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一、本文概述
中风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旨在整理和标准化中风病在中医领域的诊断方法和疗效评定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参考指南。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推动中风病中医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中风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二、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
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故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髓神机受损。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中脏腑者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闭证属实,脱证属虚。因邪实内闭而致的
闭证当以祛邪为要,不宜滥用扶正,以防助邪为患;因正不胜邪而致的脱证,则当以扶正为先,不宜过用祛邪之药,以防伤正。闭证和脱证虽有阴阳之殊,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两者又常可相互转化,故临床当注意辨证施治。
中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头颅CT、MRI等,可明确中风病的诊断,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中风病的诊断,应包括病名诊断、病情评估、病类诊断、病期诊断、证候诊断。
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脑血管病范围。
43.1诊断依据
43.1.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襄,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43.1.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43.1.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梁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43.1.4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可有异常表现。43.1.5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
43.2证候分类
43.2.1中经络
43. 2.1.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43.2.1.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43.2.1.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3.2.1.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43.2.1.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43.2.2中脏腑
43.2.2.1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
中风病证候量化诊断标准
医学PPT
14
• 5.6心悸 • a、活动较多时心悸(1分) • b、轻微活动即心悸(2分) • c、安静时常心悸(3分) • 5.7面色 • a、面白(1分) • b、面白且面色虚浮(3分) • 5.8脉象 • a、 沉细或迟缓或脉虚(1分) • b、 结代(2分) • c、 脉微(3分)
医学PPT
问题或有反应 • 2=昏睡或反应迟钝,需要强烈反复刺激或疼痛
刺激才能有非固定模式的反应 • 3=仅有反射活动或自发反应,或完全没反应、
软瘫、无反应
医学PPT
19
• 1b 意识水平提问:询问月份,年龄。 • 0=都正确 • 1=正确回答一个 • 2=两个都不正确或不能说
医学PPT
20
• 1c 意识水平指令:要求睁眼、闭眼,非 瘫痪手握拳、张手。若双手不能检查, 用另一个指令(伸舌)。
医学PPT
12
5气虚证
• 5.1舌质舌体 • a、舌淡(3分) • b、舌胖大(4分) • c、胖大边多齿痕或舌痿(5分) • 5.2体态声音 • a、神疲乏力或少气懒言(1分) • b、语声低怯或咳声无力(2分) • c、倦怠嗜卧(3分) • d、鼻鼾息微(4分)
医学PPT
13
• 5.3汗 • a、稍动则汗出(2分) • b、安静时汗出(3分) • c、冷汗不止(4分) • 5.4二便 • a、大便溏或初硬后溏(1分) • b、小便自遗(2分) • c、二便自遗(4分) • 5.5肢体 • a、手足肿胀(2分) • b、肢体瘫软(3分) • c、手撒肢冷(4分)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内容摘要
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主要包括功能恢复情况、身体指标变化等方面。功能恢 复情况是评价中风病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 认知功能等方面。身体指标变化主要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以及体 重、身高、年龄等一般情况。通过综合评价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治 疗效果。
内容摘要
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表现、病史询问、体征检查等方面。在症 状表现上,中风病患者常常出现突然出现的面瘫、口齿不清、手脚麻木、眩晕和 头痛等症状。通过询问病史,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 症等中风病危险因素。在体征检查方面,医生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 式,检测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等体征,从而判断患者的证候类型。
病残率是指中风病患者经过治疗后仍遗留残疾的比例。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 的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可以准确反映患者的 病残程度。
中风病疗效评定
生活质量评估是评价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常用量表有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 和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 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等。
证候分类
