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民俗

合集下载

第五章 中外交通民俗 ppt课件

第五章 中外交通民俗  ppt课件

鸡公车
27
PPT课件
交通工具②动物类交通工具
可作为交通工具的动物
马、牛、驴、骡、骆驼、牦牛、狗、羊、驯鹿……
用途一:单独作为交通工具——可骑乘、也可载物 用途二:牵引车辆
28
PPT课件
交通工具③其他类交通工具
一、冰雪类交通工具 雪橇(狗或马拉)、爬犁(驴或骡拉)、 滑雪板、冰鞋…… 二、直接附于人体的交通工具 扁担、背篓、背架、绳索、布或皮袋、 滑竿、轿子……
码头——店家、脚行、牙行(代运商)……
4
PPT课件
(二)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1、陆路交通民俗 交通设施、交通工具 2、水路交通民俗 3、空路交通民俗
5
PPT课件
1、陆路交通民俗
①交通设施 道路、桥梁、其它设施 ②交通工具 车辆、动物类交通工具、其他类交通工具
6
PPT课件
交通设施
①道路
栈道(阁道):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纤道:纤夫拉纤的道路。
第五章
中外交通民俗
1
PPT课件
一、交通民俗概论
交通民俗: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
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如:
道路与航线的开辟
桥梁的建筑 车船的制造和使用 交通管理的规约 交通信仰 迎送仪式
交通动力的使用等
2
PPT课件
(一)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交通民俗的形式:
操作规范、旅途规矩、行话、信仰、禁忌…… 交通民俗的载体:道路、交通工具……
20
PPT课件
中国桥梁之最
我国最短的石梁桥——锦带桥 地点:此桥在杭州西湖中; 长度:仅1米。如果你不留意,从桥上走过,还不知道
已过了桥。桥旁的清清湖水,千姿百态的山石和绚艳的 花木,更衬托出锦带桥的幽雅有趣。

第四讲 中国交通民俗

第四讲 中国交通民俗

东汉客货两用陶船模型
明朝闭关锁国,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 业由此衰落。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为最 后的辉煌篇章。
清末,以蒸汽为动力的火车、火轮船、 汽船传入我国。
郑和宝船复原模型
二、中国古代交通网
1.西周至战国
国家政权的出现,使原始的分散道路产生 了根本性的转变,交通道路的建设成为社 会总体行为,大规模的道路网络开始形成。
第四讲 中国交通民俗
交通民俗是指与交通运输、信息通讯 有关的民俗事项。
《说文》:“交,胫也。” 《说文》:“通,达也。”
一、中国古代交通工具的类型
1.车辆
传说中黄帝是车的发明者,因此被称 为轩辕氏。
我国的畜力车和人力车几乎是同时期 出现的,商周的先民已经懂得驾驭牛 车、马车。
车的构造:
三彩鞍马
鞍马之外的骑驮:
驮牛:节奏稳重,适合妇孺出行。 骆驼:沙漠之舟,是丝绸古道上的象
征。 驯象:骑乘与游赏并用。
唐彩绘骑骆驼陶俑
3.肩舆:肩行之车
秦汉魏晋之际,帝王根据出行需要,创造 出出行步辇。
唐代肩舆种类增多,始设顶、障、帘,以 示等级尊卑。
唐宋之后,肩舆演变为更加舒适的轿椅。 南宋肩舆始称轿,民间乘轿之风盛行。
三、交通运输业的五大职业传承
车家:路地交通职业者 船家:水上交通职业者 脚夫:负责搬运及赶马帮 店家:为行人提供方便 牙子:为人拉生意对缝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水陆交通日臻完善。 中国和海上诸国联系频繁,形成了上海丝 绸之路的雏形。
隋代修建了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的大 运河。
唐代建设了多条通往异邦的交通道路,使 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唐代之前称亭馆,唐代之后称驿站。后代 又有长亭,短亭之分。五里一短亭,十里 一长亭。

第五章 交通民俗

第五章 交通民俗

THANK YOU!
(2)交通工具 • 车辆:独轮车、两轮车、三轮车等 • 动物类交通工具:有马、牛、骆驼等 (3)陆路交通信仰 • 道神、路神,如鲁西南一带有“三六九, 往外走,二五八,好回家”之说 • 行业操作规范:右边一朵花,看它莫踩 它
(4)水路交通民俗 • 水道及其他交通设施 • 舟船筏 • 水路交通信仰:水神,谢鲁班祖师;船 上忌运七男一女(八仙过海) (5)空路交通民俗 • 风筝 • 信鸽
栈道
纤道
• 冰雪道:是冬季严寒地区利用高天然喝 道或用人工修建的道路,用雪橇、爬犁 • 城镇道路:在民间传统上,根据路的大 小和用途,分别成为街、巷、弄和胡同 等。
冰雪道
(2)桥梁 • 石桥:主要由蹬步、梁桥和拱桥 • 木桥:木桥的历史长,西周出现,有木 梁桥、木拱桥、浮桥和吊桥 • 索桥:用竹篾、藤条和铁索架在河涧之 上,有溜索、双索桥、多索网状桥等 • 其他设施:凉亭、车马店、关塞、货栈、 码头等。
古桥小知识
4、我国最短的石桥——锦带桥 • 在杭州西湖,长度仅1米
古桥小知识
5、我国孔数最多的石桥——宝带桥 • 在站太湖和大运河相通的河面上,是从 前苏州通往杭州的必经之路,全场317米, 共有53孔。
古桥小知识
6、我国最重的石梁桥——虎渡桥 • 在漳州九龙江上,巨大的石梁每根有均 有1米多宽,20米长,最大的重200吨
1、产生:交通道路—运输工具—信仰 2、特点:
• • • • 地域性,北人骑马,男人乘船 神秘性,山神、树神、龙王信仰 等级性,官民有别,品种多样 行业性,各种车把式、脚夫、轿夫
(三)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1、陆路交通民俗 1)交通设施 (1)道路 • 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 一种道路; • 纤道:是古代水上交通的陆路辅助设施, 是为纤夫提供拉纤的通道; • 盘山道和石阶路:是民间创造出的适合 山地地形起伏较大的道路;

民俗学2物质生产民俗(商业交通运输业)

