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服药敏试验开展药品敏感性的测量,便于精确合理的运用药品开展医治。
现阶段,临床医学微生物菌种试验室开展药敏试验的方式关键有纸条外扩散法,稀释液法(包含琼脂和骨头汤稀释液法),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t法),和自动化技术仪器设备等。
病菌药敏试验实验数据
身体之外抗菌药敏感度实验通称药敏试验(AST),就是指在身体之外测量药品抗菌或除菌工作能力的实验。
依据英国我国临床医学试验室规范化联合会(NCCLS)最近强烈推荐的标准,对非苛氧菌(肠杆菌科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别的非肠科链球菌、葡萄球菌属病菌、肠球菌属病菌)和苛氧菌(嗜血杆菌属病菌、淋病奈瑟菌、肺炎球菌和别的链球菌感染)挑选基本药敏试验的优选药品(A 组抗生素)或临床医学应用的关键抗生素(B组抗生素)开展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具有了十分关键的功效,但因为饲养全过程中不合理的、盲目跟风的乱用抗菌药物,许多高致病病菌造成了抗药性,促使抗菌药物对细菌性疾病的控制实际效果愈来愈差,不仅导致药品消耗,并且还耽误病况,给养殖场导致了非常大的财产损失。
伴随着新式病原菌的持续出現,抗菌药物的防效愈来愈差。
而且各种各样病原菌对不一样的抗菌药的敏感度不一样,同一病菌的不一样菌种对不一样抗菌药的敏感度也是有差别。
一直以来,各种各样病原菌抗药性的造成使各种各样常见抗菌药通常丧失药力,及其不可以
非常好的把握药品对病菌的敏感性,因此一个恰当的結果,可供临床医师采用抗菌药的参照,并提升功效。
财政部动物检疫所青岛易邦生物技术有限企业小动物病疫诊治管理中心小结出几身合适农村基层开展药敏试验的操作步骤。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会引起细菌耐药 情况的变化,如投入或停用某种抗菌药物常与其 耐药性的消长有关;
(4)抗菌药物使用愈多的区域耐药菌分布愈多;
(5)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越长耐药菌定植的可能 性越大;
(6)抗菌药物剂量越大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的机 会更多;
(7)抗菌药物对自身菌群有影响并有利于耐药 菌生长。
(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此酶为一种胞内 酶,早在1987年,Lyon等就确定此酶由质 粒或染色体或转座子基因编码,主要作用 是使氯霉素类抗生素转化为无抗菌活性的 代谢物。
(4)红霉素酯化酶。此酶是一种体质酶, 由质粒介导,主要作用是水解红霉素及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结构中的内酯而使之失去 抗菌活性。
地翻译而引起蛋白质合成受阻,从而引
起细菌死亡。
3、破坏胞浆膜的完整性
这类抗菌药主要是一些抗真菌的药物, 如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它们 主要能够与细菌细胞胞浆膜上的一些磷 脂成分结合,破坏胞浆膜的完整性,从 而导致细胞的裂解。
4、影响细菌的代谢途径 这类抗菌药的代表就是磺胺类(Sulfonamides)。
三、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理
细菌的耐药性机理主要有生化机理和基因 机理两个方面:
(一)、生化机理:
1、细菌产生破坏药物结构的酶
这一类的耐药细菌常常可以产生一种或多 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菌 细胞内的药物,使之失去生物活性。这是 引起细菌耐药性的最重要的机制,目前发 现和分离的钝化酶主要有以下4种:
上述概念虽然考虑到了细菌对抗菌药物 的敏感性,但却忽略了药物的剂量、浓 度和机体的耐受性。
从本质上讲: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是敏 感还是耐药,常以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 度(抗菌药物通过常用途径和常用剂量 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与该抗菌药物对 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关系而 定:
一般细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稀释法
一般细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稀释法稀释法是用培养基将抗菌药物作不同浓度稀释,再接种待检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的体外办法,分为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
稀释法所测得的某抗菌药物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成为最低抑菌浓度(MIC)。
CLSI的M07文件系列对于MIC法给出了具体的标准。
(一)肉汤稀释法肉汤稀释法包括常量稀释法(macrodilution)和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两者原理相同,只是反应液的体积不同。
前者采纳试管,每管中菌药混合物体积为2 mL;后者采纳微孔板,每孔菌药混合物的体积为0.1 mL。
1.原理用MH肉汤将抗菌药物对倍稀释,接种一定量的待测菌,以肉眼看不见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此办法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杀灭受试菌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
2.培养基MH肉汤为基础培养基,用于常规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检测。
而相对苛养的细菌,如和流感检测则需要添加养分成分。
虽然不是苛养菌,但也需要添加2%(质量浓度)的NaCI 以提高耐葡萄球菌的检出率。
3.药物稀释 (1)抗菌药物储存液的配制。
抗菌药物干粉不能挺直用于AST,普通保存在-20℃以下的干燥容器中。
用法前先配制抗菌药物储存液,其浓度起码为1000 ug/mL(如1280ug/ML)或最高实验浓度的10倍。
取少量体积的抗菌药物储存液于无菌玻璃、、或小瓶中,密封置于-60℃或更低温度,需要时解冻并且当天用法,用过的储存液应在24 h后丢弃。
