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学派经济学

合集下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

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

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

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

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

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

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中起到关键作用,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波动。
详细描述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认为货币政策是政府稳定经济周期的重要工具。他们主张通过调整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来 刺激或抑制经济活动,以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影响。此外,他们还强调货币政策应具有前瞻性,以应对未 来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
货币供应与需求
总结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强调货币供应和需求对经济的影响,认为货币供应的变化 会影响总体需求和物价水平。
详细述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总体需求的增加,进而影响物 价水平。他们强调货币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
总结词
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
1 2
货币政策操作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主张货币政策应关注短期 总需求,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 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效果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有显 著影响,能够刺激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
3
政策建议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应具有前瞻性,根据 经济形势预测未来趋势,提前采取措施。
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金融 工具、交易方式或服务模式来提 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降低交易
成本的行为。
金融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 高资金配置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和技术创新。
金融创新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和 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
确保金融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0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货 币金融理论的实践应用
金融风险与监管
金融风险是指因市场不确定性 导致的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包 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
性风险等。

新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 发展的启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上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 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 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状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遭遇了长期的经济失 调和严重的失业,凯恩斯认为这是经济紧缩导致的,因而 他极力攻击恢复先前的金本位制,认为此举会导致通货紧 缩及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失衡,从而使英国的出口品价格太 高,不利于竞争,而这正是英国经济困境的根源所在。因 此,他主张政府采取通货管理政策,通过价格控制(通货 膨胀而非通货紧缩)来调整经济,这时,凯恩斯已开始有 点脱离传统经济学的路线。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
一、非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和工资粘性) 非市场出清假设: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述调 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 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 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二、不完全性假设:主要指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全。 三、理性预期假设:短期内形成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而不是理性预 期,由于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通常受 到约束,即这种预期是“近似理性预期”。 四、最大化假设:即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这个假设 使新凯恩斯主义具有微观经济基础。
双方谈判决定工资:在双方谈判模型中,由于没有一方占有绝对的 优势,根据双寡头垄断理论,工资的决定将在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与工会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和工人的最低保留工资之间摆动,这时 选择哪点作为工资水平是不确定的。问题是根据重复博弈的“可自 我执行的协议”理论,像工会和企业之间这种长期的不断重复的谈 判,应该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均衡解,但为什么会有无效率的就 业长期存在呢?用纳什(John Nash)谈判理论来进行分析,结果发 现双方谈判共同决定的工资,与工会单方面决定的工资有相同的结 果。这表明最优工资不受生产率的冲击的影响,企业在经济波动时, 主要考虑就业量的变动。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合同是有关工资的而 不是有关就业的呢?是因为企业对经济状态的了解要强于工人的了 解程度。因此,企业就有可能撒谎以获取好处。而一个关于工资的 合同能够促使企业说真话,关于就业的合同则更多地会刺激企业去 隐瞒真相。所以,由于工人是信息不对称的受害者,他们就要求与 企业签定有关就业方面的合同。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4、.)工资刚性和就业波动
假定市场并不总是处于均衡状态,工资可能在某个不等于均衡 工资的水平上“粘”住不动,即形成所谓工资刚性。这时劳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不仅会造成就业的波动,而且会使这种波动具 有非自愿失业的性质。如下图所示。开始由D0S决定的就业量 为 W • L0,现D0左移至D1,由 于工资刚性,工资仍为 W0,劳动需求量为L1, 故有L0 ~ L1的非自愿失 S D0 业。 D1 • 新凯恩斯主义就是为此 W0 寻找理论依据,即要探 究造成非自愿失业工资 刚性的原因。
第一种情况,如果企业预期的总需求高于实际 的总需求,则企业制定的预期价格P0高于最优 价格Pm,即P0 > Pm 如下图
图中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 MC与AC相等,线性需求曲线为DD。 P 显然,当总需求为最优价格Pm时, D 企业的利润(生产者剩余)为A+B, E 消费者剩余为C+D+E,总剩余为 P0 A+B+C+D+E。当价格为预期的价格 P D C m A B P0时,企业的利润为A+D,消费者 剩余为E,总剩余为A+D+E。如果企 业将价格从P0调整到Pm,则企业的 O Q0 利润增加部分为A+B–(A+D)=B– D。B–D总是大于0的,因为Pm为利 润最大的价格。
O L1 L0 L
(2. ) 隐含合同理论
所谓隐含合同(Implicity Contracts)是工人与 企业之间在工资和就业问题上的一种没有明说 的合同。隐含合同认为,实际工资呈刚性是因 为厂商和工人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的或含义不清 的合同造成的。在这种合同中,厂商愿付更高 的工资作为应付可能出现的失业的一种保险。 即是说,当工人工作时,他们可以得到较高的 工资;作为交换条件,工人不能埋怨厂商随便 改变雇佣数量,在厂商认为方便的时侯,他们 可以解雇或重新雇佣这些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教学课件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教学课件

