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 完全平方公式6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 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 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 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 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
以下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的常见内容:
1. 一元一次方程:对于方程ax + b = 0,其中a≠0,则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
a≠0,则x = (-b ± √(b^2 - 4ac)) / 2a。

3. 平方差公式:(a + b)(a - b) = a^2 - b^2。

4. 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

5.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sin(x)、余弦函数cos(x)、正切函数tan(x)等。

6.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2 + b^2 = c^2,其中a、b 代表直角边的长度,c代表斜边的长度。

7. 同角三角函数:正弦函数sin(x)、余弦函数cos(x)、正切函数tan(x)等的关系。

8. 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A = 长× 宽,三角形的面积A = (底边× 高) / 2,圆的面积A = πr^2等。

以上只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内容。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1因式分解常用公式1、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3、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4、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5、完全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6、完全立方差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7、三项完全平方公式:a²+b²+c²+2ab+2bc+2ac=(a+b+c)²。

8、三项立方和公式:a³+b³+c³-3abc=(a+b+c)(a²+b²+c²-ab-bc-ac)。

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诱导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设α为任意锐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诱导公式二: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设α为任意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诱导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诱导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诱导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知识点归纳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知识点归纳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学习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今天极客数学帮就为大家总结了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点以及练习题。

帮助同学们学习、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内容。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为了区别,我们把前者叫做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a b)2=a 2ab b ,(a-b)2=a -2ab b 。

(1)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就可以是多项式。

(2)不能直接应用公式的,要善于转化变形,运用公式。

该公式是进行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的知识基础,是因式分解中常用到的公式。

该知识点重点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熟记及应用。

难点是对公式特征的理解(如对公式中积的一次项系数的理解)。

结构特征:1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项式,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2左边两项符号相同时,右边各项全用“ ”号连接;左边两项符号相反时,右边平方项用“ ”号连接后再“-”两项乘积的2倍(注:这里说项时未包括其符号在内);3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或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数学式.记忆口诀:首平方,尾平方,2倍首尾。

使用误解:①漏下了一次项;②混淆公式;③运算结果中符号错误;④变式应用难于掌握。

注意事项:1、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2、右边是二项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二倍,a和b 可以是数,单项式,多项式。

3、不论是还是,最后一项都是加号,不要因为前面的符号而理所当然的以为下一个符号。

完全平方公式例题解析:(一)、变符号例: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4x 3)(2)(-a-b)分析:本例改变了公式中a、b的符号,以第二小题为例,处理该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这个式子中的(-a)看成原公式中的a,将(-b)看成原公式中的b,即可直接套用公式计算。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_人教版_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_人教版_

⑶加权平均数: x
=
x1 f1
+ x2
f2 +Λ n
+ xk
fk
( f1
+
f2

+
fk
= n) ;
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
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第1页
1
5.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 x1、x2 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① x12 + x22 = (x1 + x2 )2 − 2x1x2
② 1 + 1 = x1 + x2 x1 x2 x1x2
③ (x1 − x2 )2 = (x1 + x2 )2 − 4x1x2 ④ | x1 − x2 |= (x1 + x2 )2 − 4x1x2 ⑤ (| x1 | + | x2 |)2 = (x1 + x2 )2 − 2x1x2 + 2 | x1x2 | ⑥ x13 + x23 = (x1 + x2 )3 − 3x1x2 (x1 + x2 )
当 Δ = b2 − 4ac =0 时,一元二次方程 ax 2 + bx + c = 0(a ≠ 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反之亦然.
当 Δ = b2 − 4ac <0 时,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a ≠ 0) 没有的实数根.反之亦然.
3.根与系数的关系: x1
+ x2
=

