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四上《10 爬山虎的脚》第1课时导学案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四上《10 爬山虎的脚》第1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0.爬山虎的脚(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会认5个生字,会规范书写“虎、操”等13个生字。

正确理解“漾起、新鲜”等词语。

思维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5个生字,会规范书写“虎、操”等13个生字。

正确理解“漾起、新鲜”等词语。

难点: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知识梳理】一、字词句1.我会读以下生字并写出拼音均()窝()萎()柄()固()2.我会写本课生字3.同音字辨析占:字义:据有,用强力取得。

如,占据。

组词:(占据)(霸占)(鸠占鹊巢)馅:字义:立,久立。

如,站立。

组词:(站立)(站岗)(站不住脚)运用:战斗前,我军抢险占据了一块高地,将军和参谋站在制高点观察地形。

二、理解词语:均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它是怎样用“脚” _____________的。

【自主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ɡ zhàn yǒu nèn hónɡɡēn jīnɡ kū wěi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触:A.接触;碰;撞 B.触动;感动1.看了《西游记》,我感触.很深。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年级 四年级学科 语文 教师 王金平 课型 预习课 课时 1 课题 6.爬山虎的脚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痕迹、触角”等词语 。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下来 。

3、我要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

重点 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知识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爬山虎:也称“巴山虎”“地锦”“常青藤”,葡萄科植物。

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

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

教 学 流 程 导 案学 案 步 骤时 间 一、 自主预习 1、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⑵读通句子,把难句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 2、同桌互读,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⑴一人读一自然段,相互纠正读得不对的地方。

⑵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3、理清思路,初步感知。

⑴跟随作者的目光,你都看到了什么?⑵课文重点写了什么?4、在读再体会。

(小组讨论)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与墙的关系。

读了课文,我还有疑问,我在课文中标注。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2 分 钟 自主 结构 化预 习(课前30分钟) 10 分 钟 (课中) 小 组 合 作 交 流 5 分 钟 预 习检 测 2 分钟一、预习检测(加油,你是最棒的!)A 、我会写: j ūn y ún d àng y àng k ū w ěi h én j ì y è b ǐng ( ) ( ) ( ) ( ) ( )B 、我会记:本文要求写的字我都记住了它们的字形,还给它们组了两个词写在了书上,并且不看词语我也能给每个字组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连续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方法,增强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师:课题是《爬山虎的脚》,那文章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爬山虎的脚?生:3、4、5自然段(三)快速浏览课文看看3、4、5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师:那我们就直奔主题、直奔重点,请同学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二、读文画“脚“(一)读一读?1、咱们先看第三自然段,在这一段中老师想请同学们注意一句话——读“今年,我注意了”。

“注意”是什么意思?(认真看的意思)师:那么作者注意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听,找出作者注意了什么?生: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这是写是爬山虎脚长的位置。

生: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这是写是脚的形状。

师:作者还注意了什么?生: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师:这是写是脚的颜色。

师:男生读脚的位置,女生读脚的形状,全班一起读脚的颜色。

师:现在,我们弄清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二)画一画?1.教师板画?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片嫩叶。

师:这是爬山虎的茎……这是爬山虎的叶柄,那谁来画一画脚。

2.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三)议一议学生评议,纠错师:谁有不同的意见呢?来说一说师:那请你来画一画。

过渡: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作者观察细致)三、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1.读文画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虎、操、隙”等13个生字,理解“叶柄、均匀、舒服”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了解作者细致的观察。

3.抓住关键语句,理解爬山虎生长位置以及爬山虎叶子的具体特征,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

【课前学习任务】一、生字词加油站1.词语我会读2.词语我会理解(1)叶柄:(2)均匀:3.生字我会写请你圈出课文生字词,把你认为易错的生字词写一写。

二、内容我概括初读课文,你能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问题万花筒我想问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跟随观察高手叶圣陶爷爷,借助观察档案:1.说一说每一段都写了什么。

2.试着填写观察档案中的“观察对象”这一列。

跟随高手学观察我是观察小达人观察档案记录者:观察者观察对象具体特征聚焦“观察”说感受叶圣陶①②③④学习任务二:默读课文 1-2 自然段,借助观察档案,聚焦观察对象:1.用“___”画出作者观察的关键语句,提炼要点。

2.圈画重点词语,体会观察高手细致的观察,学习高手的观察方法。

【学习资源】日积月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业设计】1.说一说:爬山虎叶子的具体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可以向你的家人和朋友,说一说爬山虎叶子的具体特点。

