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足矣》课件
合集下载
十首足矣第2课时
![十首足矣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4a2e1d714791711cd791774.png)
《春晓》
---怜惜落花
《赋得古原草送别》---关切野草
《悯瑰景色
《回乡偶书》 ---最朴素的人情
❖ 最后一段,作者指出:
这十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 统中一种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 且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 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杜牧《清明》——(春雨中行人思绪和愿望 ) ( 温馨人性---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 李白《静夜思》——( 乡土之恋 ) ( 个体血脉与他人与群体的承续关系) 王之涣《登鹳雀楼》—(山河壮美,向上进取 ) 李商隐《乐游原》— (人生有限,不应虚度 )
( 彻悟:维系一种进退的度数 )
❖ 孟浩然《春晓》——(夜雨晨景,怜惜落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整体感知
唐诗 《游子吟》
《清明》 《静夜思》
内
涵
孕育、抚养、调教、指引(外在因素)
温馨的人性 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对乡情、亲情的热爱
《登鹳雀楼》
感叹人生境界的宏阔
《乐游原》
感叹人生有限,不应虚度年华
《春晓》
对低等生物的怜惜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对野草等卑微事物枯荣的关切
《悯农》
对普通劳动者汗珠的珍惜
❖ 4、全文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
前三首详,后七首略,因为前三首谈论 的是最基本的人性,也是作者重点谈的 问题。后者谈的是人生观、价值观、世 界观、审美观。
我的感悟:
一次心灵的感悟远非简单的诵读所能达到, 由唐诗所领悟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华丽词章, 更应当是那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曾改变的对 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从而净化自己的心 灵。
课堂练习
❖ 1、解释下列词语,读准加下划线字的读音 ❖ 羁旅( jī )—— 长久寄居他乡 ❖ 颟顸(mān)(hān)—— 糊涂而马虎 ❖ 情愫(sù)—— 感情 ❖ 戕害(qiāng )—— 伤害
《十首足矣》PPT
![《十首足矣》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4dfd4677232f60ddcca139.png)
十首足矣
作者:刘心武
学习目标
1.了解、识记作者的相关知识;
2.阅读课文,明白文章题目含义;
3.背诵默写十首唐诗,理解作者对十首唐诗
的解读;
4.把握文章主旨;
5.体会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
了解、识记作者
刘心武,当代作家。 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 的发轫之作,并引起轰动。
长句的好处: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阅读课文,品味语言
人们各自安排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我仍要近乎痴憨地吁请人们在纷 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 人们各自安排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我仍要近乎痴憨地吁请人们,
在纷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
诗……
加上标点后,语气显得缓慢,不能表达 出作者对美好人 性的渴望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的急切心情。
问题二:作者在文章中解读了哪十首唐诗? 这十首唐诗的作者分别是谁?
阅读课文,梳理脉络
《游子吟》 《清明》 《静夜思》 《登颧雀楼》 《乐游原》 《春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 《早发白帝城》 《回乡偶书》 孟郊 杜牧 李白 王之涣 李商隐 孟浩然 白居易 李绅 李白 贺知章
落花、野草、劳动者挥洒的汗水,这三者都是最普通微小 的事物,由对这三者的关爱来体现对生命的热爱。 “慈母”的意象“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了我们个体生 命的所有外在因素”。 “行人”与“牧童”的和谐相处,领悟到其中蕴含着的温 馨的人性和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由思乡之情引申到乡土人情,进而联想到父母亲情。指出 “乡土之恋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情”。 用登高望远喻指人生境界的宏阔,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 用晚景美好而短暂喻指人生有限,不应虚度。
作者:刘心武
学习目标
1.了解、识记作者的相关知识;
2.阅读课文,明白文章题目含义;
3.背诵默写十首唐诗,理解作者对十首唐诗
的解读;
4.把握文章主旨;
5.体会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
了解、识记作者
刘心武,当代作家。 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 的发轫之作,并引起轰动。
长句的好处: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阅读课文,品味语言
人们各自安排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我仍要近乎痴憨地吁请人们在纷 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 人们各自安排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我仍要近乎痴憨地吁请人们,
在纷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
诗……
加上标点后,语气显得缓慢,不能表达 出作者对美好人 性的渴望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的急切心情。
问题二:作者在文章中解读了哪十首唐诗? 这十首唐诗的作者分别是谁?
