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民俗文化
四川藏区的民俗文化之四川藏区的交通运输习俗
四川藏区的民俗文化之四川藏区的交通运输习
俗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思政1301
目录
陆上通道与交通工具
水上交通工具
交通运输习俗
陆上通道与交通工具
⏹公元7世纪——茶马互市商贸驿站
⏹唐政府与四川藏区
⏹四川藏区通往西藏
⏹四川藏区交通网络是内地与藏区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动脉
⏹马匹、毛驴、牦牛、客车、摩托车、自行车等
水上交通工具
⏹铁索桥、溜索桥、独木桥、石桥、栈道偏桥⏹牛皮船、羊皮气筏、木筏子
交通运输习俗
⏹喇嘛打褂测算,择节日出行⏹忌说不吉利的话
⏹多伴送一日
⏹接风
⏹徒步和乘骑
⏹煨桑
⏹等级观念
谢谢观赏。
第五章 交通民俗
THANK YOU!
(2)交通工具 • 车辆:独轮车、两轮车、三轮车等 • 动物类交通工具:有马、牛、骆驼等 (3)陆路交通信仰 • 道神、路神,如鲁西南一带有“三六九, 往外走,二五八,好回家”之说 • 行业操作规范:右边一朵花,看它莫踩 它
(4)水路交通民俗 • 水道及其他交通设施 • 舟船筏 • 水路交通信仰:水神,谢鲁班祖师;船 上忌运七男一女(八仙过海) (5)空路交通民俗 • 风筝 • 信鸽
栈道
纤道
• 冰雪道:是冬季严寒地区利用高天然喝 道或用人工修建的道路,用雪橇、爬犁 • 城镇道路:在民间传统上,根据路的大 小和用途,分别成为街、巷、弄和胡同 等。
冰雪道
(2)桥梁 • 石桥:主要由蹬步、梁桥和拱桥 • 木桥:木桥的历史长,西周出现,有木 梁桥、木拱桥、浮桥和吊桥 • 索桥:用竹篾、藤条和铁索架在河涧之 上,有溜索、双索桥、多索网状桥等 • 其他设施:凉亭、车马店、关塞、货栈、 码头等。
古桥小知识
4、我国最短的石桥——锦带桥 • 在杭州西湖,长度仅1米
古桥小知识
5、我国孔数最多的石桥——宝带桥 • 在站太湖和大运河相通的河面上,是从 前苏州通往杭州的必经之路,全场317米, 共有53孔。
古桥小知识
6、我国最重的石梁桥——虎渡桥 • 在漳州九龙江上,巨大的石梁每根有均 有1米多宽,20米长,最大的重200吨
1、产生:交通道路—运输工具—信仰 2、特点:
• • • • 地域性,北人骑马,男人乘船 神秘性,山神、树神、龙王信仰 等级性,官民有别,品种多样 行业性,各种车把式、脚夫、轿夫
(三)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1、陆路交通民俗 1)交通设施 (1)道路 • 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 一种道路; • 纤道:是古代水上交通的陆路辅助设施, 是为纤夫提供拉纤的通道; • 盘山道和石阶路:是民间创造出的适合 山地地形起伏较大的道路;
浅谈中国近代交通民俗
浅谈中国近代交通民俗学校:新疆师范大学学院:历史与民族学学院班级:历史系08-10学号:20080307141025学生:闫雅晴浅谈中国近代交通民俗摘要:交通工具狭义上指一切人造的用于人类代步或运输的装置。
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火车,船只及飞行器等。
其中也包括马车,牛车等动物驱动的移动设备,从这一点来说,黄包车、轿子也可以算是交通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变化关键词:交通工具、发展、科技如果说在“衣”、“食”、“住”、“行”习俗的变迁中,人们总是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传统的民族形式的话,那么,在“行”的问题上,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总是来者不拒,欣然接受,对旧有的交通方式并无多少留恋之情。
不过,在一些边远的区,交通方式并无多大变化。
在早些时候,人类还没有“交通工具”这一代名词,那时,人们主要是靠步行来相互走访联系的。
所以,那时候的科技、政治、经济等等都很不发达,毕竟相对距离较远的两地无法很好的沟通,人们不能相互交流融合,发展也极其缓慢。
后来,在人们的智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后,有了马车等畜力交通工具,也算是交通工具史的一个“巨大”的飞跃了,这也相对的促进了部落间、朝野间的交流,形成小范围内的良性循环,之后不久,水上的交通工具也逐渐成型。
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正如西方史学著作《全球通史》所指出的,19世纪,随着交通工具的新发明,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
①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中国交通建设情有独钟,他曾说:“交通为实业之母,国家贫富,可以由交通定之。
”可见,交通关乎民生国计。
在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地区而异。
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此外,平民若想外出,多为步行。
新式公共交通在中国兴起,经过了人力车到电车、公共汽车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前,中国处于典型的“步行城市”时代,城市空间和人口规模比较小,交通运输主要是依靠人力或畜力,人们出行除了步行以外,主要靠轿子、畜力车、骡马、舟楫等,与这些交通运输工具相对应的城市交通设施,包括市内道路、桥梁以及道路的附属物也都相对落后。
商业与交通民俗
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商业领域的 一支重要力量,至今仍十分活跃。货郎 们从城里以批发价采购针线、梳镜、头 帕、刀剪、火柴等日常用品,送货上门, 赚取薄利,最受山村里小媳妇、大姑娘 们的欢迎;而城市里走街串巷的小贩, 则分别以出售蔬菜、水果、零食、自制 的熟食和锅刷、筐篮等日用品为主。
商业与交通民俗
悬于驼颈下的小铃曰“嗉
铃”,其声清脆而悦耳;悬 于每“把”最后一头骆驼货 架上的大铃口“梆子”,其 声浑厚而悠远。驼队涉戈壁、 走沙漠,能自认道路,故把 式们各骑于首驼背上打瞌睡。
商业与交通民俗
“梆子”主要为防“脱联”而设,
有其实际功能,并不像诗人们所 描写那样,只是为了解除旅途的 寂寞或增加一些戈壁瀚海的情调。 甘肃民勤县的骆驼客把出行叫 “起场”,必然要举行“斩马路” 的祭祀活动,并念念有词,其词 曰:“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 狼来封口,贼来迷路。”
商业与交通民俗
(二)行商。这是一种流动性的交易方