5、虚证: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气短、心悸、自汗等症状,舌质淡,苔 薄白,脉沉细弱。
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风病》)
中风病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血管疾病。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
此外,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言语不清,或不识事物及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痛,或肢体抖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麻木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其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畴。
中风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聩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若正气渐衰,多难救治;以肢体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及时治疗多预后较好,但3/4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慢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i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的证候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位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析病变的部位,判断是否是弥漫性、局限性、中枢性还是周围性病变。再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如大脑半球、小脑、脑干等。大脑半球的病变表现对侧面瘫、舌瘫、肢体偏瘫与偏盲;小脑病变主要表现剧烈眩晕,站立不稳,眼球震颤等;脑干病变临床表现较复杂,主要为交叉性瘫痪,病灶同侧嘴歪、舌斜,对侧肢体偏瘫,感觉减退。
2. 定性诊断:根据发病的经过、病情特点和病变部位,分析疾病的性质,是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两者治疗方法不同,必须辨别清楚。
3. 鉴别诊断:需要与中风病相鉴别的疾病包括痫病、厥证、痉病等。痫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呕吐痰涎,或发出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厥证昏迷时多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不会遗留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痉病发作时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或见昏迷,但不会遗留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请注意,以上诊断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
“85-919-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
一、风证
1. 起病
a. 48小时达到高峰(2分);
b. 24小时达到高峰(6分);
c. 病情数变(6分);
d. 发病即达高峰(8分)。
2. 肢体
a. 两手握固或口噤不开(3分);
b. 肢体抽动(5分);
c. 肢体拘急或颈项强急(7分)。
3. 舌体
a. 舌体颤抖(5分);
b. 舌体歪斜且颤抖(7分)。
4. 目珠
a. 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分);
b. 正常(0)。
5. 脉弦
a. 是(3分);
b. 否(0分)。
6. 头晕头痛
a. 头晕或头痛如掣(1分);
b. 头晕目眩(2分)。
二、火热证
1. 舌质
a. 舌红(5分);
b. 舌红绛(6分)。
2. 舌苔
a. 薄黄(2分);
b. 黄厚(3分);
c. 干燥(4分);
d. 灰黑干燥(5分)。
3. 大便
a. 便干便难(2分);
b. 便干三日未解(3分);
c. 便干三日未解以上(5分)。
4. 神情
a. 心烦易怒(2分);
b. 躁扰不宁(3分);
c. 神昏谵语(4分)。
5. 面目呼吸气味
a. 声高气粗或口唇干红(2分);
b. 面红目赤或气促口臭(3分)。
6. 发热
a. 有(3分)
b. 无(0分)。
7. 脉象
a. 数大有力或弦数或滑数(2分)。
8. 口中感觉
a. 口苦咽干(1分);
b. 渴喜冷饮(2分)。
9. 尿短赤
a. 有(1分);
b. 无(0分)。
三、痰证
1. 痰
a. 口多粘涎(2分);
b. 咯痰或呕吐痰涎(4分);
中风病证候量化诊断标准
PART 04
量化诊断标准具体内容
诊断标准制定流程
收集文献资料
广泛收集与中风病证候相关的 文献资料,包括古代医籍、现 代研究论文等。
制定量化标准
根据证候要素的特点和临床表 现,制定具体的量化标准,如 症状轻重程度、持续时间等。
确定研究目标
明确中风病证候量化诊断的目 标,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客观 性。
验证了量化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临床实际应用和统计学分析,验证了所制定的量化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能够客观地反映中风病患者的证候特点。
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了有力工具
量化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了有力工具,有助于提高中 风病的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量化诊断标准:随着临床实践 和科研的深入,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中风病证候 的量化诊断标准,提高其准确性和适用性。
加强中风病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通 过加强中风病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进一步揭示中风病的证候本质和发生发展机制, 为中风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探索中风病证候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中风病 患者不同病程阶段的证候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 索中风病证候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和预 后评估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中风病证候会随着病情的发展 而变化,因此需要动态观察患 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中风病风、火、痰、癖、气虚、阴虚阳亢的证候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中风病证候辨别。