大多数的抗菌药物储存液可在-60℃或更低温度保存6个月或以上,其活性无显著变幻。
(2)抗菌药物稀释液的配制。
药物稀释液的浓度参考CLSI M100文件表格2的说明折点,试验室可按照实际调节。
建议挑选的浓度范围起码包括一种质控菌的折点。
对药物储存液举行对倍稀释,其终浓度可为256、128、64、32、16、8、4、2、1、0.5、0.25、0.125 ug/mL(图10-3)。
医院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2022年版)
(2022年版)1范围 (2)2 术语和定义 (2)3 常规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和报告 (4)4 药敏试验方法 (7)5 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 (12)6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 (17)7 商品化药敏试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19)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临床各种属细菌的药敏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23)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不常见苛养菌和非苛养菌药敏试验折点 (2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包括常规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和报告、药敏试验方法、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常见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商品化药敏试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本标准合用于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各级临床实验室。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文件。
2.1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指检测微生物(本行业标准特指细菌)对抗微生物药物(本行业标准特指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2.2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指在琼脂或者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中能抑制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2.3折点 Breakpoint能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用以判断敏感、中介、剂量依赖型敏感、耐药、非敏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抑菌圈直径(mm)的数值。
2.3.1敏感 Susceptible;S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者抑菌圈直径处于敏感范围时,使用推荐剂量进行治疗,该药在感染部位通常达到的浓度可抑制被测菌的生长,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2.3.2中介 Intermediate; I当菌株的MIC值或者抑菌圈直径处于中介时,该数值接近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达到的浓度,从而治疗反应率低于敏感菌群。
该分类意味着采用高于常规剂量治疗时或者在药物生理浓集的部位,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它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执行标准的严格性和准确性对于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试验材料和各种试剂。
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
首先,要准备好待测菌株的悬浮液,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其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琼脂平板上。
接种后,要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16-18小时。
培养结束后,需要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根据菌落的生长情况和抗菌药物的浓度,可以判断出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在记录和分析数据时,要注意细致入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执行标准中,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判定也非常重要。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判断出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或者中间敏感性。
这些判定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此外,在执行标准中,还需要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控制和排除。
比如,培养条件、试剂质量、操作技术等都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试验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