式,可以说是集市贸易的补充和发 展。行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资金雄厚,长途跋涉,进行大宗交 易的商队,如历史上往来于大西北 丝绸之路上的骆驼商队、云贵高原 的马帮商队等;另一类则是小本经 营,挑担背筐,上山下乡,走街串 巷的货郎小贩。
商业与交通民俗
商业与交通民俗
商标及商品的包装,也是商业民
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 商标,或绘龙、虎、鹿、鹤、蝙 蝠及梅、菊、牡丹等花卉图形, 或以“福”、“寿”之类的吉祥 字及店主姓氏为商标,既富于民 族文化内涵,又可加深消费者对 该商品的印象。
商业与交通民俗
无论是市声、敲击物,还是幌子、
匾牌、商标、广告,就其本质而 言,都是采用各种方式给消费者 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推销产品 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国商业民 俗活动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 总结的产生,有着
交通民俗文化
一、路及筑路习俗 “路”的演变
“路”的修筑习俗
旧俗春节前要修一次路,资金多由有关村落筹集或族田 收入开支,也有为修行出资修路者。习俗观念视修桥补路为 积善积德的义举,大家都踊跃参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路边设施——路亭、路神庙等)
“路亭”
第一,路亭是乐善好施的场所,大多数路亭备有常用物品,为 行路者排忧解难,如摆放清茶,兔费供应过客解渴,俗谓 “施茶”;有的路亭还放有仁丹、八卦丹、舒筋通络膏药, 过路人遇病可用,俗谓“施药”;有的凉亭挂有草鞋和灯笼, 来往过客若是鞋子破了,可穿所挂之草鞋;若遇天黑不能行 走,可点燃灯笼回家,一律免费,对这种热心公益的美德, 俗谓:“施舍不落空,子孙不会穷。” 第二,丰富多彩的路亭“文化”。 “路亭诗”非常常见,什么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富家有好女,无钱别想她”之 类,差不多每个路亭都有。还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 个哭儿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夜睡到大天光”的红纸条, 也往往贴在路亭墙上。 第三,路亭是过往行人留言的场所,把自己的行踪告知后来的 同伴。过路人的指路标记五花八门,颇具民俗特色。如画只 茶壶,壶嘴的方向,即表示铜匠前进的方向。
“船灵魂”:因为它安装在船上水舱里,又称“水活灵”。 根据渔民的古老风俗,在新船的骨架搭成后,用一块小木头, 挖个小孔,里面放进铜板、铜钱或银元等物,放进水舱的梁 头里。表示这是船的灵魂。俗信铜或银等金属能镇邪驱灾。 有的小岛还用妇女身上的东西或生活用品,诸如头发、手帕 之类,缚在铜钱上,一起放进小孔里,他们认为女人身上的 东西,有辟邪的作用。 船菩萨,渔民称呼船关老爷。旧时,不论建造大小渔船,都 得造个特殊的舱口,叫“圣堂舱”。这里设有神龛,是供船 菩萨神像的地方。渔船出海、谢洋,海上遇险,都得祭拜船 菩萨,仪礼隆重,态度虔诚。船菩萨有种种说法。有关云长、 鲁班、妈祖娘娘等。 海泥鳅。新船打造好后,船屁股上总要画一条大泥鳅。老渔 民传海泥鳅是海龙王的外孙。在东海上封为鱼皇帝。东海水 族都由它管束,见到它的形象,大鱼均会躲避,这样渔船就 安全了。
交通民俗_精品文档
二、古人出行的动因
• 传统农耕文化,使古人形成强烈的守家意识, 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有流浪的“癖好”, 所以他们把出行看成是不得已之事。
• 庄子:云将东游、雀跃而游、庄周梦蝶 • 苏秦、张仪、荆轲等纵横家和武士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旅游者。 • 魏晋:阮籍等七贤 • 南朝:谢灵运:游山玩水,山水诗 • 唐朝:李白、玄奘 • 宋代:苏轼 • 明代:徐霞客
4、经商
• 古代商人虽然处于四民之末,经商被视为末 也,商人的地位不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商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与重要。 “商人重利轻别离”,一方面点出商人逐利 的本质,同时也说明经商活动需要商人经常 出行这一特点。
• 在现代的旅游交通建设中,在不影响交通条 件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采用传统的民俗 形式,力争使交通本身就成为旅游景观,丰 富旅游者旅游途中的旅游感受。
• 当然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在短距离的旅游景 区内,交通与旅游要协调发展,就必须做到 “进得来”、“散得开”。
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 1.博物馆方法
• 如陈胜吴广起义、孟姜女; • 如《汉书•食货志》记载百姓服劳役的情景: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 息。” • 杜甫的《兵车行》中对此也有反映。
兵车行
• 杜甫
•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 2. 动物类交通工具
• 动物除了用于牵引车辆外,还可以单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 民间常用的动物主要有马、牛、骡、骆驼、牦牛、狗、羊等。 用马拉货物,组成马帮,曾流行于云贵川地区。沙漠之舟是 人们对骆驼的誉称。牦牛是藏族人在雪域高原上常用的交通 工具,可以骑乘,也可以栽物。
古代蜀道运输的民俗
古代蜀道运输的民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代蜀道运输的民俗自古便是中国交通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第五讲交通民俗(1)
03
CATALOGUE
水路交通民俗
船舶与码头民俗
造船仪式
在建造新船时,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如奠基、上梁、下水等 ,祈求神灵保佑船只安全航行。
船头神
许多地方的渔民和船民会在船头供奉船头神,祈求航行平安和丰收 。
码头文化
码头是水路交通的枢纽,也是人们交流、贸易和娱乐的场所。码头上 常有各种小吃摊、茶馆、戏台等,形成了独特的码头文化。
05
CATALOGUE
交通民俗与地方特色
不同地区的交通民俗差异
北方地区
以马车、牛车为主要交 通工具,交通民俗中强
调驾驭技巧和耐力。
南方地区
以舟船为主要交通工具 ,交通民俗中注重水性
和航行技能。
西部地区
以骑马、骆驼为主要交 通工具,交通民俗中体 现骑乘技术和对恶劣环
境的适应。