民俗学2物质生产民俗(商业交通运输业)
▪注意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 ▪挖掘历史内涵:如酒、食品 …… ▪突出现代观念:如时装、化妆品、信息产品…… ▪抢注商标潮
广告: ▪各式广告、橱窗、店堂的布置、着装……
促销方式: ▪博览会、展销会、时装秀、模仿秀……
二、交通运输及民俗特点
▪ 交通民俗:交通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各通运输的两大 要素——交通运输设施和运输工具反映出来的。
计 6. 论宁波老字号***。 7. 论传统手工业与现代DIY。 8. 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策划。
车神奚仲
奚仲姓任,据传为黄帝的子孙,是夏 禹手下的大臣,曾经辅佐大禹治水。 夏禹治水的时候,陆行用车,便任命 奚仲为车正,让他负责造车。奚仲和 一些能工巧匠共同努,设计和制造了 各种各样的车,如人推的车、畜拉的 车、人坐的代步车、战车等。车的出 现,为人们解决了路途遥远所带来的 不便。
奚仲因为造车,被人们奉为车神。为 了纪念奚仲,让后人知道奚仲造车, 为人造福,人们自发地兴建了很多奚 仲庙,时常祭祀,以表示对车神的敬 畏,也希望车神可以保佑人们出入平
(二)传统交通运输业的民俗特点 1.交通行业的分工
车把式、脚夫(包括马帮与驼队)、 轿夫、滑竿
水上的船家、筏子客。 交通站口、码头的店家。 脚行与牙行(代运商)。 2.行业习俗 各自的活动领域和技艺传承,信仰、 禁忌。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信仰传承
▪ “行神”的历来有不同 说法,现在较为普遍的 观点是黄帝的妻子“雷 祖”(嫘祖),《山海 经》记载:黄帝巡游天 下,元妃嫘祖死于道, 帝祭之以为徂神,即路 神,也就是后来的行神 。
赵州桥
索桥又称吊桥、绳桥或悬索桥
泸定桥
泰顺廊桥
溜索,是索桥的一种形式
3.陆上传统交通工具 人力: 独轮车、架子车、人抬轿子、黄包车 等。 畜力:

交通运输及其民俗特点

交通运输及其民俗特点

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罗罗
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 民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因 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 车。勒勒车是为适应北方草原 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 而制造的交通工具,牧场迁徙 时行李的运载和秋季牧草的首 个运输都要靠它!
交通工具
②水上交通工具
1、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大木排 2、东北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桦树皮船 3、西藏的牛皮船 4、南方的木船和竹筏
石桥
主要有蹬步、梁桥和拱桥。
1、蹬步(踏石):在水浅的河流溪涧上,均 匀安放的石块,踏石过河。 2、梁桥: 我国石桥最多的形式;
福建滨海地区最集中; 晋江安平桥为其中之最。 3、拱桥: 东汉时期开始建造; 现存最老的是赵州桥; 侗族风雨桥为石桥之变异形式—— 既有拱桥,又有梁桥,上有亭廊,以避风雨。
始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 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享有 “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安平 桥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 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 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 式石板平桥,桥全座用花岗岩和 沙石构筑,双边船形墩,两端成 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 而较宽的主要港道,始建于南宋 绍兴八年 (1138),历时十四年 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3~ 3.8米,共361墩。。桥面以5~8 条巨型石板铺架,石板长5~11 米,宽0.6~1米,厚0.5~1米。 两侧设有栏杆。
交通运输及其民俗特点
随着商品流通、贸易往来、人际交流 的越来越频繁,远古时代那种靠步行去远 方,以及用手提、肩扛、头顶作为负重和 运输的原始交通和运输方式,已很难适应 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交通运输设施的兴 建与运输工具的制造便应运而生,并在其 长期传承中,形成了不同的运输行业和他 们的生产习俗。

5交通民俗旅游演示文稿

5交通民俗旅游演示文稿

5.3.2水路交通工具
主要包动力的船舶) 和筏(其中竹筏、木筏和皮筏最为常见)。
5.3.3水路交通信仰
水路交通和风浪打交道,危险性大,因 而特别祈望得到神灵的保佑,形成了众多 的水神,包括河神、江神、湖神、海神, 其中管辖区域最大、遍及江河湖海,而且 具有国际影响的水神是天妃—妈祖。
思考题
1.什么是交通民俗? 2.简述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 3.举例说明道路和桥梁的分类。 4.举例说明水道、渡口、港口的分类。 5.简述妈祖信仰。 6.试论交通民俗与旅游交通结合的方法。 7.试论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5.2.2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是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 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有直接附着于人体的工 具,如扁担、背篓等,各种车辆、动物, 以及用于冰雪路上的雪橇等其他交通工具
5.2.3陆路交通信仰与习惯
陆路交通信仰的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旅 行平安,而陆路交通习惯更多的是为了表 达对行人的美好祝愿,平安归来的惊喜等。 其中,后者中的折柳送行是中国民间历史 悠久的送行习惯,接风洗尘的风俗习惯直 到今天还流行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礼仪。
5.1.1交通民俗及其产生原因
5.1.1.2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 (1)自然环境:包括地形、物产和气候等都对 交通民俗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2)人类需要:正是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需 要、导致了交通民俗的存在与发展。 (3)发现与发明:新的发现与发明一旦被社会 所接受并且有规律地加以运用,交通民俗便会 产生或变迁。 (4)文化传播:即通过直接接触、媒介接触或 刺激传播接受其他社会不同的交通民俗。
5.4交通民俗与旅游
交通民俗在现代旅游中的位置可以从两 个方面加以定位。首先,交通民俗可以和 旅游交通相结合,以传统的交通方式为现 代旅游者提供交通服务。其次,交通民俗 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其方 法有博物馆方法、旅游目的地方法、单项 旅游方法、竞技旅游方法、旅游工艺品方 法),使之成为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旅游 景观。

