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 生命的节奏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神经科学读书报告,综述

神经科学读书报告,综述

神经科学读书报告,综述
神经科学读书报告综述
简介
本文针对神经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神经科学在认知、行为和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应用。

研究背景
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领域,它涉及到大脑、神经元、突触等方面的研究。

神经科学的发展对于了解人类的认知、行为和研究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
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密切相关。

认知科学研究人类的思维、感知和记忆等认知过程,而神经科学则通过研究大脑的神经元活动来揭示这些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

两者的结合为我们深入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神经科学的应用
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心理学和教育等领域。

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脑损伤、精神疾病等疾病的机制,并开发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此外,神经科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研究和记忆技巧,提高研究效果。

结论
神经科学是一个多学科的领域,其研究涵盖了大脑与行为之间复杂的关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科学将为我们揭开大脑的奥秘提供更多的洞见。

神经科学的发展对于促进医学、教育等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神经科学讲什么》读后感

《神经科学讲什么》读后感

《神经科学讲什么》读后感《神经科学讲什么》读后感原创:1984寻Utopia著,黄珏苹、郑悠然译,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实一直就想为自己开设一个公众号,刚好之前和同学吃饭的时候聊到了神经科学,当时没有能够回忆起这本书的所有内容,只大概记得作者表达的意思。

所以回去之后我又重新翻了下之前的笔记,发现还是一团糊,就索性重新再看了遍,并决定将这本书的读后感作为我的微信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

这本书也是我第一本完整研读过的神经科学类的书籍,本质上对我来说也就是当作科普书。

所以我也就尽量以我自己理解的语言描述它,这本书英文为:Askeptic’sguidetothemind,直译应该为:对于心智怀疑的指导,而原文也是以启发性思考为主,没有很系统的解释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之类的,这对我来说看得十分痛苦,嗯,很痛苦,不得不佩服作者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反正我一般是跟不上。

作者Robert是一名神经科医生,同时也是平时阅读大量哲学书籍的人。

从书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休谟和他的不可知论的推崇——人类自身的局限性和一切以经验为前提得出的结论都表明了我们人类对于自身过于自大与无知。

所以整本书都是以这种基调进行,他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为了对神经科学的现状进行审思和批判,但是未来神经科学是否真的可以达到完全研究人大脑的机制,作者没有明确表示。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心智的简单介绍、神经科学一些概念和对现有一些例子的批判。

1、心智是什么?Robert没有给出确却的定义,表示我们只能通过感觉来了解心智,比如知道感,这被认为是一种有意识的感觉,不是像情感或者情绪那种的现象,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就如同物理中的万有引力,计算机中的信息,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知道他们的本质是什么,但是存在。

作者也认为,人类大部分的有意识实际都是无意识下做的事,是生物学而不是理性引导了哲学结论。

知道感其实也是由无意识的感觉所组成,比如自我感,选择感和公平感等等构成。

并且我们其实根本就没有办法客观确定我们某个想法的来源,就好像这个想法突然就来了,这就牵扯到了潜意识的问题,也就说我们的想法也不是所谓理性思考的结果。

《神经调节》神经冲动:生命电波

《神经调节》神经冲动:生命电波

《神经调节》神经冲动:生命电波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存在着一个神奇而复杂的通讯网络,它让我们能够感知世界、做出反应、思考问题和进行各种活动。

这个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神经调节,而其中的神经冲动则像是生命的电波,以惊人的速度传递着信息,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作。

要理解神经冲动,我们首先得认识神经元,也就是神经细胞。

神经元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信息处理站和传递站。

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负责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树突则像是神经元的“耳朵”,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而轴突则像是神经元的“长腿”,负责把信号传递出去。

那么,神经冲动到底是怎么产生和传递的呢?这得从神经元的细胞膜说起。

细胞膜内外存在着电位差,也就是膜电位。

在静息状态下,也就是神经元没有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静息电位。

此时,细胞膜内的电位比细胞膜外低。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钠离子会迅速涌入细胞内,导致膜电位迅速上升,这个过程被称为去极化。

如果去极化达到了一定的阈值,就会引发动作电位,这就是神经冲动的产生。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会沿着轴突迅速传播。

这就像是点燃了导火索,一旦点燃,爆炸就会沿着导火索迅速蔓延。

在轴突上,动作电位的传播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方式实现的。

由于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负电位,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会使得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去极化,从而产生新的动作电位,如此不断地向前推进,神经冲动就得以快速传播。

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是非常快的,有的甚至可以达到每秒上百米。

这使得我们能够在瞬间做出反应,比如当我们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的东西时,能够迅速缩回。

神经冲动在传递过程中,还会经过突触这个关键的结构。

突触就像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桥梁”。

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会促使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会扩散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认知神经科学》学习笔记