东部地区
以步行、轿子为主要交 通工具,交通民俗中讲
究礼仪和尊卑秩序。
交通民俗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交通民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地方文化对交通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传 统等。
交通民俗与地方文化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也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 。
交通民俗在地方旅游中的价值
交通民俗是地方旅游的重要资源 ,能够吸引游客体验当地的文化
当代交通民俗
当代社会交通方式多样化,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等快速发展,交通 民俗也随之变化,如自驾游的兴起和相关的旅行习俗。
02
CATALOGUE
陆路交通民俗
道路与桥梁民俗
道路修建仪式
在古代,修建重要道路时 ,常举行奠基仪式,祈求 道路平安、畅通。
交通民俗旅游
2、木桥
木桥的历史比石桥还悠久,最迟在西周 时代,中国人已经在渭水上建造梁桥和 浮桥。
广济桥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 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 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始建于1169—1173年间(南宋),东西 两岸各有一段石梁桥,中间用18只梭形 船搭成浮桥相连,可开可合,是我国古 代唯一特殊构造的开启式桥梁。
(3)程阳永济桥
永济桥,又名风雨桥,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
治县林溪乡程阳村。建于1916年,为木梁桥,全 长76米,宽3.7米。上有桥屋和桥廊。 5个石砌的桥墩上由圆木连结为成排的托架梁, 其上架设两层木排式悬臂梁,上建廊屋,每个桥墩
上建有5层楼阁,廊阁相间,连接成一条长廊式桥
面,两侧设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整座桥用 木榫接合,结构精密,雄伟壮观,是侗族建筑艺术 的杰作。
老北京有一句歇后语: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485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卢沟桥建成的800余年中,只进行过 部分修缮,至今保持完好,其形制、桥基、 桥身的构件与雕刻大部分均为金代遗物, 是金代建筑少有的遗存之一。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的两侧有 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中间嵌 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 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 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 元代的也不多。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 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 事变”,中国守军奋起反击,由此掀起了中华民族全面抗 战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使卢沟桥声名大振。 198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桥东的宛平城 中心落成并开馆。
第五章 交通民俗
元代的京杭大运河,是 世界上最古老、里程 最长、工程最大的运 河。
②其他交通设施还有渡口、港口、船闸、航标等。
作用:供客人歇脚、食宿、存取货物……
2、交通工具 ①舟船 ☆独木舟 《易经· 系辞》里记载:“刳木为舟”。
黎族的平 底独木舟
江苏武进淹 城出土的尖 头方尾的独 木舟
江苏武进淹城 出土的尖头尖 尾的独木舟— —天下第一舟
——其他设施 在各重要交叉路口及交通沿 线都有凉亭、车马店、关塞、货栈、码头 之类供客人歇脚、食宿、存取货物之用, 它们都是民间传统交通设施中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
关塞 建在国境里面,城防完备的叫做关,建在边界险 要地方的叫做塞,现在统称为关。
山海关
嘉峪关
居庸关
丝绸之路上的玉门关
②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是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陆路 交通工具主要有直接附着于人体的工具,如 扁担、背篓等,各种车辆、动物,以及用于 冰雪路上的雪橇等等,是交通民俗的重要组 成部分。 ☆头顶、前额负物、肩挑、手提 朱辅《溪蛮丛笑》中记载,古代五溪蛮“负 物不以肩,用木为半枷之状,箱其顶,以布 带或皮条系之额上,名背笼。”
Δ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位于赵县城南2.5公里处,南北飞架于洨河之上。赵县古称赵州,故 世人多称“赵州桥”、“赵州大石桥”。赵州桥,建于隋代开皇至大 业年间(595—605年)。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石桥铭序》记载: “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石阶路
冰雪道。 是冬季严寒地区利用天然河道,或用冰雪 人工修建的道路。冰雪道路可以通行滑板 类交通工具,如雪橇、爬犁、冰床,也适 合行人使用冰鞋或滑雪板。
城镇道路。 在民间传统上,根据路的大小和用途,分别称为 街、巷、弄、胡同。弄和胡同,现在都已经作为 旅游资源在开发。北京民俗旅游中,串小胡同, 看四合院,颇受旅游者欢迎。
古代中国的交通文化与民俗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交通发展也有 深远影响,如驿站制度、关隘制度等 ,体现了国家对交通的重视和管理。
经济发展与交通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交通的繁 荣,如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交通 要道的形成,为古代交通文化奠定了 基础。
民俗与交通的密切关系
出行习俗
古代中国的出行习俗丰富多彩, 如出门择日、行旅禁忌等,反映 了人们对平安出行的祈求和信仰
