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分布、地下水运动,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学科。
而地质学则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结构、形态、地质变化和地球历史的学科。
两者都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地球资源和环境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水文学和地质学的专业知识点,对这两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水文学的概念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分布、地下水运动,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学科。
水文学主要包括水文观测、水文数据处理和水文模拟等内容。
2.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和蒸散发等过程。
水文循环是水资源形成、分布和转移的基础。
3.水文观测水文观测是指对水文要素如降水、蒸发、流量等进行实测和记录的过程。
水文观测是研究水文循环的基础。
4.地下水运动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的水,地下水运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过程。
地下水运动是水文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5.水文模拟水文模拟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对水文循环、地下水运动等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水文模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灾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
二、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地质学的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结构、形态、地质变化和地球历史的学科。
地质学主要包括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等内容。
2.地球结构地球结构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层次结构。
地球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地球结构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是指地球表层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和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活动和地貌演变等过程。
4.地层和地质年代地层是指地球表层的地质岩层序列,地质年代是指地球历史的时间序列。
地层与地质年代是地质学研究地球历史和演化的重要依据。
5.资源地质学资源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资源形成、分布和开发利用的学科。
主要包括矿床成因、石油地质、矿产勘探和资源评价等内容。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 (1)-文档资料
绪言
9 水文地质学(hydrogeology) 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 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及其合理利 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 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 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 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 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 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如环境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资源管理、同位素水文地质 学等。
2019年1月
绪言
2). 水文学研究内容
水文学研究自然界中水体形成、时空分布、循环 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为人类防治洪涝灾害,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从给水排水 工程和环境工程的角度来看,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 的规模日益扩大,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明显增 强,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干扰了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改变着各个水体的性质。水情预测与水灾防治,水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都是实施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 用和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已成为现代水 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019年1月
绪言
5、水文地质学相关学科 地下水动力学、 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 矿床水 文地质学、农业水文地质学、区域水文地质学、古水文地质学 以地质学为基础,同时又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 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工程地质学 是与水文地质学是同时相应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者有不少内容 相互交叉。 地下水积极参与水文循环,一个地区水循环的强度与频率,往 往决定着地下水的补给状况。因此,水文地质学与水文学、气 象学、气候学有密切关系,水文学的许多方法也可应用于水文 地质学。地下水运动的研究,是以水力学、流体力学理论为基 础的,并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
水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1 绪论1、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科学2、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下水与周围环境(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下,其水质、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造福于人类。
§2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1、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2、地质循环是地球浅部层圈和深部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3、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是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有绝对温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等多种表示方法。
4、绝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中的水汽含量,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用重量表示时,符号记为m,单位为g/m3;用压力表示时,符号记为e,为空气中所含水汽分压,相当于水银柱高度的mm数或mba(1mba=102Pa),表示空气中水分的不饱和程度。
5、相对湿度: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值,亦即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数值上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即r(%)=e/E×100%=m/M×100%式中,f为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表示实际水汽压,单位为毫米隶柱;E为饱和水汽压、(同一温度下,水汽压的最大值)。
6、蒸发:是指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亦即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而变成气态的过程或现象。
7、径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现象。
为水流的重要环节和水均衡的基本因素。
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8、水系是指汇流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所构成的地表径流系统。
9、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面积,亦即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水岭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10、分水线(分水岭)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完整版)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重点
(完整版)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重点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4查明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现场)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室内分析、鉴定、模拟试验和实验。
1)遥感技术(2)同位素技术(3)GIS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1)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奠定基2)任务:查明区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3)调查方法的特点: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划界,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
