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之子---李广田
诗歌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1、《天狗》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
四川乐山人。
中国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历史剧《屈原》《南冠草》《武则天》《虎符》《卓文君》《聂嫈》《棠棣之花》《王昭君》《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等,郭沫若是甲骨学四堂之一——鼎堂,著作有《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等,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翻译书目《茵梦湖》《少年维特之烦恼》《雪莱诗选》《浮士德》《战争与和平》等。
2、《井》作者杜运燮(1915年-2002年7月19日),中国福建省古田人,现代诗人,生于马来西亚,20世纪30年代回国。
他与穆旦、袁可嘉、郑敏等9位在四十年代从事写作的诗人因合出《九叶集》而被评论界称为“九叶诗派”,在中国诗歌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有诗集《诗四十首》《晚稻集》《南音集》《杜运燮六十年诗选》,诗文合集《海城路上的求索》等。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叶诗派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
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伪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力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
因此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春》作者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地之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地之子》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本诗,提高鉴赏能力 2、鉴赏本诗的写作手法 (二)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本诗质朴的语言特点 2、领悟诗歌中土地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时接触过现代新诗,对新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了解的并不深入,由于新诗的语言相较于古诗而言更浅显一些,学生的鉴赏反而容易流于表面,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诵读本诗,升华情感教学过程: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本诗,提高鉴赏能力2、鉴赏本诗中比喻、对比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小组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本诗质朴的语言特点2、领悟诗歌中土地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本诗,升华情感三、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土地的内涵,体会写作手法四、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五、教学准备:朗诵视频音频 PPT六、授课类型:新授课七、教学时数:1课时八、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了解作者——李广田(1906—1968),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
山东邹平人。
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
1935年大学毕业后,回济南教中学。
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之一。
这时期的散文辑为《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
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于西南内地,先后在一些中学和西南联大任教,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随着生活的变迁和思想进步,所作散文集《圈外》《回声》和《日边随笔》,视野较前开阔,静美的氛围渐为感奋的心曲和警策的理趣所代替,文笔更为练达简洁。
同时著有长篇小说《引力》、短篇小说集《金坛子》和评论集《文学枝叶》等。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云南大学校长。
何其芳散文两篇,赏析训练
何其芳散文两篇,赏析训练何其芳散文特点何其芳《秋天》赏析篇一:何其芳散文两篇,赏析训练何其芳《秋天》赏析《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
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
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境象、风神、气韵。
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
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
”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
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
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
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
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用在这里才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
背瓜果所伴随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
“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秋天)西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中国古现代的诗歌
中国古现代的诗歌现代诗歌精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由成功励志网整理,希望有关于现代诗歌精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的这篇文章,与现代诗歌精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想关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现代诗歌精选徐志摩〖再别康桥〗〖无意偶尔〗〖我期待你〗20世纪20年月闻一多〖幻中之邂逅〗〖孤雁〗〖死水〗李金发〖夜之歌〗〖爱憎〗〖时之表现〗徐志摩〖再别康桥〗〖无意偶尔〗〖我期待你〗穆木天〖苍白的钟声〗〖苏武〗〖落花〗冯至〖十四行集(节选)〗〖蚕马〗〖帷幔——乡间的故事〗20世纪30年月林徽因〖仍然〗〖无题〗〖秋天,这秋天〗戴望舒〖雨巷〗〖烦忧〗〖我用残损的手掌〗李广田〖秋灯〗〖笑的种子〗〖地之子〗艾青〖期间〗〖大堰河——我的保姆〗〖给太阳〗卞之琳〖断章〗〖妆台(古意新拟)〗〖古镇的梦〗何其芳〖预言〗〖圆月夜〗〖声响〗南星〖守墓人〗〖石象辞〗〖响尾蛇〗辛笛〖航〗〖风景〗〖再见,蓝马店〗覃子豪〖过黑发桥〗〖瓶之存在〗〖吹箫者〗纪弦〖幻象〗〖狼之独步〗〖历程〗20世纪40年月王佐良〖他〗〖巴黎码头边〗〖1948年圣诞〗陈敬容〖珠和觅珠人〗〖出发〗〖题罗丹作《春》〗杜运燮〖Narcissus〗〖山〗〖秋〗穆旦〖合唱二章又题∶Chorus二章〗〖森林之魅〗〖葬歌〗罗寄一〖音乐的抒怀诗〗〖一月一日〗〖序〗郑敏〖Fantasia〗〖寂寞〗〖成熟的寂寞〗唐祈〖游牧人〗〖女犯监狱〗〖工夫与旗〗袁可嘉〖沉钟〗〖走近你〗〖冬夜〗牛汉〖鹰的诞生〗〖汗血马〗〖华南虎〗现代诗歌精选屠岸〖纸船〗〖城楼图铭〗〖潮水湾里的倒影〗20世纪50年月周梦蝶〖逍遥游〗〖菩提树下〗〖托钵者〗羊令野〖蝉〗〖秋兴〗〖无题十二行〗方思〖仙人掌〗〖夜歌〗〖竖琴与长笛(节选)〗余光中〖芝加哥〗〖白玉苦瓜〗〖秦俑〗洛夫〖烟之外〗〖湖南大雪〗〖巨石之变〗罗门〖麦坚利堡〗〖第九日的底流〗〖观海〗蓉子〖一朵青莲〗〖晨的恋歌〗〖夏,在雨中〗痖弦〖山神〗〖深渊〗〖给超实际主义者〗昌耀〖花朵受难〗〖现在是炎天〗〖朝朝暮暮(五首)〗林泠〖阡陌〗〖散场以后〗〖不系之舟〗20世纪60年月郑愁予〖错误〗〖崖上〗〖末了的春闱〗任洪渊〖北京古司露台下〗〖司马迁的第二创世纪(组诗)〗〖汉字,二零零零(组诗选三)〗杨牧〖水之湄〗〖延陵幼子挂剑〗〖林冲夜奔(节选)〗叶维廉〖赋格(Fugue)〗〖水乡之歌〗〖追寻〗食指〖信赖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鱼儿三部曲〗20世纪70年月江河〖没有写完的诗〗〖盘旋〗〖从这里开端(组诗)〗北岛〖回答〗〖宣告〗〖结局或开端---献给遇罗克〗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死后也还会朽迈〗〖都会〗多多〖致太阳〗〖手艺〗〖玛格丽和我的观光〗舒婷〖致橡树〗〖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刘自立〖一日又见庞德〗〖芬芳如我的消散〗〖感性析梦〗严力〖还给我〗〖反省发明无法〗〖我是雪〗杨炼〖人与火组诗(选三)〗〖《易经》、你及其他〗〖诺日朗〗顾城〖弧线〗〖生命理想曲〗〖回家〗梁小斌〖洁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你让我一小我私家走进少女的心田〗。