财政政策
总结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通过政府支政策应该以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为目标。他们认为,政府应该 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同时,他们也强调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和债务管理的重要性。
03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分析经济问题时,未能充分考虑全球化
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前景
理论框架的完善
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理论框架将不断得到完善 和发展。
与其他经济学派的
融合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将与其他经 济学派别进行融合,形成更加综 合的理论体系。
政策应用范围的扩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货币政策 制定和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应用 将更加广泛。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教学 课件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宏观政策主张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现实经济问题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评价与展望
01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以修 正和补充传统凯恩斯主义为主旨,强调非市场因素(政府干预)对宏观经济稳 定的作用。
性。
0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现实经济问题
失业问题
总结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看法主要集中在非自愿失 业和结构性失业上,认为市场失灵和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 。
详细描述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 称和工资刚性等因素,会导致非自愿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增加总需求,从而降低失业率。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是两种经济思想流派,分别代表了市场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种经济理论的观点。

虽然它们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下文将讨论它们各自的核心理论和立场,并简要探讨它们对于经济政策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主导经济学的流派,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个体理性行为。

其核心观点认为,市场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自由度越高,经济效率越高。

他们相信,供求关系的自动调节可以在经济中产生均衡状态,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佳分配。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忽视了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即市场不能完全自我纠正的情况。

新古典经济学很大程度上排除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这可能导致对市场冲击的无法处理,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正是因为这些局限性,新凯恩斯主义才崛起。

新凯恩斯主义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思想为基础的,它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出现失灵时,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凯恩斯主义还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因此应通过适度的政府干预来刺激需求。

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即消费者和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

凯恩斯认为,如果有效需求不足,市场自身无法自我调节,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开支、减税或贸易保护等手段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批评者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

此外,政府干预的实施和效果也往往受到政治和行政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经济政策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政府的作用应该局限于提供公共物品和维持竞争秩序,保护产权,并提供宏观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

新凯恩斯主义则主张政府应该更积极地干预经济,通过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1、比较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着重分析他们对经济波动的看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业、市场不出清是经济的常态”的说法,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认为古典二分法(注)失效,重视短期分析;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不完全竞争);赞成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新凯恩斯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工资、价格黏性(刚性),市场不出清、斟酌使用经济政策的观点。

但同时也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例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

关于经济波动整个宏观经济问题被归结为两个问题:总需求是否等于总供给,如果不相等会引起经济波动;用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波动。

不同的经济学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图中的投资口和储蓄口总是连在一起的,投资恒等与储蓄,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不需要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或其他原因,投资口和储蓄口之间没有管道相连,投资未必等于充分就业状态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等于总需求,所以管道中流动的国民收入会因此而上下波动。

为稳定宏观经济,国家必须干预。

新古典综合的观点也是如此。

随着新古典综合的衰落,以货币主义为先驱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出现。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错误在于忽视了货币发行过多的消极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发货币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没有顾及通货膨胀的后果。