阅读课文,梳理脉络
《游子吟》 《清明》 《静夜思》 《登颧雀楼》 《乐游原》 《春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 《早发白帝城》 《回乡偶书》 孟郊 杜牧 李白 王之涣 李商隐 孟浩然 白居易 李绅 李白 贺知章
落花、野草、劳动者挥洒的汗水,这三者都是最普通微小 的事物,由对这三者的关爱来体现对生命的热爱。 “慈母”的意象“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了我们个体生 命的所有外在因素”。 “行人”与“牧童”的和谐相处,领悟到其中蕴含着的温 馨的人性和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由思乡之情引申到乡土人情,进而联想到父母亲情。指出 “乡土之恋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情”。 用登高望远喻指人生境界的宏阔,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 用晚景美好而短暂喻指人生有限,不应虚度。
十首足矣
![十首足矣](https://img.taocdn.com/s3/m/757c4306650e52ea55189850.png)
说说你对十首小诗的感悟,自己如何 去付诸行动。
例:读了《游子吟》,我想到了妈妈几年如一日接 送我上学的情景,我要孝敬妈妈,当妈妈说我时, 我再也不跟她大声吵了。
请从下面九宫格或十二宫格中找 出一句连贯的诗。
作业:
1、背诵默写十首诗歌,体味诗中蕴涵的 人性之美。 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品悟, 并联系实际,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
十首诗恰似一个人生历程
离乡别母① ↓ 陌路受到热情指引② ↓ 远在他乡思乡思亲人③ ↓ 经历人生磨难后体会高远理想与人生有限的境界,大彻大悟④⑤ ↓ 产生美好的情愫⑥⑦⑧ ↓ 饱览大好 河山,游子回乡⑨⑩
1、作者列举了哪些丑恶的现象?
①子女虐待生母生父、后母虐待前妻之子、恶 教练绑架幼小学员并将其害死。 ②将那牧童绑票以谋求一己的私欲 。 ③自己居华屋食佳肴而将老父老母驱入猪圈掷 以残羹! ④谋取近利而不顾廉耻、妄想永葆荣华而贪得 无厌 。 ⑤对活泼泼儿童的生命粗暴戕害 。
授 课 人 : 郝 继 珍
十 首 足 矣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读懂诗的内涵,领悟十首小诗所蕴涵的人性美和 人文情怀。 能力目标: 通过质疑、析疑,培养品味文章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悟作者在文中寄寓的呼唤人类良知,讴歌文 明精华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塑造健康的人格。
作家名片
刘心武,当代作家,《红楼 梦》研究学者,以短篇小 说《班主任》闻名文坛, 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 茅盾文学奖。曾在中央电 视台《百家讲坛》开展系 列讲座,对“红学”在民 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促 进作用。
《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品悟 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三首放在 一起?
《早发白帝城》《回乡偶书》品悟 作者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一起?
