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古图沙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古图沙漠
如果你没有到过沙漠,你就无法真正理解生命;如果你没有深入到沙漠的腹地,你就无法真正体会到茫茫瀚海的雄浑与壮美。

宝古图沙漠位于奈曼旗境内老哈河南岸沙漠带,属科尔沁沙地的腹地,距白音他拉苏木政府所在地国道111线20公里,位于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东北45公里外,因其沙质纯净且起伏跌宕,有“中国东部最美的沙漠”的美誉。

宝古图沙漠北起白音他拉苏木的宝古图嘎查,西至大沁他拉镇的舍金嘎查,呈狭长带状结构,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00米。

一、有鹿的地方“宝古图”,蒙语意为有鹿的地方。

因地处巴嘎波日和古生态区的东端,这里曾经狍狼野鹿满山遍野,清朝末年便以鹿命名叫宝古图屯。

宝古图沙漠因其大部分位于白音他拉苏木的宝古图嘎查(现为宝古图村,属包头嘎查),故名宝古图沙漠。

宝古图沙漠位于老哈河中下游的南岸,属于科尔沁沙地的腹地。

宝古图沙漠所属的科尔沁沙地其前身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

历史上的科尔沁大草原东起嫩江、伊敏河,北及蒙古高原东南部,南至辽河、柳河、大凌河流域,西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面积大约45—6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传统的畜牧区,河川众多、牛羊肥壮,长期是北方和东北游牧民族活动的场所,也是东北鲜卑、
契丹民族相继南迁的中途落脚点。

宝古图沙漠所在的白音他拉苏木,其蒙语意为“富饶的甸子”,清乾隆年间奈曼王爷以此地灌草茂密,土产丰盛,便定名巴彦(白音)他拉(由于蒙语音译,有巴彦和白音两种写法,都意为富饶)。

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宝古图沙漠这一带地区在历史上均为富饶美丽的大草原。

二、草原变沙漠在我国东部草原或荒漠草原地带,由于这一生物气候带的特点是生物有机体与它周围无生命环境处于比较脆弱的相对平衡壮态,自然因素本身又潜伏着引起沙漠发生的物质条件(如:干旱的气候、多风、地表组成物有深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因此,任何人为因素的剧烈活动均会引起环境的改变。

例如:历代的农业和放牧经营方式频繁更迭,过渡的樵采林木、开垦或放牧以及战争都能造成植被退化,地面覆盖物的减少。

在风力作用下,首先引起表层的风蚀,继而使下覆沙层沉积物被吹扬搬运,致使草原或荒漠草原地带内出现连绵的沙丘。

公元10世纪,契丹将战争中俘虏来的汉人和被迫迁来的渤海人约数十万众,安置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进行屯垦,致使这一地区开始向农、牧交错经营方式转化,林木草地被伐垦,表土裸露,风吹起沙。

《辽史地理志》:“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公元十二世纪末,金朝控制这一地区时,有了沙害的记载。

《金史地理志》上:“沙雪堙塞,不足为御”,“土脊樵绝,当今所徙之民,姑逐水草以居”。

农作物植垅上,防“吹
沙所壅”。

十三世纪蒙古贵族移居中原及明朝时期,西辽河流域政治和农业经济活动不如前代活跃,没有大规模的开垦,草原植被获得复苏。

17世纪,清朝初叶,曾在此区广设牧场,“长林丰草,讹寝咸宜,…凡马驼牛羊之孳息者岁以千万计”(《清文献通考》卷291)。

据《奈曼旗地名典》记载:“1748年清廷开始执行‘借地养民’政策,至光绪末年‘移民实边’,关内农民陆续入奈曼垦荒谋生。

”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为增加财源,推行招民放垦政策。

《东三省记略》卷七边塞记略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放荒8万余饷,净收银24万两,清政府、蒙古诸旗贵族平分。

