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44张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44张](https://img.taocdn.com/s3/m/be228c2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5.png)
《咬文嚼字》优秀课 件44张
目录
• 引言 • 《咬文嚼字》概述 • 汉字基础知识 • 词语基础知识 • 句子基础知识 • 文章基础知识 • 《咬文嚼字》选读1引言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 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 咬文嚼字技巧和方法,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咬文嚼字》概述
02
《咬文嚼字》的由来
01
创刊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的规范 使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咬文嚼字》应运而生。
02
创刊时间与地点
1995年在上海创刊,由郝铭鉴先生创办。
03
刊物宗旨
以“咬文嚼字,正本清源”为宗旨,致力于推动语言文字 的规范使用,提高全民语言素质。
•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 种主张。
• 应用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 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文体。
《咬文嚼字》的意义
01
02
03
语言文字规范
通过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 的错误,推广普通话和规 范汉字,提高语言文字的 规范化水平。
文化传承
作为一本文化类刊物, 《咬文嚼字》在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影响
刊物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成为推动社会语言文化进 步的一股重要力量。
《咬文嚼字》的流传和影响
汉字的结构和分类
汉字的结构
分析汉字的基本结构,包 括独体字、合体字等,以 及偏旁部首的概念和作用。
目录
• 引言 • 《咬文嚼字》概述 • 汉字基础知识 • 词语基础知识 • 句子基础知识 • 文章基础知识 • 《咬文嚼字》选读1引言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 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 咬文嚼字技巧和方法,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咬文嚼字》概述
02
《咬文嚼字》的由来
01
创刊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的规范 使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咬文嚼字》应运而生。
02
创刊时间与地点
1995年在上海创刊,由郝铭鉴先生创办。
03
刊物宗旨
以“咬文嚼字,正本清源”为宗旨,致力于推动语言文字 的规范使用,提高全民语言素质。
•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 种主张。
• 应用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 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文体。
《咬文嚼字》的意义
01
02
03
语言文字规范
通过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 的错误,推广普通话和规 范汉字,提高语言文字的 规范化水平。
文化传承
作为一本文化类刊物, 《咬文嚼字》在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影响
刊物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成为推动社会语言文化进 步的一股重要力量。
《咬文嚼字》的流传和影响
汉字的结构和分类
汉字的结构
分析汉字的基本结构,包 括独体字、合体字等,以 及偏旁部首的概念和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优秀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优秀课件(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a9b6025a8102d277a22f05.png)
字谜:
小老鼠看书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 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 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或者当众讲话 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解题:
文中义:
贬词褒用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试独
品
人携
味
间天
妙
第上
语
二小
泉团
月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清茶
(味觉)
联
想
清沁心脾
水中月 (视觉)
联想
烟
水汽
联想
一川烟草
朦胧愁绪(化虚为实)
写愁的具体形象的其他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动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重量)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 指出下列两句话那一句更形象?
• 1.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看样子也就十岁左右,个子
长得差不多高矮,穿戴也都完全一样。两个人都是苹 果脸儿,樱桃嘴儿,浓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乌黑的 杏核儿眼,一笑两个小酒窝,两个人都扎着两个羊角 辫,辫上都扎着粉红绸结……
小老鼠看书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 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 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或者当众讲话 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解题:
文中义:
贬词褒用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试独
品
人携
味
间天
妙
第上
语
二小
泉团
月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清茶
(味觉)
联
想
清沁心脾
水中月 (视觉)
联想
烟
水汽
联想
一川烟草
朦胧愁绪(化虚为实)
写愁的具体形象的其他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动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重量)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 指出下列两句话那一句更形象?
