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诊断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本文概述中风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旨在整理和标准化中风病在中医领域的诊断方法和疗效评定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参考指南。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推动中风病中医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中风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二、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故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髓神机受损。
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
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
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
中脏腑者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闭证属实,脱证属虚。
因邪实内闭而致的闭证当以祛邪为要,不宜滥用扶正,以防助邪为患;因正不胜邪而致的脱证,则当以扶正为先,不宜过用祛邪之药,以防伤正。
闭证和脱证虽有阴阳之殊,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两者又常可相互转化,故临床当注意辨证施治。
中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头颅CT、MRI等,可明确中风病的诊断,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中风病的诊断,应包括病名诊断、病情评估、病类诊断、病期诊断、证候诊断。
病名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1~9-94)进行诊断。
主症: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希望对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中风后遗症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有中风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史,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眩晕、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障碍、面部畸形等症状,医生需要根据这些表现来进行初步判断。
其次,中风后遗症的诊断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
脑部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手段,包括头颅CT、MRI等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中风的类型和范围,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另外,中风后遗症的诊断还需要根据相关的评估量表来进行评估。
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中风后遗症评估量表(NIHSS)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陷程度,包括意识、视力、眼运动、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等项目,根据评分来确定中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
最后,中风后遗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例如脑肿瘤、脑外伤、脑炎等,因此需要通过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来排除其他可能性,最终确定中风后遗症的诊断。
总之,中风后遗症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最终排除其他可能性,确定诊断。
这对于及时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希望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重视中风后遗症的诊断工作,及时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病证型诊断标准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机主要为气血逆乱,风火相煽,临床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在中医上,中风有不同的证型,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中医将其分为以下几个证型:一、中经络中经络是指中风后表现以肢体麻木不仁、头晕目眩、手足麻木无力、口角歪斜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其病因以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主。
由于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故见口歪眼斜、手足麻木;肝肾阴虚则眩晕;气血不足则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或细弱,为气虚血少之象。
此类疾病的中风病机为肝肾阴虚,脉络瘀阻,基本病势为正虚邪实,属下虚上实。
临床又可分为肝阳暴亢型、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型等不同证型。
治疗应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平肝潜阳、祛痰通络、益气活血、滋补肝肾等。
二、中脏腑中脏腑是指中风后表现以神志不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其病因以风火相煽为主。
风火相煽,蒙蔽清窍,故神志不清;肝风内动,挟痰上蒙清窍,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红或绛,脉弦而数或弦滑而数,为风火相煽之象。
本病病情较重,临床以闭证为主,可见实证有余之象。
其基本病势为邪实内闭。
三、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是指中风后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后的一段时间,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虽然已经存在,但程度较轻,治疗以补虚为主,兼顾痰瘀。
治疗应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补气养血、活血通络、祛瘀化痰等。