b a
4.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没告诉工作量时,工作量为 1)。 5.利息问题:本息和=本金+本金×利率×期数 6.数字问题:三位数=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7.利润问题:单个利润=售价-进价;总利润=销量(每个售价-每个进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2完全平方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2完全平方公式》
a2+b2=(a+b)2-2ab=(a-b)2+2ab; 4ab=(a+b)2-(a-b)2.
灿若寒星
(2) (a+b+c)2 原式 = [(a+b)+c]2
= (a+b)2+2(a+b)c+c2 = a2+2ab+b2+2ac+2bc+c2 = a2+b2+c2+2ab+2bc+2ac.
解题小结:第1小题选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需要分组.分组方 法是“符号相同的为一组,符号相反的为另一组”.第2小题要把 其中两项看成一个整体,再按照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10000+400+4
=10000 -200+1
=10404.
=9801.
解题小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先选择公式; 2.准确代入公式; 3.化简.
灿若寒星
思考 (a+b)2与(-a-b)2相等吗? (a-b)2与(b-a)2相等吗? (a-b)2与a2-b2相等吗? 为什么? (-a-b)2=(-a)2-2·(-a) ·b+b2=a2+2ab+b2=(a+b)2 (b-a)2=b2-2ba+a2=a2-2ab+b2=(a-b)2 (a-b)2=a2-b2不一定相等.只有当b=0或a=b时,(a-b)2=a2-b2.
灿若寒星
想一想:下面各式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怎样改正?
(1)(x+y)2=x2 +y2 ×
(2)(x -y)2 =x2 -y2
×
(x +y)2 =x2+2xy +y2 (x -y)2 =x2 -2xy +y2

初中数学常考公式

初中数学常考公式

初中数学常考公式(珍藏版)因式分解常用公式1、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3、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4、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5、完全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6、完全立方差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7、三项完全平方公式:a²+b²+c²+2ab+2bc+2ac=(a+b+c)²。