• 1.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看样子也就十岁左右,个子
长得差不多高矮,穿戴也都完全一样。两个人都是苹 果脸儿,樱桃嘴儿,浓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乌黑的 杏核儿眼,一笑两个小酒窝,两个人都扎着两个羊角 辫,辫上都扎着粉红绸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 课件 (3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 课件 (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00e27308a1284ac950438e.png)
8、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 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 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 想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 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 完美。
比较以下语言
•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 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 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 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 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 象。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
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 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 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 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 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 “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 “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 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 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 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 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 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
炼字无处不在 炼字时时不在
题目《咬文嚼字》 :贬 词 褒 用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 词(死扣字眼,不会领会精神实质)。作者 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 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说,语 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 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 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 新入手。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 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 想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 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 完美。
比较以下语言
•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 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 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 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 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 象。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
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 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 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 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 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 “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 “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 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 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 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 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 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
炼字无处不在 炼字时时不在
题目《咬文嚼字》 :贬 词 褒 用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 词(死扣字眼,不会领会精神实质)。作者 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 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说,语 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 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 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 新入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课件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f7262da32d7375a41780f7.png)
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 凳,其下有信。
请根据纸条的内容推测罪犯的思想及心理,并确定罪 犯的范围和身份。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 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 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 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 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 出来。
周朴园
周 萍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失色)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 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 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每日一记:咬文嚼字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
会精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 切不可一味地~ 。 B.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 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话说明朝有一京官,姓钱名宰,这天上早朝时迟到了, 挨了批评,心想,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 牢骚写了一首诗,诗曰:
四鼓钟声起穿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没想到这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不高兴了。于是, 第二天上早朝时,在处理完公务后,皇上特意说起此事, 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 错,但如果改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 浑身发抖,连忙说:“请皇上赐教。”皇上说:“将 ‘ ’字改成‘ ’字就更好了。”
作业
运用
积累
作业布置 利用“咬文嚼字”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2018年湖北模拟卷)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 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 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 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课件 (共4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课件 (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845fa590c69ec3d5bb75df.png)
10
《考试大纲》对汉字字形考查规定
• 考查范围 • 由“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改为“识记
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
• 考查对象:三常错别字 • 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
13
探讨-导致别字的原因
• 沤心沥血 呕 • 怡笑大方 贻
1、字形相似.
探讨-导致别字的原因
• 惦量
掂
• 穿流不息 川
2、字音相同或相近
• 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 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 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出该字 在句中的运用正确与否。
沤歌英雄(讴)
沤心沥血(呕)
易混淆的三个字“讴、呕、沤”都是形声字,读音 相近,字形相近,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全不同。
“讴”,形旁是“言”字,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 有关,“讴歌英雄”当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歌颂, 因此,必须写作“讴”。
• 下面加点的字都是与形近的形声字容易混 淆的,可从形旁的意义这一角度记忆它们
• 纵横稗阖 捭 裨官野史 稗
• 大有捭益 裨 惮精竭虑 殚
• 肆无忌殚 惮
• 暇不掩瑜 瑕
目不遐接 暇
• 因为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推 形记字是一种最有实效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 (捭:两手分开。用手段分化、联合) • (稗:一种杂草) • (裨:补益) • (殚:竭尽) • (惮:心里害怕) • (瑕:美玉上的斑点) • (暇:空闲)等
• 五、激趣记字
把枯燥的字形联想为有趣味的故事或形象的 场景,这样学起来不但兴味盎然,而且记 忆牢固。
• 一筹莫展:一根筷子(似的筹码)都摆 布不开,还能有什么办法呢?避免写成 一愁莫展。
“厉”通“砺”,磨刀石的意思。由于特定含 义的限制,“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作 “厉”。
人教版必修5语文课件:咬文嚼字(共37张PPT)