(一)风证
1.起病:48小时达到高峰(2分);24小时达到高峰(4分);病情数变(6分):发病即达高峰(8分):
2.肢体:两手握固或口嗦不开(3分);肢体抽动(5分):肢体拘急或颈项强(7分)。
3.舌体:舌体颤抖(5分):舌体歪斜且颤抖(7分)。
4.目珠: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分):正常(0分)o
5.脉弦:是(3分);否(0分)。
6.头晕头痛:头晕或头痛如掣(l分);头晕目眩(2分)o
(二)火热证
1.舌质:舌红(5分);舌红绛(6分)。
2.舌苔:薄黄(2分);黄厚(3分);干燥(4分):灰黑干燥(5分)。
3.大便:便干便难(2分):便干3日末解(3分);便干5日以上末解(4分)。
4.神情:心烦易怒(2分);躁扰不宁(3分);神昏语语(4分)。
5.面目呼吸气味:声高气粗或口唇干红(2分):面红目赤或气促口臭(3分)。
6.发热:有(3分);无(0分)。
7.脉象:数大有力或弦数或滑数(2分)。
8.口中感觉:口苦咽干(l分);渴喜冷饮(2分)。
9.尿短赤:有(l分);无(0分)。
(三)痰证
1.痰:口多粘涎(2分);咳痰或呕吐痰涎(4分);痰多而粘(6分);鼻奸痰鸣(8分)。
2.舌苔:腻或水滑(6分);厚腻(8分)。
3.舌体:胖大(4分):胖大多齿痕(6分)。
4.神情:表情淡漠或寡言少语(2分);神情呆滞或反应迟钝或嗜睡(3分)。
5.脉象:滑或濡(3分)。
6.头昏沉:有(l分);无(0分)。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 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
一、中风病诊断标准
1.病名诊断标准①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
异常、口舌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
不瞬、共济失调;
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④发病年龄多在 40岁以上。
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
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病类诊断标准
①神识
正常0分
嗜睡3分
迷蒙5分
神昏7分
昏愦9分
②语言
正常0分
构音不清1分
语句不全3分
字词不清4分
失语6分
③面瘫
无0分
轻瘫1分
全瘫2分
④眼征
无0分
二目上吊2分
目偏不瞬4分
⑤上肢瘫
无0分
上举力弱1分
上举过肩2分
上举不到肩4分
最多可略摆动
不能动6
分⑥指瘫
无0分
力弱1分
握拳伸指不全2分
略动4分
全瘫5分
⑦下肢瘫
无0分
抬高45°以上1分抬高不足45°2分
摆动平移4分
略动、不能动6分
⑧趾瘫
无0分
力弱1分
伸屈不全2分
略动4分
全瘫5分
⑨其他症征
瞳神异常7分
抽搐7分
呕血便血8分
二便自遗8分
目合口开8分
鼻鼾息微9分
脉微欲绝9分
手撒肢冷9分
评分:病类诊断评分是各项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为52分。
诊断分级:1~13分为轻型;
14~26分为普通型;
27~39分为重型;
40分以上为极重。
3.证类诊断标准①风痰火亢: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
消失,头晕目眩,发
病突然,心烦易怒,肢体强急,痰多而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失语 6分
③面瘫
无 0分
轻瘫 1分
全瘫 2分
④眼征
无 0分
二目上吊 2分
目偏不瞬 4分
⑤上肢瘫
无 0分
上举力弱 1分
上举过肩 2分
上举不到肩 4分
最多可略摆动
不能动 6分
wenku.baidu.com⑥指瘫
无 0分
力弱 1分
握拳伸指不全 2分
略动 4分
全瘫 5分
⑦下肢瘫
无 0分
抬高45°以上1分
抬高不足45°2分
摆动平移 4分
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病类诊断标准
①神识
正常 0分
嗜睡 3分
迷蒙 5分
神昏 7分
昏愦 9分
②语言
正常 0分
构音不清 1分
语句不全 3分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
一、中风病诊断标准
1.病名诊断标准
①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中风诊断标准
中风诊断标准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风诊断的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中风的定义
中风,也称为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中断或血管破裂而导致的脑部损伤。根据中风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
中风的主要症状
中风的症状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以下症状是常见的中风表现:
-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 言语困难或语言不流利
- 面部表情失去对称性
- 视力模糊或丧失一侧视野
- 突然出现严重头痛
中风的诊断标准
中风的诊断依赖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还需要进行相关检
查来确认诊断。根据国际标准,中风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突发性发作:中风症状应该在数分钟内或几小时内突然发生,而非逐渐恶化。
2. 值得怀疑的症状:如一侧肢体无力、言语障碍、面部表情失
去对称性等中风表现。
3.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
癫痫、低血糖等。
4. 神经影像学证据:通过脑部CT或MRI等检查,可以发现脑
部供血中断或出血的病变。
5. 除外其他病因:需要排除中风症状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情况,如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中风的诊断标准通过考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诊断中风。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应该熟悉这些标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提供最佳的治疗和护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
血和脑梗塞两种类型。中医对中风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一、中医病证的诊断标准:
1. 脑出血的证候特点,病程急骤,突发昏迷或昏睡,面色晦暗,口角歪斜,舌红或紫暗,脉象沉涩。
2. 脑梗塞的证候特点,病程较缓,突发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
语言障碍,舌质胖大、苔白腻,脉象沉细。
二、中医病证的疗效标准:
1. 脑出血的疗效标准,昏迷解除,面色红润,肢体活动恢复,
语言清晰,舌红苔薄,脉象和缓。
2. 脑梗塞的疗效标准,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减轻或消失,语言
障碍明显改善,舌质胖大转变,苔薄白,脉象和缓。
在中医治疗中风时,通常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中药治疗常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选药,如清热解毒、祛瘀通络等方剂。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推拿按摩可以舒经活络,促进气血流通,促进瘀血吸收,加速康复。
总的来说,中医对中风的诊断和疗效标准是基于中医独特的辨证施治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患者的脉象、舌象、病情等方面的表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疗效标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最新医院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
本标准规定了中风病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的证候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中风病证候辨别。
[证候诊断说明] :候诊断得分: 7分为该证候诊断成立
7-14分为轻度
15一22分为中度
大于23分为重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年,17(3):64一66)
中风病诊断标准
中风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疾病分期标准
①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
②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③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①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①发病急骤。
②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③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④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颅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⑤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⑥CT应作为首选检查。
⑦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3.脑出血
①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②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③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④多有高血压病史。
⑤CT应作为首选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
“85-919-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
一、风证
1. 起病
a. 48小时达到高峰(2分);
b. 24小时达到高峰(6分);
c. 病情数变(6分);
d. 发病即达高峰(8分)。
2. 肢体
a. 两手握固或口噤不开(3分);
b. 肢体抽动(5分);
c. 肢体拘急或颈项强急(7分)。
3. 舌体
a. 舌体颤抖(5分);
b. 舌体歪斜且颤抖(7分)。
4. 目珠
a. 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分);
b. 正常(0)。
5. 脉弦
a. 是(3分);
b. 否(0分)。
6. 头晕头痛
a. 头晕或头痛如掣(1分);
b. 头晕目眩(2分)。
二、火热证
1. 舌质
a. 舌红(5分);
b. 舌红绛(6分)。
2. 舌苔
a. 薄黄(2分);
b. 黄厚(3分);
c. 干燥(4分);
d. 灰黑干燥(5分)。
3. 大便
a. 便干便难(2分);
b. 便干三日未解(3分);
c. 便干三日未解以上(5分)。
4. 神情
a. 心烦易怒(2分);
b. 躁扰不宁(3分);
c. 神昏谵语(4分)。
5. 面目呼吸气味
a. 声高气粗或口唇干红(2分);
b. 面红目赤或气促口臭(3分)。
6. 发热
a. 有(3分)
b. 无(0分)。
7. 脉象
a. 数大有力或弦数或滑数(2分)。
8. 口中感觉
a. 口苦咽干(1分);
b. 渴喜冷饮(2分)。
9. 尿短赤
a. 有(1分);
b. 无(0分)。
三、痰证
1. 痰
a. 口多粘涎(2分);
b. 咯痰或呕吐痰涎(4分);
c. 痰多而粘(6分);
d. 鼻鼾痰鸣(8分)。
2. 舌苔
a. 腻或水滑(6分);
b. 厚腻(8分)。
3. 舌体
a. 胖大(4分);
b. 胖大多齿痕(6分)。
4. 神情
a. 表情淡漠或寡言少语(2分);
b. 表情呆滞或反应迟钝或嗜睡(3分)。
5. 脉象
a. 滑或濡(3分)。
6. 头昏沉
a. 有(1分);
b. 无(0分)。
7. 体胖臃肿
a. 是(1分);
b. 否(0分)。
四、血瘀证
1. 舌质
a. 舌背脉络瘀张青紫(4分);
b. 舌紫暗(5分);
c. 有瘀点(6分);
d. 有瘀斑(8分);
e. 青紫(9分)。
2. 头痛
a. 头痛而痛处不移(5分);
b. 头痛如针刺或如炸裂(7分)。
3. 肢体
a. 肢痛不移(5分);
b. 爪甲青紫(6分)。
4. 面色
a. 睑下青黑(2分);
b. 口唇紫暗(3分);
c. 口唇紫暗且面色晦暗(5分)。
5. 脉象
a. 沉弦细(1分);
b. 沉弦迟(2分);
c. 涩或结代(3分)。
[附加分]:高粘滞血症(5分)
五、气虚证
1. 舌质舌体;
a. 舌淡(3分);
b. 舌胖大(4分);
c. 胖大边多齿痕或舌痿(5分)。
2. 体态声音
a. 神疲乏力或少气懒言(1分);
b. 语声低怯或咳声无力(2分);
c. 倦怠嗜卧(3分);
d. 鼻鼾息微(4分)。
3. 汗
a. 稍动则汗出(2分);
b. 安静时汗出(3分);
c. 冷汗不止(4分)。
4. 二便
a. 大便溏或初硬后溏(1分);
b. 小便自遗(2分);
c. 二便自遗(4分)。
5. 肢体
a. 手足肿胀(2分);
b. 肢体瘫软(3分);
c. 手撒肢冷(4分)。
6. 心悸
a. 活动较多时心悸(1分);
b. 轻微活动即心悸(2分);
c. 安静时常心悸(3分)。
7. 面色
a. 面白(1分);
b. 面白且面色虚浮(3分)。
a. 沉细或迟缓或脉虚(1分) ;
b. 结代(2分);
c. 脉微(3分)。
六、阴虚阳亢
1. 舌质舌体
a. 舌体瘦(3分);
b. 舌瘦而红(4分);
c. 舌瘦而红干(7分);
d. 舌瘦而红干多裂(9分)。
2. 舌苔
a. 苔少或剥脱苔(5分);
b. 光红无苔(7分)。
3. 神情
a. 心烦易怒(1分);
b. 心烦不得眠(2分);
c. 躁扰不宁(3分)。
4. 热象
a. 午后颧红或面部烘热或手足心热(2分)。
5. 头晕目眩
a. 有(2分);
b. 无(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