8、三项立方和公式:a³+b³+c³-3abc=(a+b+c)(a²+b²+c²-ab-bc-ac)。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诱导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设α为任意锐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诱导公式二: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设α为任意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诱导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诱导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诱导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诱导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4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5图形面积公式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2 完全平方公式(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2 完全平方公式(解析版)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2.2 完全平方公式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形如222a ab b ++和222a ab b -+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若24x a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等于A .2B .4C .2±D .4±【答案】D【解析】∵x 2+ax +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a =±4.故选D . 2.已知11x x -=,则221x x += A .0 B .1 C .2 D .3【答案】D【解析】∵x -1x =1,∴(x -1x )2=1,即x 2-2+21x =1,∴x 2+21x=3.故选D . 3.下列计算:①(a+b )2=a 2+b 2;②(a -b )2=a 2-b 2;③(a -b )2=a 2-2ab -b 2;④(-a -b )2=-a 2-2ab+b 2.其中正确的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答案】A4.若用简便方法计算21999,应当用下列哪个式子A .(20001)(20001)-+B .2(19991)+C .(19991)(19991)+-D .2(20001)-【答案】D【解析】A .2(20001)(20001)20001-+=-,故错误; B .22(19991)2000+=,故错误;C .2(19991)(19991)19991+-=-,故错误;D .22(20001)1999-=,正确.故选D .5.已知a +b =-3,ab =2,则2()a b -的值是A .1B .4C .16D .9【答案】A【解析】∵a +b =-3,ab =2,∴(a -b )2=a 2+b 2-2ab =a 2+b 2+2ab -4ab =(a +b )2-4ab =(-3)2-4×2=9-8=1, 故选A .学&科网6.若9x 2+kxy +16y 2是完全平方式,则k 的值为A .12B .24C .±12D .±24【答案】D【解析】已知9x 2+kxy +16y 2是完全平方式,可得kxy =±2×3x ·4y ,解得k =±24.故选D .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7.a +b -c =a +(__________);a -b +c -d =(a -d )-(__________).【答案】b -c ;b -c【解析】a +b -c =()a b c +-;a -b +c -d =()()a d b c ---,故答案为:b -c ;b -c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8.已知有理数m ,n 满足2()9m n +=,2()1m n -=,求下列各式的值. (1)mn ;(1)22m n +.9.计算:(1)2399;(2)2247942727-⨯+.【解析】(1)原式222(4001)400240011159201=-=-⨯⨯+=.(2)原式2222472472727(4727)20400=-⨯⨯+=-==.10.先化简,再求值:(1)2(2)(1)x x x -++,其中1x =.(2)4(21)(12)x x x x ⋅+--,其中140x =.1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cm a ,减少2cm 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减少了多少? 【解析】依题意有222222(2)(44)4444a a a a a a a a a --=--+=-+-=-, 即这个正方形面积减少了2(44)cm a -.。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表以下是一些初中数学公式的大全表,供您参考:1. 平方差公式:a^2-b^2=(a+b)(a-b)2.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3. 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4. 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5. 完全立方公式:a^3±3a^2b+3ab^2±b^3=(a±b)^36.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bsinC7. 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8. 两角差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9. 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10. 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11.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1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13. 梯形的面积公式:S=1/2(上底+下底)×高14. 圆周长公式:C=πd=2πr15. 圆的面积公式:S=πr^216. 扇形面积公式:S=1/2lr=πr^2×n/360°17.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公式:∠A=90°18. 旁切圆半径公式:r=(a+b-c)/219. 旁切圆直径公式:d=2r20. 三角函数定义式:sinA=∠A的对边/斜边cosA=∠A的邻边/斜边tanA=∠A的对边/∠A的邻边cotA=∠A的邻边/∠A的对边21. 三角函数关系式:tanA=-cotA sinA cosA=-cosA sinA tanA cosA=sinA22. 三角函数诱导式:sin(π/2-A)=cosA cos(π/2-A)=sinA tan(π/2-A)=cotA cot(π/2-A)=ta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tan(π/2+A)=-cotA cot(π/2+A)=-tanA sin(π-A)=sinA cos(π-A)=-cosA tan(π-A)=-tanA cot(π-A)=-cot23.三角函数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 cos2A=cos^2A-sin^2A=1-2sin^2A=2cos^2A-1 tan2A=(2tanA)/(1-tan^2A)24.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sin^2A=(1-cosA)/2 cos^2A=(1+cosA)/2 tan^2A=(1-cosA)/(1+cosA) cot^2A=(1+cosA)/(1-cosA)25. 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公式:sinAcosB=sin(A+B)+sin(A-B) cosAsinB=sin(A+B)-sin(A-B) cosAcosB=cos(A+B)-sin(A-B) sinA sinB=sin(A+B)+sin(A-B)26.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27.三角函数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28.三角函数万能公式:sinα=(-1)^(j+1)*2^(j+1)*a^(j+1)/(2^(j+1)*a^(j+1)+2^(j)*a^(j))cosα=2^(j)*a^(j)/(2^(j+1)*a^(j+1)+2^(j)*a^(j)) tanα=(-1)^(j+1)*a/(2^(j)*a^(j+1))29. 三角函数倒数公式: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30. 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in A = 对边/ 斜边cos A = 邻边/ 斜边tan A = 对边/ 邻边31. 诱导公式:sin(π/2-a)=cosa cos(π/2-a)=sina32. sin(π/2+a)=cosa cos(π/2+a)=-sina33. sin(π-a)=sina cos(π-a)=-cosa34. sin(π+a)=-sina cos(π+a)=-cosa35.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36. 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37. 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238. 扇形面积公式:S=(n/360)*π^2*r^239. 梯形面积公式:S=(a+b)*h/240. 圆形周长公式:C=2πr41. 圆形面积公式:S=πr^2。

人教版《完全平方公式》PPT完美课件

人教版《完全平方公式》PPT完美课件
八年级上册 RJ
14.2.2 完全平方公式
第2课时
初中数学
知识回顾
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
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2.计算:
=a2+b2+c2+2ab+2ac+2bc .
a+(b+c)=_______;
(1)(3a+b-2)(3a-b+2); (1) (x+2y-3)(x-2y+3);
=a2+2ab+b2+2ac+2bc+c2
例1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2)(x-y-m+n)(x-y+m-n). 解:(2) (x-y-m+n)(x-y+m-n)
3.当x2-xy=18,xy-y2=-15时,求x2-2xy+y2的值. 解:x2-2xy+y2=x2-xy-xy+y2=(x2-xy)-(xy-y2). 因为x2-xy=18,xy-y2=-15, 所以x2-2xy+y2 =18-(-15)
=18+15 =33.
=x2-(2y-3)2
=(a+b) +2(a+b)c+c 2 a+(b+c)=_______;
有些整式相乘需要先作适当变形,然后再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
2
[x+(2y-1)]2

