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乐段与单二部曲式14
曲式
三、简单回旋曲 1、简单回旋曲产生18世纪——古典主义音乐成熟时期,在这个时期回旋 曲常作为独立乐章应用于奏鸣交响套曲。 2、叠部是多段体,往往采用单二部曲式和单一主题发展性质的单三部曲 式写作。插部也常用多段体,即常用单二部曲式和“单一主题发展性” 的单三部曲式。。 3、叠部再现略有改变,第二次出现可能出现一半。 4、叠部到插部之间,插部到叠部之间,叠部到尾声之间可能有连接性段 落。 5、叠部一般仅完整出现三次,使全曲形成典型的ABACA五部曲式结构。 6、插部同叠部形成鲜明对比,并互为对比。 7、插部几乎总是建立在新调上。 8、插部不再现,这是识别该部分是否是插部的重要标志之一。 9、简单回旋曲式一般也没有前奏,可有尾声,尾声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叠 部,偶尔也可能触及到插部的素材 注:1、古回旋曲与简单回旋曲的区别:1、2、3/ 1、3、7 四、回旋曲式的进一步发展 产生于19世纪,主要出现在浪漫主义音乐及近现代音乐中。
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六月——船歌》
复三部曲式
引子 复三的第一部分: A、单二 B、单三 复三的中部: A、插部写法 B、三声中部写法 A、单二 B、乐段 C、单三 复三的再现部: A、原样再现 B、变化再现 尾声
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六月——船歌》
引子
复三的第一部分:单三
单三的第一部分 :A、复乐段 B、平行乐段 C、对比乐段 D、平行扩展乐段 单三的中部: A、对比中部 B、发展中部 C、综合性中部 单三的再现部:A、原样再现 B、变化再现
分析舒曼《童年情趣》之七《梦幻曲》 单三部曲式
单三的第一部分: A、复乐段 B、平行乐段 C、对比乐段 D、扩展乐段 单三的中部: A、对比中部 B、发展中部 C、综合性中部 单三的再现部: A、原样再现 B、变化再现 尾声
西南大学《曲式作品分析》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可编辑)
西南大学《曲式作品分析》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1:[判断题]结构的外部延长称为扩充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调性布局公式为:T-D-S-T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音乐的陈述类型可以广义地分为稳定型陈述和非稳定型陈述参考答案:正确4:[填空题]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以其自身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该单位称为性结构;相反,如果不在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称为(? )性结构。
参考答案:(收拢)、( 开放)5:[填空题]乐段通常由数量不等的乐句构成,乐句有时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和()。
参考答案:(乐节)、(乐汇)、(若干乐音)6:[填空题]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主要有原则、(? )原则、( )原则、()原则和()原则。
参考答案:(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和(回旋)原则1:[判断题]在主题材料结合方式上,乐段可以大致分为平行乐段和对比乐段两大类,在和声结构上可以分为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在外部形态上可分为方整性乐段和非方整性乐段参考答案:正确2:[判断题]复乐段既是一个量的概念(至少包括两个单乐段),又是一个质的概念(主要内容有)。
两个单乐段在各自的终止上形成(属主)呼应的关系,也包括转调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段曲式。
参考答案:正确4:[填空题]二段曲式可以分为( )和(? )的两大类。
参考答案:(有再现)、(无再现)5:[填空题]在材料方面,二段曲式可以分为( )和( )两类。
参考答案:(单一主题)、(对比主题)6:[填空题]三段曲式根据中段材料的同异,可以分为( )、( )和( )三类。
参考答案:(引申型中段)、(并置型中段)和(综合型中段) 1:[判断题]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也称为双主题三段曲式。
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与二段曲式相似,三段曲式的第一段通常也是一个呈示型乐段。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平行复乐段与二段曲式相同,两者第二段开始主题材料都相同。
关于乐段概念及一部曲式的思考
关于乐段概念及一部曲式的思考作者:陈星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10期【摘要】文章以“乐段”这一概念在各个理论教材中释义存在的差异现象入手,一方面对已有文献中关于乐段概念的定义进行归纳,力求为其找出最为合理的解释及归属;另一方面初步思考了乐段与一部曲式的差别及联系,以期在分析作品时,能够从陈述结构和曲式结构的角度对音乐进行理性解读。
【关键词】乐段;陈述结构;一部曲式;教材;作品分析如果有人要问“什么是乐段”,想必很多学者会对此嗤之以鼻。
确实,随手翻看任何一本有关曲式学或作品分析的书籍,我们都可以找到答案。
在国内外音乐分析类文献中,“乐段”均被予以很大的重视,然而,不是所有对乐段的解释都是一致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乐段概念及属性的认知,音乐理论界一直是百家争鸣。
对此杨儒怀先生曾指出:“在音乐技术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加到乐段原始概念之中的许多多余的或不属于它的东西,掩盖了它的本质,使它承担了许多不应该由它承担的‘任务’,以至最后可能导致它本身存在的否定或变成难以捉摸的代名词。
”谷成志先生也在其文献中提到过“乐段”的内涵膨胀问题。
如此看来,一些试图大而化之的概念,已经影响了对乐段乃至整个曲式学研究的深入,故而什么是乐段就变得愈发重要起来。
对于各个教材中不尽相同的“乐段”,笔者将其集中归纳如下: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概念是将乐段归纳到曲式结构中去,将其定义为最小的曲式结构,例如钱著中写到:“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式。
”对于此种定义,一些教材中附加有这样的解释:当乐段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出现时,即为“一部曲式”。