同时还要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总的来说,中风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因、病情轻重等因素进行判断。
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和病因,中医将中风分为不同的证型,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同时,不同时期的中风病也有不同的治疗重点和康复方法。
总之,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在中医传统医学中,中风病(也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及逝去率均较高。
对于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一直是医学界和患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中医中,针对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中风病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1. 中风病的中医诊断中医对中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脉象、舌诊、望诊和问诊等四诊法进行综合判断。
脉象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中风病的脉象特点通常表现为脉数、脉弦、脉浮等不同变化。
舌诊中,观察患者舌苔的颜色、质地和形态等特征也有助于中风病的辨识。
望诊和问诊也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语言表达以及病史等情况,来进行病情的初步判断。
2. 疗效评定标准对于中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在中医中通常采用了“疏通经络、化痰祛痰、健脾生津以及疏风解毒”等治疗原则。
疗效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脉象、舌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数据等方面。
其中,脉象的变化体现了患者的病情变化,舌诊则反映了患者的脏腑功能状况。
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情况以及辅助检查数据的改善也是评定疗效的重要依据。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中,我认为需要重视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因为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对患者的体质、芳龄、性别等都有着不同的治疗方式,因此在诊断和评定疗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另外,中医的治疗是一个持续调理和疗效观察的过程,对于中风病患者来说,更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药物治疗、推拿按摩等,以期望达到更好的疗效。
4. 总结回顾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严谨的过程。
在实际诊疗中,医生需要充分掌握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来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患者来说也需要重视中医治疗的持续性和整体观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期望早日康复。
通过上面的探讨,我对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重视了中医疗效评定的细节和重要性。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类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面瘫、肢体麻痹、语言障碍等。
中风病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是治疗中风病的重要环节。
一、中风病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为急性出现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包括面瘫、肢体麻痹、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失明等。
通常出现突发性症状,常见的发病时间是清晨或夜间,病情进展较快。
2. 影像学检查
脑CT或MRI检查可以显示中风病的病变部位和大小,有助于确
认中风的诊断。
3. 神经系统评估
神经系统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涉及到神经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感觉、运动、平衡、言语等。
神经系统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中风病的类型和程度。
二、中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
1. 神经功能评估
神经功能评估可以通过一系列量表和检查来实现,如Fugl-Meyer 评分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等。
评估结果可以反映患者恢复的程度和速度,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
2. 影像学检查
通过脑CT或MRI检查,可以发现中风病的病变部位和大小,以及治疗后的病变变化情况。
这些结果可以反映患者治疗效果的好坏。
3. 症状缓解程度评估
中风病的不同症状可以通过特定的评估量表来评估,如面瘫的Sunnybrook面瘫评估量表、语言障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语言能力评估量表等。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说明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中风病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是治疗中风病的关键环节。
通过各种评估方法,可以确定中风病的类型、程度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一、病症诊断1、临床症状中风是以面、肢、眼,特别是一侧肢体及脸唇等偏瘫不能运动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神经系统疾病。
其中以上颈发作最为普遍,有的患者颈椎痛、行动不灵活、言语困难、头晕眩恶心、肢体死痉或瘫痪等症状。
2、行为评估a.运动学检查主要检查四肢运动活动能力,检查上肢、下肢的肌力、肌韧带的活动范围、姿势、协调力、痉挛等行为表现。
b.心理检查检查患者的心理症状,评估因病变而引起的精神活动能力及心理反应变化。
3、实验室检查:a.生化检查检查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高敏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