大地的歌吟(《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时间 古迹 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始皇帝
不可测度的深渊 结构力 驰道 不可攻克的球门
给人以古老神 秘凝重的感觉
是对狞厉粗犷 的原生力量的 认同
诗人运用这么
多的意象,可以
从各个方面全方
位的展现“河床”
的美,表现青藏
化 石
高原的原始风情。
这些意象是为主
要意象“河床”
服务的。
这些意象丰富多彩,可见诗人的
思绪纷纷扬扬。它们或者是在地域空 间上与“河床”相关,或者是在气质 性格上与“河床”相似,紧紧地围绕
在核心意象“河床”的周围,对于表
现河床的雄悍、粗犷、原始、神秘和 旺盛的生命力起到了一种强化的作用, 使人获得了“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的审美感受。
阅读顾城诗歌《远和近》,完成后面的问题
延伸拓展
远和近 顾城 你
略读作品
作品简介
郑敏(1920— ),福建闽侯 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 学系。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 研究院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后在北 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讲授英美文 学至今。1948年出版《诗集: 1942--1947》,成为“九叶” 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
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 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 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 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 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 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 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 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 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 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595编号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必修一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现代新诗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司马迁)第三单元写人记事散文 7、纪念刘和珍君(鲁迅) 8、小狗包弟(巴金)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11、包身工(夏衍)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达夫) 3、囚绿记(陆蠡)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4、《诗经》两首氓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 并序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田园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苏轼)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四单元演讲辞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家》《巴黎圣母院》必修三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迅) 3、老人与海(海明威)第二单元唐代诗歌 4、蜀道难(李白)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6、琵琶行 并序(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散文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第四单元科普文章 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必修四阅读鉴赏第一单元戏剧作品阅读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禺)3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宋词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第三单元杂文、随笔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10、短文三篇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梳理探究 逻辑与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谈美》附录中华文化精神必修五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小说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沈从文)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 4、归去来兮辞 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第三单元文艺评论、随笔 8、咬文嚼字(朱光潜) 9、说“木叶”(林庚) 10、谈中国诗(钱钟书)第四单元自然科学论文 1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12、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 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堂吉诃德》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精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第三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第四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五课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略读】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外阅读】 蒙哥马利:强者就是不断挑战自己 比尔·盖茨:IT英雄的成功之道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阅读桥边的老人(海明威)*墙上的斑点(弗吉利亚·伍尔芙)话题:叙述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速度控制思考与实践第二单元阅读炮兽(雨果)*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话题:场景在场景中生活场景的功能*风景的意义*现代小说的场景观思考与实践第三单元阅读丹柯(高尔基)*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话题:主题小说的灵魂──主题主题的形成主题的实现*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主题观的演变思考与实践第四单元阅读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素芭(泰戈尔)话题:人物“贴着人物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思考与实践第五单元阅读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在桥边(伯尔)话题:情节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情节运行的方式*情节运行的动力思考与实践第六单元阅读牲畜林(卡尔维诺)*半张纸(斯特林堡)话题:结构谋篇布局*结构的“常”与“变”思考与实践第七单元阅读山羊兹拉特*礼拜二午睡时刻(艾萨克·什维斯·辛格)话题:情感情感的魅力情感的处理*情感是小说的动力*现代小说:激情过后思考与实践第八单元阅读沙之书(博尔赫斯)*骑桶者(卡夫卡)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虚构使我们富有*事实与真实的区别思考与实践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旅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人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西门豹冶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精读 