十首足矣ppt3
![十首足矣ppt3](https://img.taocdn.com/s3/m/aa39abec5fbfc77da369b106.png)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了解标题的含义
找出课文中的十首诗,并且熟练背诵。 分析《游子吟》,体会文章的写作主旨 学习从人文角度鉴赏唐诗。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羁旅 ( j ī )
眷念 (juàn)
殴毙 (ōu ) 颟顸 (mānhān) 情愫 (sù 虐待 (nuè 佳肴 (yáo ) 戕害 (qiāng )
清明
杜牧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春 晓
孟浩然
花 落 知 多 少
夜 来 风 雨 声
处 处 闻 啼 鸟
春 眠 不 觉 晓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对《清明》《静夜思》的理解
二十世纪九十年
代之后,成为 《红楼梦》的积 极研究者,曾在 中央电视台《百 家讲坛》栏目就 秦可卿等专题做 过系列讲座,对 民间红学的蓬勃 发展起到推动作 用。
题解
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举行 了“最受欢迎的唐诗”选 举活动。刘心武先生就其 中选出的十首展开话题, 以人们对诗歌的大众化理 解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生 活体验,从独特的角度对 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 悟,指出“这十首唐诗凝 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 精华……”
小结: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们对诗歌
的大众化理解为基础,从新颖的角度对10首 进行了读和悟,说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给 人以耳目一新的理解和感受,从心灵、精神 上给读者上了一堂丰富的精神熏陶课。
十首足矣
![十首足矣](https://img.taocdn.com/s3/m/4ff196242e3f5727a4e96235.png)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朝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小结 传 统 文 化 的 精 华
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拓展延伸
中华文明 优良传统
学习目标
1、把握这十首诗的内涵,结合现实 来理解文章的主旨。 2、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3、分析本文与单元话题的联系。
刘心武
四川成都人,主要 有短篇小说《班 主任》,长篇小 说《钟鼓楼》,中 篇小说代表作有 《如意》、《立 体交叉桥》,对 《红楼梦》别有 研究,掀起了红 学研究的大浪潮。
字词
欢 迎 指 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长 挂风 云破 帆浪 济会 沧有 海时 。,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十首足矣
刘心武
课件制作:杨晓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十首足矣》(最新)PPT课件
![《十首足矣》(最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bc89375ef7ba0d4b733b02.png)
❖ 这两首唐诗表现出一种追求真善美
的思想。无论是歌咏山水之美,还
是描写人情世故、社会状况的诗歌,
无不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且
也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好
的诗歌,虽明白如话,却又美不胜
收,韵味回荡无穷。可以净化人的
灵魂,陶冶人的性情,并且给人以
智能的启迪。
.
47
❖ 全文在十首唐诗中,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 傍晚时心情不快, ❖ 驾着车登上古原。 ❖ 夕阳啊无限美好, ❖ 只不过接近黄昏。
《乐游原》表达了人生苦短,要珍惜时间, 奉献自己的一切。
.
26
❖ 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和现实中那些追求名 利,只为自己、只顾眼前私利、贪得无厌等 种种丑恶行为形成了对比,表达作者希望人 们要有高尚的理想追求,并为此而奋斗美好 愿望。
全诗共六句30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
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
.
9
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为什么把《游子吟》列在榜首?
❖ 因这是歌颂母爱的诗。作者认为,人生在世, 无人不在羁旅之中。
❖ 诗中的慈母,所构成的意象,早已超 越了狭义 的生母,而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 个体生命的所有的外在因素。使我们对个体与 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向往,引发出切 实的努力。因此,有此同感的人,必能领悟此 诗的内涵。
性
.
13
杜牧
❖ (803-852年),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 出的诗人。是宰相杜佑之孙。唐 文宗时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 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黄州、 睦州刺史等职。
❖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世 称“杜樊川”,著《樊川文集》。
十首足矣PPT课件
![十首足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c1aa87195f312b3069a52b.png)
❖ 前面,作者通过对《游子吟》的品读和感悟, 把《游子吟》所蕴含的人性美作了深刻的阐 释。
❖ 示例: 《游子吟》——(歌颂母爱)(和谐 共处---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了我们个体 生命的所有外在因素,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 与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向往,引发出切 实的努力。)
.
9
对《清明》《静夜思》的理解:
并呼吁人们: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
点唐诗
.
17
❖ 小结:
❖ 本文作者以人们对唐诗的大众化理解为基 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从独特的角度对 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悟,评析了其中所 蕴含的人性美。联系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 与诗歌中的真善美进行鲜明的对照,激发我 们去恶趋善,对人性美
❖ “产生一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
18
练习:
❖ 1、解释下列词语,读准加下划线字的读音 ❖ 羁旅( jī )—— 长久寄居他乡 ❖ 颟顸(mān)(hān)—— 糊涂而马虎 ❖ 情愫( sù)—— 感情 ❖ 戕害(qiāng )—— 伤害
.
19
2、“十首足矣”的含义是什么?
“十首”,是指香港一家文化机构,采用投票选 出的十首最受欢迎的唐诗。“足矣”意思是足 够。作者认为,这十首唐诗基本上概括了人的 本性、思想、情感、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中华 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仰望的高 度。
.