![人教版必修5语文课件:咬文嚼字(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66d524fd0a79563d1e7241.png)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二】 体会文章的手法 1.在文章第一部分中,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举了三个例子 阐述自己“斟酌文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观点。根据 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举例
观点
① 郭沫若改台词的故事 ② 王若虚改“李广射虎”的故事
说明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③ 贾岛“推敲”的故事
因:为什么诗歌如此难写?因为诗歌不同于 文章辞赋,不能使用“者”“之”“乎”一类的虚 词。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语言建构与应用 把握文脉主旨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 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 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 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 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一】厘清论证思路 1.“咬文嚼字”本来的意思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它是什么意思? 是在第几段提出的? 参考答案:本来的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 而不注重实质内容)”,一般情况下为贬义词。在本文中是指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精神。是在文章的第3段中提出的。
提示可以从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和方法两个角度分析。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参考答案:
必须有一字 不肯放松的 谨严
时时求思想 情感和语言 的精练与吻 合。 不能懒,不能 粗心,要勤于 积累,刻苦自 励
朱光潜在文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咬文嚼 字”的重要意义,其目的就是让人们充分认识语 言文字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对更能 准确表情达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咬文嚼字》 课件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70ca4e26fff705cc170af4.png)
第5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 意境也不同。
事例:①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 ②《红楼梦》中的例子 ③郭沫若“不好的援例”
说明的道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 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 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 感务求凝炼,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严谨。
事例:“推敲”的故事
“柳腰桃面”等套 语的评述
用联想义 意蕴丰富
滥词旧语 毫无新意
道理
文字和思想情 感关系密切
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
指出读者应从文章所阐明的咬文 嚼字的道理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 的谨严精神,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 潜心琢磨的好习惯。
文章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 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 标;“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 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 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
说明的道理: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 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 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 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6段举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 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
第7段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 弊,形成“套第一部分(1一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郭沫若改字(句式改变)
咬 文
王若虚改句(字数增减) 贾岛推敲(字眼不同)
嚼 第二部分(6一7)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字
善用联想义
反对套板效应
第三部分(8)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 的联系。
事例:①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 ②《红楼梦》中的例子 ③郭沫若“不好的援例”
说明的道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 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 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 感务求凝炼,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严谨。
事例:“推敲”的故事
“柳腰桃面”等套 语的评述
用联想义 意蕴丰富
滥词旧语 毫无新意
道理
文字和思想情 感关系密切
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
指出读者应从文章所阐明的咬文 嚼字的道理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 的谨严精神,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 潜心琢磨的好习惯。
文章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 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 标;“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 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 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
说明的道理: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 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 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 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6段举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 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
第7段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 弊,形成“套第一部分(1一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郭沫若改字(句式改变)
咬 文
王若虚改句(字数增减) 贾岛推敲(字眼不同)
嚼 第二部分(6一7)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字
善用联想义
反对套板效应
第三部分(8)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 的联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件(2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件(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23e353e53a580217fcfe14.png)
复射,终不能入石矣”——《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失去了: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字数不同,情感不同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推敲
僧敲月下门
至少也有一些 温暖的人情; 剥啄有声,打 破岑寂,平添 搅扰
僧推月下门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咬文嚼字有哪些意思?
①过分地斟酌字句, 死抠字眼不注重精神实质 ②形容卖弄才学 ③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 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探究
3、“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换成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句式之后,表达 的情感不一样了,这就直接证明了第三段中的哪几句话的正确性?既然这样这 就要求我们怎样做?
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 整思想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
无论在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放松的谨严。
这一小节起总结作用。 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③咬文嚼字的方法(刻苦自励,推陈出新)
提高拓展
对下面文字进行对比,体会科学文字与文学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入海流”这一倒装有一股强劲的力量,“流”字发音舒缓 绵长,放在句末,可以想象黄河宽广辽远、浩荡千里的形 态;“入海”这一瞬间景象可以想见黄河惊涛骇浪、奔腾咆哮 的气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革”期间,朱光潜受到不公正待遇,
但他仍认真系统地研究马列主义原著,力求 弄懂弄通。1984年,香港大学授予朱光潜为 该校名誉教授。1986年3月6日,朱光潜在北 京逝世,享年88岁。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 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 三、四、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 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 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咬文嚼字
朱பைடு நூலகம்潜
咬文嚼字: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扣字眼 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 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朱光潜:
(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 《文艺心理学》 《诗论》 《谈美书简》。《西方美 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 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雷雨》中的称呼: A.鲁四凤 B. 四凤 C. 凤
三、贾岛吟诗
鸟宿池边树
僧推/敲月下门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四、苏轼写诗
苏轼:
——联想不同,意蕴不同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清沁肺腑
小龙团
清沁肺腑
五、套板反应
——套语滥调,全无新意
一个词,而是你的思想和感情!