交通民俗_精品文档

交通民俗_精品文档
• 北人乘马、南人乘船,马帮穿行在云 贵川的崇山峻岭中、驼队跋涉在西北 的沙漠上,黄河上漂着羊皮筏,乌苏 里江上行使着桦皮船,特定的地域环 境选择了不同的交通民俗。。
二、古人出行的动因
• 传统农耕文化,使古人形成强烈的守家意识, 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有流浪的“癖好”, 所以他们把出行看成是不得已之事。
• 庄子:云将东游、雀跃而游、庄周梦蝶 • 苏秦、张仪、荆轲等纵横家和武士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旅游者。 • 魏晋:阮籍等七贤 • 南朝:谢灵运:游山玩水,山水诗 • 唐朝:李白、玄奘 • 宋代:苏轼 • 明代:徐霞客
4、经商
• 古代商人虽然处于四民之末,经商被视为末 也,商人的地位不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商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与重要。 “商人重利轻别离”,一方面点出商人逐利 的本质,同时也说明经商活动需要商人经常 出行这一特点。
• 在现代的旅游交通建设中,在不影响交通条 件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采用传统的民俗 形式,力争使交通本身就成为旅游景观,丰 富旅游者旅游途中的旅游感受。
• 当然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在短距离的旅游景 区内,交通与旅游要协调发展,就必须做到 “进得来”、“散得开”。
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 1.博物馆方法
• 如陈胜吴广起义、孟姜女; • 如《汉书•食货志》记载百姓服劳役的情景: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 息。” • 杜甫的《兵车行》中对此也有反映。
兵车行
•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 2. 动物类交通工具
• 动物除了用于牵引车辆外,还可以单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 民间常用的动物主要有马、牛、骡、骆驼、牦牛、狗、羊等。 用马拉货物,组成马帮,曾流行于云贵川地区。沙漠之舟是 人们对骆驼的誉称。牦牛是藏族人在雪域高原上常用的交通 工具,可以骑乘,也可以栽物。

交通民俗 习题

交通民俗  习题

填空题1:远古时代,最主要的陆上交通方式是___。

2:最早的陆地道路,是远古人类为了采集、__而猜猜出来的小路。

_____________3: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陆上交通的两大例子:__、__。

4:举出两个人力推拉车的例子:__、__。

5:东北地区冬季在冰封江河和雪地上使用__。

6:陆地交通的延伸中比较有民俗传承性的如__。

7:最早的水上工具是__。

8:水上交通发展的几大阶段:独木舟—木船—帆船—__—现在舰艇。

9:中国第一架飞机在1909年由__制造。

10: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就用竹子连接成管道输送卤水,可以说这是世界__运输的开端。

11:中国的电信事业创办于__末年。

12.人们实践中明白,直路近,_路远,平坦宽阔的道路最适于负重者行进等道理。

13:交通民俗的主要三种类型:陆路交通、水陆交通、__。

选择题1:行业术语中,“左门照”是指()A:左面有障碍物,要当心B:右面有障碍物,要当心C:前面有障碍物,要当心D:后面有障碍物,要当心2:“吁、吁、吁”三短声是指()A:朝左B:朝右C:朝前D:朝后3:自古以来,各重要交叉路口及交通沿线的凉亭、车马站、货栈、码头之类的会为客人提供方便,下面不是它们的作用的是()。

A:歇脚B:食宿C:存取货物D:购物简答题请简要概括传统交通民俗运输业的民俗特点。

答案:填空题:1:步行;2:狩猎;3:丝绸之路、西蜀栈道;4:黄包车、人抬轿子(独轮车、架子车);5:狗拉雪橇;6:浮桥、索桥、侗族屋桥等等;7:独木舟;8:蒸汽机船;9:冯如;10:管道;11:清朝;12:弯13:空路交通选择题:1:A;2:A3:D简答题:因经济不断的发展和日趋繁荣,我国传统交通运输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在业务方面都有各自的活动领域和技艺传承,并形成了各自的操作规范、旅途规矩、行话、信仰、禁忌等一系列行业习俗。

交通民俗文化

交通民俗文化

“船灵魂”:因为它安装在船上水舱里,又称“水活灵”。
根据渔民的古老风俗,在新船的骨架搭成后,用一块小木头, 挖个小孔,里面放进铜板、铜钱或银元等物,放进水舱的梁 头里。表示这是船的灵魂。俗信铜或银等金属能镇邪驱灾。 有的小岛还用妇女身上的东西或生活用品,诸如头发、手帕 之类,缚在铜钱上,一起放进小孔里,他们认为女人身上的 东西,有辟邪的作用。 船菩萨,渔民称呼船关老爷。旧时,不论建造大小渔船,都 得造个特殊的舱口,叫“圣堂舱”。这里设有神龛,是供船 菩萨神像的地方。渔船出海、谢洋,海上遇险,都得祭拜船 菩萨,仪礼隆重,态度虔诚。船菩萨有种种说法。有关云长、 鲁班、妈祖娘娘等。 海泥鳅。新船打造好后,船屁股上总要画一条大泥鳅。老渔 民传海泥鳅是海龙王的外孙。在东海上封为鱼皇帝。东海水 族都由它管束,见到它的形象,大鱼均会躲避,这样渔船就 安全了。
宋代以来的太平车
车俗(礼仪,婚俗)
《战国策· 卫策》“迎新妇”——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 “骖(两旁的马)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 仆曰:“拊骖,无笞服(中间的马)。”车至门,扶,教送 母(伴娘):“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 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 免为笑者,早晚之失也。
二、桥及造桥习俗 “桥源自的类型独木桥、石拱桥、石板桥、石墩木桥、木板桥、 索桥、风雨桥等,水面阔的河岸则有以船只搭成的 浮桥。
索桥
浮桥
廊桥(风雨桥)
西塘送子来凤桥
造桥习俗 在中国古代,桥的修建,往往是宗祠出资,也有乐善好 施者出资的。有些地方还有专门的桥会组织,有固定的租息, 年年维修,并立有碑记,写明捐造者姓名、建造日期、筹款 数目、建造原因等项。 旧俗造石桥时,要在桥面铺石板,面向上游方向摆两只 铁娱蚣,一头一只。俗信认为,如果不摆铁蜈蚣,桥造好后, 龙会在水里兴风作浪,把石桥掀翻毁掉。后来人们根据龙怕 蜈蚣的习性,每造一座石桥就摆二只铁蜈蚣,让其头露在外 面,俯视水面,于是龙就不敢兴风作浪了。 新桥造好后,要请村上年纪最大的老人过桥,有的地方 要村里最长寿的一对夫妻走第一步。年高寓意此桥也长寿、 牢固。游桥时老人要身穿新衣,脚穿红布鞋,同时要放鞭炮, 焚香点烛,敲锣打鼓庆贺。老人游完桥,人们还要向他们讨 长寿钱。 桥俗:桥神信仰,走三桥

