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大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24
renyj1019
最优化教学方案制定的原则:
(1)所选择的方案要完整地包括教学过程的所有基本成分; (2)选择方案时要依据教学论的全部原则; (3)选择方案时要循序渐进地考虑教学目的、系统的可能性,
教学任务、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组织的形式; (4)应充分注意到,每一种教学的手段与策略都有其优缺点; (5)为了尽可能综合地实现全部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时,
20
renyj1019
范例教学法的不足:
怎样才能构成称之为学科的本质因素、基础因 素的“范例”,如何保证学生形成规律性认识, 如何编制适用的教材等等,多数教师是不易做 到的,也势必会束缚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的 发挥。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21
renyj1019
五、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28
renyj1019
几种当代比较有影响的传播理论: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3
renyj1019
本次讲授内容:
第一部分 现代学习理论 第二部分 现代教学理论 第三部分 教育传播理论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4
renyj1019
第二部分 现代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应当是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概括性的 理论,其实用性表现在它能提供教师在教学时 如何安排教学情况以达到学校教育目的;概括 性是指它不仅限于探讨某一学科教育方法的理 论,而是原则上适用于所有学科的理论。
序列原则
学习的准备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15
renyj1019
教育技术学导论1-3章内容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概述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1)视听教学论(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
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一章(PDF)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本章学习要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得以出现并快速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积极吸纳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等有关知识,发展成为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育学二级学科。
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的标志性界定,推动了人们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AECT2005年又进一步提出新的教育技术定义,通过对AECT’05定义与’94定义所做的对比分析,我们提出了能较真实地反映目前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相对比较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即“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主要分析并阐述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理论基础,以后各章将根据本章所尝试构建的教育技术学课程内容体系展开论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初步了解教育技术学课程内容的概貌。
【本章内容结构】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AECT的05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定义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学科发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一、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出版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
该书是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主持下,通过美国众多教育技术专家的积极参与,并举行一系列专题学术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历时5年时间,最后由巴巴拉·西尔斯(Barbara B.seels)和丽塔·里奇(Rita C.Richey)总结成文。
教育技术学导论2
物 化 形 态 的 技 竹简、粉笔、黑板、 幻灯、 投影、 广播、 电影、 多媒体计算机、 人工智能 术 印刷材料、实物、 教学机器、电视、录像、 技术、校园网、因特网、 模型等 卫星电视等 虚拟现实等以数字化为 标志的技术 观 念 形 态 的 技 口耳相传、诡辩术、 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 网络课程开发理论、 基于 术 讲演术、孔子的启 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 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 基 发式教学、苏格拉 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 于建构主义的以 “学” 为 底的产婆术、直观 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 中心的教学设计、 学教并 教学法等 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 重的教学设计、绩效技 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 术、知识管理等
2
导致了在 60 年代后期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的产生,使得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人们开始把教学媒体当作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并对教学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教育技术中“过 程论”的观点逐渐形成,即把教育技术看成是运用系统方法的过程,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设 计、实施和评价。这样教育技术的领域就不仅包括教育媒体,也包括系统方法。这一时期的教 育技术正象罗伯特 A.赖泽(Robert A.Reiser)在《教育技术学基础》一书中所指出的: “教育 1 技术学被看作既是系统方法的同义语,也是视听设备的同义语。 ” 信息化教育技术主要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 并更加注重人的作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不但包括硬件(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教学系统,如多媒体 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系统、人工智能和智能教学系统、网络技术和网络教学系统、虚拟现实技术 和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等) 、软件(与硬件配套的教学软件) 、也包括潜件(各种观念、方法、理 论体系和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 。 与视听媒体教育技术阶段相比信息化教育技术阶段具有以下几 个重要特征: 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由于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教育技术将直接用于促进学习, 而不仅仅是辅助教学;除了传统的教学设计以外,还要考虑基于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 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 21 世纪教育的需求。 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方面有愈来愈强烈的应用需求。 二、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 1、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非替代性的 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是后一阶段的技术体系简单地替代前一阶段的技术体系,与之相反,教 育技术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累积性,使得教育技术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来愈丰富,可选择 的教学手段愈来愈多样化,教育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一点由目前的课堂教学就能生 动地反映出来:如果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基本的教学手段仍是粉笔、黑板和教科书 ---这是传统教育技术,与几百年前的教学无异;如果教师正在运用幻灯、投影或者电视来 辅助教学---这是视听媒体教育技术。再先进一些,在一些计算机网络教室里,则可利用计 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由此可得出下面的教育技术发展图(如图 2-1所示) 。它是 教育技术千年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教育技术学导论
设计
评价
理论与 实践
开发
管理
利用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2004年定义:
“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利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 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 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
《课程视觉化》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
• 选用视觉教材时有 四个方面值得考虑:
• 视觉教材本身的现 实性
• 学生过去的经验范 围和性质
• 教育目的和教室环 境
• 学生智力的成熟程 度
(3)视听教育 时期: 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 特征: 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 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军队教育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经
孟母三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总结: 词语意义上的教育技术
有形的物化 教育技术
工具
资源
无形的智能 教育技术
基于科学原 理的教育技
术
基于经验的 教育技术
(二)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专业领域的定义)
1.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学习资
第一章 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本章知识结构图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词汇—解释 术语—解读
二、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历史—考察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一)词汇意义
一(技是、一术人教):类育 词为技 汇术 意了的 义满基本含义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校本化教学设计
剑平 20 )《 育 技术 学 导 论》 黄 荣 怀 20 ) 教材 。 为 专 06 、教 ( 06 等 作
业核 心课 程教材 , 求具 有一 定理论 深度 , 备 系统性 、 要 具 完整 性 和科 学性 , 材 内容应反 映教 育技术 学科 的理 论 与实践 的新 内 教 容、 新动 向 。 作为 本专业 低 年级学 生 的专业入 门课 程教 材 , 要 还 考虑 学 生 的特征 与 水平 , 教材 内容体 系 宜简 洁 明 了 、 内容 不 宜
人才 。 注重数 字媒 体设 计 、 发与 应用 方面 的人 才 培养 。 开 注重 专
业技 能与 社会 经济 发展 的互 动效 应 。 校教 育技术 学 专业 的课 本
学 生对 专业 的学科 性 质 、 究 范 畴往 往 一 知半 解 , 专 业 的认 研 对 识 有失 全 面甚 至 误解 。 因此 , 生 要通 过 《 学 教育 技 术学 导 论 》 这
必要 的 专业知 识 , 为后 续 专业课 程 的 学习打好 基础 , 师应该根 据 所在 学校 实际 , 教 对课 程教 学进行 校 本化 设计 。通过 制定课 程 培 养 目标 、 分析 学生特 点 、 选择 与组 织教 学 内容 、 选择 教 学方 法 与策 略 、 选择 学 习评 价 方 法等 , 求获得 更 力
三学 习阶段 。 据社 会 发 展对 职 业教 育 提 出 的总 目标 . 合 学 根 结
校提 出的“ 向职教 , 务职 教 , 面 服 引领 职 教” 的办 学定 位 , 教育 技 术学 专 业 明确 自身发 展 目标 : 中职 学 校 、 为 高职 高 专 院校 提 供
“ 宽基 础 、 实践 、 重 强技 能 ” 的应 用 型 信息 技 术类 职 教 师 资专 业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三版课程设计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三版课程设计课程背景教育技术学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教育为目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的学科。
教育技术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的基础课程,具有开阔视野、深入了解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重要作用。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包括:1.熟悉教育技术学的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2.掌握教育技术的分类、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估原则;3.能够自主设计和应用教育技术工具,支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课程大纲本课程将分为以下章节:1.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2.教育技术发展历程3.教育技术分类与特点4.教育技术应用原则5.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6.教育技术的教学评估7.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授课:教师将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学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2.课堂讨论:教师出示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案例,应用教育技术原则解决教育问题。
3.作业:教师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反思巩固课程知识。
4.课外实践: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或小组合作等方式实际应用教育技术进行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评估方式学生评估方式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
期末考试占总分的60%,考试内容覆盖全课程;平时成绩占总分的40%,包括作业、课堂讨论、实践项目等。
教材•《教育技术学导论(第3版)》(王雪红、李伟主编)本教材是目前国内较为优秀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材,内容丰富、易于理解、实用性强。
实践项目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开展如下实践项目:1.课程设计:学生根据课程教学原则,自主设计课程,进行教学实践。
2.教育信息化应用: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支撑和拓展,如制作教学视频、PPT等。
教育技术学导论 学习指南
“教育技术学导论”学习指南课程简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
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
一、课程目标1、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掌握学科核心思想、基本概念、关键问题、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特征,形成广阔的学科视野;2、了解、体验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中的方法和成果,对专业产生兴趣,提高学习动机;3、通过项目研究,了解学科主要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课程体系并做好自己的选课计划,实践常用的研究方法;4、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并行,反思已有学习策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与改善自己的学习能力;5、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教学变革,分析其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课程对象1、大学二年级学生;2、学过《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第一次接触专业核心课程;3、课程学习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清晰。
三、课程内容以《教育技术导论》内容为主体,增加综合活动任务扩展的内容,内容框架包括三个方面:1、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2、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研究方法;3、教育技术的专业方向与新兴方向。
四、活动形式课程划分为6个学习单元:课程学习指导和5个单元活动主题(任务)。
围绕每个单元活动主题,自学电子教材,完成协作学习任务,开展课堂研讨。
五、评价方式1、课程总成绩=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60%;2、考试内容:以电子教材和平时协作学习、自学和汇报内容为主;3、平时成绩的评价内容:每次小组协作学习成绩+个人成绩。
六、学习建议2学分,每周课上时间2小时,每周课下学习时间至少为2-3小时。
七、师资力量1、课程负责人:黄荣怀教授(huangrh@ );2、辅导老师:衷克定教授(zhongkeding@)、武法提教授(wft@)、庄榕霞博士(zhuangrx@)、朱京曦博士(zhujingxi@)、吴娟博士(wuj@)、李葆萍博士(libp@)、张进宝博士(zhangjb@)、陈桄博士(teastick@)、方海光博士(Hg.fang@)、龚朝花(gongchhua@);3、助教:郑兰琴老师(bnuzhenglq@)。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整理人:钟嘉宝、张龙滢、马丹童、黄小玉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记忆:本专业发展历史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