初中数学 完全平方公式公式变形讲解

初中数学 完全平方公式公式变形讲解

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知识点归纳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学习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今天极客数学帮就为大家总结了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点以及练习题。

帮助同学们学习、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内容。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为了区别,我们把前者叫做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a-b)2=a^2-2ab+b^2。

(1)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就可以是多项式。

(2)不能直接应用公式的,要善于转化变形,运用公式。

该公式是进行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的知识基础,是因式分解中常用到的公式。

该知识点重点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熟记及应用。

难点是对公式特征的理解(如对公式中积的一次项系数的理解)。

结构特征:1.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项式,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2.左边两项符号相同时,右边各项全用“+”号连接;左边两项符号相反时,右边平方项用“+”号连接后再“-”两项乘积的2倍(注:这里说项时未包括其符号在内);3..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或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数学式.记忆口诀:首平方,尾平方,2倍首尾。

使用误解:①漏下了一次项;②混淆公式;③运算结果中符号错误;④变式应用难于掌握。

注意事项:1、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2、右边是二项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二倍,a和b可以是数,单项式,多项式。

3、不论是还是,最后一项都是加号,不要因为前面的符号而理所当然的以为下一个符号。

完全平方公式例题解析:(一)、变符号例: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4x+3y)2(2)(-a-b)2分析:本例改变了公式中a、b的符号,以第二小题为例,处理该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这个式子中的(-a)看成原来公式中的a,将(-b)看成原来公式中的b,即可直接套用公式计算。

初一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一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一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归纳人教版初一数学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初一数学公式总结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3、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4、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5、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6、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7、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8、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9、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10、完全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常用初中数学公式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推断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8、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个不相邻的内角之和。

10.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其不相邻的任何内角。

初中数学 什么是整式的完全平方公式

初中数学 什么是整式的完全平方公式

初中数学什么是整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是指将一个二次整式表示为一个平方的形式。

这个公式在解决整式的乘法分解、因式分解和求根等问题时非常有用。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解释和推导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

假设我们有一个二次整式f(x),表示为f(x) = ax^2 + bx + c,其中a、b和c是实数常数。

要将f(x)表示为一个平方的形式,我们可以使用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的一般形式是:(a + b)^2 = a^2 + 2ab + b^2我们可以将这个公式推广到二次整式的情况,得到完全平方公式:f(x) = (mx + n)^2 = m^2x^2 + 2mnx + n^2其中m和n是实数常数。

现在,我们来推导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

我们希望将二次整式f(x) = ax^2 + bx + c表示为一个平方的形式。

我们将f(x)视为一个平方的形式,即f(x) = (px + q)^2,其中p和q是实数常数。

展开右边的平方形式,我们得到:(px + q)^2 = p^2x^2 + 2pqx + q^2我们可以观察到,f(x)和(px + q)^2有相同的二次项和常数项。

根据二次项的系数,我们可以得到:a = p^2根据常数项,我们可以得到:c = q^2根据一次项的系数,我们可以得到:b = 2pq通过联立解这些方程,我们可以求解出p和q的值,进而得到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

例子:考虑二次整式f(x) = x^2 + 6x + 9。

我们希望将它表示为一个平方的形式。

我们尝试将f(x)表示为(px + q)^2,其中p和q是实数常数。

展开(px + q)^2,我们得到:(px + q)^2 = p^2x^2 + 2pqx + q^2我们可以观察到,f(x)和(px + q)^2有相同的二次项和常数项。

根据二次项的系数,我们得到:1 = p^2根据常数项,我们得到:9 = q^2根据一次项的系数,我们得到:6 = 2pq通过联立解这些方程,我们可以求解出p和q的值:p = 1q = 3所以,f(x) = x^2 + 6x + 9可以表示为一个平方的形式:f(x) = (x + 3)^2这就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注意: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三项式,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或式)的平方和的形式,另一项是这两个数(或式)的积的2倍。

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完全立方公式:a^3;±3a^2;b+3ab^2;±b^3;=(a±b)^3;.其他公式:(1)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例如:a^2; +4ab+4b^2; =(a+2b)^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2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1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1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1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2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3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3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3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4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4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0、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51、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5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53、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54、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55、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6、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57、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58、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