2.完善观察档案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继续探究爬山虎脚的具体特征,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读懂内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并积累相关句子。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培养细致连续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课前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回顾内容爬山虎的叶子颜色:______________ 样子:_________爬山虎的脚生长位置:___________形状颜色:__________二、难点突破提前预学1.我能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绕语文要素时“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语文要素“准确表达,学会观察”。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先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让学生以品读感悟,想像画面为主要手段,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启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前两段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图片我们通过这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在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吧!二、研读3、4自然段,交流体会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读文画句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提出比喻句,仿写比喻句)(2)读文画“脚”1.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复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四上《10 爬山虎的脚》第2课时导学案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四上《10 爬山虎的脚》第2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0.爬山虎的脚(第2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地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思维能力: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审美创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学写观察记录。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地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难点: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知识梳理】一、爬山虎的叶子1.叶美: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________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________的。

长大了的叶子绿得那么________,看着非常舒服。

2.叶密而匀: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它的叶子没有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非常整齐。

( )(2)“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儿空隙”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铺得均匀,将叶子又多又密的特点表现得十分形象。

(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叶子被风吹过的动态美,巧妙地写出了叶子的勃勃生机。

( ) 二、爬山虎的脚1.脚的特点:填空。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爬的过程:选择。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A.变圆片→触墙→巴住墙→贴在墙上→细丝拉住B.触墙→变圆片→巴住墙→细丝拉住→贴在墙上C.变圆片→贴在墙上→细丝拉住→触墙→巴住墙3.与墙的关系:连线。

触着墙枯萎了没触着墙存活了【自主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 5 个生字,会写“虎、操”等 13 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 16 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2)学习作者连续、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含义,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作者的观察方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理解生词。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1)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呢?2、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词:均、柄、蜗、曲、萎(2)理解词语: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3、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2)小组交流,汇报:课文先写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了爬山虎的脚。

4、精读课文,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2)交流汇报:颜色:嫩红——嫩绿排列: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3)欣赏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感受其美。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叶子的美。

5、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1)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2)交流汇报:位置:茎上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导学案设计
2.学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爬山虎的实物,课上引导学生观察。(教师)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查找有关爬山虎的资料和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谜语揭题,交流资料(用时: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是虎不是虎,有脚只会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引导学生思考,猜出谜底。
3.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3.有感情地Biblioteka 读课文。(1)自由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长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1.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如何分工与合作,使学生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对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文体的差别。就本文而言,引导学生语调自然平实即可。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1.启发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
1.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引起下文。
学贵有疑,根据课文题目质疑,就是让学生各自找到自己阅读的突破口,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熟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畅谈本课的收获并不是没有标准的杂谈,而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本课习得的几个关键点,如生字新词,合作学习的方式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初步感受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同学们,大家一起看单元导语页,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里对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第一条是阅读方面的要求,第二条是习作要求。

上节课我们已经从《古诗三首》中感受到作者从颜色、气味、不同角度等方面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叶圣陶笔下《爬山虎的脚》,继续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简介爬山虎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巴山虎”。

它的茎如果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

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支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

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如果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扯下来。

爬山虎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如果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就会蔓延整个墙壁。

另外爬山虎具有美化环境、遮挡强光、降低噪音、保持空气湿度等作用。

图片三、出示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初步感受连续观察,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自主读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6页,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有关爬山虎的哪些事情?检测学习成果。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你会读吗?均匀叶柄蜗牛枯萎弯曲你会写吗?虎占茎柄萎隙操嫩顺固瞧叠大家读得真认真,敢接受老师的检测吗?你会读这些词语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___________本文叶圣陶。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一、导入1、谜语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打一植物)2、实物展示同学们,老师今天把它的伙伴请来了,认识吗?(爬山虎)3、简介爬山虎爬山虎又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凉等。

属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

它形态与野葡萄相似,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荫、耐贫瘠……4、过渡语爬山虎不仅长得美,而且作者叶圣陶先生把它写得更美。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生字,生词。

3、开火车复习生字、生词4、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

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6、上下文理解词意。

7、全班汇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评价朗读情况。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分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为什么用爬山虎而不用绿萝呢?4、再读这一段,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美!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那么,你们知道这满墙的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吗?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划出关键的词语。

五、学习第二段。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爬山虎怎样往上爬的关键词语。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长出叶柄生出吸盘紧贴墙上。

3、师生合作演示爬山虎怎样往上爬的过程。

4、请同学们用朗读来告诉老师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5、质疑: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师引导:小小的脚竟能这样牢牢地趴在墙上,靠的是什么?指导朗读这句话。