总的来说,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的严格性和准确性对于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试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判定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在执行标准中,还需要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控制和排除,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菌药敏试验
细菌药敏试验实训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教学⽬标使学⽣掌握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操作⽅法,能够利⽤本试验⽅法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兽医临床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
材料准备1.器材:温箱、天平、打孔机、滤纸、⽆菌试管及吸管、镊⼦、接种环、酒精灯等。
2.试剂:蒸馏⽔。
3.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
4.菌种:⾦黄⾊葡萄球菌及⼤肠杆菌的固体培养物。
5.药品:链霉素、⾦霉素、新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
6.硫酸钡标准管:取1%~1.5%氯化钡0.5ml加1%硫酸溶液99.5ml,充分混匀即成,⽤前充分振荡。
⽅法步骤将抗菌药物置于接种待检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抗菌药物通过向培养基内的扩散,抑制敏感细菌的⽣长,从⽽出现抑菌环。
由于药物扩散的距离越远,达到该距离的药物浓度越低,由此可根据抑菌环的⼤⼩,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含药纸⽚的制备1.滤纸⽚最好选⽤新华1号定性滤纸,⽤打孔机打成直径6mm的滤纸⽚,放在⼩瓶中或平⽫中,在121.3℃灭菌15min,再置100℃⼲燥箱内烘⼲备⽤。
2.药液的配制⽤⽆菌蒸馏⽔将各药稀释成以下浓度:磺胺100mg/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多粘菌素1000µg/ml。
3.含药纸⽚的制备将灭菌的滤纸⽚⽤⽆菌的镊⼦摊布于灭菌平⽫中,按每张滤纸⽚饱和吸⽔量为0.01ml计算,50张滤纸⽚加⼊药液0.5ml。
要不时翻动,使纸⽚充分吸收药液,浸泡1~2h后于37℃温箱中烘⼲备⽤。
对青霉素、⾦霉素纸⽚的⼲燥宜采⽤低温真空⼲燥法,⼲燥后⽴即放⼊瓶中加塞,放⼲燥器内或置-20℃冰箱中保存。
纸⽚的有效期⼀般为4~6个⽉。
(⼆)测验⽅法1.钩取⾦黄⾊葡萄球菌和⼤肠杆菌菌落各4~5个,分别接种于⾁汤培养基中,37℃培养4~6h。
2.⽤灭菌⽣理盐⽔稀释培养菌液,使其浊度相当于硫酸钡标准管。
装有以上两种成分的试管须相同,硫酸钡应⽤前需充分振动。
3.⽤⽆菌棉拭⼦蘸取上述⾁汤培养液,在试管壁上挤压除去多余的液体,在琼脂培养基表⾯均匀涂抹。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23
•24
•25
第二节 抗菌药物压力
一、抗菌药物压力 是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源动力。 1985年,著名学者McGowan指出了与医院 内细菌耐药性的出现相关的7个方面: (1)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耐药性比引 起社会感染的微生物的耐药性更多见; (2)医院中耐药菌株感染者使用的抗菌药 物比敏感株感染或定植者使用的抗菌药 物多;
抑菌商数越小,抑菌效果越差。
•18
三、细菌耐药性检测的常用方式
•19
标准结果判读表
•20
分界点的计算方法
选取一大群同种不同株的细菌做药敏试 验(至少选取100株,包括敏感菌株和耐 药菌株),求出该群细菌中每一菌株对 某抗菌药物的MIC及其相应的抑菌环直 径。因抗菌药物对细菌的MIC与其相应 的抑菌环直径呈负相关关系,据此可绘 制回归直线图。方法如下:
•17
目前,临床上选择抗菌药物,常根据抑菌 商数来选择。
所谓“抑菌商数”(Inhibitory Quotient,简称 IQ),是指某抗菌药物在局部组织或体液 中的浓度除以该药物对感染菌的最小抑菌 浓度所得的商数。即: 局部组织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IQ =
MIC 抑菌商数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反之,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细菌 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实验室监测,为临床上合理 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而细菌对抗菌药物 的敏感试验,就是对抗菌药物进行实验室监测的 主要手段之一。
•3
目的: 1、为临床上治疗某个病人选择最佳抗菌
药物,指导临床用药,避免由于用药不 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或造成人体伤害 ; 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致病菌的耐 药变迁情况,为医疗行政主管部门的决 策提供依据;
细菌药敏试验的金标准
细菌药敏试验金标准一、细菌种属鉴定细菌种属鉴定是药敏试验的基础。
通过细菌种属鉴定,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常用的细菌种属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
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是药敏试验的核心。
通过测定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可以判断哪种药物对病原菌最有效,哪种药物对病原菌不敏感。
常用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试验等。
三、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根据细菌种属鉴定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选用哪种抗菌药物、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内容。