科尔沁草原再次开垦成田,但两三年即因沙害而放弃,继而再垦新草地。

大面积被犁耕破坏的表土层在无植被保护的情况下,经干旱风季吹扬而形成流动沙丘。

加之大部分的土壤结构主要以沙质土壤为主,易受外力作用下发生迁移(风蚀)。

处在下风向的草原或耕地,也会因上风向的风沙而遭受风积,被流沙所覆盖甚至掩埋。

《奈曼旗文史资料》第八辑《奈曼沙漠的变迁》中记载: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土地沙化面积由50年代末的2004平方公里增加到5657平方公里。

综上所述,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而过度开荒或过度放牧使本来就脆弱的
生态遭到破坏,由此引起原有的沙质土地逐步演变成沙漠。

毫无疑问,这肯定是这一带沙漠形成的原因之一,但是不是唯一的原因呢?科尔沁沙地位于西拉木伦河以南及老哈河
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翁牛特旗东部、敖汉旗东北部、奈曼旗和库伦旗北部、科左后旗以及通辽以南地区。

从地图上看,其整体走向具有明显地趋势性,其上段狭窄下段宽大,表现出由点到面的推进过程并逐渐向两侧扩散,总体呈扇形。

这说明这一带的沙漠是有源头的,也就是说,其上段理应有一个集中的沙源地,有沙源地生成的沙漠受外力作用不断向前移动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

那么,沙源在哪里呢?西拉木伦河,在蒙古语中,意为黄色的河。

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红山北麓白槽沟。

古称潢水、饶乐水、吐护真水等。

全长380千米,流域面积32171平方千米,全河总落差1134米,河水夹带黄沙。

而西拉木伦河的源头正处于浑善达克沙地东部边缘,上游河道弯曲,落差较大,水流湍急,夹带大量黄沙流入中下游,随着其中下游河谷渐趋开阔,河道渐浅,落差渐小,流速渐缓,黄沙也随之大举南下,逐渐沉积。

并在西北风的作用下,面积逐渐扩大且向东南方向移动。

西拉木伦河南岸的沙漠大举南下直至老哈河。

老哈河上游多为山地或丘陵地带。

所以红山水库以上老哈河两岸并不具备生成沙漠的条件。

老哈河北岸出现大范围沙漠是从红山水库东面约二十公里处,有一个当地叫做艾吉来乃茫哈的地方开始的,老哈河从这里开始遭受沙漠之灾。

蒙古语艾吉来乃茫哈,意思是神圣的沙漠。

北来的沙漠与老哈河在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抗争,风沙前沿被老哈河阻挡住使它不能够
大踏步地向前推进,而西拉木伦河南岸的沙漠又源源不断地推进到这里来,由此形成了如今老哈河北岸这片神圣的沙漠。

可是,在这场沙与河的抗争中老哈河最终还是失败了,被迫改道。

从地图上看,老哈河在这一带的走向本来是朝东北方向的。

可是在这里却来了一个几乎九十度的大拐弯流向东南方向。

这应该是当初老哈河被迫改道的痕迹。

事实上,这一带地形平坦并没有大型障碍物,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不会产生如此大角度的拐弯。

据此,老哈河在此处被迫改道是完全有可能的。

改道后的老哈河水自苇莲苏乡西奈曼营子进入奈曼旗,同时也按照西拉木伦河的模式,把北岸源源不断的沙漠向南岸搬运,炮制出了一大片沙漠。

实际它是二次加工后再抛出去。

今天包括宝古图沙漠在内的老哈河以南的大片沙漠就是这一过程的结果。

所不同的是,西拉木伦河制造的沙源主要集中在一处,而老哈河二次加工后其沙源几乎遍布其下游全线。

三、宝古图沙漠旅游区建设近年来,奈曼人除了利用沙子发展建材工业以外,又奏响了沙漠旅游的新乐章,在宝古图沙漠这里建设以沙漠体验、休闲度假、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为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打造“金沙之城,魅力奈曼”的旅游品牌。

奈曼旗宝古图旅游区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距北京570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也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沙漠,既属于环京津旅游出游圈内,同时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沙漠主题景区,深受东北地区城市的
辐射和带动。