另一种常见的解释则主要侧重于结构描述,例如《器乐曲式学》一书中说:“假如作曲家在重复某一乐句时,将重复乐句的终止加以改变,或者说使其与第一个终止相对立,这时这个乐句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对于这样的结构我们需要给它一个新的名称:乐段。
曲式分析
第三节: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定义:三个乐段(或段落)以呈示——展开(对比)——再现或以并列联合关系有机结合的曲式。
单三部曲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并列单三部曲式。
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材料组合关系表现为ABA形式,两端的A表示乐思的呈示与再现,而B 表示乐思的对比或展开;主题材料表现为ABC的三个乐段构成的结构被称为并列单三部曲式2、单三部曲式的三种基本类型:a 引申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对呈示材料进行加工展开b 并置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由新的、有一定对比的主题材料构成c 综合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指中间部分在材料上运用新、旧材料交替或分组进行的方式组成3、再现单三部曲式:a 静止再现段b动力再现段4、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 B C5、单三部曲式的运用范围:作为独立作品,单三部曲式常用于舞蹈性题材的作品,在器乐作品中,常用单主题(引申型中段)结构类型进行创作。
在声乐作品中则常用并置型中段(双主题)结构。
单三部曲式也可以作为套曲中的一个乐章。
第四节:复三部曲式和复二部曲式1、复三部曲式定义:按三部性结构原则构成的三个部分中,每一部分分别为单三曲式或单二曲式。
2、图式:首部中部再现部单三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单二部曲式首部的完全再现或单二部曲式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或变化再现ABA或AB CDC或CD ABA或AB3、复三部曲式的首部:通常由单三部曲式或单二部曲式构成,它与单三部曲式结构上的主要区就表现在首部的结构情况。
、复三部曲式的中部分类a 三声中部(呈示型中部):特点:旋律结构比较完整,和声进行相对单纯,段落划分比较分明b 插部,也为展开部(展开部中部):对首部出现的乐思进行挖掘,展开或出现心的插入性的乐思主题;表现出结构的系碎化,片段化,调性和声不稳定,常表现出开放性特点。
c 合成型中部(对比中部呈示型中部):常由若干单三或单二部结构连缀而成。
5、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也有静止的再现部和变化(动力)的再现部。
曲式概念
1.曲式概念: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歧义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2.主题的分类:一、概括性主题可分为三类:1)概括性主题2)旋律性主题3)对置性主题二、标题性主题:1)客观描写性主题2)性格刻画性主题3)标题联想性主题三、中介性主题。
1)有一个概括性的旋律;有一个标题性的背景。
2)有标题性构思;做概括性处理。
3.主题与乐段的区别联系:(1)“乐段”和“主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2)“乐段”是指乐曲的规模或结构形态,属于结构用语;“主题”是指一种乐思,即:在一首作品中起主导作用,决定全曲音乐性格的那一部分,属于功能用语。
4.次级结构和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
次级结构即整体曲式下属局部结构单位。
5.收拢型结构和开放型结构: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安全终止,就是收拢性结构。
相反,如果在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开放性及收拢性的概念,在曲式的整体与局部往往具有相对的功能意义。
6.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示与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
在基本部分的前后若干基本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一些如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乱称为从属部分。
7.调性布局的规律:T主调-D属方向调-S下属方向调-T主调8.补充与扩充的分别与联系:一个音乐结构单位可以运用补充或扩充的方法来延长其长度。
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扩充是结构内部的扩展。
补充是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
(如最后的乐句或终止式),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止式。
扩充是在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而是该结构的长多扩展。
9.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1、并列原则2、呼应原则、3再现原则4、起承转合原则5、三部性原则6、变奏原则,回旋原则7、奏鸣原则8、集中对称原则9、分章组合原则。
10.稳定性陈述与非稳定型结构的类型:稳定性陈述的特征: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最新单二部曲式
3.用一个间奏连接两个乐段,或全曲开始前的引子中综合前后两个 乐段的主题材料作准备,以求对比中的统一。
4.第二乐段是从第一乐段派生出来的音乐主题,如将其动机或乐节 移位、变奏、改变节奏型等。
5.用“闯入法”将两段衔接起来,即前乐段的结束是后乐段的开始 。
关于单二部的歌曲写作
• 单二部写作应该注意的:
• A、B段的对比性(音区、节奏、节拍、 调式性、主题、、)
高潮句的设置
歌曲的高潮对于塑造音乐形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4.写作单二部的手段
• 主要是指如何将两个对比性的乐段有机的结合的手段 常见的手法如下:
1.主题不变而改变调性----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转调 2.两个乐段有音调上的联系,而节奏对比鲜明(也能可以转调及转
3、调式:采用大调,表现宽广明朗情绪,表现……. 4、和声:特性和声的使用、终止式的搭配使用……. 5、织体:和弦的织体形式,表现……. 6、全曲曲式、情绪概括…….