竹筏和木筏
用竹子和木头扎成的筏子,是古 代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水上交通 工具。
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
驿站
古代中国设立的官方交通设施,用于提供马匹、车辆和住宿等服 务,便利官员和信使的传递。
桥梁
古代中国在河流上建设了许多桥梁,以便人们跨越河流,如赵州桥 等著名古桥。
道路
古代中国的道路建设较为发达,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 交通网络,如丝绸之路等重要的商路。
古代中国的交通管理体现了浓厚的民俗特 色,如交通规则中的礼仪和习俗、交通标 志中的象征意义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深入挖掘交通文化与民俗的关联
进一步探讨古代中国交通文化与民俗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它们在历 史进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拓展研究领域和视角
将研究范围扩展到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文化与民俗,比较 其异同和特点,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中国的交通文化与民俗。
相互影响
交通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民俗的演变,而民俗的传 承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了交通文化的形成和变迁 。
相互渗透
交通文化与民俗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相互渗透,彼 此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的文化格局。
05
古代中国交通文化与民俗的现代价值
对现代交通文化的启示
尊重自然
路桥的风俗作文
路桥的风俗作文一、历史传承路桥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古代,路桥就已经被人们重视和使用。
在《尚书》中就有“大川之始,至于黄河,其能不测。
潢池之澨,至于大河,其能为桥”记载。
这说明在古代,桥梁的建设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路桥的建设不仅是为了便利交通,更是为了表现王权的力量和地位。
在古代建桥过程中,常常会举行一些祭祀仪式,以祈求桥梁的稳固和平安。
同时,在桥上也常常建立一些神像,以保佑路人平安。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们在修建新的桥梁时,也会注重传统的祭祀仪式,以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二、民俗传统在中国的各地,路桥都有着各自的风俗习惯。
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在桥上会进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做婚礼、祭祀等。
在一些地方,桥名也代表着特定的民俗传统,比如临清市的陡围桥,凭水镇的凭水桥等等。
另外,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桥梁也有着独特的民俗传统。
比如在云南的哈尼族地区,每年农历二月,人们都会举行“悬雀节”。
这是哈尼族人民向桥梁祈求风调雨顺,庇佑家园的传统节日。
而在贵州的苗族地区,人们在桥上都会进行一些特殊的祭祀活动,以示对桥梁的尊重和祈求。
三、建筑特色中国的桥梁建筑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建筑特色。
在古代,桥梁建筑采用木结构为主,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矗立。
比如福建的“南靖土楼”中的“承天大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建于明朝,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依然屹立不倒。
另外,在中国的一些历史古桥中,还有一些非凡的建筑技术和设计。
比如在四川的锦城湖大桥,就有着独特的拱型建筑,被誉为“天府之光”。
而在浙江的“乌篷船桥”中,也有着独特的建筑特色,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四、现代文化在现代社会,路桥的风俗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比如在一些城市,人们会在桥上举行一些文化演出和艺术展览,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在一些桥梁上,还有专门的风俗商店,出售各种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和民间工艺品。
这些举措不仅为桥梁增添了文化气息,也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底蕴。
第五讲交通民俗
共享交通的发展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 享交通方式的出现,为人 们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交通礼仪的简化与现代化
传统交通礼仪的简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交通礼仪逐渐简化,如不再需要繁琐 的拜别礼仪。
现代交通礼仪的形成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形成了新的交通礼仪,如礼让行人、遵守交 通规则等。
交通礼仪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交通礼仪也越来越国际化,不同国家之间 的交通礼仪相互借鉴和融合。
航空器与飞行民俗
航空器的神话传说
在世界各地,人们创造了许多关 于飞行器和天空的神话传说,如 希腊神话中的飞马珀伽索斯和伊 卡洛斯用蜡和羽毛制成的翅膀。
飞行员的民间形象
飞行员在民俗中往往被赋予超人的 能力和神秘的形象,如能够驾驭风 暴、与神灵沟通等。
航空器的民间工艺
在一些地区,人们用传统工艺制作 小型的航空器模型,作为儿童玩具 或宗教仪式中的道具。
交通民俗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交通民俗