旅游景区总体规划面积十万亩,活动场地两万亩以上,建成后景区被划分成服务区、赛区、民俗风情展示区三大部分,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所有需求。

景区于2013年投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旅游区初期阶段规划建设,已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1座沙漠之鹰景观大门,长2公里的景观大道,由南侧一段连绵的沙丘雕塑以及北侧五峰坚韧、雄壮的骆驼组成的旅游区大门,152亩的天骄广场,400平方米游客中心,50亩水面人工湖以及金沙桥,11座木质蒙古包,35亩停车场,450平方米水上餐厅,700亩赛车场,1500延长米赛马场。

与此同时,景区道路两侧共栽植特色景观怪柳60棵,扦插黄柳1350延长米,新打深水井两眼。

目前景区仍在建设中,预计在2021年完成三期的规划建设。

该旅游区每年9月至11月份游客众多,主要活动除了汽车、摩托车比赛外,还有赛骆驼、中秋赏月、篝火晚会、徒步穿越、歌舞表演、燃放烟花、滑沙、摄影、燃放孔明灯和宗教祈福等活动。

2010年,成功举办了“白音他拉”杯U2沙漠汽车越野夺金赛和“金沙之城.魅力奈曼”2010年白音他拉杯首届摩托车沙漠越野拉力赛,来自辽宁、北京、天津、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赛车选手参加了比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辽宁卫视、辽宁体育网等多家媒体对比赛进行了转播,两场赛事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外,辽宁省户外俱乐部联盟组织的百人白音他拉沙漠徒步穿越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


古图沙漠的原始地貌吸引了全国各地旅游爱好者慕名而来,促进了宝古图沙漠旅游项目的发展。

2011年旅游区成功举办“沙海明珠,魅力奈曼”首届奈曼国际沙漠文化旅游节活动,内容丰富,民族特色浓郁,吸引数万游客参与。

除了汽车、摩托车比赛外,这里还可以举办篝火晚会、欣赏民族歌舞,体验蒙古族风情。

2014年8月23日,为期三天的奈曼旗宝古图沙漠民族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文化旅游节集观光、休闲、娱乐、文体、会展、美食、购物于一体,是奈曼旗规模空前,最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活动期间,吸引各地的旅游爱好者超过17万人前来游玩观光,直接拉动旅游综合消费近2亿元。

不仅全方位展示了奈曼旗自然风光物产的无穷魅力,更将其经济社会发展风貌以及历史人文资源推广开来。

宝古图沙漠民族文化旅游节以“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定位,以“沙漠民族文化旅游”为主题,依托环京津旅游出游圈、东北区域城市辐射带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充分利用奈曼旗沙地资源,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已经成为通辽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标志性节庆盛典。

此次旅游节推出十项精彩活动,包括:汽车越野拉力赛、UTV沙漠拉力赛、摩托车场地赛、“走进沙漠明珠-奈曼旗”全国摄影联谊赛、千人沙漠户外徒步探险、自行车沙漠生态游、沙漠环保行、消夏之夜篝火晚会、民族竞技项目表演、沙漠经济文化展销洽谈会等,整体设计大气磅礴、异彩纷呈、特点鲜明、
品质独具。

2015年5月1日,第二届奈曼旗宝古图沙漠民族文化旅游节第一季活动启动,5月1日、2日两天,景区吸引了来自辽宁、吉林等周边省市的约2万多名游客走进沙漠,体验大漠风情,第一季活动共设徒步行走、沙漠排球、短跑比赛、沙漠宿营、篝火晚会、滑沙、沙漠背媳妇、撞拐等项目。

一时间,平静的沙漠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17行天下”大学生户外俱乐部组织长春市20多所高校1000多人来到奈曼旗宝古图沙漠,开展沙漠寻宝,沙漠撕名牌大赛等娱乐活动。

晚上,在宿营地举办沙漠主题派对活动。

旅游团队还自发组织音乐演唱会、烧烤大会、篝火晚会、焰火晚会等,充分体验沙漠旅游的独特魅力,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

