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发酵设备
第六章 发酵生产设备
0.1 ~ 0.2D z 0.5 W z D D D- 直 ( m m) 罐 径
z- 板 挡 数 W- 板 度 挡 宽 ( m m)
竖立的列管,排管,也可以起挡板作用,故一般具有冷却列管 或排管的发酵罐内不另设挡板。 (但冷却管为盘管时,则应设挡板。)挡板的长度自液面起到 罐底为止。 挡板与罐壁之间的距离为(1/5~1/9)W,避免形成死角,防止 物料与菌体堆积。
(一)结构
1 带轮(带动轴旋转) 2 排气阀 3 消泡器 4 冷却水管 5 电机 6 导气管 7 支架
6
1
2 3 4
7
5
(二)工作原理:
该发酵罐利用搅拌旋转时产生的抽吸力吸入空气,不 需要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从而省去了空气系统,使 设备成本降低。 它的搅拌器是一个空心叶轮,叶轮快速旋转时液体由 于离心作用而被甩出,并在叶轮空心部分形成负压,从而 将罐外的空气吸到罐内。 同时空气因受到高速流动液体的摩擦剪切作用而变成 细小的气泡,均匀分散在液体之中,然后借助导轮流将气 液混合物导入发酵液中并与之混合。
(四)多用于乙酸和酵母增殖的发酵生产
应用:医药工业、酵母工业、生产葡 萄糖酸钙、力复霉素、维生素C、酵母、 蛋白酶等。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四 塔式发酵罐
(一)结构
1 进料口 2 进气口
1
d
4
3 出料口
4 排气口
H
H:d=7:1
2
3
*塔式发酵罐 *
(二)工作原理:
利用通入培养液的无菌空气泡上升来带动液体运动,产生 混合效果的非机械搅拌式发酵罐。
* 气升发酵罐 *
(三)特点
优点: 无搅拌装置,借助培养液的密度差完成液体的 循环节能和降低了设备成本 缺点: 不适于黏度大或含有大量固体的培养液中应用
发酵工程第六章发酵动力学
基质消耗动力学 基质包括细胞生长与代谢所需的各种营养成 分,其消耗分为三个方面:
细胞生长,合成新细胞;
细胞维持生命所消耗能量的需求;
合成代谢产物。
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涉及的常规参数
符号 X S P O C Hv 参数 生物量 底物 产物 氧 二氧化碳 发酵热 测量方法 细胞干重,浊度,细胞数 酶法分析,化学法,色谱法 酶法分析、HPLC 或特殊方法 PO-专用电极分析 PCO2-专用电极分析 温度、热平衡
确定模型参数;
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范围;
根据模型实施最优控制。
本章主要内容
分批发酵动力学
连续发酵动力学
补料分批发酵动力学
6.1 分批发酵动力学
分批发酵动力学主要研究微生物在分批发酵过 程中生长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和代谢产物
生产动力学。
什么是分批发酵?
分批发酵:准封闭培养,指一次性投料、接
X为菌体浓度, 为针对底物 的细胞得率,初始X0为零; S0为底物初始浓度; St为底物残留浓度。
A~B区:菌体浓度与初 始底物浓度成正比,有: X YX / S (S0 St )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Decline(开始出现一种底物不足的限制):
(1)若不存在抑制物时
Monod 模型:
μ:菌体的生长比速 S:限制性基质浓度 Ks:底物亲和常数 μmax: 最大比生长速度
S Ks S
单一限制性基质:就是 指在培养微生物的营养 物中,对微生物的生长 起到限制作用的营养物。
限制性底物是培养基中任何一种与微
生物生长有关的营养物,只要该营养物 相对贫乏时,就可能成为限制微生物生 长的因子,可以是C源、N源、无机或有 机因子。
酿酒发酵设备管理制度
酿酒发酵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酿酒发酵设备的管理,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酿酒生产过程中所有使用的发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发酵槽、发酵罐、发酵桶等设备。
第三章责任部门1. 生产部门负责酿酒发酵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 设备部门负责酿酒发酵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3. 质检部门负责对酿酒发酵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四章设备管理1. 发酵设备的购买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
2. 发酵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3. 发酵设备应当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
4. 发酵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当彻底清洁干净,并按要求进行保养。
第五章安全保障1. 发酵设备操作人员应当熟悉设备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2. 发酵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防火防爆,禁止在设备周围吸烟或使用明火。
3. 发酵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设备磕碰,防止设备受损导致安全事故。
4. 发酵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防止设备过热,定期检查设备散热系统。
第六章维护保养1. 发酵设备的保养工作由设备部门负责,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的各项零部件,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2. 发酵设备的保养工作应当建立档案,记录每一次保养维修的具体情况,以便日后查询和分析。