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出行多靠步行或骑马,因此形成了许 多与行走、骑马相关的民俗习惯,如行路歌、马帮文化等 。
近现代交通民俗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普及,近现代交通民俗逐渐丰富起 来,包括乘车、坐船、乘飞机等出行方式中的民俗习惯, 如汽车文化、航海文化等。
当代交通民俗
当代交通民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形 成了许多新的交通民俗习惯和文化现象,如自驾游、共享 单车等。
航空信仰与禁忌
1 2 3
航空信仰
许多文化中都存在关于天空和飞行的信仰,如认 为天空是神圣的领域,飞行员需要得到神灵的保 佑才能安全飞行。
飞行禁忌
在航空领域,也存在一些与飞行安全相关的禁忌 ,如禁止在飞行前说“坠机”、“失事”等不吉 利的词语。
第二章:交通民俗
车轮的主要部件有 轴、毂、辐、牙等
轿子
胡服骑射
2、交通设施 ①道路
☆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 路。
长江三峡 古道
☆纤道,为纤夫提供拉纤的通道。
浙东运河 古纤道
☆盘山道和石阶路。是人类创造出的适合山地地 形起伏较大的道路。
石阶路
朱辅《溪蛮丛笑》中记载,古代五溪蛮“负物不 以肩,用木为半枷之状,箱其顶,以布带或皮条 系之额上,名背笼。”
现今的湘西背笼
山西高平的人用头 顶的方式负物
朝鲜族妇女头顶物品
非洲妇女头顶物品
☆动物的驯养
供人骑用
狗拉爬犁
马拉雪橇
☆车的发明和制作
大轱辘车
兵马俑里的高车
车身由轼、舆、辕、 衡构成。
☆冰雪道,是冬季严寒的地区利用天然河道,或 用冰雪人工修建的道路。
冰雪道
☆城镇道路。分为街、巷、弄和胡同。
梧州金龙巷
上海西塘乡的弄堂
北京胡同
欣赏北京胡同视频
②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是为了使道路跨越 江河、湖泊、海峡、山谷或人工所修建的建筑物。 ☆石桥,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蹬步、梁桥和拱桥。
秦代灵渠
秦代灵渠
灵渠
隋代大运河,在 天然河道的基础 上开凿新河道。
元代的京杭大运河,是 世界上最古老、里程 最长、工程最大的运 河。
②其他交通设施还有渡口、港口、船闸、航标等。
2、交通工具 ①舟船 ☆独木舟 《易经· 系辞》里记载:“刳木为舟”。
黎族的平 底独木舟
江苏武进淹 城出土的尖 头方尾的独 木舟
古代烽火台
景颇族的树叶信
景颇族
男青年给姑娘的信: 植物内容 蒜瓣两个 树根一块 姜 青冈树叶一片
铁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铁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铁路文化是指以铁路建设、运输为素材,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
它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了工程技术、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
在现代社会中,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孕育着独特的铁路文化。
本文将从铁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角度,介绍铁路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一、铁路文化的内涵1、历史文化中国铁路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的铁路是鸦片战争后,英国在香港修建的铁路,后来逐渐传入中国内地。
清朝末年,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修建并投入使用,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铁路运营国家。
从那时起,铁路在中国迅速发展,至今已走过了120多年的历程。
这中间,铁路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历史进步。
因此,铁路文化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2、技术文化铁路建设和运输的技术性很强,需要各种工程技术和运营管理手段的支撑。
这就要求铁路人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铁路技术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铁路建设规划与设计、铁路施工和成果展示、铁路设备维护和创新等,这些内容体现了铁路人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也是铁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3、民俗文化铁路不仅是实现城乡联通、交通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也是各族群众通向大世界、放飞梦想的美好载体。
铁路民俗文化是指铁路人民的生活、信仰、文化习俗等方方面面,是由一系列地域、民族、传统习俗等影响形成的。
比如,在春运过程中,去世纪的春运人们在车上都需要黑木耳、糖果、热水瓶、睡眠耳塞等物品,并在车上穿着厚服,娱乐方式也很多,弘扬这种民俗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加感知铁路的巨大力量和人文情怀。
二、1、弘扬铁路文化的意义铁路文化的推广和弘扬不仅有助于铁路行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加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度,拥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铁路文化则是其中之一。
同时,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铁路文化也成了传达中国先进科技的一个窗口。
交通民俗文化
第六讲 地方性交通民俗文化
羊皮筏子
关于制作羊皮筏子的一段顺
口溜“窜死一只羊,剥下一 张皮,捂掉一身毛,涮上一 层油,曝晒一个月,吹上一 口气,绑成一排排,可赛洋 军舰,漂它几十年,逍遥似 神仙。 渡河时将羊皮一面置于水中, 摆渡时皮筏顺流而下,返回 时,则由筏客扛于肩头,步 行至上游,古有“下水人乘 筏,上水筏乘人”之说 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 第一漂
滑竿
溜索
