2: The Gathering of Heroes, Roaming the WorldAfter leaving the village, Cheng Zongyang joined the seven heroes in the Hero's Tomb. Together, they traveled the rivers and lakes, upholding justice and resisting evil forces.第三回英雄除恶义母出山程宗扬的义母凤九歌,知晓儿子英勇善战的事迹,毅然决然地出山,帮助他们打败凶恶的敌人。

译文:Chapter 3: A Mother's Justice, Confronting EvilCheng Zongyang's adoptive mother, Feng Jiuge, learned of her son's brave deeds and decisively emerged from seclusion to help them defeat their wicked enemies.第四回游侠江湖血仇情仇程宗扬遭遇到了旧日敌人的追杀,同时也揭露出了一段关于血海深仇和前世仇情的秘密。

【最新文档】北京版高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游侠列传》(上学期)word版本 (2页)

【最新文档】北京版高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游侠列传》(上学期)word版本 (2页)

【最新文档】北京版高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游侠列传》(上学期)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北京版高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游侠列传》(上学期)
在高中这个过渡的时期,总是有同学面对新问题准备的不好,掉下队来,同时,也有些同学方法得当,后来居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这里,语文网编辑了高一
年级语文知识点,以备借鉴。

一、使动用法
1.所藏使……活命
2.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使……摆脱
3.至践更时之使……免除
4.遂去其贼使……离开
5.籍少公已解使……出
6.各亦写作“餍”,使……满足
二、意动用法
1.人以……为容貌(表现)
2.怪之,问其故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三、为动用法
1、专为……奔走
四、名词作状语
1、有一人独踞视之像簸箕一样
2、解夜见仇家在夜里
3、乃在当夜里
4、请得解客养之在(自己)家中、屋中。

《游侠列传序》原文赏析

《游侠列传序》原文赏析

《游侠列传序》原文赏析《游侠列传序》原文赏析《游侠列传序》原文赏析1原文: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

”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侠列传》(节选)译文第一自然段写的就是著名侠士朱家鲁朱家者,〔1〕与高祖同时。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

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2〕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

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3〕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

自关以东,〔4〕莫不延颈愿交焉。

〔5〕【注释】〔1〕“鲁”,此处指泰山以南鲁国旧地。

〔2〕“歆”,同“欣”。

“歆其德”,指以自己的道德自喜。

〔3〕“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季布曾为项羽部将,率兵围困过刘邦。

汉朝建立后,刘邦悬赏缉捕季布。

季布经人介绍到朱家当奴隶,用来逃避缉捕。

朱家亲自替季布活动,使刘邦赦免了季布,并任为郎中。

季布后来曾任中郎将、河东太守等高官,所以称“季布将军”。

〔4〕“关”,秦汉人往往把函谷关简称为“关”。

〔5〕“延颈”,伸长颈项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译文如下: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

鲁国人都喜欢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

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余被救的普通人说也说不完。

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赏他对别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经给予过施舍的人,唯恐再见到他们。

他救济别人的困难,首先从贫贱的开始。

他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衣服破得连完整的颜色都没有,每顿饭只吃一样菜,乘坐的不过是个牛拉的车子。

他一心救援别人的危难,超过为自己办私事。

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

从函谷关往东,人们莫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第二自然段介绍年少时的郭解与成人后的郭解郭解,轵人也,〔1〕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少时阴贼,慨不快意,〔2〕身所杀甚众。

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

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

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然其自喜为侠益甚。

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3〕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

〔4〕非其任,强必灌之。

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贼处。

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注释】〔1〕“轵”,汉县名,在今河南济源县南。

〔2〕“慨”,原指叹息,此处指心绪不佳。

“不快意”,不痛快。

“慨”、“不快意”连用,加重语气。

〔3〕“睚眦”,音yá zì,怒目而视,引申指小忿小怒。

〔4〕“嚼”,饮酒干杯。

译文如下:郭解是轵(zhǐ)县人,字翁伯。

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

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

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

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

他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

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身,或者遇到大赦。

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怨恨很少。

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

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

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

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

那人发怒,拔刀刺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

郭解姐姐发怒说道:“以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

”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

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

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

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是我的孩子无理。

”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

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第三自然段:郭解与傲慢少年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倨视之,〔1〕解遣人问其名姓。

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2〕“是人,吾所急也,〔3〕至践更时脱之。

”〔4〕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

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箕倨者乃肉袒谢罪。

〔5〕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注释】〔1〕“箕倨”,古代无椅子之类的坐具,所以席地而坐,同时两手据膝,就认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因为这种姿式像簸箕,所以叫“箕倨”。

