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茶叶标准体系框架表
茶叶标准号对照表

抱歉,无法提供完整的茶叶标准号对照表,但是可以提供部分茶叶的标准号信息:
1.GB/T 30357.1-2013: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
2.GB/T 30357.2-2013:乌龙茶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
3.GB/T 30357.3-2015:乌龙茶第3部分:黄金桂。
4.GB/T 30357.4-2015:乌龙茶第4部分:水仙。
5.GB/T 30357.5-2015:乌龙茶第5部分:肉桂。
6.GB/T 3035
7.6-2017:乌龙茶第6部分:单丛。
7.GB/T 30357.7-2017:乌龙茶第7部分:佛手。
8.GB/T 30357.9-2020:乌龙茶第9部分:白芽奇兰。
9.GB/T 38208-2019:茶叶基本信息描述。
10.GB/T 22291-2017:白茶。
11.GB/T 22292-2017:茉莉花茶。
12.GB/T 34779-2017: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13.GB/T 35810-2018:红茶第1部分:红碎茶。
14.GB/T 13738.1-2017: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
15.GB/T 13738.2-2017: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
如需了解更多茶叶标准号,建议查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相关茶叶协会发布的官方文件,也可以咨询茶叶生产商或销售商,以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中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国际标准发布

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国际标准发布近日,我国茶叶行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的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这一标准的发布,不仅标志着我国茶叶行业走向国际化,也为我国茶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接下来,本文将对该标准的发布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对我国茶叶行业和全球茶叶市场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和丰富的茶叶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茶叶的分类体系一直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给我国茶叶的出口和国际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茶叶行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国际化的茶叶分类标准,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的国际标准终于得以发布。
二、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国际标准的内容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国际标准主要包括了对我国六大茶类的定义、特征、生产地区、生产工艺、品质标准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具体来说,该标准将我国茶叶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和黑茶六大类,对每一类茶叶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界定,包括了该类茶叶的主要特征、原产地、生产工艺、品质评定标准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规定,将有助于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我国茶叶的分类和特点,也为我国茶叶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开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我国茶叶的国际化之路我国茶叶的国际化一直是我国茶叶行业努力的方向。
然而,由于茶叶品种繁多、分类复杂,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
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国际标准的发布,不仅填补了我国茶叶国际标准的空白,也为我国茶叶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该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我国茶叶可以更加规范地出口到国际市场,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内茶叶消费市场,提升我国茶叶的整体竞争力。
四、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国际标准的影响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国际标准的发布,必将对我国茶叶行业和全球茶叶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茶叶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加强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茶叶标准体系表

茶叶标准体系表茶叶标准体系表是指对茶叶的品质、质量、生产、加工、包装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体系表。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茶叶标准体系表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茶叶质量、促进茶叶产业发展、提高茶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标准体系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茶叶品质标准。
茶叶品质是指茶叶的外观、色泽、香气、滋味等方面的特征。
茶叶品质标准是根据茶叶的品种、产地、季节等因素制定的,旨在规范茶叶品质,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二、茶叶质量标准。
茶叶质量是指茶叶的营养成分、安全指标等方面的特征。
茶叶质量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的,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三、茶叶生产标准。
茶叶生产标准是指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等方面的规范。
茶叶生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质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茶叶加工标准。
茶叶加工标准是指茶叶的加工工艺、设备、环境等方面的规范。
茶叶加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质量,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五、茶叶包装标准。
茶叶包装标准是指茶叶的包装材料、包装形式、标识等方面的规范。
茶叶包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质量,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茶叶标准体系表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的品质和质量,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茶叶标准体系表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消费者等。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茶叶标准体系表真正发挥作用,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标准体系(茶叶)框架表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4487-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基础通用标准继续有效GB/T14487-199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GB/T 18795-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GB/T 18797-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12-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管理标准继续有效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注册管理部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国家标准强制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GB2762-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安全食品所、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国家标准强制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GB2763-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安全食品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国家标准强制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GB7718-199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起草工作组砖茶含氟量GB19965-2005国家标准强制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B/Z21722-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管理标准继续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紧压茶原料要求GB/T 24614-2009国家标准推荐性基础通用标准继续有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GB/T 