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绪论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绪论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绪论
城市地பைடு நூலகம்学
什么是地理学? 什么是地理学?
一、概念: 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 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 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
二、分类: 1、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 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盖以及生态环境与地理之间的关系) 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盖以及生态环境与地理之间的关系) 2、人文地理学(包括历史地理学、文化与社会地理学、人口地 人文地理学(包括历史地理学、文化与社会地理学、人口地 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包括对农业、工业、贸易和运 输的研究) 城市地理学) 输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学)
1、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城市的产生,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在 西 方,“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就来源于拉丁 方,“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就来源于拉丁 语“市民的生活”(civitas)。 语“市民的生活”(civitas)。 城市比旧石器时代的营地和新石器时代的村庄都 更能有效地组织和动员人力物力,发展分工合作, 促进贸易交流,从而使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必 要劳 动去从事艺术、哲学和科学事业。这样一种崭新的 社会结构,把当时人 类拥有的一切发明和革新成果, 把天文知识、神祇观念、文学艺术、宗教政 治、实 用技艺等都组合到一个以宫殿、神庙为中心,以城 垣为边界的新型人 口群落之中。城市在吸引和集中 各种社会人群和文化的过程中,既使人类文 化的长 期积淀得以保存免于流失,而且又促进了文明发展 的飞跃。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 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 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 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 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 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 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 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 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着大灯。 当时, 当时,伦敦正在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只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 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 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市民也 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 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 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 日到12 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根据事后统计,在发生烟雾事 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根据事后统计,在发生烟雾事 件的一周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 件的一周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 平时的2倍,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 平时的2倍,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 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和 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和 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性 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性 增加。 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 12月 由于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事后,据英国环境污染负责人厄尔斯特. 事后,据英国环境污染负责人厄尔斯特.威廉金斯博士统计,在雾灾发 生的前一周,伦敦死亡人数为945人;而在大雾期间,伦敦地区死亡人数激 生的前一周,伦敦死亡人数为945人;而在大雾期间,伦敦地区死亡人数激 增到2480人,而大雾所造成的慢性死亡人数达8000人,与历年同期相比, 增到2480人,而大雾所造成的慢性死亡人数达8000人,与历年同期相比, 多死亡3000-4000人。 多死亡3000-4000人。 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 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 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销声匿迹。 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销声匿迹。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 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城市体系形成,各国传统 的国家、区域和地方城市体系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受 世界体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将中国的城市地 理研究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进行。
29
三、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视野
• 3. 可持续发展思潮下的城市地理学
– 由于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数量的激增等因 素的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 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出现;
由此可见, 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是一 个历史范畴。
城市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样一种城市。
10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2、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 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 重要组成部分。
23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4.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 主要研究城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社会 问题、城市安全等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 原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提出可持 续发展的对策。
24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5. 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
– 新的研究领域: 城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
(1)城市地理学必须在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借鉴西方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快城市地理学的 理论建设;
(2) 学习外国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时,绝不能 不顾国情,生搬硬套;
(3)要有发展的观点,西方理论本身在西方的国度里 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在发展之中;
(4)现代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式,其归纳范围 主要是西方城市,特别是欧美的城市,没有经过世界上 各地区,特别是第三世界城市的检验;

城市地理学讲义-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讲义-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前言城市地理学是城市科学大家庭中毫不逊色的一员。

地理学家以其空间地域性、系统综合性的独特视角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的观念来研究城市,而区别于其它城市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地理学获得长足进展,对城市研究作出了贡献,并在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吸收了必要的营养,又采用了数量方法、计算机、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手段,成为地理学中最活跃的人文地理分支之一。

课程内容本课系统地讲述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共分八章。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三章:城市化第四章: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五章: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七章: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第八章: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教材:《城市地理学》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主要参考书:《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二版《中国城市地理》顾朝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城市地理概论》于洪俊、宁越敏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现代城市地理学》许学强、朱剑如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市职能分类。

◎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

◎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

◎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

(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市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衡量指标……⏹各类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响因素、结构重组……⏹城镇体系——城市群体研究、都市圈(带)地理科学进展、世界地理研究、城市问题、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学报、城市规划、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地理科学、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城市改革与发展、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地理PPT课件