七 拓展练习:扩展语句
要求:扩展后的句子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 情。 早晨,太阳 发出( )光芒,树上的 鸟儿( )叫着,树下的流水( )流向远 方。
板书: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方法
谨
留
刻
推
严
心
苦
陈
精
玩
自
翻
神
索
励
新
要求
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
目的
艺术的完美
91.人生就像钟摆,晃动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其动力便是欲望。 13.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6.我们都在时光里跌跌撞撞的成长,然后一点点离开最初的模样。 28.你只能以最好姿态面对你的野心。 99.不要试图给你的生命增加时间,而要给你的时间赋予生命。 7. 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 17.火把倒下,火焰依然向上。 四、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有一颗平静的内心,有一颗温柔的心肠,有一颗智慧的头脑。一定经历过狂风暴雨,体验过高山低谷,也见识过人生百态。惟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何种境遇 都能充满智慧的刚强壮胆,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 解放后,朱光潜系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美是 主客观的辨证统一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 物作为条件,此外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 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他还以马克思主义 的美学的实践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 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美学流派。《西方美学史》是 朱光潜解放后出版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 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 学思想的水平,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 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 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红楼梦》
浑写一笔更妙,必个个写去则板矣。可笑近之小说 中有一百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
——脂砚斋评
六、总结
1.郭老改字 :句式不同感情不同
朱光潜(1897~1986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笔
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
屋人)。1897年9月19日生。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他还请桐城著名书法家方守敦题写“恒、恬、诚、 勇”4字的条幅,作为座右铭。五四运动中,他毅然放弃文言文,改写白话文。 1921年,朱光潜发表了白话处女作《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随后又发 表《行为派心理学之概略及其批评》、《进化论证》等读书心得,初步形成自己 对治学和学术研究活动的看法。1922年,他在《怎样改造学术界》中,倡导培养 “爱真理的精神”、“科学的批评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证精神”。这些 观点一直影响着他漫长的学术道路。香港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大学吴凇中国 公学中学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1924年,撰写第一篇美学文章《无 言之美》。又到上海与叶圣陶、胡愈之、夏衍、夏丏尊、丰子恺等成立立达学会 ,创办立达学园,广泛进行新型教育的改革试验,倡导教育的自由独立。
2.李广射虎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3.贾岛吟诗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4.苏轼写诗 :联想不同意蕴不同
5.套板反应 :套语滥调毫无新意 谨 留 刻 推
艺术的完美
神严 索心 励苦新陈 精 玩 自翻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伟大作家——
你要明白,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 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 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 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 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 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因为那绝不仅仅是一个字
❖ 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 国巴黎大学、斯塔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 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任教 。并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朱光潜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 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 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 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 赏。
阅读后回答
一、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二、请说说为了说明观点文中作者 举了那些具体事例。
咬文嚼字
1.郭老改字; 2.李广射虎;
3.贾岛吟诗; 4.苏轼写诗; 5.套板反应。
一、郭老改字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
3.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句式不同,感情不同
句式不同,感情不同:
鲁迅的《祝福》: 1. 祥林嫂,你放着罢! 2. 你放着罢, 祥林嫂 !
二、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 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改后以失为虎去而了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 射,尝终见不发草能现中入错有。误虎而,惊射讶之,的没意镞味。;视之,石也。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