一、图示分析
对比中部带再现的单二部
A
B
前奏 a
a1 间奏Ⅰ b 间奏Ⅱ a1
2 4 + 3 2 6+ 2 + 8
Ⅴ Ⅴ7-Ⅰ
Ⅴ
Ⅴ7-Ⅰ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单二部曲式
来源:
美学意义:单二部是一切大 型曲式的由来
类型:带再现与不带再现的、对称结构与非对称结构的、
主-副歌形式的、单主题的与双主题的、收拢的与
开放的等等。。。。
•
A
B
•
呈示段 中间部 再现部
•
a a1 b
a或a1
•
ab c
a或b
• ⒈带再现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A段)
单二部曲式结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单二部曲式结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作者:蒋将周萍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08期摘要有再现单二和无再现单二是单二部曲式的两种基本类型。
在这两种结构类型中又同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组合形态。
本文在阐述单二部曲式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上,较详细地罗列分析了这两种曲式内部的各种组合形态,以期更透彻、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单二部曲式。
关键词单二部曲式结构类型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J614.5 文献标识码:AStructur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RingsJIANG Jiang, ZHOU Ping(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Abstract There is reproduction of a single two and reproduce a single second is a single-Rings are two basic types. In these two types of structure, there are a variety of combinations of forms.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ingle-Rings conno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a more detailed list of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these two musical form within the form of a more thorough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the type of single Rings.Key words single Rings; structure type; characteristics单二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小型曲式结构,它既可作为整体曲式结构独立存在,也可作为大型曲式结构的一部分;既可应用于一些器乐体裁,也更常见于一些声乐作品中。
关于曲式分析中“复乐段“的几点思考
关于曲式分析中“复乐段“的几点思考作者:任薇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05期摘要:复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较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乐段,不同的曲式教程对此种结构都会有各自的定义。
比起一些大型曲式,复乐段只是小型结构,但在分析时却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笔者对复乐段进行简要的归纳与阐述,以期方便初学者借鉴和甄别。
关键词:复乐段复乐段特征复乐段类型近似结构一、引言复乐段(又称之为“复合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较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乐段,不同的曲式教程对此种结构都会有各自的定义,这些定义和看法不尽相同,且在具体界定并进行例举论述时还常常会有较大差异,这就使得在实际作品分析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理论体系教材的学习者面对同一个作品,分析出的结果也可能会出现明显差别。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复乐段进行简要的归纳与阐述,希望能方便初学者借鉴和甄别,以期专家、同行们的讨论和指正。
二、复乐段的特征关于复乐段,茅原与庄曜先生共同编著的《曲式与作品分析》一书中曾对其有这样的论述:“复乐段指乐段陈述后再做一次变化陈述的结构,前后两个乐段的开始处相同或相似即构成平行关系,这就是复乐段的基本特征。
”且下文提到判断复乐段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乐段陈述后再做一次变化陈述,二、两次陈述之间开始处相同或相似,后续部分不同或不似。
”钱仁平与钱亦平所著的《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一书中定义为:“复乐段是复合结构的乐段,有两个相互呼应的单乐段构成,复乐段的形式产生于单乐段的变奏式重复。
”总结来看,两本著作中都认为复乐段的典型要素为:必须是有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和第一个乐段的头部要相似,段尾需变化且要有呼应关系。
根据这样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复乐段进行分类。
三、复乐段的分类(一)根据两段终止式的和弦来分类1.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守调复乐段,这类情况最多见。
(1)守调复乐段中最常见的是收拢型复乐段,即第一段落音呈开放式,复乐段落音呈收拢式。