3. 发酵设备的保养工作应当严格按照设备厂家要求进行,不能随意改动或拆卸设备。
第七章设备更新1. 发酵设备使用寿命到期或出现严重故障时,需要及时更换更新设备。
2. 设备更换更新工作应当提前进行充分论证,选择合适的设备品牌和型号。
3. 设备更换更新工作应当由设备部门负责,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第八章监督检查1. 质检部门应当定期对酿酒发酵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生产部门应当积极配合质检部门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3. 设备部门应当配合质检部门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第六章 通风发酵设备 第一节对通风发酵设备的要求
3.搅拌通风装置使之气液充分混合,保 证发酵液一定的溶解氧。
4.足够的冷却面积。 5.尽量减少死角。 6.轴封严密。 7.维修操作检测方便
(二)发酵罐的结构
好气性机械搅拌发酵罐是密闭式受压设 备,主要部件包括罐身、搅拌器、轴封、 打泡器、中间轴承、空气吹管(或空气 喷射管),挡板、冷却装置、人孔等
对通风发酵设备的要求
(4)有良好的热量交换性能,以适应灭 菌操作和使发酵在最适温度下进行;
(5)尽量减少泡沫的产生或附设有效的 消沫装置,以提高装料系数;
(6)附有必要的可靠检测及控制仪表。
1. 发酵罐的结构
一机械搅拌通用式发酵罐 (一)发酵罐的基本条件 原理:利用机械搅拌器的作用,使空
优点和缺点
3°不需要调整。动环由于密封流体压力和弹 簧力等推向静环方向,密封面自动保持紧密接 触,因此不需要调整。
4°摩擦功率损耗小。由于密封端面的面积小、 摩擦系数小,故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小。其 损耗功率仅为填料函密封的10~15%。
5°轴与轴套不受磨损。 6°结构紧凑,安装长度较短。由于不需要调
罐身:冷却水进出管,进空气管,温度 计管和测控仪表接口。排气管应尽量靠 近封头的轴封位置。
2.搅拌装置
目的:有利于液体本身的混合及气液、 气固之间的混合,
质量和热量的传递,特别是对氧的溶解 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气液之间的湍动,增加气液接触面 积及延长气液接触时间。
搅拌器结构
搅拌器可以使被搅拌液体形成轴向或径向的液 流。
填料函密封和机械密封(或称端面密封)
1.填料函密封
填料箱本体固定在发酵罐顶盖的开口法 兰上,将转轴通过填料函,然后放置有 弹性的密封填料,然后放上填料压盖, 拧紧压紧螺栓,填料受压后,产生弹性 变形堵塞了填料和轴之间的间隙,转轴 周围产生一定的径向压紧力,从而起到 密封介质压力的作用。
第六章-通风发酵设备-第二节搅拌器轴功率的计算
Np= K ReM m
圆盘六平直叶涡轮 Np=0.6 圆盘六弯叶涡轮 Np≡4.7 圆盘六剪叶涡轮 Np≡3.7
(二)多只涡轮在不通气条件 下输入搅拌液体的功率计算
在相同的转速下,多只涡轮比单只涡轮输出更 多的功率,其增加程度除叶轮的个数之外,还 决定于涡轮间的距离。
Pn=nP0
(三)通气情况下的搅拌功率 Pg的计算
同一搅拌器在相等的转速下输入通气液 体的功率比不通气流体的为低。
可能的原因是由于通气使液体的重度降 低导致搅拌功率的降低。
功率下降的程度与通气量及液体翻动量 等因素有关,主要地决定于涡轮周围气 流接触的状况。
通气准数:
Na=Q/ND3来关联功率的下降程度 Na<0.035 Pg/P0=1~12.6Na Na<0.035 Pg/P0=1~12.6Na Q——通气量 m3/min
生物工程设备
第六章 通风发酵设备
第二节 搅拌器轴功率的计算
一、搅拌器轴功率的计算 轴功率:搅拌器输入搅拌液体的功率,
是指搅拌器以既定的速度运转时,用以 克服介质的阻力所需的功率。它包括机 械传动的摩擦所消耗的功率,因此它不 是电动机的轴功率或耗用功率。
(一)搅拌功率计算的基本方 程式
单只涡轮在不通气条件下输送搅拌液体 的功率计算,
牛顿型流体:粘度μ只是温度的函数,与 流动状态无关。服从牛顿粘性定律。
非牛顿流体:粘度μ不仅是温度的函数, 随流动状态而变化。
(一)非牛顿型发酵醪的流变 等特性
牛顿型流体的流态式为直线,服从牛顿特性定 律:
=dw/dr
所有气体以及大多数低分子量的液体都属于牛 顿型流体,(2)彬汉塑型性流体
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机理
中较前面的一个中间产物所促进。 代谢中间产物的反馈激活:代谢中间产物对该代谢途径
的前面的酶起激活作用。
2、酶活性的调节(细调)
② 酶活性的抑制(inhibition):代谢调节过程中所发生 的抑制现象主要是可逆的,大多是反馈抑制
1、酶合成的调节(粗调)
③酶合成调节的遗传机制:操纵子学说
操纵子是指基因组DNA分子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断 由启动子、调节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组成。
诱导型操纵子:效应物存在导致基因表达。 阻遏型操纵子:效应物存在导致基因表达的关闭。
乳糖操纵子的诱导机制
P R PO
z
ya
半乳糖苷 酶
半乳糖 苷渗透 酶
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末端产物的分支合成代谢途径中 ,调节方式较复杂,其共同特点是每个分支途径的末端 产物控制分支点后的第一个酶,同时每个末端产物又对 整个途径的第一个酶有部分的抑制作用,分支代谢的反 馈调节方式有多种:
顺序反馈抑制(sequential feedback inhibition) 同工酶的反馈抑制(isoenzyme feedback inhibition) 协同反馈抑制(concerted feedback inhibition) 累积反馈抑制(cumulative feedback inhibition) 超相加反馈抑制(cooperative feedback inhibition)
