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答司马谏议书练习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29课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 语文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答司马谏议书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强聒.(ɡuā)卤莽.(mǎnɡ)见恕.(shù)辟.邪(pì)B.拒谏.(qiān) 汹.汹(xiōnɡ) 盘庚.(ɡēnɡ)膏.泽(ɡāo)C.不恤.(xù) 怨谤.(bànɡ) 利弊.(bì) 会晤.(wù)D.胥.怨(xù)儒.生(rú) 挑衅.(xìn)怨诽.(fěi)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游处..相好( )(2)虽欲强聒..( )(3)冀.君实( )(4)人习于苟且..( )(5)故略.上报( )(6)不任..区区向往(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1)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通,释为:(2)于反复不宜卤莽通,释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义.(1)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古义: 今义:(2)故今具道所以..古义: 今义:(3)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5. 翻译下列句子。
(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2)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6。
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是朝(人名),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是“ "之一;题目中的“司马谏议”指的是。
【高中语文】《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课内1.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太宗”是皇帝的庙号,开国第二位君主大都以此称呼,而开国帝王则用“太祖、高祖”这些庙号。
B.“举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与“函谷举”(《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相同。
C.《六国论》第三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D.《答司马谏议书》中“以授之于有司”中的“有司”与《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的“有司”意义相同。
2.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李愿归盘谷序》是一篇送友人归隐的赠序。
写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融铺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兼有辞赋、骈体、散文之美。
B.《秋声赋》多处运用比喻,使无形、无色的秋声,成为可听、可见、可感的自然现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C.《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书信体的政论文。
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表达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D.《六国论》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极度同情。
二、情景默写三、文言文阅读也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含义相同。
B.肆,文中指“任意妄为”“恣意而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含义不同。
C.乡党,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世以“乡党”泛指乡里。
D.陟,文中是“提拔、晋升”的意思,与《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含义相同。
(完整word版)《答司马谏议书》练习题
《答司马谏议书》1、给下边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强聒()壬人()度义()重念()怨诽().....2、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义。
与君实游处议事每不合固前知其这样....不恤国事无由会见于频频不宜鲁莽.....3、翻译以下句子。
(1)故今具道因此,冀君实或见恕也。
(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二、阅读第三段: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医生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卖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医生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尔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天当全部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1、用“‖”把文段分为三层。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同样的一组是()。
A盘庚之迁不任区区神往之至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尔后动C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以膏泽斯民D不恤国事今天当全部不事事3、文段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王安石作为政治家的胆略?试作剖析。
4、为了加强批判的力度,作者举了“___________ ”的史实,结尾又连用两个___________复句,措辞委宛而果断。
5、文中提到的盘庚,是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举盘庚迁殷的例子,作用是。
三、内容剖析:1、第 1 段:交代写信的。
2、第2段:针对信中指责自己的,逐个加以辩驳。
3、第 3段:剖析对新法恼恨、诋毁的,并表示对士医生等守旧思想的不满。
4、第 4 段:书信惯例的语,使全文构造。
5、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态度。
6、王安石为何要写这封书信?7、“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答案:一、 1(略)2( 1)交往共事;( 2)经常;(3)原来;( 4)考;( 5)没有原由、没有时机;(6)信来往 3(1)因此在明我做的原由,希望您或会原我。
(2)原来人要争的,主假如名和是否是符合的,名和获得澄清,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理解了。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15-2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安石:无私交才显王道王安石(1021~1086年)个性名片: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奈何“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人物简介: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唐宋八大家之心为民力主改革,可惜天未亮,他起得太早。
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难得立身处世一回,借着牡丹花开,风雅地置办了酒宴,请来同事小聚。
作为主家,包公周全地一一请酒。
平日里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碍于情面,勉力喝了几杯。
轮到王安石时,包公嘴皮子都磨破了,一张黑脸都急白了,执拗的王安石仍岿然不动。
最后,暴脾气的包公没脾气了,只得放弃。
此时的王安石,已至中年,并在官场浸泡二十余载,依然做不到官场上那种客套又俗套的应酬——酒肉吃进肚里,朋友挂在嘴上。
他的人生信条简单得可怕,你走天桥,我走地下道,无私交才是王道。
碰王安石钉子的,不独有实力派的包公,还有权力派的仁宗。
按照帝国的规定,凡进士高第者,为官一任即三年后,便可回京述职,留在皇帝身边。
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提拔方式,有宋一代,一直被视为仕途发达的最佳捷径,他人没有条件也想创造条件地上,王安石却一再矫情地拒绝,拿仁宗签发的入京圣旨当白纸。
一来二去,连钦差都习惯了他的躲猫猫,直接把圣旨送到家门这一次,王安石竟然极富想象力地躲进了茅房。
钦差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
得知消息的王安石从茅房里跳出来,抓起圣旨一路狂奔,硬生生将圣旨还了回去。
情商如此低下,又如此不识抬举,王安石的前途,本该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但1069年,政坛却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