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四、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效果评估是药敏试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估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可以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常用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包括体温、血象、病原菌清除率等。
五、耐药性监测耐药性监测是药敏试验的重要任务。
通过监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可以了解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耐药性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使用无效的药物。
六、预防接种建议预防接种建议是药敏试验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了解病原菌的感染特点、传播途径等,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接种建议,有效控制病原菌的传播。
七、交叉感染控制交叉感染控制是药敏试验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病原菌的感染特点,从而为交叉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交叉感染控制包括隔离措施、消毒措施等。
八、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控制是药敏试验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情况,从而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
医院感染控制包括清洁消毒措施、隔离措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检测微生物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药敏实验是通过测量抗菌药物在体外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评估药物对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本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药敏纸片放置在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计算抑菌圈直径,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细菌接种:将待测细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
药敏纸片放置:选择合适药敏纸片,用无菌镊子将其放置在培养基上,间距至少24mm。
培养:将培养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结果分析: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如敏感、中介或耐药。
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首选药物。
环丙沙星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作为备选药物。
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抗菌效果较弱,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克林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对细菌不敏感,应避免使用。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建议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和环丙沙星治疗该细菌感染。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应进行定期药敏实验复查,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临床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对于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鉴定的方法和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临床微生物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种类鉴别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
这有助于医生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细菌鉴定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进行测定,以确定细菌的种类。
例如,革兰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而血清学试验则可以用于鉴定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病毒鉴定是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种类。
例如,分离培养可以用于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抗原抗体检测可以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等。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PPT文档演模板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PPT文档演模板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l 2、抑制蛋白质的转录或合成