溜索是原始渡河工具,中 国古代称为撞,用两条或一 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 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 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 斜。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 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他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 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 性格的写照。近几年,溜索 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发 展为表现各民族顽强意志的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滑竿 滑竿是简易的轿子。到了交通 发达的现代,轿子被淘汰了, 滑竿作为一种具有特色和简易 便用的交通工具而流传使用到 今。 “滑竿”之名是怎样来的呢? 有两种解释:一说是用滑溜溜 的竹竿绑扎而成;另一说是: 它轻便快速,滑得快,所以叫 滑竿。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滑竿的制作比较简单,先砍两 根2米长的斑竹,在两端各绑 上60厘米的短扛作为抬肩,中 间用竹片和绳子编成软扎,前 面系上一个脚踏就成滑竿。滑 竿是由两人抬扛,在抬扛时还 不断地前后传话,被称为“报 点子”,就是前面的人告诉后 面的人前方路面的情况。一喊 一答。
惬意的生活
乌 篷 船 上 的 婚 礼
轿子
一种靠人或畜扛、载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曾在东西方各国 广泛流行。就其结构而பைடு நூலகம்,轿子是安装在两根杠上可移动的床、坐 椅、坐兜或睡椅,有篷或无篷。轿子最早是由车演化而来。现如今 素帷小轿 、花轿都被旅游业启用。花轿多设置在旅游点,与中国 帝王传统的结婚礼服——凤冠、霞帔配合,用来接待中外游客,举 行中国古代婚礼仪式,或用作拍照道具。素帷小轿则作为江浙山区 的一种民俗交通工具,用来迎送中外游客。
第五章 交通民俗《中外民俗》ppt 课件
2)神秘 性
3)等级 性
4)行业 性
5.1 交通民俗概述
5.1.2 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1)陆路交通民俗
(1)交通设施
• ①道路。栈道 纤道 盘山道和石阶路 冰雪道, 城镇道路。 • ②桥梁。 • ③其他设施。
(2)交通工具
• ①车辆。 • ②动物类交通工具 • ③其他类交通工具。
(3)陆路交通信 仰
第5章 交通民俗
5.1 交通民俗概述
• 交通民俗是指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如道路或航线的开辟,桥梁的 建筑,车船的制造和使用,交通管理的规约,交通信仰,送别与 欢迎的仪式,交通动力的使用等等。
5.1 交通民俗概述
5.1.1 交通民俗的形成
1)地域 性
3)历史文化的传 承和传播
5.2中国交通民俗
5.2.1 中国汉族交通民俗
1)滑竿 2)羊皮筏
3)栈道 4)乌篷船
5.2中国交通民俗
5.2.2 中国少数民族交通民俗
(1)“草原之舟”——勒 勒车。
1)以牲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2)驯鹿。
(3)雪橇。
(4)牛帮。
(1)牛皮船。
2)船
(2)桦皮船。
(1)溜索。
5.1 交通民俗概述
5.1.2 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2)水路交 通民俗
• 2)水路交通民俗 • (1)水道及其他交通设施 • (2)舟船、筏 • (3)水路交通信仰
3)空路交 通民俗
5.1 交通民俗概述
5.1.3 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1)自然环境影响
4)民族文化因素
2)新型交通工具 的发明和使用
3)桥
(2)侗族风雨桥。
蒙古族交通民俗
蒙古族交通民俗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蒙古族交通民俗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牛牛车"等,是蒙古人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
一般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
勒勒车一般分下脚和上脚两部分。
下脚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上脚由两根车辕和十条车撑构成。
勒勒车自重一百斤左右,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载重可达数百斤甚至上千斤,可用来搬运蒙古包和食物、柴草等。
勒勒车轻便宜驾,适宜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滩上行走,一个妇女或儿童就可驾驭数十辆。
蒙古轿车是在勒勒车体上用柳木条弯曲成半圆形的车棚,用羊毛毡包裹形成篷帐,遮阳挡雨,防风御寒,专供人员乘坐。
这种轿车主要用于外出探亲访友、接送亲人以及婚姻嫁娶等。
库房车勒勒车上放置长方形木柜,柜外用铁皮或生牛皮包封,可防风、防水、防潮。
柜内可储藏粮食、肉食等生活用品。
蒙古族宗教信仰蒙古族在历史长空中穿行了数千年,随着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其宗教信仰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演变。
并逐渐形成了成分复杂的宗教信仰,既有自然宗教,如图腾崇拜,也有人为宗教,如萨满教,景教,藏传佛教等,他们之间相互沿袭,相互融合,共同影响着蒙古族人民的精神世界。
对整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蒙古族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宗教信仰,以期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蒙古族的风情文化。
一、早期蒙古族的原始崇拜早期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自然宗教诸如天神、地神山神、水神、火神崇拜等。
(一)蒙古民族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的精神支柱。