他像一颗大彗星,拖着长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啸而来,官拜参知政事(宰相职),权倾朝野,政界为之变色。
没办法,他情商低自有低的活法,让别人无话可说。
当年,20岁的他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开封,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
第二年,科举应试之日,王安石的锦绣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为状元卷子。
【高中语文】《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果古文中的人物能建立朋友圈,且不考虑年代差异,王安石将《答司马谏议书》发在朋友圈后,列表里最有可能....给他点赞的是()A.子路B.郭橐驼C.庖丁D.魏征2.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王侯或太子的尊称。
“殿”即宫殿,“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
汉代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称太子、侯王为殿下。
B.豫游,出游,游乐。
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
C.《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指代收信对象的姓氏,“谏议”是官职的意思,“书”提示了文体是“书信”。
D.有司,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主管部门的官吏。
3.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官职名称的一项是A.答司马谏议书B.上枢密韩太尉书C.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D.司马迁,曾任太史令,故称其为太史公二、小阅读-课内4.《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引“盘庚之迁”的例子有什么作用?5.通读《答司马谏议书》,说说作者为什么写这封书信?新法的实施遭到了反对,王安石的态度是什么?6.下面对《答司马谏议书》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在本文中,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B.王安石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
C.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D.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三、情景默写四、小阅读-课外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上海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答司马谏议书(练习版)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练习版)【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
2.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重点难点】1.重点: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课文提示】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
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
《答司马谏议书》文题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
2.作者王安石,宋朝文学家、政治家。
王安石当政时,推行变法。
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的滚滚硝烟。
【正音正字】怨谤.()难.壬人()胥.怨()盘庚()会晤.()【阅读课文】1.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2.实施变法时,出现了什么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3.“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课文简析】王安石任宰相时,为了抑制豪强势力的膨胀,增强国力,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变法的措施,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司马光是其代表,三次写信给王安石,攻击变法,要求恢复旧制。
本文就是王安石给司马光及其同党的答复。
本文是以书信形式写成的驳论。
文章列举司马光的种种责难,然后针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责难,作者先逐点驳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这样,有理有据有节,而“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成为无中生有,司马光的论点失去了成立的基础。
王安石进一步批驳,他没有否认“天下怨谤”。
他认为“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顺水推舟地指出“上乃欲变此”;再列举“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学生版《答司马谏议书》预习作业
龙岩四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学科校本作业(15)年级:高一班级:姓名:建议完成时间: 60 分钟 2023 年 4 月 25 日练习主题:《答司马谏议书》预习作业(第1段)某启..①:昨日蒙教②,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③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⑥重念蒙君实..多异故也④。
(⑤译)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⑧第1段:①某:启:②蒙教:,本文指③窃.以为:窃:。
从语言得体上说是。
君实是司马光的。
古人写信称对方的字以示。
游处:,本文指④每:。
所操之术:⑤译:⑥强聒:聒(拼音)。
指见察:略:上报:古义指,今义指。
辨:,。
⑦重念:视遇厚:视遇:反覆:古义指,今义指卤莽:其中通假字是“”通“”,。
⑧具:,。
所以:冀:(拼音),解释为。
见恕:句⑧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第2段)盖.儒者所争,①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②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③。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征利;..生事;⑤为天下理财,不为..侵官;④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⑥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⑦(第2段)①盖:词,解释为。
所争:以为:②尤:名实:得:③所以:见教:以为:以致:古义指。
今义指。
怨谤: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译:④以谓:议法度:有司:“修之于朝廷”是(特殊句式),请在句中标注特殊句式的符号。
⑤举:本句成语是,解释为。
⑥辟邪说:难壬人:难:(拼音),解释为壬人:即,指⑦固:前知:“至于怨诽之多”是(特殊句式),译为以:③以致:④以:⑤以:句④⑤⑥中句式“……,不为……;……,不为……;……,不为……;……,不为……;”翻译为。
15.2《答司马谏议书》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2《答司马谏议书》练习一、文言文阅读A.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B.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C.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D.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日蒙教”中的“蒙”,敬辞,承蒙。
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字与此含义相同。
B.“举先王之政”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C.“初,光素与王安石厚”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
D.“诚能罢制置条例司”与“必竭诚以待下”。
(《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逐一作了反驳,事理充足,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B.文本二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虽不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如果让他处在高位,他就会成为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的一面旗帜。
C.文本二中宋神宗之所以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而且当时王安石称疾不出。
