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的产生和文学发展的动力
网络文学创作的动力源泉在哪里
网络文学创作的动力源泉在哪里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文学如同一股汹涌的潮流,席卷了大众的阅读领域。
无数的作者投身其中,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那么,推动他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究竟在哪里呢?首先,源于内心的表达欲望是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之一。
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情感和故事,而网络文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将这些深藏在心底的东西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
有些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言辞,但在网络的世界里,他们却能够通过文字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梦想与追求。
这种表达不仅能够让作者释放内心的压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认同的快乐。
对兴趣的热爱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强大驱动力。
许多作者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各种书籍,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兴趣逐渐转化为创作的冲动。
他们渴望用自己的笔触构建出独特的世界,塑造出令人难忘的角色。
因为热爱,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构思情节、打磨文字,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毫不退缩。
对于他们来说,创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样在网络文学创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受到各种限制和束缚,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但在网络文学的领域里,只要有才华和努力,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当作者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赞赏,收获大量的点击、评论和收藏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不仅来自于作品的传播和认可,更来自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通过网络文学创作,作者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再者,读者的反馈和互动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源泉。
在网络平台上,作者能够与读者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
读者的评论、建议和鼓励,能够让作者感受到自己的作品产生了影响,激发他们进一步创作的热情。
有些读者甚至会成为作者的忠实粉丝,一直支持和陪伴着他们的创作之路。
这种来自读者的支持和期待,让作者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意义的,从而更有动力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篇一: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要点概念(1-8章)完整版】s=txt>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从对象任务上看: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1、把握文艺学概念以及构成部门: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
“文艺学”一词来源于苏联,如果将俄语词直接翻译的话,应该是“文学学",但是为了符合汉语习惯就叫作“文艺学”。
一般都把文艺学内部划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文学史:将文学看作是一种具体的历史发展,不断追溯这种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与详细状况文学批评:具体研究某部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某类文学艺术作品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性质、范畴以及判断标准的研究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读者第一,文学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无论单单是作者还是读者或者是作品都不能构成文学,文学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并且这些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本来是一个小便池,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小便池也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这也就是“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种活动相比,文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否则文学活动就与其他活动没有差别了。
这种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构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四要素中的“世界“这一要素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但是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过程就是作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为“文学创作论”.第四,文学作品本身就非常复杂,尽管通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这种语言艺术包含着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创作出作品之后如果不能与读者见面,而是被束之高阁,那这部作品还不能称其为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相反,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成为了“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内摹仿说”(注意与立普斯“移情说” 的区别,内模仿强调由物及我)。认为在 审美欣赏活动中,伴随有一种摹仿性的运 动过程,这是外物的姿态在欣赏者内心的 再现。审美欣赏是同情地分享旁人的生活 和情绪的产物。他把内摹仿的运动知觉 (包含了动作和姿态的感觉,特别这平衡 的感觉、轻微的肌肉兴奋以及视觉器官和 呼吸器官的运动)看作是审美活动的核心, 围绕着这个核心,过去的经验的记忆和当 前对形象的知觉才融为整体。由于内摹仿 的作用,审美主体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幻觉 (Tauschung),把自我加以变形,投射到
(二)巫术说——
• 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都服务于实用 功利价值。人类远古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 画,最初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 即巫术的动机。
• 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形象与实际的该事 物都有一种实在的联系,如果对事物的形 象施加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事物施 加影响,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 他 物们。 在实际的狩猎当中•可泰以勒顺《利原地始打文到化猎》 • 弗雷泽《金枝》
• 第一是“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第二是 “物体已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 还会继续远距离的相互作用”。前者可称 为“相似律”,后者可称为“接触律”或 “触染律”。巫师根据第一原则“相似律” 引申出,他能够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 想要做的事;从第二个原则出发,他断定, 他能通过一个物体来对一个人施加影响, 只要该物体曾被那个人接触过,不论该物 体是否为该人体之一部分。基于相似律的 法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 基于接触律或触染律的法术叫做“接触巫 术”。
• 接触律:你打伤了一个人并为此感到歉疚 时,你只要向自己那只打手的人吐一口唾 沫,受伤者的痛苦将立即得到缓解。
•
(三)劳动说
沃拉斯切克、毕歇尔、希尔恩都强调
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学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
本文将重点介绍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一、文学的起源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早期的文学是口头传承的,古代人们通过口头诗歌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故事。