城市地理PPT课件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城市地理学
袁家冬
主要参考书目
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3.12.
崔功豪,王本炎等.城市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2.5.
许学强,周一星等.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7.7.
49.83
1920
66.00
34.00
1970
45.8154.19Βιβλιοθήκη 193064.46
35.54
1980
40.69
59.31
1940
62.61
37.39
1990
38.67
61.23
引自: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9,p.101.
大城市区(metropolis)与大城市带(megalopolis)
>25 亿元 >80%
>25 亿元 >35%
> 2 亿元
图 2-2 中国城市地域构成示意图
思考题:
1、现代城市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如何从城乡连续论的观点正确理解现代城 乡关系? 3、两种城市地域划分方法的区别何在? 4、我国城市地域构成的特点及其对城市统计 的影响有哪些?
第三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绝对集中 相对集中
++ ++



+++
郊区化
相对分散 绝对分散
+ -
++ ++
+++ +
逆城市化
绝对分散 相对分散
―― ――



―――
再城市化
相对集中 绝对集中
- +
―― ――
――― -
引自:Berg,l.v.d., et al., Urban Europe :A Study of Growth and Decline ,Oxford,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

2.熟悉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和城市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3.了解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最新研究进展。

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1. 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城市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理论科学。

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聚落地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地理学研究任务(1)最重要的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中国:从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城镇合理布局、城镇化水平调控;区域城镇体系、城市群、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城市职能更替和空间重组;城市保护和更新。

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1. 研究内容(1)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研究主要研究、评价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①城市化研究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所处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大的效果与问题、城市化水平预测、各国和各地区城市化对比研究等。

②区域城市体系研究从区域角度、整体观点分析一国或一个地区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只能结构、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体系理论、模型和方法。

③城市分类研究城市分类的依据、指标和方法,划分各种类型的城市,主要有职能分类、规模分类和形态分类。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主要研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等。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研究城市中的各种问题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3、城市地理学成熟时期
时间:1950-1970年,空间学派兴起;1970年以来,人文学派、 行为学派、激进学派出现。 背景:50年代中期以后到60年代初,地理学的“数量革命”达 到高潮;克里斯塔勒中心地学说的影响迅速扩大。
二、城市地理学的主要学派
1、区位学派
(古典区位论、近代和现代区位理论)
2、行为学派 3、空间分析学派 4、人文主义学派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二、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概念: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
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
城市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问题、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
其他
城市形成发展条件
条件
城市 区域
机理
城市动力机制
城市生长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过程
格局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 城市外部空间组织
四、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城市经济学
经济活动空间单元 (地理学) 城市生态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空间组织 (管理学)
城市内部联系 (经济学)
其他学科
城市规划学
城市空间结构
一是以单个城市为 研究客体,探讨其 内部的结构、功能 以及发展的一般规 律。
自然地理学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 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被以及生态环境与 地理之间的关系 。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 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二、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以城市为对象的学科很多,组成城市科学 (urban sciences): 城市经济学、城市政治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 态学、城市地貌学、城市气候学、城市规划学、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 有2种空间尺度: 国家或区域中城镇的空间组织,即城市体系; 城镇区域内部的空间组织, 即城市内部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介绍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作业等) 期末考试(开卷笔试)占60%。
第一章 绪论
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城市地理学的对象和内容 四、城市地理研究的有关学派 五、国内外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六、学习方法
第一章 绪论
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 1.萌芽阶段(19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前后,工业革命浪潮,大机器生产,城市 化加速发展。
第一章 绪论
城市空间: 宏观空间 微观空间 城市地理学的框架建立。
3.深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 美国、西欧社会问题
第一章 绪论
城市问题 传统理论无法解释,开拓新领域,探索新理论 借鉴其它学科
城市地理学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等,扩大 了领域--多元化发展。
第一章 绪论
(二)中国 1.20世纪50、60年代,翻译介绍
第一章 绪论
城市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1.是人口地理学的一部分(城市是人口分布的聚落形 式); 2.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部门学科(工业、农业、商业、交 通、人口、城市); 3.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 人口、城市); 4.是偏重于人文性质的特殊的区域地理。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绪论 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绪论  ppt课件
城市社会学
城市结构、城市 生活方式、城市 社会组织
14
3.城市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位置

研究领域
题 地貌学 气候学 历史地理 经济地理 社会地理 城市地理 区域地理
地球 表面
大气 现象
历史 发展
经济 活动
社会 组织 机构 和制 度
☆☆
☆☆
☆☆
☆☆
☆☆
? ? ☆☆ ☆☆ ☆☆
ppt课件
☆☆ ☆☆ ☆☆ ☆☆ ☆☆
2、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发展、组合分布 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ppt课件
10
二、研究内容
城市
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 的生长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 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城市
区域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 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 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 人的行为等
新方法、新技术、新领域
ppt课件
27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ppt课件
5
第一章 教学目标
了解研究对象和学习任务。 明确城市地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通过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的了解,以及对八十
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
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ppt课件
7
《城市地理学》的结构体系与研究对象
城城城