第五讲交通民俗(1)

第五讲交通民俗(1)

03
CATALOGUE
水路交通民俗
船舶与码头民俗
造船仪式
在建造新船时,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如奠基、上梁、下水等 ,祈求神灵保佑船只安全航行。
船头神
许多地方的渔民和船民会在船头供奉船头神,祈求航行平安和丰收 。
码头文化
码头是水路交通的枢纽,也是人们交流、贸易和娱乐的场所。码头上 常有各种小吃摊、茶馆、戏台等,形成了独特的码头文化。
05
CATALOGUE
交通民俗与地方特色
不同地区的交通民俗差异
北方地区
以马车、牛车为主要交 通工具,交通民俗中强
调驾驭技巧和耐力。
南方地区
以舟船为主要交通工具 ,交通民俗中注重水性
和航行技能。
西部地区
以骑马、骆驼为主要交 通工具,交通民俗中体 现骑乘技术和对恶劣环
境的适应。
东部地区
以步行、轿子为主要交 通工具,交通民俗中讲
究礼仪和尊卑秩序。
交通民俗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交通民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地方文化对交通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传 统等。
交通民俗与地方文化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也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 。
交通民俗在地方旅游中的价值
交通民俗是地方旅游的重要资源 ,能够吸引游客体验当地的文化
当代交通民俗
当代社会交通方式多样化,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等快速发展,交通 民俗也随之变化,如自驾游的兴起和相关的旅行习俗。
02
CATALOGUE
陆路交通民俗
道路与桥梁民俗
道路修建仪式
在古代,修建重要道路时 ,常举行奠基仪式,祈求 道路平安、畅通。

交通民俗旅游

交通民俗旅游

2、木桥

木桥的历史比石桥还悠久,最迟在西周 时代,中国人已经在渭水上建造梁桥和 浮桥。
广济桥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 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 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始建于1169—1173年间(南宋),东西 两岸各有一段石梁桥,中间用18只梭形 船搭成浮桥相连,可开可合,是我国古 代唯一特殊构造的开启式桥梁。
(3)程阳永济桥
永济桥,又名风雨桥,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
治县林溪乡程阳村。建于1916年,为木梁桥,全 长76米,宽3.7米。上有桥屋和桥廊。 5个石砌的桥墩上由圆木连结为成排的托架梁, 其上架设两层木排式悬臂梁,上建廊屋,每个桥墩

上建有5层楼阁,廊阁相间,连接成一条长廊式桥
面,两侧设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整座桥用 木榫接合,结构精密,雄伟壮观,是侗族建筑艺术 的杰作。

老北京有一句歇后语: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485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卢沟桥建成的800余年中,只进行过 部分修缮,至今保持完好,其形制、桥基、 桥身的构件与雕刻大部分均为金代遗物, 是金代建筑少有的遗存之一。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的两侧有 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中间嵌 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 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 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 元代的也不多。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 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 事变”,中国守军奋起反击,由此掀起了中华民族全面抗 战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使卢沟桥声名大振。 198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桥东的宛平城 中心落成并开馆。

第五章 交通民俗

第五章  交通民俗

元代的京杭大运河,是 世界上最古老、里程 最长、工程最大的运 河。
②其他交通设施还有渡口、港口、船闸、航标等。
作用:供客人歇脚、食宿、存取货物……
2、交通工具 ①舟船 ☆独木舟 《易经· 系辞》里记载:“刳木为舟”。
黎族的平 底独木舟
江苏武进淹 城出土的尖 头方尾的独 木舟
江苏武进淹城 出土的尖头尖 尾的独木舟— —天下第一舟
——其他设施 在各重要交叉路口及交通沿 线都有凉亭、车马店、关塞、货栈、码头 之类供客人歇脚、食宿、存取货物之用, 它们都是民间传统交通设施中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
关塞 建在国境里面,城防完备的叫做关,建在边界险 要地方的叫做塞,现在统称为关。
山海关
嘉峪关
居庸关
丝绸之路上的玉门关
②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是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陆路 交通工具主要有直接附着于人体的工具,如 扁担、背篓等,各种车辆、动物,以及用于 冰雪路上的雪橇等等,是交通民俗的重要组 成部分。 ☆头顶、前额负物、肩挑、手提 朱辅《溪蛮丛笑》中记载,古代五溪蛮“负 物不以肩,用木为半枷之状,箱其顶,以布 带或皮条系之额上,名背笼。”
Δ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位于赵县城南2.5公里处,南北飞架于洨河之上。赵县古称赵州,故 世人多称“赵州桥”、“赵州大石桥”。赵州桥,建于隋代开皇至大 业年间(595—605年)。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石桥铭序》记载: “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石阶路
冰雪道。 是冬季严寒地区利用天然河道,或用冰雪 人工修建的道路。冰雪道路可以通行滑板 类交通工具,如雪橇、爬犁、冰床,也适 合行人使用冰鞋或滑雪板。
城镇道路。 在民间传统上,根据路的大小和用途,分别称为 街、巷、弄、胡同。弄和胡同,现在都已经作为 旅游资源在开发。北京民俗旅游中,串小胡同, 看四合院,颇受旅游者欢迎。

古代中国的交通文化与民俗

古代中国的交通文化与民俗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交通发展也有 深远影响,如驿站制度、关隘制度等 ,体现了国家对交通的重视和管理。
经济发展与交通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交通的繁 荣,如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交通 要道的形成,为古代交通文化奠定了 基础。
民俗与交通的密切关系
出行习俗
古代中国的出行习俗丰富多彩, 如出门择日、行旅禁忌等,反映 了人们对平安出行的祈求和信仰
竹筏和木筏
用竹子和木头扎成的筏子,是古 代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水上交通 工具。
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
驿站
古代中国设立的官方交通设施,用于提供马匹、车辆和住宿等服 务,便利官员和信使的传递。
桥梁
古代中国在河流上建设了许多桥梁,以便人们跨越河流,如赵州桥 等著名古桥。
道路
古代中国的道路建设较为发达,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 交通网络,如丝绸之路等重要的商路。
古代中国的交通管理体现了浓厚的民俗特 色,如交通规则中的礼仪和习俗、交通标 志中的象征意义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深入挖掘交通文化与民俗的关联
进一步探讨古代中国交通文化与民俗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它们在历 史进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拓展研究领域和视角
将研究范围扩展到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文化与民俗,比较 其异同和特点,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中国的交通文化与民俗。
相互影响
交通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民俗的演变,而民俗的传 承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了交通文化的形成和变迁 。
相互渗透
交通文化与民俗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相互渗透,彼 此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的文化格局。
05
古代中国交通文化与民俗的现代价值
对现代交通文化的启示
尊重自然