以防止学生有轻视小小的脚的力量。

(没有这双小小的脚,爬山虎怎能牢牢地趴在墙上呢?)6、再读这一段,感受“爬山虎”强大的生命力。

想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赞美之情。

以“我”的语气来读这一段。

(板书:爬)7、过渡语:同学们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了,很好!叶圣陶先生还把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写得很具体、很细致。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1. 能够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 能够理解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并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过程。

3.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痕迹、触角”等词语。

4.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5. 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进而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6. 学习作者如何利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来具体描写周围的事物,并尝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7. 激发学生们细心观察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的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在于掌握爬山虎脚的特点和如何用脚在爬的过程,通过作者对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致描写,理解其生长状态和爬升机制。

这要求学生能够仔细阅读课文,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形成对爬山虎生长特性的清晰认识。

学习难点则在于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描述得如此生动具体。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检测1. 拼写并注音:爬山虎()嫩叶()触角()痕迹()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均匀:_________________重叠:_________________空隙:_________________痕迹:_________________3. 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二、课文内容理解1.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 爬山虎是如何利用它的脚往上爬的?请简要描述。

3. 找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并体会其特点。

三、写作技巧分析1. 作者在描写爬山虎的脚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参与的精神。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学知识较为陌生,对于一些细节内容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互助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 “爬山虎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这句话提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①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 快速生长
- 攀爬墙面
② 爬山虎的脚部结构
- 细小的丝状结构
- 有助于攀爬
③ 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 种子发芽
- 茎伸长
- 脚部攀爬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实践性教学:我将爬山虎的实地考察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攀爬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爬山虎的脚,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通过观察和描述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通过创作与爬山虎相关的诗歌或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学生能够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脚的课文,你们知道爬山虎是什么吗?它的脚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探究一下吧!"
2.自读课文

10《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10《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导入:“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一种植物,怎么会有脚呢?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刚一看到这个题目,你是不是也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去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样说的吧。

学习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老先生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叶圣陶爷爷说:我家小院的西墙有一大片爬山虎。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太引人注意。

不几天就变成嫩绿的了。

这些叶子绿得很新鲜。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很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

今年我注意观察,发现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它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直的、嫩红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当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直的细丝变弯曲了,拉一把它的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如果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几天就萎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这些灰色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不费点劲儿,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来。

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首先要明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然后再运用边读边想等方法,感受爬山虎带给人的亲切与舒服。

爬山虎的脚本来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

但叶圣陶爷爷却写得有条有理,叙述具体形象。

1. 通过视觉观察形象特点(位置、数量、形状、颜色等):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呢?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通过仔细看爬山虎的茎,叶圣陶老爷爷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数量、形状和颜色,还知道了它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一课时【本文导学案以《爬山虎的脚》为文本,旨在援助同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进修文学鉴赏和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让同砚更好地熟识自己,增强对生活的热忱,培育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全面培育同砚的综合素养。

】一、文本摘要在这篇《爬山虎的脚》中,作者叙述了一只爬山虎的脚,在大自然中寻找食物和生存的故事。

通过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活状态,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热忱之情。

文章富有感情颜色,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异和秀丽。

二、导学问题1. 文章中描述的爬山虎的脚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作者这样描写?2. 通过爬山虎的脚,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3. 你对大自然有怎样的熟识和感受?如何在平时生活中保卫环境,珍爱自然?三、教室引导活动1. 文本理解:请同砚们在课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感情。

2. 小组谈论:同砚分成小组,谈论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3. 情感体验:通过音乐、画画等形式,让同砚表达对大自然的热忱和敬畏之情。

四、延伸进修1. 继续阅读:进修其他描写自然的美丽文章,增加自然文学和鉴赏能力。

2. 实地考察:组织同砚走进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秀丽和奇异。

3. 环保宣扬:举办环保宣扬活动,呼吁大家保卫环境,珍爱自然,共同构建美妙故里。

通过本文《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的进修,期望能够引导同砚更好地熟识自然、热忱自然,培育同砚的感受力和综合素养。

让同砚在阅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懂得珍惜生命,热忱生活,为构建美妙故里贡献自己的力气。

第二课时一、导言本次导学案将以孩子文学作品《爬山虎的脚》为进修对象,通过阅读、分析和谈论,援助同砚深度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培育同砚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本次进修,同砚将会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干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文本背景《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关于环保和自然保卫的孩子文学作品,叙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爷爷在山上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引发了一系列的沉思和行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

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谜语:⑴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⑵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