20
❖ 3、为什么香港人把《游子吟》列在榜首?
因这是歌颂母爱的诗。作者认为,人生在世, 无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所构成的意 象,早已超 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孕育抚 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的外在因素。 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 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因此,有此同感的 人,必能领悟此诗的内涵。
十首足矣(讲课用)
![十首足矣(讲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6dc7f0910ef12d2af9e7fb.png)
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读准加下划线字的读音 羁旅( jī )—— 长久寄居他乡 mān 颟顸( )(hān )—— 糊涂而马虎 情愫( sù)—— 感情 qiāng )—— 伤害 戕害(
2、“十首足矣”的含义是什么?
“十首”,是指香港一家文化机构,采用投票选 出的十首最受欢迎的唐诗。“足矣”意思是足 够。作者认为,这十首唐诗基本上概括了人的 本性、思想、情感、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中华 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仰望的高 度。
导读一
快速阅读1—5段,思考下列问题: 1、对《游子吟》大众化的理解是怎样的? 2、作者新颖独特的理解是怎样的? 3、在对《游子吟》理解与感悟时,作者列举 了哪些丑恶的现象?原因之一是什么?
1、对《游子吟》的大众化的理解是:
《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2、作者新颖独特的理解是:
十首足矣
刘心武
目标导示
1、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理清思路,理解文章深邃的思想内涵。 3、深入理解文中唐诗的思想意义。 4、引导学生读唐诗、悟唐诗,启发学生对真 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热爱情感。
作者介绍:
刘心武,当代作家,生于1942年。1977年发 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的 先河,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获 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长篇小说《钟 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 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 题做过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发展起 到了推动作用。
最后一段,作者指出:
这十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 统中一种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 且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 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第十二课 十首足矣
![第十二课 十首足矣](https://img.taocdn.com/s3/m/d99ab6e704a1b0717fd5dd95.png)
从《清明》中,我们可领悟到一种温馨 的人性,想到陌生人之间的亲切和谐相待。 这首诗不仅仅写出了一种如画如乐、明丽 清新的境界,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温馨的人 性,体现出一种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从《静夜思》中,能领悟到对乡情、亲 情的热爱。这首诗由诗意联想到家乡父母 亲情,联想到心怀乡情乡恋者,一定不会 去虐待亲生老父老母。
《早发白帝城》描述了大自然的奇特 景象,给人以美的熏陶,把读者引到大自 然的奇丽怀抱中。
《回乡偶书》写的是诗人年老后回到阔 别已久的故乡所体味到的朴素的人情,将 人们导入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之中。
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 对已经熟知的诗歌产生新的感悟。 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怀有一颗关爱的心、理智的心、感恩的心 去感受生活。
1、十首唐诗的作者及姓名。
2、找出作者对于十首唐诗观点的句 子。
因这是歌颂母爱的诗。人生在世,无 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所构成的 意象,早已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 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的 外在因素。 “慈母”这一意象所承载的思 想内涵经过作者的阐释,显得更形象、更 博大、更具体。诗中蕴含着崇高的人性美。
从《登鹳鹊楼》,能体味到人生境界 的宏廓;这首诗由登高远望喻指人生境界 的宏廓,对人生追求的永无止境。 从《乐游原》中能体味到人生有层楼 可攀,但是人生也是有限的;它写出了人 生有限,不应该虚度年华。
《春晓》写的是落花——最低等的落 花;《赋得古原草送别》写的是野草—— 最卑微的野草;《悯农》写 的是最普通 的劳动者。 通过对这三者的关爱来说明:人无贵 贱,事无大小,可以小见大,平凡中显示 出伟大的道理。作者由诗意和现实中的某 些现象联系起来,从而表达作者对那些戕 害活泼的儿童生命的罪恶行径的无比愤慨。刘心武ຫໍສະໝຸດ 1、背诵十首唐诗。
12《十首足矣》PPT优秀课件
![12《十首足矣》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3cacc8de80d4d8d05a4f33.png)
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 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11
为什么把《游子吟》列在榜首?
大众化理解: 这是歌颂母爱的诗。
作者认为: 人生在世,无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所
构成的意象,早已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 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外在因素, 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向 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6
最受香港人欢迎的十首唐诗
通读课文,说出具体指哪十首诗?