古印度和中东地区的史诗,在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史诗和戏剧,以及中国古代的诗歌和小说都是典型的例子。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思想和价值观念等重要方面。
二、文学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学逐渐走向多样化和国际化。
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以诗歌、史诗、抒情诗和寓言为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小说和戏剧。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则更为多元,西班牙的戏剧、英国的剧场、法国的小说和俄罗斯的戏剧等都是当时欧洲文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此外,19世纪的欧洲也出现了大量的文学流派,例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等。
20世纪是世界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开始崭露头角。
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与西方国家不同,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这些文学作品通常是以本地文化和价值观为基础,探讨当地社会的问题,并反映出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这些作品变得更加多元化,涉及到更广泛的文化领域和更多的文学流派。
三、现代的文学发展在当代,文学也不断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电子书、博客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兴起使得文学的传播与交流更加便捷和迅速。
同时,许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戏剧、电视剧等作品,在更广泛的文化领域影响甚至改变了观众的生活。
除此之外,近年来全球文化交流的加强也加速了文学的国际化进程,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阅读。
例如,日本的漫画、韩国的流行文化和中国的网络小说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大量的忠实粉丝。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认为文学活动的发生起点是巫术仪式。
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巫术有两条原理“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
宗教发生说: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
赫尔德: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
实践活动追寻外在目的,审美活动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介于二者之间。
格罗塞把艺术也当成一种宗教。
游戏发生说:认为文学源于游戏或本质上就是游戏。
康德: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席勒:“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游戏冲动创造了一个活的形象。
谷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
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该派认为劳动是文学产生的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中考证了舞蹈动作来自采集种子的劳动活动。
二、文学的发展1、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探讨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黑格尔的理念: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idea)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而已。
文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有由精神外化为物质形态再返回精神的自生长的要求,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就有不同艺术类型来表现它。
文学发展的动力名词解释
文学发展的动力名词解释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学一直是人们记录历史、表达情感和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
文学发展的动力名词解释是对影响文学进步的各种力量进行探究。
这些力量不仅涉及到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还包括作品的受众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
通过对文学发展的动力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是如何演变和进步的。
一、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作者通过想象力和创新力,将个人的见解和理解融入作品中。
创造力是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激发了作家的想象力和创意能力,使他们能够创作出独特、深入人心的作品。
创造力不仅体现在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上,还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学形式的创新上。
二、社会变革:文学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社会的变革促使了文学形式、主题以及相关习惯的转变。
文学作品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也可以是对社会发展的预测和引导。
文学通过反映和影响社会变革,不仅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三、读者需求:读者需求是文学发展的另一种动力。
作为文学的受众,读者的需求会影响作家的创作方向和文学市场的发展趋势。
读者的需求包括对不同主题、形式和风格的作品的需要,以及对作品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偏好。
作家们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创作,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推动文学的进步和多样化。
四、媒介技术: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文学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表达方式。
从纸质印刷到网络出版,从书籍到电子书,媒介技术的进步使得作品可以更迅速地传播和获得更广泛的受众。
媒介技术的进步也使得文学形式更为多样化,如电子书的出现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书籍。
五、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分析的学术体系。
通过文学批评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不仅可以提供对作品的深入解读,还可以推动文学的发展。
文学批评家在评判作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作家的创作方向,促进了文学的多样化和进步。
总结起来,文学发展的动力名词解释涉及到创造力、社会变革、读者需求、媒介技术和文学批评等多个方面。
文化历史发展的动力
文化历史发展的动力文化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综合而多样的过程,受到多种动力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动力因素。
1.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经济的繁荣可以为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资源支持。
例如,繁荣的贸易和商业活动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艺术品的生产与传播。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进一步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2.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历史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科技的进步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促进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例如,印刷术的发明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知识和思想可以更快地传播,促进不同地区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社会变革社会变革也对文化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人们的观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社会变革可以来自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对文化的塑造和推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 人类创造力与创新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也是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艺术家、作家、科学家和思想家等的创造和创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通过借鉴过去的经验、思考和实践,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文学作品、科技发明和理论体系,推动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变革和人类创造力与创新是文化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这些动力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通过不断理解、探索和借鉴这些动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推动文化历史的发展。