天狗(郭沫若)略读 井(杜运燮) 春(穆旦) 无题(邹荻帆) 川江号子(蔡其矫) 思考与探究一 走进诗的世界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精读 贺新郎(毛泽东) 略读 也许──葬歌(闻一多) 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 秋歌──给暖暖(痖弦) 妈妈(江非) 思考与探究二 诗的发现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精读 蛇(冯至) 略读 预言(何其芳) 窗(陈敬容) 你的名字(纪弦) 神女峰(舒婷) 思考与探究三 诗的意象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精读 河床(昌耀) 略读 金黄的稻束(郑敏) 地之子(李广田) 半棵树(牛汉) 边界望乡(洛夫) 思考与探究四 诗的语言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精读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略读 老马(臧克家) 憎恨(绿原)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雪白的墙(梁小斌) 思考与探究五诗的鉴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精读 动人的北平(林语堂) 略读 汉家寨(张承志) 特利尔的幽灵(梁衡) 思考与探究一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 精读 新纪元(李大钊) 略读 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周涛) 美(曹明华) 思考与探究二 现代散文的情与理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精读 都江堰(余秋雨) 略读 Kiss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 合欢树(史铁生) 思考与探究三 现代散文的小与大第四单元 如真似幻的梦境 精读 森林中的绅士(茅盾) 略读 云霓(丰子恺) 埃菲尔铁塔沉思(张抗抗) 思考与探究四 现代散文的虚与实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 精读 葡萄月令(汪曾祺) 略读 光(杨必) 树(节选) 思考与探究五 现代散文的疏与密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第一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第二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第四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第三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概说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有教无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二、王何必曰利 三、民为贵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五、人和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辞 二、鹏之徙于南冥 *三、东海之大乐 四、尊生 五、恶乎往而不可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一、兼爱 二、非攻 *三、尚贤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1、《三国演义》 2、《水浒传》第二单元 谈神说鬼寄幽怀 3、《西游记》 4、《聊斋志异》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5、“三言” 6、《红楼梦》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7、《儒林外史》 8、《官场现形记》第五单元 家族的记忆 9、《家》 10、《白鹿原》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11、《呼兰河传》 12、《长恨歌》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 13、《小二黑结婚》 14、《平凡的世界》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15、《子夜》 16、《骆驼祥子》第九单元 烽火岁月 17、《红旗谱》 18、《红高粱》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一章 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 第二节 联想与想象 第三节 学会沟通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一节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第二节 材料的有机转化 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第三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第二节 更改思维的变化 第三节 培养创新意识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整体的调整 第二节 局部的完整 第三节 语言的锤炼选修《影视名作欣赏》第一课 《城南旧事》:别样离愁,纯美格调第二课 《魂断蓝桥》:爱情地久天长第三课 《阿甘正传》:英雄源自凡人第四课 《淘金记》:含着眼泪的笑第五课 《卧虎藏龙》:侠与人,心与剑第六课 《音乐之声》:乘着音乐飞翔第七课 《海底总动员》:父子亲情的颂歌第八课 《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第九课 《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一单元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第二单元 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第四单元 莫里哀与《伪君子》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第七单元 曹禺与《北京人》第八单元 老舍与《茶馆》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欣赏第一单元 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导言讲读1、老虎(布莱克)2、秋歌(魏尔伦)3、三棵树(米斯特拉尔)自主阅读1、我自己的歌(之一)(惠特曼)2、严重的时刻(里尔克) 3.黑马(布罗茨基) 思考与探究第二单元 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导言讲读1、故乡(荷尔德林)2、西风颂(雪莱)3、当你老了(叶芝)自主阅读1、秋颂(济慈)2、不是死,是爱(勃朗宁夫人) 3、狗之歌(叶赛宁) 思考与探究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闻到思想导言讲读1、漫游者的夜歌(歌德)2、石榴(瓦雷里)3、雪夜林边驻脚(弗罗斯特)自主阅读1、鲁拜六十六首(节选)(海亚姆)2、园丁集(节选)(泰戈尔)3、你无法扑灭一种火(狄金森)思考与探究第四单元 寻找文字的炼金术导言讲读1、应和(波德莱尔)2、刘彻(庞德)3、窗前晨景(艾略特)自主阅读1、元音(兰波)2、朦胧中所见的生活(帕斯)3、恋人(艾吕雅)思考与探究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让故事本身说话导言讲读1、我与绘画的缘分(丘吉尔)2、带着鲑鱼去旅行(艾柯)自主阅读1、难忘的经历(茨威格)2、夜行的驿车(巴乌斯托夫斯基) 思考与探究第六单元 准确把握人物精神导言讲读1、自画像(蒙田)2、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自主阅读1、悼念乔治·桑(雨果)2、卡莱尔(爱默生) 思考与探究第七单元 与自然为友导言讲读1、英国乡村(欧文)2、寂寞(梭罗)自主阅读1、堤契诺秋日(黑塞) 2、京都四季(水上勉) 思考与探究第八单元 让生命沉思导言讲读1、奴性(纪伯伦)2、懒惰哲学趣话(伯尔)自主阅读1、给罗曼·罗兰的一封信(托尔斯泰) 2、通向友人之路(节选)(普里什文)思考与探究选修《演讲与辩论》第一单元范例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孙中山)在葛底斯堡的演说(亚伯拉罕·林肯)相关链接综合实践第二单元范例学习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蔡元培)未有天才之前(鲁迅)诺贝尔和平奖颁奖演说(约翰·桑内斯) 相关链接 综合实践第三单元范例学习学做一个人(陶行知)书,知识的大厦(景克宁) 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维克多·雨果)相关链接综合实践第四单元范例学习演讲两篇毕业赠言(胡适)告别演说(蒙哥马利)数学的光彩(贺红)走向社会(亚伦·亚达)相关链接综合实践第五单元范例学习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赫胥黎)交朋友应多多益善还是少而精高中生出国留学利弊之辩相关链接综合实践第六单元范例学习盅惑青年与鬼神的踪迹(柏拉图)买刀的杀人要刀店负责吗?