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道德情感渗透于思品课中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处于首要地位,不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除完成其本学科的知识传授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任务。
如何寓德育教育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我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教书育人两不误。
坚持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教好书,努力提高学科教学成绩;一方面育好人,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现就我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我的做法。
一、首先把爱生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但热爱学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有许多实际内容和具体行动。
现在有的学生被称为“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思想表现差。
有不少学生成绩是很差的,但生源素质差,不是学生的错。
我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
由此,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寻找根源。
有人说好学生好的根源是相同的,而每个差生就有每个差生的根源,只有找到每个人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为了能对症下药,找学生个别谈心,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
平时留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
作到对他们细微的个性差别也有深刻的了解。
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动态、个人爱好等,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培养信心。
培养信心首先从信任开始,信任是最好的导师。
许多差生的根源,就是缺少信任。
他们往常所遭遇到的,除了批评、责备之外,还是责备、批评。
久而久之,这种批评就成了暗示和诱导,促使他们自暴自弃,甚至走向违纪违法的道路。
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信任才是最好的良药。
其次,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十几岁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即便是真正的双差生,他们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
作为教师,就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学好的信心。
第三、坚定信念,教育好一个学生,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中的情感教育更是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情感教育渗透的第一步。
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够接受老师的情感教育,并且愿意从心底去感受和理解老师所传递的情感。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关怀、理解、尊重学生的方式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依恋。
只有在这种良好的关系基础上,情感教育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渗透。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各种情感,比如爱、善良、责任、团结等。
老师还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影视、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情感。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注重情感教育的内容。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涉及到了爱、亲情、友情、责任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方面。
情感教育的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情感教育中产生共鸣,才会更加主动地接受和理解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还需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持续性。
情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上渗透。
应该重视德育课程的设置,增加情感教育的课时,让学生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进行情感疏导和情感引导,让学生不断地感受、体验和理解情感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能力,促使其健康发展、全面成长。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在于学校和教师能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和社交互动,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教师具备情感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
教师要了解情感教育的目标和原则,熟悉情感发展的规律和方法。
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能够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教师还应该关注自身情感教育的修养和素质,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情感教育的榜样。
学校应该为情感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
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亲情友爱、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建立健全的学生情感发展支持体系。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情感教育活动,如班级心理辅导、主题讲座、家庭教育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情感教育的平台和机会。
学校还应该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情感教育的教材、书籍和电子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促进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有效渗透。
教师可以运用情感渗透法,即通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音乐、影视等多种途径,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受教学内容的情感内涵。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情感分享等,促使学生在互动中增进情感理解和交流,不断培养和发展情感能力。
家庭教育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情感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班和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传授情感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情感问题。
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和满足,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品格和行为规范。
而情感教育则是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教育则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当明确情感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培养其正确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情感管理和情感调适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教育环境是学生情感培养的课堂,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积极因素,促进情感体验的健康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借助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情感的沟通和表达,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注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教育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知和认识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使情感教育情理并举,落到实处。
教育方法应当多样灵活,灵活运用情感教学的各种方式手段,通过讲述故事、进行情感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情感,提高学生自我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以及情感调控和情感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形成多方合力,真正做到全校一体化。
全校师生要齐心协力,形成浓厚的情感教育氛围。
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在校园建设和教学管理中注重情感教育,为情感教育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渗透道德情感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渗透道德情感教育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认为可以从贴近实际、让课堂走进生活;加强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引用经典案例,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播撒爱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四个方面在初中思想品德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渗透;道德情感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能够适应社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该门课程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工作关系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体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水平和效果,道德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对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目前,从笔者所调查的情况看,广西大多地区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学校不够重视,将思想品德课程边缘化,讲授此课程的专职教师较少,都是一些行政兼职的教师,导致教学效果不高,忽略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二是部分政治教师认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学来领会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忽略了教学的重要性;三是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很多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不重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仅限于教师的督促,自己无任何兴趣学习,部分教师只采取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无任何参与,因此学生觉得这门课程乏味;四是受传统观念支配,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与沟通。