24615-2009国家标准推荐性管理标准继续有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紧压茶花砖茶GB/T9833.1-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GB/T9833.1-1988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紧压茶黑砖茶GB/T9833.2-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GB/T9833.2-1988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紧压茶茯砖茶GB/T9833.3-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GB/T9833.3-1988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南省益阳茶厂、湖南省临湘茶厂紧压茶康砖茶GB/T9833.4-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GB/T9833.4-1988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四川茶叶进出口公司、四川省雅安茶厂国家标准体系(茶叶)框架表紧压茶沱茶GB/T9833.5-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GB/T9833.5-1988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云南下关茶厂紧压茶紧茶GB/T9833.6-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GB/T9833.6-1988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云南下关茶厂紧压茶金尖茶GB/T9833.7-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GB/T9833.7-1988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四川茶叶进出口公司、四川省天全茶厂紧压茶米砖茶GB/T9833.8-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GB/T9833.8-1988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北赵李桥茶厂紧压茶青砖茶GB/T9833.9-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GB/T9833.9-1988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北赵李桥茶厂红茶第1部分:红碎茶GB/T13738.1-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ISO3720:1992GB/T13738.1-1997、GB/T13738.2-1992、GB/T13738.4-199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GB/T13738.2-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ISO3720:1986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14456.1-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GB/T14456-199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绿茶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GB/T14456.2-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GB/T 18650-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GB18650-2002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浙江省供销合作总社、浙江大学、杭州西湖龙井茶商会、新昌县名茶地理标志产品蒙山茶GB/T 18665-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GB18665-2002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四川省雅安市名山质量技术监督局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GB/T 18745-2006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GB18745-2002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福建省标准化协会、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地理标志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GB/T 18957-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GB18957-2003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苏州市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协会、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业有限公司地理标志产品黄山毛峰茶GB/T 19460-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GB19460-2004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黄山市茶叶学会、黄山市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市光明茶业有限公司、黄山市歙县汪满田茶场、黄山市黟县五溪山茶厂有限公司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GB/T 19598-2006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GB19598-2004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安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福建省茶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地理标志产品狗牯脑茶GB/T 19691-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GB19691-2005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江西省标准化协会、遂川县狗牯脑茶厂地理标志产品太平猴魁茶GB/T 19698-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GB19698-2005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黄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黄山区茶业局、黄山区农业推广中心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GB/T 20354-2006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浙江省安吉县农业局、浙江省安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地理标志产品乌牛早茶GB/T 20360-2006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浙江省永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农业局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GB/T 20605-2006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南京市农林局、南京市桑茶果技术指导站、南京标准化协会、南京茶叶行业协会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GB/T 21003-2007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江西省九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九江市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庐山垦殖场黄茶GB/T 21726-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地理标志产品永春佛手GB/T 21824-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福建省永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永春县农业局、福建省永春县苏坑镇政府、福建省永春县玉斗镇政府、永春县魁斗莉芳茶厂、福建省永春香橼茶叶有限公司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GB/T 22109-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福建省政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政和县茶叶总站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111-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白茶GB/T 22291-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福建省福鼎市茶叶协会、福建省天湖茶叶有限公司、福建省政和县稻香茶叶有限公司和白牡丹茶茉莉花茶GB/T 22292-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省杭州茶厂、湖南省长沙茶厂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GB/T 22737-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研究所、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信阳五云茶叶有限公司、信阳市茶产业办公茶取样GB/T8302-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GB/T8302-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8303-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ISO1572:1980GB/T8303-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水分测定GB/T8304-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ISO1573:1980GB/T8304-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05-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ISO9768:1994GB/T8305-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总灰分测定GB/T8306-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ISO1575:1987GB/T8306-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8307-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ISO1576:1988GB/T8307-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8308-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ISO1577:1987GB/T8308-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8309-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ISO1578:1975GB/T8309-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粗纤维测定GB/T8310-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GB/T8310-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8311-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GB/T8311-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咖啡碱测定GB/T8312-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ISO10727:1995GB/T8312-