D.司马光拒绝接受宋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看重的不是自己官职的高低和俸禄的多少,而是朝廷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课本中其它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文本二中司马光分析了青苗法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述怀·出关(唐)魏征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8单元 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必备知识基础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B.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念D.度.义而后动度:考虑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见”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C.于是入朝见.威王D.项伯即入见.沛公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B.籍.吏民,封府库C.范增数目.项王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议事每不合②吾尝终日而思矣B.{①以授之于有司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①则某知罪矣②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5.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举先王之政6.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文中“书”即上书,一般是给君主进呈书面意见或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B.某启,古人书信格式,即在正文开头称“某启”或“敬启者”,“启”表示写信的人向对方表白启告。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先王,是已经去世的君主。
“先”一般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父”。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后,指出“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他以“, ”两句表明自己的行事准则,彰显了一代改革家的刚决精神。
(2)《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的两句是“, ”。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 ”两句书信套语,表示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2021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实词。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2).虽欲强聒(3).举先王之政(4).辟邪说,难壬人(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6).胥怨者民也(7).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8).度义而后动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冀君实或见恕也(2).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4).欲出力助上以抗之(5).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6).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及含义。
(1).故略上报(2).以兴利除弊(3).同俗自媚于众为善(4).以膏泽斯民(5).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古今义。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2).于反复不宜卤莽(3).不任区区向往之至5.指出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类型并作出解释。
(1).终必不蒙见察(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4).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4).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6.下列句子全都属于文中所述的人们对变法的反应的一项是( )①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②以致天下怨谤也③怨诽之多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⑤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⑤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提到,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B.面对保守派的指责,王安石最初无心辩解,就没有回复。
后来想到不可鲁莽失礼,才写了本文,表达了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
C.王安石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变法的坚决态度。
D.本文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礼书。
8.阅读下面的内容,分条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答司马谏议书一、简答题。
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答案】借此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
2.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答案】则固前知其如此也3.文中哪几句话表明了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态度?【答案】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二、选择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某启:昨日蒙教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作者自称B.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做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正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D.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本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稳固2.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
B.“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
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这一一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
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与司马光见面的歉意。
3.下列各句不属于王安石变法的一项是(A )A.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辟邪说,难壬人D.为天下理财4.对本文的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 )A.第一段是向对方解说上次回信简短而这次又“具道所以”的原因。
B.第二段是取守势,针对司马光来信的指责进行辩驳。
先高屋建瓴地确立了一条双方均应遵循的议事原则:名实相符。
C.第三段转守为攻,批评当时保守势力的流弊,表明自己将大有作为。
D.第四段以自谦结尾,不失赠答之礼。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项是(D )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C.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答司马谏议书》练习 (新
《答司马谏议书》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强聒.()怨谤.()度.义()辟.邪说()壬.人()重.念()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2)虽欲强聒.()(3)冀.君实或见恕也()(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5)故略.上报()(6)不任.区区向往之至()3.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于反复不宜卤莽古义:今义:(2)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古义:今义:4.翻译下列句子。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5.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6.填空。