1)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水某方面研究提2)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提供工程项目设3)调查方法的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
调查范围可大可小,并且可在大范除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分阶段进行。
我国不同部门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段冶金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建设部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JJ16-86 地矿部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44-86资源调查阶段规划阶段前期论证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初勘阶段详查阶段详勘阶段详勘阶段勘探阶段开采阶段开采阶段开采阶段1.一般要分阶段进行;2.要采用综合手段进行:3.要按一定程序进行:4.要参5.要加强综合分析研究工作; 6.必须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
水文地质学第一章至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研究对象: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以及人活动相互作用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研究内容:1)地下水的形成、埋藏、赋存、分布;2)地下水的运动;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4)物理化学性质、成份及形成原因;5)地下水的起源、循环、转化规律。
3.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1、地下水水位变动破坏原有的岩土与地下水的力学平衡系统,以及产生的各种效应。
最典型的是斜坡稳定问题。
2.土壤盐渍化。
3、矿坑涌水、充水问题。
4、土壤盐渍化或沼泽化等导致的农业生产问题。
5.沙漠化、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逐年增加。
6、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问题河湖萎缩、干涸、水质遭受严重污染。
7、地下水水资源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4,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用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地下水是重要的液体矿产和矿水资源;3、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介质和能源;4、是有效的找矿标志,预报地震的手段;5、是地下矿坑和地下工程突水的重要因素;6、地下水是有些工程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润滑作用;侵蚀作用。
7、地下水是破坏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8、地下水是某些地方性疾病的致病原因;9、地下水引起的公害: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1 地球上的水存在空间:浅部层圈水,深部层圈水。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构成的系统中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两类。
(水在循环过程中与地球表面圈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水资源、生态与环境、水旱灾害等都与水循环有关。
)地质循环图示与图解1—来自地幔岩的初生水;2—返回地幔的水;3—岩石重结晶脱出水(再生水);4—沉积成岩时排出的水5—和沉积物一起形成的埋藏水;6—与热重力和化学对流有关的地内循环7—蒸发和降水(小循环);8—蒸发和降水(大循环);9—地下径流;10—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04-5 学时:50 学分:2.5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水文学及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阐述地下水形成、赋存和运动的一般规律,目的是建立起水文地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地下水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课程内容是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框架。
通过《水文地质学基础》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地下水赋存空间的特征,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运动机制与规律,地下水物理化学成分的基础理论,地下水系统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以及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等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分析与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基本内容1. 序言:了解课程研究内容和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掌握地下水功能。
2. 自然界的水循环:了解地球上的水与量的分布,简介我国的水循环状况与水量分布特征;掌握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概念。
3. 岩石中的空隙:掌握岩土中空隙的三种类型孔隙、裂隙和溶穴;重点掌握孔隙的大小、多少(空隙率)的表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空隙的特征与他们之间的差异。
4. 空隙中的水与水理性质:掌握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了解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的特点;重点掌握岩土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的概念和他们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了解容水度、含水量、透水性的概念。
5. 地下水的赋存与分类:掌握包气带与饱水带,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的定义,地下含水系统的概念;了解地下水划分依据与划分类型;掌握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的概念、划分与表示方法,以及其相互转化条件。
6. 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重点掌握达西定律及其表示方法,并理解渗透流速、过水断面、水力梯度、渗透系数的概念和物理含义;掌握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定性流网的绘制方法,学习流网在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水文地质学基础》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水文地质学基础》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地表水环境地表水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江河、运河及渠道)、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
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水污染当量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
控制单元综合考虑水体、汇水范围和控制断面三要素而划定的水环境空间管控单元。
生态流量满足河流、湖库生态保护要求、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流量(水位)与过程。
安全余量考虑污染负荷和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为保障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安全而预留的负荷量。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地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造等条件的总称。
包气带地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区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
地下水排泄区含水层的地下水向外部排泄的范围。
地下水径流区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流经范围。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进入输水管网送达用户的且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不小于1 000人)的现用备用和规划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小于一定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小于1 000人)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
地下水环境现状值建设项目实施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值。
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调查评价区内有历史记录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调查评价区内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水文地质学基础
附件2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长安大学
课程学校长安大学
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水利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课程负责人马致远
填报日期2012.11.05
陕西省教育厅制二○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
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
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
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