第二届旅游节在6月、7月、8月分别举办了宝古图摇滚音乐节、沙漠越野拉力赛、沙漠婚礼等活动。

四、宝古图国家沙漠公园2015年奈曼旗宝古图沙漠凭借独特的景观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深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富集的旅游资源、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通过国家林业局批复,获得国家林业局同意,开展沙漠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升级为奈曼旗宝古图国家沙漠公园。

宝古图国家沙漠公园位于白音他拉沙漠旅游区,总建设面积5.4万亩,分为沙地保育、宣教展示、沙漠体验和管理服务4个功能区。

沙漠公园是以沙漠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为目的,在促进防沙治沙和保护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开展公众游憩、旅游
休闲和进行科学、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特定区域。

宝古图沙漠的故事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宝古图沙漠有着这样一个奇异的传说。

据说很多年前。

在宝古图这个地方居住着奈曼王爷的一位亲戚——“红顶官爷”。

当时的人们忌讳直呼其名,不管其官位几品,随意称之为“官爷”。

这位官爷拥有数目可观的牛马羊驼,是富甲一方的名望之人。

官爷很喜欢打猎,而且是个百发百中无虚弦的好射手。

有一天,外出打猎时,官爷看见有一只秃鹫正在空中盘旋飞翔。

官爷按耐不住得意的心情,搭箭拉弓,用左眼瞄准向秃鹫射去。

可一贯以好箭法著称的官爷却射空了这一箭。

他又紧闭左眼,用右眼瞄准,射出一箭。

这次虽然没落空,却只射掉了秃鹫的一根羽毛。

从那以后,这位官爷竟是恶病缠身久治不愈,没多久便撒手人寰了。

官爷的妻儿老小惊疑此事之前因后果甚是凶险,所以弃下宅院牲畜,仅带上金银细软远走他乡了。

并且,家眷们走时,官爷的尸首都未安葬,将其暴尸于空屋而离去。

就这样,官爷的尸首没过几日便成了恶鬼,一到天黑就开始推车甩鞭鬼声森森。

如此一来,附近的住户在大白天都害怕从这里经过了。

再后来,担惊受怕的人们请到宝日胡硕庙的活佛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才镇住了恶鬼。

从那以后人们把这里称之为宝古图(蒙古语意为有魔鬼的地方)沙漠了。

一、南宝古图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在现在的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南宝古图嘎查有个叫波日和诺彦(意为沙
漠里的官)的人,他没有儿子,只有三个闺女,而且老闺女还嫁到了很远很远的扎赉特旗。