部分教师把学生看成是需要完全服从的晚辈,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上课板着面孔,并没有真正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用心用情和学生交流相处。
二、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和促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会使教学具有更强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力。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应,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思想品德课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一、创设情感化课堂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对认识的积极影响,发掘课程内容的情感内涵,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
教师无激情的讲课,必然得到学生无激情的听讲;教师无真情的表达,必然得到学生无真情的反应。
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语言、神情、动作的传递中得到可亲、可信、可敬的情感信息,不能感受到教师的真情流露,那么,学生的情感就难以激发,师生间的情感也难以引起共鸣。
温家宝总理曾说:“政治课老师要有爱心,要有对生活深刻的感受,要用情感去融化学生们的心”。
胸中有爱心,教学有情感,教与学才会有高质量。
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充满激情的进行教学,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机地融进课堂之中,言之有情,声情并茂。
例如,我讲七年级(上)“毒品的诱惑”这一课题时,我就近舍远,讲述去年省公安厅在本镇均联村捣毁了一个制毒团伙这一大快人心的事件,并针对我校有少数男生在学校周边小店购买散烟的现象,要大家分组讨论:吸烟和吸毒有哪些危害?教师小结时,我用沉重的语气,非常严肃地告诫学生:“中学生吸烟,极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
戒毒专家警告——吸烟是吸毒者的预备军。
”说到吸烟和沾染毒品的青少年时,我流露出深切同情,并充分表达出自己愿与家庭、学校、社会一道积极帮助失足青少年的感情;对那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而对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经营者和制毒、贩毒者,深恶痛绝,表达出自己与这种人作不懈斗争的决心。
最后我提议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时,教室里传出了响亮的声音:“老师,我以后再也不吸烟,更不会吸毒。
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今社会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这促使我们更加注重提高德育实效。
而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全部德育工作中有着各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任务,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又是德育的主渠道,两者要相互渗透。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的灌输。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德育内容科学、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把德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1. 充分利用教材,科学地渗透德育现行的初中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和法律教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
因此,德育必须深刻剖析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
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性,这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关键。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显出来。
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
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要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并在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做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身处的社会精彩而新奇,充满着无限的情趣,但生活中也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正确地对待诱惑、利用诱惑,能使学生取得进步。
十三四岁的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花季,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虽然他们的思维水平日益在提高,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再加上社会经验的缺乏和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当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时,很容易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造成一些终生遗憾。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至关重要。
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情感智慧和情感修养的人。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地发展情感,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倡导尊重和理解。
尊重和理解是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应通过课程、教育活动和日常管理等多种途径,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尊重和理解的力量。
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理性表达感受和情感体验。
只有营造出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氛围,学校才能成为情感教育的温室,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情感教育是以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活动,如情感沟通、情感体验、情感故事、情感表演等,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情感体验到情感表达,不断提升情感智慧和情感修养。
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等特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感活动,引导学生全面、积极地发展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突出实践和引导。
情感教育是以实践引领和引导为主要方式的教育活动。
学校应注重情感教育的实践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感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愈发懂得人情世故,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做好情感引导工作,引领学生用心感知、用情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感,使情感教育的渗透实际生动、有力量。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学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学成功的思想品德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上更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然而情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靠硬性灌输便能完成的,它需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被学生接纳和内化的过程。
下面就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问题谈一些我的体会。
一、动之以情,以情激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两难:一是概念、观点较抽象、枯燥,与初中生年龄和心理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学生轻视思想品德课的学习。
所以,教师话语中不仅包含了科学的意义与内容,而且包含思想的情感色彩,只有热爱科学的人,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运用以情激学法。
1.情感沟通,以爱凝情我经常利用空闲时间深入自己所教的班级、宿舍,了解学生,与他们交朋友,对他们予以学习上、生活上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之心,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2.真情实话,以情诱学我给初一年级学生上第一节课时,首先在黑板写出“四有”二个字,然后问学生其含义是什么?当学生们说出它的内容时,我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们要知道,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逐渐确立,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接着我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如何努力学习、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英雄事迹;讲了雷锋努力读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立志成长,为祖国作贡献。