第五讲交通民俗

第五讲交通民俗

共享交通的发展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 享交通方式的出现,为人 们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交通礼仪的简化与现代化
传统交通礼仪的简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交通礼仪逐渐简化,如不再需要繁琐 的拜别礼仪。
现代交通礼仪的形成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形成了新的交通礼仪,如礼让行人、遵守交 通规则等。
交通礼仪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交通礼仪也越来越国际化,不同国家之间 的交通礼仪相互借鉴和融合。
航空器与飞行民俗
航空器的神话传说
在世界各地,人们创造了许多关 于飞行器和天空的神话传说,如 希腊神话中的飞马珀伽索斯和伊 卡洛斯用蜡和羽毛制成的翅膀。
飞行员的民间形象
飞行员在民俗中往往被赋予超人的 能力和神秘的形象,如能够驾驭风 暴、与神灵沟通等。
航空器的民间工艺
在一些地区,人们用传统工艺制作 小型的航空器模型,作为儿童玩具 或宗教仪式中的道具。
交通民俗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交通民俗
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出行多靠步行或骑马,因此形成了许 多与行走、骑马相关的民俗习惯,如行路歌、马帮文化等 。
近现代交通民俗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普及,近现代交通民俗逐渐丰富起 来,包括乘车、坐船、乘飞机等出行方式中的民俗习惯, 如汽车文化、航海文化等。
当代交通民俗
当代交通民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形 成了许多新的交通民俗习惯和文化现象,如自驾游、共享 单车等。
航空信仰与禁忌
1 2 3
航空信仰
许多文化中都存在关于天空和飞行的信仰,如认 为天空是神圣的领域,飞行员需要得到神灵的保 佑才能安全飞行。
飞行禁忌
在航空领域,也存在一些与飞行安全相关的禁忌 ,如禁止在飞行前说“坠机”、“失事”等不吉 利的词语。

第二章:交通民俗

第二章:交通民俗

车轮的主要部件有 轴、毂、辐、牙等
轿子
胡服骑射
2、交通设施 ①道路
☆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 路。
长江三峡 古道
☆纤道,为纤夫提供拉纤的通道。
浙东运河 古纤道
☆盘山道和石阶路。是人类创造出的适合山地地 形起伏较大的道路。
石阶路
朱辅《溪蛮丛笑》中记载,古代五溪蛮“负物不 以肩,用木为半枷之状,箱其顶,以布带或皮条 系之额上,名背笼。”
现今的湘西背笼
山西高平的人用头 顶的方式负物
朝鲜族妇女头顶物品
非洲妇女头顶物品
☆动物的驯养
供人骑用
狗拉爬犁
马拉雪橇
☆车的发明和制作
大轱辘车
兵马俑里的高车
车身由轼、舆、辕、 衡构成。
☆冰雪道,是冬季严寒的地区利用天然河道,或 用冰雪人工修建的道路。
冰雪道
☆城镇道路。分为街、巷、弄和胡同。
梧州金龙巷
上海西塘乡的弄堂
北京胡同
欣赏北京胡同视频
②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是为了使道路跨越 江河、湖泊、海峡、山谷或人工所修建的建筑物。 ☆石桥,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蹬步、梁桥和拱桥。
秦代灵渠
秦代灵渠
灵渠
隋代大运河,在 天然河道的基础 上开凿新河道。
元代的京杭大运河,是 世界上最古老、里程 最长、工程最大的运 河。
②其他交通设施还有渡口、港口、船闸、航标等。
2、交通工具 ①舟船 ☆独木舟 《易经· 系辞》里记载:“刳木为舟”。
黎族的平 底独木舟
江苏武进淹 城出土的尖 头方尾的独 木舟
古代烽火台
景颇族的树叶信
景颇族
男青年给姑娘的信: 植物内容 蒜瓣两个 树根一块 姜 青冈树叶一片

交通民俗文化

交通民俗文化
第六讲地方性交通民俗文化羊皮筏子关于制作羊皮筏子的一段顺口溜窜死一只羊剥下一层油曝晒一个月吹上一口气绑成一排排可赛洋军舰漂它几十年逍遥似神仙
第六讲 地方性交通民俗文化
羊皮筏子
关于制作羊皮筏子的一段顺
口溜“窜死一只羊,剥下一 张皮,捂掉一身毛,涮上一 层油,曝晒一个月,吹上一 口气,绑成一排排,可赛洋 军舰,漂它几十年,逍遥似 神仙。 渡河时将羊皮一面置于水中, 摆渡时皮筏顺流而下,返回 时,则由筏客扛于肩头,步 行至上游,古有“下水人乘 筏,上水筏乘人”之说 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 第一漂
滑竿
溜索
溜索是原始渡河工具,中 国古代称为撞,用两条或一 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 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 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 斜。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 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他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 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 性格的写照。近几年,溜索 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发 展为表现各民族顽强意志的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滑竿 滑竿是简易的轿子。到了交通 发达的现代,轿子被淘汰了, 滑竿作为一种具有特色和简易 便用的交通工具而流传使用到 今。 “滑竿”之名是怎样来的呢? 有两种解释:一说是用滑溜溜 的竹竿绑扎而成;另一说是: 它轻便快速,滑得快,所以叫 滑竿。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滑竿的制作比较简单,先砍两 根2米长的斑竹,在两端各绑 上60厘米的短扛作为抬肩,中 间用竹片和绳子编成软扎,前 面系上一个脚踏就成滑竿。滑 竿是由两人抬扛,在抬扛时还 不断地前后传话,被称为“报 点子”,就是前面的人告诉后 面的人前方路面的情况。一喊 一答。
惬意的生活
乌 篷 船 上 的 婚 礼
轿子
一种靠人或畜扛、载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曾在东西方各国 广泛流行。就其结构而பைடு நூலகம்,轿子是安装在两根杠上可移动的床、坐 椅、坐兜或睡椅,有篷或无篷。轿子最早是由车演化而来。现如今 素帷小轿 、花轿都被旅游业启用。花轿多设置在旅游点,与中国 帝王传统的结婚礼服——凤冠、霞帔配合,用来接待中外游客,举 行中国古代婚礼仪式,或用作拍照道具。素帷小轿则作为江浙山区 的一种民俗交通工具,用来迎送中外游客。