《认知神经科学》学习笔记

《认知神经科学》学习笔记1、⼈类基因组建模有助于分辨:情感、认知、动机。

2、通过神经⽣理活动检测精神状态与⼼理意图。

3、⼈体⽔平的精神学构建主要包括情感、认知、动机。

4、读⼼术:主要指能够确定个体正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的能⼒。

5、精神建构的四种类型神经⽣理指标:后果、伴随、标志物和常量。

6、所有精神现象是通过⾝体活动发⽣的。

7、相关性对于因果关系是必要的,但必须满⾜其他两个标准才符合因果关系。

时间顺序(因在果之前)和必须排除第三变量。

8、认知增强剂,认知增强药物⼴义上是指那些可以提⾼⼈们注意⼒、学习能⼒及记忆⼒等功能的药物或制剂。

神经系统可以调节并能够控制⼀系列的⼈类⼼理活动。

9、⾎脑屏障:⾎脑屏障是药物投递到⼤脑时的⼀道屏障。

它由⽑细⾎管内⽪细胞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等构成。

⾎脑屏障把⾎液与脑实质分开并阻⽌药物渗⼊中枢神经系统。

⾎脑屏障阻⽌了在⽣理浓度具有神经毒性的药物,如钾、⽢氨酸、⾕氨基酸等对⼤脑的损害。

10.当前,脑电图研究的重点,是测量⼤脑对特别刺激的电⽣理反应。

11.当前脑电图研究的重点,是测量⼤脑对特别刺激的电⽣理反应。

12.1973年,Hounsfield⾸先发⽂介绍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该技术⼤⼤改变了科学家和医⽣检查⼤脑的⽅法。

13.对复杂认知⾏为的实时数据采集和近实时的数据分析(数百毫秒延迟)已获成功,并扩⼤到相关的研究应⽤领域。

实时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已被⽤来检测情感状态的⾃主抑制,这表明可以更深⼊地⽤于了解复杂的认知过程。

14.磁共振波谱(MRS)提供了⼀个⽆创的⼤脑化学可视窗⼝。

15.通过神经影像监测⾼级认知过程。

16.在神经科学研究中,计算机最普遍的应⽤是对基因组学、蛋⽩质组学、形态学和神经功能影像学等数据进⾏分析。

17.⼈类认知和情感的⽣理仿真模型。

构建⼤脑模型的主要困难是如何模拟⼤脑功能的神经⽣理学、认知和情感等特性。

对⼈类⼤脑进⾏⾼保真模拟,需要在认知和情感模拟机制的综合了解⽅⾯有所突破。

人体的生命周期与生物节律读书笔记摘录

人体的生命周期与生物节律读书笔记摘录

人体的生命周期与生物节律(一)生命周期人的一生,始于精子与卵子相见后受精过程完成的那一刻,终于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及脑死亡,中间经历着胚胎发育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

此外,我们一生中还要面对各种疾病与意外的可能发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宿命。

1.胚胎发育期当精子与卵子接触,并经过卵子激活、调整、两性原核融合3个主要阶段,形成受精卵,生命(胚胎发育)便开始了。

受精卵一边进行卵裂,一边沿着输卵管前进,2~3天后到达子宫,发育成胚泡(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中空的小球体)。

受精后约一周,胚泡植入子宫内膜,不断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的分化而长大,并分成了两部分:胚胎(发育成胎儿)和胚外膜(羊膜、胎盘和脐带等),胎儿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前两个月中,胚胎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产生各种细胞,组建各种组织、器官。

至第三个月末,各器官系统基本建成,成为胎儿。

这之后主要是胎儿生长和少数结构的改变。

一般到280天左右,将发生自然分娩。

2.婴儿期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满1岁之间的这段时期,表现为生长发育最为旺盛,身体迅速长大,并且脑和神经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

3.幼儿期幼儿期是指满1岁至满3岁的这段时期,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特殊才能开始表现,个性、品质开始形成。

4.儿童期儿童期指3至12岁左右,表现为身体稳步生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大脑皮质抑制以及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增强,时常表现出强烈兴奋。

5.青春期青春期是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表现为身体迅速生长发育(是继婴儿期后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初次有繁殖能力。

附:人类成长期为什么这么长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可谓发育迟缓。

人从出生,到发育成年,需要近20年时间。

这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其实是“早产儿”。

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

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

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篇一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神经生物学的书——《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哎呀妈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你能想象吗?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宇宙”,而神经元就是这个宇宙中的“星星”。

它们相互连接,传递着信息,决定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这感觉就像,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里都装着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书中讲到神经元的工作原理时,我觉得太神奇了!也许你会问,这有啥神奇的?嘿,你想想看,一个个小小的神经元,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交流,这难道不像一群小精灵在悄悄地传递秘密吗?而且,大脑中的神经网络复杂得让人咋舌,我就在想,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潜力是无限的?也许我们还没有完全开发出大脑的全部功能呢!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一些困惑。

比如说,我们到底能不能完全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呢?感觉这就像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题。

我觉得吧,虽然科学在不断进步,但大脑的奥秘可能永远都让我们捉摸不透。

再说说书中提到的大脑的疾病,这可真让人揪心。

像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这些,它们不仅折磨着患者,也让科学家们头疼不已。

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够找到彻底治愈这些疾病的方法,可那一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神经生物学真是一门既迷人又让人头疼的学科。

它让我对自己的大脑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大脑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

这一路读下来,收获满满,真好!篇二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哇塞,当我翻开《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这本书时,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你说,神经元那么小的东西,怎么就能决定我们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呢?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就好像每一个神经元都是一个小小的指挥官,它们在一起协同作战,指挥着我们的身体和思维。

书里说,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就像是一场接力赛。

我就在想,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比赛”就会乱套?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吧。

脑神经细胞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脑神经细胞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脑神经细胞
你在出生时就拥有了你一生中能拥有的几乎所有神经元。