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相关链接 综合实践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相关读物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读《经典常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2、《老子》五章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胠箧大视野论中国文化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左传》)相关读物直书大视野怎样研究中国历史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大视野院士谈做人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经典原文5、《坛经》两则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大视野诗与禅(节选)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经典原文6、求谏(吴兢)相关读物原君(节选)大视野海瑞骂皇帝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相关读物童心说大视野人生的境界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相关读物麻叶洞天大视野科学素养,你具备吗?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经典原文9、《日知录》三则相关读物浙东学术大视野鲁迅论读书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经典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相关读物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大视野中国文化与现代化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导引阅读1、动态消息两篇2、综合消息两篇 3、外国消息两篇 4、广播电视消息两篇 实践第三章 通讯:讲述新闻故事导引阅读5、彭德怀印象 6、世界选择北京 7、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 8、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 实践第四章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导引阅读9、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10、梦碎雅典 11、漫步在无人区 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导引阅读12、社论两篇 13、短评两篇 14、外国评论两篇 实践第六章 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导引阅读15、儒学飞人16、澳星风险发射 实践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阅读材料 北京的春节(老舍) 过节和观灯(沈从文) 虎丘记(袁宏道)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二单元阅读材料 更衣记(张爱玲) 老北京的四合院(邓云乡) 姑苏菜艺(陆文夫)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三单元阅读材料 短文两篇 柳敬亭说书(张岱) 李龙眠画罗汉记(黄淳耀) 职业(汪曾祺) 冥屋(茅盾)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四单元阅读材料故乡的婚礼(琦君)山那面人家(周立波) 红与白(金克剑)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五单元阅读材料 短文六则 倒屣相迎 乘车戴笠 嗟来之食 不为五斗米折腰 程门立雪 圯上老人 礼貌词语(陈松岑) “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姚荣涛)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六单元阅读材料 短文两篇 西门豹治邺(褚少孙) 越巫(方孝孺) 妈祖(郭风) 捉鬼(巴金) 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七单元阅读材料神话四则女娲补天 鲧禹治水 刑天舞干戚 羿射十日 传说二则干将莫邪叶限歌谣六首击壤歌上邪西洲曲长干曲菩萨蛮凤阳花鼓梳理探究相关链接21。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诗歌部分第4单元《大地的歌吟》(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荷花(观张大千氏画)郑敏这一朵,用它仿佛永不会凋零的杯,盛满了开花的快乐才立在那里像耸直的山峰载着人们忘言的永恒那一卷,不急于舒展的稚叶在纯净的心里保藏了期望才穿过水上的朦胧,望着世界拒绝也穿上陈旧而褪色的衣裳但,什么才是那真正的主题在这一场痛苦的演奏里?这弯着的一枝荷梗,把花朵深深垂向你们的根里,不是说风的催打雨的痕迹,却因为它从创造者的手里承受了更多的生,这严肃的负担。
一、作者简介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桃源三阳港镇王家坪村。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
同年参加抗美援朝。
在这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被选为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评聘为一级作家。
2000年3月23日,在西宁逝世。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
郑敏,福建闽侯人。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转哲学系。
1942年开始发表诗作。
1943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
1951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
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英国文学研究。
1960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诗集《诗集1942—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著《美国当代诗选》等。
李广田(1906—1968),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
山东邹平人。
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
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三人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这时期的散文集为《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一些中学和西南联大任教,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著有散文集《圈外》《回声》和《日边随笔》,视野较前开阔。
同时著有长篇小说《引力》、短篇小说集《金坛子》和评论集《文学枝叶》等,诗集《普城集》和散文《花潮》《山色》等。
地之子
整体感知在上世纪30年代,李广田是与何其芳、卞之琳齐名的诗人。
但因李广田的散文写得好,其影响掩盖了诗名。
他在散文集《画廊集》的题记中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
就是现在,虽然在这座大城市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一个乡下人一样生活着,思想着。
”从这段话我们也能看出他的诗《地之子》的风格——乡土气息。
《地之子》是李广田早期诗中的代表作,它以浑厚深远的意境,清新醇美的语言,集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土地的炽热感情,反映了他初期形成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念。
诗的情调质朴、蕴藉、深沉。
用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显示出了作者与祖国土壤的血肉联系。