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可以从辩证的角度进行说明,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历史条件:文学发展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社会历史条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社会结构的变迁、政治体制的转变、文化传统的演
变以及技术革新等都会对文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2.阶级与阶层的斗争:文学发展受到阶级斗争的推动。
不同
社会阶级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对立,促使文学作品在
表达、批判和反映社会问题上具有动力和内容。
3.创作与接受者的互动:文学发展依赖于作家的创作和读者
的接受。
作家的创作活动被启发于社会、历史和个人经验,同时也受到读者的反馈和认同的影响。
作家和读者之间的
互动和共同探索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4.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互动:文学与绘画、音乐、戏剧等
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
不同艺术形式的
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和
创作手法。
5.文学理论和思潮的演变:文学理论和思潮的发展也对文学
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文学理论、批评方法和思潮
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理据和审美观念的变革。
以上原因是文学发展的辩证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推动了文学的演变和创新。
文学发展的动力不仅来自于社会、历史和政治因素,还来源于作家和读者的创造力和欲望,以及来自其他艺术形式和理论融合的刺激。
只有通过辩证的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复杂性。
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凝聚了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下面,我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简要介绍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文学起源于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当时的文学作品多以卜辞和齐物论为主,初步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原理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随着周朝的兴起,周代文学逐渐展现了古人的英雄主义情怀,其中《诗经》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感受。
进入秦汉时期,由于秦统一六国,文化在短时间内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改变。
同时,秦代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是明朗豪放、轻盈不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文学则在这基础上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出现了楚辞、骈文等新的文体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史记》,承载了汉代文人对历史的细腻描写和思考。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众多文学家和文化发展的新动力。
特别是南朝宋代,文学繁荣,出现了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唐宋时期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享有“诗天下”之称,代表作品有李白、杜甫等大量名篇。
而宋代文学则以词为主,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学形式,深受文人雅士的钟爱。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的恢复和文化内功的逐渐积累,文学得到了新的发展。
明代以小说为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作有《水浒传》、《西游记》等。
清代文学以诗、词、戏曲等多种文体并存,代表作品有《红楼梦》、《金瓶梅》等。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经历了风起云涌的变革。
新文学运动在五四运动之后迅速兴起,消除了传统文学的禁锢,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近现代众多文学家如鲁迅、巴金、萧红等都为中国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长卷。
从古代的经典典籍到近现代的新文学运动,中国文学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
简述文学流变的动力及规律
简述文学流变的动力及规律
文学流变的动力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
一般情况是在内部与外部动力的综合作用下发生流变,但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并不是平衡地综合起作用,可能此一流变的主要动力来自内部,而彼一流变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外部。
内部动力:主要指文学自身的原因,这种原因既可以是本国文学自身的原因,也可以是外国文学的原因。
外部动力:主要指社会历史的原因。
文学流变的一般规律:大体上是与时俱变,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其中既有文学进化论的主张,也有文学退化论的主张。
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流变也要产生不同力度的影响,这些也是我们关注文学流变必不可少的内容。
文学流变的特殊规律:主要是文学流变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的规律。
这种不平衡分为纵向的不平衡和横向的不平衡。
纵向的不平衡指的是社会发展到了高一级阶段,而其文学的成就可能并不如社会处于低级阶段的成就,这种不平衡又叫历史性的不平衡。
横向的不平衡指的是在同一时空范围内的不平衡,又称共时性的不平衡。
在文学流变的长河中,有一些作品速朽并消失在流变的历史长河中,而另一些作品却成为人们公认的永恒的阅读对象而被称为“经典”。
所以,“流变中的经典”,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流变论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学的未来就是现在若干潜在因素的未来实现,或现在的局部现象在未来的普遍化。
它们既包含文学观念层面上的内涵在未来的可能性,也包含文学外延方面的若干可能性。
文学发展动力的学说
文学发展动力的学说
"文学发展动力的学说" 讨论的是文学作品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因素和动力。
这个学说旨在探究各种因素对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演变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学发展动力的学说:
1. 历史与社会背景:文学的发展往往与历史和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
历史事件、社会变迁、政治制度的变动等都会对文学的主题、风格和形式产生影响。
2. 个体经验与情感:作家个体的经历、情感、思想和观点对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作用。
作家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情感表达,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3. 文学流派与传统:文学流派和传统的演进也是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文学流派的变革、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能够促进文学的创新和多样性。
4. 文学批评与互文性:文学批评和互文性的概念将文学作品看作是彼此对话和相互参照的产物。
作家受到其他文学作品、文化文本或批评的影响,这些互文性的联系推动着文学的发展。
5. 技术与媒介变革:随着科技和媒介的不断进步,文学创作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新的技术和媒介为作家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表达的方式。
这些学说强调了文学创作和作品发展的多种因素。