如肖邦《F大调玛祖卡》(作品68之3)的前16小节(钱著例举)。
音乐作品曲式分析
中国优秀创作歌曲1、《花非花》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九度d —e 。
2、《长城谣》由四个复合句构成的“起、承、转、合”结构的作品。
音域:十度 d —f3、《二月里来》全曲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四句体乐段结构。
各句节奏安排各不相同。
音域:十一度 c —f4、《延水谣》这是一首多句体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九度 e —#f5、《绣红旗》该作品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音域:b b—f6、《半屏山》作品为单乐段结构。
音域:十一度 c —f7、《牧羊姑娘》这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十度f —b a8、《大海啊,故乡》这是一首单二部结构的作品。
音域:九度c —d9、《思乡曲》(夏之秋曲)属乐段结构(带有变奏性质)的分节歌。
郑秋枫的《思乡曲》是“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结构。
音域:九度 d —e10、《金凤吹来的时候》作品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音域::九度b b—c11、《故乡的小路》作品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音域:十一度 a—d12、《月之故乡》作品属于多乐段带变奏性质的四句头结构。
音域:十一度 c —f13、《红叶红了的时候》作品为两段体结构.。
音域:十度c —e14、《妹妹找哥泪花流》作品采用了上下句式变化而成的结构,单乐段。
音域:十度 d —f 。
15、《绒花》作品为两段体结构。
音域:九度 g—a16、《小草》作品为两段体结构。
音域:17、《绿岛小夜曲》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
音域:十三度 a—f 。
18、《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采用了分节变奏的曲式结构。
音域:十二度 b—#f19、《铁蹄下的歌女》作品为三段体结构。
音域:九度 c —d20、《点降唇、赋登楼》作品采用平行结构的形式。
音域:十一度 b—e 。
21、《梅娘曲》作品为分节歌结构。
音域:九度d —e 。
22、《天下黄河十八弯》23、《草原夜色美》这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十三度 f—d24、《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结构的作品。
单二部曲式
中部类型:①对比中部——新材料构成。 中部类型: 对比中部 新材料构成。 新材料构成 乐段主题碎片的重复模进。 ②展开中部——A 乐段主题碎片的重复模进。 展开中部
再现部: 严格再现或变化再现 A 乐段的某一乐句。 再现部: 乐段的某一乐句。
、 基本图示:┌─── A ───┐┌─── B ───┐ 基本图示: 结构特征: A 乐段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构特征: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B乐段 乐段——全由新材料构成。 全由新材料构成。 乐段 全由新材料构成 a a1 b b1
┠───┼───┨ ┠───┼───┨ ┨ ┨
三、单二部曲式的附加结构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二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二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二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二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 尾声。 连接一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 连接一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
一、概述
单二部曲式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 单二部曲式由两部分组成, 结构。 结构。 单二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在主题材料或陈述法上与第一部分 形成对比,这是与复乐段、双乐段区别的重要标志。 形成对比,这是与复乐段、双乐段区别的重要标志。 单二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也可作为其它曲式的组 单二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 成部分。 成部分。
单二部曲式实例分析曲目
1、莫扎特俄《A大调钢琴奏鸣曲》(谱例集第一册第 、莫扎特俄《 大调钢琴奏鸣曲 大调钢琴奏鸣曲》 谱例集第一册第209页) 页 2、舒曼《初衷》(谱例集第一册第12页) 、舒曼《初衷》 谱例集第一册第 页 3、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 (谱例集第一册第 页)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 谱例集第一册第13页 4、李斯特《你像一朵花》 (谱例集第一册第 页) 、李斯特《你像一朵花》 谱例集第一册第16页 5、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谱例集第一册第18页)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谱例集第一册第 页 6、刘炽《我的祖国》 (谱例集第一册第 页) 、刘炽《我的祖国》 谱例集第一册第28页 7、黄自《思乡》 (谱例集第一册第 页) 、黄自《思乡》 谱例集第一册第26页 8、舒伯特《泪河》 (谱例集第一册第 页) 、舒伯特《泪河》 谱例集第一册第22页