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课程团队
3.课程建设
4.课程内容
8.承诺与责任
9.学校推荐意见
—21 —。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与地质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下水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下水的形成、分布、流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的影响等。
水文地质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下面将对其进行整理和概述。
地下水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地下水是地壳中一种特殊的水体,在地下水层中流动,存在于各种不透水层和透水层中。
地下水的形成与气候、地质、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条件决定了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过程,地质条件决定了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特性,地貌条件则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方向。
在水文地质学中,地下水的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地下水的运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岩溶洞、裂隙、孔隙等介质中的流动过程。
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受到地下水压力、渗透性、孔隙度、温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水文地质学还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互动关系。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着供水和回水的关系,这种供回水关系对于水资源的平衡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当地表水补给量大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得到充分补给;而当地表水消耗量大于补给量时,地下水往往会被大量抽取,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另外,水文地质学也涉及到地下水的质量问题。
地下水的质量受到地下水的来源、地层水岩化学作用、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研究地下水的质量问题对于合理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学通常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以了解地下水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在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应用。
例如,地下水位的监测是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地下水模拟技术可以模拟地下水的产生和流动;地球物理勘探可以探测到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情况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为水文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分析手段。
总之,水文地质学是一门涉及地下水形成、分布、流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学科。
它的知识点包括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运动、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互动关系、地下水的质量问题以及研究地下水的方法和技术等。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译名】:Hydrogeology【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学分数】:2【总学时数】:32【实践学数】:0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
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 总复习
线 排 泄
面 排 泄
要点:
基本概念
地下水、地下水起源类型、 补给、入渗率、入渗系数、 (点、线、面)排泄、 径流、径流强度、强径流带、 动态、均衡
基本问题
影响补给、径流的因素 泉的类别及水文地质意义 泉的类别及水文地质意义 河流与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 径流强度影响因素 径流强度、居留时间和水质的关系 径流强度、 动态与均衡的关系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地下均衡法的计算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地下水
地 下 水 循 环 地下 水储 存介 质 地下 水物 理化 学特 征 地下 水运 动规 律
地下水勘查
各种类型地下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地下水循环
地下水补给 大 气 降 水 补 给 地 表 水 补 给 地 下 水 补 给 地下水径流 地下水排泄
点 排 泄 地下水 动态 地下水 均衡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各种类类型地下水
按埋藏条件分类
按介质类 型分类
按其它分类
特殊类型 地下水 多 年 冻 土 下 水
上 层 滞 水
潜 水
承 压 水
地 下 热 水
矿 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根据储存介质 不同
孔隙水 洪 冲 湖 其 积 积 积 它 物 物 物 裂隙水 岩溶水
按岩性不同分类
毛细水 运动规律
V=KI
V=K(I-I0)
V=K(P0-L)/L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要点
一些基本概念
重力水、结合水、毛细水、包气带、饱水带 渗透、渗流、渗流速度 层流、紊流、稳定流、水头(静止水位)、水力坡度 流网、等水头线、迹线、流线
达西定律主要及其适用范围 达西定律的应用 流网及应用 渗流与实际流速的关系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和地位《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也是与地下水有关专业的选修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地下水有关问题进行水文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与地质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它既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阐述其本身的理论,又为后继课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岩土工程勘察》、《专门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专业课的教学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在所学专业的地位,对水文地质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重点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 掌握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特征和规律,学会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科学分析和解决相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维方法。
★ 掌握简单的水文地质专业作业方法。
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分布和运移规律及各类地下水的特征为中心进行选材,并注意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配合与衔接。
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一至九章阐述地下水形成的理论和有关概念,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
十至十二章进一步阐述各类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交替循环等特征,是前一部分理论的应用和深化。
十三、十四章介绍地下水的资源特征及其供水意义,并介绍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环境问题。
十五章介绍地下水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课程总学时为72,其中讲授50学时,课程实习12学时,综合课程设计(实习)10学时。
在大纲基本内容和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部分教学内容、体系和课时分配,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具体条件以及专业所需,适当灵活掌握。
学时分配见下表。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三、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1.课程教材《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 1995年6月2.主要参考书《水文地质学》李正根等编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王家鼎惠泱河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水文地质学概论》区永和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水文地质学》,于开宁等,石家庄经济学院,1998.四、课程内容体系绪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概况。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资料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资料一、名字解释1.动储量: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程流量;静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开采储量: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致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2.补给量: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人含水系统的水量。