7
最受香港人欢迎的十首唐诗
《游子吟》孟郊 《清明》杜牧 《静夜思》李白 《登鹳雀楼》王之涣 《乐游原》李商隐 《春晓》孟浩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悯农》李绅 《早发白帝城》李白 《回乡偶书》贺知章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 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9
读背品悟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 疑是地上霜。 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举头望明月,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 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 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 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33
读背品悟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十首足矣
11
为什么把《游子吟》列在榜首?
大众化理解: 这是歌颂母爱的诗。
作者认为: 人生在世,无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所
构成的意象,早已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 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外在因素, 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向 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6
最受香港人欢迎的十首唐诗
通读课文,说出具体指哪十首诗?
7
最受香港人欢迎的十首唐诗
《游子吟》孟郊 《清明》杜牧 《静夜思》李白 《登鹳雀楼》王之涣 《乐游原》李商隐 《春晓》孟浩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悯农》李绅 《早发白帝城》李白 《回乡偶书》贺知章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 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9
读背品悟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 疑是地上霜。 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举头望明月,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 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 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 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33
读背品悟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十首足矣
第12课十首足矣
![第12课十首足矣](https://img.taocdn.com/s3/m/4425a8b7dd3383c4bb4cd264.png)
自 然 之 美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描绘了自然界奇特绚丽的景色 。给人以美的享受,把读者引 到大自然的奇丽怀抱中。
人 情 之 善 美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2.这十首唐诗是如何产生的?
香港一家文化机构通过民意测验,
采用投票方式选出来的十首唐诗 。
整体感知
思考问题: 作者对这诗歌的分析有详有略,是如何安排的?
十 首 唐 诗
详 细 分 析
简 略 分 析
整体感知
《游子吟》 孟郊 《清明》 杜牧 《静夜思》 李白《登鹳雀楼》 王之涣 《乐游原》 李商隐《春晓》 孟浩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悯农》李绅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回乡偶书》 贺知章
作者新颖独特的理解是:
1、感叹人生境界的宏阔。 2、感悟人生短暂,不应虚度年华。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作者新颖独特的理解是:
表达对落花等低等生物的怜惜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乡情亲情的挚爱
作者新颖独特的理解是:
表达对乡情、亲情的热爱
讨论:
从《游子吟》、《清明》、《静夜思》 这三首唐诗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了什么?
析:从父母亲情到思乡之情,让我们体会 到了一种温馨的人性,一种对人生乐趣 的健康追求!
十首足矣 课件 3 人教版
![十首足矣 课件 3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2271e1915f804d2a16c1ac.png)
? 《早发白帝城》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 《回乡偶书》游子回乡的感受 ? 作者的理解:
? 《早发白帝城》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瑰 怀抱中
? 《回乡偶书》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的 人情中
全文在十首唐诗中,详略是如何 安排的?
? 前三首较为详细,单独成段。其余较略。前 三首谈论的是最基本的人性,也是作者要重 点谈的问题;后几首谈的是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审美观等等,都两首安排在同一段 中,相对来说,较为简明。
?
15 、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
16 、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
17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
18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
19 、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
20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
21 、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十首足矣
刘 心 武 ynini
作者介绍
? 当代作家生于1942 年1977年发表短篇 小说《班主任》, 开“伤痕文学”的 先河,被认为是新 时期文学的发轫之 作,获首届全国短 篇小说首奖。
? 长篇小说《钟鼓楼》小说讲述了 20 ? 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 ? 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 ? 社会场景,在风俗、观念开始发生 ? 巨变的迷人的北京老城,陈说着市 ? 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穿越岁 ? 月烟尘,再看刘心武笔下的动人世 ? 相,犹同翻开了城市记忆的鲜活浮 ? 世绘…… ? 堪称一部洋溢着浓浓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
学习目标
? 熟读课文,了解标题的含义 ? 找出课文中的十首诗,并且熟练背诵。 ? 分析《游子吟》,体会文章的写作主旨 ? 学习从人文角度鉴赏唐诗。
? 《早发白帝城》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瑰 怀抱中
? 《回乡偶书》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的 人情中
全文在十首唐诗中,详略是如何 安排的?