本文出自《》,作者,(朝)家、家、家,之一,他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被列宁称为“”。
他的诗《泊船瓜洲》中有著名的炼字名句:“,。
”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清晨,我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由重重的山与浓浓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
晨光在感觉不只停留在视觉上。
①原来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黄金的光影②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③那看来沉郁的山景,突然被翡翠染绿了④草叶间的露珠,显现七彩虹的光泽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附:参考答案1.guō bàng duó pì rén chóng2.(1)交往共事(2)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3)希望(4)得过且过(5)简略(6)不胜3.(1)书信往来。
一遍又一遍,指多次重复。
(2)本来。
多指结实、牢固。
4.(1)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2)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5.(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答司马谏议书》分段练习(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分段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第一段一、挖空训练某启( ):昨日蒙( )教,窃以为( )与君实游处( )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 )察,故略上报( ),不复一一自辨( )。
重念蒙君实视遇( )厚,于反覆( )不宜卤莽( ),故今具( )道所以( ),冀( )君实或见( )恕也。
二、默写: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 ,。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开篇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开篇中说道,因和司马光政见不同,恐怕多作解释也不被理解,因此针对司马光反对变法的书信上次只是简略地写了回信。
但是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次详细说明变法的缘由,希望司马光原谅自己。
第二段一、挖空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 )见( )教者,以为(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 )致天下怨谤( )也。
某则( )以谓(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不为侵官;举( )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 )邪说,难( )壬人( ),不为拒谏。
至于( )怨诽之多,则固( )前知其如此也。
二、默写:1、《答司马谏议书》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
3、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课后练习 (含解析)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
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
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
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
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上览而置之。
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些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文本二: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第1页/总23页敢知。
2024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分层练习)解析版
15.2答司马谏议书分层练习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缘故B.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指责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虑,考虑D.度.义而后动度:计划【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
“度”,考虑。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终必不蒙见.察或见恕也B.廊腰缦.回缦.立远视C.族.秦者秦也谁得而族.灭也D.举.先王之政函谷举.【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见:表被动/用在动词前,表示施动者对自己怎么样,翻译成“我”。
B.缦:萦绕/久,长时间(站立)。
C.族:名词作动词,灭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D.举:施行/攻占,这里指被攻占。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盘盘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故今具道所以..见教者..今君实所以C.以.兴利除弊欲出力助上以.抗之D.不为.侵官为.天下理财【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语气助词,无实意。
B.所以:……的理由,……缘故/用来……的。
C.以:目的连词,来/目的连词,来。
D.为:是/介词,替。
故选C。
4.下列加点字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董.之以严刑(督查)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体)B.③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光大)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坚固)C.⑤何必劳.神苦思(使……劳累)⑥役聪明..之耳目(聪慧)D.⑦故今具.道所以(详细地)⑧辟邪说,难.壬人(排斥)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答案】D【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语文版同步练习:6.17 答司马谏议书(含答案)
第17课答司马谏议书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游处:交游相处,交往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加强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膏泽:施加恩泽答案 C解析强:勉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度义而后动A.一夜飞度.镜湖月B.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C.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D.因自度.其曲答案 B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估量、考虑”之义。
A项渡过。
C项量长短。
D项写。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故略上报..B.于反覆..不宜卤莽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答案 D解析D项生事:制造事端。
A项古义:写回信。
B项古义:书信往来。
C项古义:不同寻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B.籍.吏民,封府库C.范增数目.项王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答案 D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D项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举先王之政答案 D解析A、B、C三项为介宾后置句。
D项为陈述句。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注]王安石、字介甫。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光独A知其不B然C介甫固大贤D其失在于用心E太过F自信G太厚而已。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国,治理国家,“治”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中“治”含义不同。
A.王安石明知会遭受众人怨恨非议,依然力行改革,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魄力和改革家的远见卓识。
B.面对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汹汹言论,王安石借用盘庚迁都的史实表明自己不怕非议坚持改革的决心。