b.神经病学检查神经电图检查和脑电术检查,评价中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
二、疗效评估1、功能恢复程度评估评估中风发病后四肢的运动能力、语言、行走能力的恢复情况,以及精神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估治疗后患者康复程度,治疗效果评估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级良好,表示治疗后能完全恢复患者原始功能,没有遗残和不良影响;第二级良好,表示治疗后患者能大部分恢复原始功能,遗残轻微;第三级中等,表示治疗后患者部分恢复原始功能,遗残较重;第四级差,表示治疗后患者只能体感湿冷和柔软感觉;第五级很差,表示治疗后患者上肢、下肢及面部等失去动作及感觉功能。
2、中风发病特点评估评估患者发病后所出现的症状特征,包括上肢、下肢运动失灵,语言沟通困难,不能独立完成基本劳动活动,行走状态不稳等评估指数,用以反映患者的病情或治疗效果。
3、肢体活动能力评估评估患者出现运动失灵时,肢体活动水平变化情况,从反射、痉挛到柔软活动等,以及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4、组织活性指数评估对患者发病后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等活性指标进行评估,可以反映肌肉功能受损程度,从而可以反映中风后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称为脑卒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的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缺血或出血。
中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面部麻木、言语障碍、肢体瘫痪等,而影像学检查则包括脑CT、MRI等。
除了诊断,中风病的疗效评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疗效评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
目前,常用的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NIHSS评分:该评分标准是基于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肢体运动、感觉、言语和眼肌运动。
评分范围为0-42分,评分越高,则表示中风病的严重程度越高。
2. mRS评分:该评分标准是基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行走、自理、言语通畅等。
评分范围为0-6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受限制。
3. Barthel指数:该评分标准是基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进食、洗漱、穿衣、排便等。
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4. Fugl-Meyer评分:该评分标准是基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肢体活动度、肌肉张力、协调等。
评分范围为0-226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综上所述,中风病的诊断和疗效评定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科学的评定标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 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一、中风病诊断标准1.病名诊断标准①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在 40岁以上。
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病类诊断标准①神识正常0分嗜睡3分迷蒙5分神昏7分昏愦9分②语言正常0分构音不清1分语句不全3分字词不清4分失语6分③面瘫无0分轻瘫1分全瘫2分④眼征无0分二目上吊2分目偏不瞬4分⑤上肢瘫无0分上举力弱1分上举过肩2分上举不到肩4分最多可略摆动不能动6分⑥指瘫无0分力弱1分握拳伸指不全2分略动4分全瘫5分⑦下肢瘫无0分抬高45°以上1分抬高不足45°2分摆动平移4分略动、不能动6分⑧趾瘫无0分力弱1分伸屈不全2分略动4分全瘫5分⑨其他症征瞳神异常7分抽搐7分呕血便血8分二便自遗8分目合口开8分鼻鼾息微9分脉微欲绝9分手撒肢冷9分评分:病类诊断评分是各项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为52分。
诊断分级:1~13分为轻型;14~26分为普通型;27~39分为重型;40分以上为极重。
3.证类诊断标准①风痰火亢: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发病突然,心烦易怒,肢体强急,痰多而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②风火上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病势突变,神识迷蒙,颈项强急,呼吸气粗,便干便秘,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③痰热腑实: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最新中风国际标准(2023版)
最新中风国际标准(2023版)介绍中风(也称为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危及全球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提高中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国际医疗界制定了一套国际标准。
标准内容最新中风国际标准(2023版)旨在规范中风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以下是标准的主要内容:1. 定义和分类:提供了中风的明确定义和详细的分类体系,包括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和其他类型的中风。
2. 诊断标准:对中风的诊断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标准还提供了不同类型中风的诊断依据。
3. 危险因素评估:介绍了中风的常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并对其进行了评估和管理的建议。
4. 治疗准则:提供了不同类型中风的治疗准则,包括急性期治疗、康复治疗和预防再发等方面。
标准还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药物治疗指南:列出了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等。
同时提供了药物的使用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信息。
6. 支持性治疗:介绍了各种支持性治疗措施,如康复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等。
