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考点归纳训练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历史考点归纳训练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理学的含义

在北宋时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理学的形成:

北宋程颢、程颐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理”,提出“格物致知”

南宋朱熹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理离不开气;天理在现实社会表现为“三纲五常”;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正统哲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2)发展

①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②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了“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反

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③明代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3)宋明理学的影响

积极: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志、责任

感等方面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

消极:“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摧残、扼杀了人们的

自然欲求,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3.思想的对比——比较项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不同点:

对“理”的理解“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就是三纲五常“心”即是理,“心”是万物本原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认识“理”的方法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可得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相同点:

对“理”的共同理解:

世界本原是“理”,“理”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本质用儒家的伦理纲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内在联系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

调研1(2011·安徽卷)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寺为佛教文化的产物和象征,①不符合题意;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可见徽州牌坊群体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②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涡阳老子庙体现了道家思想,③不符合题意;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是宋仁宗

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一做法体现了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故④符合题意。答案为B。

调研2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

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解析】本题考查了朱熹的思想主张。A与题干材料无关;B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D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材料中朱熹对贝壳的探究,反映了其格物致知的理念,故答案为C。

调研3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理学发展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迎合了封建统治的要求,因此备受推崇,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答案为B。

通关锦囊

魏晋至宋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1.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华,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4.北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