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1986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25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专业。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7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6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至2008年,即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共有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点44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224个,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83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广泛分布在师范院校、理工科院校、综合大学、军事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等各类院校。
2、记忆、理解: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诡辩术:诡辩术,或者说是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
更准确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诡辩不同于武断,也不同于谣言。
武断是根本没有理由,人们一看就是强词夺理;谣言是无中生有,人们一听就是居心险恶。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本专业发展历史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一章: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o▪ 1.1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技术,教育技术及其发展概述o教育技术o物化形态教育技术o观念形态教育技术•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o视觉教育o视听教育o视听传播o教育技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o电化教育的兴起o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o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o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政策支持下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o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o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o 1.2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设计o教学系统的设计o信息设计o教学策略o学习者特征•开发o印刷技术o视听技术o基于计算机的技术o整合技术•利用:媒体利用. 革新推广. 实施和制度化. 政策和法规•管理: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系统传递.信息管理•评价:问题分析.标准参照评价.形成性分析.结果性分析o▪ 1.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o1983▪1986•199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o 2.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描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理论•人本主义学理论▪信息技术与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的特征o建构的o累积性的o自我调节的o目标定向的o情境性的o合作性的o 2.2教学与课程论▪教学过程▪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o 2.3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系统学科理论概述•系统的概述和特征•教育系统方法▪传播的概念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系统学科与教育传播的关系•第三章: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o 3.1技术观与教育技术▪技术观的流派•技术决定论派•技术否定论派•全面技术观派o 3.2视听技术2018▪视觉性媒体▪听觉型媒体▪视听觉型媒体.视听媒体在电大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o 3.3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概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o虚拟实验室o虚拟学习社区o虚拟教室o虚拟图书馆o虚拟校园•第四章: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o 4.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研究方法的含义▪研究方法的分类•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教育技术学常用研究方法o 4.2教育技术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人种志研究方法▪开发性研究方法的定西▪对话分析研究方法的定义与步骤▪调查研究方法o 4.3如何进行教育研究设计▪ 1.明确研究问题•迫矛焦学争空果o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教育研究问题o从教育实践的矛盾和困惑中寻找研究问题o凭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发现研究问题o从有争议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上选择研究问题o承袭有的研究成果来探究新的研究问题o在理论空白处挖掘问题o在理论观点的争议中寻找问题▪ 2.文献检索▪ 3.数据资料的分析▪ 4.研究结果的判断与推理•第五章: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o 5.1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媒体理论与实践研究o媒体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媒体的概念和特征▪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分类o媒体的本质▪麦克卢汉媒体理论▪克拉克媒体理论▪安东尼贝茨的媒体观▪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o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o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o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内容•教育行业的电子政务▪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研究•协作学习•虚拟学习环境•在线学习的定义,途径和作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o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定义o开展网络研究学研究性的必要条件▪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教学设计的概念,目标,研究对象,结果,主要特征•教学设计应用范围•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o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设计案例▪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育定义▪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教学设计的特点o基于活动的混合学习教学设计o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过程/阶段o企业绩效与教学设计o 5.2信息技术教育▪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几个基本概念o信息技术定义o信息素质定义o信息技术教育定义o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范畴和模式•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简况▪怎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o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的原则o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o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的原则o开放学习与统一互相结果的原则o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想结合的原则o以优化学习,培养信息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原则o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o知识,情感,既能多目标同统一的原则o效益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信息技术教学方法o任务驱动教学法▪定义▪教学的步骤o范例教学法▪定义▪范例教学法的程序o基于信息技术的讲授法o演示法o自学辅导法o资源型教学法o研究型教学法o活动型教学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基于问题的发展趋势•基于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o移动教育o人工智能教育o 5.3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概述•数字媒体定义•数字媒体的特征▪数字媒体的采集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数字媒体应用o 