l 由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差异, 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主要是80 S,由60 S和 40 S两个亚基组成,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 是70 S,主要由30 S和50 S两个亚基组成。
PPT文档演模板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l 2 、靶位的改变
l 由于抗菌药作用的靶位(如核糖体和核蛋 白)发生突变或被细菌产生的某种酶修饰 而使抗菌药物无法发挥作用,以及抗菌药 的作用靶位(如青霉素结合蛋白和DNA回 旋酶)结构发生改变而使之与抗生素的亲 和力下降,这种耐药机制在细菌耐药中普 遍存在。
PPT文档演模板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l 结果观察:含最小药物量仍呈明显不混 浊的一管所含的药物浓度即为该抗菌药 物 对 试 验 菌 株 的 最 小 抑 菌 浓 度 ( MIC ) 。
PPT文档演模板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2、血药浓度(血清中抗菌药 物的浓度)
l 在使用各类抗菌药物时,常常会遇到 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血药浓度。例如: 口服抗菌药物总是经肠道逐渐吸收入血 的。因此,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是从无到 有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的。即使静脉 注射抗菌药物,因存在着首过效应(第 一关卡效应)和肾脏的排泄作用,血药 浓度也是随着注射的次数而逐渐增高的。
PPT文档演模板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l 三、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理
l 细菌的耐药性机理主要有生化机理和基因 机理两个方面:
l (一)、生化机理:
l 1、细菌产生破坏药物结构的酶
细菌对抗生素敏感试验
细菌对抗生素敏感试验
检验介绍:
在正常人的血液、脑脊液、胸膜液心包液及腹膜液中,均无细菌存在。
人体内正常值:
反映某一抗生素对该菌抑菌的程度。
临床意义:
1.扩散法
琼脂加上细菌所需要的各种养料,将培养基融化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凝成一个平面或叫平板(平皿)。
这时将含有少数细菌的菌液涂到平板上,培养后细菌就会分别在平皿上裂殖,如果在平皿的培养基内事先加入抗生素纸片,由于药物在培养基中扩散,起了抑(杀)菌作用,形成了不长菌落的抑制圈。
抑制圈的大小,反映某一抗生素对该菌抑菌的程度。
2.稀释法
常用药敏稀释法可分试管稀释法琼脂稀释法两种:
(1)试管稀释法先将测试抗菌药物作一系列倍比稀释,然后各试管加入适当稀释的试验菌液,摇匀,经培养后观察,以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管,即为试验菌株的敏感度。
(2)琼脂稀释法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分别加于融化并冷至45℃的定量琼脂培养基中,混匀,倾注成无菌平板,即为含有药物浓度递减的培养基,接种测试菌于该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观察,被检菌生长情况,最低药物抑制细菌生长者,即最小抑菌浓度(Mic)。
3.自动分析法
国内采用AUTOBAC仪器作细菌药敏测定,仪器由测定环药物低片,培养振荡机及光度计主机等来检定数据,按耐药中等耐药、敏感,并把最小抑菌浓度都打印出来。
该仪器仅适用于测定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不适于专性厌氧菌及结核分枝杆菌的测试。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面向外。 5)孵育,置平板于35℃孵育16-24h。
20
6.孵育后形成一椭圆形抑菌圈,抑菌圈和试条的相交处的刻度即 为抗菌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
椭圆形细菌生 长抑制区
24
抑菌浓度指数(FICI)
FICI =
A药联合时的MIC A药单测的MIC
+
B药联合时的MIC B药单测的Hale Waihona Puke ICFICI ﹤1为协同作用;
FICI =1为累加作用;
FICI﹥1 为拮抗或无关作用,无关时药物组合的MIC 等于浓度高的药物的MIC。
25
2、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 (1)最低杀菌浓度(MBC)
11
(5)孵育:放于35℃孵箱中,通常于16-18h后,测量抑菌环直径。
12
(6)测量抑菌环直径
13
(7)与解释标准核对得出结论 敏感(susceptible, S):所分离菌株能被测试药物使用推荐剂量时在感 染部位可达到的药物浓度所抑制。 耐药 (resistant, R):所分离菌株不被测试药物常规剂量可达到的药 物浓度所抑制。
时的抗菌效果,其结果可以表现为协同、拮抗、累加和无关。
23
2)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测定: 测定A、B两种药的MIC值,根据MIC值将两药配成不同浓度的
含药肉汤,将各浓度的A药和B药肉汤两两等量混合,组成棋盘模式 不同药物组合的含药肉汤。观察孵育后各行列中不长菌的最低药物 浓度管,即为药物组合的MIC值。
26
(2)时间杀菌试验(time-kill assay)
1)概念:是指能够使试验菌减少99.9%以上的最低药物浓度。 2)操作方法:分别取高于MIC值的各管中的菌药混合肉汤划线接种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本质上讲: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是敏 感还是耐药,常以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 度(抗菌药物通过常用途径和常用剂量 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与该抗菌药物对 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关系而 定:
若某抗菌药物对某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 MIC) 小 于 该 抗 菌 药 物 的 治 疗 浓 度 , 则为“敏感”(S, Sensitive);若某抗菌 药 物 对 某 菌 株 的 最 小 抑 菌 浓 度 ( MIC)
