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莆田二中林霞

【内容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具有发散性。把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效服务于教学,将为教师教育提供新的教学设计工具和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案例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及工具软件的不断推出,思维导图已经逐渐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新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是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于1970年提出的,是一种发散性思考可视化的工具。它让人的左半脑和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协同运作,以树形分支延伸出去,形成一种树状思维。模拟了人脑的工作方式,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征如下:(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发射;(3)分支出一个关键的图像或者写在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字,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下面,本人就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从实践的层面介绍其应用途径和效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思维导图绘制所用软件及方法

1、所用软件:用图形组成、使用办公软件的组织结构图绘制、MindMapper5.0、MindManager6、Inspiration8、MindGenius等软件。

2、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步骤

(1)将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这个中心主题展开。

(2)大脑不要受任何约束,围绕中心主题内容进行思考,画出各个分支,及时记录下瞬间闪现的灵感。

(3)留有适当的空间,以便随时增加内容。

(4)整理各个分支内容,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善于用连线、颜色、图形等表示。

三、思维导图对教学设计的支持

思维导图所具有的层次性、联想性和开放性的结构特点能够促使教师对教材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使思维处于一种被激发和完全开放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找到与学生沟通的切入点,使教学设计充满创造性与机智性。另一方面,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把原有头脑中的教学内容、教学逻辑和新的联想与感悟以可视化的“图”

表达出来,这就相当于在课前完成了一次相当充分的教学演练。诸多的教学元素随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有效的排布,直到排列构造出最合理、最清晰的“图”结构,即完成了最佳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需要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教师认知结构中需要存储这些知识以便于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取和重组。许多研究表明,我们大脑是按照层级结构来组织知识的,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的思维障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知识是零散的或者弱联系的,导致缺乏足够的信息提取来源。思维导图的树状层级结构恰好与大脑知识组织结构一致,所以发动教师用思维导图对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整理,形成外在可视化的知识树状层级结构图(如图1所示),显然有利于他们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理解,其内在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也将进一步改善,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指导。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案例及分析

实例一:计算机由什么组成的?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分的组成,是学生感性认识计算机的第一步,也是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的功能的开端,可惜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上的这部分内容显得非常淡薄和简要,只是在文字上对计算机各部分的组成加以描述,不能在学生的思维中留下整体的系统的形象,为此我们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加以指导。在具体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计算机实物演示,并打开主机箱,用螺丝刀卸下主板、CPU、显卡(可选)、声卡(可选)、内存、硬盘、光驱(可选),拔下鼠标、键盘,最后

安装操作系统及相应的办公软件,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共同得出计算机各部分的组成的名称及对应的不同作用,同时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计算机由什么组成的”表示出来。(如下图)

从以上的括号型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到学生心中的计算机其实是一个组成系统,不单单是各个部件的简单的总和,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整体与局部、系统和组件的正确思维习惯,从而为将来高效的学习思考打下坚定的基础。

实例二:关于文件的教学应用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如何创建文件时总是把文件建成文件夹或把文件夹建成文件,究其原因是学生没弄清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里设计了思维导图(如图所示),相信学生在理解了这幅图之后就能正确认识文件与文件夹之间的关系。

实例三:程序是怎样工作的?

程序与算法的这部分教学内容例来被信息技术教师认为是最难以把握、最难以处理的,因为它看起来单调、深奥、抽象,不象上网浏览这部分内容来的丰富多彩。其实,程序与算法最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编程过程中,可以学会思考怎样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提高程序效率等等,这些都是对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积极锻炼,同样对学习其他学科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关键是我们教师怎样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课堂教学。在程序与算法的第一节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停车场收费流程问题,即:如果,你是停车场收费管理员。你所管理停车场只向小车开放,其它车型不能进场,收费也有二种标准:1、小车上只人坐一人,收费4元,2、若小车上坐了二人或以上,收费5元。同学应该怎样去思考这个停车场收费问题?在你具体写程序之前,你怎样去组织这个收费流程?同学们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到一致的想法,并形成以下的思维导图。

这种流程型思维导图主要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通过它学生能够分析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解释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程序与算法中的类、对象、事件、函数、过程等名词、术语提供了思维方向上的准备,最终有利于完善学生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结构。

实践和理论都能证明,思维导图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效用,但也要必须认识到,思维导图并不能必然保证教师做出最优的教学设计,因为它的效用是前提条件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并不能取代教学设计本身,贫乏的大脑产生不了好的思维。我们需要重视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具有更丰富的思维素材,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工具性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