)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

(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⑴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风平镇小学“532”教学模式五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学生姓名:编制人: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_课题:6爬山虎的脚【检查预习单内容】【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空隙、叶柄、触角、痕迹”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自学·合学·展学】导学流程自学环节合学环节展学环节练习环节(可以做在练习本上)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合作策略内容、形式、时间表现、方案、评价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巩固练习、归纳总结、随机指导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扫清字词障碍:10先读课文中圈出的生字词,再读课文后面的生字,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完成练习1、2)2.朗读课文:8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完成练习3、4)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你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课文抓住爬山虎的什么来写的?10(完成练习A、对子对学:互相检查预习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互读生字词一遍。

提出质疑,对子解决。

B、小组群学: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出质疑,小组内解决。

C、抽签定展示内容,组内预演展示一:字词欢乐园完成当堂练习1至4的内容。

建议:1、多种形式互动。

2、指导难写字。

3、有些形近字也是同音字,做拓展交流,在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运用。

展示二:快乐诵读会朗读大PK,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简单地说一说自己喜爱本段的原因.并能在全班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1、说说段落的主要内容;2、尝试着给特殊段落分层。

建设:学生有可能用找中心句段的方法总结,也可能用其它方法,教师给予指导。

1、我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喜欢的生字。

2、选择4个生字换偏旁,找2个形近字并组词3、书写喜欢的词语,读出词语在课文中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学时,教师可提示学生对照问题,找到相关段落仔细阅读,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动手画一画,看看理解得是否准确。
三、汇报交流,深入理解(用时:12分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爬山虎的叶子。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课件出示满墙爬山虎的图片。)
2.爬山虎的脚。
(1)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1.首先要读懂作者描写的妙处,比如在写叶子时用词的准确,描述的细致,同时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些确切的描述都是在确切地观察的基础上诞生的。
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课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应结合课 文和实物让学生们观察思考,再用自己的话说出爬山虎是用什么来爬墙和怎么爬的。然后回顾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来介绍的,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3.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用时:12分钟)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样生动?
2.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内容,学写观察日记。
1.讨论问题,进行交流: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连续 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使爬山虎的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课题
爬山虎的脚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4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连续。
(2)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熟记字形。
(3)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仔细观察字形,认真书写:“叠”字要注意它的结构比较特殊,而且笔画较多,“虎”字注意书写笔顺。
1.初读课文要让学生带着初读要求自由读,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在书写环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习得书写的方法,用心观察,发现规律,发现要点。
三、熟读课文,理清顺序(用时:10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读熟课文。
2.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要求: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 (2)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一)。
(3)组织学生汇报,解决组内没解决的问题。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以轮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的程度。
1.启发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
1.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 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引起下文。
学贵有疑,根据课文题目质疑,就是让学生各自找到自己阅 读的突破口,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抄下来。
3.阅读并交流课后“资料袋”内容,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和事物的兴趣。学写观察日记,交流明确格式、内容。
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用自己的话对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进行描述,并用一段话写下来。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内容,再用所学的方法去实践。
1.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熟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畅谈本课的收获并不是没有标准的杂谈,而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本课习得的几个关键点,如生字新词,合作学习的方式等。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用时:6分钟)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的词可以改变位置吗?为什么?
(3)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脚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活动卡设计汇报学习收获:
1.(1)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空隙”等词语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体会观察的重要和用词的准确。
(2)看图片,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爬山虎的叶子的美。
2.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交流,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一),明确作者是从“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等方面 来写爬山虎的。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同学帮助解决,最后理出课文的表达顺序。
2.(1)重点抓住“茎上长叶柄的地方……也是嫩红的”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爬山虎的脚。观察教师提供的爬山虎实物,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细丝样的脚。动笔画一画,进一步感知它的样子。
(2)到黑板上用手模仿爬山虎爬的动作。自由读第4自然段,体会“触、巴、拉、贴”几个动词用得准确。
(3)用手演示爬山虎脚的变化。体会爬山虎的生长与墙的密切关系。
2.学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爬山虎的实物,课上引导学生观察。(教师)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查找有关爬山虎的资料和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谜语揭题,交流资料(用时: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是虎不是虎,有脚只会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引导学生思考,猜出谜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长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1.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如何分工与合作,使学生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对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文体的差别。就本文而言,引导学生语调自然平实即可。
4、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爬的?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二)。
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合作完成活动卡设计(二)。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用时:22分钟)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字词。
2.教师重点强调“茎、均匀、重叠”的读音。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虎、叠、茎”。
1.明确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再同桌互读,纠错,达到语句通顺。同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汇报交流:
(1)读课文,正音。
2.板书课文题目。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3.课件出示叶圣陶的图片,教1.仔细读谜语,猜谜底是爬山虎。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结合图片,交流爬山虎的资料,简单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用途。
3.交流作者叶圣陶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
由于爬山虎这种植物比较常见,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特点,没有条件观察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