神经元会长出很多“小手”和别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这些小手叫做“神经突触”。

在你生命的头15个月左右,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神经突触连接数量就已经达到最大了。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神经元因为没事可做“郁郁而终”——大约有一半的胚胎神经元最终将因为没有能够和其他的神经元建立有效连接而最终凋亡了。

另外那些因为有用武之地而幸存下来的神经元,它们的轴突(比较长的神经突触)外面会被胶质细胞包裹上,这个过程叫做髓鞘化。

为什么神经元轴突外面要包裹上髓鞘呢?因为大脑的神经元需要远距离传输信息,比如从位于额头后方的前额叶传到位于大脑正中间的内侧颞叶,或者从位于后脑勺的枕叶传递到耳朵边上的颞叶。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就像是电线周围包了一层橡胶绝缘层一样,可以让神经信号在大脑中的传输速度和质量都大大提高。

在这之后,大脑又会大幅修剪发育得错综复杂的神经连接,就像修建新长出的小树苗一样,把用得很少的神经连接修剪掉,只留下重要的、反复使用的神经连接,让大脑的能量和物质得到高效使用。

对神经纤维“分叉”的大幅修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结束。

距离遥远的神经元是怎么样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呢?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科学家其实到现在为止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到目前为止一个流行的理论认为,距离遥远的神经元通过共同产生同步的放电活动来了解到对方的存在,向对方伸出友谊的小手——神经突触,最终连接在一起。

不过,科学家至今为止还没能够理解神经连接形成具体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第四节读书笔记

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第四节读书笔记

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第四节读书笔记摘要: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三、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四、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五、神经调节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七、生物实例分析正文:神经调节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稳定和生命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在生物学必修三第四节的读书笔记中,我们将探讨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神经调节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调控。

神经调节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传递神经冲动。

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单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细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轴突则负责将整合后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

三、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是由神经元内外电位变化引起的。

当神经元内部电位达到阈值时,神经冲动产生。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四、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神经系统主要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调控。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等器官,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五、神经调节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神经调节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行为、感知、运动等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神经调节使生物体能够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快速、精确的反应,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部环境调控的两大主要方式。

神经调节作用迅速、精确,适用于对迅速变化的环境作出反应;体液调节作用较慢,适用于对长时间内环境变化的调节。

两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一、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负责调节和管理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和整合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1. 脑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由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组成。

大脑负责思考、感觉、运动、学习和记忆等功能;小脑负责协调身体的运动;脑干负责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间脑则参与情感和内分泌的调节。

2. 脊髓
脊髓是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主要通道,传递大脑对身体的控制信息和身体对大脑的感知信息。

脊髓还包含了许多反射回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刺激作出反应。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负责将脑和脊髓与身体各部分联系起来。

周围神经系统可以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1. 躯体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负责管理身体的皮肤、肌肉和骨骼等部分的运动,以及感知外界的刺激。

躯体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位于脊髓和脑中,通过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分相连。

2.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

交感神经负责在紧急情况下调动身体的资源,而副交感神经则负责在非
紧急情况下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和脑干中。

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

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

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篇一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酷的书,叫《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

这书读完,我那小心肝儿可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你能想象吗?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超级神秘的宇宙,而神经元就是那一颗颗闪耀的星星。

书里把神经元的工作原理讲得那叫一个清楚,我感觉自己就像钻进了大脑里,亲眼看着这些小家伙们在那儿忙忙碌碌。

也许有人会说,哎呀,这神经生物学有啥用啊?我觉得这可太有用啦!比如说,我们为啥会记住一些事情,又为啥会忘掉另一些?为啥有时候脑子转得快,有时候又像卡壳了一样?这背后可都是神经元和大脑的功劳。

读着读着,我就想到自己有时候犯迷糊,可能就是大脑里的神经元“开小差”啦!哈哈,这是不是很有趣?不过,我又在想,那我们能不能控制这些神经元,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呢?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书里那些复杂的神经回路图,一开始看得我眼花缭乱,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迷宫。

但慢慢地,我好像能看出点门道了,那种感觉,就像突然找到了宝藏一样兴奋!总之,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大脑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不禁想问自己,我的大脑到底还有多少秘密等着我去发现呢?这一路读下来,真的太棒啦!篇二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哇塞!《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在犯嘀咕:这能好看吗?结果一读起来,根本停不下来!你知道吗?神经元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战士,它们在大脑这个战场上冲锋陷阵。

我就在想,那我每次思考问题、做出决定的时候,是不是这些小战士们在拼命努力呢?比如说,我决定今天要好好学习,不再玩手机,这是不是大脑里的神经元们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最终让理智战胜了欲望?也许是吧!这本书里讲的东西,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懂了,可再仔细一想,又觉得好像没完全懂。

我就问自己:“我这脑子到底行不行啊?”但又一想,不懂才要学嘛,不然读这本书干啥?还有啊,书里说大脑的潜力是无限的。

《神经调节》神经调控:生命交响乐

《神经调节》神经调控:生命交响乐

《神经调节》神经调控:生命交响乐在我们奇妙的生命之旅中,神经调节就如同一位幕后的指挥家,默默地协调着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奏响着一曲和谐而精妙的生命交响乐。

神经调节,简单来说,就是神经系统对身体机能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它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高效的过程,使得我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想象一下,当我们清晨醒来,睁开双眼,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其实是神经调节在发挥作用。