族
青霉素
不 产 青 霉 素.25
酶葡萄球菌
肠 球 菌 属 细 10U
≤14
—
菌
— ≥16
链 球 菌 属 细 10U
≤19
—
≥28 ≥4
菌
淋病奈瑟菌 10U 甲 氧 苯 青 霉 1µg 素
≤26 ≤9
27—46 10—13
≥47 ≥14
≥2 ≥16
苯唑青霉素 1µg
≤10 11—12 ≥13 ≥4
MIC(µg/ml) 中介度 敏 感
— ≤0.12
— ≤8
0.25—2 ≤0.12
—
≤0.06
—
≤8
—
≤2
分界点的计算方法
选取一大群同种不同株的细菌做药敏试 验(至少选取100株,包括敏感菌株和耐 药菌株),求出该群细菌中每一菌株对 某抗菌药物的MIC及其相应的抑菌环直 径。因抗菌药物对细菌的MIC与其相应 的抑菌环直径呈负相关关系,据此可绘 制回归直线图。方法如下:
液感染选用抗菌药物时,一般治疗剂量, 至 少 应 该 是 抗 菌 药 物 对 病 原 菌 的 MIC 的 3~5倍。
目前,临床上选择抗菌药物,常根据抑菌 商数来选择。
所谓“抑菌商数”(Inhibitory Quotient, 简称IQ),是指某抗菌药物在局部组织或 体液中的浓度除以该药物对感染菌的最小 抑菌浓度所得的商数。即:
当MIC介于治疗浓度的上下限之间时,则 为 “ 中 介 度 ” , 用 “ I”(Intermediate) 表示。
但是药物在局部组织和组织液中的浓度, 往往只有血清浓度的1/2~1/10,故在治疗 局部组织感染时,仅仅以MIC小于血清治 疗浓度定为敏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应该以MIC小于血清治疗浓度的2~10倍, 才是敏感。因此,在治疗局部组织或组织
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致病菌的耐 药变迁情况,为医疗行政主管部门的决 策提供依据;
3、用于某些细菌的鉴别和鉴定:如 Optochin敏感试验、杆菌肽敏感试验和新 生霉素敏感试验,分别用于鉴定不同的 细菌;
4、评价新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 等药效学特性。
二、 敏感和耐药的概念
一般认为,某菌株能被某种抗菌药物抑 制或杀灭,则该菌株对该抗菌药物敏感; 反之,则为耐药。
3、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中毒浓度
致死量 最小中毒量
极量
R
治疗安
全范围
治疗浓度
(常用剂量)
I
S 最小有效量 无效浓度
血药浓度
MIC
当MIC小于血药浓度中治疗浓度的下限时, 则称为“敏感”,用“S”(Sensitive)表 示。
当MIC大于治疗浓度的上限时,则为“耐 药”,用“R”(Resistant)表示。
1ml 弃去
640 320 160 80 40 20 10 5 2.5 1.25 0 药物浓度 U/ml
结果观察:含最小药物量仍呈明显不混 浊的一管所含的药物浓度即为该抗菌药 物 对 试 验 菌 株 的 最 小 抑 菌 浓 度 ( MIC)。
2、血药浓度(血清中抗菌药 物的浓度)
在使用各类抗菌药物时,常常会遇到 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血药浓度。例如: 口服抗菌药物总是经肠道逐渐吸收入血 的。因此,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是从无到 有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的。即使静脉 注射抗菌药物,因存在着首过效应(第 一关卡效应)和肾脏的排泄作用,血药 浓度也是随着注射的次数而逐渐增高的。
大于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度,则为“耐 药”(R, Resistant);若MIC介于治疗 浓度的上下限之间,则为“中介度”(I, Intermediate)。
1、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所谓MIC,就是某抗菌药物对某菌株的最小抑 菌浓度。其测定方法是:
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压力
河南省卫生厅临床检验中心 金雨琦
第一节 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细菌的耐药性监测——药敏试验 概念: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简
称药敏试验)是测定某一菌株对某种抗 菌药物是敏感还是耐药的一种体外监测 试验。
一、药敏试验的意义和目的
意义: 大剂量、长疗程——造成对机体的伤害; 小剂量、短疗程——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局部组织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IQ =
MIC
抑菌商数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反之, 抑菌商数越小,抑菌效果越差。
三、细菌耐药性检测的常用方式
标准结果判读表
纸片法药敏试验纸片含药量和结果解释以及 MIC 测定结果解释
抗菌药物
纸 片 抑菌环直径(mm)
含药量 耐 药
中介度 敏 感 耐 药
β内酰胺
类:青霉素
(1)、取一列洁净无菌的小试管,各管分别 加营养肉汤1ml;
(2)、第一管加入含1280 U/ml的抗菌药物原 液1ml,后倍比稀释至次末管后吸出1ml 弃去;
(3)、各管分别加入试验菌液0.1ml; (4)、置37℃孵箱中培养18~24h,观察结果。
抗菌药物原液(1280 U/ml) 1ml 1ml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细菌 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实验室监测,为临床上合理 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而细菌对抗菌药物 的敏感试验,就是对抗菌药物进行实验室监测的 主要手段之一。
目的:
1、为临床上治疗某个病人选择最佳抗菌 药物,指导临床用药,避免由于用药不 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或造成人体伤害;
(1)、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检测某抗菌药 物对试验菌各菌株的MIC;
(2)、用含一定量该抗菌药物的药敏纸 片,以扩散法分别测出(1)项中各菌株 相应的抑菌环直径;
(3)、以MIC的对数(为计算方便,可 采取以2为底的对数)为纵坐标;以抑菌 环直径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lgMIC 与抑菌环直径的散点图;