标准还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7. 近期研究和发展:总结了中风领域的近期研究和发展,包括新的诊断技术、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等。
应用和参考最新中风国际标准可供医院、医生和研究机构等专业人士参考,并指导他们在中风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工作。
标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请注意,本文档中引用的内容来源于最新中风国际标准,但无法确认其真实性。
建议用户在使用时自行核实相关信息。
---以上是最新中风国际标准(2023版)的文档,旨在提供对中风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标准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用户在使用时请自行核实相关信息。
中风诊断标准
中风诊断标准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风诊断的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中风。
中风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中风的定义
中风,也称为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中断或血管破裂而导致的脑部损伤。
根据中风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
中风的主要症状
中风的症状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以下症状是常见的中风表现:
-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 言语困难或语言不流利
- 面部表情失去对称性
- 视力模糊或丧失一侧视野
- 突然出现严重头痛
中风的诊断标准
中风的诊断依赖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还需要进行相关检
查来确认诊断。
根据国际标准,中风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突发性发作:中风症状应该在数分钟内或几小时内突然发生,而非逐渐恶化。
2. 值得怀疑的症状:如一侧肢体无力、言语障碍、面部表情失
去对称性等中风表现。
3.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
癫痫、低血糖等。
4. 神经影像学证据:通过脑部CT或MRI等检查,可以发现脑
部供血中断或出血的病变。
5. 除外其他病因:需要排除中风症状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情况,如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中风的诊断标准通过考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诊断中风。
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应该熟悉这些标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提供最佳的治疗和护理。
中风的诊断标准
中风的诊断标准1.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中风这个话题。
说起中风,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得好好掌握它的诊断标准,就像是咱们得知道敌人长啥样才能躲开它!2. 要说中风的诊断标准啊,那就得从症状说起。
最明显的就是脸歪嘴斜,就像是被人打了一巴掌似的,脸部肌肉不听使唤了。
医生们管这个叫"面瘫",说白了就是脸部肌肉没劲儿了。
3. 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表现,就是说话大舌头,就像是嘴里含了个馒头似的,说话含含糊糊的。
要是遇到这种情况,那可得提高警惕了!4. 手脚无力也是一个重要标准,特别是单边胳膊腿儿不听使唤。
有的人形容说:"感觉半边身子不是自己的了",这种感觉可太吓人了!医生检查的时候,会让病人把胳膊抬起来,看看能不能保持平衡。
5. 头晕目眩、走路不稳,就像是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的。
这种情况也得当回事,可别以为是没睡好觉闹的!特别是老年人,要是突然出现这种症状,那可得赶紧去医院。
6. 视力突然变得模糊,看东西跟隔着一层毛玻璃似的,或者突然看不见了,这也是中风的一个重要信号。
有的人还会出现重影,就像是喝多了一样,看什么都是双的。
7. 医生还会看病人有没有意识障碍。
有的人会突然神志不清,问东答西的,就像是大脑突然短路了一样。
严重的可能会直接昏迷,这种情况可千万别耽误,得马上送医院!8. 除了这些症状,医生还会做一些专业检查。
比如脑部影像学检查,就像是给大脑拍照片,看看里面是不是有问题。
常用的有脑部断层扫描、核磁共振,这些高科技设备能帮助医生找到病灶在哪儿。
9. 血液检查也少不了,得看看血液里的各项指标是不是正常。
这就像是给身体做个全面体检,看看有没有其他隐藏的问题。
10. 医生还会问问病史,就像是在查案子一样。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平时有没有抽烟喝酒,这些都是重要线索。
家族史也得问问,看看家里有没有人得过中风。
11. 大家要记住"快"字诀:看到病人口歪、手瘫、语謇说话不利索,那就得"快"点送医院。
最新医院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
主要指标上海机场首都机场深圳机场厦门机场行业平均值神情呆滞或反应迟钝或嗜睡(3分)
Shenzhen Airport Co10.17RMB21.7125.4
5.脉象
滑或濡(3分)
超声设备主要分为彩色超声成像设备(简称彩超)和黑白超声成像设备(简称黑白超)。首先出现的是黑白超声成像设备,现在它仍然被继续广泛使用,一般只用来进行粗略的检查。70年代以后,由于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灰阶显示和实时成象方法,声象图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使超声诊断有了质的飞跃,超声诊断进入了第一个转折点。进入90年代以后,超声技术进展极快,采用了诸如高频率、高分辨声匹配探头、彩色血流显示、各类腔内探头等技术,发展了介入性超声等等,使超声诊断再次飞跃,进入了第二个转折点,为超声诊断提供了良好基础和发展前途。从世界范围来看,超声成像设备80年代开始进入彩超时代,医院新增设备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彩超。
有(l分)
无(0分)
7.体胖臃肿
是(l分)
否(0分)
(四)
血瘀证1.源自质舌背脉络癖张青紫(4分)
舌紫暗(5分)
有瘀点(6分)
有瘀斑(8分)
青紫(9分)
2.头痛
头痛而痛处不移(5分)
头痛如针刺或如炸裂(7分)
3.肢体
肢痛不移(5分)
指甲青紫(6分)
4.面色
睑下青黑(2分)
口唇紫暗(3分)
口唇紫暗且面色晦暗(5分)
肢体抽动(5分);
肢体拘急或颈项强(7分);
3.舌体
舌体颤抖(5分)
舌体歪斜且颤抖(7分)
4.目珠
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分)
正常(0分)
5.脉弦
是(3分)
否(0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
血和脑梗塞两种类型。
中医对中风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一、中医病证的诊断标准:
1. 脑出血的证候特点,病程急骤,突发昏迷或昏睡,面色晦暗,口角歪斜,舌红或紫暗,脉象沉涩。
2. 脑梗塞的证候特点,病程较缓,突发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
语言障碍,舌质胖大、苔白腻,脉象沉细。
二、中医病证的疗效标准:
1. 脑出血的疗效标准,昏迷解除,面色红润,肢体活动恢复,
语言清晰,舌红苔薄,脉象和缓。
2. 脑梗塞的疗效标准,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减轻或消失,语言
障碍明显改善,舌质胖大转变,苔薄白,脉象和缓。
在中医治疗中风时,通常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
中药治疗常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选药,如清热解毒、祛瘀通络等方剂。
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
推拿按摩可以舒经活络,促进气血流通,促进瘀血吸收,加速康复。
总的来说,中医对中风的诊断和疗效标准是基于中医独特的辨证施治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患者的脉象、舌象、病情等方面的表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疗效标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中风病辨证诊断诊断标准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 本标准规定了中风病风、火、痰、癖、气虚、阴虚阳亢的证候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中风病证候辨别。
(一)风证 1.起病:48小时达到高峰(2分);24小时达到高峰(4分);病情数变(6分):发病即达高峰(8分): 2.肢体:两手握固或口嗦不开(3分);肢体抽动(5分):肢体拘急或颈项强(7分)。
3.舌体:舌体颤抖(5分):舌体歪斜且颤抖(7分)。
4.目珠: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分):正常(0分)o 5.脉弦:是(3分);否(0分)。
6.头晕头痛:头晕或头痛如掣(l分);头晕目眩(2分)o (二)火热证 1.舌质:舌红(5分);舌红绛(6分)。
2.舌苔:薄黄(2分);黄厚(3分);干燥(4分):灰黑干燥(5分)。
3.大便:便干便难(2分):便干3日末解(3分);便干5日以上末解(4分)。
4.神情:心烦易怒(2分);躁扰不宁(3分);神昏语语(4分)。
5.面目呼吸气味:声高气粗或口唇干红(2分):面红目赤或气促口臭(3分)。
6.发热:有(3分);无(0分)。
7.脉象:数大有力或弦数或滑数(2分)。
8.口中感觉:口苦咽干(l分);渴喜冷饮(2分)。
9.尿短赤:有(l分);无(0分)。
(三)痰证 1.痰:口多粘涎(2分);咳痰或呕吐痰涎(4分);痰多而粘(6分);鼻奸痰鸣(8分)。
2.舌苔:腻或水滑(6分);厚腻(8分)。
3.舌体:胖大(4分):胖大多齿痕(6分)。
4.神情:表情淡漠或寡言少语(2分);神情呆滞或反应迟钝或嗜睡(3分)。
5.脉象:滑或濡(3分)。
6.头昏沉:有(l分);无(0分)。
7.体胖臃肿:是(l分);否(0分)。
(四)血癖证 1.舌质:舌背脉络癖张青紫(4分);舌紫暗(5分);有癖点(6分);有癖斑(8分):青紫(9分)。
2.头痛;头痛而痛处不移(5分):头痛如针刺或如炸裂(7分)。
3.肢体:肢痛不移(5分);指甲青紫(6分)。
4.面色:睑下青黑(2分);口唇紫暗(3分);口唇紫暗且面色晦暗(5分)o 5.脉象(2分);涩或结代(3分)o 附加分:高粘滞血症(5分)。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生活负担。
因此,中风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风病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中风病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中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突发的头痛、眩晕、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障碍、面部歪斜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应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2. 影像学检查,脑部CT或MRI检查是中风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明确中风的部位和范围,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血管造影,对于疑似中风的患者,血管造影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中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
1. 症状改善,治疗后患者的头痛、眩晕、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障碍等症状是否有所改善是评定疗效的重要指标。
2. 影像学改善,治疗后脑部CT或MRI检查结果是否出现明显改善,如梗死灶的缩小或消失等,也是评定疗效的重要依据。
3. 生活质量改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认知功能等方面的改善。
4. 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患者的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是否明显降低,也是评定疗效的重要指标。
三、结语。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中风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对于及时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临床医生和患者能够重视中风的诊断和疗效评定,及时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发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福祉。
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中风病,又称卒中,是指突发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的破裂或者血管堵塞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从而造成脑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中风病在临床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面瘫、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
中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中医诊断标准对于中风病的诊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风病在中医中被称为中风证,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脉象辨识。