视觉神经将外界的光线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迅速处理这些信息,并下达指令,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的一切。

同样,当我们伸手去拿一杯水,肌肉的收缩和伸展,手部的动作精准而协调,这也是神经调节的功劳。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就像是整个系统的“司令部”,包括脑和脊髓。

脑又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但又至关重要的功能。

大脑是我们进行思考、记忆和情感表达的核心区域;小脑则负责协调身体的运动和平衡;脑干则控制着许多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

脊髓则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信息高速公路,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周围神经系统则像是延伸出去的“触角”,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它们将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达给肌肉、腺体等效应器,从而实现对身体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我们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时,感受器会立即感受到疼痛和高温的刺激,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经过快速分析和处理,下达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递给效应器,使我们的手迅速缩回,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这种本能的反射动作,在瞬间发生,保护着我们的身体。

在神经调节中,神经递质起着关键的作用。

《从神经科学到心理学系列套装 13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从神经科学到心理学系列套装 13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1
版权信息
02
彩插
03
Author Introdu ction ...
04
Tr a n s l a tor Introdu ct...
05
序言 建 立正确的 学习目标, 实现最佳 学习效...
06
测一测 心理学研 究出的高 效学习法, 你了解...
01
导论 大 学生存和 成绩提高 的秘密
02
第1章 心 理科学
05
无意识与 注意
在睡眠中获得灵 感
无意识与问题解 决
阈下知觉小结
无意识统计,有 意识抽样
意识让思维延续
人类图灵机 社会分享
01
意识—— 神经激活 的雪崩
02
意识通达 的时间进 程
03
滞后的意 识
04
区分意识 与无意识
06
深入意识 脑
05
全脑启动
01
全脑激活 的意识网 络
02
引爆点
03
解码有意 识的思维
意识本能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挣脱困境, 进入意识探索新 视野
测一测 关于大脑 如何产生意识, 你了解多少...
第一部分 意识简 史
第二部分 脑的物 理系统
第三部分 意识登 场
致谢
第2章 经验主义 哲学的黎明
第1章 古人眼中 的意识
第3章 现代思想 的诞生
第5章 层级化的 脑
第4章 模块化的 脑
《从神经科学到心理学 系列套装 13册 》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第章
世界
大脑
行为
情绪

《重塑大脑回路:如何借助神经科学走出抑郁症》读书笔记

《重塑大脑回路:如何借助神经科学走出抑郁症》读书笔记

《重塑大脑回路:如何借助神经科学走出抑郁症》读书笔记图片发自简书App科学研究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于那些导致抑郁的大脑环路的观点和认识,并且增加了我们可以用来干预这些环路的知识。

从本质上来说,你的大脑充满了复杂和相互联系的神经环路。

其中既有担忧环路和习惯环路,也有决策环路和疼痛环路,还有包括睡眠、记忆、情绪、计划、享受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环路,它们彼此之间都有交流。

不论你是否患有抑郁症,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神经环路,只是每种环路的独特调谐方式在每个人之间存在差异而已。

抑郁症就是这些环路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定反应模式。

尽管这听上去好像并没有多严重,但所引起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也许有时候你会觉得任何事都很困难而且毫无意义。

其时不时地产生这种感觉,而且这就是我们复杂大脑环路的一种随机产物而已。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短暂的感觉,稍纵即逝。

但是由于在神经生物学上存在微小的差异,有一些人却会深陷其中。

幸运的是,以上提到的各项研究以及其他众多的研究,都完美地展示了生活中微小的改变究竟是如何在特定的大脑环路中引起大脑反应活性和化学过程变化的。

我们已经知道了对抑郁形成有贡献的大脑环路,也知道如何去调整这些环路。

随着大脑活性和化学过程开始改变,抑郁的进程也会随之而改变。

抑郁是一个下行旋涡我们都知道卷入下行旋涡意味着什么。

也许某个周五的晚上,你会收到邀请去参加一个晚会,但是你可能会突然冒出类似于“我觉得肯定没什么意思”的想法,所以最后你并没有去。

然后你就一直窝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电视到很晚。

第二天你睡过头了,而且觉得没什么精神。

也没人给你打电话,所以你觉得更孤单了,但是这时你甚至会更不想去社交。

好像什么事都特别无聊,所以整个周末你就这么一直无聊地躺着。

很快你就会觉得不开心,而且很孤独,但是你也不知道自己能怎么办,因为每个决定好像都不怎么样。

其实这就是抑郁状态的边缘。

下行旋涡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以及自己所做的决定改变了自己的大脑活性。

神经科学笔记

神经科学笔记

神经科学笔记神经系统的组织胚胎学一、概述:神经细胞:数量少,体积大;是结构和功能单位;能够感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1.神经组织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多、体积小,具有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的作用。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和神经节。

3.神经系统的共同结构:皮质(灰质)和髓质(白质)皮质:神经元胞体和神经胶质细胞集中处。

髓质: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

4.不同的部位皮质和髓质的分布不同:大脑半球和小脑的灰质大部分处于浅表,称皮质,皮质深面为白质。

脊髓的灰质位于中央,被白质包围。

脑干和间脑的灰质是散在的,称神经核。

5.神经系统具有反射、联系、整合等复杂的功能,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做出迅速反应,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

二、大脑皮质:1.不同的脑回区大脑皮质厚度不同,在1.5~4cm之间。

由排列有序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两者比例约为1:9。

2.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类型: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都是多极神经元,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椎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三大类。