5.4教育配件的设计与开发▪教育软件概述•教育软件的定义•第三代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领域▪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基础▪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教育软件设计原则o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可靠性,开放性,灵活性,整体性,安全性•教育软件设计开发技术•教育软件开发流程o环境分析o教育设计o系统设计o脚本设计o制作多媒体教育软件o教育软件的试用o教育软件的评价o 5.5现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概述•远程教育的定义•远程教育的特征▪远程教育平台定义•第六章:教育技术的新兴研究方向o企业电子培训与绩效技术▪E-learning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开展电子学习(E-learning)的意义•简要说企业开展电子学习的系统框架o教与学的支持模块o教学管理模块▪学习管理系统o系统管理模块o同步课堂•企业E-learning的系统框架与实施的新思路o没正式学习o隐性知识获取o团体学习o以绩效为目标,与工作流程想结合▪绩效技术•绩效•绩效技术•简要说明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构成o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知识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2019•显性知识的定义与特征•隐性知识的定义与特征•说明野中郁次郎SECI知识转化模型o社会化-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o外化-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o融合-显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o内化-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o知识管理的应用o知识工程简介▪知识工程定义与研究目标▪说明知识工程研究的领域•软计算•主体•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逻辑与推理•形象思维研究•基于事例的推理•机器学习•知识本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导论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教育技术学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代码:
开课学期: 1 学分: 2
学时:34 核心课程: 是
拟使用教材:
黄荣怀.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国内(外)现有教材: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李思维.教育技术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李芒.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学习参考资料
1. 专著教材类
李艺.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 报纸期刊类
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远程教育
3. 网络资源类
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技术微课堂(微信公众号:vclassroom)
二、课程描述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
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5个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目标
“教育技术学导论”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并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
到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①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②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领域、学科研究方法等基本特征。
③了解本学科主要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④能够设计本学科五个主要发展方向。
⑤提高自学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交能力。
⑥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反思能力,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
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未经授课教师允许,不私自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如下:
总评= 出勤(10%)+ 课程作业(30%)+ 期末考试(60%)
出勤占总评的10%,点名不少于3次,缺席1次,按无成绩计算;课程作业不少于2次,按批改成绩30%折算后计入总评;期末考试占总评的70%。
六、课程内容
第1章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授课时间:第1学期第1 ~ 4周)
教学目标:掌握课程学习方法;掌握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掌握教育技术的学科体系。
教学重点:课程学习方法;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教育技术的学科体系。
教学难点:教育技术的学科体系
学时:课堂教学8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1)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2)教育技术的学科体系。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网络探究学习
课后作业:“职业生涯设计”研究项目。
第2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授课时间:第1学期第5 ~ 7周)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系统理论、传播理论)。
教学重点: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系统理论、传播理论。
教学难点: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系统理论、传播理论。
学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1)学习理论
(2)课程理论
(3)系统理论
(4)传播理论
学习方法:协作学习、自主探究
课后作业:
(1)《我的学习方法: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分析你自己学习方法的不足,提出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写出具体措施)。
(2)“学习方法经验”分享,成果汇报(小组成员汇总“学习方法经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3)个人画思维导图总结理论基础。
第3章教育技术的技术基础
(授课时间:第1学期第8 ~ 9周)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技术观与教育技术、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
教学重点:技术观与教育技术、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
教学难点: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
学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技术观与教育技术
(2)视听技术
(3)多媒体技术
学习方法:网络探究学习
课后作业:个人画思维导图总结本章内容。
第4章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
(授课时间:第1学期第10 ~ 12周)
教学目标:掌握研究方法相关概念;掌握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常用的研究方法
学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1)研究方法概述;
(2)常用的研究方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
课后作业:
(1)小组合作,对本校范围内本科生日常课堂内、外时间分配和学业负担情况开展调查。
(2)“研究方法”(撰写调查报告)作业分析,成果汇报。
第5章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
(授课时间:第1学期第13 ~ 14周)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掌握“职业生涯设计”项目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职业生涯设计”项目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职业生涯设计”项目的研究方法。
学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
(2)“职业生涯设计”项目的研究方法。
学习方法:网络探究学习
课后作业:了解“职业生涯设计”项目。
第6章教育技术学的新兴研究方向
(授课时间:第1学期第15周)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技术学的新兴研究方向。
教学重点:教育技术学的新兴研究方向。
教学难点:教育技术学的新兴研究方向。
学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教育技术学的新兴研究方向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网络探究学习
课后作业:开展“职业生涯设计”项目研究。
课程复习与成果分享
(授课时间:第1学期第16 ~ 17周)
教学目标:“职业生涯设计”项目研究成果分享;小组项目汇报。
教学重点:“职业生涯设计”项目研究成果分享;小组项目汇报。
教学难点:“职业生涯设计”项目研究。
学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1)“职业生涯设计”项目研究成果分享;
(2)小组项目汇报。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
课后作业:无。
七、课程内容调整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