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1)凡能写成 (p , q 为整数且p 0)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p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pa i 不是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②有理数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负有理数 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 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 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a (a 0) a (a 0)(2) 绝对值可表示为: a 0 (a 0) 或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远比 0 小;(3)正 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 16.互为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 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 的倒数是 ;若 ab=1a 、a(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a.(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a) =-a或(a-b) =-(b-a) ,当nn n n n为正偶数时:(-a) =a或(a-b) =(b-a) .n n n n14.乘方的定义: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n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完全平方公式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完全平方公式

问题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你能写出下列式子的答案吗?
(a+b)2=a2+2ab+b2
.
(a–b)2=a2–2ab+b2
.
探究新知
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
.
(a–b)2= a2–2ab+b2
.
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 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这两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完全平方 公式.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完全平方公式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 长增加 b 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
图).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 并进行比较.
直接求:总面积=(a+b)(a+b) b
间接求:总面积=a2+ab+ab+b2
你发现了什么?
a
(a+b)2=a2+2ab+b2
把上面两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反过来,也就是添括号:
a + b + c = a + ( b + c) ; a–b–c = a–(b+c).
探究新知
添括号法则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 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 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简记为“负 变正不变”).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4 添括号法则的应用
(a+b)2=a2+2ab+
几何解释
a−b (a−b)2 b(a−b)
a
b
a
ba
(a−b)=a2−a −b(a−b=) a2−2ab+b2 .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完全平方公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完全平方公式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4.2 乘法公式/
1.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a–2)2的结果是( A )
A.a2–4a+4
B.a2–2a+4
C.a2–4
D.a2–4a–4
2.下列计算结果为2ab–a2–b2的是( D )
A.(a–b)2
B.(–a–b)2
C.–(a+b)2
D.–(a–b)2
课堂检测
14.2 乘法公式/
= x2–4y2+12y–9.
巩固练习
14.2 乘法公式/
计算:(1)(a–b+c)2; (2)(1–2x+y)(1+2x–y).
解:(1)原式=[(a–b)+c]2 =(a–b)2+c2+2(a–b)c =a2–2ab+b2+c2+2ac–2bc;
(2)原式=[1– (2x–y)][1+(2x–y)] =12–(2x–y)2 =1–4x2+4xy–y2.
3. 体验归纳添括号法则. 2. 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1. 理解并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 结构特点、几何解释.
探究新知
14.2 乘法公式/
知识点 1 完全平方公式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 长增加 b 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 图).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 并进行比较.
(a – b)2 = a2– 2ab + b2
=y2
–y
+
1 4
.
巩固练习
14.2 乘法公式/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5–a)2; (3)(–3a+b)2.
(2)(–3m–4n)2;
解:(1)(5–a)2=25–10a+a2; (2)(–3m–4n)2=9m2+24mn+16n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所以说,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说,其中三个最著名的,正好可以与儒释道这三大最高境界对照参悟。 跟儒家学拿得起。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ab)2a22a bb2
的示意图吗?
说明:学生分成2人一组动手折纸, 并互相交流结果。
创设情景 推导公式
观察特征 建立模型
利用模型 巩固新知
竞技场:“你 也可以是老师”
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公式:
① (ab)2a22a bb2
② (ab)2a22a bb2
1、问题: ① 这两个公式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②部分看:四块面积的和,S= 。
根据面积相等,学生猜测:
(ab)2a22a bb2
2、算一算
① (a b)2 =?你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
说明理由吗?(引导学生说理)
② (ab)2 ?
(ab)2[a ((b)2 ]
3、做一做 你能利用面积知识,仿照课本以及
演示的动画,用白纸折出
利用模型 巩固新知
竞技场:“你 也可以是老师”
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
你能否仿照上面的例3,出 几道题目考考大家吗?
要求: 1、时间:5分钟
题目个数:不限。 2、以最后正确的个数决定胜负。
创设情景 推导公式
观察特征 建立模型
利用模型 巩固新知
竞技场:“你 也可以是老师”
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本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乘法的两个公式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并掌握公 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模型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进一 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 建模的思想。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 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 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学会在与同 学的交流中获益。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过程设计 说课小结
过程设计 :
创设情景 推导公式
观察特征 建立模型
利用模型 巩固新知
竞技场:“你 也可以是老师”
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景 推导公式
观察特征 建立模型
利用模型 巩固新知
竞技场:“你 也可以是老师”
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
1、想一想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 直接运用。
难点:① 对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的 理解与正确应用。
② 正确、灵活地选用模型。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过程设计 说课小结
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针对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注意力 不能持久等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实际,采用自主探索, 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 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 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 学习活动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努力为学生的探索性 学习创造知识环境和氛围,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 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教法与学法:
(二)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公 式的推导变形生动、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 率。采用小组讨论,大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 学习兴趣。
(三)学法指导:
在学法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 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 手、动脑,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2)乘法公式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 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帮助,更是以后学习因 式分解、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 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功能。
(3)公式的发现与验证给学生体验规律发现的基本 方法和基本过程提供了很好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板书设计
15.3.2 完全平方公式
1、公式:
4、投影布
(ab)2a22a bb2 (ab)2a22a bb2
2、例题
3、学生板演
时间安排
6分钟
创设情境 推导公式
19分钟
观察特征 建立模型
12分钟
利用模型 巩固新知
6分钟
竞技场:“你也 可以是老师“
2分钟
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过程设计 说课小结
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chóu)躇(chú)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1)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 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在学 习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来进行学习的;一 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 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 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 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 简意识有较大好处。
– 对于作业习题的布置打破传统的格局,使不
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
谢谢 再见
自从那一天,我衣着脚,挑着行李,沿着崎岖曲折的田埂,离开故乡,走向了城市;从此,我便漂泊在喧嚣和浮躁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穿行于 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内容相当丰富。以浩如海洋来比喻,都不之为过! 近日,我在“儒风大家”上,看到一篇文章,仅用---三句话、九个字。说出了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 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所示)
a
⑴、分别写出每块实验田的面积;
b
⑵、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 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动画,学生抢答: b
a
⑴、四块实验田的面积分别为: 、、;
b
⑵、两种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
① 整体看:边长 的大正方形,S= ;
2
创设情景 推导公式
观察特征 建立模型
利用模型 巩固新知
竞技场:“你 也可以是老师”
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
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4mn)2
(2)
(y