? 前三首较为详细,单独成段。其余较略。前 三首谈论的是最基本的人性,也是作者要重 点谈的问题;后几首谈的是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审美观等等,都两首安排在同一段 中,相对来说,较为简明。
?
15 、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
16 、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
17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
18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
19 、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
20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
21 、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十首足矣
刘 心 武 ynini
作者介绍
? 当代作家生于1942 年1977年发表短篇 小说《班主任》, 开“伤痕文学”的 先河,被认为是新 时期文学的发轫之 作,获首届全国短 篇小说首奖。
? 长篇小说《钟鼓楼》小说讲述了 20 ? 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 ? 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 ? 社会场景,在风俗、观念开始发生 ? 巨变的迷人的北京老城,陈说着市 ? 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穿越岁 ? 月烟尘,再看刘心武笔下的动人世 ? 相,犹同翻开了城市记忆的鲜活浮 ? 世绘…… ? 堪称一部洋溢着浓浓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
学习目标
? 熟读课文,了解标题的含义 ? 找出课文中的十首诗,并且熟练背诵。 ? 分析《游子吟》,体会文章的写作主旨 ? 学习从人文角度鉴赏唐诗。
十首足矣
![十首足矣](https://img.taocdn.com/s3/m/0a12809f02d276a200292e45.png)
吟》列在榜首?
因这是歌颂母爱的诗。作者认为,人生在世, 无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所构成的意 象,早已超 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孕育抚 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的外在因素。 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 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因此,有此同感的 人,必能领悟此诗的内涵。
人无贵贱,事无大小,平凡中显伟大。最朴素、纯真。 ( )
李白《早发白帝城》——( 大自然的怀抱 )
贺知章《回乡偶书》——( 人间真情 (
追求真善美
)
)
最后一段,作者指出:
这十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 统中一种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 且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 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羁旅( jī )—— 长久寄居他乡 mān 颟顸( )(hān )—— 糊涂而马虎 情愫( sù)—— 感情 qiāng )—— 伤害 戕害(
2、“十首足矣”的含义是什么?
“十首”,是指香港一家文化机构,采用投票选 出的十首最受欢迎的唐诗。“足矣”意思是足 够。作者认为,这十首唐诗基本上概括了人的 本性、思想、情感、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中华 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仰望的高 度。
并呼吁人们: 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
点唐诗
小结: 本文作者以人们对唐诗的大众化理解为 基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从独特的角度 对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悟,评析了其中 所蕴含的人性美。联系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 象,与诗歌中的真善美进行鲜明的对照,激 发我们去恶趋善,对人性美 “产生一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因这是歌颂母爱的诗。作者认为,人生在世, 无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所构成的意 象,早已超 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孕育抚 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的外在因素。 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 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因此,有此同感的 人,必能领悟此诗的内涵。
人无贵贱,事无大小,平凡中显伟大。最朴素、纯真。 ( )
李白《早发白帝城》——( 大自然的怀抱 )
贺知章《回乡偶书》——( 人间真情 (
追求真善美
)
)
最后一段,作者指出:
这十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 统中一种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 且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 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羁旅( jī )—— 长久寄居他乡 mān 颟顸( )(hān )—— 糊涂而马虎 情愫( sù)—— 感情 qiāng )—— 伤害 戕害(
2、“十首足矣”的含义是什么?
“十首”,是指香港一家文化机构,采用投票选 出的十首最受欢迎的唐诗。“足矣”意思是足 够。作者认为,这十首唐诗基本上概括了人的 本性、思想、情感、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中华 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仰望的高 度。
并呼吁人们: 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
点唐诗
小结: 本文作者以人们对唐诗的大众化理解为 基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从独特的角度 对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悟,评析了其中 所蕴含的人性美。联系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 象,与诗歌中的真善美进行鲜明的对照,激 发我们去恶趋善,对人性美 “产生一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十首足矣》PPT
![《十首足矣》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d1cd9602d276a200292efc.png)
思考与讨论
作者为什么要把《春晓》《赋得古原草送 别》《悯农》三首唐诗放在一起欣赏?这 三首唐诗有什么共同点呢?