乡乡市

城市地理学第一二三章

城市地理学第一二三章

二、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二)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三)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五)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城市 区域
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 的生长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 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 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 人的行为等 城市问题:城市环境、城市交 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
崔功豪:男,1934年生,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 理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研究和 规划工作,专著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地 理学》、《中国城镇发展研究》等,在国内外刊 物上发表有关学术论文数十篇。
•柴彦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
•闫小培:中山大学港澳洙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研究 员,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地 理 学
普通自然地理学 地貌学 陆地水文学 气候学 海洋地理学 动物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聚落地理学
工业地理学 农业地理学 交通地理学 商业地理学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 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 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 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我国的城市地理研究开展较晚,是地理 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科之一,直到近 年来才得以较为迅速的发展。
城市结构、城市 生活方式、城市 社会组织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一、1920年以前二、1920—1950年三、1950—1970年四、1970年以来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发展特点二、主要研究领域参考文献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一、城市和城镇二、定义城镇的标准第二节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一、城乡界线的划分二、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三、市带县参考文献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节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概念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参考文献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第一节城市化定义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一、城市化的类型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第四节城市化的近域推进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三、郊区的城市化参考文献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第二节当代世界的城市化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第三节中国城市发展史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五、近现代社会时期第四节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第五节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一、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二、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三、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参考文献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一节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城市职能分类方法一、城市职能的概念二、一般描述方法三、统计描述方法四、统计分析方法五、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六、多变量分析法第三节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一、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二、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参考文献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第一节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一、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二、城市金字塔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第二节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三、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第三节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一、我国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二、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三、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第四节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一、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二、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三、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参考文献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一、相互作用的分类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四、空间扩散第二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一、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二、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三、理论模型第三节廖士景观一、需求圆锥体二、市场网三、廖士景观四、与克里斯塔勒学说的比较第四节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一、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二、斯梅尔斯的验证三、斯金纳的验证四、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第五节核心与边缘理论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二、生长极理论三、核心-边缘模式第六节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空间分布类型二、城镇密度三、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四、城市经济区参考文献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一、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二、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第二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二、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三、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一、工作流程二、工作方法参考文献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一、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二、城市地下空间三、地基承载力四、城市地形五、城市气候六、城市植被第二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土地利用类型二、均质性和均质地域三、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四、霍伊特的扇形模式五、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六、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发展第三节中心商务区一、CBD的界定二、CBD的内部结构三、CBD的演变参考文献第十一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第一节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一、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二、加纳(B.J.Garner)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三、赫夫(D.L.Huff)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四、我国城市内部市场空间分析第二节城市社会空间一、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二、社会区分析三、因子生态分析第三节城市感应空间分析一、感应、环境和行为二、居民构想图(城市意象图)三、研究实例介绍四、研究感应空间的作用参考文献第十二章城市问题第一节城市环境问题一、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二、资源与城市环境三、人口与城市环境四、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五、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措施第二节城市交通问题一、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二、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三、国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四、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第三节城市住宅问题一、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二、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第四节城市社会问题一、就业问题二、贫困问题三、老年人问题四、社会责任感缺乏五、种族与社会争端六、内城问题参考文献内容提要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史志 • 大量城市的描述
《史记· 货殖列传》、《汉书· 地理志》等
• 描述单个城市的著作
《汴京遗迹志》、《东京梦华录》、《武林旧 事》、《唐两京城坊考》、《日下旧闻考》等
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中国近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 发展历程
1949年以前:兴起阶段 1949-1966:相对萧条阶段 1967-1976:停滞阶段 1976-1990:振兴阶段 1990以后:快速发展阶段
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城市地理学》
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班
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学概论》,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周一星 ,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 4.顾潮林,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5.顾朝林,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科学出版社,1995. 6.顾朝林,姚鑫等,概念规划:理论· 方法· 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7.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 现状· 展望,商务印书馆,1992.