这首诗,一扫作者过去诗中沉闷、忧惋的气氛,格调坚定明朗、俊朴豪放,从浓烈的泥土芳香中,显露出深厚的生命力量。
它是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故土这一美好思想感情的凝聚和升华。
表明了他不求空华、惟愿踏踏实实地去寻求人生意义的严肃生活态度。
《地之子》所展示的这种脚踏实地、扎根于生活土壤的精神,标志着李广田当时的思想和创作开始踏上了一块坚实的基地,从而逐步走向广阔的世界。
《地之子》所具有的思想内容不仅在当时是弥足珍贵的,时至今日,仍然有着陶冶情操、激励人们进取的积极意义。
诗的第一节,首先表明他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对于“大地”,“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用沙壤比襁褓,用田禾、野草比保姆,确切地显示大地与诗人的母子情深。
诗的第二节说他立足地面,昂首望天,决不为天上变幻的白云、彩虹和碧空所引诱,他的脚印永踏着土地,永嗅着人间的土地的气息。
这是一首“作为人子的深情”的恋歌。
以舒缓而庄重的笔调把对大地母亲的一往情深传达得炽烈而深沉。
这里的土地,涵义已超出自身,成了祖国、母亲乃至人世间的指代。
正是基于这种乡土自然人文景观,诗人才触摸到了乡土古朴而悲凉、美丽又忧伤的灵魂内核,以一扇扇诗的窗口透析了现代乡土以及“地之子”自身的精神脉动与生命情韵,并且在现代诗歌中,在歌唱乡土的绵延精神的音响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4单元大地的歌吟素质升级检测含解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①教育的继承性是很强的,即使是创新,也要把传统中合理的东西留下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必须瞻前..顾后..。
②这老爷子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成天慨叹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③长春亚泰与山东鲁能两支球队实力相当,半斤八两....,难分高低.④他是主犯,如果与从犯判一样的刑,那就罚不当罪....了。
⑤那几篇文章写得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篇还算差强.....人意⑥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街谈巷议....,褒贬不一。
A.②③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⑤【解析】①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②世风日下:指社会风气一天天变坏。
③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为贬义。
运用错误.④罚不当罪: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运用错误。
⑤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⑥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适用对象错。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子表意明确的是(B)A.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提出3 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 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B.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
D.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出”与“抚慰金"不搭配;C 项,成分残缺,应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加上“推进”;D项,不合逻辑,“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
《地之子》教学反思
《地之子》教学反思陈小燕《地之子》教学反思上完《地之子》这一课,我有许多感受,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现代诗歌的学习同样也指向这一目标。
因此,静下心来反思,我觉得自己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可取之处:一、完善学生情感我个人认为诗歌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我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要读出作品的情感。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一首诗是以语言的形式呈现的,但作者的情感往往隐藏在语言的内部,读者对这种情感的体会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实现,如果放弃诵读,就不能再有什么方法能达到这一目的。
但是,学生在初读的时候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的,他们更多是只是读出了这些句子,究其原因,应该很多,比如说学生情感缺失或麻木,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不能让他们一下子进入角色等等。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就是希望能通过诵读这一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受到诗所饱含的情感的感染。
(2)要读出自己的情感。
一首诗的创作一旦完成后,这首诗就不仅仅只属于作者,同样也属于读者。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诗里,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同时对所读诗进行再创造,从而形成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对一首诗,任何解读都只能是众多解读中的一种,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读出作品的情感,也可能只是作品所蕴含情感的一个部分,不一定就是全部,因此,融入自己的情感是对诗本身情感的一种呼应。
(3)要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融合。
我想关于这一点可能是诵读一首诗时在情感方面的最高要求了,对这一点,教学中我是把握了分寸的,毕竟,我们的学生才是高中生,他们的社会阅历、思想境界等等离真正做到这一步还有距离。
二、提升学生人格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让学生在一片片真情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或熏陶,从而达到学生人格的提升是我在诗歌部分的教学中的第二个感悟。
地之子的苦难与新生
地之子的苦难与新生作者:闫卫芳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04期【摘要】“地之子”是新文化运动时创作者创造出来地表达方式,用来指称与土地有着精神血脉联系的乡土文学作家,农民是最亲近的大地之子,赵树理的小说以讲述农民的故事为主,讲述大地之子的深重苦难,并将新政权下的新生希望提供给农村人,引导他们走向新生。
【关键词】地之子;苦难;新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4-199-03【本文著录格式】闫卫芳.地之子的苦难与新生——赵树理小说的农村书写[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4):199-201.基金项目:本文为长治学院太行山生态与旅游研究中心校级基地项目“抗战时期赵树理文本的社会动员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2020000601)成果。
作为晋东南地区的代表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写到晋东南农村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存的人的苦难,当新的政权组织,新的制度政策进入到这片土地,他看到新生的希望,所以试图用自己接受到的新文化新思想为这片古老的土地以求“变”的可能,对这片土地及其上生活的人们的生活心理的深刻了解使得他求“变”、求“更新”的希望成为可能。
一、赵树理与“地之子”的身份李广田在他的诗歌《地之子》中写道: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世世代代在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
台静农将他的乡土小说合集命名为“地之子”,用小说的形式展现农村人生活的艰辛与农村的各种风俗习惯。
晋东南农村这片土地与广大的中国大地一样,也滋养着一群勤劳朴实的人。
于大多数的新文学知识分子而言,“地之子”或许只是一种生命气质、一種理想状态的追求,但赵树理是真正生养于土地之上的农民,他立志做“文摊作家”,他所想表达的是大地之子的生活,是靠土地而生存的农民真实的生活叙写。