3.储存量:指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循环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在含水介质中聚积并储存的重力水体积4.允许开采量: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取出来,并且不发生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5.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是以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把地球水圈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体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分析、研究地下水的形成与运移的机理,并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地下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
6.地下水动态:1、地下水的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7.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8.给水度:给水度(产)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9.水文地质参数: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等,还有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有关参数,如降水人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
10.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11.导水系数(T):是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12.储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13.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14.降水人渗补给系数:是降水渗人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15.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表征在一定流速下,多孔介质对某种溶解物质弥散能力的参数。
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地下水:赋存于地表(严格地说应该是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之上包气带的重力水称为过路重力水)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可以自由流动)。
除了重力水,还有结合水、毛细水等。
2. 地下水的功能:①作用上的重要性②补给上的有限性;③时空上的多变性④利用上的多样性。
水是一种极其活跃的重要的地质营力水(尤其是地下水)承受载荷,是应力的传递者与热量及化学组分的传输者。
水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水还是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
水是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第二章1.水循环概念:地球上各层圈的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这一过程称为水循环。
2.地球上各层圈的水也称水系统。
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和涉及的圈层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3.自然界的水循环:①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a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b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
②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称为水的地质循环,这种由地幔熔岩物质直接分异出来的水叫初生水。
第三章1.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第四纪地质学);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构造地质学);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岩溶地貌学)。
2.孔隙度与颗粒大小没关系,和颗粒的排列方式有关。
孔隙的最宽部分称为孔腹,最窄部分称为孔轴。
3.岩土空隙中的水有结合水、液态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4.毛细水有三种类型:将一根毛细玻璃管插入水中,毛细管内的水面即会上升到一定高度,这便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的毛细现象。
①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因此称为支持毛细水。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
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
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
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
P9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
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
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
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P23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水文地质学讲义-知识归纳整理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46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47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48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49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50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51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4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5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6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7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8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9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70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71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72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73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74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75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76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77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78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79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80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81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80 页/共 232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81 页/共 232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82 页/共 232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
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
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
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
P9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
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
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
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P23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4、潜水的特征:基本特征是与大气水和地表水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水循环、潜水与包气带直接相通、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蒸发、泄流等方式、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水质取决于地形、性和气候。
潜水资源易补充和恢复。
易受污染。
P275、地下水可以根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P32孔隙水包括:洪积物中的地下水、冲积物中的地下水、湖积物中的地下水、滨海沉积物中的地下水、黄土中的地下水、冰川沉积物中的地下水。
第三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主要有温度、透明度、颜色、气味、口味等。
P442地下水的温度主要受大气温度及埋藏深度的控制。
地下水的温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递增。