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

货币主义认为,这不过是用政府投资替代了私人投资。

政府投资往往用于非生产投资,而私人投资的用途总是生产性。

生产性投资减少,企业雇工人数减少,部分地造成失业;生产性投资减少,社会生产量减少,部分地导致通胀。

可以说,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都认为经济运行的问题出现在需求方面。

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则反对财政政策,主张着重货币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用企业的不完全信息来解释宏观经济学中波动问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目 录
• 引言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概述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
较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该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张 市场调节是经济稳定的基础,强调价 格和工资的灵活调整,反对国家干预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市场调节是有效的,强调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认为经济 能够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实现均衡。然而,它忽略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和 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和应对措施相对有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市场调节可能 会出现失灵,需要政府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稳定经济。新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和应对措施相对更加全面和具体。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该学派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主张国 家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干预 经济,以稳定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比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和实 践效果,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化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宏观 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吸收并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吸收了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不完全性和 价格刚性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宏观经济理论。
主要观点和主张
1 2
强调市场不完全性和价格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并非完全竞争,价 格和工资具有刚性,不能迅速调整以适应供需变 化。
引入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由于市场不完全性和价 格刚性,非市场出清的情况可能长期存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学派的理论不断涌现,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方式。

其中,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对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进行探讨,并对其在当代经济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可总结为“政府干预、市场失灵”。

相对于古典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存在失灵的可能性。

他们强调市场经济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刚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经济波动和失业的加剧。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微观调控等手段,来修正市场的不足。

在货币政策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的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会导致预期通胀水平上升,企业将调高工资和价格,进一步推高通胀率。

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新凯恩斯主义主张央行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胀率在合理区间内。

在财政政策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减轻经济衰退的冲击。

他们认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私人投资和消费会减少,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来填补需求缺口。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新凯恩斯主义可以促进就业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并进而刺激消费,带动经济的复苏。

此外,新凯恩斯主义对微观调控也赋予了重要地位。

他们关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认为企业和个人在做出决策时,面临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监管、税收和激励政策来引导市场行为,以减轻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在现实经济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采用了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措施,如加大财政支出和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复苏。

这些政策初步缓解了危机带来的冲击,促进了就业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其主要政策主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其主要政策主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其主要政策主张
新凯恩斯主义在分析中引入了原凯恩斯主义所忽视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所强调的理性预期假设,试图给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当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的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使经济处于非均衡状。

这时,即便有理性预期存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有积极作用,也会影响产量和就业。

(这是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间的主要区别)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主要有:
(一)价格政策
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具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

根据交错调整价格论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制定能诱导厂商实行同步调整价格的政策,减少经济中的交错调整价格,以克服物价总水平的惯性。

根据菜单成本论提出:为了稳定经济、增进社会福利,国家应该推行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较有弹性的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稳定总产量。

(二)就业政策
根据局内人-局外人理论提出政策建议:政府的就业政策应该更多地考虑长期失业者的利益,为他们多提供就业机会。

根据交错合同理论则认为,国家应该干预劳动工资合同,货币政策应该使工资较有弹性,以提高就业率。

(三)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1、货币政策
政府最优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
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

2、信贷政策
信贷配给论的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贷款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是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得到贷款。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的学科,衍生出了众多派别和学派。

其中,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派。

本文将探讨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以及两者的异同之处。

一、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对传统古典经济学的扩展和修正。

其核心观点是市场是一个自由、公正、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个人是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自发形成均衡价格和数量,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供求关系是其经济分析的基础,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市场可以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石是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理论。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对每单位消费增加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边际成本则是指生产者为再生产额外增加一单位产品而需要付出的成本。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均衡,认为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市场价格会趋向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用的均衡状态。

二、新凯恩斯经济学新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和修正。

它主张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应该扮演积极角色,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

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有时会出现失灵,导致经济波动和失业率的上升,因此需要政府干预以实现稳定增长和全民福利的最大化。

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需求决定经济周期。

它认为经济增长和失业率是由聚集性需求决定的,并且需求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市场失灵。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需求,以平稳经济波动。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比较1. 观点差异: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个人理性和均衡,认为市场可以自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新凯恩斯经济学则认为市场会出现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调节。

2. 政策建议差异:新古典经济学主张限制政府干预,提倡市场自由的经济政策;而新凯恩斯经济学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稳定。