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一)基本含义: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二)一部曲式(乐段):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
可以由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三)单二部曲式:它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乐段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部分在音乐材料上均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用图式表示,可写作:A+B。
(四)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个乐段。
单三部曲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或变化重复。
用图式表示:A+ B+A);第二种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不重复第一部分。
用图式表示:A+B+C)。
(五)复二部曲式: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本身已经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或其中一个部分是乐段,另一部分是单二、单三部曲式。
如:A(单二部曲式)十B(单二部曲式);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
(六)复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
它的第一部分已是单二或单三部曲式。
第三部分往往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
它的第二部分则往往和第一、三部分在音乐上形成对比,这一部分可能是单二、单三部曲式,也可能是乐段。
如,A(单三部曲式)+B(单二部曲式)十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
(七)回旋曲式:它由在曲式中占有首要意义的主部和各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
主部至少在乐曲中出现三次,插部至少有两个。
因此,回旋曲式至少必须具有五个部分。
如:A(主部)+B(第一插部)+A(主部)+C(第二插部)+ A(主部)……A(主部)。
(八)变奏曲式:由基本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化重复或展开(称为“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如:A(主题)十A'(第一变奏)+A''(第二变奏)+A'''(第三变奏)……。
曲式分析(下)
曲式分析一.名词解释简答1.严格变奏曲式:又称“装饰变奏”,形成于18世纪,随着主调风格音乐的发展,变奏曲式的变奏手法更趋向于多元化,在固定旋律变奏的基础上,使音乐更富于变奏性、统一性、逻辑性及内部对比性的装饰性变奏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近代主调风格音乐变奏曲式中应用最广泛,最具典型意义的结构形式。
2.插部的特征:(1)和声和调性不稳定,即和声变化频繁,或因强调不稳定和弦而加强了紧张度,调性动荡不定,在最不稳定的情况下,整个插部没有一个中心调。
(2)结构不稳定,不完整,主题材料分裂为乐句、乐节或动机而展开,不构成乐段、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完整的结构。
3.变奏的类型:严格变奏是主题基本成分没有实质性变化的变奏;自由变奏是将主题的任何成分(甚至主题的个别因素)进行实质的改变;固定变奏是独特的变奏形式,即始终不变的重复的是主题的低音或旋律,而变化其织体,其中又分为固定低音(basso ostinato)变奏和固定音高(soprano ostinato)变奏。
除了单主题的变奏以外,还有包括两个主题的变奏,称为二重变奏或双重变奏。
4.单主题回旋曲式:又叫做带展开性插部的回旋曲式,指的是插部所用材料是用主部材料加以展开与主部对比不大的回旋曲式,主部与插部的关系式派生的,此类型在17、18世纪上半叶所流行,又称古回旋曲式或古钢琴回旋曲式。
5.19世纪后回旋曲式的发展:19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回旋曲式,即组曲性的回旋曲式,其中各部分(主部和各个插部)的对比特别鲜明,相互之间在速度、节拍、织体和体裁特点上都形成对比,好像组曲中的几个乐章一样。
6.复奏:在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叶的组曲中,库朗萨拉班德(特别是后者)以及其他舞曲的后面,往往有一次(有时有二次)变化反复,称为“复奏”。
旋律加工(装饰)是复奏的主要特征。
7.对比主题的回旋曲式:(1)主部结构不再是单纯的乐段结构,而常用单二或单三(较少),如果是乐段,也用重复或变化重复加以强调,一般只用两个插部,规模与主部相当,通常情况下B小于A,而C会大于A,其整体结构形成五部结构。
单二部曲式PPT课件
Ⅴ7-Ⅰ
.
11
二、文字说明:
1、旋律:将动机进行重复、二度摸进以及展开的手法, 表现………
2、节奏:利用弱起小节、在高潮处加密节奏使情绪高涨 表现……..
3、调式:采用大调,表现宽广明朗情绪,表现……. 4、和声:特性和声的使用、终止式的搭配使用……. 5、织体:和弦的织体形式,表现……. 6、全曲曲式、情绪概括…….
• 1.每节歌的主歌轮番唱不同的歌词,而副歌则唱相同 的歌词;
• 2.有时每节副歌开始的歌词不同,而结句相同;
• 3.也有些分节歌的每节副歌歌词完全不同,像主歌一 样。
• 4.在多声部的分节歌中,主歌是独唱或领唱的部分, 副歌是合唱的部分。
.
8
• 分节歌用的最多的是单二部曲式!也有采用单三部曲 式、回旋曲式、复三部曲式或复二部曲式。
乐段的主题材料作准备,以求对比中的统一。 4.第二乐段是从第一乐段派生出来的音乐主题,如将其动机或乐节
移位、变奏、改变节奏型等。 5.用“闯入法”将两段衔接起来,即前乐段的结束是后乐段的开始
。
.
22
关于单二部的歌曲写作
• 把下面歌词谱写成单二部曲式的歌曲
•
大地深情
•
夕阳装扮着黄昏的面容,
•
山也朦胧,水也朦胧,
• 由中间部和再现部有机组成
• 中间部的材料使用的方式:①使用A段主题材 料予以展开(展开性的中部)②采用新的音乐 材料,与A段形成并置对比(对比性中部)③ 既有展开又有对比的。
• 例子:
• 《踏浪》 《军营男子汉》
• 《共和国之恋》 《兰花与蝴蝶》
.