P44地下水计算公式:T(H)=t(B)+(H-h)/G H和B 为下标T(H)——H深度处的地下水温度℃ T(B)——年平均温度℃ H ——地下水的埋藏深度m h——年常温带深度m G——地热增温级m/℃同时也可以根据水温求出该温度下地下水循环的深度,即:H=G(TH —Tb)/h3、地下水的主要离子成分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
P474、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P50(1)地下水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中的氢离子浓度(2)侵蚀性:矿区地下水的侵蚀性,可表现在对矿山机械设备的侵蚀和对碳酸盐类物质的侵蚀能力。
可以分为碳酸性侵蚀,硫酸盐性侵蚀和镁侵蚀性。
(3)总矿化度:表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即水的矿化程度。
(4)硬度:主要是由地下水中的钙、镁离子组成。
包括总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含量),暂时硬度(将水加热煮沸后,形成碳酸盐沉淀的这部分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永久硬度(将水煮沸后,仍然残留在水质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
5、溶滤及溶解作用:溶滤作用是指矿物中部分元素进入水中而没有破坏矿物晶格的作用。
溶解作用是指组成矿物的全部元素进入水中而矿物的晶格被破坏的作用。
因此,溶滤作用实质上是一种部分的溶解作用。
P536、浓缩作用:指地下水由于蒸发而产生盐分浓度增加的作用。
P547、地下水水质评价具有如下特征:(1)系统中污染物质之间存在复杂关系,各种污染物对水质量的影响程度不一。
(2)水质分级标准难以统一。
(3)对水体质量的综合评判存在模糊性。
P698、不同供水目的的水质评价标准(了解哪几类水质需要评价)p75(1)工业锅炉用水(2)其他工业用水水质评价(3)农田灌溉用水,渔业用水水质评价第四章地下水系统和地下水动态1、地下水系统概念:地下水系统是地下水含水系统和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综合p782、地下水含水系统:指地下水由形成、运动到消失的一个渗流场所,即水文地质构成单元,其发育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自然界的含水系统可以分为松散沉积物含水系统和基含水系统两大类。
P783、地下水流动系统:地下水流动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流动的地下水体的总体,其驱动力主要是地形高差形成的势能。
P794、控制地下水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是地质构造(沉积、构造、地质发展史),而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主要是水势场。
P835、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P84地下水动态:是含水层对环境施加的激励所产生的响应,也可理解为含水层将输入信息变换后产生的输出信息。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气候因素、水文因素、地质因素。
地下水均衡:一个地区水均衡的实质就是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去分析参与水循环的各要素的质量关系。
地下水均衡是以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的均衡研究,目的是阐明某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地下水的水量收入与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五章:地下水的运动1、渗流的概念: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或渗透。
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
P902、地下水的水头和水力坡度P91(内容和概念过多,请自己总结)3、地下水运动特征的分类:表征渗流运动特征的物理量称为渗流的运动要素。
主要有渗流量Q、渗流速度、压强p、水头H等。
P92 4、地下水的运动基本定律P95达西定律Q=KA(H2-H1)/LQ:渗流量 H1、H2:通过砂样前后(即上下游过水断面)的水头 L:砂样沿水流方向的长度(即上下游断面的距离) A:实验圆筒的横截面积,包括砂粒和孔隙两部分面积在内 K:比例系数,称为渗透系数。
H2-H1/L即为水力坡度J,因此,上式可改写为:v=Q/A=KJ 达西定律微分形式:v=KJ=-KdH/ds -dH/ds为水力坡度。
5、掌握渗透系数的概念P96第六章水文地质调查1.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阶段划分?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1)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2)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3)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
2.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野外试验,室内分析,测定,模拟实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
3.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程序?(1)接受调查任务(2)编制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设计书(3)开展野外调查工作(4)编制调查工作成果报告书和图件(5)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调查成果的验收和鉴定工作。
4.钻探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1)水位观测(2)水温观测(3)冲洗液消耗观测(4)钻具陷落观测(5)钻孔涌水现象的观测5.水文地质钻探的布孔原则?(1)布置钻孔时要考虑水文钻探的主要任务,应明确是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还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寻找基岩富水带,评价地下水资源或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
主要任务不同,钻孔布置方案必然有所区别。
(2)布置钻孔时要考虑“一孔多用”如既是水文地质勘探孔,又可保留作为地下水动态观测孔,或者是既是勘探孔,又可留用为开采井或疏干孔(3)无论是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求取水文地质参数,还是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在确定其钻孔位置时,均应考虑其代表性和控制意义(4)为分析,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水文地质钻孔应布置成勘探线的形式。
6.抽水试验的类型?单孔抽水,多孔抽水及干扰井群抽水试验。
7.在水文地质试验过程中,正确的确定水位下降值,下降次数和延续时间,这是保证抽水试验质量的重要条件。
8.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1)水位降深的要求(2)抽水延续时间和稳定时间的要求(3)水位测量稳定程序的要求。
9.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是研究地下水动态的根本手段。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任务有以下三点:(1)确定地下水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和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等与开采,矿井充水等的关系(2)计算地下水资源,预计矿井涌水量,为制定合理开采量,防治矿坑水方案等提供依据。
(3)分析断层和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为综合性评价供水水源地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提供依据。
第七章供水水文地质与地下水资源评价10.地下水储量的分类:动储量——是指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流量。
静储量——是指地下水年变动带动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调节储量——是指地下水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
开采储量——是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至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11.补给量,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冲各种途径进入该单元含水层的水量12.允许开采量(或可开采量)是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为不会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以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该水文地质单元或取出地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
13.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法?(1)主要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的方法①解析法:步骤:a通过勘探试验或实验取得计算所需的各种参数b拟定开采方案,确定计算公式c计算开采量,检查水位降d进行评价②数值法:步骤a建立水位地质概念模型b建立计算区的数学模型c从空间和时间上离散计算域d校正数学模型e验证数学模型f模拟预报,进行水资源评价。
(2)主要以观测资料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方法:简相关①线性相关②非线性相关,复相关:①二元线性回归方程y=a+b1x1+b2x2(数字为下标)②二元线性回归方程y=axbzc (bc为上标)③多元回归方程(3)以水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方法:①计算基本原理:对于一个均衡区的含水层来说,在任一时刻段△t内补给量与消耗量之差,恒等于此含水层中水体积的变化量,此即物质不灭原理。
②步骤a划分均衡区,确定均衡期,建立均衡方程b确定每个区的各项均衡要素质c计算和评价第十章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14.地下水资源较之地表水资源的主要优势(1)空间分布广阔(2)时间调节性(3)水质较洁净(4)可利用性15.污染物质可通过不同途径污染地下水。
雨水淋滤使堆放在地面的垃圾与废渣中的有毒物质进入含水层;污水排入江湖坑塘,再渗入补给含水层;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处理不当时,可使大范围的地下水受污染;止水不良的井孔,会将浅部的污染水导向深层;废气溶解于大气降水,形成酸雨,也可补给污染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