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8313-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ISO14502-1/2:2005GB/T8313-200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GB/T8314-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GB/T8314-198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固态速溶茶第1部分:取样GB/T18798.1-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ISO7516:1984GB/T18798.1-200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固态速溶茶第2部分:总灰分测定GB/T18798.2-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ISO7514:1990GB/T18798.2-200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固态速溶茶第3部分:水分测定GB/T18798.3-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ISO7513:1990GB/T18798.3-200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固态速溶茶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7-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ISO14502-2:2005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砖茶含氟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8-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9-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叶中稀土元素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 22290-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福建省中心检验所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193-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北京市海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海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检所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 23199-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北京市海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海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检所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4-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05-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376-2009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379-2009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09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继续有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茶树种苗GB11767-2003国家标准强制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GB11767-1989农业部市场与社会经济管理司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GB/T18526.1-2001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茶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酶抑制法GB/T 18625-2002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苏家屯分局茶饮料GB/T 21733-2008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全国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饮料分技术委员会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康师傅饮品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深宝华城食品有限公司、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杭州哇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茶饮料卫生标准GB19296-2003国家标准强制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辽宁省卫生监督所、北京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四川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湖南省卫生防疫站、天津市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57-2003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GB/T5009.57-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安徽省卫生防疫站、浙江省卫生防疫站袋泡茶GB/T 24690-2009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继续有效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20000339-T-469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急需制定20012010茶叶分类国家标准推荐性基础通用标准急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安全要求国家标准强制性基础通用标准急需制定农业部农业司农业部农业司农业部农业司、浙江省农业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茶叶研究所茶叶中烟碱类农药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急需制定NY/T288-1995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急需制定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固态速溶茶第4部分:规范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急需制定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农垦局安徽省国营敬亭山茶场、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固态速溶茶第5部分:自由流动和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国家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急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湖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湖北省恩施土家族、湖北省苗族自治州农业局乌龙茶第2部分:铁观音茶国家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急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云南)、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茶尺蠖防治标准NY/T84-1988行业标准推荐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NY/T225-1994行业标准推荐性方法标准需要修订农业部农业司农业部农业司农业部农业司、浙江省农业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茶叶研究所绿色食品茶叶NY/T288-2002行业标准推荐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NY/T288-1995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茉莉花茶NY/T456-2001行业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敬亭绿雪茶NY/T482-2002行业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农垦局安徽省国营敬亭山茶场、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富硒茶NY/T600-2002行业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湖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湖北省恩施土家族、湖北省苗族自治州农业局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NY659-2003行业标准强制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云南)、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茶叶中甲萘威、丁硫克百威、多菌灵、残杀威和抗蚜威的最大残留限量NY660-2003行业标准强制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茶叶中氟氯氰菊酯和氟氰戊菊酯的最大残留限量NY661-2003行业标准强制性基础通用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普洱茶NY/T779-2004行业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红茶NY/T780-2004行业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六安瓜片茶NY/T781-2004行业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六安市茶叶产业协会黄山毛峰茶NY/T782-2004行业标准推荐性产品标准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黄山市农业委员会、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农业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我国茶叶国家标准目录

37
GB/T 8306-2002
茶总灰分测定
38
GB/T 8307-2002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39
GB/T 8308-2002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40
GB/T 8309-2002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41
GB/T 8310-2002
茶粗纤维测定
42
GB/T 8311-2002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27
GB/T 18798.1-2002