孙犁说:我认为他是一个典型的农民作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4.2 金黄的稻束
-15-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金黄的稻束》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不给人 凌乱、费解的感觉。试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提示: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一个跳跃,却又写有着“皱了 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 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做了暗过渡,所以虽然跳跃,却不感突 兀。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做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 “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联系了起来。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 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所引起的,即为什么劳 动者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越多。诗人把这 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 的贯串表现了出来。
牛汉
-5-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洛夫,1928年生,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中国台湾著名诗人。 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 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晦涩朦胧,耐人回味。著有诗集《灵 河》《因为风的缘故》《漂木》等,诗论集《诗人之镜》等,另有 散文、译著多种。
李广田
-4-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串台词
开场白:十六岁的花只开一次,十七岁的雨只为我们飘落,十八岁的梦只有自己最明白,诗意般的校园装载着我们太多的缠绵往事与片片真情。
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这里,有我们留下的足迹;这里,酝酿着一个个年轻生命的峥嵘岁月。
我们憧憬未来,我们渴望成功,我们努力,我们拼搏。
此时此刻,让我们乘着诗歌的翅膀,共创诗意校园。
2006——2007年度新溪一中高中部“峥嵘岁月,诗意校园”诗文朗诵比赛现在开始!也许,我们是一群稚嫩的雏鸟,纤弱的翅膀无法帮助我们实现波澜壮阔的理想,但是,我们仍旧活着,顽强地活着。
这是生命的动力。
我坚信,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我们终可实现梦想。
下面有请高二(1)班的谢夏苗同学,她为我们朗诵的是诗歌《热爱生命》1、高二(1)班谢夏苗《热爱生命》——食指好一曲生命的赞歌!我们之所以能坚强地活着,因为我们热爱生命。
而我们的生命源于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我们都是大地的儿子。
有请高二(2)班的谢金燕同学为我们朗诵《地之子》。
2、高二(2)班谢金燕《地之子》——李广田如果说大地是我们的母亲,那么历史就是我们的老师。
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让我们懂得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接下来有请高一(1)班的谢丽珠同学为我们朗诵杜牧的《阿房宫赋》。
3、高一(1)班谢丽珠《阿房宫赋》——杜牧感谢谢丽珠同学让我们再一次回顾历史,没有刀光剑影的厮杀,只有历史沉痛的回忆,让雨洗刷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伤痛吧,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面向未来,带给我们希望的是那些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请欣赏《雨说》,有请高一(3)班的陈凯璇同学。
4、高一(3)班陈凯璇《雨说》——郑愁予雨,带给我们希望和幸福,那么,让我们,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有请高二(4)班的谢冬娥同学,她朗诵的诗歌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5、高二(4)班谢冬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初读海子,不觉会心一笑,那是生命的执着。
再读海子,不禁激情澎湃,那是童话的延续。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河床/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1.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河床》《河床》一诗写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
这类诗,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沉郁顿挫的生命的庄重与阔大。
对苦难的深刻体验和对青藏高原的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
《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河床”,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富有雄性美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
也正是这种神秘、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生命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融合在一起,我们才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
2.诗神虔诚追随者的心语——《金黄的稻束》这首诗写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自己说:“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边闪进我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
”3.人子深情的恋歌——《地之子》这是一首“作为人子的深情”的恋歌。
作者以舒缓而庄重的笔调把对大地母亲的一往情深传达得炽烈而深沉。
这里的土地,含义已超出了自身,成了祖国、母亲乃至人世间的代称。
正是基于这种乡土自然人文景观,诗人才触摸到了乡土古朴而悲凉、美丽又忧伤的灵魂内核,以一扇扇诗的窗口透析了现代乡土以及“地之子”自身的精神脉动与生命情韵,并且在歌唱乡土的绵延精神的音响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当现代诗派诗人们纷纷迷醉于自我生存的精细文雅时,李广田却固执地扎根土地,以乡土之境折射农人心曲与现实风云,并踏实地靠近了乡土本质。
4.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写意画——《半棵树》《半棵树》是1972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诗人牛汉看到同是“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受触发而写的。
李广田诗歌《地之子》原文及赏析
李广田诗歌《地之子》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广田诗歌《地之子》原文及赏析【导语】:《地之子李广田》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诗歌4【略读】《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走近作者
(1)郑敏
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 外国文学系,后转入哲学系。1942年开始发表诗作。1943
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1951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 位。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英国文学 研究。1960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著有诗集《诗集1942~1947》《寻觅集》《早晨, 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 戏剧研究》,译作《美国当代诗选》等。郑敏与陈敬容、 唐湜、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等八 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人”。