3. 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看法不同:新古典经济学相信市场自由的配置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市场存在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 凡是否认古典“二分法”,认为市场常态是不完 全竞争、有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的经济理论,都 属于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价格粘 性论”
• 价格粘性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转换 为市场是否能够出清的问题,即市场自动 调节的机制是否有效的问题。
• 一旦发生市场调节的失灵,就只有政府干 预才能对其加以纠正。
新凯恩斯主义价格粘性论分析
• 1、名义价格粘性论 •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商品价格之所以
会有粘性,主要是因为有些因素阻碍了 价格的调整和变动。
• 这些阻碍因素基本上来源于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经济人”的近乎理性的行为; 另一方面是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 对称。
妨碍厂商进行名义价格调整的行为 原则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
• 坚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传统,否认新古典经济 学的“二分法”,认为经济往往处于非瓦尔拉斯 均衡状态,所以,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十分重要的。பைடு நூலகம்
• 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原因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 争、“经济人”信息的有限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因 素引起的。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 瓦尔拉斯均衡特征。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含义和主要代表人物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主要成员哈佛大学的格雷戈里?曼丘ngregorymankiw伦斯?鲍尔lawrenceball和拉里?萨默斯larrysummers麻省理工学院的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fischer奥利哥伦比亚大学的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phelps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kerlof约翰?泰勒johntaylor和珍妮特?耶伦janetyellen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里茨josephstiglitz威斯康星大学的马克?格特勒markgetler普林斯顿大学的本?伯南克benbernank等人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现代经济学派是指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两大学派。

两者在经济理论与政策上存在一些差别,但共同致力于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以及提供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政策观点,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时的应用。

一、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它在上世纪中叶至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其核心理论是供求理论和边际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的,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做出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概念,如效用边际递减、供给曲线、需求弹性等。

这些理论和概念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竞争、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微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也被用于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

同时,新古典经济学也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学派。

梅纳德·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这一核心观点,认为市场在短期内可能处于不完全就业状态,因此需要通过政府政策来刺激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并不完全有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因此经济政策的干预是必要的。

对于宏观经济管理,新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并通过适当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政策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对于解释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期间,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的应对方案,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恢复就业。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对比与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一些理论观点上存在分歧,如市场的有效性、经济政策的作用等。

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和补充。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

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为我们理解经济运行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一、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诞生于 17 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主张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亚当·斯密被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在这一过程中,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人们,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他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理论。

他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在不同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福利的增加。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典经济学派的一些假设和结论逐渐受到了挑战。

二、新古典经济学派19 世纪 70 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派兴起。

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瓦尔拉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派在古典经济学派的基础上,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使经济学的分析更加精确和科学。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决定的,当供求达到均衡时,价格就会稳定下来。

马歇尔还引入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进一步完善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瓦尔拉斯则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

他试图通过数学方法证明,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都可以通过供求关系达到均衡状态。

新古典经济学派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均衡。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对经济学失业提出了新的解释。

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失业并非仅仅是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失衡所致,而是受到更广泛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进行详细分析:一、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所引起的。

其中,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预期等因素对整体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经济周期中,失业率的变化往往与宏观经济政策、产出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失业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缓解失业问题的观点。

二、工资粘性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工资并不会立即根据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调整。

相反,工资通常会出现“粘性”,即工资往往并不会迅速下降以适应就业水平的变化。

即使劳动力市场出现供需失衡,也不会立即转化为工资的调整,从而导致了失业率的变化。

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工资粘性理论,强调了在短期内工资的“粘性”对失业率的影响。

三、需求不足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需求不足对失业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失业不仅仅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所致,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减缓,从而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

在新凯恩斯主义的视角下,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整体经济活动的不足,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市场需求,从而缓解失业问题。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不仅强调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失业问题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工资粘性理论和需求不足理论等观点,丰富了对失业问题的理解。

通过深入研究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失业问题的复杂性,从而为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四、结构性失业理论除了经济周期、工资粘性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外,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结构性失业对失业问题的影响。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失业现象。