固态速溶茶取样
28
GB/T 18798.2-2002
固态速溶茶总灰分测定
29
GB/T 18798.3-2002
固态速溶茶水分测定
30
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31
GB/T 5009.57-2003
19
GB/T 17980.56-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56部分:杀虫剂防治茶树叶蝉
20
GB/T 17980.57-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57部分:杀虫剂防治茶树害螨
21
GB/T 17980.82-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82部分:杀菌剂防治茶饼病
22
GB/T 17980.83-2004
43
GB/T 8312-2002
茶咖啡碱测定
44
GB/T 8313-2002
茶茶多酚测定
45
GB/T 8314-2002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46
GB/T 9172-1988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的茶叶相关标准,包括茶叶的分类、质量要求、检测方法等内容。
国家标准具有法律效力,是茶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的茶叶标准,用于规范行业内部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例如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发布的《茶叶品质评定规范》等。
3.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领导
或相关机构发布的茶叶标准,用于适应地方特色和需求。
例如,云南
省发布的《云南普洱茶》标准。
4. 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指由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自行
制定的标准,用于规范企业内部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
市场竞争力。
在茶叶标准体制中,国家标准是最重要和权威的标准,行业、地
方和企业标准在其指导下逐渐完善和发展。
茶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通
常通过专家论证、试行和公示来实施,以确保茶叶质量的标准化和持
续改进。
谁说我们国家的茶叶没标准?一看你就是外行

谁说我们国家的茶叶没标准?一看你就是外行小编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诟病我们国家的茶没有标准。
其实我们国家对于茶叶并非没有标准,而是有着一整套相对完善并与时俱进的系统。
不仅如此,我们国家也是茶叶国际标准的成员国,主持制定乌龙茶国际标准、茶叶化学分类法等ISO标准。
只是很多人没有留心这些茶叶准备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更没有注意到通过了解标准亦是我们学茶的好途径。
茶叶标准有哪些我们国家的茶叶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
从指标限定来看企业标准高于地方标准,地方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之所以并不是最高要求是为了让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企业能够达标,而企业标准如果没有比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更加严格也就失去了制定的意义。
从规定的范围来看,茶叶标准又有产品标准、术语、分类、检测方法、包装标准、冲泡和加工技术类的基础标准等涵盖涉及茶产业体系的各个方面。
从执行程度来看,茶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涉及到污染物限量等安全性问题的都是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比如《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毕竟这与民生息息相关。
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术语等则属于推荐性标准,可参照执行。
茶叶产品标准有哪些对于非从事茶叶种植和生产的销售、消费者而言,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就是茶叶产品标准。
所以我们在这就为你梳理一下,茶叶产品标准都有哪些。
绿茶标准体系(请横屏观看)乌龙茶、红茶、黑茶标准体系(请横屏观看)黄茶、白茶、茶制品等标准体系(请横屏观看)为什么有了国家标准还需要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是对原产地产品的保护,但不代表非原产地之外不能生产同种产品,只是不能标注地理标志产品。
原产地产品可按照相应的地理标志产品执行标志,非原产地可遵照国标执行标志。
茶叶产品标准怎么用在产品标准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产品的相关定义金骏眉茶定义这个产品如何分级和各个级别的品质特征白毫银针分级及各级品质特征对成品茶的水分含量要求等理化指标紧压白茶水分含量等理化指标如果是地理标志产品还可以了解到受保护的地域范围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以及这个地域范围适宜的地理、气候、土壤信息黄山毛峰地标产地自然环境甚至包括一些茶树品种、鲜叶采摘及加工制作的要求安吉白茶鲜叶原料白叶一号茶叶标准哪里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官方网站:/食品伙伴网下载中心的食品标准栏目:/standard/index.html均可以免费下载茶叶标准茶标委的网站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到茶叶标准都有哪些食品伙伴网还可以下载除了茶叶标准以外的其它食品标准。
海南省茶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明细表

现行
11
行业标准
RB/T 026-2019
有机产品生产中投入品使用评价技术规范
现行
12
行业标准
RB/T 027-2019
有机产品生产中投入品核查、监控技术规范
现行
4
设施设备
4.1
育苗
1
国家标准
GB/T 51057-2015
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
现行
2
行业标准
LY/T 1720-2007
现行
3
国家标准
GB/T 24689.1-2009
植物保护机械 虫情测报灯
现行
4
国家标准
GB/T 24689.2-2017
植物保护机械 杀虫灯
现行
5
国家标准
GB/T 24689.4-2009
植物保护机械 诱虫板
现行
6
行业标准
NY/T 3697-2020
农用诱虫灯应用技术规范
现行
7
行业标准
JB/T 9782-2014
现行
5
国家标准
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
现行
6
国家标准
GB/T 25246-2010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
现行
7
国家标准
GB 38400-2019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现行
8
行业标准
NY/T 227-1994
微生物肥料
现行
9
行业标准
NY/T 394-2021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现行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现行
9
国家标准
茶叶标准体系研究

食品部 合作总社
茶
制品 增
202-03 精制茶加工
全国茶叶标准
1540 TC339
-04-02 的方法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
农业
ISO TC34/SC8 农业 中华全国供销 67.140.10 X55 茶叶 新
食品/茶
食品部 合作总社
茶
制品 增
202-03 精制茶加工
全国茶叶标准
1540 TC339
-04-03 的管理标准
130 101-00 农业通用
SWG4 原产地域产品
食品安全管理
TC313
技术
TC37
农作物种子
中长期农业
农业 国家标准化管 食品部 理委员会
卫生部
农业 食品部
农业部
65.020.01 农业和林
业综合
B21 种籽 与育种
349 202-02 食品制造
-00
通用
3-2
食品标签
农业 国家标准化管 67.040 食 X00/09
国际标准化组
织 TC 编号及 名称
number and nam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TC
专业部
Specialized
department
业务指导
单位 department of
Business guidance
中标
分类 备
茶叶标准体系表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为层次结构框图(详见图 1),第二部分为各层次 标准明细表(略)。 茶叶标准体系表层次结构框图 的第一层为茶通用标准(包括基础、质量、方法、物 流等 ),第 二层为茶类 通 用 标 准 ( 包 括 质 量 、 方 法 、 物流、管理等),第三层为各茶类 的 再 加 工 产 品 标 准 (包 括 质 量 、方 法 、物 流 等 )[1]。
茶叶标准目录

茶叶标准目录国家标准(77项)GB 2762-2005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2005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2-2002 茶取样GB/T 8303-2002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2002 茶水分测定GB/T 8305-2002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2002 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7-2002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8-2002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2002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 8310-2002 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1-2002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12-2002 茶咖啡碱测定GB/T 8313-200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14-2002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GB/T 9833.1-2002 紧压茶花砖茶GB/T 9833.2-2002 紧压茶黑砖茶GB/T 9833.3-2002 紧压茶茯砖茶GB/T 9833.4-2002 紧压茶康砖茶GB/T 9833.5-2002 紧压茶沱茶GB/T 9833.6-2002 紧压茶紧茶GB/T 9833.7-2002 紧压茶金尖茶GB/T 9833.8-2002 紧压茶米砖茶GB/T 9833.9-2002 紧压茶青砖茶GB 11767- 2003 茶树种苗GB/T 13738.1-2008 红茶第1部分:红碎茶GB/T 13738.2-2008 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GB/T 14456.1-2008 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14456.2-2008 绿茶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GB/T 14487-2008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8526.1-2001 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GB/T 18625-2002 茶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酶抑制法GB/T 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GB/T 18665-2008 