3.神经元分布特点:分层分布:不同区域神经元细胞类型不同。

垂直的纵向排列——垂直柱(可能为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4.椎体细胞:功能:皮质内的主要传出神经元,轴突组成投射纤维。

分类:大、中、小3型。

巨大的,称为贝兹细胞(Betz cell)。

形态:胞体呈锥形,顶端发出一条较粗的主树突,胞体还向四周发出一些水平走向的树突。

胞体底部发出一条细长轴突,长短不一。

5.颗粒细胞:形态:胞体较小,呈颗粒状。

轴突短,为大脑皮质的中间神经元。

功能:颗粒细胞数量最多,大多为大脑皮质里面的中间神经元,构成皮质内信息传递的复杂微环路。

亚型:星形细胞、水平细胞、篮状细胞、上行轴突细胞等。

6.轴突细胞:形态:数量较少,大小不一,可与锥体细胞形成突触。

功能:轴突伸入到白质,组成投射纤维或联合传出纤维。

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

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

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篇一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牛掰的书——《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

这书,一开始我觉得可能会枯燥得像数学老师的课,可谁能想到,读进去之后,那叫一个精彩!你能想象吗?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大迷宫,而神经元就是里面的小路。

这本书就像一个厉害的导游,带着我在这个迷宫里到处转悠。

我觉得吧,了解神经元的工作方式,就好像是揭开了一个神秘的魔法面纱。

它们传递信息的过程,也许就像是一群小信使在疯狂地跑来跑去送情报。

不过,读着读着,我也有点懵圈。

这么多复杂的概念和机制,我可能只是懂了个皮毛。

也许我还得再读几遍才能真正搞明白。

但这又怎么样呢?我就是喜欢这种挑战!有时候我会想,我们的喜怒哀乐、思考决策,难道都是这些小小的神经元决定的?那我们还有没有自由意志呢?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大脑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能完全掌控大脑的秘密,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所有人都变成超级天才?还是说会变得超级混乱?哎呀,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各种胡思乱想。

总的来说,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冲浪,时而兴奋,时而迷茫,但就是停不下来!篇二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读后感哇塞,《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翻开它,心想:这会不会是一本让人昏昏欲睡的学术著作?但没想到,我居然被它深深吸引了!书中描述的神经元,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战士,它们有着自己的任务和使命。

它们之间的连接和通信,简直太神奇了!我就在想,这是不是就像我们在学校里传小纸条,只不过速度快得让人咋舌。

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有过怀疑。

比如说,那些复杂的神经回路和化学物质的作用,真的能解释我们所有的行为和感觉吗?也许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在起作用呢?我还把书中的知识跟我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有时候我发脾气,可能就是我的神经元“闹别扭”了?哈哈,开个玩笑啦!但这也让我思考,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到底是由什么控制的?是我们自己,还是这些看不见的神经元?而且啊,我觉得如果未来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操纵神经元,那是不是就能治疗很多精神疾病呢?比如说抑郁症、焦虑症什么的。

【优质】神经内科读书笔记-word范文 (8页)

【优质】神经内科读书笔记-word范文 (8页)
2. 胸腔置管个人的几点体会:
(1)一定要把握好留置管的适应症:对于持续出现的恶性胸水,反复胸穿增加患者痛苦,如果胸水量较大,且其内无分隔、包裹,最好留置引流管,不但可以排液,还可以胸腔内注药(化疗);
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如果量较大,估计1、2次抽不净,且超声下无分隔,包裹,也可以留置引流管;
对于1、2次就能抽净,再基本不会出现的胸水或者超声提示其内有较多纤维分隔,包裹的不要留置管,完全没有必要或者1、2次就堵管,只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乡村医生予胃复安3片一顿,一天三次口服,晚上不止,遂又予针剂10毫克肌注,嗣后出现椎体外系症状,我接诊后予吸氧阿托品肌注,补液,利尿,约两小时后症状缓解。胃复安虽可导致椎体外系反应,长期口服易见,但短期静脉点滴还是安全的,剂量20-30mg/d,笔者应用10年尚未见此反应。小儿较敏感,要慎重应用。一旦出现反应,东莨菪碱应用有良效。
一次偶然的机会,博比·索尼在鲑鱼的眼睛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它和那些为视锥、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的感光色素编码的基因有些类似,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后来被证明该基因表达的产物是独立于视锥和视感细胞的感光色素。
位于黑色素神经节中。黒视素神经节细胞本质上是感光的,这些为数不多的神经节细胞扮演着“光线侦查员”的角色,调节着一系列对光线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包括对昼夜节律的牵引。
抽液后胸腔内注入药物存有一定争议,但对顽固不愈的包裹性积液或结核性脓胸,可胸腔冲洗,注入抗结核药物。胸腔内注射药物:丁胺卡那0.4+雷米封0.2+地塞米松5-10mg+生理盐水5ml。胸腔内注入SM和PAS促使胸膜肥厚和粘连,尽量少用。喹诺酮类和利福霉素可探索使用。
(3)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降低机体敏感性,减少胸液渗出,促进吸收,防止胸膜粘连和减轻中毒症状等作用,在有效化疗和抽液的同时,使用强的松每日30-40mg,待体温正常、胸液日渐吸收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疗程一般不宜超过6-8周,减量过程中,必须注意中毒症状和积液的反跳回升。糖皮质激素不宜作为常规用药,因它有许多副作用,应予注意:高血压、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慎用。无论口服或胸腔注射只限于胸膜炎急性渗出阶段,胸膜炎的慢性阶段或复犯病例大多数都不需要激素治疗。