7新凯恩斯主义

7新凯恩斯主义
• 二是他们对他们所倚重的这种名义工资和价格刚 性又只“假定是如此”,或只是说“事实如此”, 而并未作进一步的解释,也不试图去说明为何会 存在这样一种似乎与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行为相 违背的刚性。这种“假定如此”或“事实如此” 的理论显然不能使人满意。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明确地将微观经济理论 作为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保持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一致性与相容性, 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该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的选 择效应和激励效应引诱厂商实行优质高价的定价 策略,从而导致实际价格有粘性。
– 优质高价的信念会使价格对于消费者具有选择效应 (高价的就是质优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对厂商维 护自己信誉的激励效应。这种情况下,厂商采取优质 高价的定价策略将是适当的。
• 凡认为古典二分法有效、经济有瓦尔拉斯均衡特 征的学派,都属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该学派 坚持古典“二分法”,认为名义变量的变化不影 响实际变量,市场能够出清,经济中存在着瓦尔 拉斯均衡。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恰恰与此观点相反。他 们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化会导致产 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所以,古 典的“二分法”失效;工资和价格有粘性, 粘性的原因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经 济人信息的有限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因素引 起的。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 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
– 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本人于1936年创立的宏观经济理论 体系及二战后由其发展而来的两个分支——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 和英国的新剑桥学派(尤其是作为主流的前者) ——的经济理论。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由来和发展
• 1、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
•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原凯恩斯主义开始衰落 。一般说来,使 新古典综合派出现衰落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又在相互的碰撞与交融中推动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建立在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的基础之上。

它认为,个体是具有完全理性的,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并据此做出最优的决策。

在这样的假设下,市场能够迅速地自我调节,实现供需的平衡,即市场出清。

从理论框架来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了经济中的微观基础。

它将个体的决策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通过对个体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进行研究,来推导宏观经济的总体表现。

比如,在劳动市场上,工人会根据对未来工资和就业机会的预期,来决定自己的劳动供给;企业会根据对未来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预期,来决定自己的劳动需求。

在政策主张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政府的宏观经济干预持怀疑态度。

它认为,由于人们具有理性预期,政府的政策往往会被公众提前预见到,从而无法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甚至,政府的一些不稳定的政策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挑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承认个体的理性,但同时也指出,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完全性,这些不完全性会阻碍市场的自我调节,导致市场无法及时出清。

就拿劳动市场来说,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工资和价格并非像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具有完全的弹性。

存在着诸如工资粘性、价格粘性等现象。

比如,由于劳动合同的存在,工资调整可能会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企业可能不会频繁地调整价格。

在经济波动的解释上,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外部冲击,如技术进步、货币政策变动等,会通过市场的不完全性放大和传播,从而导致经济的波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它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市场的不完全性,稳定经济。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摘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崛起并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学流派,它主张政府干预,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极为活跃的领域。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以独特的方法和新颖的观点复兴了凯恩斯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次新综合。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微观基础,这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一个重要的进步。

同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是在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拼凑起来,并且有些观点相互矛盾,其理论体系在细节上有待完善。

另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缺乏大量具体的政策性建议,多为理论方面的介绍,缺乏实际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理论;评价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批年轻的经济学家为了寻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兴盛于90年代。

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的成员是哈佛大学的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劳伦斯·萨墨斯(Lawrence Summers),麻省理工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朱利奥·罗泰姆伯格(Julio Rotemberg),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斯坦福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的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等。

其中在论文中最早使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一名称的,是戴维·罗默、格雷戈里·曼奎和劳伦斯·鲍尔。

一、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理论创新来源都是现实问题,同样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也离不开现实经济的矛盾。