人 教 版 语 文
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
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
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 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人
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
人 教 版 语 文
等五种,另有散文、译著多种。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阅读《金黄的稻束》,探究以下问题:
1.“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金黄的稻束” 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这里“金黄的 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诗人的心灵与 而产生了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 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 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 达敬意的对象。这个意象不仅真,而且美,它属于一个带 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
2020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素材(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素材:大地的歌吟[单元导读] 本单元以“大地的歌吟”为主题,五首诗歌集中写诗人对祖国、对大地母亲的颂扬之情。
本单元的诗歌不单是借景抒情,还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
诗人通过塑造“河床”“金黄的稻束”“半棵树”等中心形象而引发无限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人与大地的结构,即对自然、土地、生命的沉思。
诗人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
《河床》通过对高原地域色彩的特有意象的捕捉,进入历史,进入生命。
《金黄的稻束》由寻常的农村生活景象生发出不寻常的诗情,将清明的思想、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
《地之子》从“大地”与“天国”的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
《半棵树》用那种被雷电劈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韧不拔、生命不息的半棵树意象,鲜明地体现了“文革”中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
《边界望乡》以个人的感受传达既具古典意味,又与现代千千万万游子心灵相通的乡愁——一种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的情境。
河床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
中国伟大的民族诗人。
籍贯湖南桃源。
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木图》等。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所共识。
他是一个独具生命魅力且有持续艺术创造力的诗人,他的作品情感深沉且充满西北地域特色。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他甘于寂寞的思想气质和写作心态,赢得了诗坛的尊重。
2.背景探寻《河床》记录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
《山之子李广田》的阅读答案讲解
《山之子李广田》的阅读答案讲解第一篇:《山之子李广田》的阅读答案讲解(1)自“斗母宫”以上,山道逐渐陡险,费了很大的力气攀到“中天门”,猛然抬头,才知道从此上去,却仍有一半更陡险的盘路待登,登山人不能不仰面兴叹了。
(2)下午两三点钟,香客们陆续下山,他们从山上带下平安与快乐,带来许多好看的百合花。
我不明白那么多百合花是从哪里得来的,觉得很稀奇。
(3)忽然从雾里传来一声尖锐的招呼,原来是我这几天在山上结识的两个小朋友。
(4)“呀!独个儿在这里不害怕吗?”(5)“害怕?”我有些疑惑。
(6)“怕毒蛇,更怕山鬼。
”他们都哈哈大笑了。
(7)“我告诉你,哑巴的爹爹和哥哥都是碰到了山鬼,摔死在山涧里。
”他们的声音变得很低。
(8)这话颇引起我的好奇,我向他们打听那个哑巴是什么人物。
他们说那哑巴就住在上边“升仙坊”一旁的小庙里。
这使我突然回忆起一个情景,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
于是我急忙说道:“我知道,我知道,我见过他,我见过他。
”(9)一日清晨,我爬到“升仙坊”时,看到许多人停在那儿听一个哑巴讲话。
一个高大结实的汉子,山之子,正站在“升仙坊”前面峭壁的顶上,以洪朗的声音,以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语言,说着一个别人所不能懂的故事,好不壮观啊!我当然也不懂他,可我却懂得了另一个故事:泰山的精灵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正如石头不能说话,我却自以为懂得石头的灵心。
只要一想起“升仙坊”那个地方,便是一幅绝好的图画了:向上去是“南天门”,“南天门”之上青天一碧,两旁壁立千仞,松柏森森,中间夹一线登天的玉梯;向下看,“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俯视一气,天下就在眼底了,而我们的山之子就笔立在这儿。
(10)两个孩子还想说什么,我急忙止住:“你且慢讲,我告诉你。
”但是我将告诉他们什么呢?说那个哑巴在山上说一大篇话却没有人懂他,他好不寂寞吗?说风之晨雨之夕,“升仙坊”的小庙将是怎样的飘摇吗?(11)然而我却不能不怀一个闷葫戸,到底哑巴说了些什么?(12)“告诉我,他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不能不这样问了。
新年新诗会2005-2012
2005-时代的记忆主持人:陈铎、董卿开篇:《送别》·郭沫若《天狗》朗诵:罗京、刚强、康辉·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朗诵:朱军·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杨福庆·戴望舒《雨巷》朗诵:杨柳BR> ·何其芳《预言》朗诵:周涛、崔永元·闻一多《死水》朗诵:董浩·臧克家《老马》朗诵:撒贝宁·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朗诵:王志·艾青《我爱这土地》朗诵:任志宏·穆旦《赞美》朗诵:李修平、沈冰、董卿、刘建宏、赵赫、李佳明·闻捷《苹果树下》朗诵:鞠萍、文清、张泉灵·郭小川《望星空》朗诵:王小丫·牛汉《悼念一棵枫树》朗诵:海霞、陈铎·余光中《乡愁》朗诵:王世林·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朗诵:李瑞英、海霞、周涛、王小丫、陈铎、罗京、白岩松、撒贝宁2006新年新诗会-我们的土地第一章:泥土篇泥土的梦(杜谷) 杨柳欧阳夏丹舞蹈<泥土的梦> 编舞:小帅表演:北京舞蹈学院我爱这土地(艾青) 任志宏和平的春里(康白情) 叶迎春舞蹈<船工号子> 编舞:小帅表演:北京舞蹈学院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唐剑地之子(李广田) 康辉方琼金黄色的稻束(郑敏) 李修平短片:2005年度诗人郑敏第二章:国土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李宁在寒冷腊月的夜里(穆旦) 朱军梦桐无题(邹荻帆) 海霞张泽群我用残存的手掌(戴望舒) 沙桐为祖国而歌(陈辉) 刘建宏郎永淳姚雪松给战斗者(田间) 撒贝宁王志韩乔生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 陈铎合唱<七子之歌·台湾> 表演:银河少年电视艺术团第三章:热土篇悬崖上的树(曾卓) 曾湉沉默的平原(匡满) 梦桐王世林歌曲:〈中国〉演唱:腾格尔你的名字(纪弦) 朱迅杨柳埋葬了的爱情(苏金伞) 董浩错误(郑愁予) 王小丫歌曲:〈看见了〉演唱:彝人制造青纱帐-甘蔗林(郭小川) 赵赫孙小梅我眷恋这块土地(国风) 崔志刚管彤我们的生活多么广阔(何其芳) 小鹿月亮祖国啊,我的祖国(舒婷) 央视主持人集体朗诵2007新年新诗会第一章:美丽之吻1、蕙的作者/汪静之是哪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里?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
2005年至2010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主题、作品、朗诵者资料
附2005年至2010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主题、作品、朗诵者资料:2005年•时代的记忆新诗会主题旨在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感染观众,让观众在新年来临之际,以聆听经典、感受历史的方式,重温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