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机理
第一节 微生物基础物质代谢 第二节 厌氧发酵产物的合成机制 第三节 好养发酵产物的合成机制
第一节 微生物基础物质代谢
一、微生物对培养基中碳源的代谢 二、微生物对培养基中氮源的代谢 三、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发酵设备与反应器》课件
02
选择合适的材料
03
设计合理的结构
根据工艺条件和物料特性,选择 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的材料 。
根据工艺要求和操作条件,设计 合理的进料、出料、热交换等结 构。
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
操作规程制定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开车、停车、异 常处理等。
温度控制
通过调节加热或冷却介质流量,控制反应温 度在设定范围内。
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和排放。
某科研机构的微生物发酵实验设备
03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实验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
,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05
发酵设备与反应器的维护与 保养
日常维护
清洁设备表面
每天工作结束后,用软布擦拭设备表面,保持清洁。
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每天开机前,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确保无异常 声音和振动。
。
可靠性原则
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和稳 定性能的设备,以确保 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环保性原则
优先选择低能耗、低排 放的设备,以降低对环
境的影响。
优化方法
工艺优化
通过对发酵工艺的优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和生产效率。
智能控制
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 和自动控制,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设备改造
通过对设备的局部改造或升级,提高设备的 性能和效率。
维护保养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体系,确保设备的 长期稳定运行。
实际应用案例
某生物制药公司的发酵罐选型
01
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要求,选择了适合的发酵罐类型,并通过
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了发酵效率。
某食品企业的酒精发酵设备升级
第六章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与厌氧发酵
堆肥内富含微生物,最好用于土壤表面。 新鲜堆肥适用于底肥。粗堆肥最好用于粘质、淤泥和 板结的土壤,细堆肥用于干燥、疏散及多沙的土壤。 城市垃圾堆肥一般含氮量低,最好和氮肥联合使用, 以免出现土壤的“氮饥饿”现象。 不宜装在密封袋中搬运和保存。
三、有机物堆肥工艺
6)贮存 堆肥一般在春秋两季使用,夏冬两季生产的 堆肥只能贮存,所以要建立可贮存6个月生产 量的库房。 贮存方式:可直接堆存在二次发酵仓中,或 装入袋中。 贮存的要求:是干燥而透气的室内环境。
四、好氧堆肥设备
立式堆肥发酵塔
筒仓式堆 肥发酵仓
卧式堆肥发酵滚筒
箱式堆肥发酵池 堆集式
利用旋转刮板重复切断, 无压实块状化; 通气阻力及动力消耗小; 占地面积小;
占地面积小; 除臭设备体积小
除臭设备体积小。
多层结构,装置很高。
物料容易压实,通气性 能差; 床的移动机构复杂; 多层结构,装置很高。
四、好氧堆肥设备
2.筒 仓 式 堆 肥 发 酵 仓
三、有机物堆肥工艺
2)按堆肥中物料运动形式 间歇式堆肥:一批一批地堆制 连续式堆肥:机械连续进料、出料,周期短( 3~7d),杀灭病原微生物,防异味,成品质 量高等特点。 3)按堆肥堆制方式
露天式堆肥: 装置式堆肥:机械化程度高,堆肥时间短,
占地面积小,环境条件好,堆肥质量可控可调
三、有机物堆肥工艺
四、好氧堆肥设备
1.立 式 堆 肥 发 酵 塔
驱动装置 进料口
池体
观察窗
进气管
犁
(1)立式多层圆筒式 呈多层圆筒形,密闭结 构 强制通风 温度从上到下逐渐升高 一次发酵时间:3~7天
发酵工程第六章
发酵工程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
了解生产菌种在具有合适的培养基、pH、温
度和通气搅拌等环境条件下对基质的利用、细胞
的生长以及产物合成的代谢变化,有利于人们对
生产的控制。
发酵工程
一、发酵过程操作方式 发酵过程操作方式:
A.分批发酵 B.补料分批发酵 C.连续发酵
发酵工程
1. 分批发酵 分批发酵是指在一封闭培养系统内含
发酵工程
控制方法: (1)培养基注意适当的配比 (2)通过中间补料,控制起始浓度不要太高
发酵工程
第四节 基质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碳源种类 速效碳源:较迅速的被利用,有利于菌体的生
长,如葡萄糖 迟效碳源:被菌体缓慢利用,有利于代谢产物
的合成,如乳糖等
发酵工程
培养基中不同糖对大肠杆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1.单独加入葡萄糖时,菌体生长几乎没有延迟期; 单独加入乳糖时,菌体生长有明显的延迟期;2. 同 时加入葡萄糖和乳糖时,菌体呈二次生长
3)培养后期,产生热量不多,温度变化不大,且逐 渐减弱。