5
• 2.不带再现(并列)的单二部曲式:
• 单二部的第二段后半段无第一段材料的再现。分为引 申型与并列型。
复乐段与单二部曲式14知识讲解
复乐段与单二部曲式14歌曲14第四章复乐段与单二部曲式一、复乐段:是由两个相同主题材料构成的乐段组合而成。
也就是说,复乐段是由两个符合乐段条件的部分构成(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乐思、明显的终止性)。
其主要特征:两个乐段在调性终止方面不同,一般情况下,第一乐段为半终止;第二乐段为全终止,两个乐段之间在调性方面形成呼应关系,从而增强两者之间的凝合力,使之浑然一体。
由于复乐段使用了统一的主题材料,两乐段之间不能形成音乐形象上强烈的对比,因而,复乐段不能称为单二部曲式,同时,由于两个乐段的终止不同,它又不同于单乐段乐段的重复。
注意:复乐段与平行乐段的差别:平行乐段一般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这两句之间是使用相同的材料,结束音不同,如《一心向着毛主席》(庞41)。
复乐段一般是由四个小分句构成的,第一、三句旋律相同或相似,第二句落音为半终止,第四句落音为全终止。
如《小小少年》(见谱例)前后两个乐段都是由复乐段构成的。
如:《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见谱例),这是复乐段结构,第一句和第三句结构相同,第四句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合头换尾),并改变了结束音。
如日本儿童歌曲《阿童木之歌》(见谱例),复乐段结构,四个乐句。
前面我们介绍了有关乐段的问题:概念、类型、内部结构关系等,乐段是完整曲式结构中最小的单位,它是构成其他大曲式结构的基本单位,下面我们来学习比较大型的、复杂的曲式结构。
单二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是歌曲创作中最常见的两种曲式结构,它们的应用范围涉及到歌曲的各种体裁,如:群众歌曲、队列歌曲、儿童歌曲、通俗歌曲、艺术歌曲等。
二、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是由两个乐段或相当于两个乐段功能的段落组成。
在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其结构图示为:A+B,单二部曲式的两个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它们在一首作品中表现同一音乐形象的不同侧面,表达两种不同的思想情绪,刻画两种对比形象。
如:《长江之歌》单三部曲式,A乐段的主题为基本音乐形象,占歌曲的主导地位,它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是热情、奔放的,表现的是长江的宏大、宽广的方面;B乐段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无论是节奏的紧舒,还是旋律旋法上),它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是亲切、优美的,表现的是长江温柔、细腻的方面。
[说明]曲式名词解释
曲式名词解释1.动机:音乐发展中起“种子”或“胚芽”作用的乐汇称作“动机”(母题)。
只有乐汇在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
动机由一定的节奏和音程构成,不但要有明确的性格,还需要有展开的潜力。
动机一般出现在乐曲的开始处,或是一个大段落的开始处。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3.有再现二段曲式:后段的后句再次出现呈示段材料,是呈示段与后段之间形成一种主题材料隔时重现的统一关系,称之为再现二段式。
4.收拢性结构: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以上那个是要考的,绝对!)曲式的定义: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2.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结构单位:在曲式中,能够体现完整乐意并且有较强的独立性的曲式单位,最小的结构单位是乐段。
4.次级结构:即整体曲式下属局部的结构单位。
5.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
7.收拢性结构: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8.开放性结构: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用它在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为开放性结构。
9.曲式的基本部分:一首乐曲中,曲式的各组成部分由于所处地位及所起作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曲式功能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
(呈示、连接、对比、再现、)10.曲式的从属部分:在基本部分前后或若干基本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一些如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
这些称为曲式的从属部分。
(引入、收束)11.调性布局:包含转调的乐曲的调性安排情况,称为调性布局。
单二部曲式
第三章单二部曲式第一节概述1、单二部曲式的定义:单二部曲式是一种音乐分两个阶段来表述的曲式类型。
其每一阶段的结构规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所以整体被称作单二部曲式。
单二部曲式的结构分工是:第一阶段,音乐作原始陈述。
第二阶段,音乐换一个角度表述。
这可能包括出现新主题、新织体、新调域等对比性因素,也可能是将原有主题材料提高到新的层次进行发挥。
如将原主题作结构的分解(分裂、模进等)或由此引起的和声、调性发展等,还包括有最后的综合收束。
两阶段音乐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共同结构为一个整体。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单二部曲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它们分别是并列单二部曲式和再现单二部曲式。
其中,并列单二部曲式是单二部曲式中最基本的结构形态。
而再现单二部曲式的第二个曲式部分结构内却出现了明显的再现因素,所以这种单二部曲式听去会有三部性或雏形单三部曲式的感觉。