自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通论》(1936年)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经过了不少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新剑桥学派对“停滞膨胀”的解释
原因
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 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 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他们从区分商品市场类型或不同类别的经济部门着手,结合价 格形成中的垄断因素,货币工资谈判中的阶级冲突因素,来说 明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而解释停滞膨胀现象。
在卡尔多分析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时, 国民收入分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因为为它直接影响到积累率的大小。资本 家(财产占有着)储蓄的愈少,消费的愈 多,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愈大。这也 证明了新剑桥学派所信奉的卡莱茨基的名 言:资本家得到其所花费的。
琼罗宾逊的经济增长模型和 卡尔多的模型略有不同,她试图根 据由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即生产资 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之间在技术经 济上的相互联系,引出与经济增长 和收入分配有关的主要经济变量的 关系。
在卡尔多的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 速度和收入分配是具有相互内在联系的范畴。 他认为,既然社会的收入是在各个阶级之间 分配的,其中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固定不 变的储蓄倾向,那么,收入分配中利润和工 资的比例关系就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储蓄 水平,从而决定了积累率和经济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要达到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 要有一定的积累率,从而也要有相应的收入 分配的比例关系。因此,经济增长速度和积 累率也是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她运用了两大部类和两大阶级收入的分 析模型,把生产部门划分为投资品(生产资 料)和消费品(消费资料)两大部类,把总 收入分为利润和工资两大部分。按照她的分 析,工人将其所有收入(工资总额W)用于 消费( C ),资本家将其所有收入(利润总额 P)用于投资(I),这时,工人的收入等于 消费品的总价格,资本家的利润等于投资品 的总价格,国民收入中利润和工资的相对份 额,等于消费品的总价格与投资品的总价格 之比。
如何认识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在投资与储蓄的分析中,新剑桥学派认为,“正统观念是以萨 伊定律的说法为依据的,根据萨伊定律,储蓄量决定投资率。”
新剑桥学派认为,根据凯恩斯的观点不是储蓄支配投资,而是 “储蓄不能不受投资量(增添设备和原材料的支出)的支配。储蓄 水平随收入水平而变化。在工人失业和生产设备利用不足的时候, 投资支出的增加会提高收入,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又增加储蓄。” 新剑桥学派认为,在新古典综合派看来,只要根据居民储蓄倾向算 出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中的储蓄量,然后通过政府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安排足够的投资来吸收这笔储蓄,经济就可以实 现充分就业均衡了,这种观点实际上抛弃了凯恩斯“投资支配储蓄” 的基本观点,“回到了储蓄支配投资这种均衡世界,而微观力量也 就可以再滑进老槽了。”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在哈罗德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 主要倡导者是琼罗宾逊、卡尔多和帕西内蒂。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 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 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 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 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卡尔多把经济部门分为三类
初级部门
为工业提供必要的基本供 应品,如食品、燃料和基 本原料
第二级部门
加工业部门,提供投资 品或消费品
第三级部门
提供辅助服务 (如运输或销售,或各种 专门技术)、欣赏性服务
初级部门和第二级部门 都可能成为通胀的根源
不会发生重 大问题
初级部门和第二级部门都可能成为通胀的根源的原因
卡尔多认为,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正是由此引起的。
(2)当农矿产品的价格上涨时,它在工业品成本方面具有强有力的通 货膨胀的影响。这是因为这些产品在生产的投入产出环节中,处于上游 位置,它们价格的上涨会逐级进入下游产品的成本,从而推动工业制成 品价格的提高。这种价格上涨将有利于利润而不利于工资在国民收入中 的份额。在这种情况下,工会将要求提高工资。 而且通货膨胀也会缩小对工业制成品的有效需求: 一方面,初级部门的生产者利润的增加和他们的开支增加不相称; 另一方面,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有可能采取财政金融措施来对付国内的通 货膨胀,这些紧缩性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将会减少消费者的需求,并抑 制工业部门的投资。于是,农矿产品价格上涨很可能在工业部门引起工 资-物价螺旋上升的通货膨胀,它反过来又使工业部门的活动受到紧缩 性经济政策的限制。 卡尔多认为,美国1972-1973年的 通货膨胀就是起因于农矿产品价格的上涨(同时工资随着生产费用的上 升而上涨)
因为“持续和稳定的经济发展要求这两个部门的产量的增加应符
合必要的相互关系” 这就是说,“可出售的农矿产品产量的增加,应该和需求的增加 相一致。这种需求的增加又是反映第二级(以及第三级)部门的 增长的。” 但是,“从技术观点看,不能保证由节约土地的革 新所推动的初级生产的增长率,正好符合第二级和第三级部门的 生产和收入的增加所要求的增长率。” 由此可见,卡尔多主要强 调的是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1)在初级生产领域中 对个别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市场 价格是既定的,价格是以亚当.斯 密所描述的传统方式,直接响应市 场供求关系的压力而变化的,价格 变动是调节未来生产和消费的“信 号”
这种方式决定价格对成本的变化能做出迅 速的反应。
卡尔多得出了一个“基本命题”:从世界经济范围看,“农矿产品价格 的任何巨大变动——不论它对初级生产者是有利还是不利——对工业活 动往往起抑制作用。”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新古典综合派在“综 合”凯恩斯这样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 论时,承接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论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 衡论,把已被凯恩斯抛弃的均衡概念重新塞入和移植到 凯恩斯的理论中。这显然是一种理论倒退和对凯恩斯理 论的“庸俗化” 琼•罗宾逊说:“就一个始终处在均 衡状态的世界而言,将来与过去两者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没有历史,也不需要凯恩斯。” 这实际上就是指责新 古典综合派丢掉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精神实质。
新剑桥学派的学派含义及代表人物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及其形成
1新剑桥学派的学派含义及代表人物 点击添加标题
2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有三个方面 点击添加标题
3 新剑桥学派的学派的理论渊源及其形成 点击添加标题
1新剑桥学派的学派含义及代表人物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 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等人。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教,其理论又是以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新古 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派”。
(二)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方面