发酵工程
2、搅拌热Q搅拌
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中,由于机械 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 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 摩擦,产生可观的热量。
发酵工程
3、蒸发热Q蒸发
通气时,引起发酵液的水分蒸发,水分 蒸发所需的热量叫蒸发热。 此外,排气也会带走部分热量叫显热Q显 热,显热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发酵工程
4、辐射热Q辐射
发酵罐内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发酵液中有 部分热通过罐体向外辐射。辐射热的大小取 决于罐温与环境的温差。冬天大一些,夏天 小一些,一般不超过发酵热的5%。
发酵工程
第六节 发酵过程的pH控制
第六章发酵机理
(一).EMP途径
反应步骤:10步
反应简式:耗能阶段
产能阶段
C6
2C3
2ATP
2NADH+H+ 2丙酮酸 4ATP 2ATP
总反应式: C6H12O6+2NAD++2ADP+2Pi
2CH3COCOOH+2NADH+2H++2ATP+2H2O
特点:基本代谢途径,产能效率低,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作 为合成代谢原料,有氧时与TCA环连接,无氧时丙酮酸 及其进一步代谢产物乙醛被还原成各种发酵产物,与发 酵工业有密切关系。
过生物氧化来进行产能代谢。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异养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的方式,根 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的不同 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 式。
发酵(fermentation)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 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 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 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PK)途径 磷酸己糖酮解途径(HK)途径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
葡萄糖
6-P-葡萄糖 6-P-葡萄糖酸
5 -P-核酮糖
异构化作用
5 -P-木酮糖
ATP ADP
NAD+ NADH+H+
NAD+ NADH+H+
磷酸戊糖酮解酶
3 -P-甘油醛
NAD+
2ADP+Pi
NADH+H+
2ATP
丙酮酸
-2H
•HMP途径在总的能量代谢中占一定比例,且与细胞代谢活动 对其中间产物的需要量相关。
(三)ED途径
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KDPG) 裂解途径。
第六章-发酵生产设备
二. 厌氧(嫌气)液体发酵设备
一.
厌氧固体发酵设备
我国传统发酵工业中的白酒 和黄酒的酿造均采用厌氧固 体发酵法,工艺独特,其主
要设施设备包括:发酵室、
发酵槽(池)或发酵缸。
二. 厌氧液体发酵设备
(一)酒精发酵设备
·酒精发酵设备的变迁过程
——材料由木桶→钢筋水泥发酵池(槽 ) →碳钢发酵罐(内刷防腐涂料) → 不锈钢发酵罐。 ——发酵容器由开放式→密闭式。 ——密闭式的发酵容器由立式圆柱碟形发酵罐→立式圆柱锥形发酵罐→立式 圆柱斜底形发酵罐→ 卧式圆柱形发酵罐。 ·不同规模的生产企业采用的不同酒精发酵设备 ——中小型酒精生产企业一般采用传统的500m3以下的立式圆柱碟形或锥形 发酵罐。 ——大型酒精生产企业一般采用新型的500m3以上的立式圆柱斜底形发酵罐。 500m3以上的发酵罐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美国 最大的立式圆柱斜底形发酵罐,容积已达4200m3。而卧式圆柱形发酵罐 正在推广应用之中。
——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如:高密度培养新技术 和利用基因工程菌种发酵新产品),对发酵设备的要求越来 越高。 ——一些交叉学科逐渐形成(如:化学工程和生物学交叉形成 了生化工程学科;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交叉形成了生物技 术学科)对发酵设备的放大、发酵罐的研制及发酵过程的控 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与发展
——20世纪初,出现了200m3的钢质发酵罐,在面包酵母发酵 中开始使用空气分布器和机械搅拌装置。
——1944年,第一个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青霉素的工厂投产,发 酵罐体积54m3,标志着发酵工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随后,机械搅拌、通气、无菌操作、纯种培养等一系列技
术逐渐完善起来,并出现了耐高温在线连续测定的pH电极 和溶氧电极,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发酵过程控制。
发酵工程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
3、菌体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 在适当的比生长速率下,发酵产物的产率与菌浓成正比 关系,即
式中, P ——发酵产物的产率(产物最大生成速率或生率),g/(L· h); QPm ——产物最大比生成速率,h-1; ♦初级代谢产物的产率与菌体浓度成正比; c(X) ——菌体浓度,g/L.