随着再现单三部曲式的生成和大量地被使用,在很多情况下,往昔的再现单二部曲式表述方式,也已经大量被再现单三部曲式所代替。
3、含复乐段的单二部曲式:由于复乐段内已经包含有两个乐段,所以如果用复乐段结构单二部曲式,必然会带来一些新问题。
从总的方面看,鉴于音乐是一种通过时间表述音响的艺术,音乐的时值比例关系,常常成为曲式部分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所以,如果单二部曲式中,有用复乐段作为曲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其另一曲式部分的比例也应相应扩大,只有这样,单二部曲式两个基本部分的结构时值比例才能相互匹配。
4、单二部曲式与复乐段的结构功能比较: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单二部曲式都由两个乐段结构而成,而本质属于单一部曲式的复乐段,其结构中也包括有两个乐段,所以必须将这类单二部曲式与复乐段的本质区别认识清楚,以避免混淆。
其中特别需要认真区分的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并列单二部曲式与并列复乐段的区别;另一种是再现单二部曲式与平行复乐段的区别。
5、单二部曲式的使用范围:单二部曲式经常用于独立的歌曲和乐曲(特别是大量的领唱加副歌的分节歌曲、进行曲、舞曲等)。
曲式与作品分析(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齐鲁师范学院
第一章测试1.由于连续等时值的由于连续等时值的运动,使人感到节奏整体的融合性和持续不断的流动性。
运动,使人感到节奏整体的融合性和持续不断的流动性。
这种类型的节奏是()A:逆分型B:顺分型C:切分型D:均等型答案:D2.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有重复、变奏、模进、模仿等内容A:错B:对答案:A3.音乐的发展手段有节奏、旋律、和声等。
A:对B:错答案:B4.重复可以分为原样重复、变化重复。
A:错B:对答案:B5.稳定型陈述通常包含有哪些类型A:引子型B:呈示型C:结束型D:发展型答案:ABC6.非稳定型陈述通常包含有哪些类型A:呈示型B:对比性C:展开型D:连接型答案:CD第二章测试1.乐段的主要类型有( )A:三句类B:四句类C:两句类D:二段曲式答案:ABC2.两句类乐段又可以分为()A:三段曲式B:平行乐段C:复乐段D:对比乐段答案:BD3.单一调性的乐段中间不允许短暂的离调。
A:对B:错答案:B4.以下哪些不是三句类乐段的类型A:起承转合型B:三部型C:对比型D:变化重复型答案:A5.复乐段的第一句与第三句可以采用不相同的音乐材料构成。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二段曲式可以没有再现句。
A:错B:对答案:B2.二段曲式不能有引子和结尾A:对B:错答案:B3.二段曲式的第一句和第三句需要使用相同的音乐材料发展。
A:对B:错答案:B4.二段曲式从素材上来说分为有再现和无再现两种类型。
A:错B:对答案:B5.二段曲式的中句可以用旧材料发展,也可以使用新材料发展。
A:错B:对答案:B第四章测试1.三段曲式反映了音乐美学中最重要的“呈示-对比-再现”的基本原则。
A:错B:对答案:B2.再现段可以分为几个类型()A:简单再现B:随便再现C:动力再现D:原样再现答案:ACD3.假再现的属性是()A:呈示B:再现C:连接D:对比答案:C4.假再现需要在音乐作品主调上进行再现。
A:对B:错答案:B5.引申型三段曲式的中段要使用新材料发展而成。
曲式概念——精选推荐
曲式概念1.曲式概念:由各种⾳乐要素所构成的⼀些或同或异的⾳乐事件在⼀个有歧义的时间过程中按⼀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乐作品的曲式。
2.主题的分类:⼀、概括性主题可分为三类:1)概括性主题2)旋律性主题3)对置性主题⼆、标题性主题:1)客观描写性主题2)性格刻画性主题3)标题联想性主题三、中介性主题。
1)有⼀个概括性的旋律;有⼀个标题性的背景。
2)有标题性构思;做概括性处理。
3.主题与乐段的区别联系:(1)“乐段”和“主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2)“乐段”是指乐曲的规模或结构形态,属于结构⽤语;“主题”是指⼀种乐思,即:在⼀⾸作品中起主导作⽤,决定全曲⾳乐性格的那⼀部分,属于功能⽤语。
4.次级结构和整体结构:⼀⾸完整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
次级结构即整体曲式下属局部结构单位。
5.收拢型结构和开放型结构:⼀⾸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它⾃⾝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安全终⽌,就是收拢性结构。
相反,如果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则是开放性结构。
开放性及收拢性的概念,在曲式的整体与局部往往具有相对的功能意义。
6.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与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
在基本部分的前后若⼲基本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些如引⼦、连接、补充结尾等段乱称为从属部分。
7.调性布局的规律:T主调-D属⽅向调-S下属⽅向调-T主调8.补充与扩充的分别与联系:⼀个⾳乐结构单位可以运⽤补充或扩充的⽅法来延长其长度。
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扩充是结构内部的扩展。
补充是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
(如最后的乐句或终⽌式),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式。
扩充是在结束的地⽅,通过⼀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是该结构的长多扩展。
9.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1、并列原则2、呼应原则、3再现原则4、起承转合原则5、三部性原则6、变奏原则,回旋原则7、奏鸣原则8、集中对称原则9、分章组合原则。
10.稳定性陈述与⾮稳定型结构的类型:稳定性陈述的特征: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14
第四章复乐段与单二部曲式
一、复乐段:是由两个相同主题材料构成的乐段组合而成。