传说这波日和诺彦是个很霸道的人。

而且这人的霸道简直比皇上老子都过分,比如说,他家有牲口死的时候,这死的牲口头冲谁家他就逼着谁家赔给自己。

有一次,这个波日和诺彦找到一位乌者其(以下称算卦先生)想要搬到一处好地方去建房立院。

而当算卦先生提出看风水得要先给银子做打点时,波日和诺彦马上翻脸把这位算卦先生一顿暴打后逼着人家看了风水。

愤恨难忍的算卦先生当然不会给波日和诺彦指什么风水宝地,而是指给了他一处“青牤角”的凶地。

波日和诺彦在算卦先生指给的地界盖上青砖大瓦的家院后,家道立时败落起来。

先是牛羊五畜日渐病死,再后来是他老婆和定居在附近的闺女女婿接连抱病而死,最后连他自己也害了恶病死了。

下人们把波日和诺彦的尸首葬到他老婆的坟旁后,人们逐渐就把那地方叫成“犇巴塔拉”(坟甸子)了。

远嫁到扎赉特旗的老闺女听到自己阿爸的死讯后,急忙套上孝车赶回来,在父母坟前哭得天昏地暗,尽了儿女至孝。

可不曾想到的是,老闺女在返回婆家的路上,被变成恶鬼的她阿爸拦了路,马车受惊翻了个底儿朝天,老闺女也急奔了黄泉路。

这样一来,波日和诺彦也就算绝后了。

从那以后,变成恶鬼的波日和诺彦一到天黑就跑出来抽鞭子、赶空车、闹马铃,搅得附近村的狗整夜乱叫。

而且,一快到天亮的时候,这个波日和诺彦的鬼魂也就
折腾够了,消停下来。

担惊受怕的乡人们只好到新庙里求大喇嘛来镇鬼。

大喇嘛在“犇巴塔拉”立起经幡镇住了恶鬼。

后来,人们一提到“犇巴塔拉”就会想起那个生前恶霸一方的波日和诺彦。

也有人说那恶鬼其实就是一股脏旋风,人畜一旦被这脏旋风刮到后,就会怪病缠身很快死去。

而从新庙请来的大喇嘛,只不过是在那旋风的风路选好位立了个障,刺瞎了风眼罢了。

乡人们因为害怕,没人敢动那青砖大瓦房里的家什物件。

可一些逃难的人来到这儿后,看着这大宅院没人住就壮起胆子住了下来。

这时候,波日和诺彦的这座宅子还是完好无损地荒着的。

再后来,那些避难的人走了以后,没人住没人管的这座老宅经不起多年的风吹雨淋,开始掉砖落瓦、梁弯檩断。

再加后来让雷劈了几次,没几年这座“豪宅”就坍成了一堆砖头瓦块了。

据乡人们相传,波日和诺彦的那座宅子前后挨了七次雷劈,虽说这黑心肠的人活着的时候是恶鬼,死了以后更是恶鬼,但这世上总归是有降它之物的。

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个邪不压正的故事,就把这地方称之为“宝古图”(鬼方)了。

二、北宝古图的传说北宝古图村原来的村名叫“固日班赛罕”(三好地)。

不过在被叫成固日班赛罕之前,还被叫做过“固日班哈仍贵”(三森地)呢。

其实,这“三森”是指“固日班乌苏”、“赛罕波日和”、“哈日苏固”三地而说的。

有一年的四月,奈曼悍王(奈曼旗第一任王爷衮楚克巴图鲁)来到固日班赛罕打猎。

当王爷
一行人赶到固日班哈仍贵的时候,大晴天突然阴上来,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鹅毛大雪。

悍王心里不禁犯疑地琢磨到:这都四月了下什么雪呀。

悍王心里这么犯着嘀咕抬头四下一看,就见前面的高台地上,突然现出了一个手立三叉戟的红脸大汉来。

悍王以为是见着此处山水神了,想了想说道:“擅闯宝地猎取兽禽惹恼山水大神了,我以后就把这宝地改名成固日班赛罕,给大神站的这高地上建个大敖包,选到好址给大神建座大庙,四季不断给大神上烛敬香吧!”悍王这般许下诺言一说,就见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立时止住,云散日出又是艳阳天了。

王爷回到府上后,立即吩咐手下按自己的诺言所指,在那高地上修起敖包,在如今的北宝古图建起土地庙,并指派奈曼旗各庙的喇嘛们轮流到那里去值庙。

从那以后,乡人们也就把原来的“固日班哈仍贵”改叫成“固日班赛罕”了。

那座山水庙其实并不大,后来有一个来值庙的喇嘛嫌如此值庙很是麻烦就请求道:“这般轮值甚是繁琐,我当想在此庙终老,我圆寂后便可另请我佛中人来。

”就这样,这位喇嘛常驻在了那庙里。

最后,当这位喇嘛圆寂时,一位自称是“固日班赛罕”土地化身的“毛都图浩来”(地名)的一个年轻尼姑来到庙上呆了三年。

当时的人们习惯地称她是“地仙姑”。

不过老喇嘛在圆寂之前是不承认这位“地仙姑”的,“女子驻庙乃是败教之兆也”,老喇嘛生前坚持着这样的宗旨,一直没同意过众人举荐的这位“地仙姑”进到庙里来。

解放后土改的时候,“固日班赛罕”的敖包被放火烧掉,土地庙也被拆成了瓦砾堆。

庙被拆后,那位“地仙姑”也就远走到阿鲁科尔沁旗还俗为村人之媳了。

就这样,如今的人们已是把从“三森地”演变过来的“三好地”改称为“北宝古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