C.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智慧和德行超出了一般人,使得世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他,最终必然导致变法失败。
D.王安石与司马光所持政见不同,以书信往来展开辩驳,但言辞恳切,只谈公事,不泄私愤,展现两人坦荡的胸襟。
B.往往暴得美官,暴,损害意,与“暴殄天物”中“暴”含义相同。
C.使,连词,假使,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中“使”含义相同。
D.见教,指教我,此处“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中“见”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认为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推行新法百害而无一利,只是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
1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材料一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答司马谏议书练习学生版
..答司马谏议书)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游处:交游相处,交往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B..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加强C.虽欲强.斯民膏泽:施加恩泽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2 例:度义而后动镜湖月A.一夜飞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B.相如度.长絜大,比权量力C.与陈涉度.其曲D.因自度.)(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故略上报A..不宜卤莽B.于反覆..之观,常在于险远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征利、拒谏D.以为侵官、生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A..籍吏民,封府库B..范增数目项王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5.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A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 .举先王之政D).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 故:原因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B..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虑,忧虑C..度义而后动度:估量,考虑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7 .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
A .本文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了不满。
B .本文引用了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
C .本文作者批驳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但又注意分寸,既表明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
D)(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故:原因.所操之术多异故A也.道:说.故今具道B所以. C.辟辟:批驳邪说,难壬人.;...D.则非某之所敢知知:明白.).下面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9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天下理财为??..?? B.A. 社稷之臣也不为征利是??..欲出力助上以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抗之度??..?? C.D.在位久子,择师而教之如君实责我以爱其??..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致天下怨谤也 B.于反复不宜卤莽....D.以为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11.下列句子编为四项,全都属于作者变法的反应的一项是⑤未能助上大有①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②以致天下怨谤也③怨诽之多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⑥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为,以膏泽斯民A.①③⑤ B.②③④ D .②⑤⑥ C.①③⑥).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12 (.在本文中,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A 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
..相好之日久游处:交游相处,交往
B.重念蒙君实视遇
..厚视遇:看待
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加强
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
..斯民膏泽:施加恩泽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度义而后动
A.一夜飞度.镜湖月
B.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C.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D.因自度.其曲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故略上报
..
B.于反覆
..不宜卤莽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
D.以为侵官、生事
..、征利、拒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B.籍.吏民,封府库
C.范增数目.项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5.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举先王之政
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
B.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
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虑,忧虑
D.度.义而后动度:估量,考虑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
B.本文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了不满。
C.本文引用了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
D.本文作者批驳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但又注意分寸,既表明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
B.故今具道.所以道:说
C.辟.邪说,难壬人辟:批驳
D .则非某之所敢知.
知:明白
9.下面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为.
天下理财不为.
征利
B.⎩⎨⎧
是.
而不见可悔故也是.
社稷之臣也
C.⎩⎨⎧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
度爱其.
子,择师而教之
D.⎩⎨⎧
欲出力助上以.
抗之如君实责我以.
在位久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致..
天下怨谤也 B .于反复..
不宜卤莽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 .以为..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11.下列句子编为四项,全都属于作者变法的反应的一项是 ( )
①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②以致天下怨谤也 ③怨诽之多 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⑤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⑥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12.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在本文中,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B .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开始不屑于辩解,就没有回复。
后来想到不可鲁莽失礼,才写了本文,表达了一种坚持改革的信心。
C .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
D .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