1)2 2
(3) (x2y)2
(4) (2a 3b)2
32
例2:议一议:下列运算对不对?
(1) (x+y)2=x2 +y2 (2) (x -y)2 =x2 -y2 (3) (-x +y)2 =x2+2xy +y2 (4) (2x+y)2 =4x2 +2xy +y2
① (ab)2a22a bb2
② (ab)2a22a bb2
我们在运用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将公式转化成数学模型,套用模型计算时, 注意选择适合的模型;
2、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是任意代数式; 3、公式的结果有三项,不要漏项和写错符号
作业:
1、书面作业:课本 习题P185 2;8 。 2、阅读作业:课本P186 “阅读与思考”
例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式子,使等号 两边成立。
(1) (4m__ 2)1m 624m____
(2) (x___2_x2)bx(__2 _) a
(3)
(__0_.5b)2
a2
ab____
36 6
(4) (7xy)24x92(__ _y2 _)
创设情景 推导公式
观察特征 建立模型
初中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
完全平方公式 (说 课)
胜利二中 韩 钢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过程设计 说课小结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在
整式乘法中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
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后进行学习的,
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②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两个公式吗?
学生4人一组讨论两个问题后 ①、填表:
左右 边边
相 同 ②、点学生用语言叙述完全平方公式。 不 同 点
2、说一说:
公式里的a、b能表示什么?
(
) 2 2 2
2
3、套一套:
(x3 ) 2 2 2
2
(2x - 3 y ) 2 2 - 2
第一重境界,是出得来,而进不去;第二重境界,是进得去,而出不来;第三重境界,才是进退自如、来去随意。放得下,是因为看透了、超脱了,所以随缘。 跟道家学想得开 。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冷眼看破。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想得开”。什么是“想得开”?且看这个“道”字——一个“走”字旁加一个“首”字,也就是脑袋走或者走脑袋。脑袋走就是动脑子,尽量透彻;走脑袋就是依胸中透彻而行,尽量顺应规律。合起来,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跟佛家学放得下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