文学发展动力的学说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来源、背后的动机和变革的原因,进而推动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发展。
文学概论(二)_ 文学的历史演变_
文学的历史发展
文学理论
第二节
时代变化说
刘勰:文变染乎世变,兴废系乎时序。
理念变化说
黑格尔:绝对理念在其感性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总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性变化,由此产生文学的不同类型。
自然节律说
弗莱: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一样,文学史上的喜剧、传奇、悲剧和讽刺文学等,分别对应于春夏秋冬四季。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发展和繁荣最深刻的根源与最强大的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
⏹人类各社会历史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与其物质生产状况,总体上相互一致。
⏹文学发展“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总体上具有平衡性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局部上具有不平衡性
•某些文艺体裁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同步的
不平衡的原因
⏹文学发展也会反过来对物质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和相互作用,并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推动,有一系列中介:政治治乱、社会心理、文化变革、各民族文学交流。
刘勰:通变之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陈子昂:汉魏风骨 案例:艾略特论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雅典学园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
胡适陈独秀。
文学概论的课后所有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两大流动系统。
第二章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答: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①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②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③艺术生产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之用与文学发展的动力
文学之用与文学发展的动力
泓峻
【期刊名称】《百家评论》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正>一在一个社会中,文学究竟能够占据怎样的位置,获得怎样的发展机遇,既与这个社会的现实状况与文化环境有关,也与文学对这个社会各个方面介入的程度有关。
这个问题,讲得直白一点,就是文学在一个社会中的作用,决定着人们对文学重视的程度,决定着文学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决定着一个时代的文学事业是否能够健康繁荣。
关于文学,许多人曾经建立过一种信仰,那就是文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无功利的,功利主义的文学观是对神圣的文学
【总页数】6页(P8-13)
【作者】泓峻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传统是推动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论新批评的文学史观 [J], 温潘亚
2.台湾文学文化发展的四大内驱动力——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民间与官方、地方与中原的张力 [J], 朱双一;周之涵
3.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图像诗歌发展动力分析 [J], 侯爽
4.文学机制论及其文学动力学研究的新成果——评张利群《文学机制论:广西文学
发展制度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J], 熊素玲
5.文本、文学与文化: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乐黛云教授访谈录 [J], 邹建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笔记整理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笔记整理
文学活动的发生
一、巫术发生说:
弗雷泽《金枝》巫术原理:“相似律”:两个事物相似就会产生联系,“接触率”:两个事物相触就会对彼此产生影响。
二、宗教发生说:
基于巫术发展后产生的宗教,诗歌与宗教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对无意识情感的一种流露。
三、游戏发生说:
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者自由的合目的性。
席勒文艺就是人的想象力的游戏,就是人除了满足生存需求之后,过剩的精力就要继续消耗,怎么消耗呢,玩游戏,这个时候就产生了文学,所以艺术活动就是一种人有过剩精力时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古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它本质上和游戏是相通的。
看到教堂就觉得肃静不敢说话,其实是人在模仿教堂例肃静的环境,这就叫内模仿,自觉的对自然界的模仿。
四、劳动说:
文学活动前提条件、需要(劳动创造条件)、主要内容(人的劳动生活)、早期文学形式都是劳动(早期的)。
文学活动的发展:
1. 文学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
《乐记》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
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黑格尔: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会由不同的艺术类型来表现它。
普罗普《民间故事形态学》:结构主义角度认为,神话与民间故事的功能一共31种,由这31种组合成不同的文学形式。
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人类学》,文学形式就是几大类不同情节的解构和组合而已。
文学发展动力分析
文学发展动力分析
人的需要、激情、超越性和创造性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文学进化的动力源。
风格和内容的产生和演变源于人的欲望;欲望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动力,也是文学传播和接受的动力。
文学的发展在个体、社会以及创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需求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的作用下,呈现出自己的各种形态和运行轨迹。
但是,人的激情和超越性一旦进入文学活动,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转化路线和归宿。
他们不再转向智力的、科学的或社会的冒险,而是转向情感的、幻想的、美的创造,最终在创造的快感和想象中的情感满足中实现自己的超验意图。
就古代中国而言,情欲与道德的冲突成为贯穿精神生产领域的基本矛盾运动。
它们各自的沉浮、对立与和谐,决定了社会的基本精神面貌和时代的风气,也规定了文学的审美趣味和时尚,形成了强弱美、真善美、俗雅等不同文学情境的交替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学的产生和文学发展的动力
文学活动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经过很漫长的历史演变。
文学的产生,客观上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生理条件,主观上需要一定的心理条件。
文学最早产生在原始艺术中,而劳动是原始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因。
这体现在劳动为除了原始艺术的发生准备了生产主体、生产工具。
并且劳动为原始艺术的发生提供了主体需要。
最后劳动为原始艺术创造了形式与内容的早期范型。
劳动推动了原始艺术的发生,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了语言和审美意识,则为文学的发生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动力。
劳动训练了人的发音器官和大脑思维,劳动的实践需要促进了语言的产生。
语言进一步发展,便出现了文学语言的萌芽。
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成熟使文学创作的自觉化、审美情感的社会化和美感特征的个性化,这样文学的早期形态诞生。
社会分工为文学早期形态的出现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
文字的出现使早期的口头文学逐渐获得越来越系统的整理和加工。
文学从口头语言发展到文字作品。
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在于物质生产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发展,但要看到其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总体上具有平衡性。
一定社会的文学是以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文学的发生、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并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但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局部上又具有不平衡性。