第五章 交通民俗《中外民俗》ppt 课件

第五章 交通民俗《中外民俗》ppt 课件

2)神秘 性
3)等级 性
4)行业 性
5.1 交通民俗概述
5.1.2 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1)陆路交通民俗
(1)交通设施
• ①道路。栈道 纤道 盘山道和石阶路 冰雪道, 城镇道路。 • ②桥梁。 • ③其他设施。
(2)交通工具
• ①车辆。 • ②动物类交通工具 • ③其他类交通工具。
(3)陆路交通信 仰
第5章 交通民俗
5.1 交通民俗概述
• 交通民俗是指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如道路或航线的开辟,桥梁的 建筑,车船的制造和使用,交通管理的规约,交通信仰,送别与 欢迎的仪式,交通动力的使用等等。
5.1 交通民俗概述
5.1.1 交通民俗的形成
1)地域 性
3)历史文化的传 承和传播
5.2中国交通民俗
5.2.1 中国汉族交通民俗
1)滑竿 2)羊皮筏
3)栈道 4)乌篷船
5.2中国交通民俗
5.2.2 中国少数民族交通民俗
(1)“草原之舟”——勒 勒车。
1)以牲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2)驯鹿。
(3)雪橇。
(4)牛帮。
(1)牛皮船。
2)船
(2)桦皮船。
(1)溜索。
5.1 交通民俗概述
5.1.2 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2)水路交 通民俗
• 2)水路交通民俗 • (1)水道及其他交通设施 • (2)舟船、筏 • (3)水路交通信仰
3)空路交 通民俗
5.1 交通民俗概述
5.1.3 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1)自然环境影响
4)民族文化因素
2)新型交通工具 的发明和使用
3)桥
(2)侗族风雨桥。

交通运输及其民俗特点

交通运输及其民俗特点

交通工具
③古老惊险的渡河方式
3、平溜索则需臂力,力弱者往往力大者牵引,才能到达 对岸。
其它交通设施
自古以来, 各重要交叉路口 及交通沿线都有 凉亭、车马店、 货栈、码头之类 供客人歇脚、食 宿、
存取货物之用, 它们都是民间传 统交通设施中不 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
传统交通运输业的民俗特点
因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趋繁荣,我国传统交 通运输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路上的各种车 把式、脚夫(马帮和驼队)、轿夫、水上的 船家、筏子客,各重要交通站口、码头的店 家、脚行与牙行(代运商)等,在业务方面 都有自己的活动领域和技艺传承,并形成了 各自的操作规范、旅途规矩、行话、信仰、 禁忌等一系列行业习俗。
3、西藏的牛皮船 4、南方的木船和竹筏
羊皮筏子
优点:
皮筏子制作简单、结实耐用,而且重 量轻,一个人便可背负搬移,故一直 深受黄河沿岸各族人民的青睐,至今 仍魅力不减。
制作方法:
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 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 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 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 柳木条捆一个方型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 根木条,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 皮筏子就制成了。
梧州金龙巷 北京胡同
上海西塘乡的弄堂
桥梁
一、定义 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 称为桥。 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组成, 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 桥墩和基础;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 导流工程等。 二、意义 桥梁是陆上交通的创造性延伸和补充,它们解决了河流山 涧阻隔的困难,极大地方便了两岸民众的贸易和往来。并且 有的桥还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 三、分类 (1)、按结构分:梁桥、拱桥、浮桥、索桥、吊桥„„ (2)、按建材分:木桥、石桥、砖桥、铁桥、竹桥、藤桥 „„

南北方民族的交通民俗

南北方民族的交通民俗

南北方民族的交通民俗谚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地缘广大的中国使居住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各有其迥异的文化特征。

民间谚语作为各民族的口承文化形式,记录了各地方风土人情,汇聚了久远传承下来的社会生活中的伦常法度、信仰观念等,民间谚语所反映的民俗事像,构成了不同民族社会形态的独特类型,谚语是人们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言简而意丰,对民俗而言极有研究价值。

古谚“南船北马”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齐俗训》中已经有了“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

作为流传千年的民间谚语,“南船北马”简洁生动地描述了南北民族极有特色的交通运输民俗,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不同文化心态。

船马在各自群体中的重要地位1.生产中的交通工具交通运输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但受到生产状况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内容和生产形式不同,交通运输民俗也不相同。

我国地貌的两大分疆——河谷与草原,界定了南方农耕民族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区域。

从历史上看,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主要在黄河流域,逐渐向南扩展到荆楚、吴越、巴属,跨五岭直达南海。

我国南方各民族的地理位置多江河湖海,古人的交通往来主要靠河海提供舟楫之便,船的产生由来已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之一。

《周易·系辞》记载黄帝时“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由此可知,最迟在商代前期,船已是人们常用的水上工具了。

后来则是用木板造船,船越来越大,是南方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

考古工作者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出了六只木浆,这六只木浆做工细致,有柄部和叶部,说明当时南方吴越的先民不仅用船普遍,而且已经有了相当的造船水平。