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民族,都是在图腾崇拜的社会阶段中成长起来的,没有哪个民族超越图腾崇拜的社会阶段而祖先崇拜的。
人类的成长规律对每一个民族都是一样的。
蒙古民族在其遥远的古代社会中,孕育和创造了自己的图腾。
在《蒙古秘史》的篇头就有“成吉思汗的根祖是长天降生的孛尔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
南北方民族的交通民俗
南北方民族的交通民俗谚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地缘广大的中国使居住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各有其迥异的文化特征。
民间谚语作为各民族的口承文化形式,记录了各地方风土人情,汇聚了久远传承下来的社会生活中的伦常法度、信仰观念等,民间谚语所反映的民俗事像,构成了不同民族社会形态的独特类型,谚语是人们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言简而意丰,对民俗而言极有研究价值。
古谚“南船北马”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齐俗训》中已经有了“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
作为流传千年的民间谚语,“南船北马”简洁生动地描述了南北民族极有特色的交通运输民俗,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不同文化心态。
船马在各自群体中的重要地位1.生产中的交通工具交通运输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但受到生产状况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内容和生产形式不同,交通运输民俗也不相同。
我国地貌的两大分疆——河谷与草原,界定了南方农耕民族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区域。
从历史上看,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主要在黄河流域,逐渐向南扩展到荆楚、吴越、巴属,跨五岭直达南海。
我国南方各民族的地理位置多江河湖海,古人的交通往来主要靠河海提供舟楫之便,船的产生由来已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之一。
《周易·系辞》记载黄帝时“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由此可知,最迟在商代前期,船已是人们常用的水上工具了。
后来则是用木板造船,船越来越大,是南方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
考古工作者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出了六只木浆,这六只木浆做工细致,有柄部和叶部,说明当时南方吴越的先民不仅用船普遍,而且已经有了相当的造船水平。
在南方水乡,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靠它渔猎而食,运输代步。
《吴越春秋》中形容吴越之人“以船为家,以辑为马”。
《春秋大事表》则说吴人“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
由此可知船在古南方民族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路桥的风俗作文
路桥的风俗作文
路桥,一个充满活力与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不仅以其繁忙的交通和现代化的城市风貌闻名,更因其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而引人入胜。
路桥的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
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贴上红色的对联和窗花,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除夕夜,家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着丰盛的年夜饭,欢声笑语不断。
初一的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送上自己最美好的祝福。
除了春节,路桥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节日。
比如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中秋节时,人们则会赏月、吃月饼,感受着团圆的温馨和幸福。
路桥的婚嫁习俗也颇为讲究。
婚礼前,新郎新娘要进行繁琐的准备工作,包括挑选吉日、筹备嫁妆、布置新房等。
婚礼当天,新郎要亲自去迎娶新娘,而新娘则要穿上婚纱,戴上凤冠霞帔,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婚礼上,还要有亲朋好友的祝福和见证,为新人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此外,路桥的民间艺术也十分丰富。
路桥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每逢佳节或庆典活动,这些手工艺品都会被精心制作出来,装点着人们的生活,也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路桥的风俗习惯多姿多彩,既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也展示了他们热情好客、勤劳智慧的精神风貌。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是路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灵魂”:因为它安装在船上水舱里,又称“水活灵”。
根据渔民的古老风俗,在新船的骨架搭成后,用一块小木头, 挖个小孔,里面放进铜板、铜钱或银元等物,放进水舱的梁 头里。表示这是船的灵魂。俗信铜或银等金属能镇邪驱灾。 有的小岛还用妇女身上的东西或生活用品,诸如头发、手帕 之类,缚在铜钱上,一起放进小孔里,他们认为女人身上的 东西,有辟邪的作用。 船菩萨,渔民称呼船关老爷。旧时,不论建造大小渔船,都 得造个特殊的舱口,叫“圣堂舱”。这里设有神龛,是供船 菩萨神像的地方。渔船出海、谢洋,海上遇险,都得祭拜船 菩萨,仪礼隆重,态度虔诚。船菩萨有种种说法。有关云长、 鲁班、妈祖娘娘等。 海泥鳅。新船打造好后,船屁股上总要画一条大泥鳅。老渔 民传海泥鳅是海龙王的外孙。在东海上封为鱼皇帝。东海水 族都由它管束,见到它的形象,大鱼均会躲避,这样渔船就 安全了。