地理标志产品蒙山茶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GB/T 18795-2002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GB/T 18797-2002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GB/T 18798.1-2008 固态速溶茶第1部分:取样GB/T 18798.2-2008 固态速溶茶第2部分:总灰分测定GB/T 18798.3-2008 固态速溶茶第3部分:水分测定GB/T 18957-2008 地理标志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GB 19296-2003 茶饮料卫生标准GB/T 1946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毛峰茶GB/T 19598-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GB/T 19691-2008 地理标志产品狗牯脑茶GB/T 19698-2008 地理标志产品太平猴魁茶GB 19965-2005 砖茶含氟量GB/T 20014.12-2008 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0354-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GB/T 20360-2006 地理标志产品乌牛早茶GB/T 20605-2006 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GB/T 21003-2007 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GB/Z 21722-2008 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B/T 21726-2008 黄茶GB/T 21727-2008 固态速溶茶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8-2008 砖茶含氟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33-2008 茶饮料GB/T 21824-2008 地理标志产品永春佛手GB/T 22109-2008 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290-2008 茶叶中稀土元素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 22291-2008 白茶GB/T 22292-2008 茉莉花茶GB/T 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GB/T 23193-2008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199-2008 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379-2009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4614-2009 紧压茶原料要求GB/T 24615-2009 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GB/T 24690-2009 袋泡茶行业标准一、商业部(23项)GH/T016-1983 屯婺遂舒杭温平七套初制炒青绿茶SB/T 10034-1992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SB/T 10035-1992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SB/T 10036-1992 紧压茶运输包装SB/T 10037-1992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SB/T 10094-1992 毛茶运输包装SB/T 10095-1992 茶叶储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SB/T 10099-1992 茶叶皮带运输机和斗式提升机形式与主参数SB/T 10100-1992 紧压茶筛、切机形式与主参数SB/T 10101-1992 茶叶平面圆筛机技术条件SB/T 10102-1992 茶叶均堆机形式与参数SB/T 10103-1992 茶叶风选机SB/T 10153-1993 茶叶拣梗机技术条件SB/T 10154-1993 茶叶抖筛机SB/T 10155-1993 齿辊切茶机SB/T 10156-1993 茶叶加工除尘系统形式与主参数SB/T 10157-1993 茶叶感官评审方法SB/T 10167-1993 祁门工夫红茶SB/T 10168-1993 闽烘青绿茶SB/T 10185-1993 茶叶加工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SB/T 10186-1993 茶叶平面圆筛机形式与参数SB/T 10187-1993 茶叶拣梗机形式与参数SB/T 10188-1993 紧压茶压制机形式与参数二、农业部(39项)NY/T 84-1988 茶尺蠖防治标准NY/T 225-1994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NY/T 288-2002 绿色食品茶叶NY/T 456-2001 茉莉花茶NY/T 482-2002 敬亭绿雪茶NY/T 600-2002 富硒茶NY 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NY 660-2003茶叶中甲萘威、丁硫克百威、多菌灵、残杀威和抗蚜威的最大残留限量NY 661-2003茶叶中氟氯氰菊酯和氟氰戊菊酯的最大残留限量NY/T 779-2004 普洱茶NY/T 780-2004 红茶NY/T 781-2004六安瓜片茶NY/T 782-2004 黄山毛峰茶NY/T 783-2004洞庭春茶NY/T 784-2004 紫笋茶NY/T 787-2004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NY/T 838-2004 茶叶中氟含量测定方法(氟离子选择电极法)NY/T 853-2004 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863-2004碧螺春茶NY/T 1206-2006茶叶辐照杀菌工艺NY/T 1312-2007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茶树NY/T 1391-2007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程NY 1500.15.4-2007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甲氰菊酯茶叶(成茶)NY 1500.5.10-2007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吡虫啉茶叶(成茶)NY 1500.17.7-2007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氯氟氰菊酯茶叶(成茶)NY/T 5018-2001 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 5019-2001 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 5020-2001 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 5122-2002 无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NY 5123-2003 无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产地环境条件NY /T 5124-2003 无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生产技术规程NY 5196-2002有机茶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 5199-2002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 5244-2004 无公害食品茶叶NY/T 5245-2004 无公害食品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程NY/T 5337-2006 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管理规范NY/T 5344.5-2006 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5部分;茶叶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5项)SN 0147-1992 出口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检验方法SN 0339-1995 出口茶叶中黄曲霉素B1残留量检验方法SN 0348.1-1995 出口茶叶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SN 0348.2-1995 出口茶叶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SN 0497-1995 出口茶叶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验方法SN 0711-1997 出口茶叶中代森锌类农药总残留量检验方法SN/T 0737-1997 出口乌龙茶品质感官审评评分方法SN/T 0797-1999 出口保健茶检验通测SN/T 0911-2000 进出口茶叶感官审评室条件SN/T 0912-2000 进出口茶叶包装检验方法SN/T 0913-2000 进出口茶叶粗纤维检验方法SN/T 0914-2000 进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的测定方法SN/T 0915-2000 进出口茶叶咖啡碱测定方法SN/T 0916-2000进出口茶叶磨碎试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SN/T 0917-2000进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SN/T 0918-2000进出口茶叶抽样方法SN/T 0919-2000进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SN/T 0920-2000进出口茶叶水浸出物测定方法SN/T 0921-2000进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SN/T 0922-2000进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方法SN/T 0923-2000进出口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SN/T 0924-2000进出口茶叶重量鉴定方法SN/T 0925-2000进出口茶叶总灰分测定方法SN/T 0926-2000进出口茶叶中硒的检验方法荧光光度法SN/T 1117-2008进出口食品中多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SN/T 1490-2004 进出口茶叶检疫规程SN/T 1541-2005 出口茶叶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总残留量检验方法SN/T 1591-2005 进出口茶叶中9种有机杂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验方法SN/T 1594-2005 进出口茶叶中噻嗪酮残留量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SN/T 1747-2006 出口茶叶中多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SN/T 1774-2006 进出口茶叶中八氯二丙醚残留量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SN/T 1852-2006 出口茶皂素中皂甙含量的测定SN/T 1950-2007 进出口茶叶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SN/T 2056-2008进出口茶叶中铅、砷、镉、铜、铁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SN/T 2072-2008 进出口茶叶中三氯杀螨砜残留量的测定四、其他(轻工、机械)(21项)QB/T 1458-2005 非热封型茶叶滤纸QB/T 2595-2003 热封型茶叶滤纸QB 2154-1995食品添加剂茶多酚LY/T 1170-1995 茶叶包装箱用胶合板JB/T 