《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学习笔记重点

《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学习笔记重点

神经科学一.神经科学导论1.你如何理解特定的脑功能定位于不同的脑区?实验性切除法验证:损毁脑的特定部位,并检查由此所引起的感觉和功能缺陷。

每一物种脑的结构和功能都反映了各自对环境的适应,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脑,可以得知不同脑区所具有的特定行为功能。

2.脑有哪些组织层次?你如何理解神经元是脑的基本功能单元?组织层次:分子,细胞,系统,行为和认知。

3.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及对环境适应性;保守性:抢乌贼巨大轴突,神经电冲动传导,适用于人类。

如大鼠有机会重复自我摄取可卡因,也会明显成瘾。

因此,大鼠模型对研究成瘾药物对神经系统作用很有价值。

适应性:猴在树梢上跳跃与敏锐视觉,大鼠虽然“鼠目寸光”在洞中穿行与嘴边的触须。

二.突触传递1.电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无脊椎动物电突触生理功能举例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s)结构:六个connexins(连接蛋白)形成一个通道,称之为connexon(连接孔), 两个connexon (各来自一个细胞) 形成一个gap junction (缝隙连接)通道。

通道的孔相对较大,直径1–2 nm, 足以允许细胞内离子及许多小分子有机分子透过其直接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

功能特征:1,双向等效通过2,电耦合3,快速, 如是大的电突触则从不出错 (fail-safe) ,因此,一个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几乎同时会产生一个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无脊椎动物举例:在无脊椎动物,如小龙虾,在介导逃跑反应的神经通路中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常常会看到有电突触。

2.化学突触的基本结构:相关结构名词的中英文及其意义;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和分泌颗粒(secretory granule)的比较;突触前后组分的比较;基于结构的突触分类;外周化学突触神经肌接头的结构特征及功能意义;相关结构: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充满纤维状细胞外蛋白质混合物,这种细胞间基质的功能之一就是使突触前后细胞膜相互粘附在一起。

神经科学笔记整理(全)

神经科学笔记整理(全)

神经科学笔记整理(全)
神经科学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机制。

以下是对神经科学的一些笔记整理。

1. 神经元和神经回路
-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信息传递和处理。

-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形成神经回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2. 大脑结构和功能
- 大脑分为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基底核团等部分。

- 大脑皮层是意识、思维、感知等高级功能的主要执行器。

- 边缘系统参与调节内脏功能和情绪反应。

- 基底核团参与运动控制和奖赏机制。

3. 神经传递
- 神经传递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 神经信号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

-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类型。

4. 神经可塑性
- 神经可塑性指神经系统在研究和记忆等过程中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能力。

- 神经可塑性包括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环路可塑性。

5. 神经系统疾病
-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发育障碍、脑血管病等。

-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因病种不同而异。

以上是对神经科学的一些笔记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神经科学》读后感

《神经科学》读后感

神经科学读感摘要与大纲《神经科学》一书深入探讨了大脑结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与思维。

本书从基础理论出发,逐步向读者介绍了当前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前沿进展,并结合大量案例分析,揭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发现。

通过阅读本书,我不仅了解到了神经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还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个重要经验教训:大脑是可塑的:人类大脑拥有惊人的适应能力,经历不同的环境、情绪或活动,能够改变其结构与功能。

这一观点为认知疗法、教育以及个人成长提供了新的视角。

认知过程的复杂性:思考、记忆等看似简单的认知过程,实际上涉及了复杂的神经网络互动。

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与行为。

情感的重要性:情绪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也深刻地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心理健康的研究至关重要。

科学研究的挑战性:虽然神经科学取得了诸多突破,但其研究难度也显而易见——大脑是一个高度复杂且难以完全解析的系统。

伦理与责任意识: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合理利用神经科学成果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科学家们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确保研究成果能够真正造福人类社会。

读后感在阅读《神经科学》的过程中,我被书中所展示的人脑奥秘深深吸引。

每一章都像是一个新世界的入口,引领着我去探索那些看似熟悉却又充满未知的领域。

本书不仅让我对大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想象。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次思想上的旅行——从最初的无知到逐渐建立起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从起初的好奇心到最后对神经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意识到人脑是一个无比奇妙而又复杂的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由这个器官精心编织而成的故事。

同时,书中还提醒我要时刻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面对未知领域,鼓励我继续探索并尝试解答那些困扰我们的科学难题。

未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在与人相处或进行决策时,都能够更加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并且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不忘其背后蕴含的深刻伦理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科学读书报告生命的节奏作者简介:拉塞尔•福斯特(Russell Foster)伦敦帝国学院医学系分子神经科学教授,生物节律方面的国际权威。

拉塞尔福斯特是昼夜神经科学教授和眼科系系主任。

他也是一名尼古拉斯·库尔提Brasenose学院高级研究员。

在此之前,拉塞尔是帝国学院在医学院分子神经科学主席。

拉塞尔·福斯特的研究横跨昼夜和感光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

在爵士教授布赖恩·福莱特的监督下,他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学习。

从1988年至1995年,他是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生物节律中心的成员,与Michael Menaker有密切的工作联系。