P=QPmc(X)
♦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中,控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μ比μ临略高 一点的水平,即c(X) ≤c(X)临时,菌体浓度越大,产物的产量 才越大。 ♦c(X)过高,摄氧率增加,溶氧成为限制因素,使产量降低。
(三)磷酸盐浓度的影响及控制
☺ 磷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和ATP的必要元素,是微生物 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成分,合成产物所必需的营养。 控制方式: ☺ 在基础培养基中采用适量的浓度给予控制,以保证菌 体的正常生长所需;
代谢缓慢:补加磷酸盐。举例:在四环素发酵中,间歇,微量添加磷
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四环素的产量。
(二)氮源
2、不同种类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 培养基中某些氮源的添加有利于该发酵过程中产物的积累, 这些主要是培养基中的有机氮源作为菌体生长繁殖的营养 外,还有作为产物的前体。 如:缬氨酸、半胱氨酸和ɑ-氨基己二酸等是合成青霉素和头 孢霉素的主要前体。
☺ 无机氮源利用会快于有机氮源,但是常会引pH值的变化, 这必须注意随时调整。如:
(三)磷酸盐浓度的影响及控制
☺ 微生物生长良好时,所允许的磷酸盐浓度为0.32~ 300mmol/L,但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良好时所允许的磷 酸盐最高水平浓度仅为1mmol/L。 ☺ 因此,在许多抗生素,如链霉素、新霉素、四环素、 土霉素、金霉素和万古霉素等的合成中要以亚适量添 加。
举例:四环素发酵:菌体生长最适的磷浓度为65~70
发酵工程设备发酵设备绪论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厂区
• 1、布局合理:
•
生产区、行政区、生活区
上风口:制剂车间、研究开发部、
质量检查部
下风口:化学合成,发酵室,锅炉房,运输通道
2、无污染源:多草坪,无垃圾杂物
3、人流、物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第15页/共30页
三、室内
• 1、设参观走廊
• 2、层数: 1-3层
• 3、层高:
•
A 车间2.8--3.5M;
• 是发酵工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氧化锰矿中锰槽浸中试装置
发酵罐的定义:是为一个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操作 提供良好而满意的环境的容器。对于某些工艺来说, 发酵罐是个密闭容器,同时附带精密控制系统;而 对于另一些简单的工艺来说,发酵罐只是个开口容 器,有时甚至简单到只要有一个开口的坑。
第12页/共30页
(0.5mm水柱,0.0368mgHg), 与外界>10帕
• (3)设压差表
第20页/共30页
• 3、温湿度:与生产工艺适应 温度:18-26℃,空调、过滤器 相对湿度:45%-65%。
• 4、紫外灯:30W/9-16M2, 离地面1.8-2m
第21页/共30页
• 5、 清洗区: 更衣、更鞋处及淋浴设备 洗手,烘干器,淋浴区 注意下水道位置,降低或者避免污染 工具室、维修室在洁净区外 100级区不设下水道
第24页/共30页
八、特殊药品
• 1、青霉素:专用空调、车间负压。 • 2、激素、抗肿瘤药品:专用生产设备、
排气净化,防尘措施。 • 3、同位素:使用许可证、符合国家放射
保护要求。 • 4、有毒菌种:专用生产设备、独立厂房、
贮藏分开。 • 5、血液制品:同上
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工艺控制详解
补糖量的控制: 动力学方法
依据μ、 qP 、 qC等动力学参数 之间的关系,计算加糖量
以次级代谢产物为例:
控制原则:
μ、
qP
、 qC之间的关系:
以维持临界生长限制基质 浓度、临界菌体浓度和临
μ
X
界比生长速率为指标的基 质流加速率与消耗速率的
qp
S
qC
平衡。
补糖的控制
把计算的加糖量,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控制加 料装置精确控制加入的糖量。
二、氮源的影响和控制 (一)氮源的种类影响
迅速利用的氮源
缓慢利用的氮源
种类:氨水、铵盐和玉 种类:黄豆饼粉、花生
迅速利用的碳源
缓慢利用的碳源
种类:葡萄糖
种类:淀粉、乳糖、蔗
优点:
糖、麦芽糖、玉米油
吸收快,利用快,能迅 优点:
速参加代谢合成菌体和 不易产生分解产物 阻遏
产生能量
效应。
缺点:
有利于延长次级代谢产
有些品种产生分解产物 物的分泌期
阻遏效应。
缺点:溶解度低,发酵 液粘度大。
碳源种类的控制
发酵工业中常采用含迅速利用的碳源和缓慢 利用的碳源的混合碳源。
量达不到最适量。 要控制有机氮源中的磷含量,以防溶磷量超过最
适量。 当菌体生长缓慢时,可适当补加适量响及控制
影响菌体浓度的因素 菌体浓度的增加速度(生长速度)与微生物的种
类和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菌体浓度的增加速度(生长速度)与营养基质的 种类和浓度有关 ( μ 正比于S )
发酵工程 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机理文稿演示
NaHSO3可作为抑制剂: 乙醛 + NaHSO3
乙醛亚硫酸氢钠↓
甘油发酵
2ATP 2ADP
1.6-
葡
二磷
萄
酸果
糖
糖
2AT 2ADPP
3-磷酸
丙酮酸
甘油醛
CO NaHSO
2 乙 乙醛 醛 HSO3
葡萄糖 ATP
ADP
6-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Pi
1
4-磷酸赤藓糖
3-磷酸甘油醛
2
7-磷酸景天庚酮糖
乙酰磷酸
ADP ATP
3
5-磷酸木酮糖
乙酰
4
5
5-磷酸核糖
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木酮糖
6
2 分子3-磷酸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NADH+H+
NAD+
乳酸
乙酰磷酸 ADP
7
ATP
⑽
2(NADH+H+)
⑹ 2Pi 1,3-二磷酸甘油酸
2ADP
⑺
2AD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⑼
2-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ATP
2H2O
糖酵解和酒精发酵的全过程
酒精发酵中的副产物
主产物:乙醇、CO2
酵母菌酒精
醇(杂醇油)
发酵
醛(糠醛)
副产物40多种 酸(琥珀酸)
酯
甲醇
二 甘油发酵
酵母菌中的乙醇脱氢酶活性很强,乙醛作为氢受体被还原成 乙醇的反应进行得很彻底,因此,在乙醇发酵中甘油的生成量 很少。
2. 次级代谢(secondary metabolism):微生物以 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 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6第六章发酵动力学
单一限制性基质:就是 指在培养微生物的营养 物中,对微生物的生长 起到限制作用的营养物。
限制性底物是培养基中任何一种与微
生物生长有关的营养物,只要该营养物 相对贫乏时,就可能成为限制微生物生 长的因子,可以是C源、N源、无机或 有机因子。
营养物质相对贫乏的标准(量)?