三者都是最普通的事物,落花-----最低等; 野草----最卑微;农民---最下层。通过对它们的 关爱来说明,人无贵贱,事无大小,显现出对 生命的爱!
早发白帝城
自
李白
然 •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十首足矣
刘心武
题解
20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举行了“最受欢 迎唐诗选举”活动。刘心武先生就其中选出 的十首展开话题,以人们对诗歌的大众化理 解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从独特的 角度对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悟,指出 “这10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
刘心武,生于1942年,中国当代著 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 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 《人民文学》主编等,以《班主任》闻 名文坛,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 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 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栏目开展系列讲座,对红 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诗意人生 十首足矣
板书设计
十首足矣
刘心武
1. 《游子吟》 ---母爱
2. 《清明》 --温馨人性
人 性 之 美
呼吁
最受 欢迎 十首 唐诗
3. 《静夜思》 --乡恋之情
4. 《登颧鹊楼》--人生追求
5. 《乐游原》-- 生命有限 6.《赋得古原草送别》
7.《春晓》
8.《悯农》 9.《朝发白帝城》
生命之爱
阅读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如此希望 人们读这十首诗?
这10首唐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我 们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 仰望的高度。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以此为荣。 但是现实中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却与此相反, 令人痛惜。 因此作者发自内心地呼吁,希望人们从 这10首常诵常新的唐诗中,感悟到基本的人 性和人情,从中吸取精华,熏陶人的心灵,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2《十首足矣》课件
![12《十首足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a57033f18583d0496459b1.png)
读
背
品
悟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 疑是地上霜。 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举头望明月,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 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读
背
品
悟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 游子身上衣。 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密密缝,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
意恐迟迟归。 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言寸草心,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报得三春晖。 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 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 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体味人生的有限,以一种彻悟的心态维系一种进退的度数。 用晚景美好而短暂喻指人生有限,不应虚度年华,反映出 对生命的执著追求。
读
背
品
悟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两种人生体验,能让人彻悟,既鼓励志向远大者奋 进,又警示虚度年华者不要短视谋利、贪得无厌。
温馨: xīn,温暖,馨香,客气,体贴。 佳肴: yáo 。指精美的饭菜和可口的食品,形容食物非常好吃。 残羹:gēng 精髓:suǐ,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情愫 :sù,感情。 戕害:qiāng,严重损害。奇瑰 : guī,珍品。 积垢:gòu,积聚的脏东西、污物。 痴憨:chī愚笨朴实。 吁请:yù,呼吁并请求。
《十首足矣》
![《十首足矣》](https://img.taocdn.com/s3/m/078210675fbfc77da369b108.png)
实用文档
悯农
李绅
•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实用文档
对《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春晓》:描写春雨后的清晨。 《赋得古原草送别》:草原送别。 《悯农》:对农民的悲悯和同情。
作者的理解: 对落花这种最低等生物的怜惜、
对野草这种最卑微事物枯荣的关 切以及对最普通的劳动者汗珠的 珍惜。
实用文档
小结:
•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们对 诗歌的大众化理解为基础,从新颖的角 度对10首进行了读和悟,说出了作者自 己的看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理解和感 受,从心灵、精神上给读者上了一堂丰 富的精神熏陶课。
实用文档
整体感知
唐诗
《游子吟》 《清明》
《静夜思》 《登鹳雀楼》 《乐游原》 《春晓》
2. 《清明》 --温馨人性
3. 《静夜思》 --乡恋之情
4. 《登颧鹊楼》--人生追 求
5. 《乐游原》-- 生命有限 6.《赋得古原草送别》
7.《春晓》
生命之爱
8.《悯农》
9.《朝发白帝城》
真善美
10.《回乡偶书》
实用文档
人多
读
性呼吁
一 些
之
唐 诗
吧
美
课堂练习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 国人灵魂的咏叹。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 的诗词(除本文涉及的十首之外),仿 照作者独特的鉴赏方法,分析其内涵!