1995年,他回到了英国,在帝国理工学院建立了他的研究小组。

由于他的非杆、非锥眼感光细胞的发现,他已经获得了本间奖(日本),科根奖(美国),动物学会科学与Edride的绿色奖牌(英国)。

在2008年,拉塞尔被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在2011年,成为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的理事。

他是《生命节奏》这本著名的有关生命节律的科普书的合著者。

利昂·克赖茨曼(Lleon Kreitzman)作家、广播员和未来学家。

1964年获得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生物学和化学学位,196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和政治科学学院的理科硕士学位。

曾是欧洲健康和环境研究亨利中心的董事,香港电讯有限公司联合医师,在多兰Addey金融广告的媒体和营销主任,Omnific广告媒体主任,统筹欧洲Pubiic事务。

在决定人类行为的生物和社会因素,包括消费活动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研究。

在本书中,他以一个生物化学家的眼光向人们描述了生物节律的科学本质。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你很少在夜间频繁地排尿,你在高烧39°C时估计的一分钟往往只有30秒那么长,你可能并非因为缺乏食物而进食,而是你体内拥有一种预先设定好的进食模式,以免你饿昏了,所以使得你做出进食的行为。

而当你在早晨无法按时起床时,你先不必自责,因为你可能是得了14个青少年中就会有1个青少年受其困扰的“睡眠延迟综合症”。

而所有这些状况的产生都有昼夜节律——一种有内在生物钟机制控制的周期性活动有关。

昼夜节律不仅仅是指生物的睡眠周期,也指运动、进食、饮水等节律性行为。

控制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的机制位于视交叉上核——这个不到3立方毫米大的细胞组织被称为“头脑时钟”(这就是佛教徒所说的开启人心智的“第三眼”所在的位置)。

同时,昼夜节律与光线有密切联系。

在传到昼夜节律周期某点的基础上,光线脉冲可以加速或延缓生物钟的运转,光线就是通过这种被称为牵引的方式调校生物钟使其与地球24小时的明暗周期一致。

然而,如果在视交叉前面切断视神经的话,明暗周期便不再牵引生物钟,但如果在视交叉后面切断视神经的话,明暗周期对生物钟的牵引能力不受影响。

这是因为牵引信号的传递和视觉投射是截然不同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博比·索尼在鲑鱼的眼睛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它和那些为视锥、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的感光色素编码的基因有些类似,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后来被证明该基因表达的产物是独立于视锥和视感细胞的感光色素。

位于黑色素神经节中。

黒视素神经节细胞本质上是感光的,这些为数不多的神经节细胞扮演着“光线侦查员”的角色,调节着一系列对光线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包括对昼夜节律的牵引。

盲人虽然有眼睛,但是缺乏对光线有意思的感知,尽管如此,还是有些盲人能够根据光线调节其昼夜节律的反应,这得益于黑色素神经节细胞的感光通路与视觉投射的不同.这本书在第十一章睡眠与表现中,提到了在24小时节律方面,每个人的特点和时间类型都个不相同。

有些人像百灵鸟一样,在早晨十分活跃,而有的人则像猫头鹰一样,到了晚上就精力充沛。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早睡早起会让人变得更健康、富有和智慧。

”但凯瑟琳·盖尔和克里斯托弗·马丁的一份1973年的关于睡眠习惯的调查,经过20多年的跟踪调查,他们发现,“没有证据表明,那些按照本杰明的话早睡早起的人,能够获得健康、财富和智慧的优势。

”研究还发现,这两种早晚兴奋性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和基因有很大关联。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出现这两种不同的早晚兴奋方式呢?按理说,人类的祖先为了逃避夜间野兽的伤害,能够在夜间睡眠,在白天活动的物种更能存活。

经过数代的迭代后,早间兴奋的基因应该占人类基因的绝大多数,而晚间兴奋的基因由于不适应环境会被淘汰。

我认为有一种可能是原始人类都具有早间兴奋的基因,而在人类开始利用火之后,由于晚间受到光线的牵引,人们的晚间的入睡时间出现延迟,而在电灯发明以后,这种延迟表现得更加明显。

而那些仍表现出早间兴奋的性状人,应该很少在深夜接受光线的牵引。

所以维持着早间兴奋的性状。

当然,上述说法只是我个人的猜测,而威廉姆·德门特在亚历克斯·博尔贝利1982年的工作基础之上发现,睡眠是由两个明显对立的机制形成的。

有一个觉醒的昼夜节律驱动力在白天刺激觉醒状态,到了晚上则减弱对觉醒的驱动力,当人们苏醒的时间越长,该驱动力就越强,这个过程相互作用形成睡眠,这两个过程相互对峙,使我们在白天苏醒,晚上睡眠。

自我平衡驱力维持着睡眠的持续和强度,而昼夜节律驱力决定了想入睡的时间。

当我们的睡眠负债是0的时候,我们就苏醒,但一苏醒就又开始了睡眠负债,于是推动我们进入下一次睡眠。

动植物随季节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有部分是由一天24小时内的明暗周期的变化引起的。

昼长对季节性行为的影响已经广为人所知,人们已经学会调节光照时间以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殖。

