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王莽改制

一.相关人物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县东),新朝的建立者。他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幼年丧父失兄,他孝母敬嫂,为当地人所称道。加之他生活俭朴、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结交贤士,因而声名远播。

汉成帝时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后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任大司马。汉成帝死后,汉哀帝即位,外戚傅、丁两家辅政,王莽隐居。隐居期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自杀为家奴抵命,深受世人赞誉。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名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汉平帝。此时,王莽开始总揽朝政大权,并开始消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臣为侯,以收买人心。

公元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王莽以摄政为名据天子之位,成为“假皇帝”。

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的禅让称帝,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篡权的手段登上皇帝宝座的人。

公元23年,绿林军攻进长安,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二.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

西汉末年,统治阶级日益腐败,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朝廷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和劳役不断加重。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百姓生活已经艰难到没办法活下去的地步了。贵族、豪强却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对农民的剥削。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是贵族、豪强及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另一方面是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流民数量剧增,社会矛盾已经变得十分尖锐了。

王莽掌握政权以后,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从其自身的思想观念出发,推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的思想基础来源于儒家思想。王莽自由熟读儒家经典,他对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王道乐土”十分向往,他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非常不满,他对穷人抱有发自内心的同情。他认为这种不公平是造成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要想消除社会矛盾,就必须消除社会的不公平及不公平带来的社会罪恶。

三.王莽改制的具体内容

1.实行“王田制”

王莽认为造成“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他非常欣赏古时实行的“井田制”,他认为“井田制”是一种公平的土地分配方式,是国给民富的基础。于是,公元9年,王莽颁行了王田制的诏书,将天下土地都收归国有,称为“王田”,不允许买卖。八口以下男丁的家庭,其拥有的土地不能超过900亩,超出的土地要分给亲属、邻里、乡党。没

有土地的农夫,按一对夫妇一百亩的原则分给土地,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公元12年,中郎将区博提出,“井田制”废除很久了,现在“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其实,此时王田制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压力,王莽顺水推舟,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王田制废除了。

2.禁止买卖奴婢

王莽在其颁布的王田制诏书中指出,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大义,规定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王莽企图以限制奴婢的买卖的方式,限制奴隶范围和数目的扩大,使其最终自然消亡。另外还规定,对于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劳役。劳役期间,政府供给衣食。公元12年,王田制废除的时候,禁止买卖奴婢政策也废止了。公元17年,王莽下令:“三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

3.五均六筦

公元10年,王莽颁布了“五均六筦”政策。

“五均”是指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个城市设“五均司市使”,即“五均官”,由原来的令、长兼任。主管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评定物价是指五均司市师要定时对市场上主要产品物价进行评定;调节市场是指控制市场供应,货物滞销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货物涨价时,以平价出售,以维护市场秩序;办理赊贷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办理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以帮助百姓及商家缓解资金之困;征收税款是指征收山泽税和其它各种杂税。

“六筦”是指国家专营的六项事业,即盐、铁、酒三种产品的国家专卖及铸钱、征收山泽生产税、经办五均赊贷三项业务。

4.改革币制

王莽掌握政权以前,任何富豪都可以制造银钱。王莽掌握政权以后收回了这种授权,规定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

西汉自汉武帝时期通行五铢钱,公元7年,王莽于五铢钱外,另铸“错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钱(一值五十)三种高面值货币。因为新货币面值较高,而含铜量相差无几,民多盗铸。

公元9年,王莽下令废止五铢钱、错刀、契刀等几种货币,另外铸造小钱(重一铢,值一)与大钱并用。两种货币重量与币值关系不合理,盗铸现象及私用五铢钱现象较多。

公元10年,王莽重新发行货币,总名为“宝货”,分为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六种,六种又细分为二十八个品种。因币种繁多,换算困难,造成市场混乱现象严重。不久,王莽只得下令废止“宝货”,恢复大钱、小钱。

公元14年,王莽废止大、小钱,发行“货布”(重二十五铢,值二十五)、“货泉”(重五铢,值一)。

本次改币虽较为合理,但货币频繁变换,造成社会的极大混乱,百姓怨声载道。

5.改变官制

王莽以恢复古制名义频繁改变地方官制与官名,设五等爵,改变吏禄制度等,但均难以推行。不仅引起了官僚的不满,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四.王莽改制的教训与影响

王莽改制不仅没有缓解社会矛盾,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百姓陷入了更大的痛苦当中。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罚、残酷的战争以及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终于激发起了农民的反抗,使王莽充当了自己及其创立的新朝的掘墓人,王莽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王莽改制的出发点是好的,改革的着眼点也确实针对了当时的社会时弊,说明王莽对产生社会矛盾的根源,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王莽的许多想法也是有一定和合理性,甚至超前性的。王莽限制土地兼并、禁止买卖奴婢以及保护百姓利益、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都是以维护百姓利益为出发点的,但在具体的实施工程中,不但没有起到缓解矛盾的作用,反而使社会各种矛盾更加激化。王莽改制不仅没有得到来自贵族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支持,同样也没有得到来自人民大众的支持。

分析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违背客观规律

王莽改制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其许多具体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王田制”把早已与原始社会一起被埋葬的“井田制”搬了出来,企图以此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虽然王莽本意是借古履新,但土地的平均分配思想与封建社会体制是格格不入的,因而注定是失败的。再如,频繁的货币改革造成了市场及社会的混乱,无数的商户及百姓在货币更替过程中破产。

2.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王莽的平均土地、禁止买卖奴婢以及“五均”、“六筦”制度触及了贵族、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激化。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保证手段,加之制度本身的不合理,许多出发点为保护百姓权益的改革措施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是百姓生活更加艰难,致使王莽在失去贵族、富豪及统治阶层支持的同时,也失去了普通百姓的支持。另外,王莽统治时期利用的都是西汉原有官吏,大都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因而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王莽基本上是在个人奋斗。

3.新制度本身的不成熟

王莽所推行的新制度、新措施在许多方面是不成熟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如:禁止奴婢买卖的政策本意是抑制越来越严重的蓄奴问题,但其把奴婢改为“私属”等于承认了奴婢存在的合法性。禁止奴婢买卖从表面上控制了新奴婢产生的来源,可奴婢的后代依然不能摆脱奴婢的身份。再如:货币改革政策的初衷是统一货币,规范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可在具体实施中却违背了货币的价值特征,越改越乱。因为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