是指该物质的浓度比生长速率μ达μm 时对应的最低底物浓度以下时的情形。 此浓度称为临界底物浓度,任一营养物 质的浓度若高于临界底物浓度则为非限 制性底物,低于临界底物浓度即为限制 性底物。
3、产物形成动力学模式
Gaden对发酵的三分类与Pirt方程: p x
〖生长偶联型〗 产物的形成和菌体的生长相偶联
如:葡萄糖厌氧发酵生成乙醇
p x
〖部分生长偶联型〗产物的形成和菌体的生长部分偶联 如:氨基酸发酵,柠檬酸等有机酸的发酵
p x
〖非生长偶联型〗产物的形成和菌体的生长非偶联 如抗生素,微生物毒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
Monod方程的意义
当S«Ks, μ-S是线性关系,μ与S成正比。 当S» Ks ,μ≈ μmax,此时微生物的生长不
受限制基质的影响。
对某一钟微生物在某种基质条件下, μmax 和Ks 是一定值。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μmax 和Ks 。即 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基质种也有不 同的μmax 和Ks 。
m m
这样通过测定不同限制性基质浓度下,微生物的比生长 速度,就可以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Monod方程的两个参数。 但在低S值时, μ的偏差较大,影响Ks值的精度。第二方程 好用一些,在低S值时精度高,也可用回归方法 。
例: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得如下数据:
S(mg/l) 6 33 64 153 221 μ(h-1) 0.06 0.24 0.43 0.66 0.70 求在该培养条件下,求大肠杆菌的μmax,Ks和td?
第六章发酵罐操作与灭菌技术
第六章发酵罐操作与灭菌技术引言:发酵罐是微生物发酵工程中最基础且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操作与灭菌技术对于发酵过程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发酵罐的操作和灭菌技术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发酵罐的操作与灭菌技术的相关知识,并分析其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一、发酵罐操作技术1.发酵罐的选择在选择发酵罐时,应根据发酵过程的具体要求和生产规模来确定罐体的尺寸和材质。
常见的发酵罐材质有不锈钢、玻璃钢等。
选择合适的发酵罐对于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发酵罐的运行参数控制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
对于不同的微生物菌株和发酵产物,这些参数的范围和控制策略各有不同。
通过合理地控制这些参数,可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纯度。
3.发酵罐的通气与搅拌发酵过程中需保证罐内的氧气供应与混合效果,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通气方式有机械通气和气体曝气两种。
搅拌方式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气体涡流搅拌,以保证菌体和培养基的均匀悬浮。
二、发酵罐灭菌技术1.发酵罐灭菌的目的发酵罐中的微生物菌种和杂菌对发酵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或去除罐内的微生物,使得发酵罐内只存在我们需要的发酵菌种。
2.发酵罐灭菌方法常见的发酵罐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化学灭菌和生物灭菌。
热力灭菌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高温蒸汽或压力高温进行。
化学灭菌则通过化学药剂的使用来实现,如过氧化氢、乙醛等。
生物灭菌是指利用其他微生物菌株对发酵罐中的有害菌进行竞争和抑制。
3.发酵罐灭菌效果评价对于发酵罐灭菌效果的评价标准包括杂菌滴数、菌落总数和菌株种类等。
通过定期对发酵罐内的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评估灭菌效果,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结论:发酵罐的操作与灭菌技术是影响发酵过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罐体选择、运行参数控制和通气搅拌等操作技术,可以提高发酵过程的产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发酵设备本章学习目标⏹了解常见嫌气发酵设备及其流程的类型与特点⏹掌握通风发酵设备的类型、结构及性能特性⏹了解空气过滤除菌原理、常见设备流程及其应用特点⏹掌握常见发酵设备的应用特点和选用原则目录发酵设备的类型和基本构成发酵设备的基本要求发酵设备的功能:发酵设备的要求:发酵设备的分类⏹发酵设备的功能和要求功能:按照发酵过程的要求,保证和控制各种发酵条件,主要是适宜微生物生长和形成产物的条件,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之在低消耗(原料消耗、能量消耗、人工消耗)获得较高的产量。