乘火车坐汽车奔波3000公里,来石家庄看儿子。在
简陋的租住房内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儿子,儿子却因
母亲来之前也不事先打声招呼,还须请假,不能正
常出工,而迁怒于母亲,当场要求母亲立即离开,
悯农
李绅
•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实用文档
对《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春晓》:描写春雨后的清晨。 《赋得古原草送别》:草原送别。 《悯农》:对农民的悲悯和同情。
作者的理解: 对落花这种最低等生物的怜惜、
对野草这种最卑微事物枯荣的关 切以及对最普通的劳动者汗珠的 珍惜。
实用文档
小结:
•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们对 诗歌的大众化理解为基础,从新颖的角 度对10首进行了读和悟,说出了作者自 己的看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理解和感 受,从心灵、精神上给读者上了一堂丰 富的精神熏陶课。
实用文档
整体感知
唐诗
《游子吟》 《清明》
《静夜思》 《登鹳雀楼》 《乐游原》 《春晓》
2. 《清明》 --温馨人性
3. 《静夜思》 --乡恋之情
4. 《登颧鹊楼》--人生追 求
5. 《乐游原》-- 生命有限 6.《赋得古原草送别》
7.《春晓》
生命之爱
8.《悯农》
9.《朝发白帝城》
真善美
10.《回乡偶书》
实用文档
人多
读
性呼吁
一 些
之
唐 诗
吧
美
课堂练习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 国人灵魂的咏叹。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 的诗词(除本文涉及的十首之外),仿 照作者独特的鉴赏方法,分析其内涵!
乘火车坐汽车奔波3000公里,来石家庄看儿子。在
简陋的租住房内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儿子,儿子却因
母亲来之前也不事先打声招呼,还须请假,不能正
常出工,而迁怒于母亲,当场要求母亲立即离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朝发白帝城》《回乡偶书》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朝发白帝城》:表达了遇赦后的喜悦心 情。 《回乡偶书》:写出了游子回乡的感受。 作者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 奇瑰怀抱中。 《回乡偶书》将我们导入 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中。
阅读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如此希望 人们读这十首诗?
这10首唐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我 们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 仰望的高度。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以此为荣。 但是现实中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却与此相反, 令人痛惜。 因此作者发自内心地呼吁,希望人们从 这10首常诵常新的唐诗中,感悟到基本的人 性和人情,从中吸取精华,熏陶人的心灵,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诗意人生 十首足矣
十首足矣
刘心武
题解
20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举行了“最受欢 迎唐诗选举”活动。刘心武先生就其中选出 的十首展开话题,以人们对诗歌的大众化理 解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从独特的 角度对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悟,指出 “这10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
刘心武,生于1942年,中国当代著 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 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 人民文学》主编等,以《班主任》闻名 文坛,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 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 》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 家讲坛》栏目开展系列讲座,对红学在 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对《登鹳雀楼》《乐游原》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登鹳雀楼》:写出人生境界的宏廓。 《乐游原》:体味人生的有限。 作者理解: 以一种彻悟的心态维系一种 进退的度数。
对《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春晓》:描写春雨后的清晨。 《赋得古原草送别》:草原送别。 《悯农》:对农民的悲悯和同情。 作者的理解: 对落花这种最低等生物的怜惜、对野草这种最卑微事 物枯荣的关切以及对最普通的劳动者汗珠的珍惜。
最受香港人欢迎的十首唐诗
《游子吟》孟郊 《清明》杜牧 《静夜思》李白 《登鹳雀楼》王之涣 《乐游原》李商隐 《春晓》孟浩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悯农》李绅 《朝发白帝城》李白 《回乡偶书》贺知章
为什么把《游子吟》列在榜首?
大众化理解: 这是歌颂母爱的诗。 作者认为: 人生在世,无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 所构成的意象,早已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 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外在因 素,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 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对《清明》《静夜思》的理解
大众化理解: 《清明》:如画如乐,明丽清新。 《静夜思》:乡情、亲情。 作者的理解: 《清明》蕴含着一种温馨的人性,陌生人之 间的亲切和谐相待,体现出一种对人生乐趣的 健康追求。 《静夜思》联想到家乡父老乡情,意识到个 体血脉与他人与群体的承续关系。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