二、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1.潜心备课,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潜心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把握他们已有的情感体验,认真分析学生的情感需要,立足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
找准教材中最能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的关键点。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来提升其综合素质。
情感教育强调对学生情绪的观察、分析和调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和情感需求,培养他们正确处理情绪的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情感教育倡导以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面对生活,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善良、宽容等积极的情感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使他们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来促进其健康成长。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的良好互动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交经验,促进他们积极融入社会。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情感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情感智慧的提升。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让情感教育有效渗透并发挥作用呢?情感教育要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只有从情感入手,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使他们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产生共鸣。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要注重情感因素的考虑,将情感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使其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情感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其道德行为和思想品质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让他们能够真实、深刻地感受到不同情感的存在和作用。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处理情感的能力和艺术。
情感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
情感智慧是指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培养的辨别、理解、接受和调节情感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首先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情感对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增强对情感的认知。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调节能力,让他们学会适度表达情感、合理调整情感,并在情感冲突和困扰中保持良好心态。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尽可能让他们在情感的驱动下做出理性的选择,保持情感的稳定和平衡。
情感教育要与校本课程和校本活动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情感教育体系。
校本课程和校本活动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
可以开展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不同情感的震撼和冲击;可以组织情感表达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还可以组织情感讲座和情感故事会,让学生通过听取他人的故事和经历,感受和领悟情感的力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感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情感教育不仅涉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更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审美情感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关键。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至关重要。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从师生关系入手。
师生关系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促进和谐、关爱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关怀和引导,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情感教育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知、表达和情感交流。
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增强对美的情感认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他人的情感,并学会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表达内心的情感。
只有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够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在表达中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情感需求也各不相同。
教师需要通过关心学生、耐心倾听、细心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个案分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情感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感问题。
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够真正做到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还应该借助家校合作的力量,共同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
在学生的情感发展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家长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
小学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道德情感渗透
小学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道德情感渗透【摘要】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伴随。
“感情这个东西很重要,如果能激起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曾指出,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在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又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小学思品学科是一门说理性较强的课程,它的教学成功与否就要看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的程度,因为小学生的情感是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的感染而产生共鸣的。
因此深入探讨“情感”教学已成为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思品课道德情感渗透1.故事引路,激发情感。
思品课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在思品课中,我通常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
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
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少年儿童的道德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个请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
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没来,师生一阵失望。
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
然后,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让学生看书后讲明代的著名学者宋濂讲信用的两个小故事,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使学生产生情感的涟漪,激发了学生做一个讲信用的人的自觉性。
2.激情导路,情理交融。
思品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
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小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取决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
而思想品德课就是向学生序列化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一种潜藏于人的内心思想教育,它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人的品德虽不能像语、数那样用百分准确地衡量出来,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反映出内心活动。
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
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
那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呢?一、以情育情,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人们利用自己所认识和掌握的道德规范去衡量别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态度体验被称为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在形成人的品德结构的和发展中起着非常的作用,并对提高道德认知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是联结“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对道德行为也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高效课堂、有效课堂的重要方面。