5674-2007茶树修剪机JB/T 5676-2007 茶叶抖筛机JB/T 6281-2007 采茶机JB/T 6670-2007 切茶机JB/T 6674-2007 茶叶烘干机JB/T 7321-2007 茶叶风选机JB/T 7863-2007 茶叶机械术语JB/T 8575-2007 茶叶炒干机JB/T 9810-2007 转子式茶叶揉切机JB/T 9811-2007 茶叶平面圆筛机JB/T 9812-2007 茶叶滚筒杀青机JB/T 9813-2007 阶梯式茶叶拣梗机JB/T 9814-2007 茶叶揉捻机JB/T 10748-2007 扁形茶炒制机JB/T 10808-2007 茶叶加工成套设备JB/T 10809-2007 茶叶微波杀青干燥设备JB/T 10810-2007 茶叶蒸青机部分地方标准(90项)1.DB33/T 225-2010 开化龙顶茶生产技术规程2.DB33 225.1-2004 开化龙顶茶第1部分:苗木3.DB33/T 225.2-2004 开化龙顶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4.DB33/T 225.3-2004 开化龙顶茶第3部分:栽培与加工5.DB33 225.4-2004 开化龙顶茶第4部分:质量安全要求6.DB33/T 228.1-1998 大佛龙井茶第1部分:茶树良种繁育7.DB33 228.2-1998 大佛龙井茶第2部分:苗木8.DB33/T 228.3-1998 大佛龙井茶第3部分:栽培管理9.DB33/T 228.4-1998 大佛龙井茶第4部分:采摘与加工10.DB33/T 228.5-1998 大佛龙井茶第5部分:商品茶11.DB33 236.1-2004 平阳早香茶第1部分:苗木12.DB33/T 236.2-2004 平阳早香茶第2部分: 短穗扦插13.DB33/T 236.3-2004 平阳早香茶第3部分:栽培14.DB33/T 236.4-2004 平阳早香茶第4部分:鲜叶与加工15.DB33/T 236.5-2004 平阳早香茶第5部分:商品茶16.DB33/T 239-1999 龙井茶机制工艺技术规程17.DB33 245.1-2003 江山绿牡丹茶第1部分:苗木18.DB33/T 245.2-2003 江山绿牡丹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19.DB33/T 245.3-2003 江山绿牡丹茶第3部分:鲜叶与加工20.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第4部分:商品茶21.DB33/T 253.1-2005 无公害绿剑茶第1部分:产地环境22.DB33/T 253.2-2005 无公害绿剑茶第2部分:茶树良种繁育23.DB33 253.3-2005 无公害绿剑茶第3部分:苗木24.DB33/T 253.4-2005 无公害绿剑茶第4部分:栽培管理25.DB33/T 253.5-2005 无公害绿剑茶第5部分:采摘与加工26.DB33 253.6-2005 无公害绿剑茶第6部分:质量安全要求27.DB33/T 257.1-2005 径山茶第1部分:栽培技术规程28.DB33/T 257.2-2005 径山茶第2部分:加工技术规程29.DB33 257.3-2005 径山茶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30.DB33 258.1-2000 越乡茶第1部分:苗木31.DB33/T 258.2-2000 越乡茶第2部分:栽培管理32.DB33/T 258.3-2000 越乡茶第3部分:采摘与加工33.DB33/T 258.4-2000 越乡茶第4部分:商品茶34.DB33/T 286.1-2000 珠茶第1部分:茶树良种繁育35.DB33 286.2-2000 珠茶第2部分:苗木36.DB33/T 286.3-2000 珠茶第3部分:栽培管理37.DB33/T 286.4-2000 珠茶第4部分:采摘与初加工38.DB33/T 286.5-2000 珠茶第5部分:精加工39.DB33/T 286.6-2000 珠茶第6部分:商品茶40.DB33 294.1-2000 长兴紫笋茶第1部分:苗木41.DB33/T 294.2-2000 长兴紫笋茶第2部分:栽培管理42.DB33/T 294.3-2000 长兴紫笋茶第3部分:鲜叶与加工43.DB33/T 294.4-2000 长兴紫笋茶第4部分:商品茶44.DB33/T 303-2001 优质茶评选技术规范45.DB33 325.1-2001 普陀佛茶第1部分:苗木46.DB33/T 325.2-2001 普陀佛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47.DB33/T 325.3-2001 普陀佛茶第3部分:加工技术48.DB33/T 325.4-2001 普陀佛茶第4部分:商品茶49.DB33/ 377-2005 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50.DB33/T 388-2002 青砖茶51.DB33/T 389-2002 茯砖茶52.DB33 404.2-2003乌牛早茶第2部分:苗木53.DB33/T 404.3-2003 乌牛早茶第3部分:茶树良种繁育54.DB33/T 404.4-2003 乌牛早茶第4部分:栽培管理55.DB33/T 404.5-2003 乌牛早茶第5部分:鲜叶与加工技术56.DB33 407.1-2007 无公害苦丁茶第1部分:种子57.DB33/T 407.2-2007 无公害苦丁茶第2部分: 苗木繁育58.DB33/T 407.3-2007 无公害苦丁茶第3部分: 栽培技术59.DB33/T 407.4-2007 无公害苦丁茶第4部分:加工技术60.DB33 407.5-2007 无公害苦丁茶第5部分:质量安全要求61.DB33/T 418-2003 出口蒸青茶检验规程62.DB33/T 431-2003 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细则63.DB33/T 460.1-2003 无公害玉露茶第1部分:栽培技术64.DB33/T 460.2-2003 无公害玉露茶第2部分:加工65.DB33/T 460.3-2003 无公害玉露茶第3部分:商品茶66.DB33/T 469.1-2004 蒸青煎茶第1部分:茶园栽培67.DB33/T 469.2-2004 蒸青煎茶第2部分:鲜叶管理与加工68.DB33/T 469.3-2004 蒸青煎茶第3部分:商品茶69.DB33/T 479-2004 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70.DB33/T 483-2004 茶树品种翠峰71.DB33/T 484-2004 茶树品种迎霜72.DB33/T 485-2004 茶树品种劲峰73.DB33/T 486-2004 茶树品种青峰74.DB33/T 506-2004 出口茶叶类商品运输包装检验规程75.DB33 551-2008 扁形茶炒制机质量安全要求76.DB33/T 604-2006 地理标志产品乌牛早茶77.DB33/T 627-2007 茶叶生产企业场所与设备条件78.DB33/T 672-2007 茶叶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范79.DB33/T 675-2008 茶叶安全生产种植技术规范80.DB33/T 729-2009 地理标志产品建德苞茶81.DB33/T 733-2009 浙江绿茶82.DB33/T 739-2009 地理标志产品松阳茶83.DB33/T 740.1-2009 金观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苗木培育84.DB33/T 740.2-2009 金观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栽培85.DB33/T 740.3-2009 金观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加工86.DB31/T 215.1-1998 茶叶的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包装、运输、贮存87.DB31/T 215.2-1998 特种绿茶88.DB31/T 215.3-1998 红茶89.DB31/T 215.4-1998 乌龙茶(青茶)90.DB31/T 215.5-1998 茉莉花茶ISO标准(23项)ISO 1572:1980 茶已知干物质含量的磨碎样制备ISO 1573:1980 茶 103℃时质量损失测定水分测定ISO 1575:1987 茶总灰分测定ISO 1576:1988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ISO 1577:1987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ISO 1578:1975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ISO 1839:1980 茶取样ISO 3103:1980 茶感官审评茶汤制备ISO 3720:1992 红茶定义和基本要求ISO 6078:1982 红茶术语ISO 6079:1990 固态速溶茶规范ISO 6770:1982 固态速溶茶松散容重与压紧容重的测定ISO 7513:1990 固态速溶茶水分测定ISO 7514:1990 固态速溶茶总灰分测定ISO 7516:1984 固态速溶茶取样ISO 9768:1998 茶水浸出物的测定ISO 9884.1:1994 茶叶规范袋第1部分:托盘和集装箱运输茶叶用的标准袋ISO 9884.2:1999 茶叶规范袋第2部分:托盘和集装箱运输茶叶用袋的性能规范ISO 10727:2002 茶和固态速溶茶咖啡碱测定(液相色谱法)ISO 11286:2004 茶按颗粒大小分级分等ISO 15598:1999 茶粗纤维测定ISO 14502.1:2005绿茶和红茶中特征物质的测定第1部分:福林酚(Folin-Ciocalteu)试剂比色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总量ISO 14502.2:2005绿茶和红茶中特征物质的测定第2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茶中儿茶素。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是由中国国家农业部主导建设的,旨在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技术体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涉及到了茶叶生产、加工、品质检测、质量控制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为我国茶叶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建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茶叶产业的面临了多种挑战。
首先,茶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同时也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其次,茶叶行业的营销、品牌打造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这都限制了整个茶叶行业的发展。
为此,建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国茶叶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茶园技术体系、茶叶品质安全技术体系、茶叶深加工技术体系、茶叶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茶叶标准化体系和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体系。
这些体系覆盖了茶叶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和各个环节,从而确保了茶叶品质的稳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茶园技术体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主要包括茶树种质资源改良、茶叶生产标准化技术、茶树秧苗培育技术等方面。
茶树种质资源改良是茶叶产业的核心,这项技术可以通过种植高产、优质的茶树,提高平均亩产和茶叶品质。
茶叶生产标准化技术则是确保同一生产区的茶叶可以获得一致的品质和口感,这有助于消费者建立品牌信任感。
茶树秧苗培育技术是茶叶生产的关键,促进了茶树的高效生长和茶叶产量的提高。
茶叶品质安全技术体系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主要涉及到了茶叶品质检测、加工技术和安全化管理等方面。
茶叶品质检测可以通过科学化的检测手段来确保茶叶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茶叶加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高效、标准的加工能够提高茶叶口感和品质。
茶叶安全化管理则是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的重要措施,相关负责人需要严格监控茶叶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
