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科学性、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难度过大,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而感觉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无形之中便加大了数学教学的困难。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因此,摆在数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核心问题便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问题情境;教学手段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
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soo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①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几分之几?②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③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
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
气氛。如: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巧妙而快速的分清钟面上的三根针,我把它们编成了儿歌: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分针;细腰妹妹叫—秒针。然后我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领悟: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编?先请一、三、五、七组的小朋友观察时针是怎么转的?请2,4,6,8组的小朋友观察分针是怎么转的?学生发现: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即:60分。再请他们交换观察。此时,有个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说道:时针大哥平时不爱运动,所以长得又矮又胖。用同样的方法,请他们分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转动情况:分钟走一小格,秒针要走一圈: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要走5圈。学生徐静宣说道:“秒针平时最注意锻炼身体,而且最为勤快,所以她长得最苗条,我们可以叫她细腰妹妹。”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时针,分针,秒针给区分开来了。同时,因为儿歌很有趣,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气氛,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为学生安排想象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我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用绞笔刀将铅笔绞成一个圆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
的一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畅所欲言,我首先肯定同学们的设想都是合理的,接着问: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圆锥、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同学们的兴致非常高,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接着我又问:谁能说出具体理由来?有的小组代表说:我将满圆锥水往圆柱里倒,结果3次将空圆柱倒满,因此,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的小组代表说:我是将满圆柱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反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做好信息反馈
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成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等,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通过了解结果,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求知的欲望得到满足,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态度和手段得到强化,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获得再前进的动力。即使是失败和挫折的体验,也会激起强烈的上进心,树立克服的决心和继续努力的
意愿。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数学教学的突破口,又是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应使每个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每位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优化教学过程,采取不同教学手段,不同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世界的奇妙,感知数学学习的精彩,增强学习动力,求知欲,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