高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当以促进小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地、协调地发展,以获得课堂教学整体的高效、有效为目的,力求体现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价值。
二、以境育情,激发道德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自主乐学的情绪,从心态上解放学生思品课教师要敢于把学生从传统的“做听话守规矩的好孩子”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在保证身体健康发育、举止规范文雅的前提下,创设“三多”的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愿学、乐学。
其一,多设计学生自由活动的环节。
如《待人有礼貌》一课,教师不宜多讲,让学生在自主表演、相互评价中学习待人接物的一些基本礼节,从中懂得待人处事要文明、要礼貌的规范要求。
其二,多采用激励措施。
如课堂上多使用“你真勇敢”“你真棒”“你真聪明”等激励性语言或发“小红花”“小金杯”“大拇指”“小标兵”等正面激励措施,让学生愿说、敢说、敢做、乐学。
其三,多给学生自我表现机会。
如学生发言可变举手点名式为不举手的自由式,有些行为规范可由语言表述式改为动作演示式等,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受身心约束,有更多的自由发表见解、表现自我的机会。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而情感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的方式和方法。
情感教育能够通过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渗透。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情感体验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物的情感经历,领悟情感变化对于人的成长和行为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讨论、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情感教育主题的活动,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情感教育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的机会。
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布置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塑造健康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健康成长。
家长也可以成为情感教育的传播者和推动者。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活动、亲子沟通、家庭氛围营造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和爱意,增强孩子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家长还可以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培养孩子的情感品质,共同推动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情感教育课程等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情感教育渗透。
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对学生进行情感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情感困扰和压力,增强情感调适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情感教育课程,系统性地教授情感管理技巧、情感情绪调适方法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教育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思想的重要途径,而情感教育则是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感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善、美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和形式,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体味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使他们对人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班会活动中,可以通过播放优秀电影、分享优秀读物、举办诗歌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优秀情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中深化对生活的理解,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情感品质和综合素质。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与善的品质。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对正能量的引导和培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爱心、善良、宽容、诚实、正直等美德品质,使他们具有感恩、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品格。
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让他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善良。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情感修养,使他们在情感层面拥有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情操。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使他们在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上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可以通过美术、音乐、体育、手工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在情感、智力、审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情感品质。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首先需要教师注重学生情感发展的识别和引导。
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情感敏感度,及时了解学生情感状态,关注学生的生活、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扶持和关爱。
同时,教师应该创造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状态,鼓励学生互相关心、支持、尊重和理解。
其次,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和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情感。
教师还需利用故事、诗歌、音乐等多种文艺手段,通过艺术表达、情感共鸣等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反应和体验,增强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锻炼情感自控、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美好。
最后,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教师注重学生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
情感教育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和发展潜力。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让学生培养自我情感管理和情感成熟的素养。
教师还应该促进学生的思想开阔、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成长和收获。
总之,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职责的具体体现。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识别和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多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情感素养,关注学生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使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更有效果的作用,让学生不仅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更成为有情感、有品质的人。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个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单薄。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情感教育日趋重要。
而在教育领域中,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周围事物,感知自己、感悟自己的内在世界,发展个性、形成健康人格和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
情感教育摆脱了教科书的束缚,不再仅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追求对内心世界的启迪和开发。
只有让学生发现、感受、知晓自己的情感和需要,从中认识自己、调节自己,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
第一,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启发者和建议者。
在交流中,老师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提供专业、及时、恰当的帮助。
同时,在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更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形象和言行来影响和指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第二,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情感。
学生是情感教育的实施对象。
学校和老师应该通过课堂、班会、家长会等教育形式,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也能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
老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自我的表达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情感认知能力。