在南方水乡,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靠它渔猎而食,运输代步。

《吴越春秋》中形容吴越之人“以船为家,以辑为马”。

《春秋大事表》则说吴人“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

由此可知船在古南方民族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5交通民俗

5交通民俗

横跨岷江的安澜索桥
横跨岷江的安澜索桥
溜索
溜索为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交通工具,一 般设置在两山对峙、江面较窄的地方。 传说中,一对分别居住于怒江两岸的傈僳 族恋人,在无法相会的苦恼之中,受到彩 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 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 们广泛运用。
怒江上的溜索有两种--平溜和陡溜。平 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越大江,来往都 可过,但溜到江心后得双臂用劲,攀到对 岸。陡溜有一定的倾斜度,一头高,一头 低,自然滑向对岸,十分轻快。陡溜一般 都是两根,倾斜方向相反,来回都很省力。 为了安全,溜的构造除溜索本身外,尚有 一块硬木或竹子做成的溜板和一根栓在腰 间的麻绳。
越南
摩托车是越南人身份的象征,最经典的一 句话是:在越南,不会骑摩托车等于残废。
越南的出租车
交通民俗的特征
地域性
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的信仰、禁忌等等,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地域环境。北人乘马,南 人乘船;马帮穿行在云贵川的崇山峻岭中,沙漠 驼队,黄河羊皮筏子,乌苏里江桦皮船。
侗族风雨桥 风雨桥为侗族交通设施,一般长60-100米, 宽四五米,青石作桥墩,杉木铺桥面,上 建瓦顶长廊。 长廊中段建有若干座宝塔形楼亭,飞檐交 错,层层叠叠,长廊的瓦檐、柱头、栏杆, 皆有雕饰。
二、交通工具: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 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有直接附着于人体的工具, 如扁担、背篓等,各种车辆、动物以及用于冰雪 路上的雪橇。 车辆:独轮车、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人力 车和畜力车 动物类交通工具:马牛驴骡骆驼牦牛狗羊驯鹿 (马帮,羊帮,牦牛商帮,骆驼商帮) 其他类交通工具:冰雪交通工具:冰鞋,滑雪板; 以人载物的:轿子,滑竿
纤道,是古代水上交通的陆路辅助设施, 为纤夫提供拉纤的通道。这种道路曾经普 遍存在于各地的水上交通线。现今不仅有 如浙江萧山、绍兴、上虞的浙东运河古纤 道,而且还有西南一些地区现在仍在使用 的纤道 盘山道和石阶路 冰雪道 城镇道路:街,巷,弄,胡竹桥和藤桥 按结构可分为梁桥、拱桥、浮桥、索桥和 吊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经商
• 古代商人虽然处于四民之末,经商被视为末 也,商人的地位不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商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与重要。 “商人重利轻别离”,一方面点出商人逐利 的本质,同时也说明经商活动需要商人经常 出行这一特点。 • 商旅始祖:商汤七世祖 • 开拓商旅
商旅始祖:商汤七世祖
• 据史料记载,王亥生活在夏朝中期,是夏诸侯国商 国国君、商部落的首领,是商部族始祖阏伯的第六 世孙,商朝开国帝王商汤的七世祖,历史上称为商 先公。 • 《世本· 作篇》、《管子· 轻重戊》等史料记载,王 亥驯服了牛,供人使役,又发明了牛车,用于运载 货物,使商部族的生产力得到很快发展,各种物品 开始出现剩余。王亥便率领商部族的人用牛拉着自 己的货物到其他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这是历 史文献中所记载最早的商贸行为)。由于商族人频 繁地到各部族做交易,其他部族的人称他们为“商 人”。 • 后来,“商人”便成为做交易人的代称,他们所从 事的行业也被称为“商业”,这就是中华民族商人 商业最初的来源。正是基于此,王亥才被专家们论 证为中华民族经商第一人,尊称为“华商始祖”。
京杭大运河
悉尼歌剧院.海港大 桥
• 交通工具
• 1. 舟船 • 舟船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就原始的舟船就是独 木舟,从考古来看,我国独木舟起码有7000年的历 史了。另一种舟称为舫,早期的舫是用木板连接两 条船而成,后来逐渐演变,人们开始把方头、方尾、 平底、甲板宽阔的单体船称为舫。 • 2. 筏 • 筏的问世可能比独木舟还要早,是人类最早的水路 交通工具之一。筏的种类有竹筏、木筏和皮筏三种, 竹筏也称竹排,多用于长江以南多竹地区。木筏的 使用范围更为广泛,但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找不 到船只,为生产和生活临时制作,用过以后很快拆 散,称之为放排。皮筏多用羊皮或牛皮制作的,主 要流行在西北和西南地区。皮筏的交通运输,尤为 著名的是西北地区黄河上的皮筏。在兰州,乘羊皮 筏游览黄河胜景已成为了一项极受游客欢迎的节目。
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 1.博物馆方法 • 建立专门的交通博物馆,或在其他的博物馆 中收藏和展出交通物品,展示中国的交通民 俗及其历史发展的脉络。 • 2.旅游目的地法 • 以交通民俗旅游资源为主体建设旅游目的地。 如京杭大运河、长江三峡、丝绸之路、长城 关塞等。 • 3.单项旅游方法 • 开展以交通民俗的一种或几种为目的的旅游 活动。如赵州桥、卢沟桥等旅游,黄河皮筏, 乌苏里江桦皮船等旅游。
• 茶马古道探源
• 4.竞技旅游方法 • 目前开展比较多的项目是龙舟竞渡和赛马。 其中龙舟竞渡可以观赏,也可以参与;赛马 以观赏为主。 • 5.旅游工艺品法 • 在交通民俗中,很多民俗的内容和形式适合 开发旅游工艺品,如桥梁、车辆、舟船、动 物等等,都可以用各种材料制成工艺品。唐 三彩和各种船模都受到了旅游者的欢迎,就 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兵车行
• 杜甫 •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 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 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6、外交
• 汉张骞西行 • 郑和下西洋 • 马可波罗
三、陆地交通民俗
• 迄今为止,人类最古老而且仍是最普遍的交 通方式是步行。 • 对这一方式最初的文化改进就是路。 • 在以道路为起点的交通设施和以步行开始的 交通工具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中,人们在交 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陆 路交通民俗。
四、水路交通民俗
• 交通设施 • 1.水道 • 水道又称为航道或航线,按其形成过程,可分为天然水道和 人工水道;按其所处地理位臵,可以分为内河水道和海上水 道。在水道中,航运安全、使用频繁的水道,又被称为黄金 水道。 • 人工水道,是指人工开凿的,可以航运的河渠,通常称之为 运河。如战国时的邗(han)沟,鸿沟,秦代的灵渠,隋代的 大运河,元代的京杭大运河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人.工水道。 在人工水道中,还有另外一种类型,就是水库。 • 2. 其他交通设施 • 水路交通中还有很多其他设施和航运有密切的关系。 • 渡口一般设在没有桥梁的江河湖及海峡岸上,使用船只摆渡 行人、车辆和物资。历史上曾有很多著名的渡口。如长江的 瓜州渡,钱塘江的西兴渡,秦淮河的桃叶渡。 • 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出入和停泊、货物和 旅客集散的场所。港口按其所在位臵,可以分为内河港、海 岸港和河口港;按其用途,分为商港、军港、渔港、工业港 和避风港。现在进行旅游开发较多是,民俗风情较浓郁的港 口,主要是军港,渔港和避风港,已经开发的基本是海港。