茶叶深加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了茶叶萃取、提纯、加工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开发出浓香、细致的茶叶产品,还可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增加华丽的茶叶品种。
茶叶相关标准目录

2023-11-19
2023-11-19
国家标准
61
GB/T30357.1-
2013
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
2013-12-31
2014-06-22
国家标准
62
GB/T30357.2-
2013
乌龙茶第2部分:铁观音
2013-12-31
2014-06-22
国家标准
63
GB/T30357.3-
57
GB/T25436-2010
热封型茶叶滤纸
2010-11-10
2011-05-01
国家标准
58
GB/Z26576-2011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2011-06-16
2011-11-15
国家标准
59
GB/T26907-2011
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2011-07-19
2011-12-01
国家标准
60
GB/T28991-2023
国家标准
19
GB/T9833.8-2013
紧压茶第8部分:米砖茶
2013-07-19
2013-12-06
国家标准
20
GB/T9833.9-2013
紧压茶第9部分:青砖茶
2013-07-19
2013-12-06
国家标准
21
GB/T11765-2018
油茶籽油
2018-05-14
2018-12-01
国家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杭白菊
2008-06-25
2008-10-01
国家标准
43
GB/T1946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毛峰茶
茶叶国家执行标准一览表

以下是我国茶叶的国家执行标准一览表:茶树种苗GB1 1767-2003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4487 -2017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GB/T18 795-2012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GB/T1 8797-2012国家修改采用MODISO 8589:2007已发布实施。
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 0014.12-2008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GB/Z 26 576-2011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分类GB/T 30766-2014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鲜叶处理要求GB/T 31748-2015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GB/T32744-2016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化学分类方法GB/T 35825-2018国家已发布实施。
国内茶叶执行标准

国内茶叶执行标准国内茶叶执行标准是指在我国茶叶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中,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茶叶市场秩序,规范茶叶生产加工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下面将从标准的分类、制定机构、执行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标准分类国内茶叶执行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产品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各类茶叶的外观、色泽、香气、滋味等方面的要求。
2.食品安全标准:主要涉及到茶叶中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限制和检测方法。
3.工艺及加工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各类茶叶加工工艺流程及其技术要求等方面。
二、制定机构1.国家级机构: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联合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GB 2762-2017)。
2.行业标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中国茶叶学会制定的行业标准,如《绿茶》(QB/T 4164-2011)、《红茶》(QB/T 4165-2011)等。
3.地方标准:由各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部门等制定的地方标准,如《浙江省绿茶质量标准》(DB33/T 1129-2015)等。
三、执行情况国内茶叶执行标准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
一方面,一些企业对标准的理解和执行不够到位,导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对于国家级标准的认知度不高,容易被低价劣质产品所欺骗。
因此,加强对于执行标准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于优质、安全、健康的茶叶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在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茶叶执行标准体系,并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贸易等各环节的监管力度,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茶叶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国内茶叶执行标准是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茶叶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并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我国茶叶行业向着更高水平的发展。
茶叶国家标准体系框架表

GB/T 18957-2008 GB/T 19460-2008 GB/T 19598-2006 GB/T 19691-2008 GB/T 19698-2008 GB/T 20354-2006 GB/T 20360-2006 GB/T 20605-2006 GB/T 21003-2007 GB/T 21726-2008 GB/T 21824-2008 GB/T 22109-2008 GB/T 22111-2008 GB/T 22291-2008 GB/T 22292-2008 GB/T 22737-2008 GB/T 24710-2009 GB/T 26530-2011 GB/T 8302-2002 GB/T 8303-2002 GB/T 8304-2002 GB/T 8305-2002 GB/T 8306-2002 GB/T 8307-2002 GB/T 8308-2002 GB/T 8309-2002 GB/T 8310-2002 GB/T 8311-2002 GB/T 8312-2002
茶饮料 茶饮料卫生标准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袋泡茶 乌龙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茶叶分类 茶叶质量安全要求 茶叶中烟碱类农药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态速溶茶 第4部分:规范
20112141-T-442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固态速溶茶 第5部分:自由流动和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 201110431-T-442
20111273-T-442 NY/T 84-1988 NY/T 225-1994 NY/T 288-2002 NY/T 456-2001 NY/T 482-2002 NY/T 600-2002 NY 659-2003 NY/T 779-2004 NY/T 780-2004 NY/T 781-2004 NY/T 782-2004 NY/T 783-2004 NY/T 784-2004 NY/T 787-2004 NY/T 838-2004 NY/T 853-2004 NY/T 863-2004 NY/T 1206-2006 NY/T 1312-2007 NY/T 1391-2007 NY/T 5018-2001 NY/T 5019-2001 NY 5020-2001 NY 5122-2002 NY 5123-2003 NY/T 5124-2003 NY 5196-2002 NY/T 5197-2002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体系框架表

体系类目代 码
体系类目名称 GB/T4754
体系类目说明
SAC/TC编 号
SAC/TC名称 重点领域
国际标准化组织TC编号 及名称
国际突 破项目
101-03-02
茶及其他饮料 作物的种植
132
指茶、可可、咖啡等饮料作物的 种植,以及茶叶、可可和咖啡等 的采集和简单加工(农场或农户的
202-03-04-01
精制茶加工的 产品标准
1540
202-03-04-02
精制茶加工的 方法标准
1540
202-03-04-03
精制茶加工的 管理标准
1540
茶叶的基础通用类标准 茶叶的产品类标准
茶叶的检测方法类标准 茶叶的管理类标准
TC339 TC339 TC339 TC339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ISO TC34/SC8 食品/茶 ISO TC34/SC8 食品/茶 ISO TC34/SC8 食品/茶 ISO TC34/SC8 食品/茶
农业食品部 农业食品部 农业食品部 农业食品部
业务指导单位
ICS
中标分类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67.140 茶、咖 B35 烟草、饮料作
啡、可可
物与产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67.140.10 茶 X55茶叶制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67.140.10 茶 X55茶叶制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67.140.10 茶 X55茶叶制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67.140.10 茶 X55茶叶制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67.140.10 茶 X55茶叶制品
炒制和晾晒)。
TC339
茶叶
中长期- ISO TC34/SC8 食品/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一、背景介绍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产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保障茶叶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茶叶标准体制。
本文将从标准体制的概念、历史背景、标准制定程序以及对茶叶行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概念解析1.1 茶叶标准体制我国茶叶标准体制是指为了规范和统一我国茶叶行业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
该体系包括了从原料种植到加工生产再到产品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旨在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推动行业发展。
1.2 标准体系我国实施的范围广泛且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了产品质量管理、生产工艺规定以及检测方法等各个层面。