主持人:董卿陈铎天狗郭沫若(朗诵:罗京、刚强、康辉)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朗诵:朱军)再别康桥徐志摩(朗诵:杨福庆)雨巷戴望舒(朗诵:杨柳)预言何其芳(朗诵:周涛、崔永元)死水闻一多(朗诵:董浩)老马臧克家(朗诵:撒贝宁)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田间(朗诵:王志)我爱这土地艾青(朗诵:任志宏)赞美穆旦(朗诵:李修平、沈冰、董卿、刘建宏、赵赫、李佳明)苹果树下闻捷(朗诵:鞠萍、文清、张泉灵)望星空郭小川(朗诵:王小丫)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朗诵:肖晓琳)悼念一棵枫树牛汉(朗诵:海霞、陈铎)乡愁余光中(朗诵:王世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朗诵:李瑞英、白岩松)神女峰舒婷(朗诵:王雪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朗诵:陈铎、周涛、李瑞英、白岩松、罗京、撒贝宁、王小丫、海霞、董卿)推荐年度诗人:梁小斌2006年•我们的土地新诗会主题旨在在岁末年初以更强的号角唤起人们对土地的热忱和畅想,使人们对这块生死相依之土地的认识更加深刻。
主持人:董卿杨柳第一章:泥土篇泥土的梦杜谷(朗诵:杨柳、欧阳夏丹)我爱这土地艾青(朗诵:任志宏)和平的春里康白情(朗诵:叶迎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朗诵:唐剑)地之子李广田(朗诵:康辉、方琼)金黄的稻束郑敏(朗诵:李修平)第二章:国土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朗诵:李宁)在寒冷腊月的夜里穆旦(朗诵:朱军、梦桐)无题邹荻帆(朗诵:海霞、张泽群)我用残存的手掌戴望舒(朗诵:沙桐)为祖国而歌陈辉(朗诵:刘建宏、郎永淳、姚雪松)给战斗者田间(朗诵:撒贝宁、王志、韩乔生)七月之歌•台湾闻一多(朗诵:陈铎)第三章:热土篇悬崖上的树曾卓(朗诵:曾湉)沉默的平原匡满(朗诵:梦桐、王世林)你的名字纪弦(朗诵:朱迅、杨柳)埋葬了的爱情苏金伞(朗诵:董浩)错误郑愁予(朗诵:王小丫)我眷恋这土地国风(朗诵:崔治刚、管彤)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朗诵:小鹿、月亮)青纱帐•甘蔗林郭小川(朗诵:赵赫、孙小梅)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朗诵:央视主持人集体)推荐年度诗人:郑敏2007年•情感的花朵新诗会主题旨在在辞旧迎新之际以诗为媒,唤起人们对于过去的一年中爱情、亲情、乡情、友情、爱国情的回味,让人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情感,并且有勇气与力量去追求更美好更真切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 体 感 知
这是一首自由诗。全诗分两节。第一节 直接倾吐诗人对于土地的深情。第二节 由“地”而转向“天”。《地之子》的 作者正是从“大地”与“天国”的这种 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 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 这一节的前半部分歌唱美丽的“晴空” 与第一节内容相对应,将读者的思绪从 地下引到蓝天白云,却不料诗人笔锋一 转,又回到地上。这一突然的跌宕,是 为了引出后面的结语:“因为住在天国 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 亲,这土地。”进一步肯定诗人作为 “地之子”对大地的热爱,将感情推到 极点,这种反衬的跌宕艺术手法,能加 强读者感受,深化诗作的内涵。
问 题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 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诗人像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一 样从大地母亲的怀中吸取信念和 力量,只要与大地母亲接触,他 便力量无穷,所向无敌;而一旦 被对手举到空中,他就失去了力 量。诗人用反衬跌宕的艺术手法, 进一步肯定诗人作为“地之子” 对大地的热爱,将感情推到极点, 以加强读者感受,深化诗作的内 涵。
语 言 品 味
二、质朴的语言风格 口语式的叙述直接、随意、自然,不故 作高深之语,更无洋化妩媚之嫌,词汇 语象都稳熟平凡,自由舒展的语言态度 与自然质朴的生命谐调得天衣无缝。它 诚然是“大地之子”的心声,散发的是 泥土的气息。当我们一读它,就会被一 种隐藏其间的深沉的感情力量所打动, 它有如表面平稳,不溅水花的汹涌潜流, 有如起伏平缓的大山,也似在地底下运 行的地热……这感情是如此的坚实、饱 满,而又沉潜、平静,不知不觉地撼动 你,撩拨你。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 因为诗人对祖国土地的深情厚意,不求 空华,惟愿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这不 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标榜,而是他的整 个的人格和心灵。正因为如此,诗人笔 下,才会表现得格外的真挚、深厚和丰 饶。而且似乎这些朴拙的诗句,也显得 格外地富有表现力。
结合课后导读,阅读这首 诗,整体感知。
整 体 感 知
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眷恋,是 人类极其美好的情感,在太平洋彼 岸,19世纪的美国诗人惠特曼曾经 热烈颂扬“松树和橡树的土地”, “柠檬与无花果的土地”,“喷着 清凉气息的妖娆的大地”,“闪着 各种光彩的河川的大地”。在太平 洋此岸,在20世纪的中国新诗坛上, 郭沫若频频地呼唤着“地球,我的 母亲”,显示着他的热烈;艾青反 复地吟唱着“大堰河,我的保姆”, 显示着他的深沉;而李广田,把自 己称做“地之子”,则显示着他的 质朴。虽然这几位诗人的性格各异, 诗作的风格不同,可对于用乳汁喂 养过他们的人民,用温馨抚爱过他 们的土地,都有着同样诚挚的“作 为人子的深情”。
语 言 品 味
一、直抒为主的情思言说方式 诗人表达情思时综合了主观表现 与客观再现,以直抒为主兼及其 他,抒发由客观物象孵化的心灵 意绪,创造了融合事物与心灵的 情思言说方式。如诗中以“襁 褓”“保姆”作比,渗透出对大 地的浓情厚意;最后还用“天国” 与“大地”的对比,强化了感情 的明朗浓烈。这种言说方式避免 了直抒的浅露与纯用意象抒情的 迷离,隐显适度,质感而明朗。
地之子
李广田
李 广 田
李广田(1906—1968),字洗岑,笔名黎地、曦 晨等。山东邹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 次年开始发表诗文。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 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之一。这时期的散文辑为《画廊集》《银狐集》 和《雀蓑记》,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 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抗日战 争爆发后,流亡于西南内地,先后在一些中学和 西南联大任教,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随着生 活的变迁和思想进步,所作散文集《圈外》《回 声》和《日边随笔》,视野较前开阔,静美的氛 围渐为感奋的心曲和警策的理趣所代替,文笔更 为练达简洁。同时著有长篇小说《引力》、短篇 小说集《金坛子》和评论集《文学枝叶》等。20 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任清华大 学副教务长、云南大学校长。著有诗集《普城集》 和散文《花潮》《山色》等。还致力于少数民族 文学的研究,整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长篇叙事诗 《阿诗玛》和傣族长篇叙事诗《线秀》等。一生 著述大多收入《李广田文集》。
问 题 探 究
一、如何理解本诗中的“大 地”? 二、如何理解本诗的结语“因 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 地”?
问 题 探 究
一、如何理解本诗中的“大地”? 这大地可以理解为诗人赖以成长 生活的故乡家园,广袤富饶的土 地;也可理解为养育自己的祖国 母亲,具有深厚的文明积累的民 族土壤;也可以理解为生生不息 的饱含了全部意义的人间。可以 把它与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 亲!》作对比阅读,看两者的构 思、格律以及风格有何不同。
整 体 感 知
“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 这个在山东境内黄河与大清河之 间那块平原上成长起来的普通农 家的儿子,亲切而骄矜地,满怀 稚子之心地,“爱着这地面上的 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 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姆 的怀抱”。诗人出自胸臆的抒情, 就如同大地一样的平直,一样的 质实,一样的本色。毋须矫情, 毋须作态,更毋须凌空高蹈, “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 类的田野里生长,/生长又死亡”。 非常执著地证实着抒情主人公和 大地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品 格,同样的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