宋代以来的太平车
车俗(礼仪,婚俗)
《战国策· 卫策》“迎新妇”——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 “骖(两旁的马)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 仆曰:“拊骖,无笞服(中间的马)。”车至门,扶,教送 母(伴娘):“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 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 免为笑者,早晚之失也。
二、桥及造桥习俗 “桥源自的类型独木桥、石拱桥、石板桥、石墩木桥、木板桥、 索桥、风雨桥等,水面阔的河岸则有以船只搭成的 浮桥。
索桥
浮桥
廊桥(风雨桥)
西塘送子来凤桥
造桥习俗 在中国古代,桥的修建,往往是宗祠出资,也有乐善好 施者出资的。有些地方还有专门的桥会组织,有固定的租息, 年年维修,并立有碑记,写明捐造者姓名、建造日期、筹款 数目、建造原因等项。 旧俗造石桥时,要在桥面铺石板,面向上游方向摆两只 铁娱蚣,一头一只。俗信认为,如果不摆铁蜈蚣,桥造好后, 龙会在水里兴风作浪,把石桥掀翻毁掉。后来人们根据龙怕 蜈蚣的习性,每造一座石桥就摆二只铁蜈蚣,让其头露在外 面,俯视水面,于是龙就不敢兴风作浪了。 新桥造好后,要请村上年纪最大的老人过桥,有的地方 要村里最长寿的一对夫妻走第一步。年高寓意此桥也长寿、 牢固。游桥时老人要身穿新衣,脚穿红布鞋,同时要放鞭炮, 焚香点烛,敲锣打鼓庆贺。老人游完桥,人们还要向他们讨 长寿钱。 桥俗:桥神信仰,走三桥
三、车及车俗
车的类型
有用人力推拉的小型车辆,如独轮车和架子车;有专用 于城市交通的畜拉轿车、黄包车;有在家畜驯化基础上产生 的各种畜力车,如牛车、马车、驴车、驼车、鹿车等;还有 东北地区冬季在冰封江河和雪地上使用的狗拉雪橇。虽然现 在已有现代化机动车辆的大量使用,但在边远山区和广阔的 农村里,当货物数量少、距离不是很远,又没有合格公路的 条件下,一些古老样式的车辆仍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比如 始于汉代,装有硬木圆板轮的独轮车,四川人叫“鸡公车”, 江南称“羊角车”,一般可载重二三百公斤,因只有一个车 轮着地,能吱吱哑哑地通过田埂和小道,仍有其一定的优越 性,故四川、浙江等地山区的农民出粪、收割、运输时仍在 使用。内蒙草原上的牛车,叫“勒勒车”,装有带辐条的大 木轮。牧场迁徙时行李的运载和秋季牧草的收割运输都要靠 它。
一、路及筑路习俗
“路”的演变
“路”的修筑习俗
旧俗春节前要修一次路,资金多由有关村落筹集或族田 收入开支,也有为修行出资修路者。习俗观念视修桥补路为 积善积德的义举,大家都踊跃参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路边设施——路亭、路神庙等)
“路亭” 第一,路亭是乐善好施的场所,大多数路亭备有常用物品,为 行路者排忧解难,如摆放清茶,兔费供应过客解渴,俗谓 “施茶”;有的路亭还放有仁丹、八卦丹、舒筋通络膏药, 过路人遇病可用,俗谓“施药”;有的凉亭挂有草鞋和灯笼, 来往过客若是鞋子破了,可穿所挂之草鞋;若遇天黑不能行 走,可点燃灯笼回家,一律免费,对这种热心公益的美德, 俗谓:“施舍不落空,子孙不会穷。” 第二,丰富多彩的路亭“文化”。 “路亭诗”非常常见,什么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富家有好女,无钱别想她”之 类,差不多每个路亭都有。还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 个哭儿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夜睡到大天光”的红纸条, 也往往贴在路亭墙上。 第三,路亭是过往行人留言的场所,把自己的行踪告知后来的 同伴。过路人的指路标记五花八门,颇具民俗特色。如画只 茶壶,壶嘴的方向,即表示铜匠前进的方向。
乘船习俗
不要问几时能到,因为“到”与“倒”谐音;忌讳说“翻、 沉、破、散、离、倒、火”等字眼以及与之谐音的字;忌讳 女人走上船头,因为船头处有神灵等。
五、轿与轿俗
轿子的种类
六、马帮、驼帮及其习俗
第六讲 交通民俗文化
交通民俗是指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货物从一
个地方运送到另一地方的过程中产生的民俗活动。 交通民俗的形成与二大因素有密切关系:一是自然 条件,北方寒冷地带,一年大部分时间天寒地冻、 白雪覆盖,雪橇是最合适的交通工具;中原地区, 干燥少雨,适宜于车辆通行;而南方地区,河网密 布,舟船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二是生产技术,生产 技术越先进,交通工具的制造及种类也就越丰富, 原始人只能在原木上挖槽制造独木舟,而今天的人 类已经能够制造设备精良的航空母舰。 交通民俗种类繁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二个层次: 一是交通设施及工具制造的习俗,二是人们使用交 通设施及工具过程中形成的习俗。
好木头精制一对船的眼睛,钉在船头的两侧。这道工序叫作 “定彩”。“定彩”仪式很隆重,要请阴阳先生择定一个吉 时良辰,并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用五色丝线扎在作 船眼珠的银钉上,由船主将它嵌钉在船头,然后用簇新的红 布条或红纸把它蒙住,俗呼“封眼”。当新船下海入水时, 船主再亲自把封眼的红布或红纸揭掉,这叫“启眼”。 船眼睛的传说。从前,舟山有个捕鱼人,名叫周一郎, 他有个女儿叫海囡。父女两人相依为命,过着贫困日子。有 一天,周一郎在龙潭洋捕到一条鱼,眼里流出眼泪。周一郎 开玩笑,将鱼的眼泪涂在女儿的眼睛上,从此海囡的眼睛变 成了慧眼,能一眼看透海里的一切,哪里有鱼,哪里有礁, 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在海囡的指点下,周一郎和渔民们网 无虚撒,汛汛满载,因此捕鱼人过上了好日子。渔霸仗势抓 走海囡,说她是海妖,逼她说出捕鱼的秘密。海囡被关在土 牢里,当她的父亲来探监时,挖出了自己的眼睛,交给父亲 带回去,把这对神眼装在渔船的船头上,使船可以顺利行驶, 获得丰收。从此以后,舟山的渔船就长了眼睛。直至今天, 舟山渔乡仍保存着“定彩”“封眼”“启眼”等古老的风俗。
山东菏泽娶亲轿车
用太平车改造的娶亲轿子
四、船与船俗
船,既是渔业生产中的主要生产工具,又是水路上
的主要交通工具。既有内陆河、湖上的摆渡船、航 船,又有航行于大海上的航船。长期以来形成了一 整套造船、乘船的习俗。
船的制造习俗(船眼睛、船灵魂)
“船眼睛”:在一艘新船的船壳打造完工后,造船师傅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