这是因为文学发展在受到物质生产的根本性制约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对其产生一定的作用,并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二文学的性质价值及功能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文学的实践性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与社会实践的特性。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感情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活动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间接性是文学具有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精神性是文学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韵律性,是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
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文学价值的生成包括创造和实现两个环节。
文学价值的最终实现,是通过读者阅读和接收完成的。
文学价值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价值因素和价值内容,具有多样性。
文学价值是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
文学的功能有很多,最基本有认识和教育功能,审美与娱乐功能。
所以文学在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同时又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以此带给人身心愉悦,精神自由的享受。
三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欣赏的艺术作品,有三个层次即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和文学意蕴层。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文学语言是日常语言的加工与提炼,表达目的,真实标准和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都不相同。
文学语言的特征在于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和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文学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文学形象构成文学作品的第二大层次。
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物等具体形象及其构成的整体形象。
一般可分为文学形象和艺术形象两个层面。
文学象征、文学意境、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三
个理想形态。
文学象征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和多义性的特征。
主要分为符号式和寓言式象征。
文学意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的形象系统及其发生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典型是叙事作品塑造的先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文学典型不仅显示各式各样的典型特征的性格,还可以显示出具有灵魂深度和蕴含深刻历史真实的性格。
意蕴是文学作品的灵魂风骨和精神,文学作品的意蕴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审美情韵层,审美情韵,是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中流溢出来的美的情感和韵致。
第二是历史内容层,是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相、趋势和意义等历史意蕴。
第三是哲学意味层,是作品意蕴的最深层次。
意蕴有多层次,而每个层次又可以做多层分析,意蕴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有机系统。
文学体裁的分类是文学发展是文学发展到一定的产物,根据“四分法”,可以把文学体裁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四类。
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强烈的情感、跳跃性的言语结构和富有音乐美的凝练语言是诗歌的艺术特征。
诗歌的类型按表达性质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按韵律、格式等因素又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歌谣体等。
小说是一种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叙事性虚构作品。
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现实以及文体的杂糅性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小说的类型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白话和文言小说,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和自传体小说。
根据篇幅和容量则可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
剧本是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高度集中的戏剧结构、以对话为主的戏剧语言是剧本的艺术特征。
根据场次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表演方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根据价值取向和审美差异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散文在古代是除韵文、骈文之外的文体的统称。
情感真挚、题材广泛,结构灵活和语言优美是散文的基本特征。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议论性和抒情性三大类。
四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作家创作个性。
是作家气质、人格、人生观、审美趣味、艺术才华、语言敏感等个体素质在艺术表现中形成的独特性。
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的特征。
文学风格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风格的生成始于作家感知世界的独特性。
作家感知世界的主导色调是成为作家确立风格的内在动力。
及主体因素,而客体要素则是则是选择体裁、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技巧方面的形式要素及题材、主题等内容要素。
而在风格的客体要素最主要的是语言。
文学流派是一种群体结构,是一定时期里有着相近艺术追求和思想倾向的作家汇聚而成的文学群体。
文学流派一般要有代表人物,有或紧密或松散的结构。
作家个人风格与文学流派风格,是文学发展中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实体,流派风格体现了文学风格个体性与群体性的高度统一,而创作上流派纷呈、理论上学派林立,是文学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相近的题材、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艺术方法和技巧、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以及自觉形成的文学社团都是其形成的因素。
文学思潮,是在情感态度、审美原则、创作思想及社会观念上有着共同倾向的文学思想潮流。
文学思潮的出现,一方面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自身运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变革有关。
具有弥漫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社会思潮、哲学思潮、文学思都是其形成的外部原因。
文学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学规范和创作准则的提出等则为其形成的内部原因。
中国近代以来影响较大的文学思潮有小说革命潮、五四文学潮、左翼文学潮。
在西方影响最大的三种文学思潮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西欧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一种崇尚想象、自然、象征和神话的文学思潮。
作为文学类型的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
理的文学类型。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19世纪中期兴盛于欧洲的注重客观性、典型性和批判性的文学思潮。
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客观性、典型性、批判性是其主要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指产生于19世纪末、衰落于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指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象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或文学现象,它颠覆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象征是其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