但如果不是专业的研究者,估计很少有人听说过欧文·宾宁提出的调节季节性行为的机制。

动物或植物并不需要真正接受14、15或其他时长的光照来激发生殖行为,它仅需要在黎明时分接受光照,然后隔14、15或其他特定的时长接受光照,而两者之间的这段时间是可以在黑暗中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生物在特定的时间有一个光诱导相位,只要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给予光照,就可以激发繁殖行为。

如对鹌鹑来说,敏感性的峰值出现在黎明后14小时左右,家雀的峰值出现在黎明后12小时左右。

对绝大多数鸟类而言,冬天昼短夜长意味着光诱导相位出现在黑暗时,随着白天的变长,光诱导相位又会出现在白天,这样就激发了它们的季节性行为。

那么这种神秘的光诱导机制究竟是怎样运行的呢?这都与视交叉上核的电位活动对黑色素合成的驱动有关。

交感神经系统会在夜里分泌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模式正好是视交叉上核电位活动的倒像,增强电位活动会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

松果腺细胞里的肾上腺素受体能结合去甲肾上腺素,这会最终提高制造褪黑激素的细胞的含钙量,而钙可以活化N-乙酰基-5-羟色胺(褪黑色素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限速酶),从而决定褪黑色素的生成情况。

哺乳动物体内的褪黑色素对夜长信息进行编码。

光周期被眼睛感受到,并被视交叉上核里的昼夜节律生物钟测量。

视交叉上核驱动松果腺合成并释放黑激素。

随着昼长的变长,夜间分泌的褪黑激素的持续期变短。

在长昼的时候,夜间分泌的褪黑激素持续期较短,这将抑制短日繁殖动物的生殖活动,但对长日繁殖动物却又刺激作用。

在短昼的时候,情况正好相反。

褪黑色素还会进行反馈,并改变视交叉上核的电位活动,使得这个机制的调节更为准确。

我们的情感可能会随四季呈周期性变化。

我们利用人造光源将觉醒和活动的周期延长到晚上,使得晚上的睡眠时间缩短,但我们体内的昼夜节律起搏器任然保留了感知季节性昼长变化的能力。

然而对于那些从赤道迁徙到有季节变化的纬度地区的原始人来说,这种能力是一个有利的特定。

随着冬天的到来,光线和食物都明显变少,于是负责调节情绪的血清素等神经激素的水平也开始下降,处在高纬度的原始人开始进入一种半睡眠状态。

他们变得懒散迟钝,有点类似于冬眠动物那样减少能量的消耗。

随着春天的到来,光线和食物都多了起来,体内血清素水平也逐渐升高,刺激食欲和性欲。

由于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不可能在冬天放慢生活的节奏,所以昼夜节律成了部分现代人的困扰。

然而,神经递质类药品却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昼夜节律对睡眠的影响。

莫达非尼是一种所谓的良性兴奋剂药物,它似乎可以刺激下丘脑内部那些产生增食因子的神经元,参与睡眠/苏醒开关的调节。

迈乐尔·焦维特教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防卫大会上称:“莫达非尼可以让军队站着战斗三天三夜,而且没有严重的副作用。

”比利时、荷兰及美国空军的某些部门已经在使用这种药物了。

“莫达非尼作为一种高效、低毒、无依赖性的新型中枢兴奋药,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完全可以替代不良反应大、易产生依赖性的传统中枢兴奋药物。

在治疗嗜睡症等疾病的同时,莫达非尼的应用有助于减少类似安非他命、咖啡因等传统精神药物的滥用现象。

另外,由于莫达非尼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促醒剂,越来越受到各国军队的重视,但其作为高效促醒剂非治疗目的的使用,其作用机制、药理药效及长时间促醒对人体的危害性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苑隆国,李电东《新型中枢兴奋药莫达非尼》,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第15卷第2期)。

人类是否会在将来学会操纵自己的昼夜节律,从而割裂自己和自然界的联系,还有待于对神经递质的进一步研究。

或许你从来没有想过,仅仅改变服药的时间,药物的疗效就会增加一倍。

“早在5000年前,中国传统医学就意识到,用药剂量不能和时间安排隔开来,对于同一种疾病,在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经周期,甚至是一年的不同时间里,医生所开剂量或药剂种类都是完全不同的。

”(比尔·赫鲁西斯基)在赫鲁西斯基的试验中,他改变了31位患有卵巢癌的妇女的化疗时间。

他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在早上6点使用阿霉素,晚上6点使用顺-双胺双氯络铂,而另一组相反。

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的副作用是另一组的一半,治疗延迟也较少。

但是,医生们几乎还没有承认时间安排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所以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来证实昼夜节律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性。

生命的节律是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体现,它们不仅有助于机体的生存,更有助于繁殖。

关于这本书是否可读的建议: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对于没有生物学基础的人而言有些难懂。

就我而言,这本书中第六、七、八章的内容很难看懂,一些不理解的但又大段的生物术语我只好跳过。

但这本书的其他章节我觉得还是特别有趣的,它用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实验向我们展示着生物钟的神奇。

昼夜节律这个词听起来过于专业,但我们不可否认我们每天都经历着睡眠与觉醒的周期,体温高低变化的周期,工作效率和机敏性的周期。

所以我认为了解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物钟还是有必要的。

如果你对这个有一点兴趣,这本书便很值得一读。

但是你如果觉得你一看见生物术语就头疼,一看见反馈循环图就厌烦,而且也对生命节律对人的影响毫无兴趣,那么读这本书也对你无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