情感认知能力是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了解、认识自己的情感特点与需要,才能发展出健康的情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情感认知能力,通过家庭作业、思考题、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不断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特点与需要,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感。
第四,注重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感品格。
情感品格是指一个人在情感教育过程中的道德品质,是学生情感教育中应该培养的最终目标。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在思想品德课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和关注学生人品的培育,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久而久之,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的情感又对学习产生反作用。
思品课教学中的情绪教育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思品课教材内容新颖活泼、可读性强、语言流畅、图文并茂的特点,积极诗化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1.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就“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1.2 有利于学生领悟思想品德的精神实质。
初中生随着生活范围逐渐扩大,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也日益增多。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树立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以自身积极的情感创造性地去工作,通过课程真正赋予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德育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因此作为德育核心和主渠道之一的思想政治课,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思想品德教学由于其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所以在学校的德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德育成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上如何有效把德育渗透其中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迎接新时代挑战,与时俱进。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个人主义思想泛滥。
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中,“集体”的概念是非常淡薄的。
他们行动的准则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活动不愿参加,而愿一两个人独处;公益的事务不愿意承担,而只顾自己的事情;旁人的权益可以不顾,而自己的利益不能受到丝毫的损害等等。
在这些青年学生的脑海里唯有自己而无他人,更无集体。
其次是道德理想观念淡漠。
他们对中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主流道德要求,诸如公而忘私、为人民服务、敬业奉献、宽厚仁德等正面价值观念,表现冷漠和疏离;对社会理想、国家前途、人类未来以及个人信念等重大人生课题更是不屑一顾。
在他们看来,“以天下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振兴而努力奋斗”等,均是远离现实的空中楼阁,是空洞的说教。
第三是重利轻义现象严重。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利、义的关系是非常明晰的。
重义轻利本应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现今重利轻义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
为了一些小事,同伴间可以反目为仇的有之,为了一点小利,牺牲别人利益的有之,更有甚者,为了获取一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而采取卑劣的手段的亦有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将道德情感渗透于思品课中
发表时间:2014-02-21T10:58:38.3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7期供稿作者:张红林[导读] 思品课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
张红林陕西省富县深圳康佳希望小学727500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思品学科是一门说理性较强的课程,它的教学成功与否就要看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的程度,因为小学生的情感是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的感染而产生共鸣的。
于是,我深入探讨并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来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了大胆地尝试。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故事引路,激发情感
思品课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在思品课中,我通常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
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
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少年儿童的道德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则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
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没来,师生一阵失望。
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
然后,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让学生看书后讲明代的著名学者宋濂讲信用的两个小故事,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学生产生情感的涟漪,激发了学生做一个讲信用的人的自觉性。
二、激情导路,情理交融
思品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
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入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对于李芳错误这一部分,我紧紧抓住其心情变化为线索,带领学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错误的思想基础,紧接着扣住李芳的内心活动,要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李芳的内心情感及思想活动,最后渲染李芳承认错误后受到大家的赞扬的情景。
学生边分析、边体会,最终发出了“承认错误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结论,真可谓水到渠成,至今还使学生记忆犹新。
思品课中,学文是手段,激情是载体,导行才是目的。
如何把握好导行这一“落脚点”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除了考虑课堂情感的延续处,感情的内化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我总是顺势而为,重视导行与学文的有机衔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事例(包括想和做练习)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
例如《在不隐瞒错误》教学中,学生对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有一定认识后,我考虑补充了如何对待同学错误的练习,同样把它设置在文中李芳的班上,利用前面铺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怎样才能做到不隐瞒错误这一正确观点。
三、拓展延伸,以情育人
在思品教学中,注意“抓纲务本”,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课文内、外的联想分析,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
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在处理教材“李芳回到家里,心情乱极了”一节时,我提出了“请同学们帮李芳分析一下,此时她可能面临着哪几种选择,后果怎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高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这为后文李芳做出唯一正确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另外采用“小主持人”的教学方式效果也很好。
学生自由地通过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作为小主持人自身,拥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动力,都促使学生尽其所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实践证明,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思品课创造教育的实施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实施情感教育,教师的自身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将“情”字渗透到自己的品行举止当中,能使原本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更能贴近学生,易于学生接受。
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爱的教育,品德的启迪。
总之,在小学思品课中运用“情感”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我们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欢乐中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了思品课的教学实效。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与学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心与心的情感启迪,注重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注重教学过程中情的渗透,学生才会在心灵的体验中,思想的顿悟中,情感的共鸣中,达理而通情,知理而动情,自觉长久地做到知行统一,形成理想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
只有这样,在思品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道德教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