这些标准既有国家级标准,也有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标准体系。
三、历史背景2.1 茶叶标准的起源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特产,历史悠久。
早在唐代,我国就有了对茶叶品质的评价和鉴定方法。
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茶叶市场上出现了质量良莠不齐、乱象丛生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加强对茶叶质量管理的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标准。
2.2 标准体制建立过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对茶叶行业标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重要法律基础。
此后,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建立起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规章和标准。
四、标准制定程序3.1 立项与组织一个完整且可行的茶叶标准通常由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或者标准化委员会等单位提出并立项。
立项后,会组织相关专家、企业代表等形成标准制定组,负责制定标准的研究、起草和修订等工作。
3.2 调研与讨论标准制定组在进行茶叶标准的制定之前,需要进行相关调研和讨论。
这些调研工作包括茶叶生产加工环节的实地考察、茶叶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以及国内外相关行业标准的借鉴等。
通过这些调研与讨论,可以全面了解行业现状和需求,为后续的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普洱茶外形评比标准表格

普洱茶外形评比标准表格包括以下要素:
茶叶条形:要求条索紧结、匀整,茶叶色泽自然,不得有破损、断碎、杂质等。
茶叶色泽:要求色泽深浅适中,均匀一致,不得有暗色、枯色、灰褐色等。
茶叶香气:要求香气纯正、浓郁,不得有异味、杂味等。
茶汤色泽:要求清澈明亮,不得有悬浮物、沉淀物等。
茶汤滋味:要求滋味醇厚、鲜爽,不得有苦涩、异味等。
茶叶汤色:要求汤色红黄明亮,不得有浑浊、暗滞等。
茶叶叶底:要求叶底色泽自然、均匀,无杂质、碎屑等。
以上是对普洱茶外形评比标准表格的总结。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用】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11年05月31日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产品标准 1 GB/T9172-88 花茶级型坯本栏均为国家和行业推荐性标准,适用于生产、流通、贸易活动中表列各类茶叶。
2 GB/T9833.1-88 紧压茶花砖茶 3 GB/T9833.2-88 紧压茶黑砖茶 4 GB/T9833.3-88 紧压茶茯砖茶 5 GB/T9833.4-88 紧压茶康砖茶 6 GB/T9833.5-88 紧压茶沱茶 7 GB/T9833.6-88 紧压茶紧茶 8 GB/T9833.7-88 紧压茶金尖茶 9GB/T9833.8-93 紧压茶米砖茶 10 GB/T9833.8-93 紧压茶青砖茶 11GB/T13738.1-97 第一套红碎茶 12 GB/T13738.2-92 第二套红碎茶 13GB/T13738.4-92 第四套红碎茶 14 GB/T14456-93 绿茶 15 SB/T10167-93 祁门红茶 16 SB/T10168-93 闽烘青绿茶 17 GH016-84 屯、婺、遂、舒、杭、温、平七套炒青绿茶原国家供销社发布 18 WMB48(1)-81 茶叶品质规格出口茶标准 19 ZBB35002-88 炒青绿茶技术条件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1 GB8302-87 茶取样根据需要或贸易双方的有关协定和进出口标准要求,确定检验项目。
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2 GB8303-87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3 GB8304-87 茶水分测定 4 GB8305-87 茶水浸出物测定 5 GB8306-87 茶总灰分测定 6 GB8307-8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7 GB8308-87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8 GB8309-87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9 GB8310-87 茶粗纤维测定 10 GB8311-87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11 GB8312-87 茶咖啡碱测定 12 GB8313-87 茶茶多酚测定 13 GB8314-87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14 ZBX50001-86 出口茶叶取样方法 15 ZBX50002-86 出口茶叶磨碎试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16ZBX50004-86 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17 ZBX50005-86 出口茶叶 18ZBX50006-86 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19 ZBX50007-86 出口茶叶酸性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20 ZBX50008-86 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方法 21 ZBX50009-86 出口茶叶水浸出物测定方法 22 ZBX50010-86 出口茶叶咖啡碱测定方法 23 ZBX50011-86 出口茶叶粗纤维测定方法 24 ZBX50012-86 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方法 25 ZBX55001-86 出口茶叶中硒的荧光测定方法 26 WMB48(3)-81 茶叶检验方法感官审评 1GB/T1448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适用于各类茶叶品质、规格的检验 2GB/T1015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3 ZBX50003-86 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 4 ZBX55003-88 出口茶叶感官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 1 GB9679-88 茶叶卫生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GB9679 代替GBn144《红、绿茶卫生标准》 2 GB5009.57-85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3 GB5009.12-85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4 GB5009.13-85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5 GB5009.19-85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量的测定方法 6 ZBX50015-86 出口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贸量检验方法水冲泡法 7 ZBX50016-86 出口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检验方法有机溶剂提取法 8 GB4789.15-94 食品中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 9 GBB13107-91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 10 GB13108-91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测定方法 11 GB4809-84 食品中氟允许量标准 12 SN0497-95 出口茶叶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验方法 13 GB5009.18-85 食品中氟含量测定本栏标准为国家茶叶卫生标准的补充 14 GB8321.1~2-87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一)、(二) 15 GB8321.3-89 农药合理使用(三)茶叶包装运输贮藏标准 1 SB/T10035-92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本栏均为行业推荐性标准 2 SB/T10036-92 紧压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 SB/T10037-92 红、绿、花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4 SB/T10094-93 毛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5 SB/T10095-93 茶叶贮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 6 LY/T1170-95 茶叶包装箱用胶合板本栏均为出口茶叶强制性标准 7 WMB101-84 出口散茶运输包装瓦楞纸箱 8 WMB102-84 出口散茶运输包装牛皮卡纸板箱 9 ZBX50013-86 出口茶叶包装检验方法 10 ZBX50014-86 出口茶叶质量鉴定方法本栏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 11GB7718-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12 GBn147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13GB9683-88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14 GB13432-92 特殊营养食品标签适用于营养保健茶类 15 WMB48(2)-81 茶叶包装适用于出口茶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04-02
精制茶 加工的 方法标
202-0304-03
精制茶 加工的 管理标
1540 1540 1540 1540
体系类 目说明
SAC/TC 编号
SAC/TC 名称
重点领 域
国际标准化组 织TC编号及名 称
SWG4 TC313 TC37
原产地 域产品
食品安 全管理农作物 中长来自种子 农业3月2日食品标 签
TC339 TC339 TC339 TC339 TC339
全国茶 叶标准 化技术 全国茶 叶标准 化技术 全国茶 叶标准 化技术 全国茶 叶标准 化技术 全国茶 叶标准 化技术
农业 农业 农业 农业 农业
ISO TC34/SC8 食 品/茶
ISO TC34/SC8 食 品/茶
ISO TC34/SC8 食 品/茶
ISO TC34/SC8 食 品/茶
ISO TC34/SC8 食 品/茶
国际突 破项目
专业部
业务指导 单位
ICS
农业食 品部
国家标准 化管理委 员会
中标分类
农业食 品部
农业部
农业食 品部
农业食 品部
农业食 品部
农业食 品部
农业食 品部
农业食 品部
国家标准 化管理委 员会 中华全国 供销合作 总社 中华全国 供销合作 总社 中华全国 供销合作 总社 中华全国 供销合作 总社 中华全国 供销合作 总社
65.020.01 农业和林 业综合
B21 种籽与 育种
67.040 食 X00/09 食品 品综合 综合;
67.140.10 茶
X55茶叶制品
67.140.10 茶
X55茶叶制品
67.140.10 茶
X55茶叶制品
67.140.10 茶
X55茶叶制品
67.140.10 茶
X55茶叶制品
国家茶叶标准体系框架表
体系类 目代码
体系类 目名称
GB/T4754
000-12
地理标 志产品
000-19- 食品安
06
全
101-00
农业通 用
202-02- 食品制
00
造通用
202-03- 精制茶
04
加工
1540
202-0304-00
精制茶 加工的 基础通
202-0304-01
精制茶 加工的 产品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