• 相关链接 • “交通”的古代含义 • 《说文解字》解释说:“交,胫也”,指小 腿,即指行走中运动频率最高的部位;“通, 达也”。 “交通”相组,就是通过双腿的 运动而达及四方。
• 从其产生和流行的范围来说,交通民 俗具有地域性,交通设施、交通工具 和交通的信仰、禁忌等,在民间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地域环境。 • 北人乘马、南人乘船,马帮穿行在云 贵川的崇山峻岭中、驼队跋涉在西北 的沙漠上,黄河上漂着羊皮筏,乌苏 里江上行使着桦皮船,特定的地域环 境选择了不同的交通民俗。。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
交通工具
• 1.车辆 • 车辆是我国陆地交通中使用历史较长,范围最广的交通工具。 按车轮数量,可以分为独轮车、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等 等;按动力,可以分为人力车和畜力车;按车辆质地和结构, 可以分为有辐车、无辐车、木轮车、铁轮车、胶轮车等,按 车辕数量,可分为单辕车和双辕车。 • 2. 动物类交通工具 • 动物除了用于牵引车辆外,还可以单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 民间常用的动物主要有马、牛、骡、骆驼、牦牛、狗、羊等。 用马拉货物,组成马帮,曾流行于云贵川地区。沙漠之舟是 人们对骆驼的誉称。牦牛是藏族人在雪域高原上常用的交通 工具,可以骑乘,也可以栽物。 • 3. 其他交通工具 • 包括冰雪类交通工具和直接依附于人体的交通工具。使用于 冰雪路上的交通工具有狗或马拉的雪橇,是赫哲族人常用的 冬季交通工具,流行于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直接依附于人体 的交通工具,适用于以人载物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滑竿、 轿子等。
1、移民
• 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口分布情况差别大,所以,各朝各 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移民垦 殖活动。 • 分民间和官方两种。
– 民间如:北方的“闯关东”、“走西 口”; – 官方如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现代的 “三峡移民”也Hale Waihona Puke 一项浩大的移民工程。2、服役
• 统治阶级以发动战争或充实边防为理由,迫 使许多百姓或服兵役或从军服徭役(修建军 队建筑工事和运送粮草),因此服役也是古 代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 如陈胜吴广起义、孟姜女; • 如《汉书•食货志》记载百姓服劳役的情景: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 息。” • 杜甫的《兵车行》中对此也有反映。
二、古人出行的动因
• 传统农耕文化,使古人形成强烈的守家意识, 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有流浪的“癖好”, 所以他们把出行看成是不得已之事。 • 农工阶层为了服役要远行,士人为了求知博 取功名而出行,商贾为了赢利要外出经商, 而达官显贵乃至帝王要巡游,这一切都形成 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行旅文化。
• 移民、服役、游学、经商、 出巡构成了古人出行的几种重要原因。
五、交通民俗与旅游
• 交通民俗在现代旅游中的位臵,可以 从两个方面加以定义。
–首先,交通民俗可以和旅游交通相结合, 以传统的交通方式为现代旅游者提供交 通服务; –其次,交通民俗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 行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对旅游者有吸引 力的旅游景观。
• 旅游交通是一种为旅游者提供直接或间接交 通运输服务的社会经济活动。其基本功能是 向旅游者提供从居住地到目的地的空间位移, 是旅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之一。 • 在现代的旅游交通建设中,在不影响交通条 件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采用传统的民俗 形式,力争使交通本身就成为旅游景观,丰 富旅游者旅游途中的旅游感受。 • 当然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在短距离的旅游景 区内,交通与旅游要协调发展,就必须做到 “进得来”、“散得开”。
3、游学
• 古人读书讲求“学以致用”,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离家到京城其它地方游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科 举制度的实施,也使得各地的文人学士赴京赶考,博取功名, 以期中第后可以衣锦还乡。另外,在外游学也可结交天下名 士,可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 春秋战国:孔子团体旅游的创始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一坚韧,一进取,山水比德。 • 庄子:云将东游、雀跃而游、庄周梦蝶 • 苏秦、张仪、荆轲等纵横家和武士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旅游者。 • 魏晋:阮籍等七贤 • 南朝:谢灵运:游山玩水,山水诗 • 唐朝:李白、玄奘 • 宋代:苏轼 • 明代:徐霞客
交通设施
• • 1. 道路 道路是路的总称,因其大小、形式和用途,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形 成各种具有特色的民俗事象。 • 纤道是古代水上交通的陆路辅助设施,为纤夫提供拉纤的通道,这 种道路曾经存在于各地的水上交通线。 • 盘山道是民间创造出来的适合山地地形起伏较大的道路。盘山道的 形式,有石阶式的,也有平面式。狭窄的盘山道只能通过人或畜生, 宽阔的盘山道可以通行各式车辆。 • 冰雪道是冬季严寒的地区利用天然河道,或用冰雪人工修建的道路。 冰雪道可以通行滑板类交通工具,如雪橇、爬犁、冰床,也适合行 人使用冰鞋或滑雪板。 • 秦岭古栈道 • 2. 桥梁 •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是为了使道路跨越江河、湖泊、海峡、山 谷或人工建筑物所修建的建筑物。传统的桥梁,按其建筑材料,可 分为木桥、石桥、砖桥、铁锹、竹桥和藤桥;按其结构,可以分为 梁桥、拱桥、浮桥、索桥和吊桥。 • 3. 关塞 • 关塞是战争的产物,中国的历史留下了很多著名的关塞。通常情况 下,设于国境之内、城防完备的称关,设于边界险要处的军事据点 称为赛,现在统称为关。关塞大多设在崇山峻岭,大江大河之滨, 形势壮美,景色宜人,如长城沿线的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 丝绸之路上的玉门关、阳关等。众多的险关要塞,是中国交通民俗 文化最为独特的组成部分,很多都已成为了旅游胜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