如何看待“萨伊定律”

如何认识投资与 储蓄之间的关系
如何看待“萨伊定律”
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完全信奉“萨伊定律”, 认为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自发调节可以使总供给总是等于总 需求,经济总是会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凯恩斯在他的 《通论》中否定了这些信条,但是,他也确实说过:“实行管 理以后,总产量与充分就业下之产量相差不远,则从这点开始, 经典学派理论还是对的。” 新古典综合派就以这点作为依据, 认为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资本主义的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之后,新古典的经济理论就可以继续适用。罗宾逊是否定凯恩 斯这一看法的。她认为这是凯恩斯“考虑不充分的、完全与他 的主要论点相反的意见”。 罗宾逊认为,新古典综合派就是 在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相综合的过程中,使 “萨伊定律被矫柔造作地恢复了,并在它的掩护下,所有旧学 说都偷偷地又回复过来了。”
(1)初级部门的农矿产品价格下降时,初级部门的农矿产品价格下降时, 虽然可能刺激工业部门吸收更多的初级产品,但食品价格的下降会使工人 实际工资有所提高,从而有可能因此而增加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 但是,由于贸易条件(初级产品和制造品两类价格或两类总价格水平的比 率)在农矿产品价格下降时对初级部门生产者极为不利,所以就将减少初 级部门生产者对工业制成品的有效需求,结果势必抵消了农矿产品价格下 降所带来的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而有余,造成一种灾害性的后果——经济 大萧条。
2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有三个方面
(1)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新剑桥学派继承了 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强调投资对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水平 的决定作用。
(2)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
(3)斯拉法的理论。斯拉法于1960年发表了他 将近30年的研究成果《用商品生产商品》。
3 新剑桥学派的学派的理论渊源及其形成
总之,新剑桥学派认为,新古典综合派无论在经济学方 法论上,还是在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上,都背离了凯恩斯经 济理论。琼。罗宾逊说:“在北美以及由北美向世界传播的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理论,我称之为冒牌的凯恩斯主义”, “曲解凯恩斯理论的冒牌凯恩斯主义,实际上助成了与失业、 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无计划的增长局面。” 从而产生题 对于新古典综合派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仍然以资源 配置为主题,以个人行为为主要分析对象,不考虑社会制度 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者把这些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只集中 分析经济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或者人与人的关系,新剑桥学 派经济学家也给予了严厉地批判。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认为, 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尤其是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在 任何时候都对经济活动和经济分析具有重大的作用。 他们认为,“人类关系和工艺关系的相互作用是经济分 析的论题。” 新剑桥学派的这种观点特别突出地反映在他 们的收入分配理论中。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新剑桥学派的经 济学家们认为,他们恢复了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并与马克 思的理论衔接起来。
新剑桥学派理论
09203126米娟 09203127钱肖祥 09203128上官珮茹 09203129汪文芳 09203130王雅祺
1.新剑桥学派的学派含义及代表人物 点击添加标题 &理论渊源及其形成
2.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和理论前提 点击添加标题 3.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4新剑桥学派对“停滞膨胀”的解释加标题 点5.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击添加标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