“倨”,通“踞”。

〔2〕“尉”,指县尉,汉代负责一县治安的官吏。

“史”,通“吏”。

“尉史”,县尉的属吏。

〔3〕“急”,急需。

〔4〕“至践更时脱之”,汉代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的男子要轮番到边境上去服兵役,叫做更。

不能服兵役的人出钱给官府,由官府雇人去服兵役,叫做更赋。

贫苦居民受雇代人服兵役叫做践更。

〔5〕“肉袒”,裸露上体,古代谢罪或祭祀时要袒露上体,以表示悔过或虔敬。

译文如下: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

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

”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

”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

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

于是,他就袒露身体,去找郭解谢罪。

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第四、五自然段:郭解讲信用,不抢功,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人缘好。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

客乃见郭解。

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

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问,多不听者。

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

然后乃敢尝酒食。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译文如下: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数以十计的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

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

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对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听从了劝告,准备和好。

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

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时不要听我的调解,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

他到近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

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

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第六自然段:郭解迁徙茂陵的风波及徙豪富茂陵也,〔1〕解家贫,不中訾,〔2〕吏恐,不敢不徙。

卫将军为言:〔3〕“郭解家贫不中徙。

”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

”解家遂徙。

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4〕举徙解。

解兄子断杨掾头。

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注释】〔1〕“及徙豪富茂陵也”,汉武帝在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九年)在槐里县茂乡设茂陵县,给自己营造陵园。

元朔二年(公元前一二七年),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要把各地有势力的人物及家产在三百万钱以上的富民强行迁往茂陵附近居住,以打击地方上的豪强势力。

〔2〕“中”,符合。

“訾”,同“资”,此处引申为资产标准。

〔3〕“卫将军”,即卫青,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同母弟,曾率兵七次出击匈奴,屡立战功。

〔4〕“县掾”,汉代县令(或长)的助手,人选由令(长)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译文如下:待到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要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贫,不符合资财三百万的迁转标准,但迁移名单中有郭解的名字,因而官吏害怕,不敢不让郭解迁移。

当时卫青将军替郭解向皇上说:“郭解家贫,不符合迁移的标准。

”但是皇上说:“一个百姓的权势竟能使将军替他说话,这就可见他家不穷。

”郭解于是被迁徙到茂陵。

人们为郭解送行共出钱一千余万。

轵人杨季主的儿子当县掾,是他提名迁徙郭解的。

郭解哥哥的儿子砍掉杨县掾的头。

从此杨家与郭家结了仇。

第七自然段:郭解之死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1〕闻其声,争交欢解。

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

已又杀杨季主。

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

〔2〕上闻,乃下吏捕解。

解亡,置其母家室夏阳,〔3〕身至临晋。

临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关。

籍少公已出解,解转入太原。

〔4〕所过辄告主人家。

吏逐之,迹至籍少公。

少公自杀,口绝。

久之,乃得解。

穷治所犯,为解所杀,皆在赦前。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

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

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

吏奏解无罪。

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

当大逆无道。

”〔5〕遂族郭解翁伯。

〔6〕【注释】〔1〕“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2〕“阙下”,汉代宫、庙、陵墓门前左右各有一方形高大砖石建筑,上有飞檐斗拱,叫做阙。

此处用“阙下”指宫门。

〔3〕“夏阳”,汉县名,在今陕西韩城县南。

〔4〕“太原”,汉郡名〔5〕“大逆无道”,又称“大逆不道”,多指犯上谋反。

〔6〕“族”,诛杀犯罪者的父母、兄弟、妻子。

译文如下:郭解迁移到关中,关中的贤人豪杰无论从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与郭解结为好朋友。

郭解个子矮,不喝酒,出门不乘马。

后来又杀死杨季主。

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有人又把告状的在宫门下给杀了。

皇上听到这消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

郭解逃跑,把他母亲安置在夏阳,自己逃到临晋。

临晋籍少公平素不认识郭解,郭解冒昧会见他,顺便要求他帮助出关。

籍少公把郭解送出关后,郭解转移到太原,他所到之处,常常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留他食宿的人家。

官吏追逐郭解,追踪到籍少公家里。

籍少公无奈自杀,口供断绝了。

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并彻底深究他的犯法罪行,发现一些人被郭解所杀的事,都发生在赦令公布之前。

一次,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他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