要求:⏹良好的传递质量、能量、热量性能⏹结构应尽可能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控制⏹便于灭菌和清洗,能维持不同程度的无菌度⏹能适应特定要求的各种发酵条件,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的生长代谢⏹发酵设备的分类按发酵用培养基状况:固体发酵设备和液体发酵设备按微生物类型:嫌气(酒精、啤酒和丙酮、丁醇)和好气(谷氨酸、柠檬酸、酶制剂和抗生素,发酵过程中需不断通入空气)按发酵过程所使用的生物体:微生物反应器(主流)、酶反应器(固定化酶反应器和溶液酶反应器)和细胞反应器嫌气发酵设备一、间隙式发酵罐间歇式发酵是指生长缓慢期、加速期、平衡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的微生物培养过程全部在一个罐内完成特点:罐内环境和发酵过程易于控制。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二、水洗装置特点,水压不大洗涤不彻底水平喷水管与水平面呈20°夹角,水流喷出时使喷水管以48~56r/min的速度自动旋转,洗涤一次约需5min三、连续发酵设备连续发酵:通过在发酵罐内连续加入培养液和取出发酵液,可使发酵罐中的微生物一直维持在生长加速期,同时降低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液浓度和代谢产品含量相对稳定,微生物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即可始终维持在稳定状态,细胞处于均质状态。
特点:产品产量和质量稳定、发酵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易对过程进行优化等优点,微生物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维持在稳定状态,细胞处于均质状态。
技术要求较高、容易造成杂菌污染,易发生微生物变异、发酵液分布与流动不均匀等。
四、单罐连续发酵设备连续搅拌发酵器连续细胞回用发酵器塔式发酵器膜式发酵器固定化细胞反应器五、连续搅拌发酵器酒精发酵时细胞浓度可达10~12g/L;酒精产率达6g/(L·h),是间歇发酵的三倍;投资可比间歇工艺降低50%;操作成本降低50%。
两只连续搅拌发酵器串联组成的发酵系统进行酒精发酵时,其酒精产率比单罐高1.3倍六、连续细胞回用发酵器使用细胞浓度增加83g/L,酒精产率达30~40g/(L·h)。
但必须配置投资较大的酵母细胞分离设备,操作成本较高。
七、塔式发酵器塔径0.9~2m,径高比1:(7~10),在两块筛孔板之间放置絮凝酵母颗粒。
糖液从底部进入,在上升过程中被发酵,而酵母逐步下沉,并被保留在发酵器内,发酵器内细胞浓度为50~80g/L,酒精产率为60~150g/(L·h)。
该发酵器的缺点是开工阶段时间较长,为了达到所需细胞浓度和稳定操作时间需要2~3周。
八、膜发酵器通过装透析膜,将发酵器内部划分为发酵器和进出料区两部分,糖液进入进料区,糖分通过透析膜进入发酵区,发酵区保持有高浓度的酵母,将糖迅速发酵,产生的酒精反向通过膜进入出料区排出器外。
这类发酵器尚待解决的问题是糖分渗透速度和膜微孔的堵塞问题。
九、固定化细胞反应器固定化酵母酒精发酵流程以日本KFE公司研制的较成功。
它利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间歇连续糖蜜酒精发酵。
发酵液酒精度达8.5%~9.0%(体积分数),酒精产率20g/(L·h)。
十、连续发酵设备流程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连续发酵设备流程顺流式连续发酵设备流程全封闭式连续发酵设备流程糖蜜原料生产酒精酒连续发酵设备流程十一、顺流式连续发酵设备流程◆糖蜜原料生产酒精连续发酵设备流程◆双浓度连续发酵设备流程◆单浓度连续发酵设备流程通风发酵设备通风发酵设备的发酵反应器:酵母发酵罐单细胞蛋白发酵罐氨基酸发酵罐酶制剂发酵罐抗生素发酵罐设备要求:设备简单,不易染菌,单位体积的生产能力高,代谢热易排出,操作易控制,易于放大●通风发酵设备的基本要求及类型衡量通风发酵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积溶氧速率,反映能否满足发酵耗氧的需要,直接影响到生产速率。
体积耗氧速率一般要求在1.0~10kg O2/(M3·h)单位溶氧功耗,溶解1kg氧所需的电耗,一般在0.5~5.0(kWh)/kgO2.设备类型:按发酵物料形态,固体发酵设备和液体深层发酵设备。
固体发酵设备主要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制曲设备;液体设备有机械搅拌式,自吸式和通风搅拌式●机械搅拌发酵罐工作原理:利用机械搅拌器,使空气和发酵液充分混合,提高发酵液内的溶氧量。
溶解氧增多的原因:将空气进入初期的大气泡打碎成小气泡,使气液界面面积增大,提高了体积溶氧系数; 气泡经搅拌破碎后,上浮速度下降,在搅拌形成的液流影响下,气泡由直线上浮变成曲线上浮,因移动路径的延长增加气体与液体间接触时间,提高了空气中氧的利用率;在搅拌器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液相湍流,使得液膜厚度变薄,传质系数增大,从而获得较大的体积溶氧系数●机械搅拌发酵罐的特点机械搅拌作用获得的溶氧系数较高,一般体积溶氧系数为100~1000l/h,适合于各种发酵的溶氧要求。