中风病的脉象可以表现为脉沉细,或者脉沉涩,甚至可以出现脉弦数等情况。
脉象的变化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仔细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为中风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舌象辨识。
中风病患者的舌象常常表现为舌质淡红,舌苔薄腻,或者舌质紫暗,舌苔黄腻等情况。
舌象的变化也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为中风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三、病因辩证。
中风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外感风邪,也可以是肝郁化火,或者肾虚风动等。
中医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来进行辩证施治,对病因的辩证有助于准确诊断中风病。
四、病机辩证。
中风病的病机主要包括气血失和,痰浊内蕴等情况。
病机的辩证有助于确定中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辨证分型。
中风病的辨证分型主要包括风中风证、痰中风证、瘀血中风证等。
通过辨证分型可以为中风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脉象辨识、舌象辨识、病因辩证、病机辩证和辨证分型等内容。
中医诊断对于中风病的诊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明确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中医诊断标准对于中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医生和患者重视和学习。
中风病疗效评价标准
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一、中风病诊断标准1.病名诊断标准①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病类诊断标准①神识正常0分嗜睡3分迷蒙5分神昏7分昏愦9分②语言正常O分构音不清1分语句不全3分字词不清4分失语6分③面瘫无O分轻瘫1分全瘫2分④眼征无O分二目上吊2分目偏不瞬4分⑤上肢瘫无O分上举力弱1分上举过肩2分上举不到肩4分最多可略摆动不能动6分⑥指瘫无O分力弱1分握拳伸指不全2分略动4分全瘫5分⑦下肢瘫无O分抬高45°以上1分抬高不足45°2分摆动平移4分略动、不能动6分⑧趾瘫无O分力弱1分伸屈不全2分略动4分全瘫5分⑨其他症征瞳神异常7分抽搐7分呕血便血8分二便自遗8分目合口开8分鼻鼾息微9分脉微欲绝9分手撒肢冷9分评分:病类诊断评分是各项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为52分。
诊断分级:1~13分为轻型;14-26分为普通型;27~39分为重型;40分以上为极重。
3.证类诊断标准①风痰火亢: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发病突然,心烦易怒,肢体强急,痰多而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②风火上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病势突变,神识迷蒙,颈项强急,呼吸气粗,便干便秘,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③痰热腑实: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疾病分期标准
①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
②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③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①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
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①发病急骤。
②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③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④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颅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⑤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⑥CT应作为首选检查。
⑦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3.脑出血
①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②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③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④多有高血压病史。
⑤CT应作为首选检查。
⑥腰穿脑脊液多为血性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4.脑梗塞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③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④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⑥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
⑦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
①多为急骤发病。
②多数无前驱症状。
③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④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⑤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塞。
⑥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3)腔隙性梗塞
①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②多无意识障碍。
③应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④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⑤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无症状性脑梗塞为无任何脑及视网膜症状的血管疾病,仅为影像学所证实,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作为临床诊断。
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证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