8.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 9.张京祥,城镇群体空间组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0.王兴中,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
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第一章
绪 论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汶川大地震
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舟曲泥石流
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 与相关学科关系密切;地位并列;内容 部分交叉。
-
7
实证方法——规范方法
• 实证方法:排斥价值判断,只客观地研 究城市地理现象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 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城市发展趋势。
• 规范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提出分析处理城市地理学的问题标准, 并以些为依据评价或规范城市发展中某 种行为或趋势。
• 美国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区”的人口 和其以外的2500人以上的居民的全部人口组 成。
-
22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
•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 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 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是城市研究 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
-
23
使用频率高的相关概念
• P23-28 • 都市区 • 大都市带 • 都市连绵区 • 城市群 • 都市圈 • 城镇密集区
规定。
-
20
混乱的表现
• 市长介绍城市时,喜欢用包括辖 县的市域总人口,因为比较大;
• 在计算人均GDP时喜欢用户籍的 非农业人口,因为分母比较小;
• 讲人气如何高时,喜欢用包括外 来人口的实际居住人口。
-
21
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 美国国情普查局为了划分城乡界线和统计城 乡人口,从1950年国情普查开始使用概念。 相当于中国“城市建成区”。
-
27
• 现行的设镇标准是1984年正式颁布的。 这一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作为县以下 的乡村基层行政单位。规定20 000人以 下的乡,假如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 2 000人的,可以撤乡建镇;总人口在20 000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 全乡人口 10%以上的,也可以撤乡建镇。 县政府所在地均应设镇的建制。少数民族 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 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区、边境口岸 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 000,如确有 必要,也可设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然地理的变化影响人文地理、人文地 理也反作用于自然地理。
第1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地理学研究的特点
综合性 把地理环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
地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
区域性 自然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 ,剖
析不同区域内部结构,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 系及其在区域整体中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联系, 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动态性 把现代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
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 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现象的规律。
第1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地理学学科体系
自然地理学 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
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
人文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理论地理学
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的空间结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的学科 。
城市经济学
城市财政、城 市管理、城市 建设投资
城市社会学
城市结构、城 市生活方式、 城市社会组织
第3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1、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 城市发展
聚落地理学
城市区位 城市内部形态
2、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 吉斯(20年代)
住宅区、中心商 业区、工业区
土地利用 模式
克里斯塔勒 (1933年) 《南德的中心地》 中心地等级体系
1998年 胡序威,《区域与城市研究》
(科学出版社)
1999年 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学》(商
务印书馆)
Carter, H. 1995: The Study of Urban Geography, 5th edn. London: Edward Arnold;New York, John Wiley.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 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城市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
功能分区、功能区演化、城市土
区域
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
4.城市问题:城市环境、城市交 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
第2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在我国,地理学属自然科学,而城市地理 学常常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
社会文化地理学
应用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 地图学
聚落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第1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 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 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
第1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研究
第2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社会科学中的城市地理学
第2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相关学科
城市形态学
城市规划学
技术科学,偏重空 间组织和设计,工 程性较强
城市地理学
城市景观:街道布局、 建筑风格、土地利用。 侧重各部分的联系和形 态演化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中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 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 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 及相互作用。
4. 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
第4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主要研究领域
1. 城市化研究 2. 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 3. 城市体系研究 4.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第4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进展(1)
城市空间结构 区域城镇体系与城市带
城市化 新领域与新方法研究
城市职能和产业发展
其 城市规划研究 他
单个城市研究
80-85 10% 18% 11% 2% 16% 33%
8%
86-90 30% 29% 10% 6% 6% 5%
9%
91-95 25% 21% 11% 16% 9% 6%
4%
96-00 23% 18% 16% 22% 6% 4%
3%
80-00 23% 20% 14% 16% 7% 7%
5%
城市交通问题研 究
2%
4%
合计文章数
0%
2%
6%
第1章 绪 论
第1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第2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3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4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学习重点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动态关系、国内外城 市地理研究进展。
第1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什么是地理学?
研究地理环境及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也称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是地球 表面各个层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 定的面积和厚度。
第1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地表综合体的特征
⊙ 地球表面是由五个同心圈层组成的整体。 ⊙ 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着
明显的区域分异。
⊙ 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微观方面的研究:城市土地 利用…
第3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4、1970年以后 社会问题的增加 社会学 城市地理学 技术因素 制度因素 社区与人 内城更新
城市发展 城市地理学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
第3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的进展
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问题一直是西方 城市地理学家关注的热点
城镇体系、城市化和城市职能的研究兴 趣下降,城市产业的研究领域在拓展
围绕信息化和全球化拓展城市地理研究 的新领域与新方法
第4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发展特点
1. 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 不断更新
2. 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 的应用价值
3. 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 愈益明显
两大特点: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 决定因素;第二,对城市作形态上的研究,忽 视成因的动态分析。
第3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3、1950-1970年
克里斯塔勒-“数量革命”
贝里
人口分布与服务中 心等级结合的研究
“城市系统”
城市空间分析
宏观方面的城市体系研究: 城市化、城市规模、职能 结构、城市空间格局…
城市地理学
E-mail: cyzou0923@
采用教材
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 材
《城市地理学》
主编: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主要参考书目
1983年 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学概论》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88年 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