罐内液体和空气的混合效果较好,不易产生沉淀,可适应有固形物存在的场合,因此又叫全混式发酵罐搅拌作用形成的液体流型使氧气的利用率较高,所需要的通风量较小既有通风,又有搅拌,投资成本较大单位溶氧功耗较大,操作费用高结构复杂,清洗及维修不便●机械搅拌发酵罐的基本要求应有适宜的尺寸比例。
高径比一般为2.5~4,罐高则氧的利用率较高罐体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搅拌通风装置要能使气泡细碎、分散,气液充分混合,保证发酵液必需的溶解氧量,提高氧的利用率应有足够的冷却面积,以排出微生物代谢热,控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需温度尽量减少死角,使清洗、灭菌方便、避免染菌密封必须严密,尽量减少泄漏●自吸式发酵罐自吸式发酵罐是一种搅拌过程中自行吸入空气的发酵罐,不需配置空气压缩机或鼓风机,广泛用于医药工业、醋酸工业、酵母工业等行业。
分类:无定子回转翼片式自吸式发酵罐有定子自吸式发酵罐溢流喷射式自吸式发酵罐喷射自吸式发酵罐●单层溢流喷射反应器原理:利用液体溢流时形成的抛射流,在液体表面层作用下,使靠近液体表面的气体边界层具有一定的移动速度,从而形成气体的流动和自吸作用。
特点:结构简单,省去了复杂的空压机及其附属设备,电耗少,生产率较大,溶氧速率高,输送发酵液效果较好●浮布双层发酵罐采用双层溢流。
醪液从罐底抽出,经气液分离泵提升到罐顶的溢流口,流入上层发酵罐,吸入新鲜空气,再流至下层发酵罐,再吸入新鲜空气。
●喷射自吸式发酵罐◆是从水力真空泵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发酵罐,它以文氏管作为分散元件。
工作时利用泵将发酵液送入文氏管,发酵液在文氏管的收缩段处流速增加,形成真空而将空气吸入,并使气泡均匀分散到液体中,分散效果好,溶氧速率高。
●气升式发酵罐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发酵罐。
空气由罐底进入后,通过罐内底部安装的分散元件(如多孔板)分散成小气泡,在向上移动过程中与培养液混合进行供氧,最后经液面与二氧化碳等一起释出。
在液体密度差异而产生的压力差的推动下,培养液呈湍流状态在罐内循环。
特点:结构简单,无机械搅拌装置,设备需要空压机或鼓风机来完成气流搅拌,有时还需有循环泵。
因无机械搅拌装置,能耗低。
减少了杂菌污染的危险,安装维修方便,氧传质效率高,常用于单细胞蛋白、酵母、细胞培养、土霉素分类:带升式、塔式、气升环流式、气升及外循环式●塔式发酵罐原理:空气从空气分配器进入后,经多孔筛板多次分割,不断形成新的气液界面,使空气泡一直能保持细小,液膜阻力下降,液相氧的传递系数增大,提高了体积溶氧系数。
另外,多孔筛板减缓了气泡的上升速度,延长空气于液体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体积溶氧系数。
应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及水杨酸的生产特点:占地面积小,装料系数较大,通风比和溶氧系数的值范围较广。
第四节、通风发酵发酵罐的比拟放大方法:找出表征着系统的各种参数,将他们组成若干个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无因次数,形成比拟放大准则,再依放大准则选取发酵罐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及其他工艺参数。
比拟放大准则:体积溶氧系数,单位体积搅拌功耗,搅拌器线速度,搅拌液流量发酵罐设计的基本原则已灭菌部分于未灭菌部分之间不得直接连通,防止细菌繁殖进入尽量减少法兰连接,以免法兰连接处因设备振动和热膨胀移位而导致污染防止形成死角、裂缝等,这些地方容易藏有不被热破坏的污染菌部分结构可单独灭菌与发酵罐相通的然后活动连接都应利用蒸汽进行密封所有阀门应易于清洗、维修和灭菌发酵罐结构应能够始终保持正压,以防止向罐内渗漏发酵罐使用不锈钢制造,小于30L的小型发酵罐可用玻璃制造第六节、通风发酵附属设备空气除菌设备消泡装置发酵罐的冷却装置空气除菌装置过滤除菌原理:微生物微粒在随气流通过滤层时,在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绕过纤维前进的过程中,将因滤层行为产生惯性冲击、阻拦、重力沉降、布朗扩散、静电吸引等作用而把微粒滞留在纤维表面典型空气过滤除菌流程: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要改变吸风的条件,以降低过滤器的负荷,提高空气的无菌程度。
温暖潮湿的地方要加强除水措施以确保和发挥过滤器的最大除菌效率;在压缩机耗油严重的设备流程中则要强调消除油雾的污染等最简单,适合于气候寒冷,相对湿度很低的地区或季节使用比较完善的空气除菌流程,能充分分离油水,使空气达到低的相对湿度后进入过滤器,提高过滤效率,可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尤其适用于潮湿的南方地区消泡装置形成原因:微生物的菌体代谢过程产生的气体聚结而成,通入的空气被搅拌器打散而成;与培养液的固形物性质有关,含蛋白质高的原料易产生泡沫,含糊精、糖蜜多的发酵液易有泡沫;在发酵过程中,由于蛋白质含量高,衰老的微生物菌体自溶形成稳定的泡沫,使泡沫增加。
消泡方法:化学消泡:在发酵液中添加消泡剂机械消泡:离心式、耙式、刮板式、涡轮式、射流式、碟片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