也就是说,复乐段是由两个符合乐段条件的部分构成(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乐思、明显的终止性)。
其主要特征:两个乐段在调性终止方面不同,一般情况下,第一乐段为半终止;第二乐段为全终止,两个乐段之间在调性方面形成呼应关系,从而增强两者之间的凝合力,使之浑然一体。
由于复乐段使用了统一的主题材料,两乐段之间不能形成音乐形象上强烈的对比,因而,复乐段不能称为单二部曲式,同时,由于两个乐段的终止不同,它又不同于单乐段乐段的重复。
注意:复乐段与平行乐段的差别:
平行乐段一般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这两句之间是使用相同的材料,结束音不同,如《一心向着毛主席》(庞41)。
复乐段一般是由四个小分句构成的,第一、三句旋律相同或相似,第二句落音为半终止,第四句落音为全终止。
如《小小少年》(见谱例)前后两个乐段都是由复乐段构成的。
如:《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见谱例),这是复乐段结构,第一句和第三句结构相同,第四句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合头换尾),并改变了结束音。
如日本儿童歌曲《阿童木之歌》(见谱例),复乐段结构,四个乐句。
前面我们介绍了有关乐段的问题:概念、类型、内部结构关系等,
乐段是完整曲式结构中最小的单位,它是构成其他大曲式结构的基本单位,下面我们来学习比较大型的、复杂的曲式结构。
单二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是歌曲创作中最常见的两种曲式结构,它们的应用范围涉及到歌曲的各种体裁,如:群众歌曲、队列歌曲、儿童歌曲、通俗歌曲、艺术歌曲等。
二、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是由两个乐段或相当于两个乐段功能的段落组成。
在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其结构图示为:A+B,单二部曲式的两个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它们在一首作品中表现同一音乐形象的不同侧面,表达两种不同的思想情绪,刻画两种对比形象。
如:《长江之歌》单三部曲式,A乐段的主题为基本音乐形象,占歌曲的主导地位,它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是热情、奔放的,表现的是长江的宏大、宽广的方面;B乐段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无论是节奏的紧舒,还是旋律旋法上),它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是亲切、优美的,表现的是长江温柔、细腻的方面。
《我的祖国》单二部曲式,A乐段主题为基本音乐形象,表现的是祖国优美、亲切的方面;B乐段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中国宏伟壮丽的一面。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A,具有初步陈述的性质,材料简单,结构方整,情绪稳定,收拢性乐段较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
和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导致B的出现)。
如《我的祖国》单二部曲式的第二部分B,一般为第一部分的继续和发展,它的独立性较差。
三、单二部曲式的类型:
根据单二部曲式B段不同情况,分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和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两种。
这两种类型在歌曲创作中是常见的曲式,其关键在于第二部分的写法。
1、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即在歌曲的第二部分里重复出现第一部分的某些音乐材料。
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见谱例),A段四句,旋律优美,侧重对风光景色的描绘;B段三句,表达的是少年儿童在北海划船荡漾中悠然自得的心情。
AB两个乐段采用了单主题的贯穿发展手法,对比不大,有综合再现的性质。
如:B段中:荡(漾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与A段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的旋律。
两者在音调上有直接的联系。
《长城谣》(见谱例),A段前四个乐句,B段后四个乐句。
其中7、8乐句是3、4乐句的变化重复,叫做再现的部分,5、6乐句是A段的不同材料,叫对比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处在歌曲的中间位置,也称“中部”或“中段”。
如《游击队之歌》(见谱例),A段是复乐段(四个小分句构成),B段由中段+再现部分构成。
如《小白杨》,A段四句,B段有对比乐句+再现乐句。
B段从衬词开始,衬词乐句是对比乐句,虽然不长,但却在音区和节奏上与前面形成对比,后句是A段的变化重复关系。
作业:印度《哎吆妈妈》(庞45)
2、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即在歌曲的第二部分里不出现第一部分的材料。
如《歌声与微笑》(见谱例),A段是复乐段乐段,B段是复乐段结构,两乐段的音乐材料截然不同,B段在音区、节奏和旋律线(起伏和平直)上都与A段形成对比。
《铃儿响叮当》(见谱例),前后都是复乐段结构,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我们走在大路上》(见谱例),歌曲采用副歌的形式,更加明显的把AB两段分开,这样的单二部曲式更为典型。
单二部曲式在声乐和器乐中,使用的很广泛,它们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曲式存在,也可以成为更大曲式的组成部分,单二部曲式无论那种类型,两个乐段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两乐段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从对比程度上,一般来说,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对比程度都比有再现的要强,在创作过程中具体使用那一类型,要根据歌词提供的内容来确定。
作业:《我爱我的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